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南网一期农网改造全部竣工(论文文献综述)
李洪宇[1](2017)在《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升级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配电网的发展,主要是对农村电网的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推进,对县域经济发展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起着关键的作用。做好农村配电网规划,其本质上就是考虑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农村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战略目标,使农村配电网成为供、用电指标均保持先进的电网。农村电网是保障广大农村用电需求的重要环节,对于拉动农村消费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加大,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农村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受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电网建设的现状等多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例如,部分地区农村用电负荷增长速度加快,一些早期改造后的供电设备又重新出现了过负荷现象,农网的升级改造工程多以满足当地正常用电需求为目的,难以满足农村地区新能源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通过科学规划与分析,合理指导农村配电网的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对目前河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村电力市场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河北南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当前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通过采用分产业法、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十三五”期间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电力需求和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并分析;根据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建设改造升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定“十三五”期间河北南网农网改造升级目标,给出农网建设与改造升级规划方案,进而从总体建设、分电压等级建设和分重点任务建设三个方面对给出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升级规划方案进行投资需求分析,并给出方案实施的成效分析;最后,文章从农村电力投融资长效机制、电力企业持续投入机制、县级供电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农网工程实施监督机制和其他政策措施五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河北南网农网的农网改造升级工作政策建议及保障措施。
李然[2](2017)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不足、变压器超载、连片“低电压”、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以及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等问题突显。针对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已经完成了大量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改造升级工程涉及面广,投资巨大,对其进行项目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对整个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成功经验,还能够为今后的电网项目投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本文的评价方法三角模糊数法和项目成功度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并且这些指标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很难判断其重要程度。因此本文选用三角模糊数来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阐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针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三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准则层包括改造过程、建设成效、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并利用德尔菲法、三角模糊数法和项目成功度法建立合理的后评价模型。同时本文对AB电力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的必要性、过程及效果以及后评价的节点和工作流程进行概括说明。最后对AB电力公司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改造过程、建设成效、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影响分别进行评价,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项目成功度等级评定方法,AB电力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最终综合得分为82.24,处于基本成功等级,其中改造过程和建设成效评价得分较高,主要是由于在改造过程中AB电力公司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投资的控制效果比较好,建设全过程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建设成效明显,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另外,本文还针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建议。从而为今后的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参照和依据。
唐忠良[3](2016)在《我国电网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研究 ——以南方电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电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电网朝着智能电网的方向发展。智能电网不仅是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且联接多种网络和基础设施,对于促进我国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全局性的推动作用。电网具有基础性、公益性以及准公共物品等特点,政府需要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好支持与引导的角色。财税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若能合理、充分地利用好,对于有效促进我国电网产业发展,有效推动我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外电网产业发展财税支持的理论基础及一般模式,为后续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电网产业发展及财税支持方面进行了比较,找出了我国财税政策在促进电网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举例分析法,以我国两大电网之一的南方电网为例,分析了我国电网产业在财税支持方面现状、存在的不足及风险,结合南方电网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财税支持总体要求,并分别从财税支持筹划和成员角色分析两方面提出了南方电网财税支持改善建议。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对我国财税支持电网产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安排与加大关键领域的财政投资;精准发力提升财政补贴效果;积极运用税收优惠减轻税收负担;充分利用财政贴息与金融支持;充分发挥电价的信号与调节功能、健全财税支持配套体系”等六点建议,期望有助于促进我国电网产业的发展。本文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从而揭示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同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并对本文的创新点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为电网产业发展及财税支持理论研究。一方面,对“电网、智能电网、电网产业、电网企业、财税支持”等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为后续阐述与分析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分析了基于“外部性理论、规制理论、均衡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博弈论”等财税政策促进电网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揭示出我国电网产业发展需要财税政策支持的必要性;归纳指出了财税政策促进电网产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如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税收政策、电价政策、财政贴息、融资政策,为本研究的后续阐述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为国外电网产业发展及财税支持分析。