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螺旋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运,李珍[1](2020)在《多层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对儿童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在儿童气管异物中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中,怀疑存在气管异物的35例患儿的CT后处理气管三维重建和胸部X线检查图像。结果:35例CT气管三维重建中,CT检查结果阳性17例,其中通过支气管镜手术确诊16例,阴性1例,诊断准确率为94.12%;胸部X线检查35例,提示支气管炎10例,检查异物结果提示阳性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对于怀疑儿童气管异物具有诊断阳性率高、速度快、定位准确等优势,胸部X线检查信息量少,无法定位异物位置,容易出现漏诊,联合CT气管三维重建检查可提高确诊率。
郭广恩[2](2020)在《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气道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好发于1-3岁婴幼儿,由于此年龄阶段儿童玩耍中喜欢把小物件放进口腔,且婴幼儿咽部相对狭小,较垂直,在吞咽时声门闭合欠佳等因素,从而导致此年龄阶段的儿童误吸异物的风险最高。既往研究发现儿童气道异物具有隐匿性,常误诊为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容易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同时也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儿童气道异物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气道三维重建等技术的应用,胸部影像学检查对于气道异物的诊断率不断上升,但行支气管镜检查仍是儿童气道异物诊断的金标准。儿童气道异物常引起肉芽组织增生、肺气肿等并发症。近些年研究发现肉芽组织的产生与异物存留时间、异物种类具有相关性。其中异物存留时间较长且异物为坚果类异物时,最易产生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坚果类异物富含有丰富的游离脂酸,游离脂酸对气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当异物进入气道后,刺激气道黏膜,产生和释放大量血管活性介质及趋化因子,同时刺激巨噬细胞分泌PDGF、FGF、TGF-β、IL-1及TNF,加上创面凝血时血小板释放的PDGF,进一步刺激纤维母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移行到异物存留部位,产生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对异物进行包裹,从而形成肉芽组织。近些年临床上通过支气管镜开展了儿童气道异物所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等并发症的介入治疗,如激光切除术、冷冻治疗等。目前国内关于儿童气道异物相关文献很多,但在儿童气道异物出现肉芽组织后,其远期预后研究较少。故本文对儿童气道异物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后的预后行进一步探讨,为儿童气道异物所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是否需要介入手术治疗提供参考。研究目的1.通过分析既往收治儿童气道异物的病例特点,如好发年龄、常见异物种类、常见炭顿位置、常见症状等,为儿童气道异物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2.通过分析气道异物患儿的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为儿童气道异物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3.通过随访气道异物并肉芽组织增生患儿的预后,为儿童气道异物所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是否需要介入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数据收集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1月份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病房及耳鼻喉科收治的325例气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2.数据处理分析325例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居住地)、异物种类、异物崁顿位置、易误诊疾病种类、常见症状、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气道异物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等相关资料。对325例气道异物患儿中的158例合并肉芽组织增生患儿经电话随访4周,记录患儿生长发育、运能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同时查阅325例气道异物患儿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应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核对、分析。3.该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征得患儿家长知情并同意。结果1.325例气道异物患儿中其中男孩219例(67.0%),女孩106例(33.0%),居住在乡村221例(68.0%),城市104例(32.0%),好发年龄为1-3岁(80.3%)。2.分析异物种类及崁顿位置发现:异物种类中以植物性异物最为多见,其中花生(55.1%)、瓜子类(19.1%)、核桃仁(9.2%)。异物崁顿位置左肺发生率(48.7%)稍高于右肺(47.7%)。3.通过分析气道异物患儿首诊诊断,发现气道异物患儿常见误诊疾病为:支气管肺炎94例(28.9%);喘息性支气管炎30例(9.2%);急性支气管炎25例(7.7%);大叶性肺炎20例(6.2%);毛细支气管炎15例(4.6%);重症肺炎10例(3.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例(2.5%)。其中首诊诊断儿童气道异物的仅123例(37.8%)。误诊率为62.2%。4.分析325例气道异物患儿常见症状可以发现:咳嗽223例(47.9%)、喘息91例(19.5%)、喉喘鸣77例(16.5%)、发热55例(11.8%)、呼吸困难 18 例(3.9%)、咯血 1 例(0.2%)。5.