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的B超诊断

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的B超诊断

一、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的B超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朱彩鹏,何敏,巢凯,黎昭君,唐继红[1](2021)在《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的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GB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 432例急性胆囊炎中30例并发GBP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 1 432例急性胆囊炎并发GBP 30例,GBP发生率2.1%;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1~80岁;按Niemeier分型,I型穿孔6例(主要表现显着的腹膜刺激征),Ⅱ型穿孔22例(主要表现腹痛和发热、Murphy征阳性),Ⅲ型穿孔2例(主要表现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有胆囊结石病史者24例,20例患者术前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所有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探查确诊为GBP,其中术中诊断10例。除2例患者保守治疗好转后,其余28例根据不同型别的临床特点行不同手术治疗(包括腹腔灌洗引流术、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瘘修补术等)。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死亡3例,病死率10.0%。30例中20例患者出院后获6~36个月随访,4例出院后胆管结石复发,2例并发胆管炎,1例出现肠梗阻,1例因肺癌死亡,其余12例无并发症、健康生存。结论 GBP以老年男性多见,各型穿孔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术前影像学检查易漏诊或误诊;对GBP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按其分型采取及时的外科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朱彩鹏[2](2021)在《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胆囊穿孔(gallbladder perforation,GBP)是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少见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部分GBP患者临床表现与AC相似,延迟的诊断和外科干预使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本研究对AC并发GB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寻找AC并发GB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发现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以降低GB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自2018年0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所有符合筛选标准的128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胆囊是否存在穿孔分为未穿孔组(n=98)和穿孔组(n=30)。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胆囊结石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BMI、入院体温、是否寒战),全身感染指标(PCT、hsCRP、WBC),肝功能指标(ALB、ALT、AST、ALP、TBil),影像学数据资料(是否胆囊颈部结石、胆囊壁厚度、胆囊体积、脂肪肝、肝硬化、胆囊周围积液)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其与GBP的相关性,最后得出AC并发G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128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穿孔组98例(76.6%),穿孔组30例(23.4%)。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穿孔组和穿孔组在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T≥38.5℃);感染相关指标及肝功能指标(WBC≥l5×109/L,ALB);影像学资料(胆囊颈部结石,胆囊周围积液)等方面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其为AC并发GBP的相关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AC患者的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T≥38.5℃、胆囊颈部结石、胆囊周围积液为AC并发GB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LB升高是AC并发GBP的保护因素。[结论]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C患者并发GBP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38.5℃、WBC≥15.0×109/L,ALB水平,胆囊颈部结石,胆囊周围积液。其中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T≥38.5℃、胆囊颈部结石、胆囊周围积液为其独立危险因素;ALB水平升高是GBP的保护因素。2.AC患者并发GBP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充分认识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可能发生GBP的高危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GB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马郖[3](2021)在《PTGD序贯LC治疗Mirizzi综合症Ⅰ型的应用价值初步探讨》文中指出[目 的]回顾分析经皮肝穿刺胆囊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序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急诊LC这两种手术方式治疗Mirizzi综合症Ⅰ型的疗效差异,拟初步探讨PTGD序贯LC治疗Mirizzi综合症Ⅰ型的应用价值。