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图书馆愉快教育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1](2021)在《色彩心理学在甘肃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教育和文化作用。但是,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相比,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建设相对滞后。而色彩作为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的重要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色彩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联系,可以改善高校读者的阅读环境。本文通过对色彩心理学在甘肃省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并结合甘肃人文地域文化特色,提出适合甘肃高校图书馆室内色彩设计策略及方案。首先,本文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总结色彩心理学与高校图书馆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和目标,限定论文中研究的主要人群范围。对色彩心理学相关特性等内容进行梳理,确定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范围,阐述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总结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其次,分析高校图书馆特点,大学生人群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的特征,以及针对大学生人群对于色彩的情绪感受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图书馆室内设计案例的梳理,总结出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的趋势。然后,对甘肃主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出甘肃高校图书馆室内色彩设计的主要问题,依据高校图书馆室内色彩设计原则,并结合甘肃人文地域文化,进一步提出适合甘肃高校图书馆室内色彩设计策略和室内构成要素的色彩搭配方案。最后,本文以兰州理工大学校本部图书馆室内改造设计为实践案例,分析兰州理工大学本部图书馆现有的空间布局、功能划分、色彩单调等方面问题,基于色彩心理学理论,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色彩心理学在馆内空间布局、功能划分、地域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分析大学生对图书馆室内色彩设计的需求,提出高校图书馆室内色彩设计的优化方案,提升馆内大学生的视觉舒适度,改善馆内大学生的心理感受,进一步增加其在馆内的学习、阅读的效率。希望通过本次的设计,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在建造或者改造中对于室内色彩的优化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以便更好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视觉适宜、感受舒适且文化氛围浓厚的图书馆室内环境。
周金萍[2](2021)在《高校图书馆数字经典阅读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效,各高校的师生基本可以享受到本校图书馆提供的数字经典阅读服务,但是鉴于各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一些高校的数字经典阅读服务效果不尽人意。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相关研究,其中从数字资源、数据库的角度分析高校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储备现状,并选择了部分高校,对其图书馆数字经典阅读服务平台进行介绍;通过对600名在校师生的随机问卷调查,建立了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效果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若干假设,并使用模型分析软件AMOS21.0构建研究模型,对模型予以证实,以one-way ANOVA,t验证,对用户的年级、性别,身份、平均每月使用次数及平均每次使用时间的使用者在数字经典阅读服务效果影响因素上的差异进行检验,分别从数字资源建设、阅读空间、宣传推广、馆员素质、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钟欢[3](2021)在《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图书情报新需求交织在一起,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学科服务平台的与时俱进问题:传统型学科服务平台到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进阶。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作为传统型学科服务平台的2.0模式,对于缓解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严峻现状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立足学科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剖析高校内用户对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需求,期望通过设计构建契合需求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和智慧学科服务功能,来探索平台由传统向智慧转型的可行思路。本文按照平台现状、用户需求、核心架构、核心模块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首先,通过网络调研发现42所“双一流”高校中图书馆官网已建有学科服务平台的高校有18所,但现有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尚不成熟,仍存在学科服务平台目标定位和服务体系不清晰、服务内容较为传统、维护更新机制缺位、智慧化程度低等问题。其次,通过访谈和扎根理论研究分析方法总结出用户具有信息查询和预约需求、资源获取需求、反馈管理需求、信息推送需求、虚拟服务需求、指导辅助需求、素养提升和教育需求、社交互动需求、空间服务需求、决策服务需求、针对性需求等11个方面的需求,继而依据KANO模型将各方面需求划分为基本型、期望型、魅力型三个层次。再次,基于前期现状调查和需求调研展开平台设计,构建了包含用户交互层、智慧服务层、信息处理层、技术支持层、数据资源层五个层面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描述了各层设计思路和理念;设计了兼具数据采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智能标签系统、行为预测系统、服务应用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的的业务处理流程结构;提出了以数据感知与监控、数据采集与计算、智能分析与处理、服务智能化为诉求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架构。最后,文章设计了用户服务管理、学科资源服务、学科知识服务、学科空间服务、学科产品服务、特色专项服务等六大服务模块,及各个模块下的具体服务功能,以精准对接用户对于平台的多类型需求。面临多重挑战与考验,学科服务平台向智慧型进阶已成必然。本研究设计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核心架构和服务模块,将有助于丰富当前关于学科服务平台的研究体系,亦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
