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患者静脉补液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赫兰晔[1](2021)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一、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14年我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第3位,死亡率为第5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提供的GLOBOCAN 2020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估计值显示,2020年在我国每10万人中有24.8人罹患结直肠癌。目前,结直肠癌的规范化诊疗指南推荐仍是基于肿瘤分期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随着对结直肠癌认识的深入和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和治疗结局的关注,对于可治愈性结直肠癌患者,如何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如何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201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宇飞教授团队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项目《重大疑难疾病(结直肠癌)中西医临床协作能力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275]。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贾小强教授、副导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武爱文教授共同承担此项目中的子课题《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研究》。本人在导师和副导师等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此课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二、研究目的1.调查医护人员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穴位贴敷在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机制;3.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评估中药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方式。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研究: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医护人员对有关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情况。使用“腾讯问卷”的网络调查平台创建问卷,由研究团队成员通过微信或者短信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二维码及问卷链接。问卷主要涵盖结局指标、最佳干预方式、最佳干预时机、中西医结合干预的认知度等问题进行。2.网络药理学研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检索中药助便贴的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信息;以“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为关键词,在GeneCards数据库、NCBI基因数据库以及OMIM数据库筛选胃肠功能紊乱的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网,采用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信息,然后进行生物学过程和通路分析,最终构建中药助便贴活性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3.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安慰剂的方法,观察对象为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的住院病人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试验组采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结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优化方案(简称中西ERAS方案)。中西ERAS方案是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ERAS方案的基础上,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ERAS方案中的经验证安全有效的中药助便贴药物穴位敷贴法融入其中所形成。对照组亦采用中西ERAS方案,其中的中药助便贴为安慰剂。患者入组后,记录术后每日的排气、排便、排尿、疼痛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保存舌苔照片。此临床研究方案已通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伦理审查,并且在Clinical Trials进行了注册,同时聘请了第三方监察公司监督。4.定性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开展的同时,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的医生、护师患者及家属进行定性访谈。访谈主题为①对中医的看法;②既往自己或家人是否有过中医诊疗史、效果如何;③对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态度及认知。在此基础上,探讨在西医医院推广中西医结合的建议和方式。四、研究结果1.问卷调查研究:共发放了 255份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44份,覆盖全国16个省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受访者为61.06%;工作在一线城市的医院占72.95%;工作在中医医院占48.77%;工作在三级医院占86.89%;中医医生占45.08%,西医医生占32.79%,护士占14.34%;学生占7.79%;从事本专业年限10年以上的医生占51.64%。86.36%的中医医生认为口服中药为最佳的干预措施,61.25%的西医医生认为针刺治疗为最佳的干预措施,65.71%护士最为认可艾灸治疗,73.68%的医学生认为穴位贴敷是最佳干预措施。一线城市的医护人员更加认可术后7天之内及术前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最好;非一线城市的医护人员更看重在手术完成7天之后及从术后24小时以内进行干预治疗。85.45%的中医医生和85%的西医医生最为关注的是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83.33%的中医护士关注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排气功能的恢复、排便功能的恢复;90.91%的西医护士关注生活质量;89.47%的医学生最为关注的是生活质量。91.82%的中医医生、85.00%的西医医生、91.30%的西医护士、100%的中医护士和学生认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有必要结合中医药的干预措施。2.