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认倾销与价格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陆晓山[1](2020)在《会计信息在欧盟反倾销调查中的价值研究 ——以G公司参与2018欧盟反倾销调查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始终保持了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口贸易顺差。与此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各国纷纷加大对进口产品贸易壁垒的设置,以增强对国内相关产业的保护,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反倾销是在WTO体制下被允许采取的保护措施,中国是制造产业大国,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企业出口遭受主要经济体反倾销调查,据WTO统计,每年针对中国企业出口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占全球调查总数的近三成。反倾销调查是对出口企业出口活动是否存在倾销行为的信息收集与论证的过程。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指出,会计信息的生成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益相关方能够就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判断。从反倾销的基本理论、调查程序以及调查问卷可以看出,会计信息作为具有独特的质量特征的信息,在反倾销应诉中具备明显的优势。会计信息在反倾销调查应诉过程中,无论从反倾销会计信息预警、应诉、举证和抗辩等各个环节都起到绝对的核心作用。出口企业递交信息的质量决定了反倾销应诉的结果。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会计信息的利用状况并不理想。无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化程度,还是会计档案的管理方面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另外,传统会计信息的范围主要局限在企业内部信息、财务信息等,在融合外部信息、管理信息、决策信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而这些外部信息、管理决策信息的欠缺使得传统会计信息在反倾销应诉决策中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指出,产生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会计实务中的执行力。随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趋同,已经在制度层面为中国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扫清了障碍。然而受中国企业传统的治理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影响,中国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主动性不强。再加上外部中介机构监督能力不强,非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无论从审计的报告格式与内容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范,严重影响国内中介机构审计报告公信力。外部中介监督能力不足是中国会计信息质量相对滞后的又一主要因素。传统会计信息运用到反倾销应诉中的另一个障碍还在于中国的反倾销会计人才的缺失,反倾销会计人才需要综合会计、国际贸易、外语等多方面知识,才能够将传统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反倾销规范的格式与要求进行呈现。而由于反倾销会计人才的缺失,致使传统会计信息在反倾销应诉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反倾销应诉是会计信息的综合运用,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呈现。在反倾销诉讼中企业能否主动积极应诉,能否取得预期的结果是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分不开的。本文简要介绍了G公司2018年参与欧洲电动自行车反倾销案预警、应诉、举证与抗辩具体步骤与方法,认为要提升会计信息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首先需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内部会计信息基础上的内部经营决策机制。再者,在传统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外部信息,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的预警机制,能够从企业的经营策略、产品定价等方面一开始就对反倾销做好预防工作。第三,要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会计从业者的反倾销应诉基本知识的培训,提升反倾销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尤其要加强对反倾销司法诉讼中有关会计信息运用的研究,用判例法的形式逐步完善倾销调查机构的程序与内容,打破反倾销调查机关自由裁量权的不合理认定。第四,出口企业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无论从内部生产、运营、成本核算、会计计量,还是会计档案诸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应诉效率,节省应诉成本。最后,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还需要政府与行业部门转换服务职能,增强行业协调能力。为降低应诉企业诉讼成本,行业协会应该加强行业反倾销预警、反倾销诉讼培训,提升行业人员应对反倾销作业的整体能力,增强行业应对外贸风险的应变能力。
孙舒[2](2020)在《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是基于对法律主体在特定法律领域的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研究,研究方法是采取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得出该主体与其他国际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的现象。针对特定领域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称为该领域法律技术的调整依据。