曾乔美旭[4](2020)在《基于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的高校图书馆借阅APP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在网络信息时代,传统的图书馆借阅管理服务受到技术的影响及用户需求的挑战。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借阅纸质书籍,然而传统化的高校图书馆借阅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化与数据化的新要求,为更好地转变与开拓新型管理服务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实现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精准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服务模式,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研究议题及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借阅管理服务的高效,满足高校学生借阅书籍个性化精准推荐的需求,本文应用基于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进行高校图书馆借阅APP设计研究。在技术层面上,应用协同过滤算法,实现为用户进行多方面的个性化内容推荐,减少并解决用户在选择书籍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借阅精准化与个性化需要的高效率及达成度。本设计的最终展现形式为应用程序。以协同过滤算法为本设计的核心技术进行图书推荐,采用MVC开发模式并运用J2EE和Spark框架实现本设计,通过用户借阅书籍的记录及个人信息在数据库中匹配出合适的书籍,进一步完成个性化图书推荐;结合产品多元化原则、人性化个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完成视觉界面设计。设计实现了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目标,提高图书馆借阅管理服务的效率及功能完善,丰富互动参与的借阅体验。本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从用户的情感体验、视觉体验、交互体验以及用户体验等多层面进行调查,通过用户对本设计体验感是否良好的结果,及时完善设计功能,推进高校图书馆借阅管理服务模式的数字化建设与创新发展。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借阅APP设计是一个以个性化推荐促进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引导及重塑受众阅读纸质书籍理念,拓展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方向延展,强化用户交互新体验,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提供创新路径与发展模式。
郭倩倩[5](2020)在《基于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的精准阅读推荐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内人员知识来源的最大实体资源库,在提升读者文化素养与阅读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用户行为复杂,人群庞大,类型多样,若想针对用户准确地推荐资源,需要了解用户特征和类型,而用户画像是了解用户特征和类型的利器。通过获取高校图书馆用户数据,提取其中特征进行聚类组成的“用户画像”,不仅再现了读者的样貌,而且是挖掘阅读需求与价值、进行用户细分、实施精准推荐及其他活动的基础。本研究从高校图书馆视角出发,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以及实证研究法四种方法,通过搜集、鉴别、整理现有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收集高校图书馆用户个人基本信息与阅读行为信息,对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和精准阅读推荐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围绕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数据分析和精准阅读推荐的策略选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对用户画像和精准阅读推荐进行界定,对它们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用户画像构建流程和精准阅读推荐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指明了利用用户画像技术进行精准阅读推荐的必要性及意义。(2)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收集高校图书馆用户数据,将数据分为用户基本信息、用户阅读环境、用户阅读行为、用户阅读兴趣、用户阅读评价反馈等5个维度来进行处理分析。(3)利用WEKA技术工具的K均值算法,将每个维度下的数据进行聚类,构建用户标签体系,通过用户群划分构建用户画像。(4)分析用户行为特征和现有阅读推荐存在的问题,并从精准阅读推荐的体系构成要素:阅读推荐对象、阅读推荐方式、阅读推荐文献资源、阅读推荐评价反馈机制、阅读推荐基础设施、阅读推荐组织机构和阅读推荐人才队伍等7个方面分别提出高校图书馆实施精准阅读推荐的策略以及保障措施,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荐服务工作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余炜[6](2020)在《环境行为学视角下西北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时代发展和教育理念变革的双重背景下,传统图书馆空间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日新月异的新型技术为图书馆构建了更加广泛的交流平台。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建筑中最为核心的建筑要素之一,一方面承载着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重要职能,另一方面也是进行学术交流和日常交往的公共空间,一种交换想法的场所。近十年来,伴随着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空间的不断多元的需求与向往,从共享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等多个方面均进行了探索。