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集珍成交前十名(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俐[1](2018)在《艺术品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艺术品基金属于艺术管理的研究范围,艺术管理是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艺术品基金是以艺术品交易为目的的资金聚合现象。论文第一章提出艺术金融菱形的理论框架,绘制出艺术品基金在这一框架中所处的位置,并综合跨学科的理论资源探讨菱形的阴影区域——艺术市场,尤其是关涉到艺术品基金的理论,作为研究艺术品基金的理论基础。按照艺术品基金的历史演变线索,第二、三、四章分别研究艺术品基金的历史原型、艺术品投资基金和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基金。第二章追溯艺术品基金的原型。由艺术收藏家、交易商、博物馆等个人或者机构组织的聚合资金共同购买艺术品的联合财团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聚集资金、联合购买艺术品的现象是艺术品基金的起源。第三章研究艺术品投资基金。随着1960年代“艺术作为投资”观念的普遍流行,作为金融工具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成为主流。艺术品投资基金在金融机构的参与、私募股权模式的挪用、金融团队的加入、投资流程的理性化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金融化特征。为了实现“为金钱而艺术”的目标,不同的艺术品投资基金采用分散化策略、聚焦化策略,或者机会策略等策略中的一种或几种,投资不同风格、时代、地域的艺术作品。通过与艺术交易商、拍卖行,以及博物馆等艺术市场参与者构成的网络,艺术品基金在艺术市场中购买、展览、租借、销售藏品,努力获得一种“价格炼金术”的效果。第四章探讨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基金。金融危机之后,西方投资艺术品基金的热情转淡,但是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高度繁荣,2010年左右,中国的艺术品基金蜂拥而起,成为全球艺术品基金发展的重镇。与西方的艺术品基金相比,中国艺术品基金呈现出了以艺术品信托为主流、中国艺术为投资方向、文交所作为退出渠道的尝试等方面的本土特色,但是也存在问题和挑战。第五章总结和反思艺术品基金的价值、限度以及悖论。艺术品基金在帮助投资者降低风险、获得金融与非金融的多重收益方面具有积极的价值,同时也能为艺术世界提供物质和渠道支持,但是在成功率、符号资本,以及参与者方面,艺术品基金仍然存在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作为艺术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艺术品基金在价格权威与内在价值、工具理性与品味变化、经济利益与艺术道义方面的悖论值得学界重视和思考。
刘晶晶[2](2017)在《大玄珍秘—《方氏墨谱》图像考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明万历时期徽州制墨家方于鲁《方氏墨谱》为研究对象,从墨谱图像入手,进行图像学分析,梳理墨谱图像与博古和考古图谱、书画、碑帖等其他媒材图像之间的关联。在讨论《方氏墨谱》出版背景及参与制谱的相关人员个人经历的前提下,着重于墨图图像来源的追溯及墨图铭文与墨印的辨明,并进一步讨论晚明艺术风格的“复古”与“拟古”倾向。首章从贡布里希所说的“普通知识”角度,讨论《方氏墨谱》实际上是一部包含天、地、人三才图像的“普通知识”集成,也是一部图像化类书,并综述墨谱图像的各类源头。第二章讨论中国人的分类思维以及《方氏墨谱》的分类特点和“三教合一”倾向,并从墨谱文章与墨品实例分析《方氏墨谱》并非以往学者所认定的墨产品目录,墨谱出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打击当时已经相当严重的盗仿方于鲁墨。第三章接续前章,进一步揭示《方氏墨谱》可以看作是明万历时期精英文人与名流的一个风雅游戏成果;从《方氏墨谱》的最大支持者汪道昆的个人经历与趣味,探讨他对于墨谱图铭等具体细节的影响,同时揭示墨图所显示的汪道昆交游圈文士与官员的定制墨,并厘清墨谱的参与者自制墨问题以及文士制墨传统。第四章分别从博古图谱、法帖与印谱、铜镜与书画四个方面辨析《方氏墨谱》的图像来源。第五章将《方氏墨谱》与《古玉图谱》进行图像比对,证明《古玉图谱》借鉴了《方氏墨谱》约四分一的图像,是为明清托名于宋代的伪古玉图书。
张文晔[3](2016)在《民国书法交易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同时,民国书法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民国书法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早参与者,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民国书法却长期处于价值低洼地。而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深陷调整期时,民国书法并未像其他模块一样大幅缩水,反而逆势增长。民国书法的文化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长期严重背离的现象应该引起关注。本论文从四个方面分析民国书法交易市场。首先,通过梳理民国书法的拍卖市场发展历程,整理、分析民国书法拍卖数据,呈现民国书法交易现状;其次,从民国书家的历史地位与知名度、民国书法的艺术价值及收藏群体的艺术认知能力与需求等多方面分析影响民国书法交易价格的基本因素;第三,通过个案研究方法对六位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书法作品交易现状进行具体剖析;最后,分析民国书法市场的发展趋势。