网络药理学研究:将本研究方案中的中药助便贴(苍术、木香、白芷、皂角、槟榔)药物组成,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筛选出78个活性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统一命名并去重后,得到65个靶点。胃肠功能紊乱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到3366条相关基因,NCBI数据库获得303个基因,OMIM数据库获得36个靶点。将这3个数据库的基因合并删重之后,得到3397个疾病相关基因。通过VENN图筛选中药的成分靶点蛋白与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靶点蛋白的交集,获得48个相互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了结直肠癌靶标的PPI网络图,将生物种类设定为“Homo sapiens”,得到PPI网络。该网络中有48个节点,210条边,平均度值为8.75。通过Network Analyzer工具进行拓扑分析,通过degree排序,选取分值大于平均分的基因作为关键靶点,总共筛选出个18关键靶点。将药物疾病共有靶点进行GO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富集,得到849条生物过程,74项分子功能相关,25项细胞组成相关。将药物疾病共有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校正P值≤0.05的项目进行筛选,总共富集到73条信号通路。3.临床研究:纳入142名结肠癌受试者,10例患者脱落(2例术后转至ICU、4例皮肤泛红、2例主观拒绝、2例失访),共132例受试者完成了临床研究的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TNM分期、有无神经侵犯、有无脉管癌栓、有无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经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主要结局指标中,试验组的并发症率为15.63%;对照组的并发症率为23.53%,试验组比对照组低,但组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次要结局指标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受试者术后恢复排气功能与排便功能的时间,发现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再插入尿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而言,疼痛减轻效果更为明显(P<0.05)。住院时长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期间,未发现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相关所致的安全性指标异常,根据美国NCI不良反应分级标准CTCAE-5.0中“皮肤反应”的提示,试验组有2例Ⅰ级不良反应(皮肤泛红),对照组有2例Ⅰ级不良反应(皮肤瘙痒),分别停止贴敷治疗后好转,术后30天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4.定性访谈研究:共有4名医护人员和5名患者及家属接受了访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讨论,发现他们对中医比较认可,都有过中医治疗的直接或间接经历。总结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案在西医医院开展所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患者对中医治疗疗效存在疑虑或不认可;(2)西医院的外科医师对中医治疗的疑虑或不认可;(3)西医院缺乏中医治疗的资质及相关治疗人员。想要推广中医药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医自身疗效。五、研究结论本项研究在开展前进行了文献梳理和机理印证。临床试验部分在国际试验注册平台上注册,并且全程由第三方监察公司督导,保证了本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可靠性。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的临床试验结果来看,中西ERAS方案安全有效,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排气功能的恢复,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比,中西ERAS方案没有造成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加重患者的病情。总之,中西ERAS方案可以使结肠癌术后患者获益。中西ERAS方案的推广需要注重病人诊疗全程随访和信息化平台的利用。中医医院与西医医院可通过科研协作、临床协作、教学协作,实现院际间的优势互补,使中西医规范化水平不断地提高。
李笑[2](2021)在《小儿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探讨小儿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方案,并根据我院近几年对烧伤患儿休克期复苏成功案例得出经验性分享。方法:回顾性总结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年龄为0岁-7岁、烧伤面积≥5%的74例小儿烧伤患者。患儿入院后均收治到我科重症监护室,给予综合心电监护、吸氧、静脉补液、抗感染、监测生命体征及详细记录48小时出入量,给予创面清创包扎后根据创面深度决定保守或适时行手术等治疗,使其平稳度过休克期并在创面愈合后出院。根据患儿的精神状态、尿量及生命体征等情况对休克期补液量、质作出调整,后将每位患儿休克期补液量(静脉补液量和口服补液量)、尿量、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组患儿伤后第1个24小时输入的晶胶体总量=烧伤面积(%TBSA)×患儿体重(kg)×(4.77±4.10)ml,胶体量=烧伤面积(%TBSA)×患儿体重(kg)×(1.26±1.13)ml,晶体量=烧伤面积(%TBSA)×患儿体重(kg)×(3.51±1.98)ml,水分为基础需要量的(67.49±34.05)%。伤后第1个8小时实际补液量占第1个8小时理论补液量的(71.59±28.68)%,为第1个24小时实际补液量的(35.18±24.41)%,为第1个24小时理论补液量的(35.79±14.34)%。伤后第2个24小时的所补晶胶体总量为第1个24小时的(67.36±29.66)%,晶体量为第1个24小时的(73.14±34.98)%,胶体量为第1个24小时的(57.16±63.97)%,实际所补水分为日基础需要量的(74.19±29.93)%。伤后第1个24小时口服液体量为(28.87±26.92)ml/kg,占液体总量的(15.96±13.63)%,伤后第2个24小时口服液体量为(47.55±33.39)ml/kg,占液体总量的(29.62±17.99)%。经补液后,患儿均平稳度过休克期,无相关临床并发症的发生,且平均尿量均大于1ml/kg/h。另外,所有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均趋于平稳并未再出现大的波动,各烧伤分度患儿的住院时间均未延长。结论:1.经补液后,患儿均平稳度过休克期,无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各烧伤分度患儿的住院时间均未延长,对预后无影响,故应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状况实施个体化补液方案,不应一味遵循公式。2.对于小儿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伤后第1个24小时晶胶体量=烧伤面积(%TBSA)×患儿体重(kg)×(4.77±4.10)ml,伤后第1个24小时胶体量=烧伤面积(%TBSA)×患儿体重(kg)×(1.26±1.13)ml,晶体量=烧伤面积(%TBSA)×患儿体重(kg)×(3.51±1.98)ml,水分为日基础需要量的(67.49±34.05)%。伤后第1个8小时的补液量为理论补液量的(71.59±28.68)%,为第1个24小时实际补液量的(35.18±24.41)%。