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体培养的共114例,其中肺炎链球菌21例(18.4%);流感嗜血杆菌11例(9.6%);卡他布兰汉菌5例(4.4%);肺炎支原体2例(1.8%);黄曲霉菌2例(1.8%);肺炎克雷伯2例(1.8%);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0.9%);恶臭假单胞菌1例(0.9%);河生肠杆菌生物1群1例(0.9%);沃氏葡萄球菌1例(0.9%);无细菌生长67例(58.8%)。6.325例气道异物患儿中常见并发症为:肉芽组织增生(39.4%)、支气管肺炎(26.9%)、阻塞性肺气肿(24.4%)、肺不张(6.7%)、皮下气肿(2.5%)。7.158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患儿中,135例间隔4-8天(平均6天)经气管镜复查后发现肉芽组织增生较前明显缩小或消失;1例患儿复查未见缩小;22例因家属拒绝未复查;出院4周随访仅1例患儿于运动及感染后出现反复喘息,后经气管镜复查证实异物崁顿位置存在气道狭窄。余患儿均无喘息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可耐受运动。结论1.儿童气道异物好发于1-3岁婴幼儿,男童多于女童,乡村多于城镇,异物种类以花生、核桃、瓜子等坚果类异物最为多见。2.儿童气道异物易误诊为支气管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其中合并感染病原体常见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布兰汉菌等病原体。3.气道异物患儿易并发肉芽组织增生,但多数预后良好,急性期可动态观察,必要时给予气管镜介入治疗。
龚德盼[3](2020)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咯血复发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进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术前未进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即刻止血率、责任血管检出率、无咯血生存率以及咯血复发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咯血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因咯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67名接受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咯血患者,纳入患者随访1年后,分析两组患者即刻止血率、责任血管检出率、无咯血生存率以及咯血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两组咯血患者总体即刻止血率为85.07%(57/67),MSCTA组88.57%(31/35),对照组81.25%(26/32),两组患者即刻止血率对比无差异(X2=0.706,P=0.401);2.MSCTA组比对照组可以检出更多责任血管数(1423.5vs854.50[秩次和],P=0.003),且MSCTA更有利于DSA下检出非支气管动脉系统血管(1372.0vs906.00[秩次和],P=0.018)。3.MSCTA组7天无咯血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8/35]vs53.1%[17/32],p=0.011);4.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MSCTA检查是患者咯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SCTA组优于对照组3.5倍(OR为3.529,95%可信区间为1.198-10.401,p=0.022);结论:1.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即刻止血率无明显影响;2.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检出咯血责任血管且有助于发现非支气管动脉系统责任血管;3.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提高咯血患者7天无咯血生存率;4.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可能是咯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推荐为咯血患者常规行胸部MSCTA检查。
宋国军,焦晓红,梁琪,刘洁[4](2019)在《气管狭窄患者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气管狭窄患者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47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了螺旋CT重建,计算螺旋CT重建成像测量气管狭窄最严重处横截面积、横截直径、气管受压的狭窄段长度、末端受压的气管横截面积及直径等数据。结果螺旋CT重建成像测量气管狭窄最严重处横截面积最小为0.79cm2,最大为1.36cm2,平均横截面积(1.06±0.54)cm2;测量气管狭窄最严重处横截直径最小为3.42mm,最大为9.63mm,平均横截面积(6.53±1.17)mm。螺旋CT重建成像评估气管狭窄程度分级Ⅰ级者28例,气管狭窄程度分级Ⅱ级者19例。未受压位置气管直径在10.14-16.75mm,平均直径(13.01±2.12)mm;狭窄段长度最小为2.71,最大为6.09cm,平均(4.12±0.69)cm;未受压位置气管的横截面积:1.20-2.95cm2,平均值(1.98±0.31)cm2;气管的狭窄段末端与环状软骨最小距离为4.81,最大7.32cm,平均值(5.79±0.62)cm。根据47例螺旋CT重建成像图像评估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未出现插管失败,成功率100%,麻醉过程中氧饱和度检测:95-100%,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3.50-5.51kPa。结论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可有效测量并评估气管狭窄情况,为临床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提供相关资料。