蒙妍[4](2014)在《大块自有真本在 ——黄山题材绘画作品图式风格之衍变研究及其艺术市场分析》文中指出作为一个以地域展开的个案,黄山在明清画坛乃至近代画史上是相当重要的表现母题。黄山画家群体围绕黄山展开的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在明末清初是为兴盛,冲破了当时江浙画坛一味摹古,为宋人笔墨和图式笼罩的陈陈相因氛围,其借山水之姿挟裹独具的山林之气,师古人兼师造化所倡导的写生记游给画坛带来富有活力的新风,其拨乱反正之艺术胆识在明清画坛确有不朽功德。黄山画家群的主体力量包括渐江、石涛、梅清、戴本孝等,他们中既有徽州本地域的画家,又有外来画家的参与,因为和黄山的因缘际遇而将其艺术生涯与这座名山紧紧相联,明末清初四僧中的三人均与黄山有不解之缘便恒是一例。黄山画家群重写生、不泥古的笔墨追求和卓尔不群、独具个性的艺术品格,并赋予了黄山以不同的性格特质,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地域画家群体,在清初画坛引领一时之重要艺术潮流。这既是徽州特殊的地理及人文环境所造就的,亦和诸多画家于绘画本体意义上所做出的建设性贡献相关,他们各自的与黄山紧密相联的艺术探索实践,共同改变了清初画坛一时之风气,予山水绘画史上关于造化与心源如何对接、笔墨图式的个性如何确立、传承脉络轨迹如何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键性启示。黄山松云的奇姿滋养了安徽亦即黄山地区为活动中心的画家群体,在时程式化日益严重的山水画坛,具有绝尘俗流、振聋发聩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0世纪中后期,黄山的声名日盛,成为山水画家朝圣之地。这固然与梅清、渐江、石涛师法造化相联系,并是为传统中国画寻找内部突破以完成与现代之对接的一个可行艺术实践路径。黄山样式和母题的拓展缘于李瑞清、张大千包括黄宾虹等人的推广和躬身以践,特别是山水大师黄宾虹的绘画理论与实践完成了对黄山画脉的总结与创变,发展开拓了黄山画家群的绘画传统与现代承接的新生长点和潜在联系,使这一画脉在中国美术史上以鲜明个性和艺术魅力彪炳史册。黄山画家群的形成,与其时徽州地区特定的综合文化系统有着诸多关联。其中徽商对这一群体的产生、兴盛的鼎力赞助,至关重要。以黄山图的艺术视点,探讨黄山形象的艺术生成规律和创作启示,剖析特定时代的文化架构中,各类人群之间与社会情境的勾连,这是为绘画史与社会史、文化史、观念史、经济史、区域史交相融汇的问题。经济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在黄山画家群绘画作品中可得以明晰和具体的体察,以此为一个观照点,本文力求在徽商与黄山画家群的交游考证、艺术品经营与赞助、主要作品的脉络流向以及黄山图在艺术市场的整体表现、接受者的反应和投资取向等方面,对艺术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联作了客观分析。可以相信的是,黄山题材绘画作品经历史磨砺后,其于艺术史中所具学术地位及美学价值恒久闪光,可开拓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周宇[5](2010)在《嘉德二○○九年秋拍总成交额突破十五亿元》文中研究指明二○○九年十一月,内地各大拍卖公司的秋季拍卖会逐一登场,多个拍卖公司成交额突破亿元,个别拍卖公司成交额甚至高达十亿元人民币以上。在这个近三十年来平均气温最低
二、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集珍成交前十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集珍成交前十名(论文提纲范文)
(1)艺术品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
一、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与“基金”的结合 |
二、创新点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三、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第三节 论文思路与篇章安排 |
第一章 跨学科视野中的艺术市场:艺术金融菱形理论框架下艺术品基金的知识语境 |
第一节 艺术学视野下的艺术市场:历史脉络和当代发展 |
一、西方艺术市场的历史渊源和当代发展 |
二、中国艺术市场的历史渊源和当代发展 |
第二节 金融学视野下的艺术市场:价格指数与金融属性 |
一、艺术品价格指数与影响艺术价格的因素 |
二、投资组合理论与艺术品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 |
第三节 社会学视野下的艺术市场:诸参与者构成的网络 |
艺术家 |
艺术交易商 |
拍卖行 |
收藏家 |
博物馆/美术馆 |
博览会 |
艺术批评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集资购买艺术品的联合财团:艺术品基金的历史原型 |
第一节 富裕收藏家组织的联合财团 |
一、集资购买文艺复兴老大师画作的布里奇沃特联合财团 |
二、集资购买20世纪早期现代艺术的熊皮艺术基金 |
第二节 艺术交易商组织的联合财团 |
一、集资购买18世纪荷兰画作的帕耶联合财团 |
