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策略初探

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策略初探

一、大学计算机课教学策略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谭少华[1](2021)在《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检索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可惜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初中生信息检索教学并未作为一门课程,而与之最关联的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获取和保存信息的内容。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现代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首先对信息检索教学相关文献和项目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掌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基础,其次对调查问卷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策略,在某初中选取两个班级开展教学实验。两个班级分别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后,对两个班级进行后测测试,结合三次项目教学法个人成绩的平均分和后测成绩计算出学生信息检索学习最终成绩,对比学习效果。对实验项目教学的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制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对比以及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效果的调查,项目教学比传统教学在多方面具有优势,包括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等。为了提高信息检索教学效果,教师结合自身教学情况,设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案例。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周笑非[2](2021)在《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不论是教育大环境的引导下,还是亟需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岗位推动下,职业教育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趋势。就中职教育发展而言,教学是其根本。STEAM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性思维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与综合能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得以更好地实施必须依靠于符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适合中职学生能力与发展、结合社会岗位各类技能要求的课程教学。社会对中职学生定位是可以胜任岗位要求的技术型人才,STEAM教育理念与中职人才培养标准对接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研究旨在将STEAM教育理念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相融合,借鉴STEAM教育理念的特点与优势,构建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教学设计。并在该模式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形成教学设计,为后续教学实践撰写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支持各阶段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我国STEAM教育研究现状以及STEAM理念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情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对广西某中职学校进行现状调研,了解当前中职学校对STEAM理念运用情况,学生跨学科思维培养情况,为设计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接着进行了三轮教学实践,通过实验效果以验证本研究中基于STEAM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后针对教学实践阶段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并总结,提出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建议,为中职学校开展STEAM理念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提供相关参考。

林旭阳[3](2021)在《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视频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MOOC、微课、SPOC等视频教学手段和方式相继产生,并且以其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也在教学改革中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但在课堂训练中常出现学生学习速度不同、学习支持不充分、耗材大的特点,亟待一种可供学生实现补充学习、支持学习、可视化学习的资源。此外,在资源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我们还迫切需要一种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以打破在以往微课应用中存在的微课资源不知如何用及用不好的困境。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中职学生和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特征基础之上,构建出基于微课的中职“三阶段七步骤”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突破以往提微课必翻转课堂的应用困境,实现微课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合力,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所开发的微课资源具有针对性,与本研究所构建的教学模式高度契合,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首先通过文献法阅读大量有关文献,为研究开展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包括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等。其次,以掌握学习、动作技能形成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支撑构建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的教学模式。从前期分析、微课设计与制作、学习组织过程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最后在实践研究中,通过对观察法、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验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采用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通过研究发现微课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保持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为那些在课堂训练时学习支持不充分、接受速度慢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提升效率,也为另一部分学习速度快、掌握好的同学提供了一种可拓展学习的资源,最终让绝大多数教学达到“掌握学习”的目的。此外,微课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其他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通过对本研究在开展微课设计和应用时得到的经验与启示进行共享,并提出本次研究的不足和存在问题,同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了展望。

康雯[4](2021)在《TPMK视角下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初中数学教学的视频课例研究 ——以2019年广西“一师一优课”为例》文中认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相关文件对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现有的相关文献来看,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数学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指导和实践运用部分,如何评价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初中数学教学以及如何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国家部署的、教育部力推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增进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具有鲜明的典型意义和样本价值,且该活动的初衷和落脚点均在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基于此,笔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平台中的初中数学优课课例为研究对象,以TPMK知识理论和SAMR模型为指导,采用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对相关课例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级别“优课”所呈现出的TPMK特征,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不同级别优课课例呈现出的教师TPMK结构整体差异不大,但TPMK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取向上无明显差异,但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高级别优课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2.