吕绍翔,吴海华,霍敏琴[5](2019)在《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评估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84例肺不张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2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不张病因诊断,对照组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病因诊断。分析两组肺不张患者的病因诊断阳性率,诊断检查耗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实验组的病因诊断阳性率为100.0%,对照组的病因诊断阳性率为92.9%。实验组的诊断检查耗时少于对照组(12.07±2.39 min vs 16.14±1.86 min,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出血、呕吐、缺氧、医源性气胸、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4.8%,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9.0%(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可以提高肺不张病因的诊断水平,同时减少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耗时间,降低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刘亚龙[6](2019)在《三维重建技术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微创外科被人们逐渐熟悉,胸腔镜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的发展,与开放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是微创外科发展的里程碑,揭开了第三代外科手术时代的序幕。数字化技术是数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软件及智能化技术的基础,三维重建软件是其领域一部分。肺三维重建技术指在计算机系统上利用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truction,3D)软件对胸部断层扫描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新操作、整合成三维图像的过程。三维重建软件可以清晰的显示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肺肿瘤的大小及与周围脏器的解剖结构,还可以立体的展示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对肺部疾病的诊疗及手术的指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肺血管、支气管变异较多,术前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将复杂的血管支气管可视化,对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胸腔镜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正引领胸外科向快速、微创、精准的医疗方向迈进,并已在许多中心得到应用。但因缺少可靠的临床数据而不能有效的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目的:目前数字化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三维重建技术是数字医学中的一种。而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应用报道却相对少见。本研究将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探究微创医学领域下的胸外科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优劣,进一步推广普及胸腔镜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肺叶切除术,首先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效率;再则加快康复;三则探索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规划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50例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经胸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实验组中26例患者,以多排螺旋CT增强数据资料为基础,和Incool公司合作,进行肺数字化三维重建,术者利用三维模型完成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对照组中24例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增强图像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并对病人基本信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站数、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经胸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术中没有出现包括出血在内的并发症、无术中转开胸。在实验组中,进行26例肺三维模型的重建,其对肺的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解剖特点以及肺肿瘤与毗邻组织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能够充分显示,术者以该三维模型为基础对26例胸腔镜手术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对照组中,术者以术前CT扫描数据为基础对24例胸腔镜手术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实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130.05±52.33 min VS 159.93±52.46 min,P<0.0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中肿瘤大小为(2.35±0.94cm VS 2.42±0.54 cm,P>0.05),出血量为(103.12±70.43ml VS 110.35±73.54 ml,P>0.05),术后24小时引流量(254.00±120.42ml VS 275.60±113.80ml,P>0.05),拔管时间(5.38±4.13 d VS 6.22±5.23 d,P>0.05)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以CT图像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上进行肺三维模型重建是可行的、有效的,其不仅体现肺的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的解剖结构,而且可以立体直观的反应肺肿瘤与周围毗邻组织器官的位置关系,同时对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刘青[7](2019)在《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诊治的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收入分析资料,选择时间是2016年1月~2018年10月,对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均采取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予以诊断,并对确诊患儿开展内镜检查及手术治疗,分析患儿的临床结果。