阐述了北美、欧洲、亚洲发达国家电网产业发展情况及财税支持途径,对国外电网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特点进行了总结,为第四章研究我国电网产业发展及财税支持政策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第四章为我国电网产业发展及财税支持分析。该部分主要对我国电网产业发展及财税支持进行了阐述,总结分析了我国电网产业发展与国外相比存在的不足,如影响电网安全可靠性的因素较多,电网结构不完备、电网规划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一定问题、智能电网建设不足;以及我国财税政策支持电网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如财税政策支持电网发展尚未形成体系、政策制定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财税政策对电网技术及其商业化应用的引导力度不足、财税政策的支持领域与明确性有待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支持电网产业混合所有制和股权融资方面有待加强等。第五章为南方电网财税支持现状、问题及风险的案例。以我国两大电网之一的南方电网为例,具体分析南方电网在财税支持方面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及现实财税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为下一章提出南方电网财税支持方案的建议打下铺垫。第六章为南方电网财税支持方案的建议。分析了南方电网在财税支持方面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获得财税支持的总体要求,并分别从财税筹划和成员角色分析两方面提出了财税支持的具体建议,使本研究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普遍地参考性。第七章为促进我国电网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建议。结合前文财税支持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电网产业发展及其财税支持情况、我国南方电网财税支持现实情况,提出了“合理安排与加大关键领域的财政投资;精准发力提升财政补贴效果;积极运用税收优惠减轻税收负担;充分利用财政贴息与金融支持;充分发挥电价的信号与调节功能;健全财税支持配套体系”等六点财税政策促进我国电网产业发展的建议。第八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李楠[4](2013)在《雄县高压配电网改造技术经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配电网改造工程是国家为扶持基础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而采取的重要决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同时也是电力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网设备水平的大好时机。然而,供电企业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城乡配电网改造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合理地分析一项配电网改造项目,以判断是否值得继续扩大投入,因此,对配电网改造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雄县高压配电网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雄县高压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雄县配电网改造动因、目标及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十二五”期间雄县电力需求进行了预测,得出其负荷特性;通过过程评价分析、电网性能评价分析、财务评价分析及国民经济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雄县高压配电网改造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得出雄县高压配电网改造的项目实施顺利,电网性能良好,财务方面资金充裕、利润可观,同时电网改造项目促进了当地的区域经济。
李建龙[5](2012)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农村电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村电网仍然存在着网架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低、损耗高、电能质量差、设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电价水平偏高、改造资金缺口较大等落后现象。现有的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条件远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结合国外农网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农网智能化建设是必然的形势。在坚持“安全可靠、技术适用、减少维护,节能环保”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基于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相关理论,从智能农网建设的阶段划分、建设管理wBs、建设管理流程等几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项目管理范围及内容。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是农网建设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相关理论,从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运维机制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滦平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滦平智能农网建设项目为例,针对滦平地区农网的发展现状及现实问题,提出符合滦平地区智能农网的建设项目管理方案,使滦平辖区内的电网发展能够趋于科学、合理和规范,城乡配电网架结构更加优化,使得电网的改造建设能够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满足全社会的电力需求,使电网结构坚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针对我国农网现状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案,体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实现农网发展全寿命的智能化,拓展了政府管理农网智能化问题的思路和视野,能够使农网朝着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方向发展。
王海[6](2010)在《2010盘点电网建设一路前行》文中认为编者按 站在 “十一五”收官之际来回望2010年,中国电网建设可以称得上气势恢宏、热点不断。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的推动下,我国的电网建设整体走在了世界前列。 大批世界瞩目的电网工程不断开工和建成,巨额投资让我国电网更加
靳福东[7](2011)在《通州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电网是农村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社会影响十分广泛,宏观经济效益明显。论文在经过充分调研,全面总结各区农村电网改造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评价从社会评价、技术评价、财务评价三方面进行论述,建立了农村电网改造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了多目标评价,最后得到评价结果并结合通州区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前后的状况对进一步的改造提出了建议。本文在深入的案例研究中证明,所提出的后评价方法是实用的、可行的。
孙镇[8](2010)在《甘肃省农电体制改革方案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甘肃省农电管理体制长期运行不顺畅是现实问题,1998年推行的农电代管管理模式在管理初期,对农电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代管作为一种过渡管理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制约了农电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全国各省(区、市)在推进农电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总结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国家政策规定,结合甘肃省农电企业的特点,对甘肃省可以采取的三种农电体制改革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分析得出将农电企业分阶段逐步上划是适合甘肃省情的可行方案。本研究从企业综合实力角度设计了评价模型,通过设定区域经济、经营效益、人员管理、管理基础等指标,用定量和相对科学合理的方式首次对甘肃省农电企业总体情况进行了逐一测评打分,对全省农电企业进行排序,具有首创意义,为实际操作中如何分阶段选取进行体制改革的农电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论文还对农电体制改革中可能遇到的资产、人员、社保、地方税收变化等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农电企业上划甘肃省电力公司管理后的机构整合和设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甘肃省农电体制改革方案。
杨振虎[9](2008)在《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文中研究说明1978年,市内只有中华大街、陵园路、光明大街以及联纺路植有行道树,供市民消谴之地只有一个占地360亩的丛台公园和两个苗圃。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市1984年建成沁河带状公园,1992年滏阳公园对外开放,在城市的主干道建成了为数不多的小游园和?