法律技术脱节作为国际法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长久以来没有得到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重视,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17年8月以来,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1并根据调查结果威胁加征关税,中美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互相申诉的同时利用国内措施互相进行贸易制裁施压,中美贸易关系急转直下,贸易争端解决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当前中美贸易对立关系已经形成,在大国权利政治的较量之下,法律技术是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有力合法武器,中国应根据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发展演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鉴于实践和理论需要,论文以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为研究切入点,以中美在世界贸易组织的39起争端解决案件为观察样本,研究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进而提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概述了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创新点和现有研究述评。论文第二章重点解释了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和外延,法律技术脱节的概念是基于法律技术提出的。本文对传统法律技术概念进行了拓展,认为法律技术包括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论文的理论概念解析。第三章内容为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包括WTO概况、中国对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以及美国对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这一部分是后面的研究背景。第四章为法律技术脱节背景下中美世贸争端案件的统计分析。论文这一部分统计了中国诉美国的16起WTO争端案件和美国诉中国的23起WTO争端案件,并根据案件统计信息分析了案件的基本特点。第五章为WTO框架下中美实体法律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分析了中美互相提起的39起世贸案件涉及的WTO实体规则,以及通过案件分析中美在实体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即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实体领域的不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在WTO实体规则体系下存在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第六章为WTO框架下中美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重点分析案件中涉及的程序性规则,重点集中在“双反”调查的程序和DSU程序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论文最后一部分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针对前文分析的中美在实体法和程序法领域存在的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及原因,提出中国应对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方案,主要是贸易法律价值合法化、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调整路径。综上所述,本论文统计分析了中美互相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起的39起争端案件,并以法律技术脱节为切入点,分别分析了中美在实体和程序领域的具体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和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调整方案。论文要强调的是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存在必然性,在应对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做出具体法律技术调整的过程中必须不以国内法律技术脱节为代价,这样一国的法律技术才能在相关法律领域发挥最大的效力。
朱倩[3](2020)在《化工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成本会计研究 ——以J公司为例》文中提出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和国际贸易竞争摩擦的日渐激烈,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已然成为多数国家施以保护本国产业的主要手段。我国近年来面临的贸易形势越发严峻,针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的国家和频次在不断增加,涉及的产品、行业范围也日趋扩大。我国化工行业目前表现出产能过剩、出口量大且多为中低端基础性产品的现状,也是遭遇反倾销调查打击的“重灾区”之一,反倾销已然是其出口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调结构的不利牵制。但反倾销调查不单纯是法律问题,从应诉与否的决策到市场经济地位的争取,再到调查问卷的填制和实地核查,应诉过程的每一环节无不涉及成本会计的问题。显然,成本证据是企业应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我国会计准则与核算方法与国际存在差异,多数化工企业也不了解不同国家反倾销调查的内容,提交的成本证据难以达标而不被调查当局采信,使其应诉不积极且胜诉率低。本文基于倾销、反倾销及反倾销应诉成本会计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将理论研究与具体应诉案例研究相结合,先后以行业整体问题和具体企业问题为落脚点,深入探讨化工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成本会计问题。文章先阐述了我国化工企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特点及应诉情况,并对美国反倾销调查中市场经济地位和调查问卷均进行了成本会计分析,再通过对比美国反倾销调查要求和我国化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结合以往的实例,明确了我国化工企业应诉不力的成本会计问题,问题具体体现在成本确认范围、成本核算方法、成本信息记录和成本信息提交四大方面。接着,文章选取了J公司应诉输美四氟乙烷完整的反倾销案例,对其应诉成本与效益决策、产品成本构成、成本核算方法及成本信息管理四方面工作逐一深入剖析,发现其成本会计工作对整个案件应诉的影响,指出不足和可借鉴之处。最后,根据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案例的启示,从规范成本会计应诉工作、完善反倾销导向的成本核算、加强成本信息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措施及具体工作建议,希望对提升化工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能力和胜诉率有所借鉴。