[方 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Mirizzi综合症Ⅰ型的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组:采用PTGD序贯LC方法的患者为A组,急诊LC的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1)术前指标:①一般资料:性别、年龄;②胆囊长度、胆囊壁厚度的差异;③入院时实验室指标PCT、IL-6、CRP。(2)围手术期指标:①观察A组行PTGD术前与术后3月影像学资料变化;②比较A组行PTGD术后3月胆囊长度和胆囊壁厚度;③比较A组PTGD术前与术后3月实验室指标PCT、IL-6、CRP;④比较A组LC前和B组行急诊LC前胆囊长度和胆囊壁厚度的差异;⑤对比分析A组LC前和B组急诊LC前实验室指标PCT、IL-6、CRP的差异;⑥对比两组LC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⑦对比两组LC腹腔引流管留置率;⑧比较两组行LC时的中转开腹率;⑨LC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大于150ml、胆道损伤、改变手术方式)。(3)术后比较指标:①术后第一天两组实验室指PCT、IL-6、CRP的差异;②LC术后住院天数;③L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瘘、腹腔感染和胆管狭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半年。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选用PTGD序贯LC方法的患者为A组共55例,急诊行LC的患者为B组共118例。所有病例均术后随访半年,失访9例。(1)术前指标:两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胆囊长度、胆囊壁厚度、实验室指标PCT、IL-6、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围手术期指标:①A组患者行PTGD术前与术后3月影像资料显示:可见胆囊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胆囊变小、胆总管压迫症状减轻。②A组患者行PTGD术后3月胆囊缩小且胆囊壁变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囊长度:11.91±0.258vs6.44±0.123cm,P=0.007;胆囊壁厚度:0.67±0.037vs 0.36±0.015cm,P<0.001);③A组患者行PTGD术前与术后3月实验室指标PCT、IL-6、CRP显着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0.25±0.029vs0.05±0.003pg/ml,P<0.001;IL-6:89.03±6.615vs4.35±0.300 pg/ml,P<0.001;CRP:61.32±7.058vs6.04±0.674mg/dl,P<0.001)。④A 组患者行LC前比B组患者行急诊LC前胆囊更小且胆囊壁更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囊长度:6.44±0.163vs10.56±0.309cm,P<0.001;胆囊壁厚度:0.36±0.015vs0.61±0.325cm,P<0.001)。⑤A组患者行LC前比B组患者行急诊LC前实验室指标PCT、IL-6、CRP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0.046±0.003vs0.27±0.032pg/ml,P<0.001;IL-6:4.35±0.300vs88.05±9.485pg/ml,P<0.001;CRP:6.04±0.67vs65.38±6.681mg/dl,P<0.001)。⑥A 组比 B 组患者LC时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62.22±2.162 vs 152.33±6.140min;术中出血量:14.17±0.768 vs 67.50±7.780ml P值为<0.001)。⑦A组LC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更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vs 22.0%,χ2=4.273,P=0.039)。⑧A组LC中转开腹率更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vs 8.5%,χ2=4.947,P=0.026。⑨A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小于 B 组(3.6%vs15.3%,χ2=4.925,P=0.026,P<0.05)。其中包括:术中胆总管损伤:A组0例,B组1例;术中出血量大于150ml:A组2例,B组5例;改变手术方式:A组0例,B组中转行开腹胆囊切除术9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行腹腔镜下部分胆囊切除术2例,共计12例。(3)术后比较指标:①A组患者LC术后第一天实验室指标PCT、IL-6、CRP均低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0.04±0.003 vs 0.16±0.031pg/ml;IL-6:4.15±0.282 vs 16.89±1.949pg/ml;CRP:5.32±0.510 vs 15.98±2.004mg/dl,P<0.001)。②A组患者LC术后住院天数较B组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0.065 vs 3.36±0.154天,P<0.001)。③B组急诊L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1.8%vs 11.8%,x2=4.781,P=0.029,P<0.05)。其中包括,胆瘘:A组0例,B组有胆瘘3例;腹腔感染:A组1例,B组8例;胆管狭窄:A组0例,B组3例。[结 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PTGD序贯LC与急诊LC治疗Mirizzi综合征Ⅰ型相比,可能通过有效引流胆汁、降低胆囊压力、控制感染,从而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使得LC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LC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但因实施例数较少,尚无临床大规模系统研究结果,需进一步观察其疗效、远期效果及并发症。

