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惠南地区含金韧性剪切带构造地质特征

吉林省惠南地区含金韧性剪切带构造地质特征

一、吉林省辉南地区含金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地质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付喜军[1](2020)在《吉林省桦甸市老牛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外围预测》文中研究表明老牛沟金矿地处华北地台北缘东段,天山-阴山东西构造带东端北缘与新华夏第二隆起带张广才领南端东缘交接地带,辉发河断裂构造南东侧,夹皮沟北西向主断裂构造带中部,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标志发育,具有较好找矿潜力。本论文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为指导,以“吉林省桦甸市老牛沟金矿床详查”项目为依托,在成矿地质背景及已知矿床地质调查基础上,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成矿地质条件,提取找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标志和信息,圈定成矿预测区,优选找矿靶区,以期为勘查区后续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老牛沟矿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于夹皮沟北西向韧脆性构造带内,赋存于新太古界夹皮沟岩群老牛沟岩组花岗片麻岩的层间破碎带之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是黄铜矿,见微量斑铜矿、辉铋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绢英岩化、钾化及碳酸盐化、黑云母化等,其中硅化、绢云母化及钾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老牛沟组花岗片麻岩、夹皮沟北西带(北西向断裂构造)及燕山期闪长岩等岩浆作用为主要控矿要素。金矿体产出于老牛沟组花岗片麻岩中,形态、产状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为本矿床的主要导矿构造,其上盘的次级构造为主要储矿构造,构造控矿作用明显。总结了矿区的找矿标志。地质标志主要为硅化、绢英岩化及钾化蚀变;地球化学标志主要是Au及指示元素Bi、W、Pb、Ag、Hg、Cu元素异常,Au Bi WPb、Zn Cd Ag、Sb Hg等组合异常;航磁解译确定的北西向成矿结构面产状变化部位及其与北东向结构面交汇部位、成矿地质体形态产状变化部位等为重要地球物理标志。多种标志的叠加地段是最有利的找矿地段。根据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程度,找矿标志的明显程度,结合已知矿体发育情况,在本区圈定出Ⅰ级预测区3处,Ⅱ级预测远景区1处。

臧兴运,姜建军,李德洪,赵华伟,靳皇玉,马春生[2](2020)在《夹皮沟金成矿带成矿模式讨论》文中认为运用大型剪切带控矿理论,对夹皮沟成矿带成矿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夹皮沟成矿带具有多期次、多成因的成矿作用:矿源层(表壳岩)形成于中太古代至新太古代早中期(约3 000~2 600 Ma),第一次成矿作用为新太古代末(约2 500 Ma),成矿机制为区域变质;第二次成矿作用为古元古代中晚期(约1 900~1 800Ma),成矿机制为区域变质+岩浆作用;第三次成矿作用为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早期(约230~170 Ma),成矿机制为岩浆作用。中侏罗世末至晚侏罗世初(约170~150 Ma)的差异性断块升降,是造成同一成矿带的各矿床(点),地质特征不完全相同的主要原因。受剪切带控制的矿床(点),由浅部至深部,矿石类型具有由石英脉型向构造蚀变岩型、片糜岩型依次转化的趋势。夹皮沟成矿带是表壳岩、岩浆岩、大砬子—夹皮沟断裂带相互作用、长期演化的结果,并与吉林省构造演化史相耦合。

肖军军[3](2020)在《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预测》文中提出本论文在系统分析区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总结区域金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内圈定了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经异常查证发现了金矿化体。通过对九峰矿区土壤化探特征、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初步研究,建立了九峰矿区金矿可能的成矿模式,初步评价了九峰矿区金矿找矿前景,主要成果如下:1、在九峰矿区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合成矿元素特征参数分析、地学多元统计分析,利用盒须图法确定元素异常下限,圈定单元素异常,圈出Au-As-Sb综合异常2处。土壤化探异常与槽探、硐探工程揭露的金矿化体位置较吻合,圈定的综合异常对九峰矿区金矿找矿具有指导意义。2、工程揭露的金矿化体位于韧性剪切带旁侧派生的构造破碎带内,受构造破碎带控制。通过区域金矿成矿规律分析,认为九峰矿区内金矿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对金矿化体Au/Ag比值的分析,认为目前工程揭露的矿化体往深部仍有较大延伸,九峰矿区内具备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

毛艺[4](2020)在《川西康定—丹巴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渡河金成矿带位于康滇地轴南北向构造带北端,鲜水河、龙门山与攀西裂谷所构成的三叉裂谷交会形成的特殊构造部位。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该地区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震旦纪-中三叠世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晚三叠世-白垩纪碰撞造山阶段和新生代陆内造山阶段,为金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背景条件。川西康定-丹巴地区是这一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发现了黄金坪、金台子、二里沟和独狼沟等典型金矿床(点)。研究区不同赋矿层位中的金矿床成矿类型基本一致,以石英脉型为主,部分为蚀变岩-石英脉型。各矿区内均有两期基性岩脉(体)的出露,说明大渡河地区金矿床的形成与基性岩脉具有密切的联系,矿床形成于基性岩脉(体)就位之后。矿体全部受构造控制,且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相同。矿石的矿物成分较简单,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和石英。不同赋矿层位矿床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峰值与含量分布具有相似性,δ34S峰值较为集中,组成较为稳定且均一化程度较高,与幔源硫较为接近,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一致,具有地幔硫或新生下地壳硫的特征。在变质核杂岩形成之前,研究区南北向和北东向的挤压收缩形成一系列逆冲推覆韧性剪切带。韧性变形作用使含水矿物脱水形成以H2O为主要成分的热流体,诱发岩石成分变化调整,金等成矿元素的活化、分异、迁移、局部集中形成含金热流体。变质核杂岩形成时期,构造引张作用形成伸展型韧-脆性剪切带叠加在早期韧性剪切带之上,为金矿质沉淀提供了空间。康-丹地区大渡河金矿带控矿构造为剪切带,与成矿的关系可分为成矿前北北东脆-韧性逆冲剪切带;成矿期北北东韧-脆性伸展剪切带;成矿后脆性平移剪切带。剪切带在金矿形成过程中起着物质的活化与分异-导矿-储矿三位一体的控制作用。综上研究认为,康-丹地区金矿成矿作用主控因素是:(1)北北东向的蚀变剪切带是控制金矿体的主要构造;(2)逆冲剪切带被伸展剪切带叠加形成封闭的空间,为矿质的沉淀提供良好的空间;(3)糜棱岩带的弯曲、产状骤变和分枝复合是金矿体的形成有利条件。(4)石英脉的膨大部位和产状变化部位对金矿体的形成有利。