然而,现代高校图书馆虽然为高校师生提供了阅览和学习的空间,但是空间模式比较单一,也缺少对于地域文化和校园精神的传播与弘扬。高校图书馆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知识与思想的交流交往,从而作为一个集信息、文化、学习、交流为一体的综合体。因此,论文选取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环境行为学视角出发,探讨环境与行为的相互关系,并根据现状调研提出适宜的交往空间设计策略,从而对该领域的建筑设计提供更加详实的基础资料和理论研究;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和类型的交往空间设计提出可供参考的方法和思路。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信息及要素采集和分析方法,从环境行为学视角研究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的空间环境及使用者行为模式,并进一步分析其相互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对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实地调研,整理与分析调研结果,总结交往空间设计模式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理论进一步研究,为后续探索交往空间设计策略打下基础。第三部分:最后,在总结前文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适宜的设计策略,并结合设计实践将设计策略进行运用,对交往空间的营造进行了探索,为优化和设计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提供了论证实例,使研究更具有综合性和客观性。
耿寒冰[7](2020)在《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在数据密集型科研逐渐兴起的环境下,科学数据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科学数据的潜在价值也被深入挖掘。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颁发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我国开展科学数据管理工作的相关责任者和数据管理的工作做了详细规定,这无疑成为了我国科学数据管理工作的指引方向。高校图书馆是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重要机构,应该担负起为科研人员及其他用户提供科学数据相关的服务的职责。开展科学数据服务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这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契机,另一方面,图书馆不仅要考虑是否有能力承担这项工作,还要解决政策、法律、规范、设备、人员、资金等多个方面阻碍。本文对我国已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六所高校进行相关的调研分析,探究我国高校当前科学数据服务的不足;对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科学数据管理及科学数据服务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以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依据构建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文的正文部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笔者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详细介绍,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调研、分析和总结,着重阐述当前的研究现状,并且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部分。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有科学数据和科学数据服务,理论基础有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高校图书馆相关的理论。第三章为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现状与用户需求分析部分。笔者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选定六所高校为调研对象,对其开展的科学数据服务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包括对平台、数据、服务和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四个方面的分析,进而总结出当前我国高校科学数据服务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高校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管理行为和需求进行调研,问卷除了受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外,还包括对科学数据服务的认知、科学数据管理行为和对科学数据服务的期待,最后从中挖掘出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服务需求。第四章为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模式构建部分。笔者以第三章调研呈现问题为现实依据,以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相关内容为理论依据,以国家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为政策依据,在此基础上阐述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模式的五个构成要素,分别是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接着分析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出高校科学数据服务模式。第五章为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优化策略部分。笔者根据第四章提出的模式,分别从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策略和建议。第六章为总结与展望部分。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对后续相关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刘奕[8](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婧怡[9](2020)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是高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影响高校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提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由此开始了“双一流”建设引领下的高校建设新发展。