胡路路,吴鹏西,蒋骁,陈俊,周昊,丁炎,宣旻,周锋盛[4](2020)在《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在老年胆囊穿孔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的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在老年患者胆囊穿孔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胆囊穿孔的22例老年病例的临床资料,一期均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22例患者全部穿刺置管成功,术后8小时腹痛症状减轻,体温在1-3天内降至正常,PTGD管平均留置30天,分别于30天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此22例患者中,治愈2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穿孔可行的方法。

鞠捷,曹佳晨,徐金金,葛凡,孔祥[5](2020)在《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病因复杂,病情发展迅速,主要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肠梗阻等。因妊娠期解剖部位及生理改变致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需借助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B超通常是妊娠期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在明确诊断后,需根据患者病情、妊娠时间及个人意愿等,进行个体化治疗,妊娠期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及时手术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以母体安全为首位。

刘继兴[6](2020)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老年GradeⅡ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指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联合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LC)治疗老年GradeⅡ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31例老年GradeⅡ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围手术期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SLC)组(n=86)、一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OSLC)组(n=79)、一期开腹胆囊切除术(OSOC)组(n=66)。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s)或中位数(四分位数)[M(25%,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分类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同一组资料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间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PTBGD+SLC组86例病人均穿刺置管成功,大多数病人术后72h内腹部体征消失,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谷丙转氨酶等降低至正常。(3)术中情况比较:三组在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OC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逆行切除和胆囊次全切除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PTGBD+SLC组在手术时间、肠粘连松解和逆行切除低于OSLC组(P﹤0.05)。两组中转开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情况比较:三组在术后胆漏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OC组相比于其余两组切口感染率高、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GBD+SLC组与OSLC组术后并发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GBD联合择期LC既符合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又充分发挥微创技术优势,是治疗老年GradeⅡ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一项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左钢钢[7](2020)在《急性胆囊炎PTGBD术后LC的时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AC)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唐山工人医院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2例),其中85例患者在PTGBD后又接受了LC治疗,在8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中,有54例患者在PTGBD后512天内接受LC(平均时间7天),为早期手术组;31例患者于66100天内行LC(平均时间79天),为延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胆囊水肿程度、胆囊三角纤维化程度、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人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PTGBD引流管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早期手术组患者胆囊水肿程度分级:28例“+”,26例“++”;延期手术组26例“-”,5例“+”,两组比较,早期手术组患者胆囊水肿高于延期手术组(P<0.01)。早期手术组胆囊三角纤维化程度分级:48例“-”,6例“+”;延期手术组1例“-”,12例“+”,18例“++”,两组比较,延期手术组患者胆囊三角纤维化程度高于早期手术组(P<0.01)。早期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46.9±9.3)min较延期手术组(75.6±9.0)min短(P<0.01);早期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1.1±9.3)ml较延期手术组(12.5±6.4)ml多(P<0.01);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情况;早期手术组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延期手术组术后胆漏1例、术后腹腔出血1例(P=0.13);早期手术组患者的人均住院日(13.6±2.7)d短于延期手术组(16.7±2.7)d(P<0.01);早期手术组人均住院费用为(2.6±0.49)万元,明显少于延期手术组(3.2±0.65)万元(P<0.01);早期手术组无PTGBD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延期手术组脱管3例,堵塞1例(P=0.016)。结论急性胆囊炎PTGBD术后,配合规范的内科治疗后炎症明显缓解。7天左右,患者即可行LC治疗,此时胆囊炎症主要以充血水肿为主要病理变化,纤维化程度较低,组织松脆易于分离,手术难度相对较小。早期手术能使患者在一次住院周期内就能彻底治愈,避免了二次住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图5幅;表6个;参131篇。