伤后第2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为第1个24小时的(67.36±29.66)%,晶体量为第1个24小时的(73.14±34.98)%,胶体量为第1个24小时的(57.16±63.97)%,水分为日基础需要量的(74.19±29.93)%。伤后第1个24小时口服液体量占液体总量的(15.96±13.63)%,伤后第2个24小时口服液体量占液体总量的(29.62±17.99)%。3.患儿依从性较差,为满足患儿口感需求,可将部分液体予患儿口服摄入。伤后第1、2个24小时可分别按照(28.87±26.92)ml/kg、(47.55±33.39)ml/kg给予患儿口服。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每公斤体重口服摄入量呈减少趋势,且口服摄入量占比液体总入量也逐渐减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推荐方案编写组[3](202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荐救治重型/危重型COVID-19方案》文中认为重型/危重型占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比例为18%~20%,但病死率高达49.0%~61.5%,占所有COVID-19死亡的100%。高龄(> 60岁)和合并基础疾病是造成重型/危重型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这主要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器官功能下降,耐受缺氧、炎症等损害的代偿能力降低,使其病程进展加速有关。因此,必须组建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准确预判病情进展,及时干预,才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我们具体的做法是施行了"多学科立体管理、个体化综合方案"的救治模式。方案遵守"三个原则":患者的多学科管理、诊疗方案的个体化和病情监测干预的及时性。救治团队构成以重症医学、感染及呼吸学科为主体,还包括心血管、肾脏、内分泌、消化、神经、营养、康复、精神心理和专科护理,以危及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为切入点来构建多学科的综合诊疗团队,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针对患者具体的病情制定"一人一案"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在选择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治疗个体化的同时,重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和综合康复及时、全程的介入,并制定详尽的整体护理计划与特殊患者专人护理相结合的"一人一案"护理方案。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多学科团队的医生和护士需要形成立体的管理模式,密切观察、及时评估;以主要疾病所属专科医生为首席专家的多学科团队早、晚隔离病房内集体查房和夜间危重患者重点查房的"24 h全天候查房管理",以准确预判病情进展,迅速干预,及时阻断疾病的快速恶化。抗疫50 d,团队累计收治77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重型占80.5%(62/77)、危重型19.5%(15/77),平均年龄63.8岁,合并1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68.8%(53/77),累积治愈65例,平均住院日22 d,病死率2.6%(2/77例),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日分别显着低于文献报道的49.0%~61.5%和30~40 d。多学科、立体、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冯苗[4](2020)在《CSⅡ和CV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和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sulin infusion,CVII)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和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DKA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追溯其参考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01月。中文检索词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持续皮下注射、持续静脉注射、随机对照试验,英文检索词为diabetic ketoacidosis、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sulin infusion、RCT,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根据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资料,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中英文文献896篇,最终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9篇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7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试验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与对照组(常规小剂量持续静脉注射组)相比,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1.50h;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1.77,-1.23;p<0.00001,I2=5%),尿酮转阴时间(WMD:-5.75h;95%CI:-6.46,-5.04;p<0.00001,I2=0%)血酮达标时间(WMD:-13.50h;95%CI:-15.95,-11.04;p<0.00001,I2=86%),使用胰岛素总量(WMD:-18.41U;95%CI:-22.37,-14.46;p<0.00001,I2=81%),PH值恢复正常时间(WMD:-6.25h;95%CI:-6.95,-5.56;p<0.00001,I2=0%)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0.19;95%CI:0.09,0.42;P<0.0001,I2=0%]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能在更短时间内纠正DKA且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高。结论:充分补液基础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比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疗效更好,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更显着且低血糖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好。