初中数学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均未达到重塑水平,主要集中于替代和增强层次。3.高级别初中数学优课中信息技术应用更为频繁,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较低级别优课更高,多属于增强和修改水平,低级别初中数学优课多属于增强和替代水平。4.各级优课课例在整合技术的教学策略知识和整合技术的评价知识两大维度表现突出,在整合技术的教学策略知识维度主要表现为利用信息技术表征教学内容、处理学生错误,以及设置任务驱动等;在整合技术的评价知识维度主要利用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评价比较少。基于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的TPMK水平,本研究提出相关建议:1.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目标设定,深化利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统领性观念,提升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意识。2.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更有效地发挥数学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3.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深度融合,适应时代需求,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评价的深度融合,进行个性化评价,促进生成性教学。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周少华[6](2020)在《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对社会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信息技术课程是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形式和载体。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背景下,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变革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要求。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先教,学生后练”,以教师为主的“教中心课堂”不利于学生发展。学本课堂是信息时代与素质教育下的教育理念,基于学本教育理念的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以学习为本的“学中心课堂”。本研究进行了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本研究中教学实践主要特点是学生是课堂主体,学生在导学支持资源支持和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培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绩、发展核心素养。实践前:本研究对已有学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案例成果进行分析,对教师进行访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学习者特征和学习现状为客观依据,立足教学实际,参考已有研究得出的成果,规避已有研究中的不足,设计出了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实践中:根据滇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模块内容特点将初中信息技术课分为概念知识型、操作技能型、应用能力型三种课型,分别对三种不同课型进行学本式教学设计,科学设计实验、合理选择对象实施教学实验。实践后: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后测练习的形式收集实践数据,通过质性与量化、过程与结果的多样评价方式,分析实践效果。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中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可行、有效,学生学习学本式信息技术课后,学习意识及能力提升、成绩有提升、学习兴趣和课程满意度提升,促使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核心素养三个维度得到发展。

苟娜英[7](2020)在《应用STEAM理念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STEAM教育的目的在于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国家课程中的基础性学科,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每个合格公民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本研究将STEAM教育理念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合,在详细总结分析STEAM教育理念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契合点的基础上对案例学校进行调研,总结分析案例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若干教学问题,依据调研结果针对发现的教学问题设计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将设计的教学策略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展开三轮的行动研究,最终总结出可以解决案例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表明案例学校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模糊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2)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偏离,学生所学知识很少应用;(3)教学方式简单导致课堂枯燥沉闷;(4)教学评价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欠缺。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行动研究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1)教学目标中要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素养,明确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体现在哪,注重技术背后思维能力的培养;(2)要挖掘具有综合性的教学内容,选用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3)教学过程从真实的问题情境出发创设项目,让教学回归真实世界的实践,项目主题的设计要层级化,利用跨学科综合知识,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4)设计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庄正[8](2020)在《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微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教育改革的深入,微课这一具有“短小精悍”特点的新鲜事物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设计并制作微课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必备技能。现阶段,微课的研究重心已从微课的制作技术转向微课的内容设计,也更加注重微课设计的学科具体化。制作“好微课”的前提是设计“好微课”,梅里尔教授的首要教学原理为微课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此研究以学生分组实验微课的教学设计为研究方向,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找出实验微课设计的不足,并系统分析首要教学原理对实验微课的指导作用。从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等方面对学生分组实验微课的教学设计做出分析,形成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并以此模式设计三种典型案例,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进行评价,最终得出此研究成果合理、有效的结论。本研究旨在丰富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理论,帮助一线教师设计出教学效果好的物理实验微课。