耿梦珂[4](2020)在《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反倾销损害认定是反倾销立法中最核心的概念问题之一。它是采取反倾销制裁的前提,也是各个国家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一种有效手段。各国的反倾销法规定,提出对外国进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方需列举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初步证据,否则调查机关将驳回申请。经初步调查发现只存在倾销而没有损害,调查机关也会中止调查。在终裁中,如果没有损害的肯定裁决,即使有倾销的肯定裁决,也不能采取反倾销措施。由此可见反倾销损害认定问题的确在反倾销法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倾销和反倾销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我国也在经济高速发展后屡屡遭受反倾销诉讼和制裁,给对外经济贸易造成巨大损失。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立法不够完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自1994年首次出现反倾销损害认定立法以来,多次对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但到目前为止,与损害认定相关的很多重要问题还没有完全在立法中给予明确规定。因此,为了更加公平合理地在反倾销调查中进行损害认定,扭转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完善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立法是十分必要的。接下来笔者主要从反倾销法中损害认定的重要概念和标准展开阐述,对域外有关反倾销损害认定的立法以及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立法的完善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具体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反倾销损害认定的一般问题。从损害和损害认定的概念入手,对损害认定的主要内容即同类产品、国内产业、实质性损害及因果关系的认定等一一展开探究,这些要素都直接关系到损害裁决的结果和反倾销措施的适用。最后对反倾销损害认定需要遵循的无歧视原则、客观原则、全面审查原则、透明度原则、累积评估原则五个原则加以阐述。第二部分作为文中的重点,首先对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相关立法的历史发展做了简要回顾,然后从同类产品、国内产业、损害类型、因果关系等方面分析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立法的现状。最后总结出我国目前关于反倾销损害认定在法律规定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其中包括立法层次不够高,损害认定的具体内容有待完善以及可操作性不够强等问题。第三部分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WTO、美国和欧盟反倾销法的角度阐述了域外反倾销损害认定相关的先进立法规定,着重分析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损害认定标准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上述内容,从中总结出值得我国汲取和借鉴的有益之处,包括完善同类产品认定因素的规定、细化国内产业的界定范围、明确损害认定标准的评估因素以及明确因果关系的判定因素四个方面。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立法方面的建议。笔者结合域外反倾销损害认定的有益经验,理性思考如何更合理地适用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的相关立法。从立法层次上建议提高目前我国的反倾销损害立法的层次;从实体性规定上建议完善反倾销损害认定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不同损害形式的审查标准、完善国内产业和同类产品的规定、完善累积评估和因果关系判定的规定以及对公共利益方面的进一步补充;从程序性规定上建议规范损害认定的相关程序、建立专门的损害认定调查部门。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也能推动我国国内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闫茂强[5](2020)在《我国民营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会计策略的双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体现,针对一国的倾销行为,世贸组织允许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来保障贸易公平,然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发起反倾销变得越来越随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面对国外反倾销调查,中国出口企业需要通过提交反倾销调查问卷以及配合调查人员完成实地核查等环节来进行反倾销应诉抗辩,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出口的主力军,往往无法制定有效的反倾销应对策略,而反倾销应诉的核心是提供真实可采的会计信息,因此,提出有效的会计策略对我国民营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反倾销会计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和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鼎盛新材和万顺新材两个民营企业反倾销应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鼎盛新材反倾销败诉的研究,发现会计资料不完备、内部控制不健全以及流动性风险加大是导致企业反倾销败诉的最主要原因,而鼎盛新材运用压缩产品成本、发展转口贸易和调整产品出口结构的策略来应对反倾销并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接着对万顺新材应对美国反倾销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反倾销在短期内会造成企业股价下跌,铝箔出口量也出现下滑,但终裁裁定企业适用较低反倾销税率后,出口美国铝箔数量恢复到反倾销前正常水平;通过研究万顺新材反倾销应诉获得巨大成效的原因,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会计基础工作、反倾销会计人才培养以及研发投入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为企业应对反倾销提供了重要抗辩证据。最后,基于万顺新材应对反倾销的成功经验,本文从反倾销会计信息需求,反倾销会计预警机制、会计日常基础工作、反倾销会计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投入等方面对我国民营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提供了几点会计策略。