结果:20例患儿内镜检查结果或手术检查结果:异物为花生米占据35.00%,瓜子仁占据25.00%,蚕豆占据25.00%,小骨头占据5.00%,小钢珠占据5.00%,小玩具占据5.00%。异物分布于主气管占据25.00%,分布于左侧支气管占据35.00%,分布于右侧支气管占据35.00%,分布于双侧支气管占据5.00%。多层螺旋CT诊断:均得到清楚的异物图像,于气管、支气管中存在形状不一的高密度影,其边界清楚,和内镜检查或是手术检查结果一致。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异物部位、异物大小、异物形态得以明确,可以看到合并局部气管状况及支气管狭窄状况,并观察到并存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肺气肿等并发症情况。结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采取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效果较好。
刘宁[8](2019)在《多排螺旋CT成像支气管解剖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观察正常成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气管支气管CT影像解剖学特征,为临床治疗及支气管镜检查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依据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8月来我院接受MSCT(本研究为64排螺旋CT)扫描的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42.57±6.19)岁。纳入标准:无呼吸道疾病及相关症状表现;行胸部MSCT检查正常,未发现任何异常反应;由专业人员告知本次研究内容、目的,对研究知情,阅读、签署同意书,自愿参与。排除标准:伴有外胸廓畸形;有明显肺部组织感染表现;胸腔组织发现积液;反对参与本次研究。依据性别不同将200例研究对象分为:男性组(100例)、女性组(100例),对比两组受检者左主支气管长轴与矢状面夹角(LA)、隆突水平左主支气管内径(LBD)、左主支气管长度(LBL)、左主支气管与上叶支气管夹角(LUA)、左主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夹角(LLA)、右主支气管长轴与矢状面的夹角(RA)、隆突水平右主支气管内径(RBD)、右主支气管长度(RBL)、右主支气管与上叶支气管夹角(RUA)、右主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夹角(RLA),分析不同性别支气管解剖结构差异。然后,分别将男性组、女性组分为青年组65例(20-44岁)、中年组69例(45-64岁)、老年组66例(65岁以上)三个年龄亚组,对比男性、女性不同年龄受检者两肺支气管开口管径、开口角度,分析不同年龄支气管解剖结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性别组受检者两肺支气管解剖对比:男性组LBD(15.23±0.21mm)、LBL(52.72±1.15mm)、RBD(15.81±0.58mm)、RBL(14.77±0.49mm)均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LA(42.62±0.41度)、LUA(58.62±1.50度)、LLA(14.95±0.98度)、RA(36.07±0.87度)、RUA(52.24±1.33度)、RLA(32.40±0.85度)均明显低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对男性、女性不同年龄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青年组和中年组受检者的LBD、LBL、RBD、RBL测量值均无明显差异,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LBD(14.92±0.13mm)、LBL(51.97±1.58mm)、RBD(15.78±0.55mm)、RBL(15.08±0.48mm)测量值显着高于青年组、中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受检者的LA、LUA、LLA、RA、RUA、RLA测量值均无明显差异,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LA、LUA、LLA、RA、RUA、RLA测量值显着高于青年组、中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成年人支气管解剖结构与性别、年龄有关。男性支气管各种径线均大于女性,而开口角度多低于女性;青年、中年的支气管解剖结构往往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支气管会扩大,老年人的支气管开口管径、开口角度要高于青年人和中年人。图21幅;表7个;参120篇。
时媛[9](2019)在《25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利用256层螺旋CT比较心电门控-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与胸部双期增强CT对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图像质量的影响。2利用256层螺旋CT评估不同的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对BA成像质量的影响。3选用最佳的成像方式及显示方法,对中晚期中央型肺癌下BA的解剖及血供进行探究,旨在为中晚期中央型肺癌介入栓塞术前提供精确的影像学支持。方法1将400例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256层螺旋CT发现无肺部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例,分别以I组:行CT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II组:行胸部双期增强扫描,选取至少一支BA清晰显示的患者,I组136例,II组108例,参照冠状动脉的评分标准对两组B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2对136例行CT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分别应用A组(MPR+MIP)、B组(MPR+VR)、C组(MPR+CPR)三组组合后处理技术,观察BA的最佳显示方法。3对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间行胸部CT平扫或/及增强发现肺肿瘤并经支气管镜检查、活体组织探查或术后确认为中晚期中央型肺癌的135例患者实行CT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设为III组,再应用MPR+MIP组合后处理的方法对I组和III组进行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详细记录BA显示情况、解剖分型与其血管数量的关系、起源方位及分支类型,同时了解BA起始端的三维定位信息。