二、集资购买现代艺术(立体主义画作为主)的卡恩维勒联合财团 |
第三节 博物馆组织的联合财团——卡尔贝克联合财团 |
一、远东古物博物馆与卡尔贝克 |
二、集资购买中国艺术:卡尔贝克联合财团的三次探索 |
第四节 价值与传承:联合财团的启示 |
一、联合财团聚资购买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
二、联合财团的当代传承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艺术与金融的联姻:作为投资工具的艺术品基金 |
第一节 艺术投资观念的流行: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文化语境 |
一、艺术经济着作对“艺术作为投资”的关注 |
二、报纸、杂志对“艺术作为投资”观念的传播 |
第二节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金融化特征 |
一、金融机构: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核心组织者 |
二、私募股权:艺术品投资基金对金融模式的挪用 |
三、金融专家: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复合型管理团队 |
四、投资流程: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理性化投资方式 |
第三节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 |
一、投资不同的艺术风格、时代、门类:艺术品基金的分散化策略 |
二、集中投资某种艺术风格、时代、门类:艺术品基金的聚焦化策略 |
三、投资市场中处于价格洼地的艺术作品:艺术品基金的机会策略 |
第四节 艺术市场中的运作: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价格炼金术 |
一、艺术交易商(画廊)、艺术家的工作室、拍卖行、艺术博览会:艺术品基金藏品的基本来源 |
二、博物馆与投资者私人宅邸:艺术品基金藏品展示和保管的核心空间 |
三、艺术展、博览会和艺术家工作室等地的游览:艺术品基金组织的“艺术大旅行” |
四、拍卖行、交易商(画廊):艺术品基金的藏品出售的主要路径 |
第五节 案例分析: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25幅印象派和现代艺术 |
一、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艺术品投资的历史语境和总体框架 |
二、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藏品分析:以苏富比拍卖图录为依据 |
三、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投资的成功经验、争议和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移植中的创新: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基金 |
第一节 财富与政策:中国艺术品基金崛起的驱动因素 |
一、高净值人士的财富扩张与股票房地产投资渠道的受限 |
二、文化产业政策对艺术金融与艺术贸易的支持 |
第二节 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基本格局 |
一、中国艺术品基金的时间线索:以2011-2013为高峰期 |
二、中国艺术品基金的空间分布:以北京、深圳和江浙沪地区为中心 |
第三节 中国艺术品基金的本土特征 |
一、艺术品信托:中国艺术品基金的主流 |
二、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品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 |
三、文化产权交易所中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另类尝试 |
第四节 中国艺术品基金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
一、中国艺术品基金面临的问题 |
二、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发展对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反思与推进:艺术品基金的价值、限度及悖论 |
第一节 艺术品基金的价值 |
一、资金资源的聚集与风险的降低 |
二、多重收益的获得:金融收益与非金融收益 |
三、艺术世界的物质后盾和销售渠道 |
第二节 艺术品基金的限度 |
一、有限的业绩记录 |
二、有限的符号资本 |
三、有限的参与者 |
第三节 艺术品基金的三重悖论 |
一、价格权威与内在价值 |
二、工具理性与品味变化 |
三、经济利益与艺术道义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西方艺术品基金 |
附录二:中国艺术品基金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清单 |
后记:灯光在隧道的尽头 |
(2)大玄珍秘—《方氏墨谱》图像考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方氏墨谱》——中国古典图像的“普通知识” |
第一节 纳须弥于芥子 |
第二节 古典的再生 |
第二章 《方氏墨谱》的分类与出版目的 |
第一节 中国类书的分类特点 |
第二节 《方氏墨谱》的分类与三教合一图像传统 |
