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优质纤维特性 QTL 的分子标记和定位

陆地棉优质纤维特性 QTL 的分子标记和定位

一、Molecular Tagging and Mapping of QTLs for Super Quality Fiber Properties in Upland Cotton(论文文献综述)

陈奇,王议萍,陈艳,周婉婷,汤备,朱心慧,于梓璇,李馨蕊,汪保华[1](2021)在《基于BSA-seq的黄褐棉纤维长度候选基因发掘》文中认为纤维长度是棉花纤维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发掘纤维长度基因对选育优质棉花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基于一套黄褐棉导入系群体定位到15个纤维长度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并分子辅助选育出一个纤维品质表现突出的黄褐棉导入系IL9,与其陆地棉轮回亲本PD94042杂交并自交构建了F2大群体。基于该群体的表型数据构建了纤维长度最长和最短的两个DNA混池,连同两个亲本共4个混池,利用极端性状混池重测序(bulked-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ing,BSA-seq)方法进行遗传关联性分析,共检测到34个控制纤维长度的潜在候选基因,分别定位在Chr.7、Chr.10、Chr.18共3条染色体上的3个相关区域内。通过比较QTL定位、BSA-seq分析的结果,以及相关功能注释筛选,最终得到3个候选基因(GhD13G1294,GhD13G1295,GhD13G1296),这些候选基因可能对改良陆地棉纤维长度起重要作用。

刘林杰,范道冉,葛群,龚举武,彭延,李俊文,王晓宇,刘爱英,巩万奎,商海红,潘境涛,邓晓英,石玉真,陈全家,袁有禄[2](2021)在《优质棉中棉所127与高衣分材料杂交分离群体纤维产量和品质表型评价及典型相关分析》文中指出以纤维品质优异的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27为父本,以高衣分品系GH07-44为母本,构建了F2和F2:3分离群体,并对F2和F2:3群体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表型评价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分离群体各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和超亲分离,变异系数为1.15%~15.19%;F2群体中铃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个世代中纤维成熟度指数的变异系数均最小。超高亲比例为1.71%~66.86%,其中F2:3群体马克隆值的超高亲比例最高,2个世代中最小的超高亲比例性状均为上半部平均长度。简单相关分析表明:衣分与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与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呈极显着负相关;铃重与马克隆值呈极显着正相关,与F2群体的成熟度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与F2:3群体的成熟度指数呈显着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性状组与纤维品质性状组间存在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衣分与上半部平均长度呈负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正相关,随着世代的增加,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降低,因此实现产量和纤维品质同步改良虽有一定难度但有可能实现。本研究筛选出2个世代衣分均超过43%且纤维品质较好的材料9个(马克隆值均值<4.5、上半部平均长度均值>30 mm),为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同步改良提供了基础材料。

张艳波,王袁,冯甘雨,段慧蓉,刘海英[3](2022)在《棉籽油分和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QTL分析》文中认为本研究对棉籽油分、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进行了不同遗传体系的QTL分析,为相关性状挖掘出更多有用的基因信息。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利用陆地棉亲本HS46 (P1)和MARCABUCAG8US-1-88 (P2)所构建的188个重组近交系分别与双亲杂交构建F1群体BC (P1)和BC(P2)。基于这些回交群体种子,采用专为种子性状设计的母体和胚核基因组QTL定位的混合线性遗传模型及QTLNetwork-CL-2.0-Seed软件,对棉籽油分、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7个控制棉籽油分含量、3个控制棕榈酸含量、2个控制油酸含量和3个控制亚油酸含量的QTL,均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源自母体和胚2个核基因组的加性主效应,其中有7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大于10%。研究结果可为这些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为这些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高玉洁[4](2021)在《棉花陆海渐渗系16号染色体纤维品质QTL精细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文中研究说明

张小微[5](2021)在《基于BSA-seq技术的陆地棉(G.hirsutumL.)产量和品质性状的QTL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贾冰[6](2021)在《利用棉花多亲本群体进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定位》文中提出