所有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每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等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1 I组和II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79±0.94、2.17±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43,P=0.004,P<0.05)。2 136例患者中,A组能全部确定BA起源,B组仅有17例不能确定,C组能确定BA起源128例,不能确定8例,A、B组间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χ2=18.133,P=0.000,P<0.001),A、C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311,P=0.012,P<0.05),B、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χ2=3.568,P=0.059,P>0.05)。136例患者共显示了314支BA,A组能全部完整显示,B组仅能完全显示108支BA,其中有206支显示不全或没有显示,C组亦可完整显示291支BA,但仍有23支不能完全显示,A、B组间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χ2=306.559,P<0.001),A、C组间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χ2=23.874,P<0.001),B、C组间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χ2=230.173,P<0.001)。因此,就BA起源及大体形态的显示,A组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III组(肿瘤组)的支气管动脉显示率高于I组(对照组)(χ2=53.402,P=0.000,P<0.001),BA支数多于对照组(t=0.745,P=0.762,P>0.05),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粗(t=3.084,P=0.002,P<0.05)。BA的解剖分型:对照组与肿瘤组中右BA均常见于I型,分别是53.1%(87/164)、60.2%(109/1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71,P=0.108,P>0.05),左BA均多见于IV型,分别是85.3%(128/150)、89.8%(141/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94,P=0.655,P>0.05)。BA的起源方位:对照组中,65.5%(57/87)I型、40%(18/45)II型BA起源于胸主动脉右侧壁,53.6%(15/28)III型和39.1%(50/128)IV型BA分别起源于胸主动脉左前壁、前壁,各50%(1/2)V型BA分别起源于胸主动脉右前壁及右壁,4.5%(14/314)VI型BA异位起源;肿瘤组中,60%(61/109)I型、32.1%(17/53)II型BA起源于胸主动脉右侧壁,47.6%(10/21)III型和36.9%(52/141)IV型BA分别起源于胸主动脉左前壁、前壁,100%(1/1)V型BA起源于胸主动脉右壁,3.8%(13/338)VI型BA异位起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8,P=0.823,P>0.05)。BA起点处的Z轴定位:对照组和肿瘤组中,I、II型BA均位于气管隆突上2cm、下1cm的范围,分别是89.4%(118/132)、87.7%(142/162),IIIV型BA均多位于隆突上下1cm的距离,分别是78.5%(124/158)、74.8%(122/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8,P=0.258,P>0.05)。BA的分支类型:,对照组发现了10种类型,肿瘤组中发现11种,最为常见的均是R1L1,即43.4%(59/136)和44.4%(60/135),其次是R2L1,即18.4%(25/136)和20.0%(27/13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433,P=0.481,P>0.05)。结论1心脏等大血管的搏动可影响BA的图像质量;应用心电门控技术减少或消除运动伪影可获得优质的支气管动脉图像。2采用MPR+MIP组合后处理的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显示BA影像学解剖特征及大体走行。3 256层螺旋CTBA成像技术能很好的显示支气管动脉;BA的解剖分型及起源方位等与肺癌不相关,但内径与肺癌呈正相关,BA参与了中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供血,256层螺旋CTBA成像技术能为临床术前寻找BA途径、术后评估治疗效果或查找手术失败原因提供依据。图7幅;表11个;参129篇。
张劲梅[10](2019)在《256层极速螺旋CT三维重建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及术前规划中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256层极速螺旋CT(256-slice spiral CT,256-S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y,TFB)的诊断及其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有明确或可疑TFB病史的60例患者,分为256-SSCT重建组、X光线组,每组30例,其中256-SSCT重建组采用256-SSCT气道三维重建检查诊断,均做硬质支气管镜检查进行验证。对于确诊有TFB的病例,运用我院图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自带的测量工具,根据256-SSCT气道三维重建提供的立体气道图像及气道轴位图像,对气道、异物的大小及性状进行精确测量。根据这些数据选取合适的硬质支气管镜的型号及恰当的异物钳,对每位确诊病例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以及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X光线组30例患者采用X线胸部拍片检查诊断,这30例患者亦均有明确的或可疑的异物史,根据患者年龄选择硬质支气管镜型号,根据异物史粗略选择异物钳,对于风险无法正确评估,只能根据患者的症状来粗略估计风险情况。比较两组间的诊断正确率、误诊率、漏诊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前检查诊断结果256-SSCT重建组30例患者中,诊断29例患者有异物,1例无异物,经硬质支气管镜检查验证诊断的正确率达100%。