申家新[5](2020)在《辉南县庆云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庆云金矿体矿石类型为强硅化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糜棱岩型。通过1:1万土壤化探圈定的综合异常为该矿区的发现提供了较好的找矿意义,矿体赋存于北东向韧性剪切带中,由于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导致了矿床的多样性,在断裂构造、岩浆活动等成矿作用下使金元素进一步前移富集在适宜的空间成矿。

葛潇寒[6](2019)在《吉林省桦甸地区大架金矿床矿体富集规律及找矿方向》文中研究指明吉林省桦甸地区溜河高级变质区与夹皮沟金矿田毗邻,是夹皮沟金成矿带南侧又一重要的产金区。尤其是大架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发现,实现了该区在太古宙高级变质区内寻找中、大型金矿床的找矿突破。大架金矿自发现以来,因矿床品位高、矿体形态稳定、矿石易选等特点,一直是桦甸地区金矿研究和地质找矿的重点矿区之一。本文在收集矿区以往的相关地质矿产资料基础上,依托大架金矿详查资料和成果,分析了金矿区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背景;通过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系统总结Ⅰ、Ⅱ号矿化蚀变带及矿区内主矿体在地表及深部的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明确进一步找矿方向。本文的研究表明,NW向脆韧性剪切带是矿体的主要控矿和容矿构造,细粒闪长岩与成矿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金矿化常伴随强烈的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因此是地表找矿或深部探矿的直接标志;高强度的Au元素化探异常、物探电法的高阻高极化异常、磁法低值或负值异常,可作为寻找地表或隐伏矿体的间接标志;650-100m为盲矿体主要集中标高,应作为进一步找矿的方向和首选地段。

吾克依拉·吾铁朴[7](2019)在《吉林省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多元信息成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夹皮沟成矿区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境内,是滨太平洋成矿带内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与中亚造山带东段之间的北西向拼贴带内,夹皮沟-大石砬子NW向构造带控制金矿带内金矿床、矿(化)点的分布。区内目前已发现二道沟、小北沟、八家子、三道岔、四道岔、下戏台和板庙子等一批大中小型矿床和数几十余处矿(化)点。伴随矿山开采对已探明资源储量的不断消耗,找寻接替资源任务紧迫,同时由于前人对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主要预测要素(标志)、成矿富集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制约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缓解中国黄金集团夹皮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源危机,中金集团设立了“夹皮沟金成矿区多元信息找矿预测”科研项目。作者依托该项目研究,以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和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为指导,在系统收集、分析和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典型矿床(二道沟金矿、小北沟金矿和八家子金矿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研究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夹皮沟成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成矿要素),总结成矿规律;根据野外观察结合对已有航磁、重力、化探数据以及本项目实施的高磁、土壤测量成果的综合信息解译,确定金矿的预测要素;最后,以基于GIS平台的区域矿产资源综合信息评价系统(MRAS)为基础,以证据权法为手段,提取夹皮沟金成矿区的地质(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岩)、矿产(矿床、矿点及矿化点)等成矿信息及重力、航磁、化探等预测信息(标志),对区域金矿找矿潜力进行评价,圈出找矿靶区,并对各找矿靶区潜在资源量进行估算,为矿山企业开展后续勘查工作提供选区及科学依据。论文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以典型矿床研究为手段,总结了夹皮沟成矿区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研究认为夹皮沟金矿区的金矿化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其次是蚀变岩型,赋矿围岩均为夹皮沟群三道沟组,岩性以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特征,矿体严格受北西向夹皮沟断裂及其低序次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综合控制,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划分为热液成矿期及次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期包括石英(I)、石英-黄铁矿(II)、金矿化-石英-多金属硫化物(III)和晚期石英-方解石(IV)等四个矿化蚀变阶段。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区内金矿的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中低盐度共存的NaCl-H2O-CO2不混溶体系,主要来源于具有幔源流体特征的岩浆水,成矿晚阶段演化为成分相对简单的均一NaCl-H2O体系;矿石硫同位素组成显示区内金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以深源为主,成矿流体上升运移过程中从围岩中萃取了少量成矿物质。