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年围产儿死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少稚[1](2020)在《2009-2019年绍兴市围产儿死亡监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监测2009-2019年期间绍兴地区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为进一步降低绍兴地区围产儿的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浙江省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收集绍兴地区2009-2019年的全部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比较围产儿死亡率,死胎死产死亡率和七天内新生儿死亡率,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全市监测数据表明2009-2019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6.16‰,其中2019年围产儿死亡率为3.46‰,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260.271;P<0.01);死胎死产以及7天内新生儿死亡率平均分别为4.66‰和1.45‰,且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61.545;χ2趋势=106.274;P<0.01);其中在2009-2019年期间死因最高的出生缺陷因素也有了显着性的下降(P<0.05)。结论绍兴地区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需加强出生缺陷的防治工作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并探索新的死亡原因,从而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更多的依据。
胥芹[2](2020)在《育龄女性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是指除正常活产以外的病理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口健康素质并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探讨其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并识别高危人群,是围产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以及久坐等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过剩问题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在此背景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贫血已成为影响育龄女性健康的主要负担。虽然已有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妊娠期糖尿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然而目前仍然缺乏直接利用孕前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浓度以探讨孕前血糖水平对胎儿健康和妊娠结局(尤其是早期胚胎发育)影响的大样本研究;另外,既往研究多关注于孕期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且研究结果不一致,尚缺乏关于孕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相关证据。本文将围绕育龄女性孕前FPG水平和Hb水平两个营养相关血液指标,分析孕前高血糖以及贫血和高Hb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二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联合作用。方法基于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National Free Pre-pregnancy Checkups Project,NFPCP),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的方法,纳入2010~2016年在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2907个县)参加NFPCP,且在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妊娠结局随访的20~49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结局包括:(1)单一某种不良妊娠结局: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出生缺陷和围产儿死亡;(2)APO:发生上述任意一种及以上不良妊娠结局;(3)MAPO(Multiple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发生上述两种及以上不良妊娠结局。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我们纳入6,447,339名女性以探讨孕前FPG水平与结局事件的相关性。将研究对象分为:1)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且无自报DM史;2)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5.6mmol/L≤FPG<7.0mmol/L同时无自报DM史;3)DM组:FPG≥7.0mmol/L或有自报DM史。在DM组中,有自报DM史者为知晓组,其余为非知晓组。在自报有DM史的研究对象中,FPG<7.0mmol/L为控制组,其余为非控制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关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进一步排除基线自报有DM史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血糖水平从划分为多个组别(<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 mmol/L),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计算OR及95%CI,并采用简单线性回归进行OR值的趋势检验;同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s,RCS)函数,分析孕前FPG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我们纳入4,510,670名女性以探讨孕前Hb水平与结局事件的相关性。对居住在海拔≥1000米地区女性的Hb浓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进行校正,然后根据贫血的诊断标准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1)三组,贫血组(<110g/L)、正常组(110~149 g/L)和高Hb组(≥150g/L);2)七组,重度贫血组(<70g/L)、中度贫血组(70~99 g/L)、轻度贫血组(100~109 g/L)、正常组(110~149 g/L)、轻度高 Hb 组(150~159 g/L)、中度高 Hb 组(160~169 g/L)和重度高Hb组(≥170 g/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Hb组间与结局事件关联的OR值及95%CI,采用RCS估计孕前Hb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纳入4,456,699名女性以探讨孕前FPG水平和Hb水平对结局事件的联合作用。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高血糖和Hb的等级(重度贫血、轻中度贫血、正常Hb和高Hb)划分为2*4组,以正常血糖且正常Hb组作为参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 OR 及 95%CI。结果1.IFG组和DM组分别占总研究对象的13.15%(847,737人)和1.18%(76,297人)。在DM组中,DM的知晓率仅为1.20%(917人),知晓组里血糖水平控制达标率为62.16%(570人)。