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综合治疗体会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综合治疗体会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综合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何凯讯[1](2021)在《(牙合)垫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项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旨在评价(牙合)垫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项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依据PRISMA指南进行报道。检索以下四个数据库:美国医学索引数据库(Medline via Pubmed)、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生物医学研究文献数据库(Embase)和摘要引文数据库(Scopus)。最后检索时间为2021年2月。本项目纳入标准为:应用(牙合)垫治疗作为其中一个实验分组,且采用DC/TMD或RDC/TMD作为诊断标准的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估和Meta分析。结果:本项目最终纳入11项研究。受试者样本量在12至96名之间。受试者男性占比在0%至25%之间。平均随访时间为4个月,随访时间区间为1周至12个月。定性分析显示,在所有纳入研究中,(牙合)垫治疗对下颌运动具有明显改善作用。7项纳入研究中,(牙合)垫治疗对慢性疼痛及肌肉紧张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2项纳入研究中,(牙合)垫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弹响及关节绞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4项纳入研究中,(牙合)垫治疗对开口度、抑郁及焦虑情绪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定量分析(Meta分析)显示,(牙合)垫治疗对比患者教育治疗,在疼痛缓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70,95%CI(-4.06,0.66),P=0.16,I2=97%];(牙合)垫治疗对比物理治疗,在疼痛缓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7,95%CI(-0.52,0.37),P=0.75,I2=0%],在不良情绪缓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8,95%CI(-0.71,0.16),P=0.22,I2=0%]。结论:针对TMD患者,尤其是表现出下颌运动受限和疼痛症状的患者,(牙合)垫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案。同时,本项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关于TMD预后评价的标准指南或专家共识文件。

吴敏[2](2021)在《针刺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功能障碍及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针刺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功能障碍及焦虑抑郁状态疗效的影响,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究。方法:本课题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TMD病例共63例,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健康教育+物理因子治疗+三步康复手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均隔日1次,3次/周,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作为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TMD功能障碍和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并在治疗1个疗程后以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TMD功能障碍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疗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状态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疗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VAS评分: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Fricton指数:两组治疗后,DI、PI、CMI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DI评分中的下颌运动(MM)、关节杂音(JN)、关节压诊(JP),两组治疗后均较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MM、JP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JN的降低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SAS、SDS评分:两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在SAS、SDS评分中的情绪体验、运动性不安、功能下降、精神运动症状、躯体症状等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性:两组治疗后,SAS、SDS评分降低程度与CMI降低程度有直线相关关系,呈正相关(r>0,P<0.05)。结论:(1)针刺及常规治疗均能改善TMD下颌运动、关节肌肉疼痛等功能障碍,针刺加常规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但在改善其关节弹响和杂音方面,针刺无明显优势。(2)针刺及常规治疗均能改善TMD患者伴发的情绪体验、运动性不安、躯体症状等焦虑抑郁状态,针刺加常规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但在改善其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方面,针刺无明显疗效。(3)TMD患者的功能障碍与焦虑抑郁状态存在相关性,焦虑抑郁等相关症状可随着TMD功能障碍的改善而减轻。

黄蓝[3](2021)在《浮刺阿是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笔者根据既往治疗经验,选取浮刺阿是穴手法用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对治疗全程的临床各项反馈进行了详细的跟踪记录,明确该法是否为一种具有确切疗效、针对性强、效果较为全面适用于大部分TMD患者且符合循证医学的治疗办法。为TM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使得TMD患者的痛苦减轻乃至消除,并对TMD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长足的增益作用。方法:本课题收集了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就诊与口腔科转诊,符合课题纳入标准的TMD患者共计68名,将这68名患者随机分为浮刺阿是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4例。其中浮刺阿是穴组脱落2例,最终纳入32例;常规针刺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31例。入组的患者在接受全面详细的健康教育后开始治疗。取阿是穴、合谷、下关、颊车、听宫、翳风等穴。