对成矿有关岩浆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该区至少存在252Ma和230 Ma213 Ma两期岩浆作用。结合矿体与岩浆岩体(脉)的依存关系,提出夹皮沟成矿区金的成矿作用从晚三叠世一直延续到中侏罗世早期,从早到晚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次,分别对应于区域上的两期构造-岩浆事件:印支晚期(240210Ma)和燕山早期金成矿作用(180160 Ma)。综上所处,确定夹皮沟金矿床为中温岩浆热液矿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成矿作用形成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与中亚造山带东缘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中。2.研究确定了夹皮沟成矿区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总结了区域金矿成矿要素。夹皮沟成矿区的金矿床受夹皮沟北西向构造带控制,根据地质、地球物理解译结果,提出夹皮沟北西带西侧存在TTG岩浆穹窿,夹皮沟北西带早期为TTG穹窿与夹皮沟群地层接触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继承性发展为区域性北西向韧脆性断裂带,控制区内金矿床总体北西向带状分布;夹皮沟北西带的低序次北西向、北东向构造控制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构成构造控矿要素;太古界夹皮沟群三道沟岩组中的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在空间上为金矿矿体的主要容矿岩石,其金等成矿元素含量及变异系数、浓集系数特征表明其为金矿成矿提供物质来源,构成金矿成矿地层岩性要素;印支期、燕山早期区域花岗质岩浆活动,在时间、空间、热液来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动力学特征方面控制矿体的产出及分布,构成成矿岩浆岩条件。夹皮沟成矿区金矿的形成是上述构造、地层岩性、岩浆作用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及航磁、重力综合信息解译结果,确定了夹皮沟成矿区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及控矿构造类型及特征,为后续找矿潜力评价奠定基础。3.根据野外观察,结合地质、航磁、重力、化探综合信息解译,确定了夹皮沟金成矿区的金矿预测要素。对已知矿床研究确定成矿有关的硅化、黄铁矿化、钾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为金矿预测的地质标志;夹皮沟北西向构造及其派生的低序次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成矿有关脉岩集中发育地段也是金矿成矿预测的地质标志。对区域化探数据解译结果表明,夹皮沟成矿区内Au、Ag、Zn、Mo、Sb、Hg、Pb、Cu等为主要成矿元素(变异系数),且Au、Ag、Pb、Zn、As、U、Mo等元素表现出一个主成矿期(阶段),Cu、Bi、W、Sb、Hg、Sn、Th等元素表现出两个或以上成矿期(阶段);成矿元素划分为Ag-Cu-Pb-Zn、Co-Ni-Ti-V、Au-Bi-W、F-Mo-Th、As-B-Sb、Mn-Sn和Hg-U等元素组合,表明区内成矿元素具有多来源、多阶段叠加富集特征,确定Au、Bi、W、Ag、Pb、Zn、Cu、Sb、Mn等元素异常及Au-Bi-W、Ag-Cu-Pb-Zn组合异常(元素组合因子得分值的异常区)为金矿找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对区域航磁、重力数据进行化极、延拓、解析,根据不同上延高度不同方向水一阶导数轴值(极大值或极小值)反映物性变化界面,不同上延高度垂向二阶导数0等值线反映不同物性地质体边界特征,提取了航磁、重力的线性构造信息和环形构造信息,根据金矿床矿体与重磁解译线性构造、环形构造的空间依存关系,确定重磁解译北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物性界面)及其交汇部位,北西向构造与环形构造的交汇部位控制矿床矿体空间分布,确定其为金矿找矿的地球物理标志。4.根据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床、矿点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控矿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及重磁解译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关系,总结了区域金矿成矿规律。提出区内金矿床(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矿化与集中分布、等间距规律,这主要受夹皮沟群地层岩性、北西向或北东向构造、太古代TTG分布以及中生代花岗岩分布综合控制;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床(点)多产于北西向与北东向线构造交汇复合部位、环形构造(或成矿地质体)产状变化部位、环形构造与线构造交汇地段;金矿成矿作用集中发生于印支燕山早期。5.以基于GIS平台的区域矿产资源综合信息评价系统(MRAS)为基础,以证据权法为模型,提取夹皮沟金成矿区的地质(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岩)、矿产(矿床、矿点及矿化点)等成矿信息及重力、航磁、化探等预测信息(标志),开展1:5万金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共圈定A级成矿预测区5处,B级成矿预测区8处,C级成矿预测区11处,并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对各成矿预测区进行资源量估算,获得金矿预测资源量总计348t,为研究区开展后续金矿勘查提供选区及科学依据。

贺云鹏[8](2018)在《吉林省夹皮沟矿集区六批叶矿田金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六批叶矿田分布在吉林省东部山区夹皮沟矿集区的东南部,它地处华北地台与中亚造山带东端的结合部位的华北地台地台一侧。它是夹皮沟铁金矿集区近年来勘探出的以金为主的矿田,矿田内发育着中大型大架金矿矿床、小型蛰麻沟金矿和碱草沟金矿床,已发现、并勘探出20余条金矿盲矿体,有望成为与夹皮沟金矿田相媲美的或夹皮沟矿集区第二个大型金矿田;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末发现六批叶金矿以来,倍受国内外经济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但是,由于勘探、开发较晚,对该矿田的矿床地质、矿床成因研究十分薄弱,进而严重制约着对该区成矿规律认识和深度探矿工作;鉴于此,我们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项目支持下和六批叶矿业公司的协助下,对六批叶矿田开展了为期3年的矿田、矿床地质、成矿流体、岩石地球化学以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如下的主要成果和进展。