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办不成一流大学。新的办学目标和要求、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用户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等新变化对图书馆服务质量产生了新的冲击,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内涵发展的急迫要求,需要新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这些都将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新形势下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诸多因素也产生了变化,其中图书馆的共享空间、学科服务、用户状态与成分这三个方面尤其明显。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精准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提升我国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研究命题之一。对此,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考虑到评价方法研究对高校建设的重要意义,依据现代质量管理的用户满意核心理论,基于国家社科基金(No.14BTQ018)和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No.2018SJA1051)的支撑,面对高校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以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为基础,从用户感知视角出发,提出“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命题。拟通过本文的研究,给出适用于当今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全面、准确、可分类剖析的新评价方法,以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水平,为“双一流”高校建设提供一流的图书馆服务,即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提升,促进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展。针对国内外传统图书馆服务质量表征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的不足,基于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因素的分析以及新形势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冲击的讨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建立了四维空间下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表征和评价的新方法;给出了提升图书馆情境共享空间建设效益和新评价方法精准度的情绪分类技术;提出了改进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的学科馆员建设新策略。研究结果得到了理论和局域实验的验证,从而改进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升了评价方法的全面性、精准性和分类剖析能力,实现量化用户感知、精准评价、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水平的研究目标。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用环境和现状,针对国际图书馆界较成熟的服务质量评估工具LibQUAL+(后改称LibQUAL+TM)中参数设置不完全适应我国现阶段应用的问题,通过增加评价参数设置维度、评价参数等级下的赋值方法、评价参数权重优化设置等内容研究,给出四维维度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的量化表征方法,该表征方法即是以色度和三维柱坐标空间(N,r,θ)分别表示用户类别、评价人次数、评价等级和参数权重这四个维度参量。(2)为了增强评价效益,建立了各个量化表征参数与校内各部门工作效能的关联。其次,针对传统评价方法量化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以等级赋值模式取代传统差距或比较模式,建立更为直观、准确的满分评价等效人次数的评价模式,给出满分评价等效人次数等参量的评价结果计算方法,由此产生数值化的评价结果,提升精准性。(3)利用用户身份下(色度表征)的三维(N,r,θ)立体图,建立截面图下的分类剖析方法,从而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分类分析,实时获取分类评价结果。(4)依据分类评价结果与校内管理部门工作能效的关系,可对图书馆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以充分发挥评价实效。(5)基于用户感知层次的作用效果,通过用户情绪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感知结果影响的分析,利用现代信息分析技术,提出基于舌苔图像分析下的用户情绪分类方法。由此可修正不同情绪用户对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并可指导图书馆情境空间的设计,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环境利用率。(6)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的困难,提出加强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的新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双一流建设,突显时代特征,与时俱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信度效度因子分析等方法的检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并以某高校图书馆部分师生的调研实证结果为例验证了本方法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由此可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和管理效益的提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也为建设我国高水平大学提供有效的基础,以便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书琪[10](2019)在《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更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基地,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智能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广泛应用,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知识化、复杂化、个性化、综合化、多元化、高效化的态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由此带来的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抱怨、焦虑、不安、惶恐等负面情绪逐渐增多。