马雪瑞[9](2020)在《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化国际背景下,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时代发展社会背景下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我国新课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总述与诉求。英语语言应用过程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多元化促成语言运用综合化,于是继初中英语综合技能课、高中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之后以专门针对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也应运而生。作为对传统英语复习课优化提升替代课型,综合语言运用课整合学生教材单元内已学语言知识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使其综合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对已学语言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在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新提倡中仍存在教师将已学语言知识进行简单堆砌加以整理然后进行滚筒式重复讲解并忽视学生在面对已学知识复现时出现的学习兴趣疲软、心理厌倦等负面情绪继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与语用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因此优化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成为响应新课改新诉求新时代新呼吁的重要举措。而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前进行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预设,是将教学优化落在实处的最佳载体,因此本研究将学习兴趣激发再推进至学习动机调动,遂以不同于新授课的对旧知进行巩固运用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生学习动机为研究切入点,以专门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模型——ARCS动机模型为理论支撑点,通过文献研究、教育实践、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以教学设计探讨研究为着力点对教师如何在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中应用ARCS动机模型作为支架更加精准地制定教学目标与设定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加以维持以确保在课堂生成中落实语言知识巩固与语境中语言技能综合运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进行研究。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结合ARCS动机模型中动机调查量表与相关硕士论文调查问卷制成《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为方便学生理解将表头简化为《小学英语综合语用课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从ARCS动机模型A(attention-注意)、R(relevance-相关)、C(confidence-自信)、S(satisfaction-满足)四维度出发设计调查问题,对学生在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课堂教学中学习动机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解读,获知学生在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中学习动机的实然状况,呈明问题“是什么”。ershi二是结合文献综述中ARCS动机模型本体结构和相关教学研究、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内涵界定与教学研究和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生学习动机实然状况后,对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本体解读与整体价值追求探讨,从应然状态做出理论价值分析,即解释“为什么”,陈述ARCS动机模型对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研究实际指导作用。三是对ARCS动机模型在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中实践应用做出举例论证与框架敲定,陈述具体“怎么做”。首先以ARCS动机模型中教学策略为支撑点对已有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做出例证与优化,接着结合ARCS动机模型中教学程序和文献阅读整理后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普遍程序确定ARCS动机模型下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程序大框架:前期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评价教学效果四个步骤。四是根据上述研究内容结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对ARCS动机模型下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课例教学设计做出完整举样。并在结语部分对整个研究做一回顾小结,认真分析研究不足之处且针对此做出展望。

张爱廷[10](2020)在《微课在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下诞生了“微课”。微课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它可以课前使用、课中使用、课后使用,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知识传授的针对性也非常强。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微课教学策略,更容易贴近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也适合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营养餐配制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也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策略,希望通过实践、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绩以及营养餐配制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个别访谈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文共包含六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通过研究近几年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介绍该选题的研究背景,说明该选题的研究意义,然后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微课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从而确定本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进行核心概念的界定,然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阐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职学生《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营养餐配制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水平进行测试,采用统计分析法对问卷结果和理论测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中职学生《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学习兴趣现状数据和营养餐配制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成绩数据。第四章,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首先阐述微课教学策略的三个优势,提出微课设计的三个原则。然后根据ASSURE模型,设计微课教学设计模型,进行四个阶段微课教学设计的阐述,将微课教学策略应用于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教学的课前设计、课中设计、课后设计。第五章,进行教育实践。首先选取实验对象,确定实验内容,对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其次,按照实验计划进行第一轮教育实验,实验结束后收集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第一轮教育实验出现的问题,适当调整微课教学策略,进行第二轮教育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与第一轮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实验结论。第六章,根据实验研究结论进行研究总结,并阐述本研究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出研究展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微课教学策略应用于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设计了两轮教育实验,用于研究能否提升学生营养餐配制的理论测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本研究的结论是在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升学生的营养餐配制理论测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本研究有助于优化《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中职教师在《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策略提供经验借鉴,也为烹饪爱好者、其他社会人员学习《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提供借鉴。

二、大学计算机课教学策略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计算机课教学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
        2.1.2 教学策略
    2.2 PBL教学模式
        2.2.1 PBL概念
        2.2.2 PBL基本特点和要素
        2.2.3 PBL教学流程
    2.3 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3.3 情境学习理论
3 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先导性研究
    3.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2 初中学生信息检索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的制定
    4.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原则
    4.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4.2.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4.2.2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4.2.3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实施条件