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APO 和 MAPO 的发生率分别为 2.87%、7.79%、5.16%、0.32%、0.05%、0.33%、15.60%和0.67%。在校正多种因素后,与血糖正常组相比,孕前IFG和DM可增加自然流产(OR,1.07,95%CI:1.06-1.09;OR,1.11,95%CI:1.06-1.15)、早产(OR,1.01,95%CI:1.00-1.02;OR,1.15,95%CI:1.12-1.18)、巨大儿(OR,1.07,95%CI:1.06-1.08;OR,1.17,95%CI:1.13-1.21)、足月小样儿(OR,1.06,95%(CI:1.02-1.11;OR,1.15,95%CI:1.02-1.30)和围产儿死亡(OR,1.08,95%CI:1.04-1.12;OR,1.59,95%CI:1.44-1.76)的发生风险。孕前DM与出生缺陷的OR值为1.54(95%CI:1.20-1.99)。IFG 和 DM 组发生 APO 的 OR 分别为1.07(95%CI:1.06-1.07)和1.21(95%CI:1.19-1.23),对于 MAPO,相应的值分别为 1.08(95%CI:1.04-1.11)和1.42(95%CI:1.31-1.54)。与非知晓组相比,知晓组发生APO的风险增加54%(OR,1.54,95%CI:1.33-1.78);与非控制组相比,控制组发生早产、巨大儿、围产儿死亡、APO和MAPO的风险分别降低64%(OR,0.36,95%CI:0.24-0.54)、48%(OR,0.52,95%CI:0.32-0.84)和 96%(OR,0.04,95%CI:0.01-0.24)、52%(OR,0.48,95%CI:0.36-0.65)和 93%(OR,0.07,95%CI:0.02-0.27)。在无自报 DM 史的女性中,与FPG<5mmo/L组相比,随着FPG水平的升高,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围产儿死亡、APO和MAPO的发生风险随之升高(P线性<0.05)。当将FPG作为连续性变量进行RCS分析时,除FPG水平与早产的关系呈现U型,其余结果均一致呈正向上升趋势。2.孕前贫血组占总研究对象的7.78%(351,011人),高血红蛋白组占4.54%(204,986人)。在校正多种因素后,与正常组相比,重度贫血可增加自然流产、早产和 APO 的发生风险,OR 值分别为 1.67(95%CI:1.41-1.99)、1.19(95%CI:1.04-1.36)和 1.24(95%CI:1.12-1.36),贫血会降低巨大儿(OR,0.93,95%CI:0.92-0.95)、增加足月小样儿(OR,1.08,95%CI:1.01-1.15)、增加围产儿死亡(OR,1.06,95%CI:1.00-1.12)的发生风险。高血红蛋白组可增加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围产儿死亡、APO和MAPO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1.16(95%CI:1.13-1.19)、1.12(95%CI:1.10-1.14)、1.12(95%CI:1.10-1.14)、1.23(95%CI:1.14-1.32)、1.12(95%CI:1.11-1.14)和1.27(95%CI:1.20-1.34),重度高血红蛋白会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OR,1.81,95%CI:1.12-2.92)。RCS结果提示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自然流产、早产、围产儿死亡和APO均呈近似的U型关系。3.与正常血糖且正常Hb组相比,高血糖伴重度贫血组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增加 104%(OR,2.04,95%CI:1.38-3.01)、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 38%(OR,1.38,95%CI:1.02-1.99),高血糖伴高Hb组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增加25%(OR,1.25,95%CI:1.19-1.31)。结论孕前IFG和DM与自然流产、早产、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和围产儿死亡发生风险相关,孕前DM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相关。孕前血糖控制良好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孕前重度贫血和高Hb水平均能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Hb水平与自然流产、早产和围产儿死亡之间呈U型关系。血糖与Hb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联合效应。建议加强对广大备孕女性开展孕前血糖筛查和血红蛋白水平筛查,早期监测并及时提供适当干预,以改善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曾红燕,刘保华,黎金钱,余咏宜,陈俏娟[3](2016)在《2006-2015年深圳市罗湖区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2006-2015年深圳市罗湖区围产儿死亡情况,为进一步降低深圳市罗湖区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5年深圳市罗湖区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罗湖区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7.01‰,其中常住人口10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4.78‰,流动人口为10.86‰。十年间罗湖区围产儿死亡死因顺位前3位为出生缺陷(31.8%)、原因不明(27.5%)、胎儿因素(11.5%)。十年间死胎导致的围产儿死亡率最高。结论 2006-2015年罗湖区平均围产儿死亡率较低,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对婚检及孕检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孕产妇孕期保健意识。
吴娟[4](2016)在《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联合超声血流指标与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病情重,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安危。胎盘的娩出是消除母体症状唯一有效的根本治疗方法,但是过早终止妊娠会增加围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围产医学面临的棘手问题。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阐明。以往研究显示脂联素具有调节胰岛素和糖代谢、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等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决定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关键水解酶,在滋养细胞植入中起重要作用;胎盘生长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它可以诱导血管内皮增生迁移和激活,也可以调节滋养细胞的增殖等。因而三者有可能参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某些环节。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血流波形异常可在子痫前期临床表现出现之前,多普勒超声是产前预测子痫前期的方法之一。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进步,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胎盘血流灌注可以进行定量计算,但是未广泛应用于临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滋养细胞对螺旋动脉侵蚀不完全,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胎盘缺血缺氧,造成子宫-胎盘-胎儿循环阻力增高,胎儿宫内缺氧,产生围产儿不良结局。但是多数研究为1-2个超声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子宫-胎盘-胎儿循环的情况。本课题分析胎盘组织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联合超声血流指标与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的关系,为此将分为三部分探讨。