1.矿床地质、岩相学揭示,六批叶矿田内金矿床均赋存在NW向构造破碎带内,矿体以黄铁矿或硫化物石英脉型为主,共伴生蚀变岩型矿体,成矿过程从早到晚普遍经历四个阶段,即:黄铁矿-绢英岩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碳酸盐阶段(Ⅳ);从矿体到围岩的热液蚀变依次是白色硅化→高级泥化→黄铁绢英岩化→青色硅化→绿帘石+绿泥石(青磐岩)化→钾化+黑云母化;围岩蚀变依次是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绿帘石+绿泥石(青磐岩)化绢英岩化→泥化→白色硅化→灰白色硅化→碳酸盐化;矿化主要类型是黄铁矿化,其次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以及微量自然金。2.不同矿化阶段矿物(石英为主)流体包裹体显微观察和测温结果揭示,三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类型是水盐包裹体(W型)、含CO2包裹体(C型)以及富CO2包裹体(PC型)。其中:大架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26338℃,主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布于160.5265.0℃,其成矿流体的盐度在2.73%11.95 wt.%Nacl eqv.范围内,成矿流体的密度在0.810.96g/cm3范围内;蛰麻沟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17328℃,主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布于143280℃,其成矿流体的盐度在2.89%11.36 wt.%Nacl eqv.范围内,成矿流体的密度在0.740.99g/cm3范围内;碱草沟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3356℃,主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布于154273℃,其成矿流体的盐度在2.89%12.77 wt.%Nacl eqv.范围内,成矿流体的密度在0.780.99g/cm3范围内。3.从矿化蚀变和流体包裹体的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角度来看,六批叶矿田内金矿的成矿流体的性质为中低温、低密度、中低盐度的富CO2的NaCl-H2O-CO2流体体系;流体混合作用是成矿的重要机制,即:经历了含CO2三相水-盐流体、含CO2三相水-盐流体与两相水-盐流体不混溶到两相水-盐流体卸载成矿元素过程,这种特征可作为判断成矿的重要标志。4.H和S、Pb同位素特征揭示,六批叶矿田内金矿的初始含矿成矿流体应为出溶岩浆热液流体,成矿过程有不同程度大气水加入;成矿物质来源下地壳或者是以CO2为主的流体交代下地壳形成的I型富集地幔源,但不排除上升运移过程有围岩的物质加入。5.成矿系统的成矿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六批叶矿成矿发生在早侏罗世(186.8±3.8 Ma),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岩浆作用先后发生在中三叠(235.1±6.0Ma)、早侏罗世(186.2±1.3Ma、183±0.98Ma)、中侏罗世早期(173.3±3.1Ma),其成岩成矿作用至少经历50Ma(173235Ma),而成矿作用经历8Ma(183191Ma)。6.矿田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深成岩、脉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前岩浆热事件是发育黄铁矿化辉绿岩和花岗岩。体现了类似“双峰式”岩浆作用的岩石组合特征。7.与成矿密切的岩浆热事件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成矿早阶段的辉绿岩具有较低的SiO2、Al2O3,较高的MgO,富集Rb、Th以及U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Ba、Sr、Eu、Nb、Zr以及Ta,呈现弧岩浆属性,指示启动成矿体系应归属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流体交代而形成的富集大陆岩石圈地幔减压部分熔融,不排除有亏损软流圈地幔的参与可能。同样,成矿前的二长花岗岩所具有高的SiO2、Al2O3,低的MgO、MnO以及铁的氧化物,相对富集Rb、Th、U,相对亏损Ba、Sr、P、Ti、Eu、Nb、Ta以及εHf(t)负值(-5.5-11.3)特征,也暗示其岩浆起源于中生代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从区域构造热事件角度出发,其热动源应是古老的镁铁质下地壳,而诱因是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导致该区地体拼贴作用。综合上研究进展,我们得出六批叶矿田金矿田金的成矿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晚期,其成岩成矿过程可划分四个阶段:(1)中生代三叠纪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诱发夹皮沟地体与中亚造山带东部发生拼贴作用,引发该区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镁铁质岩浆和重熔作用形成花岗质岩浆;(2)进入中三叠世,区域构造转入伸展阶段,形成的基性岩浆沿着NW向构造破碎带上升发生大规模就位;(3)到早侏罗世发生大规模酸性岩浆就位的同时,参与的含有用矿物质的辉长质残余岩浆在NW向构造带再度上升,并伴随减压降温同时形成含矿流体;(4)进一步的岩浆结晶与流体沉淀作用形成了该区韧脆性构造带+辉长岩-花岗岩+石英脉-蚀变岩型组合,进而六批叶金矿田形成。

于景山[9](2018)在《吉林板庙子金矿地质特征及隐伏矿体预测》文中研究表明吉林板庙子金矿床位于吉林省桦甸市东约50km,属吉林省中部重要的金成矿带—夹皮沟金成矿带西部的重要金矿床之一。矿区内现已发现和圈定工业矿体28条,矿石类型主要有黄铁矿化石英脉型、黄铁矿型、黄铜矿型等,并以黄铁矿化石英脉型为主。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压碎结构、它形粒状结构、溶蚀交代结构和滴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条带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等。成矿过程可划分为7个成矿阶段:石英-多金属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早)、石英-黄铁矿阶段(晚)、金-黄铁矿阶段、金-多金属阶段、碳酸盐-黄铁矿阶段和表生氧化阶段。其中,金-黄铁矿阶段与金多金属阶段是金矿的主要成矿阶段。经过多年的矿山生产观察,结合前人原生晕研究成果,认为夹皮沟岩群三道沟岩组为本区金矿成矿主要矿源层;近NWW向脆性剪切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中生代辉绿岩脉与金矿体在空间分布上关系密切。总结矿区主要找矿标志,三道沟岩组为地层标志;北西西向脆性剪切断裂为构造标志;辉绿岩脉为脉岩标志;硅化、黄铁矿化为围岩蚀变标志;Au、Bi元素异常为原生晕找矿标志;低阻高极化率为地球物理找矿标志。以此为基础确立了预测准则及找矿靶区分类分级,全矿区将靶区划分为A、B、C三类(共10个找矿靶区),并依据现有工作程度,将10个找矿靶区又划分出Ⅰ、Ⅱ、Ⅲ级。