    4.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
        4.3.1 选定项目任务的策略
        4.3.2 项目规划和准备的策略
        4.3.3 管理项目的策略
        4.3.4 项目回顾及完善的策略
5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应用
    5.1 实验内容
        5.1.1 实验条件
        5.1.2 选取实验对象
        5.1.3 做出实验假设
        5.1.4 选择实验材料
        5.1.5 控制实验变量
    5.2 实验过程
        5.2.1 对照班的传统教学实施
        5.2.2 实验班的采用基于PBL教学策略的应用设计
        5.2.3 基于PBL《网上获取与保存信息》的教学案例
        5.2.4 基于PBL《制定旅游计划书》的教学案例
        5.2.5 基于PBL《网络信息辨真假》的教学案例
    5.3 实验效果调查与分析
        5.3.1 学生学习成绩数据分析
        5.3.2 学生学习态度分析总结
        5.3.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分析
        5.3.4 学生项目教学评价访谈
        5.3.5 教学总结与反思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2.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3.中职教育与STEAM理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STEAM理念研究现状
        2.我国STEAM教育
        3.STEAM理念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技术路线
二、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STEAM理念内涵与素养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3.教学设计
    (二)基于STEAM理念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自我效能理论
        3.社会互赖理论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分析
        1.调查方法
        2.调查对象的选择
        3.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4.调查问卷分析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1.存在问题
        2.解决策略
四、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设计原则与要素分析
        1.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的原则
        2.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要素分析
    (二)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设计思路
        1.基于STEAM理念教学设计宏观思路
        2.基于STEAM理念教学设计中观思路
    (三)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设计
        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要素
        2.基于STEAM理念的教学设计
五、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实践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安排
        2.数据收集
        3.基于STEAM理念的课程内容
    (二)教学实施
        1.第一轮行动研究
        2.第二轮行动研究
        3.第三轮行动研究
    (三)基于STEAM的中职教学设计应用成效
        1.教学设计应用评价方案
        2.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3.研究小结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构建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计
        2.提供基于STEAM理念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案例
        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实施建议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研究背景
        2.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基于微课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2.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成果
        4.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
    (三)研究方案
        1.核心概念界定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4.研究内容
        5.研究方法
        6.研究思路
    (四)研究创新点
二、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现状调查
    (一)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现状分析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分析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3.微课应用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适切性分析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需求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2.教师能力分析
三、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理论基础
        1.指向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掌握学习理论
        2.指向混合式技能训练的动作技能形成理论
    (二)基于微课的“三阶段七步骤”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1.理实一体的七步骤教学过程
        2.微课支持的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形态
    (三)实施条件
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案例
    (一)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理念及思路
        1.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理念
        2.微课设计与开发思路
    (二)微课前期分析
        1.“网线制作”微课前期分析
        2.“操作系统安装”微课前期分析
    (三)“网线制作”微课规划设计
        1.“网线制作”的知识微导学微课规划设计
        2.“网线制作”的技能微助学微课规划设计
        3.“网线制作”的拓展微研学微课规划设计
    (四)“操作系统的安装”微课规划设计
        1.“操作系统安装”知识微导学微课规划设计
        2.“操作系统安装”技能微助学微课规划设计
        3.“操作系统安装”拓展微研学微课规划设计
    (五)微课教学案例的制作与开发
        1.微课制作环境和注意事项
        2. “优芽互动电影”制作关键步骤
五、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一)行动研究方案
        1.计划与设想
        2.时间安排
        3.对象筛选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四)行动研究效果评价
        1.行动研究方法与过程分析
        2.教学效果评价
六、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研究创新
        2.研究结论
        3.实施建议
    (二)研究不足
        1.行动研究的周期还可以再延长
        2.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3.数据分析方法简单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学生现状访谈问卷
    附录 2 前期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3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学习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 4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5 课堂观察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TPMK视角下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初中数学教学的视频课例研究 ——以2019年广西“一师一优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学科教学
        (三)视频课例研究
    二、研究综述
        (一)视频课例研究综述
        (二)信息技术融合数学学科教学研究综述
        (三)文献述评及启示
第3章 研究设计
    一、相关理论基础
        (一)TPMK理论
        (二)SAMR模型理论
        (三)教学结构理论
        (四)交互影响距离理论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与确定
        (一)课例选取说明
        (二)视频课例的整理分类
    三、研究工具
        (一)编码体系