第一部分重度子痫前期超声多普勒血流指数及胎盘血流灌注情况与对照组的研究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孕妇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的阻力指数和胎盘血流灌注指标间的差异,寻找异常频谱截断值。建立中晚孕各孕周段的多普勒血流阻力指数的范围,为产科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20例,同期健康孕妇120例(两组孕妇平均年龄、超声检查孕周、孕次、产次无统计学差异),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两组子宫动脉、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的血流阻力指数和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两组胎盘血流灌注指标:血管指数、血流指数、血管血流指数。两组血流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组脐动脉、子宫动脉、静脉导管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2)重度子痫前期组脐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或反向、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静脉导管a波缺失或反向和脐静脉出现搏动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3)重度子痫前期组血管指数、血流指数、血管血流指数均低于对照组。(4)预测重度子痫前期诊断价值最高的指标是血流指数,截断值是34.6,灵敏度96.7%,特异度90.8%。结论多普勒超声在产前监测重度子痫前期血流动力学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提供了中晚孕母体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和静脉导管的不同孕周阶段的多普勒血流阻力数据,以供临床作为参考依据。胎盘血流指数预测价值最高,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有望成为产前检测重度子痫前期的重要方法之一。第二部分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对照组的研究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以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的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的表达部位和水平;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的m RNA表达水平。分析两组间差异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两组胎盘组织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在滋养细胞内均可见阳性表达。(2)重度子痫前期组脂联素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胎盘生长因子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3)脂联素与胎盘生长因子m 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45,P<0.001),MMP-9与胎盘生长因子m 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72,P<0.001)。结论重度子痫前期脂联素表达升高,MMP-9、胎盘生长因子表达降低,滋养细胞功能紊乱,三者协同参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第三部分围产儿结局与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及超声血流指标的研究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与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及超声血流指标的相关性,寻找有价值的指标,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随访记录围产儿结局情况。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出生孕周与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m 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超声血流与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情况的关系。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30%,出生孕周与出生体质量、胎盘重量均呈正相关(r=0.899;0.921,P<0.001)。(2)重度子痫前期组脂联素m RNA表达水平与出生孕周呈负相关(r=-0.914,P<0.001);MMP-9、胎盘生长因子m RNA表达水平与出生孕周均呈正相关(r=0.806;0.875,P<0.001)。(3)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不良结局价值最高的是血流指数,截断值26.3,灵敏度97.2%,特异度83.3%。(4)静脉导管a波缺失或反向是围产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880.000),双侧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是围产儿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8.667)。(5)脐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或反向围产儿死亡率69.2%;静脉导管a波缺失或反向围产儿死亡率100%。结论(1)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脂联素表达水平增高、MMP-9和胎盘生长因子表达水平降低与围产儿不良结局相关。(2)预测围产儿不良结局价值最高的是胎盘血流指数,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是产前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3)不同的血管预测作用各不相同:脐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是出现最早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降低次之;静脉导管a波缺失或反向与围产儿死亡相关联。(4)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反向时结合胎儿孕周,积极终止妊娠,以免进一步恶化出现静脉血流异常而发生严重的围产儿不良结局。
蔡桂举[5](2016)在《74例围产儿死亡与231例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我院最近7年间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与现状,探讨围产儿死亡病因及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寻找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降低我院出生缺陷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所有住院的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和出生缺陷上报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发生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儿相关病例资料及孕产妇的病例资料、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①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围产儿死亡总数74例,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4.33‰;在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48例(64.86%),7天内新生儿死亡26例(35.14%)。