X光线组30例诊断18例有异物,12例无异物,经验证诊断正确率60%(18/30),误诊率(假阳性率)6.7%(2/30),漏诊率(假阴性率)达到了33.3%(10/30,X2=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前规划结果硬质支气管镜型号的选择:256-SSCT重建组3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依据术前CT值选择的硬质支气管镜型号与年龄不符,占比30%,合适率100%,X光线组30例患者术中发现型号不合适的有10例,不合适率33.3%,X2=1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物钳的选择:256-SSCT重建组30例选择的异物钳合适率100%,不合适率为0;X光线组选择的异物钳有23例不合适,不合适率88.5%,合适率仅11.5%,X2=44.0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风险评估及围手术期治疗:256-SSCT重建组有2例双侧支气管异物,术前风险评估为较危重症病例,给予立即手术;2例总气管异物,术前风险评估介于重症与危重症之间,给予紧急手术;一般病例3例,可择期手术;重症病例22例,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再手术;X光线组根据临床症状来判断患者的危重程度,不能精确地对术前风险进行评估,无法恰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3.术中、术后效果比较256-SSCT重建组手术平均持续时间(13.5±6.3)min,X光线组手术平均持续时间(33.5±10.3)min,两组手术平均持续时间比较,t=1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SSCT重建组确诊有异物的患者有29例,手术成功29例,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失败率为0%。X光线组经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明确有异物的患者有26例,手术成功22例,异物残留3例,未取出异物1例,手术成功率84.5%,手术失败率15.4%。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X2=1.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SSCT重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7/29),X光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2%(18/26),X2=2.77 P<0.05。结论采用256-SSCT气道三维重建方式对TFB进行诊断,简单、快捷、无创、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运用256-SSCT气道三维重建做术前检查,可以进行准确的术前风险评估、术前规划及围手术期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
二、螺旋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旋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对儿童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附图与附表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气道异物最新研究进展分析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咯血复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概念及机制 |
2.1 咯血概念 |
2.2 咯血机制 |
2.3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4- |
3.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及临床资料 |
3.1.1 研究对象 |
3.1.2 临床资料收集 |
3.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 |
3.3 支气管动脉栓塞技术 |
3.4 统计学方法 |
4.结果 |
4.1 基线特征比较 |
4.2 责任血管 |
4.3 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咯血复发影响因素 |
4.4 即刻止血率及无咯血生存率Kaplan Meier估计曲线 |
4.5 病例介绍 |
5.讨论 |
6.局限性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索引 |
后记 |
(4)气管狭窄患者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影像检查 |
1.5 麻醉方法 |
1.6 图像处理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螺旋CT重建成像测量气管狭窄最严重处横截面积与直径 |
2.2 螺旋CT重建成像评估气管狭窄程度情况 |
3 讨论 |
(6)三维重建技术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主要设备及材料 |
1.5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 |
1.6 3D重建技术平台 |
2.构建一体化的肺三维模型 |
2.1 图像导入 |
2.2 气管的显像 |
2.3 动脉与静脉的显像 |
2.4 肿瘤的显像 |
2.5 肺重建模型的建立 |
3 基于肺三维模型进行胸腔镜手术全面手术规划及术中应用 |
3.1 术前手术规划及模拟手术 |
3.2 手术方法及术中图像融合法的应用 |
3.3 临床资料收集 |
3.4 统计学处理 |
4 结果 |
4.1 基本信息 |
4.2 统计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胸腔镜在肺癌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荣誉 |
(7)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2] |
2. 结果 |
2.1 分析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内镜检查结果或手术检查结果 |
2.2 分析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异物分布部位 |
2.3 分析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 |
2.4 分析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 |
3. 讨论 |
(8)多排螺旋CT成像支气管解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一般资料 |
1.1.1 样本量计算 |