        (二)编码分析软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4章 编码系统的制定与实施
    一、《初中数学教师TPMK课堂编码表》设计依据
        (一)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分析
    二、《初中数学教师TPMK课堂编码表》的制定
    三、《初中数学教师TPMK课堂编码表》的实施
    四、信效度检验
第5章 广西初中数学优课课例分析与结果
    一、广西初中数学课例视频教学资源数量情况分析
        (一)平台中不同级别优课教学资源数量情况分析
        (二)不同教学模块教学资源使用情况分析
    二、基于TPMK视角的信息技术融合初中数学教学情况分析
        (一)整合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分析
        (二)课堂观察的实施结果与分析
    三、部级优课课例《信息技术应用——探究旋转的性质》分析
        (一)教学路线图
        (二)《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教师TPMK行为表现统计分析
        (三)《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教学过程局部分析
        (四)小结与启示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一)教学资源使用情况方面
        (二)不同级别优课教师的TPMK特征方面
    二、研究建议
    三、研究不足与反思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数学教师 TPACK 观察记录表
附录2 探索旋转的性质(第一课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综述
        一、学本课堂研究现状
        二、学本课堂研究综述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本教育
        二、学本课堂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二、活动理论
        三、素质教育
第三章 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节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教学环境分析
        四、教学目标分析
        五、教学资源分析
        六、教学策略分析
        七、教学评价分析
    第二节 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一、已有学本课堂研究得出的应注意问题及启示
        二、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框架
        三、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四、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第三节 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分类及课型分类
        二、知识型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三、技能型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四、能力型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第四章 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
    第一节 实践内容
    第二节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变量
        四、实验假设
    第三节 实验实施
        一、实验流程
        二、实验实施
第五章 基于学本课堂的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第一节 成绩分析
        一、知识型初中信息技术课成绩分析
        二、技能型初中信息技术课成绩分析
        三、能力型初中信息技术课成绩分析
        四、期末考成绩分析
    第二节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一、知识型初中信息技术课课堂观察分析
        二、技能型初中信息技术课课堂观察分析
        三、能力型初中信息技术课课堂观察分析
    第三节 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一、知识型学本式信息技术课后测问卷结果分析
        二、技能型学本式信息技术课后测问卷结果分析
        三、能力型学本式信息技术课后测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节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学本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本式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知识水平发展的影响
        三、学本式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
        四、学本式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五、学本式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
        六、学生对学本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学本式信息技术课前测问卷
    附录B 学本式信息技术课后测问卷
    附录C 学本式信息技术课实践前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 学本式信息技术课实践后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E 学本式信息技术课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F 学本式信息技术课后测阶段性内容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应用STEAM理念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STEAM教育的意义
        1.1.2 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
        1.1.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调查研究法
        1.5.3 行动研究法
    1.6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STEM教育
        2.1.2 STEAM教育
        2.1.3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STEAM教育研究现状
        2.2.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2.3 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多元智能理论
        2.3.3 “做中学”理论
3 STEAM教育理念与高中信息技术的契合性分析
    3.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征分析
        3.1.1 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任务
        3.1.2 以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为主要学习方式
        3.1.3 强调知识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并重
        3.1.4 倡导教学中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
    3.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分析
    3.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分析
    3.4 STEAM教育理念的特征分析
        3.4.1 提倡基于项目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3.4.2 强调学习过程中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3.4.3 鼓励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4.4 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3.5 STEAM教育理念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契合点
4 案例学校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学生的问卷调查
        4.1.1 问卷的设计
        4.1.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4.1.3 问卷调查的实施
        4.1.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 教师的访谈
        4.2.1 访谈提纲的设计
        4.2.2 访谈的实施
        4.2.3 访谈结果分析
    4.3 课堂观察
        4.3.1 课堂观察设计
        4.3.2 课堂观察的实施
        4.3.3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4.4 案例学校当前信息技术课中存在的问题
        4.4.1 教学目标模糊——学习态度消极
        4.4.2 教学内容偏离——知识学而不用
        4.4.3 教学方式简单——课堂枯燥沉闷
        4.4.4 教学评价单——学习动机欠缺
5 STEAM教育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行动研究
    5.1 行动研究方案
        5.1.1 行动研究的对象
        5.1.2 行动研究的内容
        5.1.3 行动研究的流程
        5.1.4 行动研究的效果评价工具
        5.1.5 应用STEAM理念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初步策略
    5.2 第一轮行动研究
        5.2.1 第一轮教学案例的设计
        5.2.2 第一轮教学案例的实施