②孕产妇>35岁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随出生体重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③在7天内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早产儿死亡16例,足月新生儿死亡10例;其中,自发性早产占主要因素(23.07%),其次为出生缺陷(19.23%)。④死胎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脐带因素(35.41%)、出生缺陷(20.83%)、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8.76%)。⑤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围产儿出生缺陷总数为23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53‰;出生缺陷的前十位顺位分别为:副耳、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其他耳部畸形、并指(趾)、尿道下裂、肾脏畸形、唇裂和(或)腭裂、先天性膈疝、马蹄内翻足。此前十位出生缺陷的占所有出生缺陷的75.75%。⑥231例出生缺陷的转归情况:90.48%存活下来,诊断时间:71.00%为产后7天才明确诊断,诊断依据:64.07%依靠临床诊断。⑦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影响因素有:性别,男性出生缺陷检出率(15.74‰)高于女性(13.53‰)(p<0.05;户籍:外来人口出生缺陷检出率(16.72‰)高于本市人口(11.31‰)(p<0.0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产妇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检出率(22.01‰)高于高中及中专组(15.73‰)和大专及以上组(12.72‰)(p<0.05)。⑧围产儿出生缺陷检出率与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等相关因素成正相关(p<0.05)。结论:宣传产前检查、孕期保健的意义,提高育龄妇女的围产期保健意识;避免早产的高危影响因素,积极预防和干预早产;尽早发现、早期确诊并积极治疗各种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利用产前诊断技术,提高产前检查、产前诊断水平,尽早发现胎儿畸形,及时终止妊娠;对于存在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加强管理,积极给予相应预防措施;这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
张小燕,丁燕[6](2015)在《2009—2014年如皋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4年如皋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比较各年份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类型构成变化情况,围产儿死因及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类型构成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2014年如皋市共有围产儿死亡26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3.56‰,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围产儿死亡率为2.90‰,低于2009年的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类型中死胎166例(63.60%)、死产12例(4.60%)、早期新生儿死亡83例(31.80%),死胎、死产死亡率及构成逐年下降,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不稳定,2014年有抬头趋势。死胎死产前3位死因依次为胎儿畸形(37.08%)、脐带因素(28.09%)、原因不明(18.54%)。早期新生儿死亡前3位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31.33%)、畸形(26.51%)、早产(15.66%)。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尤其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提升,有望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不同级别的医院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何微微,金艳君,朱峥峥,卢爱金[7](2014)在《189例围产儿死亡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台州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9月189例围产儿死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9月的189例围产儿死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2010年10月-2013年9月围产儿死亡主要因素是先天畸形、难免早产、脐带及母亲因素。结论:加强孕期系统管理,增强优生优孕意识,有效实施产前诊断,科学规范地进行孕产期保健与监测,对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吴玲霞[8](2013)在《上海某区接产医院2006-2011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描述2006-2011年期间某区接产医院围产儿死亡及其变化趋势;分析2006-2011年期间死亡案例的保健与社会因素变化;了解某区2006-2011年期间卫生系统和卫生政策的变化情况;提出某区接产医院可能避免围产儿死亡的,可以进一步改进的条件和措施。方法(1)定量研究现有资料分析:收集2006-2011年某区4家接产机构全部围产儿死亡报告病例,共485例,利用围产儿死亡登记表进行回顾性分析。(2)定性研究案例分析用十二格表提取相关主题对2006-2011年区级评审可避免围产儿死亡31例(Ⅰ类及Ⅱ类)进行分析。关键知情人访谈(管理人员、服务提供者)利用EXCEL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果2006-2011年围产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死亡率5.59‰,以外来人员明显,占67.22%。围产儿死亡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妊高症(中、重度)、原因不明、其他原因;胎盘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率以胎盘早剥[22(70.97%)]为主,呈下降趋势;新生儿疾病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脐带因素、母亲孕产期疾病引起的围产儿死亡率存在波动。围产儿死亡主要发生在孕28-37周,体重<2500g的围产儿,结局均以死胎为主。2006-2011年485例围产儿死亡中外来人员围产儿死亡[326(67.22%)]、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159(32.78%)],本市与外来人员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27,p<0.01)。31例可能避免及创造条件可能避免的围产儿死亡中以新生儿死亡为主,多为无早孕建册、不定期产检或无产检的外来人口;死亡原因方面医疗保健系统知识技能原因占首位,主要包括疾病处理不到位,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够严密,应对异常情况经验不足等;其次是个人家庭知识技能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自测胎动不力、未按时产检等;第三是医疗保健系统态度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高危病情处理不力;对不明原因的早产儿、复苏抢救无明显成效的低评分新生儿医院应未尽可能增加相关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胎心监护密度不强、胎监无反应未给予积极处理等;第四是个人家庭态度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坚决放弃对新生儿的抢救、违背医嘱等。