浮刺阿是穴组治疗时先取阿是穴,即患侧疼痛最为明显压痛点2~3个,行浮刺手法针刺,余下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选取主穴及配穴4~6个行常规针刺治疗手法,治施以平补平泻,以泻为主,留针25min;常规针刺组根据临床症状选取正经穴位主穴配穴中的4~6个,平补平泻,留针25min。治疗频率为间隔一天行一次治疗,3次/周,2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记录:(1)Friction指数用以评估TMJ(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相关功能;(2)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调查表(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其中需记录不同时点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5次、10次、15次后);(3)最大主动开口度(Maximum active Mouth Opening,MMO);(4)治疗过后整体的疗效;(5)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本次实验参与的患者进行随访或复诊,统计复发患者人数。结果:1.Fricton指数: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Fricto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取得的两组数据,分别对比相对应的治疗前数据,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数7项指标均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JN、JP、MM三项上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而在DI、MP、PI、CMI上P<0.05,差异显着具备统计学意义。2.SF-MPQ评分:治疗前两组评分组间比较没有体现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患者感觉项总分+情绪项总分之和PRI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极显着(P=0.000),VAS及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VAS评分还分别记录了第5、10、15次治疗后的即刻VAS评分,结果显示出不同时点记录的VAS评分分值和治疗次数的增加有显着的负相关性,两组组内比较均在第5次治疗后就开始有了明显缓解(P<0.05),第5次治疗后到第15次治疗后的疼痛评分逐次降低,且治疗次数增多,疼痛评分降低越多(P<0.05);但在治疗了15次后与治疗结束后最终统计的疼痛评分则没有进一步体现出明显的变化(P>0.05);比较两组组间VAS评分经过5次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无明显差异(P>0.05),该结果在统计学上不显着;但统计结果显示在第10次治疗结束后浮刺手法组对疼痛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3.MMO: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MMO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张口度最大范围组(3.5-3.9cm)的患者人数浮刺组较常规组要多。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显示M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整体疗效: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浮刺手法组的总有效率为96.8%;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0.6%,经x2检验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个月随访结果:浮刺手法组总有效率为88.4%,常规针刺组为68.1%,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刺阿是穴手法与常规针刺法对TMD都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两者均能改善关节的疼痛、弹响及张口受限三大主症。通过对Fricton指数中各项指标分析可以了解到,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浮刺阿是穴手法在降低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功能障碍及改善关节区的肌肉压痛上效果更为突出,两组患者MM、JN、JP几项结果比较则说明浮刺阿是穴在改善下颌关节运动、减少关节产生杂音方面与常规针刺手法疗效基本接近;通过对SF-MPQ评分的统计学分析可以发现浮刺手法组与常规针刺组两者均可有效降低TMD患者的疼痛程度,但浮刺组的改善程度更佳,且本刺法对患者治疗时期的主观负面情绪缓解程度优于常规组;通过记录不同时点VAS评分结果统计分析可知,浮刺手法组显示在第10次治疗结束后对疼痛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说明了浮刺手法组在缓解TMD患者疼痛上起效相较常规针刺组更快。根据随访的结果也可体现出浮刺阿是穴手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复发率低。综上,浮刺阿是穴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种还尚未可作为最佳治疗手段,但明确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针刺方法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深入分析。

骆丹锋[4](2021)在《应用DC/TMD诊断标准探讨心理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检验并确定焦虑、忧郁等心理因素是否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同时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不同症状之间和不同类型之间的心理状况差异和探究心理因素与各分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8年-2020年期间在我院正畸科初次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00名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部分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组,可以分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组(TMD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量各100例。同时,TMD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1)关节区或(和)咀嚼肌疼痛组(2)下颌运动异常组(3)关节杂音组(4)有两种及以上症状组,这4个亚组;根据DC/TMD轴I诊断表结合影像学检查(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扫描CBCT或核磁共振MRI),可分为:(1)可复性盘前移位组(2)可复性盘前移位+绞索(3)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开口受限组(4)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5)退行性骨关节病组,这5个亚组。采用GAD-7、PHQ-9、PHQ-15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使用SPSS 23.0软件对收集到的各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分析TMD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症状和不同类型TMD患者之间心理状况差异并探讨心理因素是否为其危险因素。