王振兴[5](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从而探讨腹腔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的最佳处理方案。方法:1.回顾性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40例作为ERAS组,另同期选取围手术期用传统方法处理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ERAS组和传统组在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淋巴结清扫枚数、术中出血量;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3天、7天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IL-6及PCT水平)以及术后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恢复时间、首次经口饮食时间、鼻肠管拔管时间、肠外营养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体重与术前体重比值、术后并发症)的差异。2.前瞻性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从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符合标准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ERAS组40例,观察组40例。比较两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3天、5天晨7:00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手术方式、吻合方式及肿瘤大小、术后TMN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指标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清扫数量分别是240.56±28.04min、71.75±38.16ml、23±6.2枚,ERAS分别为237.25±48.70min、62.25±35.19ml、25±7.4枚,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补液量及切口长度分别为2440.00±182.29ml、9.7±2.30cm,ERAS组分别为2288.75±397.18ml、7.4±1.65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通气时间ERAS组54.91±24.94h,对照组65.79±22.04h;术后排便时间ERAS组63.37±26.66h,对照组74.18±20.31h;首次下床活动距手术结束时间ERAS组18.58±3.30h,对照组25.30±4.38h;术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术后肠外营养使用时间、鼻肠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ERAS组分别为19.87±8.45h、22.41±11.27h、4.60±2.00d、8.44±2.87d、9.23±2.36d、5.40±0.65万,对照组分别为41.62±7.04h、87.55±15.04h、8.12±2.47d、9.81±2.66d、10.64±2.10d、5.86±0.76万,ERAS组与对照组相比时间均缩短、住院花费更低,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5天疼痛VAS评分,术后第前3天ERAS组比对照组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日、第5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在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3天AL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第7天ERAS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6.6±2.6g/L、35.6±1.9g/L,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BWR在术后第1天、3天、30天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在术后第7天ERAS组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分别比较两组炎症应激指标CPR、IL-6、PCT,两组患者中术后第1天、3天、7天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相比ERAS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ERAS组Clavien-Dindo分级I级的发生率为17.5%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在术前1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1、3、5天组间比较ER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它能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态、降低住院费用,同时ERAS在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后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优势。
文敏,黄丽[6](2019)在《一次性使用流量设定微调式输液器在老年患者快速静脉补液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流量设定微调式输液器在老年患者快速静脉补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消化内科2018年6月5日~2018年12月5日收治的100例因疾病原因需快速准确静脉补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流量设定微调式输液器根据医嘱开具的输液速度进行输液,对照组使用一般输液器进行控速输液,比较两组输液的精准度、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工作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基本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静脉补液,补液量与医嘱要求基本相符。结论一次性使用流量设定微调式输液器对老年患者进行快速静脉补液能明显提升补液精准度,具有使用方便及安全的优势,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雷淑慧,赵仿,刘元银[7](2018)在《联合补液在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联合补液在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静脉补液治疗,观察组行静脉补液联合胃肠补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生化指标、意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生化指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状态好转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联合补液治疗,效果显着,可改善各临床指标与生化指标,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吴梅霞[8](2016)在《联合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NKHDC)患者采用联合补液抢救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将48例老年NKHDC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静脉补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胃肠补液,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48 