结论1.外来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市户籍,且高龄产妇较多,经产妇多,无产前检查多,文化程度普遍较低。2.围产儿死亡的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妊高症(中、重度)、原因不明、其他原因。3.2006-2011年间母亲孕产期疾病引起的围产儿死亡率存在波动。新生儿疾病和胎盘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4.围产儿死亡中以死胎为主,主要发生在孕28~37w,体重以<2500g居多,且死亡依据主要以临床诊断作为诊断依据,尸解率低。5.医疗保健系统知识技能方面欠缺主要包括(疾病处理不到位,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够严密,应对异常情况经验不足等)。6.医疗保健系统在国定假日、夜间和周末管理不严格,对高危孕妇观察处理不够积极、对未按期产检的孕妇管理随访不到位,以及各科室间配合不好等。7.在其他原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中,因家属放弃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占36%。建议为了减少某区助产医疗机构围产儿死亡率,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流动孕产妇的健康宣教,提高早孕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努力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护意识,尽早将其纳入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范畴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2.做好婚前检查和孕前检查工作,加强孕前保健宣传与指导。尽可能减少因出生缺陷或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围产儿死亡。3.加强流动孕产妇中高龄、经产妇的管理与宣教,针对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做一些简单易于接受的宣传资料和公益讲座。4.各助产医疗机构应尽可能的争取家属同意进行尸解,以明确死亡原因,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打下基础。5.对育龄妇女要加强宣教,避免多次人流或剖宫产等诱发胎盘异常的因素;加强孕产妇胎动计数的宣教,同时医疗机构要做好胎心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尽可能避免因脐带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6.加强节假日、交接班和夜间的产科质量管理,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产科急救处理能力和诊疗质量,为确保医疗安全,选择性剖宫产不应当安排在节假日、交接班和夜班的时间。7.呼吁政府部门对那些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的新生儿家属给以一定的经济资助。
顾燕芳,于亮[9](2012)在《2003~2009年无锡市围产儿死亡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无锡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5.83‰,围产儿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为畸形(443例,占21.55%)、脐带因素(319例,15.52%)、早产低体重(199例,占9.68%)。结论: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干预、加强围产保健管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张绍强,张玲,邹丹玲,陈文英[10](2012)在《2004-2009年度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近6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水平,死因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9.984,P=0.000),6年来合计死亡率为10.37‰;2004-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例数中91.46%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较高(χ2=134.643,P=0.000),6年合计围产儿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0.96,显示女性围产儿死亡比男性高;围产儿死因主要是出生缺陷、胎儿因素、脐带胎盘因素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孕产妇孕期保健及性别平等意识,是降低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二、十年围产儿死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年围产儿死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09-2019年绍兴市围产儿死亡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源来源 |
1.2 方法 |
1.3 指标定义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
2.2 围产儿死亡类型 |
2.3 死亡原因顺位 |
3 讨论 |
(2)育龄女性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数据来源 |
1.2 基线调查 |
1.3 随访调查 |
2 研究方法 |
2.1 总体设计 |
2.2 暴露定义 |
2.3 结局定义 |
2.4 协变量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分析 |
4.1 数据预处理 |
4.2 统计描述 |
4.3 关联性研究 |
4.4 暴露反应关系 |
4.5 统计软件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与讨论 |
第一部分 孕前血糖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
结果 |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1.1 研究对象来源情况 |
1.2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1.3 不同特征人群中孕前高血糖检出、糖尿病知晓和控制情况 |
1.4 组间基线特征比较 |
2 孕前高血糖与结局事件 |
2.1 孕前高血糖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 |
2.2 孕前高血糖与APO |
2.3 孕前高血糖与MAPO |
3 糖尿病知晓情况与结局事件 |
4 糖尿病知晓人群血糖控制情况与结局事件 |
5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 |
5.1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的暴露反应关系 |
5.2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
5.3 孕前空腹血糖水平与M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
讨论 |
第二部分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
结果 |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结局事件 |
2.1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 |
2.2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APO |
2.3 孕前贫血和高血红蛋白与MAPO |
3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结局事件的暴露反应关系 |