第三节 《方氏墨谱》编撰出版之目的 |
第三章 《方氏墨谱》——文人的合作与游戏 |
第一节 汪道昆的方氏墨谱 |
第二节 【嘉禾重颖】与《方氏墨谱》定制墨 |
第三节 文士制墨的现状与传统 |
第四章 《方氏墨谱》图像来源 |
第一节 三古图三礼图 |
第二节 法帖与印谱 |
第三节 铜镜 |
第四节 书画 |
第五章 《方氏墨谱》与《古玉图谱》 |
第一节 古玉图摹仿墨图 |
第二节 《方氏墨谱》与两种《古玉图谱》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民国书法交易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重点与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范围界定 |
一、民国书法交易现状概述 |
(一)民国书法交易状态 |
(二)民国书法交易价格数据分析 |
二、影响民国书法交易价格的基本因素 |
(一)民国书家的历史地位与知名度 |
(二)民国书法的内在价值 |
(三)民国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
(四)收藏家的需求与艺术认知能力 |
(五)艺术品市场的自身发展规律 |
(六)社会经济环境 |
三、民国书家作品交易现状个案分析 |
(一)吴昌硕 |
(二)沈曾植 |
(三)康有为 |
(四)齐白石 |
(五)于右任 |
(六)李叔同 |
四、民国书法交易的发展趋势 |
(一)经济“新常态”与民国书法的未来发展 |
(二)“国学热”与民国书法的交易趋势 |
(三)“艺术品交易价格要回归其自身价值”的市场规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大块自有真本在 ——黄山题材绘画作品图式风格之衍变研究及其艺术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价值 |
二 选题的研究现状 |
三 选题的创新性 |
四 有关概念的使用 |
第一章 黄山及周边之综合生态环境的展开 |
第一节 黄山的历史脉络和地貌特质 |
1.1.1 黄山的远古文明溯源和历史变迁 |
1.1.2 黄山的山体地貌特质 |
1.1.3 黄山的旅游文化和活动个体的类型、心态 |
第二节 明末清初的纷乱时局与士人心态 |
1.2.1 易祚之际的社会背景 |
1.2.2 晚明士心的嬗变 |
1.2.3 遗民与逸民之转置 |
第三节 学术思潮的新趋势 |
第四节 徽商群体的鼎盛、世守与消长 |
1.4.1 徽商的繁荣发展和特质 |
1.4.2 明中叶鉴藏风尚的变迁和士商互动 |
1.4.3 晚明徽商鉴赏家的崛起 |
第五节 “远胜他邑”的区域特性和人文特质 |
1.5.1 徽州区域文化意识之建设 |
1.5.2 徽州手工制造业的发展 |
第二章 明清黄山画家群作品之笔墨与风格释读 |
第一节 画家与黄山之迹遇 |
2.1.1 渐江 |
2.1.2 石涛 |
2.1.3 梅清 |
2.1.4 髡残 |
2.1.5 戴本孝 |
第二节 古典山水画之创作机理 |
2.2.1 受与识 |
2.2.2 “物象之原”与“本体之观” |
2.2.3 游观之妙 |
2.2.4 关于写生 |
第三节 黄山图中文化意涵的凸显与地域意识的重奏 |
2.3.1 敢言天地是吾师 |
2.3.2 “至奇之境”与“至灵之境” |
第四节 “大块真我”之精神诉求与独立画格 |
2.4.1 题材的束缚力与张力 |
2.4.2 山水中的空间与时间 |
2.4.3 笔墨与风格样式的选择 |
2.4.4 母题元素的采用与黄山图之不同类型 |
第五节 图式与风格的个案分析 |
2.5.1 渐江 |
2.5.2 戴本孝 |
2.5.3 程邃 |
第三章 黄山画家群作品承传脉络与嬗变观照 |
第一节 关于“笔墨当随时代” |
第二节 风格与世变 |
3.2.1 从渐江到黄宾虹 |
3.2.2 浑厚华滋的审美新境 |
3.2.3 “画重内美”之传承 |
3.2.4 一以贯之的写生情怀 |
第四章 黄山题材绘画作品的艺术市场浅析 |
第一节 艺术品的徽商家族承传 |
第二节 黄山主要画家与徽商的艺术交游情况 |
第三节 经济学基本理论对艺术品拍卖市场价格的影响 |
4.3.1 几个基本的经济学理论 |
4.3.2 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 |
第四节 美术学研究、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
4.4.1 美术学研究对艺术品市场价格的指向性 |
4.4.2 社会审美风尚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 |
第五节 黄山题材绘画作品的拍卖情况及分析展望 |
结语 |
图版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中国嘉德二零零三年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集珍成交前十名(论文参考文献)
- [1]艺术品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李林俐. 东南大学, 2018(05)
- [2]大玄珍秘—《方氏墨谱》图像考辨[D]. 刘晶晶. 中国美术学院, 2017(04)
- [3]民国书法交易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 张文晔. 渤海大学, 2016(10)
- [4]大块自有真本在 ——黄山题材绘画作品图式风格之衍变研究及其艺术市场分析[D]. 蒙妍. 南开大学, 2014(04)
- [5]嘉德二○○九年秋拍总成交额突破十五亿元[J]. 周宇. 荣宝斋,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