林楠[6](2019)在《美国对华钢铁企业反倾销的成本会计研究 ——以宝钢股份冷轧碳钢板卷为例》文中认为本文选取我国出口企业遭受美国方面反倾销调查这个贸易活动的视角,选择钢铁领域这个国家支柱性行业作为研究的范围,来分析和研究我国成本会计在核算与管理上的问题。通过各项数据,说明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反倾销的现实状况和特点,以及美国对我国钢铁行业反倾销调查带来的对外贸易方面的负面影响。表明以美国作为研究对象,以钢铁行业作为研究范围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通过介绍倾销与反倾销的相关内涵,对反倾销应诉中关键因素进行了界定,如产品成本、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倾销幅度。确定了本文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理论,确定了中美成本核算方面的差异,即成本核算范围差异和成本计量基础差异两部分。具体介绍我国钢铁行业成本会计中的不足之处,从成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方面来阐述该问题。如我国成本计算方法与美国结构价格的差异、SG&A费用的分摊方面不够细化、后续的成本还原水平不高、缺少环境成本的核算、成本记录粗糙模糊、人为操纵成本数据等。在确定了成本会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后,选择宝钢股份冷轧碳钢板卷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案例来具体分析。结合成本会计的作用机理,除去政治因素、对外贸易环境因素,从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角度展开分析,按照美国反倾销委员会要求的结构价格的计算标准,来重新计算宝钢冷轧板卷的成本,按照产品类别进行成本的重新归集,通过将重新计算后的产品成本与此次美国进口我国冷轧碳钢板卷的成本进行比较,剖析其中的问题所在。通过对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的认定不同、取得土地使用权时的差异、劳动力和资源成本的差异、国情与显示水平的差异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目的更多时候已不是为了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而是将反倾销作为保护本国贸易的不正当手段。最后针对我国在应诉反倾销过程当中存在的成本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措施分为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两个方面。在成本核算方面:逐渐将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准则形式达到实质趋同;合理消化和接受政府补贴;积极促使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完善土地成本的核算;完善劳动力成本形成机制;细化成本会计的核算以提高成本还原水平;完善企业产品成本范围。在成本管理方面: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管理;加强行业间成本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立反倾销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将供应商信息和客户信息、市场价格变动与贸易状况、竞争对手信息、反倾销预警机制等纳入这个系统中,完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应佳佳[7](2019)在《欧盟《反倾销条例》市场扭曲规则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2016年《入世议定书》“日落条款”的到期,随后而来的是欧盟修改其《反倾销条例》的提案,并且该提案于委员会提起该议案的一年多之后,即2017年11月顺利通过并公布。修订后的法律引入了一种名为“市场扭曲”的新的描述经济因国家干预而扭曲的形态,并且基于此介绍了一种计算符合上述情形的国家进口到欧盟的产品是否发生倾销的新方法。“日落条款”的到期原本意味着我国在国家贸易中被区别对待的“替代国方法”的结束,在对某类国家的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因此需要计算正常价值时,需要以另外一个国家的同类商品的价格对原数据进行取代的一种计算方法。但是通过对“市场扭曲”规则的分析发现,欧盟的这一修法行为很明显是希望通过引入新的概念来规避“日落条款”的到期所导致欧盟继续使用替代国方法在WTO下的违法性和国际上受到的舆论谴责。文章将会这一事件进行介绍并且阐述“市场扭曲”规则的有关内容。文章第一章首先对欧盟“市场扭曲”有关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对包括经济学上和欧盟《反倾销条例》中的定义和内涵在内的部分进行阐述和分析,引入“市场扭曲”的基本内容,然后,在欧盟“严重扭曲”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对该概念进行法律上的定性分析,主要从认定标准的确认、举证责任的分配和救济方式的可行性和便利性上探讨“严重扭曲”的立法上的问题。随后,本文在第二章从欧委会发布的关于中国“严重扭曲”的报告、《反倾销条例》中“市场扭曲”适用下的价格比较方法和欧盟之前在《反倾销条例》中使用的“替代国价格“计算方法三个方面对欧盟新引进的”市场严重扭曲“规则的实质进行分析。主要是”涉华报告“中体现的例如国家干预、一党专政等制度的主观性、新的价格比较方法与替代国价格方法存在的相似性、替代国价格方法的定义和目前存在的争议等内容。本文的第三章是全文的重点章节,主要进行欧盟“严重扭曲”制度在WTO下的合法性分析。该章的论述从WTO“非市场经济”的起源开始,主要包括GATT1994的第6款和WTO《反倾销协定》的第2.2款,论述了其实WTO法下并没有规定“非市场经济”的概念,例如欧盟、美国等国在各自的与反倾销相关的立法其实对前两个两款做了无理由的扩充,扩大了“非市场经济”定义、标准,包括进行正常价值计算上对“替代国价格”方法也做了无理由的滥用。同时,该章还分析了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中替代国价格在到期日后应作何种解释。最后从欧盟“严重扭曲”概念的定义本身不符合WTO法下规定的限制情形,比较两者的差别,得出“市场扭曲”规则违反WTO立法原义的结论。文章的最后一章,则是分析欧盟该项新规可能对我国企业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对欧盟新的规则一些可行的应对方式和救济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8](201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 2019年 第6号》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称《反倾销条例》)的规定,2017年8月18日,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发布2017年第39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巴西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以下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被调查产品是否对国内白羽肉鸡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2018年6月8日,调查机关发布初裁公告,初步认定原产于巴西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存在倾销,国内白羽肉鸡产
姚新超,梦荷[9](2018)在《美国对华产品实施双反措施适法性及其修法正当性的质疑》文中提出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企业所生产的进口产品在征收反补贴税的同时,又征收反倾销税,使得同一产品同时遭受双反措施的惩罚,进而引发了是否构成双重救济或双重计算的争议。针对双重救济问题,中国已陆续通过美国的司法程序及WTO的争端解决程序对美国的双反措施提起诉讼,并获得了美国修法的回应。美国国会于2012年3月13日通过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补