顾军[10](2017)在《吉林省桦甸市鹿角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外围远景预测》文中研究指明吉林省桦甸市鹿角沟金矿床位于桦甸市红石砬子镇高兴屯东。近几年来通过大量的地质、物探和化探工作,已在研究区内发现了小型金矿床多处,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边界构造部位,北东向辉发河断裂带与北西向会全栈和清茶馆-金银别断裂带交汇部中间,大砬子-夹皮沟多金属成矿构造带的西部。研究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太古界夹皮沟群老牛沟组片麻岩类,新元古界色洛河群的浅变质岩类,白垩系安山岩类等,河流两岸和沟谷中发育有第四系全新统。矿体主要赋存在新元古界色洛河群地层中,故色洛河群地层是寻找金矿体的标志地层条件。研究区构造早期变质变形形迹由上壳岩中片麻理、长英质条带、无根褶皱及片麻岩中片麻理表现出来。晚期受台缘断裂带强烈活动的影响,形成以北西向构造为主,同时发育北东向、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研究区内岩浆岩不发育。研究区内金矿床的矿化类型以微细粒浸染型为主,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次之。微细粒浸染型由自然金呈微细粒不均匀分布,赋存在色洛河群白云质大理岩与绢云石英片岩或变质砂岩的接触部位,或者有时单独产在大理岩、绢云石英片岩、变质砂岩中。矿化明显受地层层理、片理和剪切裂隙的控制。含矿构造往往是在原层理、片理的基础上发展为扭性变形和脆性变形叠加构造,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围岩蚀变以强烈的硅化为主要特征。蚀变的规模较大,范围较广,矿体两侧蚀变宽度1050m以上,蚀变的强度与金矿化成正比关系。其它次要的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糜棱岩化、碎裂岩化等。围岩蚀变主要是动力变质和岩浆(脉岩)活动的产物。研究区物探激电中梯扫面圈定了三条视极化率带,17处局部异常带。视极化率值大于2%,普遍较高,最高值13.21%。多处异常与Au化探次生晕异常和已发现矿(化)体吻合。通过视电阻率异常和高精磁法异常推断13条断裂构造,其中多条与已知断裂构造和矿化蚀变带吻合较好,对寻找金矿起到指导性作用。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出22个金异常,异常值最高161ppb。多处异常与物探异常和已知矿(化)体、矿化带吻合较好,是寻找金矿的主要找矿标志。通过以上研究,总结了以下找矿标志:(1)色洛河群绢云石英片岩、变质砂岩、大理岩及其相互接触部位是金的成矿有利部位;(2)NW向剪切带、层间裂隙密集带;(3)闪长岩、煌斑岩等脉岩;(4)较强的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5)含矿石英脉具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6)Au、Ag、Bi、As、Mo综合异常或Cu、Pb异常。在综合找矿标志和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对鹿角沟金矿床外围进行相似类比研究,进行了外围成矿预测和找远景区的划分,共划出了两处Ⅰ级找远景区,也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二、吉林省辉南地区含金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地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吉林省辉南地区含金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地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桦甸市老牛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外围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质
    2.3 区域地球物理
    2.4 区域地球化学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2 地球物理特征
    3.3 地球化学特征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地质特征
    4.2 矿石特征
    4.3 成矿期与阶段划分
    4.4 围岩蚀变
    4.5 矿床成因
第5章 成矿预测
    5.1 成矿地质条件
    5.2 找矿标志
    5.3 预测区的圈定与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夹皮沟金成矿带成矿模式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大型断裂带控矿型式
2 夹皮沟成矿带成矿模式
    2.1 中太古代至新太古代早中期矿源层(表壳岩)形成
    2.2 新太古代末第一次成矿作用
    2.3 古元古代中晚期第二次成矿作用
    2.4 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燕山期)第三次成矿作用
        2.4.1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约230~170 Ma)
        2.4.2 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初期(约170~1 5 0 Ma)
        2.4.3 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约150~100Ma)
3 结论

(3)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本次工作情况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范围与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3.2 元素特征参数统计分析
    3.3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
第四章 控矿因素及金矿找矿预测
    4.1 区域成矿规律分析
    4.2 异常查证
    4.3 九峰矿区控矿因素
    4.4 找矿远景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4)川西康定—丹巴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金矿研究现状
        1.2.2 大渡河金矿带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大地构造背景
        2.1.2 地层
        2.1.3 构造
        2.1.4 岩浆岩
    2.2 区域矿产
第3章 成矿带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产于结晶基底中的金矿床
        3.1.1 黄金坪金矿床
        3.1.2 一柱香金矿床
    3.2 产于不整合界面中的矿床—金台子金矿床
