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猫”——电子翻译解决方案

“亚信猫”——电子翻译解决方案

一、“雅信 CAT”─—电子化翻译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刘婷[1](2021)在《PE+MT+CAT+PE机辅翻译模式下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研究》文中认为

李忠民,刘洪艳[2](2019)在《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实训系统的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技术的发展给翻译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掌握CAT技术是当今翻译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也是市场上绝大多数翻译公司的硬性要求。普及CAT知识、让学生熟练使用CAT工具是高校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把CAT引入高校翻译课堂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基于CAT的翻译教学实训系统对地方本科院校的翻译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陈钟梅[3](2019)在《基于CAT技术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文中认为概述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的含义及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CAT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2015级非英语专业的9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CAT技术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实施的可操作性,研究如何将传统教学和CAT技术相结合,分析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研究发现,将CAT技术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双重提高。总结将CAT技术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王华树,王勤晓[4](2015)在《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教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翻译技术和工具的突飞猛进,语言服务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新时代的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空前的挑战,计算机辅助翻译教材编写工作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了国内现有计算机辅助翻译教材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建议。文章指出计算机辅助翻译是现代翻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计算机辅助翻译教材建设对于翻译教学和理论创新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王若枫[5](2015)在《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在基于平行对比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帮助下得到大大的提高,其对翻译教学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简称CAT软件)在MTI的教学中因为一些教学条件限制等原因还没能获得国内大部分高校的重视,在中国,目前相关翻译专业大部分都不设置CAT技术的相关课程。文章以国内外常见CAT软件为例来说明CAT软件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介绍CAT软件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和意义,建立一个对比试验模型,确实地应用到翻译教学中,找出其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结合实验结果提出创新模式,优化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使平行语料库及其所基于平行语料库的CAT软件为更高效、系统、科学的翻译教学提供有力的积极推动。