刘阿利[10](2017)在《印度对华反倾销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出口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但是伴随而来的国际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是当今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WTO反倾销数据库统计显示,1995—2015年,我国共遭受1123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有820起采取了反倾销措施。美国和欧盟多次运用反倾销手段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不仅如此,这种态势还蔓延到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已连续多年成为对中国企业实施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频繁的反倾销行为已违背WTO建立这项规则的初衷,反倾销沦为贸易保护的手段,损害了中国企业的正当利益,也不利于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发展。当前,我国企业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应诉率较高,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研究较少,应诉率和胜诉率都偏低。本文以印度对华反倾销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来深入研究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并给出对策建议,这对减少我国企业对印贸易损失,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印度反倾销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及反倾销程序进行分析,使中国企业能清楚知道印度的反倾销流程。然后,研究当前印度反倾销的基本情况,从反倾销力度、被调查行业、反倾销税的征收等几个方面总结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征。其次,从国际背景、印度国内背景和中国国内背景三个方面对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再次,选取影响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力度与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最后,从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给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二、确认倾销与价格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确认倾销与价格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会计信息在欧盟反倾销调查中的价值研究 ——以G公司参与2018欧盟反倾销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我国面临反倾销贸易壁垒的现实情形 |
二、中国遭遇高比例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及不足 |
一、本文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二节 反倾销案件中的会计相关理论 |
一、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信息观 |
二、反倾销调查中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第三章 反倾销调查与会计信息 |
第一节 反倾销的概念与会计信息 |
一、反倾销的几个基本概念 |
二、反倾销基本概念下的会计信息 |
第二节 欧盟反倾销调查程序与会计信息 |
一、反倾销调查的启动 |
二、反倾销调查的实施 |
三、调查的裁决与披露 |
四、欧盟反倾销调查程序图 |
第四章 反倾销调查中会计信息价值分析与应用基础 |
第一节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应对反倾销调查质量现状及原因 |
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应对反倾销调查质量现状 |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现状原因分析 |
第二节 反倾销调查会计信息价值分析 |
一、反倾销调查中会计信息的预警价值 |
二、反倾销调查中会计信息的应诉价值 |
三、反倾销调查中会计信息的举证价值 |
四、反倾销调查中会计信息的抗辩价值 |
第三节 企业会计信息反倾销调查中的应用基础 |
一、反倾销会计信息的价值实现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
二、反倾销会计信息的价值实现需要企业扩大会计信息收集范围 |
三、反倾销会计信息的价值实现需要提升会计人员的能力 |
四、反倾销会计信息的价值实现需借鉴会计信息化技术 |
五、反倾销会计信息价值实现还需要强化政府、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能力 |
第五章 G公司应诉反倾销调查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欧盟电动自行车反倾销案件介绍 |
一、欧盟电动自行车反倾销案件背景 |
二、欧盟电动自行车反倾销案经过 |
第二节 G公司参与反倾销调查会计信息应用机制分析 |
一、会计信息为载体的反倾销会计信息预警机制 |
二、会计信息为载体的反倾销应诉会计信息应诉机制 |
三、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平台的反倾销会计信息举证机制 |
第三节 G公司反倾销调查会计信息抗辩介绍 |
一、市场经济调查中会计信息的运用抗辩介绍 |
二、替代国(Analogue country)选择会计信息运用抗辩介绍 |
三、损害认定与个别税率调查中的会计信息运用抗辩介绍 |
第四节 G公司反倾销案例经济后果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中美贸易争端解决对中国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美争端解决的重要意义 |
三、中美法律技术脱节和中美贸易争端的关系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 |
二、关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 |
三、关于中美贸易争端的研究 |
四、关于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
五、关于美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
六、关于中美贸易发展和战略的研究 |
七、关于中国发展战略和实力的研究 |
八、研究现状评述及启示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一、研究范畴 |
二、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与外延 |
第一节 法律技术的概念发展及特征 |
一、法律技术的概念渊源 |
二、法律技术的概念拓展 |
三、法律技术的特性 |