结果:1.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与心理状况呈双向相关性。具体来说,TMD组的心理状况(焦虑、忧郁及躯体症状)的严重程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同时,焦虑、忧郁及躯体症状均为TM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2.在不同临床表现分型(4型)的TMD患者中,其心理状况的均值和人群分布比例无明显差异。然而,不同心理因素与TMD不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可能不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躯体症状是各类TMD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忧郁为关节区弹响和疼痛的危险因素;焦虑为下颌运动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3.在不同诊断分型(5型)的TMD患者中,其心理状况的均值和人群分布比例有明显差异。具体结果显示,三种心理状况均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第(1)型)的危险因素;忧郁为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绞索(第(2)型)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第(4)型)的危险因素;躯体症状为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开口受限(第(3)型)和骨关节病(第(5)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与心理状况呈双向相关性。与正常人群相比,TMD患者更易出现异常的心理状况,同时异常心理状况是发生TMD的危险因素。2.TMD患者中,不同临床症状患者的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但异常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导致TMD患者出现不同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之一。3.TMD患者中,不同诊断分型患者的心理状况存在差异;此外,异常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导致TMD患者发展为不同分型的危险因素之一。

张重阳[5](2021)在《下关穴扬刺为主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下关穴扬刺为主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治疗前后慢性疼痛等级量表(GSPS)、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下颌功能受限量表(JFLS)、健康问卷-9(PHQ-9)和广泛性焦虑症量表(GAD-7)的变化,评价下关穴扬刺为主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30例,予下关穴扬刺为主治疗。选取患侧下关、颊车、颧髎、翳风,神庭、百会,双侧合谷穴。针刺患侧下关穴,提插捻转得气后,在下关穴周围行扬刺法,即在其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斜刺4针,针尖方向均朝向下关穴。其余穴位颧髎、颊车、翳风,神庭、百会,双侧合谷穴,予常规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治疗期间留针20min,隔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GSPS、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JFLS、PHQ-9和GAD-7的测评。运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下关穴扬刺为主治疗TMD的有效性。结果:本研究入组30例TMD患者,患者依从性良好,治疗期间无脱落病例,共有30例纳入统计分析。1.GSPS评分:治疗后GSPS中特征疼痛强度(CPI)评分和干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治疗后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中下颌运动(MM)评分、关节杂音(JN)评分、关节压诊(JP)评分、肌肉压痛(MP)评分、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和颞下颌指数(CMI)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JFLS评分:治疗后JFL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HQ-9评分:治疗后PHQ-9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GAD-7评分:治疗后GAD-7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下关穴扬刺为主可以有效缓解TMD患者的面部疼痛,降低其疼痛评分,以及缓解因疼痛导致的日常活动、社会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下降。2.下关穴扬刺为主可以降低TMD患者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有效改善下颌运动、关节杂音、关节压诊、肌肉压痛以及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和颞下颌指数。3.下关穴扬刺为主可以改善TMD患者咀嚼肌功能的受限程度。4.下关穴扬刺为主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5.下关穴扬刺为主有良好的安全性。

王圣翔[6](2021)在《固定矫治与颌位重建联合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临床上常见安式Ⅱ类2分类成年女性患者,以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等颞下颌关节症状为主诉前来就诊,经过详细诊断后采用双期治疗,一期治疗在修复科使用调位性咬合板进行颌位重建,待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缓解后,制作高嵌体维持较稳定的治疗性颌位,二期正畸治疗先通过垂直牵引建立后牙咬合后,再排齐牙列,唇倾上前牙以达到良好的功能、美观及稳定。本文通过三例安氏Ⅱ类2分类的错畸形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成年女性患者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并总结治疗体会。材料与方法:三例病例均选自于作者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病例一,患者为20岁女性,外院转诊,以“正畸治疗1个月后开口受限”为主诉求治,诊断为:骨性Ⅰ类,安氏Ⅱ类2分类错,低角,上下前牙舌倾,Ⅲ°深覆,左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右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矫治方案为:双期治疗,一期治疗为调位性咬合板前伸下颌骨,调整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释放关节腔压力,减缓疼痛,待达到咀嚼肌功能平衡并无疼痛的较稳定的治疗性颌位后,制作下颌尖牙、磨牙高嵌体修复体维持咬合关系。二期正畸治疗先通过垂直牵引建立后牙咬合后,再唇倾上前牙及纠正中线以达到良好的功能及美观。