林栋彬[6](2014)在《名词性短语的英汉机器互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器翻译是计算机技术、语言学、自动化技术、数学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当今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足以支撑大数据存储和高速运算,但机器译文的质量仍然不能令人满意,误译现象经常出现。在英语和汉语中,名词性短语出现的频率较高,搭配与结构比较复杂,因此本文以名词性短语为研究对象,以人工译文和机器译文为对比平台,对机器译文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误译的原因,并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已有人工译文的语言片段作为语料,使用通用领域中较权威的两种机器翻译软件作为工具,把语料放入软件中进行翻译,将处理后的机器译文与人工译文作比较,对所产生的误译现象作分析。经分析发现,在英译汉的机器翻译过程中,机器对名词性短语中多义词和介词的语义判断不够准确,会影响整个短语乃至句子的意思。而在汉译英的机器翻译中,除对多义词词义的判断不够准确外,同形异义结构的短语也会让机器难以判断其语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数据库中的语料进行语言学特征标记,并在MT软件中运用CAT技术,对翻译后的译文进行存储处理,使其具有采用记忆功能。为了保证机器不被日益增加的数据拖慢运行的速度,机器定期检查数据,对优先调用的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并且在存储语料的数据库容量接近限值时,清理不经常访问的数据,以保证其一直有足量的存储空间来容纳新的译文,从而更好地处理语言转换的工作。英语和汉语名词性短语的人机翻译研究,对名词性短语机器误译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如建立具有语言学特征数据库等方案,将为研究机器翻译在其他短语、句子、篇章等层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刘剑[7](2014)在《超文本语境下的翻译形态变化研究》文中指出超文本指包含两种以上的符号系统并由超链接连接各符号元素的多线性电子文本。对于翻译活动而言,一方面,由无数超文本(网页)构成的互联网构成了译者新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现阶段,以超文本作为工作对象的“本地化”已经成为全球语言服务的主流,人类的翻译活动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研究主要以传统翻译模式作为比照,探讨了超文本语境下翻译形态的变化,并分析了这种变化对翻译活动与翻译研究带来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还尝试从信息视角透过“多维符号转换”现象去解析翻译的过程及其本质,并进一步分析了“符际翻译”拓展到“非语言符号转换”的可行性。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以下内容:超文本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现代翻译活动的影响、超文本语境下翻译伦理的变化、超文本语境下技术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本地化中“多维符号转换”的特点及规律、符际翻译拓展到“非语言符号转换”的可行性等。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纸质文本翻译,超文本语境下的翻译在文本形态、翻译伦理、翻译技术、翻译过程、翻译主体、翻译模式、译者认知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翻译工具(翻译记忆工具与机器翻译等)的广泛应用以及文本的多模态性质,译者的认知过程也已发生了改变。基于超文本语境下“多维符号转换”现象的分析以及信息视角下对“符际翻译”的研究表明,翻译的本质其实就是“信息跨越符号边界的流动”,信息是符号转换的“内核”,不仅自然语言符号之间可以相互转换,非自然语言符号之间也可以进行转换,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也可以实现“符际转换”。“翻译”与“语言”的概念原本就适用于非自然语言符号,将“符际翻译”拓展到“非语言符号转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超文本的多线性、虚拟性、多模态、交互性等特征对翻译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超文本的多线性特征使得需要翻译的内容被计算机代码分割,造成了翻译的“去语境化”,使翻译变得更为困难,容易造成误译。交互性特征则改变了传统翻译主体模式中“作者-译者-读者”之间的关系。译文的“虚拟出版”则使得超文本语境下的翻译必须考虑搜索引擎优化,而这又直接影响到译者对译文的选择。在“符号消费”的背景下,超文本语境下的翻译更加关注数字产品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翻译的重要目标。译者的工作状态在超文本语境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译者工作日趋复杂化,对互联网的依赖日益加深。在超文本语境下,翻译伦理也发生了改变。翻译伦理研究实际上经历了由“忠实伦理”、“差异伦理”到“翻译职业伦理”研究的转变。超文本语境下,作者与译者的集体化、“国际化”步骤对原文的“阉割”、本地化对目的语文化的“一味妥协”、众包翻译对翻译主体关系的颠覆等,都对翻译伦理构成了直接挑战。随着翻译职业化、产业化程度的加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翻译职业伦理的探索。超文本语境下,技术因素对翻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翻译的本来面貌。翻译对象的数字化、复杂化是电子工具得以应用的前提,而翻译商业化、产业化则催生了电子工具的研发与使用。