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臀肌挛缩症松解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董志杰,高尚聚,邢栋,李文毅[1](2021)在《手术治疗臀肌挛缩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臀肌挛缩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9-12采用臀肌挛缩带Z形延长术与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的137例臀肌挛缩,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臀肌挛缩手术治疗术后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1年,平均6.7年。术后6例出现切口血肿,3例出现切口感染,3例出现手术部位感觉减退,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好转。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优97例,良22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8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8岁、Ⅲ级臀肌挛缩、术中并膝屈髋≤120°,内收内旋≤20°、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较差是臀肌挛缩手术治疗疗效为差的危险因素。结论臀肌挛缩应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充分松解挛缩组织,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可提高手术疗效。
任学会[2](2020)在《脂肪移植对青霉素注射性臀肌挛缩(GMC)臀凹畸形的美学矫正》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脂肪移植对青霉素注射性臀肌挛缩(GMC)臀凹畸形的美学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开放性臀肌挛缩松解手术术后青霉素注射性臀肌挛缩臀凹畸形女性患者1例的临床资料,采用自体脂肪臀区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结合脂肪移植、吸脂塑形治疗,术后随访40个月。结果双侧臀部脂肪移植量为686.9 ml,单侧脂肪移植量为393.45 ml,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脂肪移植术后即刻臀部外观形态"良好",术后3~40个月随访观察期间,双侧臀部外上象限臀凹低陷恢复正常,臀区外观恢复正常,臀区皮肤恢复平整;臀大肌区增生性瘢痕在脂肪移植术后1个月出现明显软化,在脂肪移植术后10个月恢复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质地和一致性。在脂肪移植丰臀美容性治疗效果方面,术后即刻臀型整体凸度提升,外观圆润丰满,术后3个月腰臀比达到美学要求,腰臀腿美学轮廓线自然过渡衔接,臀区轮廓与整体形体轮廓协调美观。结论应用臀区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结合脂肪移植、吸脂塑形分别进行病理性治疗和脂肪移植丰臀美容性治疗,重塑臀部体表轮廓的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遗留瘢痕小,美容效果好。
董志杰,高尚聚,邢栋,李文毅[3](2020)在《关节镜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臀肌挛缩患者40例,其中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22例(关节镜组),传统切开手术治疗18例(常规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关节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较常规手术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H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着降低手术创伤,有利于实现此型疾病的微创化治疗。
朱晓曼,任玉香[4](2020)在《本体感觉训练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后康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后的护理中本体感觉训练对病人身康复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将我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后的11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一般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组额外增加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的疼痛评分、平衡功能、髋关节活动度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经过3 d治疗后,两组病人各项量表评分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能缓解病人疼痛、改善平衡功能、髋关节活动度及提高病人满意度,促进病人康复。
张金芳[5](2020)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膝关节镜术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模型构建膝关节镜术患者康复护理方案,实施并评价该方案在膝关节镜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从而为膝关节镜术康复护理实践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方法1.构建基于IMB模型的膝关节镜术康复护理方案。通过文献研究,结合膝关节康复评定工具,编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修正完善方案内容,最终制定基于IMB模型的膝关节镜术康复护理方案。2.基于IMB模型膝关节镜术康复护理方案的应用及效果评价。选取云南省某三甲医院2019年1月--2019年9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82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半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给予研究单位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护理、体位、饮食、疼痛、并发症等围术期护理、电话出院随访。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IMB模型的康复护理方案,包括:发放康复指导材料、PPT结合3Dbody软件讲解康复知识、动机性访谈、床旁康复指导、微信平台随访。收集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康复知识得分、KOOS评分,并测评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康复锻炼依从性,应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构建了基于IMB模型的膝关节镜术康复护理方案。2.术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干预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干预组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膝关节康复锻炼依从性得分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均具有显着相关关系,对照组相关系数0.778,干预组相关系数0.550。5.