第二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基本内容 |
一、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 |
二、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和特征 |
第三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影响 |
一、法律技术脱节在国内领域的影响 |
二、法律技术脱节在国际领域的影响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WTO框架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分析 |
第一节 WTO的发展与现状 |
一、WTO制度发展 |
二、WTO规则体系的困境 |
第二节 中国对美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
一、入世后中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
二、中国对美贸易战略演变 |
三、中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
第三节 美国对中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
一、2001 年至今美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
二、美国对华贸易战略演变 |
三、美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美贸易争端的法律技术脱节案例表现 |
第一节 中国诉美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
二、美国应诉方式法律性强 |
三、从案件结果看 |
第二节 美国诉中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
二、案件涉及传统贸易和美国优势领域 |
三、中国应诉方式政治性强 |
四、从案件结果看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美在WTO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一节 中美贸易争端涉及的实体法领域概况 |
第二节 中美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内容和特点 |
一、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内容 |
二、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特点 |
第三节 中美实体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
一、实体性立法领域的原因 |
二、实体法适用领域的原因 |
第五章 中美在WTO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一节 中美“双反”案件中程序性的法律技术脱节 |
一、AD和 SCM中的程序性规定 |
二、中美涉反倾销或反补贴程序案的概况 |
三、中美在双反领域中的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 |
第二节 中美在DSU程序中的法律技术脱节 |
一、DSU程序性规定 |
二、中美WTO争端案件涉DSU程序概况 |
三、中美在DSU程序下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三节 中美WTO争端中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
一、程序价值理念不一致 |
二、程序性立法差异 |
三、程序法适用差异 |
第六章 WTO体系下中国的贸易法律技术调整方案 |
第一节 贸易法价值合法化 |
一、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 |
二、坚持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原则 |
三、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原则 |
第二节 中国对美贸易立法技术调整方案 |
一、平衡内外的立法方针 |
二、调整立法机制和机构 |
三、确立科学的立法规范 |
第三节 中国对美贸易法律适用技术调整方案 |
一、法律适用部门分工专业化机制化 |
二、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贸易争端解决 |
三、建立与立法机构的反馈机制 |
四、转变“第三方”思维,实践中提高对实体法的解释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一)中文着作 |
(二)中文译着 |
(三)中文论文 |
(四)中文学位论文 |
二、英文参考文献 |
(一)英文着作 |
(二)英文论文 |
三、相关网站数据库 |
附件:中美提交WTO争端案件统计(2001-2019) |
致谢 |
(3)化工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成本会计研究 ——以J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局限 |
2 反倾销应诉成本会计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倾销与反倾销基本内容 |
2.1.2 反倾销应诉的会计核心因素 |
2.2 反倾销应诉的成本会计 |
2.2.1 反倾销应诉成本会计的内涵与职能 |
2.2.2 反倾销应诉的成本信息要求 |
3 化工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成本会计现状及问题 |
3.1 化工企业应诉反倾销现状 |
3.1.1 化工产品产能过剩且出口量大 |
3.1.2 化工企业遭受反倾销现状 |
3.2 美国反倾销调查主要内容的成本会计分析 |
3.2.1 美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定的成本会计分析 |
3.2.2 美国反倾销调查问卷的成本会计分析 |
3.3 化工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成本会计问题 |
3.3.1 成本确认范围方面 |
3.3.2 成本核算方法方面 |
3.3.3 成本信息记录方面 |
3.3.4 成本信息提交方面 |
4 J公司应诉美对华四氟乙烷反倾销案例 |
4.1 案件详情 |
4.1.1 应诉公司简介 |
4.1.2 案件进程回顾 |
4.2 成本—效益对比下J公司的应诉决策分析 |
4.2.1 J公司专业人才团队提升应诉效率 |
4.2.2 专业人才团队应诉成本与效益分析推动积极应诉 |
4.3 反倾销视角下J公司的成本构成分析 |
4.3.1 成本计量短缺造成成本证据可信度低 |
4.3.2 调查当局关注影响产品成本的其他因素 |
4.4 反倾销视角下J公司的成本核算方法分析 |
4.4.1 公司现行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
4.4.2 公司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难以满足应诉要求 |
4.4.3 J公司试点作业成本法系统助力发挥成本降幅功能 |
4.5 反倾销视角下J公司的成本信息管理分析 |
4.5.1 内部成本信息管理体系较完善 |
4.5.2 外部成本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较欠缺 |
5 化工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成本会计问题应对措施 |
5.1 规范化工企业成本会计反倾销应诉工作 |