李娟[7](2021)在《基于关联分析定位与陆地棉脱叶剂敏感性相关位点》文中认为

赵岩,冯加加,肖向辉,黄晋玲,卢全伟,渠云芳[8](2021)在《基于BSA-seq法的纤维衣分相关候选基因的鉴定》文中研究指明衣分是影响棉纤维产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高衣分棉花陆海渐渗系材料MBI7747-14和中棉所45为亲本,构建包含2403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挑选衣分性状极端单株构建2个混池,采用BSA-seq方法进行衣分相关基因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D2染色体上得到4个置信指数高于95%的候选区间,4个区间共包含236个基因,总长度为5.47 Mb。在以上基因中,200个基因中含有SNP,190个基因中含有InDel,其中70个基因含有非同义突变位点。通过转录组数据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筛选出19个可能与衣分相关的候选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19个候选基因集中于NADP+活性、醛糖醇代谢、碳利用和调控细胞发育等功能条目。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棉纤维衣分形成的遗传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张晶晶[9](2021)在《陆地棉GhHDA5和GhHDA6基因在棉花早熟性中的功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棉花是重要的纤维作物,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棉花早熟性是一个复杂的农艺性状,也是棉花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对棉花研究大多都集中于棉花纤维品质、产量等,而对于棉花早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挖掘棉花早熟相关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本研究在实验室之前的基础上,针对一个开花相关主效QTL,从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挑选RIL174为母本,G2005为轮回亲本构建一个包含有828棵单株的BC1F2次级分离群体。调查该群体的开花期符合正态分布。在候选区段附近筛选到13对多态性SSR标记,对BC1F2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利用加性-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检测到在D03染色体上存在一个主效QTL(q FT-D03),位于基因组32.8-34.82 Mb之间,LOD值为17.57,解释表型变异9.87%。对区段内68个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合表达模式分析,挑选出来一个棉花开花相关基因Gh HDA6。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Gh HDA6基因在花器官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且在两个亲本花芽分化时期存在显着差异。Gh HDA6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比野生型开花提前,而病毒诱导Gh HDA6基因沉默株系跟对照VA植株相比表现出了晚花的表型。通过筛选早熟相关酵母AD质粒文库,检测到两个基因Gh MSI4和Gh NF-YC2基因与Gh HDA6相互作用,这两个基因表达模式相似,且都在棉花早晚熟材料中差异表达,推测两个基因与Gh HDA6基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棉花开花时间。2.为了鉴定棉花早熟性状果枝始节位相关QTL和基因,本研究利用重组自交系RIL182为基础材料,G2005为轮回亲本,构建一个包含有278棵单株的BC4F2群体。在现蕾期调查BC4F2群体的果枝始节位,从中挑选极端单株构建两个DNA混池,结合BSA测序技术,对果枝始节位这一早熟性状进行QTL定位。通过QTL-seq和共定位方法鉴定到两个关键QTL位于果枝始节位的热点区域。通过表达模式分析和VIGS试验鉴定到两个跟果枝始节位和开花相关的基因Gh APL和Gh HDA5,二者在两个亲本花芽分化时期具有显着差异。病毒诱导Gh APL和Gh HDA5基因沉默,相比于对照VA植株,沉默植株表现出了果枝始节位升高,开花延迟的表型。3.本研究鉴定到两个棉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Gh HDA6和Gh HDA5与早熟性状相关,表明RPD3类型的去乙酰化酶在棉花早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通过全基因组鉴定,在9个物种中共检测到108个RPD3基因。根据拟南芥的分类,这些基因被分为四个亚组。通过对54个棉花RPD3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四个亚家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但在同一分支上高度保守。RPD3基因在二倍体棉种和四倍体棉种中的基因数目和染色体分布相对保守。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大部分Gh RPD3基因在花器官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且低温、高温、PEG和Na Cl四种非生物胁迫可以不同程度的诱导RPD3基因的表达。在棉花花芽分化阶段,5个RPD3基因在早熟棉中50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晚熟棉国欣11号。此外,Gh RPD3基因可以响应外源激素Me JA和ABA的处理。这些结果为今后分析棉花早熟的遗传机制和选育早熟品种奠定了基础。