术前两组膝关节康复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术前两组KOOS评分在症状、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娱乐、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干预组在症状维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疼痛维度和运动娱乐维度评分干预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时两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在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比术前提高,且干预组提高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膝关节镜术康复护理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该方案可有效改善膝关节镜术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康复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施娟娟[6](2020)在《浮针“腰痛五穴”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及穴位下筋膜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观察浮针扫散“腰痛五穴”(外陵、五枢、箕门、带脉、胃俞)配合再灌注活动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超声观察“腰痛五穴”下筋膜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穴位下筋膜在针刺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在南京市中医院城南分院针灸科门诊,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普通针刺组各30例。浮针组在“腰痛五穴”附近寻找最痛点,采用浮针扫散配合特定的再灌注活动治疗。两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普通针刺组以胃俞、肾俞、大肠俞,局部阿是穴为主,结合症状加以配穴,配以电针和神灯治疗仪。每次30分钟。每天治疗一次,5次为1疗程。入组前评定基线指标、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VAS,Oswestry,RMDQ,JOA量表评估、“腰痛五穴”五组穴位超声下筋膜的厚度、形态。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进行VAS,Oswestry,RMDQ,JOA量表评估,“腰痛五穴”五组穴位超声下筋膜的厚度、形态。观察30例无腰痛人群“腰痛五穴”下筋膜厚度和形态特征。所有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评分量表的比较结果浮针组患者和普通针刺组患者在治疗前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RMDQ评分、JOA评分均下降明显(P<0.01),有统计学意义。浮针组患者和普通针刺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Oswestry评分差值、JOA评分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在治疗前后RMDQ评分差值及JOA改善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浮针组在改善患者腰部功能障碍、以及治愈率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2.筋膜观察的比较结果浮针组患者治疗前后箕门穴(左侧)、胃俞穴(双侧)下筋膜厚度下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普通针刺组患者治疗前后外陵穴(右侧)、胃俞穴(右侧)下筋膜厚度下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余无统计学意义。浮针组患者与普通针刺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痛五穴下筋膜厚度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陵穴下筋膜厚度侧和疼痛侧一致的概率为66.7%,不一致的概率为33.3%。五枢穴下筋膜厚度侧和疼痛侧一致的概率为61.9%,不一致的概率为33.3%,双侧筋膜厚度相等的概率为4.8%。箕门穴下筋膜厚度侧和疼痛侧一致的概率为71.4%,不一致的概率为23.8%,双侧筋膜厚度相等的概率为4.8%。带脉穴下筋膜厚度侧和疼痛侧一致的概率为76.2%,不一致的概率为23.8%。胃俞穴下筋膜厚度侧和疼痛侧一致的概率为80.9%,不一致的概率为14.3%,双侧筋膜厚度相等的概率为4.8%。NLBP组和无腰痛人群超声下测量的“腰痛五穴”下筋膜厚度平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LBP组和无腰痛人群超声下测量的“腰痛五穴”下双侧筋膜厚度差值平均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浮针疗法及普通针刺法治疗NLBP均有显着疗效。浮针治疗NLBP,疗效显着优于毫针针刺,主要体现在浮针疗法可缩短疗程,改善腰部功能障碍评分(RMDQ),提高治愈率(JOA改善率);2,两侧“腰痛五穴”下筋膜厚度的差值大小,与NLBP发生有潜在相关性;3,优先观察胃俞穴下筋膜,可能提高NLBP的早期诊断;4,浮针疗法仅对部分穴位下筋膜厚度改变显着;5,毫针疗法仅对部分穴位下筋膜厚度改变显着;6,目前尚不能准确判断浮针与毫针间对穴下筋膜改变有无显着性差异。研究创新:1,运用原创的腰痛五穴,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进行临床疗效观察。2,首创超声观察穴位下筋膜,在无借鉴资料情况下,反复摸索并制定了穴位下筋膜测量的标准流程。
尤田,张洪雷,白露,张新涛,江小成,王霜,张文涛[7](2020)在《推拿对臀肌挛缩模型兔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近年的研究表明,中医推拿能够减轻甚至逆转肌肉纤维化的过程,因此推测推拿也能够改善臀肌挛缩症的病理变化。目的:初步探讨推拿治疗对于臀肌挛缩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20只幼兔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青霉素钠+苯甲醇连续注射8周建立臀肌挛缩模型。实验组接受手法按摩4周,对照组则不作特殊处理。观察两组兔臀肌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下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并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纤维挛缩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实验方案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兔臀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标本较对照组的纤维增生程度明显减轻(P <0.05);②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未经推拿的对照组中Ⅰ型胶原合成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显着上调(P <0.05);③结果说明,推拿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臀肌的纤维化进程,有望为臀肌挛缩症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程真真,唐洪涛,孙瑞波,仝昭方[8](2019)在《关节镜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关节镜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8~42岁,中位数29岁。均有臀部肌肉注射史。髋关节弹响7例,双下肢假性不等长、骨盆倾斜6例。采用刘玉杰等制定的臀肌挛缩症分级标准,Ⅰ级1例、Ⅱ级6例、Ⅲ级2例。病程10~32年,中位数24年。采用刘玉杰等制定的臀肌挛缩症疗效标准评定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5~80 min,中位数50 min。切口长度0.8~1.4 cm,中位数1.2 cm。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0个月。术后出现切口周围皮下血肿1例,局麻下穿刺抽取积血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股神经、坐骨神经及重要血管损伤。