        3.2.1 矿床地质特征
        3.2.2 地球化学特征
        3.2.3 矿床成因
    3.3 产于沉积盖层中的金矿床—二里沟金矿床
        3.3.1 矿床地质特征
        3.3.2 地球化学特征
        3.3.3 矿床成因
第4章 成矿规律分析
    4.1 大渡河成矿带成矿特征
        4.1.1 前震旦系结晶基底杂岩中金矿床
        4.1.2 沉积盖层中金矿床
    4.2 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4.2.1 时间分布规律
        4.2.2 空间分布规律
    4.3 控矿因素分析及成矿规律
        4.3.1 康定变质核杂岩与成矿关系
        4.3.2 构造与成矿关系
        4.3.3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位成果

(5)辉南县庆云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成矿地质特征
    1.1 地质概况
    1.2 地层
    1.3 构造
    1.4 岩浆岩
2 矿床特征
    2.1 矿体特征
    2.2 矿石特征
        2.2.1 矿石物质成分
        (1)强硅化蚀变岩型:
        (2)糜棱岩型:
        (3)石英脉型:
        2.2.2 矿石结构、构造
    2.3 围岩蚀变
    2.4 矿床成因初步认识
3 结论

(6)吉林省桦甸地区大架金矿床矿体富集规律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金矿床分类现状
    1.3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4 研究区地质找矿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论文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区域成矿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 区域矿产概况
第3章 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围岩蚀变特征
    3.5 矿化期及矿物形成顺序
    3.6 矿床成因分析
第4章 矿体富集规律与找矿方向
    4.1 区域成矿作用演化
    4.2 矿体富集规律
    4.3 找矿标志
    4.4 找矿方向
    4.5 成矿远景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吉林省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多元信息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2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主要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5.1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1.5.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2.1 太古界
        2.2.2 元古界
        2.2.3 古生界
        2.2.4 中生界
        2.2.5 新生界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太古宙花岗岩
        2.3.2 中生代花岗岩
        2.3.3 基性岩
        2.3.4 脉岩
    2.4 区域构造
        2.4.1 区域褶皱构造
        2.4.2 区域断裂构造
    2.5 区域矿产
        2.5.1 石英脉型金矿床
        2.5.2 蚀变岩型金矿床
        2.5.3 角砾岩型金矿床
第3章 典型矿床研究
    3.1 二道沟金矿床
        3.1.1 矿区地质
        3.1.2 矿体特征
        3.1.3 围岩蚀变特征
        3.1.4 成矿阶段划分
    3.2 小北沟金矿床
        3.2.1 矿区地质
        3.2.2 矿体特征
        3.2.3 围岩蚀变特征
        3.2.4 成矿阶段划分
    3.3 八家子金矿床
        3.3.1 矿区地质
        3.3.2 矿体特征
        3.3.3 围岩蚀变特征
        3.3.4 成矿阶段划分
第4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4.1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4.1.1 样品和测试方法
        4.1.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显微测温
        4.1.3 氢-氧同位素
        4.1.4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4.2 成矿物质来源
        4.2.1 样品和测试方法
        4.2.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3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成岩成矿时代
        4.3.1 样品和测试方法
        4.3.2 成岩时代
        4.3.3 成矿时代
    4.4 矿床成因
        4.4.1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探讨
        4.4.2 矿床成因
    4.5 成矿动力学背景及成矿模式
        4.5.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4.5.2 区域构造演化
        4.5.3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4.5.4 区域成矿模式
第5章 区域地球化学信息提取
    5.1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5.1.1 成矿元素低温组合叠生地球化学场特征
        5.1.2 成矿元素中温组合叠生地球化学场特征
        5.1.3 成矿元素高温组合叠生地球化学场特征
    5.2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1 成矿元素统计参数及特征
        5.2.2 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5.3 成矿元素异常特征
        5.3.1 单元素异常特征
        5.3.2 元素组合异常特征
        5.3.3 因子得分等值线及本区找矿方向
    5.4 区域1:5万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5.4.1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4.2 成矿元素异常特征