屈国平[10](2008)在《华北油田用电市场的开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华北油田电网负荷需求应用多元回归法和灰色系统法等方法进行了负荷预测。对华北油田用电市场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竞争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并运用迈克.波特提出的市场竞争力量模型对华北油田用电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刻画,采用SWOT分析法研究华北油田用电市场的营销特点,并将华北油田用电市场细分为:油田公司,石化公司,管理局和外部用户。提出华北油田电力营销策略:分时电价策略,再造工程管理,开拓外部供电市场的决策优化管理。同时,希望对类似的特大型企业的用电市场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河北南网一期农网改造全部竣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南网一期农网改造全部竣工(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升级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现状分析 |
2.1 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发展现状 |
2.1.1 供电企业概况 |
2.1.2 农网建设与改造完成情况 |
2.2 农网建设与改造取得的成效 |
2.2.1 农村电网发展情况 |
2.2.2 农村电力市场发展情况 |
2.2.3 农电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
2.2.4 同网同价情况 |
2.3 农村电网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电力需求预测 |
3.1 历史负荷增长趋势分析 |
3.1.1 全社会最大负荷及全社会用电量分析 |
3.1.2 网供电量分析 |
3.1.3 分类电量分析 |
3.1.4 人均用电量分析 |
3.2 农网电力需求预测 |
3.2.1 分产业法预测 |
3.2.2 预测结果 |
3.3 农网电力负荷预测 |
3.3.1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预测 |
3.3.2 预测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升级规划方案 |
4.1 农网建设改造升级的指导思想 |
4.2 农网建设改造升级的基本原则 |
4.2.1 总体原则 |
4.2.2 技术原则 |
4.2.3 小康电示范县选取原则 |
4.3“十三五”农网改造升级目标 |
4.3.1“十三五”农村电网主要目标 |
4.3.2 农村电网网架发展目标 |
4.3.3 农村电网供电能力目标 |
4.3.4 农村电网智能化发展目标 |
4.4 河北南网农网建设与改造规划方案的制定 |
4.5 农网建设与改造升级规划方案投资需求分析 |
4.5.1 总体建设规模及投资规模 |
4.5.2 分电压等级建设规模及投资规模 |
4.5.3 分重点任务建设规模及投资规模 |
4.6 建设与改造方案实施成效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附表 |
第5章 河北南网农网改造升级政策建议及保障措施 |
5.1 农村电力投融资长效机制 |
5.2 电网企业持续投入机制 |
5.3 县级供电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5.4 农网工程实施监督机制 |
5.5 其他政策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基础理论 |
2.1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 |
2.1.1 传统后评价方法 |
2.1.2 本项目后评价方法 |
2.2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 |
2.2.1 改造过程评价 |
2.2.2 建设成效评价 |
2.2.3 经济效益评价 |
2.2.4 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3.2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模型 |
3.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2.2 二级指标的评价 |
3.2.3 综合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实证研究 |
4.1 AB电力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概况 |
4.1.1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
4.1.2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过程及效果 |
4.1.3 评价节点及工作流程 |
4.2 改造过程评价 |
4.2.1 前期工作 |
4.2.2 组织管理 |
4.2.3 投资控制 |
4.2.4 进度控制 |
4.2.5 质量控制 |
4.2.6 安全控制 |
4.3 建设成效评价 |
4.3.1 供电能力 |
4.3.2 网架结构 |
4.3.3 供电可靠性与质量 |
4.3.4 农网设备水平 |
4.4 经济效益评价 |
4.4.1 投资影响分析 |
4.4.2 投资回报分析 |
4.4.3 盈亏平衡分析 |
4.5 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 |
4.5.1 环境影响评价 |
4.5.2 社会影响评价 |
4.6 综合评价 |
4.6.1 评价过程 |
4.6.2 综合评价结果 |
4.7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4.7.1 改造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7.2 建设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7.3 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7.4 其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3)我国电网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研究 ——以南方电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2 电网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 |