翻译记忆工具、机器翻译以及其他翻译辅助工具的大量使用在提高翻译效率的同时,也改变了翻译的认知模式,影响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翻译记忆对译文的“克隆”以及“机器翻译+人工编辑”模式使得超文本语境下的翻译表现为一种“去主体化”的倾向,已经很难辨别到底是“机助人译”还是“人助机译”。电子工具实际上是译者主体的异化,传统人类译者正经历着向“电子译者”(Cyborg translator)的转变。以超文本为工作对象的本地化过程中出现的“多维符号转换”现象,表明自然语言符号翻译与非自然语言符号转换之间一定存在某种相通之处。符号是信息的抽象载体,而翻译是符号的本质属性,因为任何符号存在都依赖其它符号对其的阐释。信息是反映事物结构的时空秩序,具有客观性,是世界的本质属性之一,它并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但是人却可以通过符号实现信息的感知、储存与传播。文字符号化其实是一个由高维符号向低维符号的“去图像化”过程,是信息表征的过程,而文字符号的解读则是一个逆向的“再图像化”过程,其实质是信息释放过程。从信息视角下对“符际翻译”的研究表明,翻译其实就是一个“信息跨越符号边界的流动”过程,不管是生物体内的DNA转录及蛋白质翻译、计算机高级语言与低级语言的“编译”,还是人类自然语言之间的翻译,都是如此。本地化中的“多维符号转换”现象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符际翻译”现象都表明,翻译其实都是“符号转换”,转换的“内核”是信息。在符号转换的“解码、去符号化、重新编码”过程中,“去符号化”是信息脱离原符号以生物电或化学信号在大脑中“短暂驻留”的过程,这是类似于低级动物以“信号”而非“符号”信息储存方式,尽管这种信息储存状态带有“短暂性、动态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但这足以让译者完成信息的“重新编码”。对图像与文字符号共性的分析以及对图像符号“翻译”的可行性考察结果都表明,在符号学及信息视角下将“符际翻译”拓展到“非语言符号转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有助于拓宽“翻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也会给翻译研究带来一定的冲击。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及方法、超文本概念的起源及定义、国内外超文本翻译研究现状等。国内外与此相关翻译研究主要是有关超文本本地化的研究,因此笔者还对翻译与本地化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与比较。在超文本语境下,翻译活动在文本形式、翻译手段、翻译过程等方面均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至于这种变化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会产生何等程度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第二章首先研究了超文本相对于传统文本的差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超文本的形态变化对当代翻译活动所造成的影响与变化。第一节主要比较了超文本与传统纸质文本的差异,归纳出超文本的新的特征;第二节主要研究超文本的新特点,包括多线性、虚拟性、交互性、多模态等特点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第三节尝试分析超文本语境下译者工作状态的变化。第三章探索了超文本语境下翻译活动的变化对翻译伦理产生的影响及变化。第一节首先简单回顾了翻译伦理由“忠实伦理”到“差异伦理”的转变历程,然后分析了数字化翻译对上述伦理概念形成的挑战。第二节分析了相关的翻译职业伦理研究,并尝试探讨了超文本语境下翻译职业伦理的构建。第三节主要分析了众包翻译带来的新的翻译伦理问题。第四章主要研究超文本语境下技术对翻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与变化。第一节首先对超文本语境下使用的各种电子工具进行功能性分析及分类,接下来分析超文本语境下电子工具被普遍应用的深层次原因,具体主要从翻译对象、翻译环境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节研究翻译记忆工具(TM)对现代翻译的影响,尤其是对译者认知过程的影响,并讨论翻译记忆工具带来的新问题。第三节探讨机器翻译工具对翻译的影响,首先分析超文本语境下,机器翻译获得更多应用的原因,然后再探讨自动翻译对翻译模式和译者主体性的影响。第五章重点分析超文本语境下“多维符号翻译”中符号转换的特点及规律,并将其与传统文学翻译进行对比,探讨其与文学翻译的差异与共性。第一节研究超文本翻译中自然语言符号转换的特点,并分析其类似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翻译特征。第二节探讨超文本语境下“多维符号转换”的特点及规律。第三节研究超文本中文字与图像符号的关系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第四节尝试分析多模态语境下译者认知过程的变化。第六章探讨“符际翻译”拓展到“非语言符号转换”的可行性。第一节分析了信息、符号、翻译、语言、文字、图像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讨论做准备。第二节首先分析了“翻译”概念拓展到“非语言符号”的可行性,然后考察了DNA转录与蛋白质翻译现象以及计算机高级语言与机器语言之间的“编译”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图像符号“翻译”的可行性和可译度。第三节主要考察了现实生活中的符际翻译现象,并尝试从符号学及信息视角对符际翻译进行解释。此外,还分析了“符际翻译”拓展到“非语言转换”对翻译研究的影响。最后一章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指出了本研究在研究内容与方法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并为后续研究做了进一步展望。