病例二,患者为21岁女性,以“双侧关节疼痛及张口受限4个月”为主诉求治,诊断为:骨性Ⅱ类,安氏Ⅱ类2分类错,上切牙舌倾,Ⅲ°深覆,双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双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矫治方案为:双期矫治,第一期治疗为调位性咬合板前伸下颌骨,调整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释放关节腔压力,减缓疼痛,待达到咀嚼肌功能平衡并无疼痛的较稳定的治疗性颌位后,制作下颌尖牙、磨牙高嵌体修复体维持咬合关系。第二期正畸治疗先通过垂直牵引建立后牙咬合后,再使用微种植支抗钉辅助推上颌牙列向远中及压低上前牙,建立安式Ⅰ类磨牙咬合关系并唇倾上前牙及纠正中线。病例三,患者为25岁女性,以“2个月前晨起发现张口受限,于外院接受垫治疗后,现就诊于我院要求继续治疗”为主诉求治,诊断为:骨性Ⅰ类,安氏Ⅱ类2分类错,上下前牙舌倾,Ⅲ°深覆,双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双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矫治方案为:双期治疗,第一期治疗为调位性咬合板调整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待形成咀嚼肌功能平衡及较稳定的治疗性颌位后,制作下颌磨牙高嵌体修复体维持后牙咬合关系。第二期正畸治疗先通过垂直牵引建立后牙咬合后,再唇倾上前牙及纠正中线以达到良好的下颌功能及美观。结果:三例患者双期治疗结束及术中,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缓解,前牙覆及下颌运动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治疗程序:1.利用调位性咬合板前伸下颌骨进行咬合重建,改善深覆,释放关节腔压力,使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缓解。2.颌位重建结束后使用高嵌体维持咬合关系,尽快使用正畸后牙垂直牵引建立后牙咬合。3.待后牙咬合相对稳定后,再唇倾上前牙,解除上前牙对下颌骨运动的干扰。

薛钟骋[7](2020)在《针刺双侧下关穴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针刺双侧下关穴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TMD病例共64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针刺下关组33例与手法组31例,分别予以针刺双侧下关穴+手法治疗、手法治疗。1次/隔日,3次/周,4周1个疗程,1个疗程后以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为观察指标。结果:①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后均有疗效,针刺下关组总有效率高于手法组(P<0.05)。②VAS评分: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针刺下关组VAS评分的降低程度优于手法组(P<0.05)。③Fricton指数:两组治疗后DI(下颌运动MM、关节杂音JN、关节压诊JP)、PI(肌肉压诊MP)、CMI(DI+PI)均较前降低(P<0.05),且针刺下关组DI、PI、CMI的降低程度均优于手法组(P<0.05)。两组治疗后DI中下颌运动MM、JN、JP均较前降低,其中针刺下关组MM、JP的降低程度均优于手法组(P<0.05),JN的降低程度与手法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针刺双侧下关穴对TMD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针刺双侧下关穴能降低TMD患者VAS评分,改善疼痛;(3)针刺双侧下关穴能降低TMD患者的DI、PI、CMI水平,通过改善下颌运动(MM)、减少肌肉关节压痛(JP、MP)从而恢复颞颌关节的整体功能情况,但在改善关节杂音(JN)方面不具优势。

刘知音[8](2020)在《认知—行为干预在门诊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门诊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疾病疗效及满意度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完成。(1)问卷调查阶段: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于2017年12月-2018年6月随机抽取贵州省3家三甲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的10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焦虑自评量表(SAS)、成人心理压力量表(APSS)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一般情况及心理状况;(2)认知-行为干预阶段:于2018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予常规门诊宣教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微信互动平台、护士门诊延续性护理、电话随访、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的延续性护理。在干预后2、4、6个月再次运用SCSQ问卷、SAS量表、APSS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运用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疗效及满意度调查;(3)运用Epidata3.0统计软件双人双录入数据,对数据进行核查、整理后,运用SPSS22.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疾病疗效、满意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Excel 2007制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SCSQ问卷、SAS量表、APSS量表得分的条形图。年龄、病程、SCSQ问卷、SAS量表、APSS量表得分经正态性检验满足正态性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和c2检验,对不符合c2检验条件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重复测量设计的定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疾病疗效、满意度为多分类变量的重复测量设计资料运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延续性护理2、4、6个月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TMD患者的SCSQ应对倾向得分、SAS得分、APSS得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组内因素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患者疾病疗效及满意度,结果显示,不同组别、不同时点两组患者的疾病疗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疾病疗效(β=0.753,95%CI:0.099-1.406)、满意度(β=0.551,95%CI:0.015-1.118)评分更高;以干预后6个月疾病疗效、满意度评分为基础,随着干预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疾病疗效、满意度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1.认知-行为干预对门诊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2、4、6个月有助于改善患者应对倾向,提高患者积极应对方式,降低患者焦虑、心理压力;2.认知-行为干预对门诊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2、4、6个月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疗效;3.