2.1.1 电网产业相关概念 |
2.1.2 财税支持相关概念 |
2.2 财税政策促进电网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
2.2.1 外部性理论 |
2.2.2 规制理论 |
2.2.3 均衡经济理论 |
2.2.4 福利经济学理论 |
2.2.5 技术创新理论 |
2.2.6 博弈论 |
2.3 财税政策促进电网产业发展的一般模式 |
2.3.1 财政投资 |
2.3.2 财政补贴 |
2.3.3 税收政策 |
2.3.4 电价政策 |
2.3.5 财政贴息 |
2.3.6 融资政策 |
3 国外电网产业发展及财税支持分析 |
3.1 国外电网产业发展现状 |
3.1.1 北美电网产业发展现状 |
3.1.2 欧洲电网产业发展现状 |
3.1.3 亚洲电网产业发展现状 |
3.1.4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3.2 国外电网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分析 |
3.2.1 美国 |
3.2.2 德国及欧盟 |
3.2.3 日本 |
3.2.4 国外电网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小结 |
4 我国电网产业发展及财税支持分析 |
4.1 我国电网发展历程及其产业状况 |
4.1.1 我国电网发展历程 |
4.1.2 我国电网产业发展现状 |
4.1.3 我国一次能源发展情况 |
4.1.4 我国电网产业发展方向 |
4.1.5 我国电网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
4.2 我国电网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分析 |
4.2.1 我国财税政策支持电网产业发展主要途径 |
4.2.2 我国财税政策支持电网产业发展现状 |
4.2.3 我国财税政策支持电网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
5 南方电网财税支持现状、问题及风险的案例 |
5.1 南方电网公司行业典型性分析 |
5.1.1 南方电网公司基本情况 |
5.1.2 南方电网公司电网产业的典型性 |
5.2 南方电网财税支持现状 |
5.3 南方电网财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
5.3.1 财政投入及补贴的引导作用未充分发挥 |
5.3.2 税收政策适用困难及风险 |
5.3.3 电价模式单一 |
5.3.4 直接融资利用程度较低 |
6 南方电网财税支持方案的建议 |
6.1 南方电网财税支持环境分析 |
6.1.1 外部环境分析 |
6.1.2 内部环境分析 |
6.2 南方电网利用财税支持的总体要求 |
6.3 南方电网利用财税支持的筹划建议 |
6.3.1 增值税筹划 |
6.3.2 所得税筹划 |
6.3.3 电价政策支持 |
6.3.4 融资政策支持 |
6.4 南方电网成员单位利用财税支持的角色分析 |
6.4.1 集团母公司 |
6.4.2 跨区域电网运营企业 |
6.4.3 省地县级电网经营企业 |
6.4.4 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
6.4.5 新能源及节能减排等综合能源企业 |
6.4.6 财务保险等金融机构 |
6.4.7 对外电力投资和合作企业 |
6.4.8 上市公司平台 |
7 促进我国电网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建议 |
7.1 我国财税政策支持电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
7.1.1 立足国情积极借鉴 |
7.1.2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
7.1.3 统筹考虑密切配合 |
7.1.4 明确职责合力推动 |
7.1.5 平衡利益实现共赢 |
7.2 完善我国财税政策支持电网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
7.2.1 合理安排与加大关键领域的财政投资 |
7.2.2 精准发力提升财政补贴效果 |
7.2.3 积极运用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 |
7.2.4 充分利用财政贴息与金融支持 |
7.2.5 充分发挥电价的信号与调节功能 |
7.2.6 健全财税支持配套体系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4)雄县高压配电网改造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技术经济分析概述 |
2.1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 |
2.2 技术经济分析的依据、方法及步骤 |
2.3 电网改造技术经济分析 |
2.4 电网改造技术经济分析指标解释 |
2.4.1 过程评价分析 |
2.4.2 电网性能分析 |
2.4.3 财务分析 |
2.4.4 国民经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雄县配电网现状分析 |
3.1 供电企业概况 |
3.2 重点供电区分析 |
3.3 电力电量情况 |
3.4 高压配电网现状 |
3.4.1 高压配电网结构 |
3.4.2 高压配电网设备 |
3.5 高压配电网运行指标 |
3.6 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雄县高压配电网改造动因、目标及内容 |
4.1 雄县高压配电网改造动因分析 |
4.1.1 负荷历史增长趋势及特性分析 |
4.1.2 重点供电区负荷预测 |
4.1.3 用户历史用电及其发展情况 |
4.1.4 电力市场分析预测 |
4.2 配电网改造目标 |
4.2.1 供电区分类 |
4.2.2 规划目标 |
4.3 高压配电网改造内容 |
4.3.1 高压配电网结构 |
4.3.2 线路 |
4.3.3 变电站 |
4.3.4 容载比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雄县高压配电网改造技术经济分析 |
5.1 雄县配电网技术改造方案 |
5.2 过程评价分析 |
5.2.1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分析 |
5.2.2 项目实施分析 |
5.2.3 项目投资执行情况分析 |