姚秀菊,刘芹,禹一奇[8](2013)在《从译者角度探讨CAT软件的应用及发展——以Trados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软件使翻译人员免于翻译重复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译文质量。但现在国内市场上有许多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软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有待解决。因此,本文以作者亲身使用Trados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使用CAT软件进行翻译工作的情境,并概述CAT翻译软件和Trados的常用功能。其次,作者将对Trados软件特色功能的二次开发提出设想,利用TradosWinAlign工具对中英文平行文本进行对齐存库的实验,希望得出文档对齐的准确率,分析出错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作者从译者角度出发,探讨CAT软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何站涛,韩兆强,闫栗丽[9](2002)在《机器翻译质量的研究与探讨》文中提出本文简介了机器翻译的发展历史和常用方法,重点阐述了提高机器翻译质量的新思路,最后进行了展望。

卢文林,方陆明,范者正,李晓明,赵瑞雪,阎栗丽[10](2002)在《农业信息翻译系统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论述“农业信息翻译系统”项目的创意与研制背景 ,对分项目“农业电子词库及其管理系统”和“龙方雅信CAT”农业翻译平台概述其各自的结构与特点 ,并略论本系统的扩展前景

二、“雅信 CAT”─—电子化翻译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雅信 CAT”─—电子化翻译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实训系统的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辅助翻译
2 CAT与翻译教学
    2.1 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2 CAT引入高校翻译课堂的必要性
3 基于CAT的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改革
    3.1 创新翻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3.2 通过标准化翻译流程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CAT软件
    3.3 改革翻译教学素材
    3.4 通过模拟翻译项目给学生提供翻译实践的机会
    3.5 创新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
4 结 语

(3)基于CAT技术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大学英语课堂进行CAT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 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2. 过程中心论
    (二) 现实依据
二、将CAT技术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践
    (一) 目标
    (二) 对象
    (三) 过程
        1. 理论学习阶段
        2. 实践操作阶段
        3. 课外自学阶段
三、实践成效
    (一) 明确了适合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CAT软件
    (二) 整理、提炼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CAT技术的教学内容
    (三) 设计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引入CAT技术的教学方案
    (四) 实验分析和总结
        1. 期中、期末平均分比较
        2. 翻译测试成绩比较
四、将CAT技术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一)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 转变教师的翻译教学观,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多方位、深层次发展
    (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实现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五) 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 增加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结语

(5)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于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特点
        一、四种CAT软件简介
        二、CAT软件的特点及原理
        三、四种CAT软件优缺点的比较
        四、比较结果和讨论
    第二节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一、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二、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三、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教学的意义
    第三节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三、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对翻译教学的意义
    第四节 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国内的发展现状
        二、境外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框架
    第三节 CAT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翻译流程
第四章 研究的对比试验和讨论
    第一节 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实验分组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第四节 结合实践结果对翻译教学提出创新模式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CAT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成果
    第二节 CAT软件在翻译教学中应用遇到的瓶颈
    第三节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CAT软件的发展前景和目标
参考文献
附录 翻译实验材料
致谢