杨芮[10](2021)在《棉花陆海渐渗系群体的产量品质、抗黄萎病QTL挖掘及qVW-5-1的精细定位》文中研究表明棉花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多地区的气候都适宜种植外,纺织技术的发展让民众对于棉花的需求日益增加。衣被民生,利莫赖大,然而棉花上的“癌症”——黄萎病,正严重阻碍着植棉业的发展。因此,培育并推广抗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种是目前作物育种上的头等大事。以海陆渐渗系MBI9626与中棉所36为亲本,杂交后连续自交两代依次得到F2、F2:3和F2:4群体,测定表型性状;以覆盖棉花26条染色体的2292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先后对亲本和F2群体进行多态性检测和基因型检测;寻找表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挖掘与MBI9626纤维产量、品质和黄萎病抗性相关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1.鉴别出16个与纤维产量相关的QTL,包括7个与铃重相关,9个与衣分相关,可解释2.25%-6.14%的表型变异率,其中6个QTL在多年多环境下稳定。12个与纤维品质相关的QTL,包括上半部平均长度3个,断裂比强度4个,马克隆值4个,整齐度1个,可解释2.49%-12.30%的表型变异率,其中2个QTL在多年多环境下稳定。10个与黄萎病抗性相关的QTL,包括发病率6个和病情指数4个,可解释3.32%-10.00%的表型变异率,其中7个QTL在多年多环境下稳定。将q VW-5-1作为目标区段,加密标记,最终锚定在引物A05-130和A05-238之间,物理距离为95 Kb,包含9个基因(GH_A05G0220-GH_A05G0228)。2.对大丽轮枝菌V991侵染MBI9626及其双亲海1和中棉所36的一片真叶平展期根部组织(0、7和15天)开展转录组测序,共鉴别到8453个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对最显着的时序表达模式所包含的DEGs进行GO(Gene ontology)富集,主要聚类到与代谢过程、细胞进程、单一生物过程和生物调控,细胞膜、细胞膜部分、细胞和细胞部分,连接和催化活性等亚类,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注释结果显示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和次生代谢最有关联。3.将转录组测序结果与qVW-5-1精细定位结果相联系,精细定位区间里的9个基因有7个差异表达,综合表达水平、注释信息和国内外生物学研究进展,我们认为GH_A05G0221、GH_A05G0223、GH_A05G0225和GH_A05G0226可能参与了棉花对黄萎病的防御过程。相关基因功能需要进一步实验证明。

二、Molecular Tagging and Mapping of QTLs for Super Quality Fiber Properties in Upland Cott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olecular Tagging and Mapping of QTLs for Super Quality Fiber Properties in Upland Cotton(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SA-seq的黄褐棉纤维长度候选基因发掘(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BSA-seq分析
        1.2.1 材料准备
        1.2.2 文库构建及测序
        1.2.3 测序结果质控
        1.2.4 候选基因的发掘与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型结果统计分析
    2.2 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统计
    2.3 混池SNP检测统计
    2.4 候选基因区域筛选
    2.5 候选基因筛选
3 结论

(2)优质棉中棉所127与高衣分材料杂交分离群体纤维产量和品质表型评价及典型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群体构建与田间设计
    1.2 测定内容与计算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本及分离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分离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3 分离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性分析
    2.4 优异材料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
3 结论与讨论

(3)棉籽油分和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QTL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田间试验
    1.3 性状测定
    1.4 遗传图谱
    1.5 QTL定位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籽油分及3种脂肪酸含量在亲本、BC (P1)和BC (P2)回交群体中的表现
    2.2 4个性状的表型相关性
    2.3 QTL定位分析
        2.3.1 油分含量
        2.3.2 棕榈酸含量
        2.3.3 油酸含量
        2.3.4 亚油酸含量
3 讨论
    3.1 棉籽油分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QTL在胚和母体核基因组上的表达
4 结论