h血糖、血钾、血钠、血浆渗透压、补液量、患者意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两组血糖、血钾、血钠及血浆渗透压均显着降低,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两组血糖和血浆渗透压均低于治疗24 h(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补液量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NKHDC患者采取胃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潘华光[9](2015)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食管癌的治疗方案目前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多项研究表明,经右胸的手术方式(经腹右经胸食管癌根治术和右经胸经腹经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行二野和三野的淋巴结清扫能够显着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所以目前的趋势更倾向于这二种手术方式。但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高、疼痛明显、术后生活质量差。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以腹腔镜、胸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逐步进入普胸外科的各个领域。腔镜手术使以往的一些大切口大创伤的手术发生了根本意义的改变。创伤小、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出血少等微创优势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胸腔镜联合腹腔食管癌根治术难度大,不但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常规开放食管癌切除手术经验,同时需熟练掌握胸、腹腔镜操作规范,学习曲线较长。虽然肿瘤安全性和淋巴结清扫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及经验的累积,微创食管癌根治术获得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大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结果也开始显示出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优势。目的1.探讨胸腹腔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手术经验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2.分析手术者经验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早期结果的影响及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胸外科完成的144例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手术病例资料,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发症、中转开放手术例数,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及治疗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术后病理资料(包括肿瘤位置、吻合口病理结果、病理类型、清扫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量及病理TNM分期)。同时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术的例数按时间顺序进行累积,按手术日期的先后顺序,将144例患者分为4组(A、B、C、D组),每组3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放手术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手术频度,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对比研究手术者经验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早期结果的影响及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结果本组共144例患者,其中男性111例,女性33例。年龄40-78岁,平均62.1±6.6岁。ASA分级:Ⅰ级45例,Ⅱ级99例,无Ⅲ级以上病例。术前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水平31.7-55g/L,平均43.0±3.7g/1。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有5例患者术中出现手术并发症中转开放手术,其中因脾脏出血中转开腹手术3例,术中损伤左主支气管中转开胸修补1例,损伤下腔静脉开胸修补1例。手术时间150-480min,平均276.6±62.6min;术中出血10-850m1,平均128.3±124.2ml;肿瘤位于胸食管上段14例,位于胸食管中段116例,位于食管下段14例。1例食管中段癌患者出现吻合口上皮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R1切除),其余143例患者均为R0切除。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137例,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5.97±7.77枚,平均阳性淋巴结数目1.24±2.37枚。术后TNM分期:0期1例,Ⅰ期42例,Ⅱ期52例,Ⅲ期42例,Ⅳ期7例。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25天,平均7.60±3.10天;术后胸腔总引流量390-7040ml,平均1785.37±998.42ml;1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轻度乳糜胸2例,吻合口瘘5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9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7例(其中同时发生声音嘶哑及肺部感染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38天,平均13.05±4.63天。分组研究显示,术者的手术经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随着手术频度的逐渐增加而趋于稳定。A组手术时间为(339.1±56.5)min,显着长于B组(240.7±58.2)min.C组(255.4±45.7)min和D组(269.9±45.4)min, (P=0.000).A组的术中失血量为(218.6±142.9)min,显着多于B组(106.4 ±76.0)min、C组(75.5±48.7)min和D组(100.5±91.9)min, (P=0.000).A组清扫淋巴结的个数为(10.6±5.6)个,显着少于B组(15.6±7.7)个、C组(18.3±6.9)个和D组(18.4±8.7)个,(P=0.000)。4组患者在中转开放手术率(P=0.399),并发症发生率(P=0.753)及手术后住院时间(P=0.611)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胸腹腔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2.术者的手术经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胸腹腔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的学习曲线约为36例。