认知-行为干预对门诊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2、4、6个月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王振[9](2020)在《端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以研究端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为基础,观察推拿治疗后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改善情况,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探寻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使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通过推拿治疗能够消除局部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科和口腔科中符合试验要求的60例研究对象,按照每组30人的数量随机划分成2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为端旋法治疗,对照组参考范炳华主编的《推拿治疗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按照15分钟1次的时间进行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总疗程完成后分别评估VAS视觉模拟评分和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的数值差,汇总数据信息整合归纳录入资料库中,通过软件SPSS24.0展开数据分析,科学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成效。结果:1.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和治疗开始前VAS数值和Fricton数值的差距值分别进行对比,结果未体现出统计学价值(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完成后分别进行组内对比:2.1试验组: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2.54±1.47)与治疗前VAS评分(5.83±1.14)相比较,分数较前降低,结果有明显变化(P<0.05);疗程完成后的Fricton评分(DI(0.269±0.112)、PI(0.032±0.039)、CMI(0.151±0.072))与治疗前的Fricton评分(DI(0.377±0.10)、PI(0.106±0.048)、CMI(0.241±0.056))相比较,分值较前减少,结果有明显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对照组:治疗完成后的VAS评分(3.34±1.31)与治疗前VAS评分(5.68±1.09)相比较,评分较前降低,结果有明显变化(P<0.05);疗程结束后的Fricton评分(DI(0.335±0.076)、PI(0.075±0.053)、CMI(0.206±0.053))与治疗前的Fricton评分(DI(0.355±0.090)、PI(0.104±0.041)、CMI(0.229±0.058))相比较,分值较前较少,结果有明显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两种推拿治疗方法对VAS评分及Fricton评分均有改善作用。3.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疗程结束后,试验组VAS评分(2.54±1.47)与对照组VAS评分(3.34±1.31)相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ricton评分(DI(0.269±0.112)、PI(0.032±0.039)、CMI(0.151±0.072))与对照组Fricton评分(DI(0.335±0.076)、PI(0.075±0.053)、CMI(0.206±0.053))比较,结果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通过VAS评分及Fricton评分的疗效评价,说明试验组推拿手法效果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手法组。4.疗程结束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效果稳定,未出现不良反应,试验组愈显率为63.34%,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愈显率为36.66%,总有效率为86.67%,经秩和检验,Z=-2.24,P=0.02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过端旋法与常规推拿法进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疾病情况,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异常情况,试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端旋法更具治疗优势,能够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曹静[10](2020)在《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为指标,对针刺调脊通督法与常规针刺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上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探索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TMD的新思路,为临床治疗TMD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有效改善TMD患者的症状,提高TM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TMD患者66例,随机分成调脊通督组33例和常规针刺组33例,分别予以针刺调脊通督法和常规针刺治疗,最终调脊通督组完成31例,常规针刺组完成30例。调脊通督组取双侧天柱、颈3-6夹脊穴、颈4-5棘突间督脉点、百会、风府、双侧风池、颈部阿是穴,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休息2天后开始下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常规针刺组选取患侧下关、听宫、颊车,双侧合谷、局部阿是穴,进行常规针刺,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休息2天后开始下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SF-MPQ评分变化。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Fricton指数:治疗前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分别与各自治疗前相比,Fricton指数各项指标均降低,两组患者在JN、JP、MM、DI、MP、PI、CMI方面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在JN、MP、PI、CMI四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JP、MM、DI三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F-MPQ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SF-MPQ评分对比,P>0.05,两组间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分别与各自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SF-MPQ评分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治疗后两组感觉分、情绪分、PRI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PPI、VAS及SF-MPQ总分上比较无意义(P>0.05)。4.