(6)名词性短语的英汉机器互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人工翻译
        1.4.2 MT机器翻译
        1.4.3 CAT(Computer Assisted Technology)
        1.4.4 MT与CAT对比
第二章 名词性短语与机器翻译
    2.1 英语和汉语名词性短语概述
        2.1.1 英语名词性短语
        2.1.2 汉语名词性短语
    2.2 人工与机器翻译概述
        2.2.1 人工翻译
        2.2.2 MT机器翻译
        2.2.3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2.2.4 网络在线翻译
第三章 英语和汉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译文分析
    3.1 英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汉译分析
        3.1.1 前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人机翻译
        3.1.2 后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人机翻译
        3.1.3 英语名词性短语机器翻译的误译分析
    3.2 汉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英译分析
        3.2.1 前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人机翻译
        3.2.2 后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人机翻译
        3.2.3 汉语名词性短语机器翻译的误译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英语和汉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翻译手段
    4.1 英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汉译手段
        4.1.1 前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汉译手段
        4.1.2 后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汉译手段
    4.2 汉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英译手段
        4.2.1 前置修饰语名词性短语的机器英译手段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超文本语境下的翻译形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网络时代的翻译
        一、翻译对象的变化
        二、翻译手段的变化
        三、主流翻译活动的变化
    第二节 超文本语境下翻译理论的“局促”
        一、超文本语境下应用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
        二、现有译论解释超文本翻译之局限性分析
    第三节 超文本翻译研究现状综述
        一、超文本的起源与定义
        二、国外超文本翻译研究现状分析
        三、国内超文本翻译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意义、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翻译文本形态的变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超文本与传统纸质文本特点对比分析
        一、超文本的多线性特点分析
        二、超文本的虚拟性特点分析
        三、超文本的多模态特点分析
        四、超文本的交互性特点分析
    第二节 超文本新特点对当代翻译的活动影响研究
        一、文本碎片化与翻译的“去语境化”关系分析
        二、超文本交互性对翻译主体关系的影响研究
        三、超文本虚拟性与搜索引擎优化关系研究
        四、译文“虚拟消费”对翻译的影响研究
    第三节 超文本语境对译者工作状态的影响研究
        一、超文本给译者工作形式带来的变化
        二、超文本语境下译者与互联网的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文本语境下翻译伦理的思考
    第一节 超文本语境下翻译伦理的反思
        一、翻译伦理:由“忠实”到“差异”
        二、超文本语境下“忠实伦理”与“差异伦理”的质疑
    第二节 翻译职业化背景下的翻译伦理探究
        一、翻译伦理研究的“职业化倾向”
        二、超文本语境下译者的职业伦理反思
    第三节 从翻译主体间性看众包翻译带来的伦理困惑
        一、“众包翻译”模式中的主体构成分析
        二、众包翻译带来的伦理困惑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文本语境下技术因素对翻译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超文本语境下电子工具大量应用的原因探究
        一、不同电子工具在超文本翻译中的功能分析
        二、电子工具在超文本翻译中大量应用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翻译记忆工具对翻译的影响研究
        一、翻译记忆工具对译者认知过程的影响
        二、翻译记忆工具对译文搜索引擎优化的影响研究
        三、翻译记忆带来的语言资产归属问题研究
    第三节 超文本语境下机器翻译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研究
        一、机器翻译获得更多应用的原因分析
        二、翻译“去主体化”与译者“电子化”现象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文本语境下的“多维符号转换”现象研究
    第一节 超文本中自然语言符号翻译特点研究
        一、“字符串替换”翻译现象分析
        二、“译创”在超文本翻译中的体现
        三、网络语境对超文本翻译的影响分析
        四、超文本中的语音种类及翻译策略分析
    第二节 超文本多维符号特点及转换规律研究
        一、不同维度的符号及表意特点分析
        二、本地化“多维符号转换”特点及规律研究
    第三节 超文本文字与图像符号特点及相互关系研究
        一、模态视角下文字与图像符号的差异比较
        二、超文本中的文字与图像相互关系研究
    第四节 多模态语境下译者认知过程探析
        一、不同模态的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二、多模态翻译的认知过程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符际翻译”拓展到“非语言符号转换”的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 信息、符号、语言、图像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信息、符号之间的关系分析
        二、自然语言与信息、逻辑之间的关系分析
        三、文字、图像、信息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二节 “符际翻译”解释“非语言符号转换”的可行性研究
        一、“翻译”概念拓展到“非语言符号”的可行性分析
        二、非自然语言符号“翻译”现象考察
        三、图像符号翻译的可行性研究
        四、超文本中图像符号的可译度分析
    第三节 信息视角下的“符际翻译”现象研究
        一、信息视角下“翻译”的重新定义
        二、现实生活中的“符际翻译”现象研究
        三、符号转换的中间过程分析
        四、“符际翻译”拓展到“非语言转换”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从译者角度探讨CAT软件的应用及发展——以Trado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翻译实践项目与CAT软件
    (一) 翻译项目管理
    (二) CAT工具概述
    (三) Trados常用功能
        1.翻译记忆与对齐。
        2.术语库与术语管理系统。
二、Trados软件特色功能的二次开发设想
    (一) 研究对象及过程
    (二) WinAlign文档对齐的准确率
        1.实验说明。
        2.对齐准确率数据分析。
        3.提高准确率的解决方法建议。
三、结 语

四、“雅信 CAT”─—电子化翻译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PE+MT+CAT+PE机辅翻译模式下中成药说明书的翻译研究[D]. 刘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实训系统的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改革[J]. 李忠民,刘洪艳.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02)
  • [3]基于CAT技术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J]. 陈钟梅. 英语教师, 2019(09)
  • [4]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教材研究[J]. 王华树,王勤晓. 译苑新谭, 2015(00)
  • [5]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D]. 王若枫. 黑龙江大学, 2015(07)
  • [6]名词性短语的英汉机器互译研究[D]. 林栋彬. 延边大学, 2014(02)
  • [7]超文本语境下的翻译形态变化研究[D]. 刘剑.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8]从译者角度探讨CAT软件的应用及发展——以Trados为例[J]. 姚秀菊,刘芹,禹一奇.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3(03)
  • [9]机器翻译质量的研究与探讨[A]. 何站涛,韩兆强,闫栗丽. 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 2002
  • [10]农业信息翻译系统研制[J]. 卢文林,方陆明,范者正,李晓明,赵瑞雪,阎栗丽.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2(03)

标签:;  ;  ;  ;  ;  

“亚信猫”——电子翻译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