背景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是指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有循证医学依据的优化措施,以减少或减轻手术患者心理及生理创伤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治疗总费用的综合措施。其核心是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包括术前的心理辅导、微创手术方式、改进麻醉方式、注意术中保温、减少水钠潴留、术后有效镇痛、提前拔管和早期下床活动等,上述措施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已经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心脏外科、骨科及普胸外科等多专业领域的疾病中,在结直肠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是最为成功的典范。加速康复外科必须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不仅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护士,也包括病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同时,加速康复外科也依赖于围手术期治疗方法的良好整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中,“微创”是很重要的因素。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每年世界上新增加的30万食管癌患者中,约有一半发生在我国,且高发区多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加之食管癌目前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因此将FTS这一理念引入食管癌的治疗有其特殊意义。目前,FTS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报道很少,FTS与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技术的联合应用将为进一步探索治疗食管癌及其术后加速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目的1.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2.探索更为安全、合理、有效的食管癌术后加速康复外科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胸外科从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并且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将80例患者分成2组,每组40例。实验组(FTS组,40例)围手术期施行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对照组(传统组,40例)施行传统围手术期处理,具体措施参见Tab 2。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毕放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及颈部乳胶引流管情况,术后静脉补液量,尿管留置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咽痛情况,呕吐情况,病理类型,pTNM分期,术后饮水时间,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1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0天内再入院情况。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SA评分,肿瘤位置,手术前血清蛋白水平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TS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217(150-290)minvs 242(173-383)min, P<0.05),FTS组术中所有患者均不放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及颈部乳胶引流管,传统组40例患者常规放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及颈部乳胶引流管。3.FTS组术后静脉补液量明显少于传统组(2.11L vs 2.8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保留胸管时间FTS组明显短于传统组(3(2-4)d vs 8(6-9.75)d。2组患者术后出现呕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但术后出现咽痛情况FTS组明显少于传统组(17vs 40 P=0.000)。FTS组患者术后饮水时间明显早于传统组(2(2-3)d vs 9(8-10)d).相较于传统组,FTS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3(3-4)d vs 6(6-7)d)、住院时间(7(6-9)d vs 12(10-16.5)d)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术后pTNM分期,病理类型,术后保留导尿时间,术后30天再入院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 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可以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和舒适度,与传统的围手术处理的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相比并未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优势。
郑莹倩[10](2014)在《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补液治疗老年酮症酸中毒可行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补液治疗老年酮症酸中毒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9例患者,其中观察组45例使用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胶体补液维持方案,并与单纯实施静脉补液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在治疗24h内统计患者补液总量并监测患者血糖、血钠和血钾变化情况,记录尿酮体消失和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4h、6h、12h和24h补液量高于对照组(P<0.05),尿酮体消失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h血糖、血钠及血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胶体液维持,能较快的改善老年酮症酸中毒患者病理生理状态,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二、老年患者静脉补液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患者静脉补液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概况 |
(一) 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过程 |
(二) 快速康复外科的实施方案 |
(三) 快速康复外科在我国结直肠手术中应用的现状 |