临床疗效:经治疗,调脊通督组总有效率为96.78%,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0%,经x2检验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文通过对治疗前后Fricton指数及SF-MPQ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认为针刺调脊通督法和常规针刺对于TMD都有一定的疗效,均能改善疼痛、弹响和张口受限症状,但是前者在改善关节杂音、缓解肌肉压痛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相比常规针刺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TMD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在JP、MM、DI三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与常规针刺治疗在改善下颌运动、降低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方面疗效接近。通过对治疗前后SF-MPQ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针刺调脊通督法和常规针刺均能明显缓解TMD患者的疼痛,但是针刺调脊通督法在降低患者感觉分、情绪分、PRI上优于常规针刺,说明针刺调脊通督法能有效调节TMD患者的情志,在PPI、VAS及SF-MPQ总分上比较没有差异性,表明两组治疗在缓解TMD患者疼痛上的疗效相近。2.针刺调脊通督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均能改善TMD患者相关症状,但是调脊通督组疗效更显着,且从远期疗效来看,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TMD复发率更低。3.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TMD全面考虑到了颞下颌关节(TMJ)周围的病变、维持TMJ正常功能相关肌群的病变,在治疗上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同时兼顾了患者情志的调节,标本兼治,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之一。4.安全性评价:研究期间完全遵照临床操作规范进行针刺治疗,安全性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晕针、滞针、断针等不良事件。

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综合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综合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牙合)垫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牙合)垫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牙合)垫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病例报告
    病例一:硬质(牙合)垫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病例二:软质(牙合)垫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参考文献
综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2)针刺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功能障碍及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样本量估算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案
    3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3 治疗结果
        3.1 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占比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
        3.4 治疗前后两组Fricton指数评分比较
        3.5 治疗前后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3.6 两组SAS、SDS差值与CMI差值相关性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TMD及其焦虑抑郁状态的认识
        1.1 中医诊断及病因病机
        1.2 祖国医学对TMD的治疗
        1.3 祖国医学对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TMD及其焦虑抑郁状态的认识
        2.1 TMD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
        2.2 现代医学对TMD的治疗
        2.3 现代医学对TMD及其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
    3 治疗依据
        3.1 针刺的选择依据
        3.2 穴位的选择依据
        3.3 TM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观察
        3.4 量表的选择依据
    4 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4.1 焦虑抑郁状态程度分析
        4.2 针刺对TMD疼痛(VAS)的影响
        4.3 针刺对Fricton指数(DI、PI、CMI)的影响
        4.4 针刺对TMD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4.5 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程度与TMD改善程度相关性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针灸推拿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浮刺阿是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方法
    5 统计结果分析
    6 流程图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TMD的研究进展和治疗
    2 祖国医学对TMD的认识研究及治疗进展
    3 本研究课题立题依据
参考文献
综述
    1 中医对TMD的认识
    2 作用机制
    3 浮刺阿是穴疗法疗效评价
    4 针刺结合其他综合疗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4)应用DC/TMD诊断标准探讨心理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立题依据与研究目的
第2章 关于TMD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TMD临床症状和不同诊断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下关穴扬刺为主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现状
        1. 流行病学
        2. 病因病机
        3. 西医治疗
        4. 中医治疗
        5. 讨论
    扬刺法源流和临床应用
        1. 扬刺法源流
        2. 临床应用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分析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入选病例基线特征
        3.2 主要结局指标
        3.3 次要结局指标
        3.4 安全性评价
    4. 结论
    5. 讨论
        5.1 治疗方法选取依据
        5.2 选用扬刺法的理论依据
        5.3 选穴依据
        5.4 量表选取依据