(9)陆地棉GhHDA5和GhHDA6基因在棉花早熟性中的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开花的研究进展
        1.1.1 花形态建成
        1.1.2 开花调控途径
    1.2 棉花早熟相关QTL和基因的研究进展
        1.2.1 棉花早熟相关QTL定位
        1.2.2 棉花早熟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
    1.3 去乙酰化酶的研究进展
        1.3.1 RPD3-type HDACs家族成员结构分析
        1.3.2 RPD3 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1.3.3 RPD3 家族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1.3.4 RPD3 家族基因在棉花中的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GhHDA6 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群体构建和QTL-mapping
        2.1.2 候选基因鉴定
        2.1.3 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2.1.4 构建载体
        2.1.5 ProGhHDA6::GUS转基因拟南芥组织表达
        2.1.6 启动子活性检测
        2.1.7 亚细胞定位
        2.1.8 过表达GhHDA6 转基因拟南芥开花表型
        2.1.9 病毒诱导GhHDA6 基因沉默
        2.1.10 自激活检测
        2.1.11 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及互作验证
        2.1.12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
    2.2 结果与分析
        2.2.1 QTL-mapping
        2.2.2 候选基因功能注释
        2.2.3 GhHDA6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2.4 GhHDA6 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2.2.5 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
        2.2.6 启动子活性检测
        2.2.7 GhHDA6 基因定位在细胞核
        2.2.8 GhHDA6 过表达促进拟南芥开花
        2.2.9 病毒诱导GhHDA6 基因沉默延迟棉花开花时间
        2.2.10 自激活检测
        2.2.11 筛选AD酵母文库质粒
        2.2.12 GhHDA6 与候选基因在酵母细胞中的互作
        2.2.13 双分子荧光互补
    2.3 讨论
第三章 利用QTL-seq技术对陆地棉果枝始节位(NFFB)进行QTL定位和候选基因的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极端表型的鉴定和两个DNA混池的构建
        3.1.3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Illumina测序
        3.1.4 原始数据过滤和测序质量检查
        3.1.5 突变位点检测和QTL-seq分析
        3.1.6 共定位和候选基因鉴定
        3.1.7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3.1.8 GhAPL和 GhHDA5 基因结构及蛋白序列分析
        3.1.9 VIGS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极端表型鉴定和两个混池的构建
        3.2.2 使用Illumina测序进行质量评估
        3.2.3 突变位点检测及QTL-seq分析
        3.2.4 QTL-seq分析和与以往研究的共定位
        3.2.5 通过表达模式分析鉴定候选基因
        3.2.6 GhAPL和 GhHDA5 基因结构及序列分析
        3.2.7 棉花基因GhAPL和 GhHDA5 的沉默
    3.3 讨论
第四章 棉花RPD3/HDA1 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RPD3 家族成员的鉴定和蛋白序列提取
        4.1.3 RPD3 蛋白的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
        4.1.4 RPD3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
        4.1.5 基因复制事件和选择压力
        4.1.6 GhRPD3 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元件分析
        4.1.7 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4.1.8 RNA提取及荧光定量PCR(qRT-PCR)
    4.2 结果与分析
        4.2.1 RPD3 基因家族在9 个物种中的鉴定
        4.2.2 RPD3 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
        4.2.3 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分析
        4.2.4 染色体分布、基因复制和选择压力
        4.2.5 GhRPD3 基因启动子区域顺式元件的分析
        4.2.6 GhRPD3 基因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4.2.7 在花芽分化过程中GhRPD3 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4.2.8 GhRPD3 基因对MeJA和 ABA处理的响应
    4.3 讨论
        4.3.1 棉花RPD3 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基因结构分析