研究生用户作为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本科生,其心理特征、学术水平以及对图书馆的使用经验不同,对图书馆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基于此,笔者以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的感知角度出发,调查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的负面情绪状况,分析影响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形式。本文利用文献调研并结合开放式访谈的方法确定了影响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的五个方面,分别是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感知度、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馆员的感知度、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建筑与设备的感知度、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工作方法的感知度以及研究生用户对图书馆其他读者的感知度,并对这五个维度的感知度设计了不同的测量指标,构建了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以此设计了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调查问卷,利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的负面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了信效度分析、相关及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缓解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的对策及建议。
二、高校图书馆愉快教育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愉快教育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色彩心理学在甘肃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课题的研究背景 |
2.课题的研究意义 |
(二)概念限定 |
1.色彩心理学 |
2.高校图书馆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方面 |
2.国内研究方面 |
3.研究评述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框架 |
(六)研究创新点及可行性分析 |
1.研究创新点 |
2.可行性分析 |
(七)本章小结 |
一、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一)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特性 |
1.色彩的特性 |
2.色彩的视觉感受和联想 |
3.色彩的记忆力 |
(二)室内色彩设计的类型 |
1.室内背景色彩 |
2.室内主体色彩 |
3.室内点缀色彩 |
(三)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
1.提高视觉感受 |
2.塑造空间尺度感 |
3.调节情绪感受 |
4.象征文化属性 |
(四)色彩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1.明确室内功能的色彩需求 |
2.确立室内色彩的主色基调 |
3.提出室内色彩配置方案 |
(五)本章小结 |
二、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研究 |
(一)高校图书馆特点 |
1.使用人群的特点 |
2.高校文化的特点 |
(二)大学生阅读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
1.大学生阅读心理特征 |
2.大学生阅读行为特征 |
3.大学生对色彩的情绪感受 |
(三)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案例分析 |
1.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图书馆 |
2.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 |
3.汕头大学图书馆 |
(四)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趋势 |
1.人性化设计 |
2.生态化设计 |
3.开放化设计 |
4.智能化设计 |
(五)本章小结 |
三、色彩心理学在甘肃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一)甘肃主要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现状 |
1.兰州大学图书馆 |
2.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
3.兰州交通大学图书馆 |
4.兰州财经大学图书馆 |
(二)甘肃高校图书馆室内色彩设计问题分析 |
1.色彩协调缺乏整体性 |
2.色彩组合缺乏灵活性 |
3.色彩运用缺乏充分性 |
4.色彩缺乏文化符号性 |
(三)甘肃高校图书馆室内色彩设计原则 |
1.功能性原则 |
2.文化性原则 |
3.生态性原则 |
4.人性化原则 |
(四)甘肃高校图书馆室内色彩设计策略 |
1.特定人群色彩策略 |
2.室内整体色彩策略 |
3.功能布局色彩策略 |
4.地域文化色彩策略 |
(五)色彩心理学在甘肃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1.材料选择方面 |
2.家具陈设方面 |
3.绿植配置方面 |
4.文化符号方面 |
(六)本章小结 |
四、实践案例:兰州理工大学校本部图书馆室内设计 |
(一)项目概况 |
1.项目区位 |
2.项目背景 |
3.现状分析 |
(二)方案设计思路 |
1.设计目标 |
2.设计构思 |
3.设计定位 |
(三)方案设计 |
1.平面布置图 |
2.室内功能布局 |
3.室内流线设计 |
4.材料材质设计 |
5.家具与陈设设计 |
6.地域元素设计运用 |
(四)室内空间色彩设计 |
1.大厅设计 |
2.阅览室设计 |
3.培训教室设计 |
4.研讨室设计 |
5.电子阅览室设计 |
6.自习室设计 |
(五)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1.结论 |
2.不足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 B 问卷调查 |
附件 |
(2)高校图书馆数字经典阅读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 |