5.1.1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合理作出应诉决策 |
5.1.2 寻求反倾销应诉成本会计人才和专业服务支持 |
5.2 完善化工企业应诉反倾销导向的成本核算 |
5.2.1 实现会计实务与国际准则趋同 |
5.2.2 以规范的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细化成本核算 |
5.2.3 作业成本法结合价值链完善成本核算 |
5.3 加强化工企业成本信息管理应对反倾销 |
5.3.1 加强企业内部成本信息管理 |
5.3.2 实时共享外部成本信息资料 |
5.3.3 建立应诉预警与模拟演练机制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1.背景 |
2.理论意义 |
3.实践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损害和损害认定的基本理论 |
(一)损害和损害认定的概念 |
1.损害的概念 |
2.损害认定的概念 |
(二)损害认定的主要内容 |
1.同类产品的确定 |
2.国内产业的确定 |
3.实质损害的确定 |
4.倾销进口产品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
(三)损害认定的基本原则 |
1.无歧视原则 |
2.客观原则 |
3.全面审查原则 |
4.透明度原则 |
5.累积评估原则 |
二、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立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的立法回顾及现状 |
1.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立法回顾 |
2.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的现状 |
(二)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1.反倾销损害认定的立法层次不够高 |
2.反倾销损害认定的具体内容较为模糊 |
3.反倾销损害认定的程序性规定实操性不足 |
三、域外关于反倾销损害认定的立法和启示 |
(一)域外关于反倾销损害认定的立法规定 |
1.域外反倾销法中关于国内产业的规定 |
2.域外反倾销法中关于同类产品的规定 |
3.域外关于反倾销损害认定形式和标准的规定 |
(二)域外反倾销损害认定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1.完善同类产品认定因素的规定 |
2.明确国内产业的界定范围 |
3.细化损害认定标准的评估因素 |
4.明确因果关系的判定因素 |
四、对完善我国反倾销法损害认定的思考和建议 |
(一)提高反倾销损害认定的立法层次 |
(二)完善反倾销损害认定的具体内容 |
1.完善确定不同损害形态的审查标准 |
2.完善同类产品和国内产业的规定 |
3.完善累积评估的规定 |
4.完善判定因果关系的规定 |
5.完善公共利益的规定 |
(三)健全反倾销损害认定的程序性规定 |
1.规范损害认定相关程序 |
2.建立专门的损害认定调查部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民营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会计策略的双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2 反倾销会计相关理论分析与研究现状 |
2.1 反倾销会计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倾销与反倾销 |
2.1.2 非市场经济地位 |
2.1.3 正常价值 |
2.1.4 反倾销会计 |
2.2 反倾销会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3 鼎盛新材应对国外对华铝箔反倾销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2 鼎盛新材反倾销效果分析 |
3.3 鼎盛新材反倾销败诉原因分析 |
3.3.1 会计资料不完备 |
3.3.2 流动性风险较大 |
3.3.3 内部控制不健全 |
3.4 鼎盛新材反倾销应对策略 |
3.4.1 压缩产品成本 |
3.4.2 发展转口贸易 |
3.4.3 调整产品出口结构 |
4 万顺新材应对美国对华铝箔反倾销的分析 |
4.1 公司简介 |
4.2 案件主要经过 |
4.3 万顺新材应对反倾销涉及的会计分析 |
4.3.1 应对反倾销前后主要会计指标变化情况 |
4.3.2 反倾销调查涉及的核心问题 |
4.4 万顺新材胜诉的原因分析 |
4.4.1 完善的内部控制发挥了预警功能 |
4.4.2 完备的会计资料提供了有力证据 |
4.4.3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提高了抗辩能力 |
4.4.4 充足的研发投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
5 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的会计策略建议 |
5.1 厘清美国反倾销调查机制下的会计信息需求 |
5.1.1 申请阶段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
5.1.2 调查阶段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
5.1.3 初裁阶段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
5.1.4 终裁阶段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
5.2 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机制 |
5.3 规范会计日常基础工作 |
5.4 培养优秀的反倾销会计人才 |
5.4.1 掌握不同的会计准则 |
5.4.2 具备国际贸易方面的法律知识 |
5.4.3 具备合格的外语水平 |
5.5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美国对华钢铁企业反倾销的成本会计研究 ——以宝钢股份冷轧碳钢板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文献综述 |
1.5 研究难点 |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3.我国应对美国反倾销中成本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反倾销的现状 |
3.2 成本确认方面的问题 |
3.3 成本计量方面的问题 |
3.4 成本记录方面的问题 |
3.5 成本报告方面的问题 |
4.美国对华“宝钢股份冷轧碳钢板卷”反倾销案件分析 |
4.1 美国对华反倾销事件回顾 |
4.2 宝钢冷轧碳钢板卷成本计算方面的分析 |
4.3 宝钢冷轧碳钢板卷成本管理方面的分析 |
4.4 宝钢冷轧碳板卷成本与美国结构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 |
4.5 以宝钢股份为例进行成本分析的结果思考 |
5.基于反倾销的成本问题的解决措施 |
5.1 成本核算层面 |
5.2 成本管理层面 |
6.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欧盟《反倾销条例》市场扭曲规则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欧盟“市场扭曲”的内涵 |
第一节 “市场扭曲”的定义 |
一、经济学上的内涵 |
二、欧盟的定义 |
第二节 欧盟“严重扭曲”的定性 |
一、认定标准 |
二、举证责任分配 |
三、救济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欧盟“市场扭曲”规则的实质 |
第一节 欧委会发布的“涉华报告” |
一、报告的内容 |
二、报告的使用 |