第6章 区域地球物理解译及信息提取
    6.1 岩矿石物性参数特征
        6.1.1 岩(矿)石重力参数特征
        6.1.2 岩(矿)石磁性参数特征
    6.2 区域重、磁资料数据处理
        6.2.1 重力资料的数据处理
        6.2.2 航磁资料的数据处理
    6.3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及构造解译
        6.3.1 航磁异常特征
        6.3.2 航磁构造解译
        6.3.3 航磁成果对区域构造的认识
    6.4 区域重力异常特征及构造解译
        6.4.1 重力异常特征
        6.4.2 重力构造解译
        6.4.3 重力构造对区域构造和成矿的认识
第7章 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
    7.1 成矿地质条件
        7.1.1 地层与岩性条件
        7.1.2 岩浆岩条件
        7.1.3 构造条件
    7.2 找矿标志
        7.2.1 地质标志
        7.2.2 地球化学标志
        7.2.3 地球物理标志
    7.3 成矿规律
        7.3.1 成矿时间规律
        7.3.2 成矿空间规律
第8章 基于GIS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
    8.1 基础数据
    8.2 多元地学数据库的建立
    8.3 建模与信息提取
        8.3.1 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建模
        8.3.2 成矿信息特征与提取
    8.4 资源评价的空间定位预测
        8.4.1 地质统计单元划分
        8.4.2 地质变量提取与赋值
        8.4.3 空间定位预测方法简介
        8.4.4 空间定位预测
        8.4.5 成矿预测区优选及评价
    8.5 预测资源量估算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吉林省夹皮沟矿集区六批叶矿田金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中温热液金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中温热液金矿床概念
        1.2.2 时空分布
        1.2.3 成矿地质特征
        1.2.4 成矿地质流体
        1.2.5 成矿物质来源
        1.2.6 成矿作用
        1.2.7 成矿地质模式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1.3 工作区金矿研究现状
        1.3.1 夹皮沟-板庙子金矿田
        1.3.2 六批叶矿田
        1.3.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依托项目及实物工作量
    1.6 论文创新点及取得的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代地层
        2.1.2 中生代地层
        2.1.3 新生代地层
    2.2 区域岩浆活动
        2.2.1 太古宙岩浆岩
        2.2.2 元古宙岩浆岩
        2.2.3 中生代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概况
    2.4 区域构造热事件与地壳演化
        2.4.1 前寒武纪地壳演化阶段
        2.4.2 中生代地壳演化阶段
        2.4.3 新生代地壳演化阶段
    2.5 区域金属矿产资源概况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岩浆岩
        3.1.3 构造
    3.2 矿床地质特征
        3.2.1 大架金矿
        3.2.2 蛰麻沟金矿
        3.2.3 碱草沟金矿
第4章 成矿流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1 分析测试方法及样品采集
        4.1.1 流体包裹体
        4.1.2 矿物流体包裹体氢同位素
    4.2 流体包裹体
        4.2.1 大架金矿床
        4.2.2 蛰麻沟金矿
        4.2.3 碱草沟金矿
    4.3 矿物流体包裹体氢同位素
第5章 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5.1 实验样品与实验方法
        5.1.1 Rb-Sr同位素定年
        5.1.2 LA-ICP-MS锆石U-Pb测年
    5.2 实验结果
        5.2.1 Rb-Sr同位素定年
        5.2.2 U-Pb同位素定年
第6章 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地质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6.1 分析测试方法
        6.1.1 主微量元素
        6.1.2 锆石Hf同位素
    6.2 地质、岩相学特征
        6.2.1 酸性侵入岩
        6.2.2 共伴生脉岩
    6.3 实验结果
        6.3.1 酸性侵入岩
        6.3.2 共伴生脉岩
第7章 含矿流体起源、性质与演化机理
    7.1 含矿流体起源、性质
    7.2 成矿物质来源
        7.2.1 硫同位素
        7.2.2 铅同位素
    7.3 流体演化与成矿机理
        7.3.1 流体的混合作用与沸腾作用
        7.3.2 流体演化机制
第8章 岩浆作用对成矿制约
    8.1 岩石成因与源区性质
        8.1.1 酸性侵入岩
        8.1.2 共伴生脉岩
    8.2 岩浆作用对成矿的制约
第9章 岩浆、流体作用与地球动力学过程
    9.1 成矿时代
    9.2 成矿地质过程与成矿地质模式
    9.3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与成矿动力学模式
        9.3.1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9.3.2 成矿动力学模式
第10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吉林板庙子金矿地质特征及隐伏矿体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工作区自然地理条件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夹皮沟金矿成矿带研究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背景
    2.1 地质背景
        2.1.1 地层
        2.1.2 构造
        2.1.3 岩浆岩
    2.2 地球物理背景
        2.2.1 重力场特征
        2.2.2 航磁场特征
    2.3 地球化学背景
    2.4 遥感地质特征
        2.4.1 线性构造