        5.5 研究结果分析
        5.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固定矫治与颌位重建联合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测量方法
病例一 骨性Ⅰ类安氏Ⅱ类2 分类错畸形伴左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第一部分 治疗前情况
    第二部分 颌位重建
    第三部分 正畸治疗
    第四部分 矫治体会
病例二 骨性Ⅱ类安氏Ⅱ类2 分类错畸形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第一部分 治疗前情况
    第二部分 颌位重建
    第三部分 正畸治疗
    第四部分 矫治体会
病例三 骨性I类安氏Ⅱ类2 分类错畸形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第一部分 治疗前情况
    第二部分 颌位重建
    第三部分 正畸治疗
    第四部分 矫治体会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安氏Ⅱ类 2 分类颅面结构发育及对颞下颌关节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7)针刺双侧下关穴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样本量估算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案
    3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比较
    2 治疗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Fricton指数变化比较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认识
        1.1 中医诊断及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
        2.1 概念与命名
        2.2 现代医学对 TMD 发病机制的研究
        2.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3 选题依据
        3.1 针刺治疗依据
        3.2 下关穴选穴依据
        3.3 双侧取穴依据
        3.4 观察指标应用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临床疗效分析
        4.2 VAS评分分析
        4.3 Fricton指数分析
        4.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认知—行为干预在门诊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研究背景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之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端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病例选择
    二、研究对象来源及分组
    三、基本资料
    四、治疗方法
    五、疗程
    六、观察指标
    七、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一、患者DI、PI、CMI及 VAS评分比较
    二、治疗后两组疗效对比
    三、不良反应报告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存在的问题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中止标准
        2.5 踢除及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不良反应及处理
        3.4 观察指标
        3.5 临床疗效评价
        3.6 安全性评价
        3.7 统计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临床资料比较
        4.3 研究指标比较
        4.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西医认识
        2.1 临床特点
        2.2 发病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现状
    3 中医认识
        3.1 古籍记载
        3.2 中医病因病机
        3.3 治疗现状
    4 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TMD
        4.1 针刺调脊通督法理论
        4.2 针刺调脊通督选点依据
    5 针刺组
        5.1 设立意义
        5.2 选穴依据
    6 结果分析
    7 针刺调脊治疗TMD的体会
    8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Fricton颞下颌关节咀嚼肌临床功能检查表
附录二 --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
附录三--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综合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牙合)垫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D]. 何凯讯.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针刺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功能障碍及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D]. 吴敏.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浮刺阿是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D]. 黄蓝.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应用DC/TMD诊断标准探讨心理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 骆丹锋. 吉林大学, 2021(01)
  • [5]下关穴扬刺为主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D]. 张重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固定矫治与颌位重建联合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例[D]. 王圣翔.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7]针刺双侧下关穴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薛钟骋.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认知—行为干预在门诊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刘知音.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9]端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D]. 王振.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 曹静.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标签:;  ;  ;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综合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