2.1 数字阅读 |
2.1.1 数字阅读的概念 |
2.1.2 数字经典阅读的概念 |
2.1.3 数字阅读的特征 |
2.2 阅读的构成要素 |
2.2.1 阅读主体 |
2.2.2 阅读客体 |
2.2.3 阅读环境 |
2.3 基础理论 |
2.3.1 用户体验理论 |
2.3.2 图书馆学五定律 |
2.3.3 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数字经典阅读服务现状 |
3.1 高校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分析 |
3.1.1 数字资源来源 |
3.1.2 数据库分析 |
3.2 重点高校图书馆数字经典阅读服务平台分析 |
3.2.1 数字资源发现平台 |
3.2.2 数字资源检索系统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模型构建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对象 |
4.4 测量工具 |
4.4.1 内容质量 |
4.4.2 系统质量 |
4.4.3 服务质量 |
4.4.4 个体认知 |
4.4.5 用户满意 |
4.4.6 持续使用意向 |
4.4.7 用户收益 |
4.5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5.1 问卷设计 |
4.5.2 数据收集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5.2.1 信度分析 |
5.2.2 效度分析 |
5.3 结构方程分析 |
5.3.1 模型拟合 |
5.3.2 假设检验 |
5.4 差异性分析 |
第六章 高校图书馆数字经典阅读服务发展策略 |
6.1 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
6.1.1 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并重发展 |
6.1.2 兼顾体系化和特色化 |
6.2 构建多样化阅读空间 |
6.2.1 功能化阅读空间 |
6.2.2 智能化阅读空间 |
6.3 注重数字经典阅读宣传推广 |
6.3.1 扩大微信平台的宣传力度 |
6.3.2 提高微博的利用效率 |
6.4 提升馆员综合素质 |
6.4.1 及时转变馆员的角色 |
6.4.2 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 |
6.5 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小结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学科服务 |
2.1.2 学科服务平台 |
2.1.3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 |
2.2 理论基础 |
2.2.1 需求驱动理论 |
2.2.2 协同理论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查结果 |
3.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
第4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系统分析 |
4.1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开发的意义 |
4.1.1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是高水平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
4.1.2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是创新和完善学科服务体系的可行之路 |
4.1.3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是智能时代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4.2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用户需求分析 |
4.2.1 用户需求获取 |
4.2.2 用户需求结果与分析 |
4.3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开发的总体原则 |
4.3.1 自由开放、科学规范 |
4.3.2 交互泛在、运作智能 |
4.3.3 内容精准、服务赋能 |
4.3.4 集成生态、持续发展 |
第5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架构设计 |
5.1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
5.1.1 数据资源层 |
5.1.2 技术支持层 |
5.1.3 信息处理层 |
5.1.4 智慧服务层 |
5.1.5 用户交互层 |
5.2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业务处理流程结构设计 |
5.2.1 数据采集模块 |
5.2.2 需求分析模块 |
5.2.3 智能标签模块 |
5.2.4 行为预测模块 |
5.2.5 服务应用模块 |
5.2.6 数据交换模块 |
5.3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架构设计 |
第6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核心服务模块设计 |
6.1 用户服务管理 |
6.1.1 资源监控与管理 |
6.1.2 服务发现与管理 |
6.1.3 平台伦理规约 |
6.2 学科资源服务 |
6.2.1 资源智能检索 |
6.2.2 资源智能推送 |
6.2.3 资源共享进化 |
6.3 学科知识服务 |
6.3.1 指导与辅助 |
6.3.2 伙伴精准匹配 |
6.3.3 智慧素养教育 |
6.4 学科空间服务 |
6.4.1 学科研讨空间 |
6.4.2 教育虚拟空间 |
6.4.3 虚拟仿真空间 |
6.5 学科产品服务 |
6.5.1 咨询类决策产品 |
6.5.2 情报类发展产品 |
6.5.3 工具类应用产品 |
6.6 特色专项服务 |
6.6.1 智慧发现 |
6.6.2 智慧获取 |
6.6.3 智慧共享 |
6.6.4 智慧创造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的高校图书馆借阅APP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阅管理的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外高校图书馆借阅管理的研究现状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基于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的高校图书馆借阅APP的可行性 |
2.1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用户需求分析 |
2.1.1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问题 |
2.1.2 高校图书馆APP个性化推荐的作用 |
2.1.3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用户使用行为及需求分析 |
2.2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设计原则 |
2.2.1 内容多元化原则 |
2.2.2 人性化个性推荐原则 |