3.1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单一不良妊娠结局的暴露反应关系 |
3.2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
3.3 孕前血红蛋白水平与MAPO的暴露反应关系 |
讨论 |
第三部分 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联合作用 |
结果 |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 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对结局事件的联合作用 |
讨论 |
总结 |
结论 |
创新点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孕期髙血糖对子代的近期和远期影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学习期间工作小结 |
致谢 |
(3)2006-2015年深圳市罗湖区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围产儿及围产儿死亡定义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围产儿死亡率比较 |
2.2 围产儿死亡死因顺位分析 |
2.3 围产儿死因类别比较 |
3 讨论 |
(4)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联合超声血流指标与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及符号说明 |
引言 |
第一部分 重度子痫前期超声多普勒血流指数及胎盘血流灌注情况与对照组的研究 |
1 前言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3 研究内容及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附图 |
第二部分 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对照组的研究 |
1 前言 |
2 研究资料与实验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附图 |
第三部分 围产儿结局与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及超声血流指标的研究 |
1 前言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3 研究内容及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产科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二 超声血流指标登记表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致谢 |
(5)74例围产儿死亡与231例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出生缺陷发病原因的研究现状及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 |
致谢 |
(6)2009—2014年如皋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189例围产儿死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围产儿死亡率 |
2.2 围产儿死亡原因 |
2.3 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 |
3 讨论 |
(8)上海某区接产医院2006-2011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标 |
2.1 总目标 |
2.2 具体目标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围产儿死亡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
3.2 围产儿死亡案例的深入分析 |
3.3 服务提供者和管理者的深入访谈 |
3.4 技术路线 |
3.5 资料整理与分析 |
3.6 有关概念指标界定 |
四 研究结果 |
4.1 2006-2011年围产儿死亡的死因和死因变化分析 |
4.1.1 围产儿死亡的死因分析 |
4.1.2 围产儿死亡的死因变化分析 |
4.2 死亡案例的保健与社会因素变化 |
4.3 2006-2011年期间有关卫生系统和卫生政策的变化 |
五 讨论 |
5.1 围产儿死亡趋势 |
5.2 疾病因素与围产儿死亡 |
5.3 保健服务因素及其他社会因素与围产儿死亡 |
5.4 政策与管理因素与围产儿死亡 |
5.5 与围产儿死亡相关的其他问题 |
六 结论 |
七 局限性 |
八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2003~2009年无锡市围产儿死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围产儿死亡率 |
2.2 围产儿死亡分类 |
2.3 不同胎数围产儿死亡率 |
2.4 不同孕周围产儿死亡构成 |
2.5 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 |
2.6 其他情况 |
3 讨论 |
3.1 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构成 |
3.2 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
3.3 干预措施 |
(10)2004-2009年度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资料来源 |
2.研究方法 |
3.围产儿死亡及死因分类 |
4.质量控制 |
5.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围产儿死亡情况 |
2.围产儿死亡与户籍类型构成情况 |
3.围产儿死亡率性别比情况 |
4.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情况 |
讨 论 |
四、十年围产儿死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09-2019年绍兴市围产儿死亡监测分析[J]. 陈少稚.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07)
- [2]育龄女性孕前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 胥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3]2006-2015年深圳市罗湖区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J]. 曾红燕,刘保华,黎金钱,余咏宜,陈俏娟.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6(06)
- [4]脂联素、MMP-9、胎盘生长因子联合超声血流指标与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的研究[D]. 吴娟. 郑州大学, 2016(08)
- [5]74例围产儿死亡与231例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蔡桂举.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6]2009—2014年如皋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J]. 张小燕,丁燕. 社区医学杂志, 2015(24)
- [7]189例围产儿死亡分析[J]. 何微微,金艳君,朱峥峥,卢爱金.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03)
- [8]上海某区接产医院2006-2011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D]. 吴玲霞. 复旦大学, 2013(01)
- [9]2003~2009年无锡市围产儿死亡分析[J]. 顾燕芳,于亮. 中国妇幼保健, 2012(32)
- [10]2004-2009年度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 张绍强,张玲,邹丹玲,陈文英.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2(02)
标签:死亡率论文; 子痫前期论文; 妊娠子痫论文;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论文; 胎盘植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