        2.4.2 环形构造
    2.5 区域矿产概述
第3章 矿区地质
    3.1 矿床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质量
        3.3.2 矿石类型
    3.4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
        3.4.1 围岩与围岩蚀变
        3.4.2 成矿阶段
    3.5 成矿指示元素特征
        3.5.1 次生晕指示元素
        3.5.2 原生晕指示元素
    3.6 矿床成因分析
        3.6.1 矿床成因类型讨论
        3.6.2 矿床成矿机制
第4章 控矿规律与隐伏矿体预测
    4.1 控矿地质规律
        4.1.1 地层控矿规律
        4.1.2 构造控矿规律
        4.1.3 岩浆岩控矿规律
        4.1.4 围岩蚀变及矿体中金的赋存规律
    4.2 物化探异常显示规律
        4.2.1 激电异常
        4.2.2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
    4.3 隐伏矿体预测
        4.3.1 板庙子金矿床找矿前景讨论
        4.3.2 找矿标志的提取
        4.3.3 预测准则及分类分级
        4.3.4 隐伏矿体预测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吉林省桦甸市鹿角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外围远景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区位置与交通
    1.3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1.4 以往工作评述
    1.5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5.1 研究现状
        1.5.2 存在问题
    1.6 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1.7 完成工作量及取得的成果
        1.7.1 完成工作量
        1.7.2 预期取得的成果
第2章 成矿背景
    2.1 地质背景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地层
        2.1.3 构造
        2.1.4 岩浆岩
        2.1.5 区域矿产特征
    2.2 地球物理背景
        2.2.1 区域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2.2.2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2.3 地球化学背景
第3章 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3.1 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变质作用
    3.2 地球物理特征
        3.2.1 岩(矿)石物性参数特征
        3.2.2 激电特征
    3.3 地球化学特征
        3.3.1 金丰度值及其它元素含量特征
        3.3.2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主要金矿化类型
    4.2 矿化带及矿体特征
        4.2.1 矿化带特征
        4.2.2 矿体特征
    4.3 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
        4.3.1 矿石矿物成分
        4.3.2 矿石结构、构造
        4.3.3 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
        4.3.4 矿石类型
        4.3.5 围岩蚀变
        4.3.6 成矿阶段
    4.4 矿床成因
        4.4.1 控矿因素
        4.4.2 同位素地质特征
        4.4.3 成矿温度
        4.4.4 包体成分
        4.4.5 金的来源
        4.4.6 矿床成因
第5章 外围远景预测
    5.1 控矿地质条件分析
        5.1.1 矿源层
        5.1.2 控矿构造及控矿脉岩
        5.1.3 岩浆作用对成矿的影响
    5.2 综合找矿标志
        5.2.1 地质标志
        5.2.2 地球化学标志
        5.2.3 地球物理标志
    5.3 成矿规律
        5.3.1 时间规律
        5.3.2 空间规律
        5.3.3 共生元素规律
        5.3.4 金的富集规律
    5.4 外围预测
        5.4.1 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5.4.2 外围预测
        5.4.3 远景区初步工程验证
        5.4.4 找矿方向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吉林省辉南地区含金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地质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桦甸市老牛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外围预测[D]. 付喜军. 吉林大学, 2020(03)
  • [2]夹皮沟金成矿带成矿模式讨论[J]. 臧兴运,姜建军,李德洪,赵华伟,靳皇玉,马春生. 吉林地质, 2020(03)
  • [3]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预测[D]. 肖军军. 南京大学, 2020(12)
  • [4]川西康定—丹巴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D]. 毛艺.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辉南县庆云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 申家新. 世界有色金属, 2020(12)
  • [6]吉林省桦甸地区大架金矿床矿体富集规律及找矿方向[D]. 葛潇寒. 吉林大学, 2019(10)
  • [7]吉林省夹皮沟成矿区金矿多元信息成矿预测[D]. 吾克依拉·吾铁朴. 吉林大学, 2019(10)
  • [8]吉林省夹皮沟矿集区六批叶矿田金成矿作用研究[D]. 贺云鹏. 吉林大学, 2018(04)
  • [9]吉林板庙子金矿地质特征及隐伏矿体预测[D]. 于景山. 吉林大学, 2018(04)
  • [10]吉林省桦甸市鹿角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外围远景预测[D]. 顾军. 吉林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吉林省惠南地区含金韧性剪切带构造地质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