三、报告的目的 |
第二节 新《反倾销》条例下的价格比较法 |
第三节 欧盟“替代国价格”计算方法 |
一、定义及适用 |
二、存在的争议—以中国诉欧盟正常价值计算方法(DS516)为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欧盟“市场扭曲”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比较 |
第一节 WTO“非市场经济”论述 |
一、产生背景 |
二、具体分析 |
第二节 “替代国价格”方法论述 |
一、WTO相关规定 |
二、适用方式 |
三、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替代国价格” |
第三节 欧盟“严重扭曲”与相应的WTO法的比较 |
一、不符合WTO“特殊市场情形” |
二、不符合WTO法下可以构造正常价值的其他例外情形 |
三、不属于可以使用替代国方法的情形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欧盟“市场扭曲”的应对之策 |
第一节 应对的必要性——对我国企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
第二节 应对的路径选择 |
一、提高自身市场经济水平 |
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
三、提请欧盟内部司法审查 |
四、完善国内立法保护国内市场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美国对华产品实施双反措施适法性及其修法正当性的质疑(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对华产品的双反措施在WTO协定下的争议 |
(一) 是否构成双重救济 |
(二) 双重救济是否违反SCM协定 |
二、美国对华进口产品的双反措施在美国的争议 |
三、2012年美国关税法的修正及其实施 |
(一) 2012年美国关税法修正案 |
(二) 2012年修正案的实施 |
(三) 2012年修正案违反WTO协定 |
1. 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 |
2. 关于计算转化率所使用的数据 |
四、2015年美国双反修法的变化 |
(一) 降低美国商务部的举证责任 |
(二) 限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权力 |
(三) 扩大美国商务部的裁量权 |
(四) 进一步扩大美国商务部的权力 |
五、美国双反修法违反WTO《反倾销协定》 |
(一) 违反“特别谨慎”义务 |
(二) 违反“特殊市场情况”义务 |
(三) 违反拒绝接受“销售资料”义务 |
六、结论 |
(10)印度对华反倾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总体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之处 |
2 倾销与反倾销相关理论 |
2.1 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概念 |
2.1.1 倾销的含义 |
2.1.2 反倾销的含义 |
2.2 倾销与反倾销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
2.3 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 |
2.3.1 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 |
2.3.2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 |
3 印度对华反倾销现状 |
3.1 印度反倾销的政策与规则 |
3.1.1 印度实施反倾销的前提条件 |
3.1.2 印度反倾销调查程序 |
3.1.3 印度反倾销措施的分类 |
3.2 印度对华反倾销现状 |
3.2.1 印度对华反倾销数量多、确认率高 |
3.2.2 印度对华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
3.2.3 印度对华反倾销涉案产品行业范围扩大 |
4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
4.1 国际背景 |
4.1.1 全球经济低迷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
4.1.2 中国对外贸易的激增,成为全球反倾销的首要目标国 |
4.2 印度国内原因 |
4.2.1 印度国内政治因素 |
4.2.2 印度国内贸易因素 |
4.3 中国国内原因 |
4.3.1 受困于非市场经济地位 |
4.3.2 中国出口企业的贸易结构问题和和行业协会监管力度不够 |
4.3.3 中国出口企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积极应诉 |
4.3.4 中国缺少报复性反倾销调查 |
5 影响印度对华反倾销因素的实证分析 |
5.1 变量选取 |
5.2 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
5.3 模型检验 |
5.4 回归结果分析 |
6 中国应对印度反倾销的政策建议 |
6.1 政府层面 |
6.1.1 注重保护我国的贸易安全 |
6.1.2 建立健全反倾销预警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 |
6.1.3 加快推进中印自贸区建设 |
6.1.4 增进互信,加强民间往来 |
6.2 行业协会层面 |
6.2.1 发挥行业协会的领导作用 |
6.2.2 不断完善行业协会的职能 |
6.2.3 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企业行为 |
6.3 企业层面 |
6.3.1 积极应对印度的反倾销调查 |
6.3.2 加大对印度的直接投资 |
6.3.3 逐渐调整贸易结构,改变低价出口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确认倾销与价格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会计信息在欧盟反倾销调查中的价值研究 ——以G公司参与2018欧盟反倾销调查为例[D]. 陆晓山.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2]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D]. 孙舒. 外交学院, 2020(08)
- [3]化工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成本会计研究 ——以J公司为例[D]. 朱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4]我国反倾销损害认定问题研究[D]. 耿梦珂. 河南大学, 2020(02)
- [5]我国民营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会计策略的双案例研究[D]. 闫茂强.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6]美国对华钢铁企业反倾销的成本会计研究 ——以宝钢股份冷轧碳钢板卷为例[D]. 林楠. 东华大学, 2019(03)
- [7]欧盟《反倾销条例》市场扭曲规则探究[D]. 应佳佳.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 2019年 第6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19(11)
- [9]美国对华产品实施双反措施适法性及其修法正当性的质疑[J]. 姚新超,梦荷. 国际贸易, 2018(02)
- [10]印度对华反倾销问题研究[D]. 刘阿利. 贵州财经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