        5.2.3 第一轮教学案例的观察
        5.2.4 第一轮教学案例的反思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
        5.3.1 第二轮教学案例的设计
        5.3.2 第二轮教学案例的实施
        5.3.3 第二轮教学案例的观察
        5.3.4 第二轮教学案例的反思
    5.4 第三轮行动研究
        5.4.1 第三轮教学案例的设计
        5.4.2 第三轮教学案例的实施
        5.4.3 第三轮教学案例的观察
        5.4.4 第三轮教学案例的反思
    5.5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总结
        5.5.1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目标确定
        5.5.2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内容组织
        5.5.3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实施
        5.5.4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评价设计
6 研究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高一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行动研究前)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第一轮行动研究)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第一轮行动研究)
附录五 学生访谈提纲(第二轮行动研究)
附录六 教师访谈提纲(第二轮行动研究)
附录七 学生访谈提纲(第三轮行动研究)
附录八 教师访谈提纲(第三轮行动研究)
附录九 指导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表(行动研究中)
附录十 课堂活动评价表
附录十 一小组评价参考准则
附录十 二学习计划表
附录十 三小组成员分工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微课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研究思路
    1.5.研究现状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2.理论基础
3.首要教学原理内容分析
    3.1.解决复杂问题所需的成分技能
    3.2.适配成分技能的教学策略
    3.3.教学策略的效能水平等级
    3.4.聚焦问题策略
    3.5.波纹环状教学设计模式
4.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微课教学设计研究
    4.1.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
    4.2.学生分组实验微课的分类
    4.3.学生分组实验微课的教学内容
    4.4.学生分组实验微课的教学目标
    4.5.学生分组实验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4.6.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4.7.学生分组实验微课的制作方式与软件工具
5.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5.1.设计案例(一)——练习性实验微课
    5.2.设计案例(二)——测定性实验微课
    5.3.设计案例(三)——探究性实验微课
6.案例评价——访谈结果
7.总结
    7.1.研究的成果
    7.2.设计建议
    7.3.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设计
一、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生学习动机实际情况调查及数据分析解读
    (一)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方案阐明
    (二)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结论阐述
二、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内涵与价值
    (一)ARCS动机模型下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内涵解读
    (二)ARCS动机模型下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价值追求
三、ARCS动机模型在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及框架
    (一)ARCS动机模型教学策略选取应用举例
    (二)ARCS动机模型教学程序实施框架构建
四、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课例举样
    Weather Man Wanted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微课在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微课
        2.1.2 中职
        2.1.3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
        2.1.4 教学设计
        2.1.5 微课教学策略
    2.2 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掌握学习理论
第三章 中职学生《烹饪营养与卫生》学习兴趣现状调查与营养餐配制现状测试
    3.1 中职学生《烹饪营养与卫生》学习兴趣现状调查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问卷实施
        3.1.3 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3.1.4 调查问卷总结
    3.2 中职烹饪专业学生营养餐配制现状测试
        3.2.1 测试题设计
        3.2.2 实施测试
        3.2.3 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2.4 测试结论
第四章 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4.1 微课教学策略的优势
        4.1.1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1.2 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4.1.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2 微课的设计原则
        4.2.1 启发性原则
        4.2.2 精简性原则
        4.2.3 实用性原则
    4.3 微课教学设计模型
    4.4 微课的教学设计
        4.4.1 学情分析阶段
        4.4.2 微课设计阶段
        4.4.3 微课教学实施阶段
        4.4.4 评价阶段
    4.5 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微课教学策略
        4.5.1 课前设计
        4.5.2 课中设计
        4.5.3 课后设计
第五章 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微课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
    5.1 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微课教学实验设计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对象
        5.1.3 实验内容
        5.1.4 实验假设
    5.2 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微课教学实验流程设计
    5.3 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微课教学实验实施
        5.3.1 第一轮实验教学
        5.3.2 第二轮实验教学
    5.4 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微课教学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5.5 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微课教学实验结论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四、大学计算机课教学策略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D]. 谭少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STEAM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D]. 周笑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D]. 林旭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TPMK视角下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初中数学教学的视频课例研究 ——以2019年广西“一师一优课”为例[D]. 康雯.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D]. 周少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应用STEAM理念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策略研究[D]. 苟娜英.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微课教学设计研究[D]. 庄正.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9]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小学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教学设计研究[D]. 马雪瑞.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微课在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爱廷.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策略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