5.3 电网性能分析 |
5.3.1 线损率分析 |
5.3.2 供电可靠性分析 |
5.3.3 售电量分析 |
5.4 财务分析 |
5.5 国民经济分析 |
5.5.1 区域经济促进分析 |
5.5.2 资源优化配置分析 |
5.5.3 投资环境改善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智能农网建设发展现状 |
2.1 智能农网建设发展历程 |
2.1.1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农网项目 |
2.1.2 国家电网启动2011年农网智能化项目 |
2.1.3 首批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通过验收 |
2.1.4 舟山东极岛实现农网智能化用电信息全采集 |
2.2 我国典型地区农电发展现状 |
2.2.1 河南农电发展现状 |
2.2.2 江西农电发展现状 |
2.2.3 湖南农电发展现状 |
2.2.4 陕西农电发展现状 |
2.2.5 福建农电发展现状 |
2.3 农网改造升级与建设方向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范围及内容 |
3.1 智能农网建设阶段划分 |
3.1.1 投资决策阶段 |
3.1.2 自动化与优化运行阶段 |
3.1.3 智能农网运维阶段 |
3.2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WBS |
3.2.1 工程项目工作分解的结构 |
3.2.2 工程项目管理任务分解的步骤 |
3.2.3 智能农网建设项目WBS分解结构 |
3.3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 |
4.1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 |
4.1.1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对比 |
4.1.2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目标体系构建 |
4.1.3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
4.2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运维机制 |
4.2.1 电力光纤到户运维原则 |
4.2.2 电力光纤到户运维模式 |
4.3 智能农网建设管理保障机制 |
4.3.1 制度保障 |
4.3.2 组织保障 |
4.3.3 监管保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滦平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案例 |
5.1 滦平农网发展概况 |
5.1.1 110kV电网概况 |
5.1.2 35kV电网概况 |
5.1.3 电网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
5.1.4 高压配电网发展战略 |
5.2 滦平农网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 |
5.2.1 付营子变电站改造项目WBS分析 |
5.2.2 付营子变电站改造项目建设流程 |
5.2.3 付营子变电站改造项目建设模式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通州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动态及其主要内容 |
2.1 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动态 |
2.2 项目后评价的涵义 |
2.3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
2.4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三章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社会评价 |
3.1 社会评价的含义 |
3.2 农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原则及其方法思路的确定 |
3.3 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 |
3.4 社会评价辅助方法—逻辑框架分析法 |
第四章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技术评价 |
4.1 农网改造项目技术评估指标体系 |
4.2 指标权重研究 |
第五章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财务评价 |
5.1 财务评价的基本概念 |
5.2 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
5.3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
5.4 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六章 通州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评价研究结论 |
6.1 通州区农村用电情况及网改情况介绍 |
6.2 评价数据资料的获取 |
6.3 通州区网改后评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甘肃省农电体制改革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甘肃农电企业简介 |
(一) 农电的定义及其发展 |
(二) 甘肃农电企业基本情况 |
(三) 甘肃省农电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
二、国家农电体制改革政策规定及国内实践情况 |
(一) 国务院有关农电体制改革的规定和要求 |
(二) 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农电体制改革的规定和要求 |
(三)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农电体制改革的意见 |
(四) 全国各省(区、市)现有的农电管理体制调查分析 |
(五) 部分国家农电管理体制调查分析 |
三、甘肃省电力公司农电体制改革可采用的模式研究 |
(一) 股份制改革 |
(二) 上划 |
(三) 退回到代管以前的状态,由地方政府管理 |
(四) 综合分析 |
四、甘肃省农电企业综合实力测评 |