(四)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基于CiteSpace V探究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
(一) 研究方法 |
1. 文献检索 |
2. CiteSpace V软件应用 |
(二) 结果 |
1. 年发文量分析 |
2. 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分析 |
3. 中医干预措施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关键词聚类分析 |
4. 关键词时间线视图分析 |
5. 中医干预措施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突现分析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一 调查医护人员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度 |
(一) 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调查方法 |
(二) 结果 |
1. 受访者基本信息 |
2. 中医药干预措施 |
3. 中医药干预的最佳干预时机 |
4. 结局指标 |
5. 中西医结合干预的被认可度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穴位贴敷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 |
(一) 研究方法 |
1. 筛选助便贴有效成分和靶点信息 |
2. 疾病靶点的收集 |
3.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可视化图形 |
4. 拓扑分析关键靶点信息 |
5. 生物学过程与通路分析 |
6. 网络构建及分析 |
(二) 结果 |
1. 助便贴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
2. 胃肠功能紊乱作用靶点的收集 |
3. 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及分析 |
4. 拓扑分析关键靶点信息 |
5. GO富集分析和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 |
6.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中药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 |
(一) 资金支持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诊断标准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标准 |
6. 结局指标 |
7. 随机序列制作、隐藏及药品编盲 |
8. 样本量估算 |
9. 研究流程 |
10. 统计方法的选择 |
(四) 结果 |
1. 入组情况 |
2.受试者基本信息 |
3. 主要疗效指标 |
4. 次要疗效指标 |
5. 安全性评价 |
(五) 讨论 |
(六)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四 中西医结合应用现状的定性研究与思考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结果 |
(三)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
(一) 小结 |
(二) 创新点 |
(三) 展望 |
附录 |
一、医护人员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调研 |
二、快速康复外科ERAS流程图 |
三、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流程图 |
四、知情同意书-中药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 |
五、工作记录照片 |
个人简历 |
致谢 |
附件 |
(2)小儿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荐救治重型/危重型COVID-19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本推荐方案适用人群 |
1.1 重型 |
1.2 危重型 |
2 新冠肺炎病理改变 |
2.1 呼吸系统 |
2.2 免疫器官 |
2.3 血管 |
2.4 其他器官的损伤 |
3 新冠肺炎影像学特点 |
3.1 早期CT表现 |
3.2 进展期CT表现 |
3.3 重症期CT表现 |
3.4 吸收期CT表现 |
3.5 特殊人群的影像学表现 |
4 重症/危重型患者多学科管理与个体化治疗 |
4.1 重型/危重型患者临床救治的难点 |
4.1.1 老年患者比例 |
4.1.2 合并基础疾病多见 |
4.1.3 病毒感染和炎症相关肺外器官损伤常见 |
4.1.4 肺部损伤、影像学进展与患者主观症状不平行 |
4.1.5 免疫力更为低下包括 |
4.1.6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
4.1.7 卧床时间长,肺部功能受损及肌肉萎缩等情况突出,康复需求凸显 |
4.1.8 隔离环境对医护一体化提出更高要求 |
4.2 多学科立体管理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 |
4.2.1 搭建多学科团队(MDT) |
4.2.2 多学科、立体化患者管理模式 |
4.2.3“一人一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4.3 危重患者的预警及提前干预 |
4.3.1 及时评估和预警 |
4.3.2 及时干预 |
5 治疗 |
5.1 氧疗及呼吸治疗 |
5.1.1 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低氧血症特点 |
5.1.2 推荐方案 |
5.1.3 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 |
5.2 抗病毒治疗 |
5.2.1 推荐方案 |
5.2.2 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 |
5.3 抗感染治疗 |
5.4 免疫治疗 |
5.4.1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 |
5.4.2 恢复期血浆 |
5.4.3 胸腺肽α1 |
5.4.4 托珠单抗 |
5.5 抗炎治疗 |
5.5.1 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 |
5.5.2 乌司他丁 |
5.5.3 其他 |
5.6 抗实变及肺纤维化治疗 |
5.6.1 氨溴索 |
5.6.2 乙酰半胱氨酸 |
5.6.3 吡非尼酮 |
5.7 对症支持治疗 |
5.7.1 机体内环境支持治疗 |
5.7.2 血制品 |
5.7.3 呼吸系统对症治疗 |
5.8 中药治疗 |
5.8.1 进展期-不发热-颗粒剂 |
5.8.2 进展期-发热-颗粒剂 |
5.8.3 恢复期-颗粒剂 |
5.9 营养治疗 |
5.9.1 营养治疗的必要性 |
5.9.2 推荐方案 |
5.9.3 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 |
5.1 0 心理干预治疗 |
5.1 0. 1 心理干预治疗的必要性 |
5.1 0. 2 推荐方案 |
5.1 0. 3 治疗体会及注意事项 |
5.1 1 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治疗 |
5.1 1. 1 治疗的必要性 |
5.1 1. 2 康复的评估与治疗 |
5.1 1. 3 治疗体会 |
5.1 2 合并疾病治疗 |
5.1 2. 1 合并内分泌疾病的治疗 |
5.1 2. 2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
5.1 2. 3 合并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5.1 2. 4 合并肾脏疾病的治疗 |
5.1 2. 5 合并消化道疾病的治疗 |
6 出院标准 |
6.1 转出重型病房标准 |
6.2 出院标准 |