术后6个月采用上述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5例、良4例。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创伤相对较小、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窦静,刘兰香,崔雨杰,琚绍静[9](2019)在《等速训练在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儿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在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分别观察二组患儿依从性、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住院所需时间和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0.00%vs.63.33%);患儿家属总满意度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60.00%);住院所需天数少于对照组(9.87±2.65)d vs.(13.65±1.68)d,(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0.00%vs.66.67%,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康复护理不仅利于提高患儿治疗积极性,促进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使其身体尽早恢复,更利于提高患者对本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具有卓越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克萍,陈惠雅,董鸿雁[10](2019)在《工作坊在臀肌挛缩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工作坊在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s contracture,GMC)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康复指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疗效及患者对工作坊康复训练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观察组平均随访(19.6±3.4)个月,对照组平均随访(17.3±4.3)个月。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工作坊康复训练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疗效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未发现重要的出血点,术后2例出现皮下血肿及皮下积液,经换药加压包扎后自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臀肌挛缩症关节镜松解术后采用工作坊康复训练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关节功能。
二、臀肌挛缩症松解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臀肌挛缩症松解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手术治疗臀肌挛缩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脂肪移植对青霉素注射性臀肌挛缩(GMC)臀凹畸形的美学矫正(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临床表现及诊断 |
1.2 治疗方法 |
1.3 结 果 |
2 讨 论 |
(3)关节镜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 料 与 方 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关节镜下松解术 |
1.2.2 常规切开手术 |
1.2.3 术后功能锻炼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传统手术方式的选择 |
3.2 关节镜下松解术的优势 |
(4)本体感觉训练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后康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疼痛 |
1.3.2 平衡功能 |
1.3.3 满意度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
2.2 两组病人术后平衡功能比较 |
2.3 两组病人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比较 |
2.4 两组病人术后满意情况比较(见表5) |
3 讨论 |
(5)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膝关节镜术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回顾 |
1 膝关节损伤概述及患病现状 |
1.1 膝关节损伤概述 |
1.2 膝关节损伤患病现状 |
2 膝关节损伤治疗现状 |
2.1 关节镜术 |
2.2 膝关节镜术应用进展 |
2.2.1 ACL损伤 |
2.2.2 半月板损伤 |
2.2.3 游离体 |
2.3 膝关节镜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必要性 |
3 康复护理概述及研究现状 |
3.1 康复护理概述 |
3.2 国内外康复护理研究现状 |
3.3 康复护理在膝关节镜术患者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
4 IMB模型概述及在护理的应用现状 |
4.1 IMB模型概述 |
4.2 IMB模型在护理的应用现状 |
第二章 基于IMB模型的膝关节镜术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 |
1 文献研究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文献选择 |
1.3 文献检索结果与资料提取 |
1.4 文献内容分析 |
2 初步编制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 |
2.1 德尔菲法 |
2.2 初步编制问卷 |
3 专家咨询 |
3.1 专家选择 |
3.2 专家可靠性分析 |
3.2.1 专家积极系数 |
3.2.2 专家权威程度 |
3.2.3 专家协调程度 |
3.3 专家咨询结果 |
4 讨论 |
4.1 构建基于IMB模型膝关节镜术康复护理方案的意义 |
4.2 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第三章 IMB模型在膝关节镜术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纳入、排除、脱落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2.3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设计类型与技术路线 |
2.2 分组方法 |
2.3 样本量计算 |
2.4 干预方法 |
2.4.1 对照组 |
2.4.2 干预组 |
2.5 研究指标与工具 |
2.5.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信息表 |
2.5.2 Lysholm膝关节评分 |
2.5.3 膝关节活动度 |
2.5.4 膝关节康复锻炼依从性调查表 |
2.5.5 膝关节康复知识问卷 |
2.5.6 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转归评分 |
2.6 资料收集 |
2.7 统计分析 |
2.8 质量控制 |
2.8.1 研究设计阶段 |
2.8.2 实施阶段 |
2.8.3 资料录入与分析 |
2.9 伦理原则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一般情况信息比较 |
3.2 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 |
3.3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
3.4 两组膝关节康复锻炼依从性得分比较 |
3.5 两组膝关节康复知识得分比较 |