李晓[8](2020)在《经皮经肝双频双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碎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胆囊结石(Gallbladderstone,GS)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GS的发病率已达10%。大部分GS患者终生不会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措施;少部分GS可以引起胆绞痛、恶心和/或呕吐、发烧以及黄疸等症状,因此对于症状性GS,建议积极治疗。目前GS有多种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胆囊切除术、药物溶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胆囊引流术、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激光碎石术等。其中胆囊切除术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方式。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它具有花费较、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但是,胆囊切除术后人体会失去正常的胆囊生理功能,因此会产生一些诸如脂肪泻、厌油腻等相关的并发症,这给患者术后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与开放手术相同,LC仍需要在静脉全麻下进行,部分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存在手术禁忌,且LC也会造成诸如胆管损伤、出血、胆瘘、伤口感染、其他器官损伤、胆总管结石症、胆道狭窄、十二指肠胃返流、皮下气肿、腹泻等并发症。口服胆汁酸制剂药物溶石和ESWL治疗GS安全性好,溶石和碎石效率高,但有关随访调查发现两种方法治疗后结石复发率较高。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如果将ESWL联合药物溶石治疗,对有症状的GS患者可达到较高的结石完全清除率。对于存在手术禁忌症,保守治疗欠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患者,胆囊引流术是暂时缓解病情的有效手段,也可为后续手术治疗做准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保胆需求的增加,GS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而其中创伤小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微创介入手术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一篇报道中,Mondet等人首先应用经皮经肝入路途径治疗胆总管结石,开创了经皮经肝入路术式的先河,以此为基础,经皮经肝入路下利用液电碎石术(electrohydraulic lithotripsy EHL)、激光碎石术、球囊扩张术等治疗胆结石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开展。尤其是对于内窥镜术式不适用的体积较大且伴感染的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CBDS)患者,经皮经肝入路与各种辅助取石方法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而双频双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frequency-doubled double-pulse neodymium YAG,FREDDY)激光碎石术采用双频双脉冲技术,形成高能机械冲击波,从结石内部瓦解和粉碎结石,其碎石能量大,碎石效率高,对于很多传统手术较难处理的胆囊大结石有着明显的优势;此外,人体组织对于FREDDY激光基本不吸收,在碎石过程中不产生热效应,改善了以往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石造成穿孔、出血及临近组织器官损伤等情况。目前关于经皮经肝下应用FREDDY激光碎石术治疗GS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近年来我科开展在经皮经肝下扩张十二指肠乳头肌顺行排石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PT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技术基础,我们提出经皮经肝入路下应用FREDDY激光治疗GS的设想。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经皮经肝FREDDY激光碎石术治疗G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重点关注经皮经肝FREDDY激光碎石术的碎石成功率,术中有无胆囊出血穿孔、胆道及其他器官的损伤,术后有无腹膜炎、胰腺炎、胆瘘、胆系感染,以及随访过程中的结石复发率、有无胆囊癌的发生等指标,为该技术应用于GS的治疗提供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介入医学科收治的10例G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经皮经肝FREDDY激光碎石术治疗。本研究入组标准:(1)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GS,且结石直径≥2.0cm;(2)伴有胆囊炎的症状,如疼痛、发热;(3)不能耐受或拒绝外科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手术,或者有保留胆囊意愿的患者;(4)KPS评分>70分。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Ⅲ-Ⅳ级),严重的肺病(通过咨询呼吸疾病专家确定),肝功能不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或肾病(3级慢性肾病);(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17s和/或血小板计数<60×1012/L)、营养不良(白蛋白<30g/L)、中重度贫血(血红蛋白<90g/L);(3)胆囊收缩试验显示胆囊收缩功能差(胆囊收缩率<40%);(4)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1周的影像资料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脂肪酶、淀粉酶(amylase,AMY)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次数、是否碎石成功、手术失败原因、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以及患者术后随访情况(术后定期复查腹部CT、B超或MRCP,以及上述血常规、血清淀粉酶和肝脏功能等检查指标,观察有无慢性胆囊炎、胆囊癌及结石复发等远期并发症)。所有的数据均采用GraphPad Prism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平均值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同一个患者的术前术后同一个变量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数值及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共收治10例GS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60.2±17.0 岁(23-80 岁);GS 平均直径为 26.3±3.0mm(22-31mm);单纯 GS 患者4例,GS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完成碎石,碎石成功率为100%(10/10)。见表 1。术后 1 周复查 WBC、ALT、AST、TBIL、DBIL、ALB、AMY、脂肪酶、CA199等实验室指标以及B超下行胆囊收缩功能试验测定胆囊收缩功能,其中AST、淀粉酶、脂肪酶、TBIL、DBIL、WBC较术前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T、CA19-9、ALB较术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术后1例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不适,考虑术后发生腹膜炎,给予抗感染、止痛等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引流管引流出较多血性液体,伴血压下降,考虑手术所致胆囊出血,给予输血、补液等治疗后好转。术后无胰腺炎、胆道穿孔、感染等其他不良事件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0.0%(2/10)。术后随访2年,在10例患者术后随访复查的超声图像中,发现泥沙样结石1例,直径约3.0mm小结石1例,结石复发率为20.0%(2/10)。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对于手术适应症范围内的GS患者,应用经皮经肝FREDDY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好地体现了介入微创技术的优越性,保证了胆道系统的完整性以及术后胆囊正常生理功能,满足了人们的保胆需求;同时解除胆道梗阻,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了患者的身心痛苦。FREDDY激光采用双频双脉冲技术,碎石成功率高,对体积较大碎石效果显着,有效性较好;FREDDY激光不易被人体组织吸收,碎石过程不产生热效应,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经皮经肝入路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经皮经肝FREDDY激光碎石术有望成为胆囊结石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体积较大、其他保胆治疗方法欠佳的胆囊结石患者,该技术具有较好地优势。但是本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较短,缺乏与外科手术及其他保胆手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来检验这一观点。