(4)CSⅡ和CV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流行病学 |
1.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 |
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的诱因 |
1.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
1.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实验室检查 |
1.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分级 |
1.6.1 DKA的诊断 |
1.6.2 DKA的分级 |
1.7 特殊类型的酮症酸中毒 |
1.7.1 正常血糖DKA |
1.7.2 碱血症性DKA |
1.7.3 非酮血症性DKA |
1.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
第二章 内容与方法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检索策略 |
2.1.2 文献选择 |
2.1.2.1 纳入标准 |
2.1.2.2 排除标准 |
2.1.2.3 干预措施 |
2.1.2.4 结局指标 |
2.2 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
2.2.1 资料提取 |
2.2.2 质量评价 |
2.2.3 发表偏倚评估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3.3 纳入文献发表偏倚评估 |
3.4 meta分析结果 |
3.4.1 尿酮转阴时间 |
3.4.2 血糖达标时间 |
3.4.3 血酮达标时间 |
3.4.4 胰岛素用量 |
3.4.5 PH值恢复正常时间 |
3.4.6 低血糖发生率 |
3.4.7 敏感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5)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第一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 |
1.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出院标准 |
1.4 观察项目及指标 |
第二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胰岛素的影响 |
2.1 临床资料 |
2.2 方法 |
2.2.1 检测方法与仪器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第一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 |
第二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胰岛素的影响 |
讨论 |
第一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 |
第二部分 ERA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胰岛素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6)一次性使用流量设定微调式输液器在老年患者快速静脉补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输液速度及量的精确度比较 |
2.2 比较两组患者对两种输液方式的满意度 |
2.3 护士对两种输液方式工作量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7)联合补液在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临床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
2.2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
2.3 两组意识状态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8)联合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2. 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钾、血钠及血浆渗透压比较见表1。 |
2. 2两组补液量比较见表2。 |
2. 3两组意识状态比较见表3。 |
3小结 |
(9)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摘要 |
第二部分 摘要 |
Part I Abstract |
Part II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在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研究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10)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补液治疗老年酮症酸中毒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24h内补液量比较 |
2.2 两组尿酮体消失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 |
2.3 治疗后24h血糖、血钠及血钾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老年患者静脉补液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优化方案应用研究[D]. 赫兰晔.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小儿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的临床分析[D]. 李笑.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荐救治重型/危重型COVID-19方案[J].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推荐方案编写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03)
- [4]CSⅡ和CV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冯苗. 兰州大学, 2020(01)
- [5]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 王振兴.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6]一次性使用流量设定微调式输液器在老年患者快速静脉补液中的应用[J]. 文敏,黄丽. 心理月刊, 2019(12)
- [7]联合补液在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雷淑慧,赵仿,刘元银.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17)
- [8]联合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影响[J]. 吴梅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16(07)
- [9]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潘华光. 安徽医科大学, 2015(09)
- [10]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补液治疗老年酮症酸中毒可行性分析[J]. 郑莹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18)
标签:腹腔镜手术论文; 腹腔镜手术注意事项论文; 食管癌切除术论文; 微创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