        4.3.2 陆地棉GhRPD3 基因的功能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10)棉花陆海渐渗系群体的产量品质、抗黄萎病QTL挖掘及qVW-5-1的精细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棉花黄萎病抗性研究进展
        1.1.1 病原菌及为害
        1.1.2 黄萎病侵染棉花的过程
        1.1.3 棉花的防御反应
    1.2 染色体片段渐渗系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1.2.1 染色体片段渐渗系的构建
        1.2.2 染色体片段渐渗系的特点
        1.2.3 染色体片段渐渗系用于定位的研究进展
    1.3 转录组测序技术
        1.3.1 高通量测序技术
        1.3.2 转录组测序的过程
        1.3.3 棉花黄萎病相关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陆海渐渗系MBI9626 纤维产量、品质和黄萎病抗性相关QTL的挖掘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亲本材料与群体构建
        2.1.2 基因组DNA提取
        2.1.3 分子标记的检测
        2.1.4 数量性状的测定
        2.1.5 统计分析和遗传图谱的构建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表型性状描述性分析
        2.2.2 表型相关性分析
        2.2.3 基因型分析
        2.2.4 QTL定位分析
        2.2.5 QTL簇的分布
    2.3 讨论
        2.3.1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适合QTL定位
        2.3.2 稳定QTL的鉴定
        2.3.3 增效基因的来源
        2.3.4 QTL簇的加性效应方向
第三章 qVW-05-1 精细定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定位区间的标记加密
        3.1.2 重组单株的筛选
        3.1.3 精细定位群体的构建与性状调查
    3.2 结果与分析
        3.2.1 qVW-05-1 区间加密
        3.2.2 含qVW-05-1 片段的重组单株
        3.2.3 qVW-05-1 精细定位
    3.3 讨论
        3.3.1 SSR标记在定位中的应用
        3.3.2 黄萎病抗性的鉴定
        3.3.3 统计功效
第四章 棉花黄萎病抗性转录组测序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RNA-seq测序质量
        4.2.2 DEGs的筛选与分析
        4.2.3 基因时序表达模式分析
        4.2.4 候选基因的分析
    4.3 讨论
        4.3.1 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4.3.2 转录组测序辅助精细定位
        4.3.3 候选基因分析
        4.3.4 后期工作展望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MBI9626 纤维产量、品质和黄萎病抗性相关QTL的挖掘
    5.2 qVW-5-1 的精细定位
    5.3 转录组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Molecular Tagging and Mapping of QTLs for Super Quality Fiber Properties in Upland Cotton(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SA-seq的黄褐棉纤维长度候选基因发掘[J]. 陈奇,王议萍,陈艳,周婉婷,汤备,朱心慧,于梓璇,李馨蕊,汪保华.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 [2]优质棉中棉所127与高衣分材料杂交分离群体纤维产量和品质表型评价及典型相关分析[J]. 刘林杰,范道冉,葛群,龚举武,彭延,李俊文,王晓宇,刘爱英,巩万奎,商海红,潘境涛,邓晓英,石玉真,陈全家,袁有禄. 中国棉花, 2021
  • [3]棉籽油分和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QTL分析[J]. 张艳波,王袁,冯甘雨,段慧蓉,刘海英. 作物学报, 2022(02)
  • [4]棉花陆海渐渗系16号染色体纤维品质QTL精细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高玉洁.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5]基于BSA-seq技术的陆地棉(G.hirsutumL.)产量和品质性状的QTL定位[D]. 张小微.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6]利用棉花多亲本群体进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定位[D]. 贾冰.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7]基于关联分析定位与陆地棉脱叶剂敏感性相关位点[D]. 李娟. 塔里木大学, 2021
  • [8]基于BSA-seq法的纤维衣分相关候选基因的鉴定[J]. 赵岩,冯加加,肖向辉,黄晋玲,卢全伟,渠云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06)
  • [9]陆地棉GhHDA5和GhHDA6基因在棉花早熟性中的功能分析[D]. 张晶晶.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10]棉花陆海渐渗系群体的产量品质、抗黄萎病QTL挖掘及qVW-5-1的精细定位[D]. 杨芮.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标签:;  ;  ;  ;  ;  

陆地棉优质纤维特性 QTL 的分子标记和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