(一) 测评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和方法 |
(二) 一级指标分值计算方法 |
(三) 二级指标分值计算方法 |
(四) 测评结果 |
(五) 测评中的不足和改进 |
五、农电体制改革过程中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 |
(一) 产权资产处置有关问题 |
(二) 公司出资有关问题 |
(三) 改制过程中人员问题 |
(四) 农电企业划转前后对地方税收的影响问题 |
六、甘肃省农电体制改革方案 |
(一) 指导思想 |
(二) 基本原则 |
(三) 组织机构 |
(四) 实施方案 |
(五) 实施步骤 |
(六) 改制后农电企业的管理体制的初步设计 |
结论与展望 |
(一) 结论 |
(二)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甘肃省农电企业综合实力测评表 |
B 农电体制改革相关国家政策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华北油田用电市场的开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油田电力市场营销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华北油田电网的简介 |
2.1 华北油田电网概况 |
2.1.1 华北油田电力系统现状 |
2.1.2 业务范围 |
2.1.3 用户结构 |
2.2 华北油田电力市场当前的困境分析 |
2.2.1 设备老化,改造资金不足 |
2.2.2 企业重组带来困境 |
2.2.3 电力市场逐步开放 |
2.2.4 供电量不断下降 |
2.3 华北油田电网外转供电的介绍 |
2.4 研究华北油田用电市场的必要性 |
2.4.1 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 |
2.4.2 油田企业的电力成本问题 |
第三章 华北油田用电市场负荷预测 |
3.1 电力负荷预测的意义 |
3.2 负荷预测的方法与思路 |
3.2.1 电力负荷预测的分类及其内容 |
3.2.2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
3.2.3 本文预测的思路 |
3.3 华北油田电量回归预测模型 |
3.3.1 回归分析法原理 |
3.3.2 多元回归模型 |
3.3.3 华北油田电量回归预测模型及实例 |
3.3.3.1 华北油田电量预测一般模型 |
3.3.3.2 华北油田电量预测实例 |
3.4 华北油田电量灰色预测模型 |
3.4.1 灰色预测的概念 |
3.4.2 灰色预测模型的构造 |
3.4.3 华北油田电量灰色系统法预测模型及实例 |
3.4.3.1 华北油田电量预测一般模型 |
3.4.3.2 华北油田电量预测实例 |
3.5 后续几年的负荷预测 |
第四章 华北油田用电市场环境分析 |
4.1 购电资源的宏观形势 |
4.2 市场发展趋势 |
4.3 供电资源发展趋势 |
4.4 技术发展趋势 |
4.5 竞争趋势 |
4.6 华北油田用电市场营销环境动向 |
第五章 水电厂用电市场营销现状及SWOT 分析 |
5.1 用电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5.1.1 宏观环境分析 |
5.1.2 竞争环境分析 |
5.2 水电厂电力营销SWOT 分析 |
5.2.1 弗雷得戴维分析选择企业战略方法 |
5.2.2 水电厂战略要素评价 |
第六章 华北油田电力营销策略 |
6.1 SWOT 的战略选择 |
6.2 分时电价策略 |
6.2.1 背景 |
6.2.2 分时电价政策 |
6.2.3 分时电价策略 |
6.2.4 效益评价 |
6.3 应用再造工程原理,重组用电管理业务流程,规范和简化业务扩充手续,使客户满意 |
6.3.1 概述 |
6.3.2 基本原理 |
6.3.3 用电管理业务流程重组 |
6.3.4 效果评价 |
6.3.5 应用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 |
6.4 开拓外部供电市场的决策化管理 |
6.4.1 新增外部电力负荷的效益分析 |
6.4.2 决策技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6.4.3 新增用电决策优化 |
6.4.4 经济效益计算 |
6.5 用户用电信息语音查询服务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
6.5.1 主要研究内容 |
6.5.2 本项目的创新点 |
6.5.3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
6.6 变电站远程抄表CDMA 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6.6.1 主要研究内容 |
6.6.2 本项目的创新点 |
6.6.3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四、河北南网一期农网改造全部竣工(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升级规划研究[D]. 李洪宇.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2]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后评价实证研究[D]. 李然.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3]我国电网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研究 ——以南方电网为例[D]. 唐忠良. 武汉大学, 2016(06)
- [4]雄县高压配电网改造技术经济分析[D]. 李楠.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5]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智能农网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 李建龙. 华北电力大学, 2012(12)
- [6]2010盘点电网建设一路前行[N]. 王海. 中国能源报, 2010
- [7]通州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后评价研究[D]. 靳福东. 南华大学, 2011(01)
- [8]甘肃省农电体制改革方案设计[D]. 孙镇. 兰州大学, 2010(02)
- [9]大开放促进大发展[N]. 杨振虎. 邯郸日报, 2008
- [10]华北油田用电市场的开拓研究[D]. 屈国平.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