3.6 两组KOOS评分比较 |
讨论 |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6)浮针“腰痛五穴”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及穴位下筋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研究现状 |
1.1 概述 |
1.2 流行病学研究 |
1.3 机制研究 |
1.4 诊断研究 |
1.5 治疗的研究 |
2. 中医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研究现状 |
2.1 概述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疗 |
2.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2.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中止标准 |
1.7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随机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注意事项 |
2.4 意外情况及处理 |
2.5 观察项目 |
2.6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脱落与剔除病例 |
3.2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
3.3 有效性评价结果 |
3.4 筋膜观察结果 |
3.5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筋膜学 |
2. 意大利筋膜学 |
2.1 意大利筋膜的基本概念 |
2.2 筋膜的生理基础 |
2.3 筋膜内的神经分布 |
2.4 筋膜的功能 |
2.5 筋膜在健身中的应用 |
2.6 意大利筋膜学的治疗思路 |
3. 筋膜理论在本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
3.1 筋膜理论在取穴中的意义 |
3.2 筋膜作为观察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4. 经络学和经筋学分析 |
5. 疗效评定 |
6. 浮针医学 |
6.1 患肌理论 |
6.2 再灌注活动 |
6.3 关于进针点、穴位的问题 |
6.4 关于浮针进针点选取依据的问题 |
7. 研究成果分析 |
7.1 评分表结论分析 |
7.2 筋膜观察结果的经筋理论角度分析 |
7.3 本研究中关于改善筋膜病理改变的疗效评定结果及分析 |
7.4 对胃俞穴的解读 |
7.5 对箕门穴的解读 |
7.6 对外陵穴的解读 |
7.7 对“腰痛五穴”进行对称双侧治疗的解读 |
7.8 “腰痛五穴”和腹部疤痕的相关性 |
8. 课题总结 |
课题创新及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推拿对臀肌挛缩模型兔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材料 |
1.4 实验方法 |
1.4.1 臀肌挛缩的造模方法 |
1.4.2 推拿方案 |
1.4.3 标本检测 |
1.5 主要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
2.2 两组基本数据比较 |
2.3 兔臀肌组织病理学改变 |
2.3.1 苏木精-伊红染色 |
2.3.2 Masson染色 |
2.3.3 天狼星红染色 |
2.4 兔臀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
2.4.1 RT-PCR检测 |
2.4.2 Western-blot检测 |
2.4.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3 讨论Discussion |
(8)关节镜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方 法 |
2.1 治疗方法 |
2.1.1 手术方法 |
2.1.2 术后处理 |
2.2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
3 结 果 |
4 讨 论 |
(9)等速训练在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儿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干预和康复锻炼方法 |
1.2.1 对照组的护理和常规功能锻炼 |
1.2.1.1 手术前卧位大小便训练干预 |
1.2.1.2 术后严密观察患儿病情 |
1.2.1.3 饮食护理 |
1.2.1.4 功能锻炼 |
1.2.1.5 延续护理干预 |
1.2.2 观察组的护理和等速训练干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方式 |
2 结果 |
2.1 二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
2.2 二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比较 |
2.3 二组患儿住院所需时间比较 |
2.4 二组治疗优良率的比较 |
3 讨论 |
(10)工作坊在臀肌挛缩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典型类型 |
1.2.2 特殊类型 |
1.3 方法 |
1.3.1 手术方法 |
1.3.2 康复护理方法 |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
2.2 两组功能锻炼达标率比较 |
2.3 两组对健康宣教满意度比较 |
2.4 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
2.5 两组康复疗效优良率比较 |
3 讨论 |
四、臀肌挛缩症松解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术治疗臀肌挛缩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 董志杰,高尚聚,邢栋,李文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07)
- [2]脂肪移植对青霉素注射性臀肌挛缩(GMC)臀凹畸形的美学矫正[J]. 任学会. 中国医疗美容, 2020(12)
- [3]关节镜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董志杰,高尚聚,邢栋,李文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10)
- [4]本体感觉训练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后康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朱晓曼,任玉香. 循证护理, 2020(07)
- [5]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膝关节镜术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研究[D]. 张金芳.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浮针“腰痛五穴”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及穴位下筋膜观察[D]. 施娟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推拿对臀肌挛缩模型兔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的影响[J]. 尤田,张洪雷,白露,张新涛,江小成,王霜,张文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11)
- [8]关节镜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J]. 程真真,唐洪涛,孙瑞波,仝昭方. 中医正骨, 2019(12)
- [9]等速训练在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儿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窦静,刘兰香,崔雨杰,琚绍静.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9(05)
- [10]工作坊在臀肌挛缩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胡克萍,陈惠雅,董鸿雁. 中外医学研究, 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