1.1.2 受检者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图像处理方法 |
1.3.1 图像重建参数 |
1.3.2 后处理方法 |
1.3.3 判断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1.5 结果 |
1.5.1 CT显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类型 |
1.5.2 不同性别组受检者两肺支气管相关测量指标对比 |
1.5.3 不同年龄组受检者两肺支气管相关测量指标对比 |
1.5.4 不同年龄组受检者两肺支气管变异率测量 |
1.6 讨论 |
1.6.1 不同薄层图像参数对图像的影响 |
1.6.2 支气管命名与分布 |
1.6.3 支气管的分支 |
1.6.4 比较不同成像方法 |
1.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支气管解剖结构及支气管病变CT表现研究 |
2.1 支气管解剖研究进展 |
2.1.1 解剖结构 |
2.1.2 解剖标本研究 |
2.1.3 支气管造影研究 |
2.1.4 支气管镜研究 |
2.2 支气管病变CT成像表现及解剖分析 |
2.2.1 支气管扩张 |
2.2.2 支气管狭窄 |
2.2.3 支气管瘘 |
2.2.4 小气道病变 |
2.3 各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
2.4 多排螺旋CT其他方面的应用 |
2.4.1 多排螺旋CT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
2.4.2 多排螺旋CT在肺癌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
2.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25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256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支气管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
1.1.1 一般资料 |
1.1.2 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 |
1.1.3 数据采集与图像后处理 |
1.1.4 图像分析 |
1.1.5 统计学方法 |
1.1.6 结果 |
1.1.7 讨论 |
1.2 不同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对支气管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
1.2.1 一般资料 |
1.2.2 图像后处理技术 |
1.2.3 判定标准 |
1.2.4 病例分组 |
1.2.5 统计学分析 |
1.2.6 结果 |
1.2.7 讨论 |
1.3 25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对中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应用探究 |
1.3.1 一般资料 |
1.3.2 判定标准 |
1.3.3 统计学分析 |
1.3.4 结果 |
1.3.5 讨论 |
1.4 本项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256层螺旋CT在支气管动脉中的研究进展 |
2.1 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变异 |
2.2 支气管动脉的成像方法 |
2.2.1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 |
2.2.2 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支气管动脉造影 |
2.2.3 MRI |
2.3 25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肺部介入治疗的价值 |
2.3.1 中晚期中央型肺癌 |
2.3.2 咯血 |
2.3.3 肺栓塞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附图与说明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256层极速螺旋CT三维重建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及术前规划中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硬质支气管镜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螺旋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对儿童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J]. 张亚运,李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15)
- [2]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D]. 郭广恩. 郑州大学, 2020(02)
- [3]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咯血复发的研究[D]. 龚德盼.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气管狭窄患者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宋国军,焦晓红,梁琪,刘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12)
- [5]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价值[J]. 吕绍翔,吴海华,霍敏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03)
- [6]三维重建技术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效果的影响[D]. 刘亚龙. 河南大学, 2019(01)
- [7]多层螺旋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刘青.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07)
- [8]多排螺旋CT成像支气管解剖分析[D]. 刘宁.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25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 时媛.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256层极速螺旋CT三维重建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及术前规划中的临床分析[D]. 张劲梅. 新乡医学院,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