羊平,王勤,原思梦,唐继红[9](2020)在《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17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胆囊穿孔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胆囊疾病,常继发于急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是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11%[1]。其也可在罕见情况下如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或者是行腹膜透析期间自发发生[2]。其病因多因结石梗阻及老年人血管病变引起胆囊血供障碍致其坏疽穿孔。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无特异性,与急性胆囊炎和腹膜炎相似,易被漏诊和误诊。B超和MRI可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也有部分病例在手术过程中才得以确诊。对于即将发生穿孔或胆囊穿孔24h内实施胆囊切除术,能明显改善预后[3],存在手术禁忌症的老年患者应在积极保守治疗的同时行经皮

赵培吉,阿合买提江·帕哈丁,江多斯·帕依孜吾拉,沙地克·阿帕尔,李涛,姚刚,吐尔洪江·吐逊[10](2019)在《老年急性胆囊炎致胆囊穿孔并发膈下脓肿的经验教训分析》文中指出胆囊穿孔是一种具有潜在死亡风险的罕见疾病[1],据报道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孔的发生率为2%~18%[2]。老年群体因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强、敏感性较差等原因,常被误诊,导致病情被延误。我们收治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胆囊穿孔并发膈下脓肿患者,现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探讨老年胆囊穿孔并发膈下脓肿的诊断及腹腔镜治疗的优势。患者男,69岁,6 d前出现右上腹持续胀痛,并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腹胀,无呕吐、腹泻、发热、寒战及皮肤巩膜黄染。入院查体:右上腹有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Murphy(+)。辅助检查:白细胞20.2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7%,总胆红素14.91μmol/L。腹部B超示:胆囊肿大并胆囊壁增厚。腹部CT示:急性胆囊炎(图1)。予以抗炎、补液、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但

二、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的B超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的B超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的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基础疾病
    2.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
    2.3 治疗方法
    2.4 术后情况
    2.5 病理结果
    2.6 随访
3 讨 论

(2)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PTGD序贯LC治疗Mirizzi综合症Ⅰ型的应用价值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irizzi综合症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在老年胆囊穿孔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老年GradeⅡ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急性胆囊炎PTGBD术后LC的时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设备资料
        1.1.3 治疗方法
        1.1.4 观察指标
        1.1.5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1.2.2 术中情况比较
        1.2.3 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1.3 讨论
        1.3.1 PTGBD相关问题
        1.3.1.1 PTGBD的时机
        1.3.1.2 PTGBD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3.1.3 PTGBD时注意事项及并发症
        1.3.1.4 PTGBD的拔管指征
        1.3.2 PTGBD后LC手术时机的选择
        1.3.3 胆管损伤的因素、预防及治疗
        1.3.3.1 胆管损伤的因素
        1.3.3.2 胆管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1.3.4 血管损伤的因素、预防及治疗
        1.3.4.1 血管损伤的因素
        1.3.4.2 血管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1.3.5 注意事项及不足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胆囊炎的外科治疗
    2.1 开腹胆囊切除术
    2.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3 胆囊次全切术
    2.4 胆囊造瘘术
    2.5 保胆取石术
    2.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ASA分级标准、CCI评分标准、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标准
附录 B 急性胆囊炎诊疗流程(2013版东京指南)
附录 C 急性胆囊炎诊疗流程(2018版东京指南)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经皮经肝双频双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碎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文献综述 胆囊结石的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1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的B超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的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J]. 朱彩鹏,何敏,巢凯,黎昭君,唐继红. 中国临床研究, 2021(07)
  • [2]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的危险因素分析[D]. 朱彩鹏.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PTGD序贯LC治疗Mirizzi综合症Ⅰ型的应用价值初步探讨[D]. 马郖.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在老年胆囊穿孔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 胡路路,吴鹏西,蒋骁,陈俊,周昊,丁炎,宣旻,周锋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12)
  • [5]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治疗研究进展[J]. 鞠捷,曹佳晨,徐金金,葛凡,孔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20)
  • [6]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老年GradeⅡ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应用[D]. 刘继兴.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7]急性胆囊炎PTGBD术后LC的时机[D]. 左钢钢.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经皮经肝双频双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碎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初步研究[D]. 李晓. 山东大学, 2020(02)
  • [9]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17例临床分析[J]. 羊平,王勤,原思梦,唐继红. 云南医药, 2020(01)
  • [10]老年急性胆囊炎致胆囊穿孔并发膈下脓肿的经验教训分析[J]. 赵培吉,阿合买提江·帕哈丁,江多斯·帕依孜吾拉,沙地克·阿帕尔,李涛,姚刚,吐尔洪江·吐逊.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05)

标签:;  ;  ;  ;  ;  

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的B超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