2.2.3 面对情感需求的趣味性原则 |
2.3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设计研究的技术支撑 |
2.3.1 推荐算法实现的指标 |
2.3.2 基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书籍推荐可行性 |
2.3.3 基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书籍推荐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的高校图书馆借阅APP的设计 |
3.1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界面视觉设计 |
3.1.1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界面的布局设计 |
3.1.2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界面色彩运用设计 |
3.1.3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界面按钮图标设计 |
3.2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功能模块设计 |
3.2.1 图书推荐主题模块设计 |
3.2.2 好友模块设计 |
3.2.3 VR地图模块设计 |
3.2.4 个人中心模块设计 |
3.3 基于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的高校图书馆借阅APP实现方式 |
3.3.1 开发模式和框架的选择 |
3.3.2 系统功能的实现 |
3.3.3 MYSQL数据库的设计 |
3.3.4 Andriod开发环境 |
3.3.5 VR实景地图展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的高校图书馆借阅APP设计用户体验及效果评估 |
4.1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的用户体验测试 |
4.1.1 用户体验要素划分 |
4.1.2 用户体验测试内容设计 |
4.1.3 用户体验测试实施过程 |
4.2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的用户体验结果分析 |
4.2.1 视觉体验结果分析 |
4.2.2 内容体验结果分析 |
4.2.3 交互体验结果分析 |
4.2.4 情感体验结果分析 |
4.3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设计的价值意义 |
4.3.1 个性化推荐促进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管理模式 |
4.3.2 促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发展 |
4.3.3 引导及重塑受众阅读纸质书籍理念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附录1 高校图书馆借阅App设计问卷调查 |
附录2 工大云读APP用户体验测试调查表 |
致谢 |
(5)基于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的精准阅读推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用户画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用户画像应用领域分析 |
1.2.2 国内外已有的用户画像方法 |
1.3 阅读推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1 阅读推荐服务相关因素研究 |
1.3.2 国内外阅读推荐活动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分析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精准阅读推荐与用户画像基础理论分析 |
2.1 精准阅读推荐 |
2.1.1 精准阅读推荐势在必行 |
2.1.2 精准阅读推荐概念 |
2.1.3 高校图书馆精准阅读推荐的相关理论思想 |
2.2 用户画像 |
2.2.1 用户画像基本概念 |
2.2.2 用户画像流程 |
2.3 基于用户画像的精准阅读推荐服务体系的构建 |
2.3.1 精准阅读推荐服务体系构成要素 |
2.3.2 精准阅读推荐服务体系架构 |
第三章 精准阅读推荐的前提——高校图书馆用户数据的初步采集与处理 |
3.1 问卷设计 |
3.2 用户数据收集 |
3.3 问卷预处理 |
3.4 用户数据规约 |
3.5 用户数据分析工具 |
3.5.1 weka软件平台 |
3.5.2 K均值算法原理 |
第四章 精准阅读推荐的依据——用户画像结果集的获取分析 |
4.1 用户基本信息维度画像结果分析 |
4.2 用户阅读环境维度用户画像结果分析 |
4.3 用户阅读行为维度用户画像结果分析 |
4.4 用户阅读兴趣维度用户画像结果分析 |
4.5 用户阅读评价反馈维度用户画像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基于用户画像结果集的阅读推荐精准实施策略选择分析 |
5.1 基于用户基本信息画像结果集的精准阅读推荐活动实施策略选择 |
5.2 基于用户阅读环境画像结果集的精准阅读推荐活动实施策略选择 |
5.3 基于用户阅读行为画像结果集的精准阅读推荐活动实施策略选择 |
5.4 基于用户阅读兴趣画像结果集的精准阅读推荐活动实施策略选择 |
5.5 基于用户阅读评价画像结果集的精准阅读推荐活动实施策略选择 |
第六章 高校图书馆精准阅读推荐服务工作开展保障措施 |
6.1 完善阅读推荐基础设施的建设 |
6.2 构建高效一体的阅读推荐服务组织机构 |
6.3 打造专业的阅读推荐人才队伍 |
6.4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展阅读推荐 |
6.5 筛选推荐优质阅读推荐资源及内容 |
6.6 尝试多元化阅读推荐方式 |
6.7 建立健全阅读推荐评价反馈机制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校图书馆用户阅读情况调查研究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6)环境行为学视角下西北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转型需求 |
1.1.2 高校图书馆空间发展趋势 |
1.1.3 交往空间设计因素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3.1 交往空间 |
1.3.2 高校图书馆 |
1.3.3 西北地区 |
1.4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相关理论研究 |
1.5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基本框架 |
第二章 环境行为学在西北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中的引入 |
2.1 环境行为学基本理论 |
2.1.1 环境行为学理论基础 |
2.1.2 环境行为学的发展与研究内容 |
2.1.3 环境行为学对于交往空间设计的意义 |
2.2 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环境因素 |
2.2.1 文脉环境 |
2.2.2 现象环境 |
2.2.3 个人环境 |
2.3 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行为因素 |
2.3.1 必要性行为 |
2.3.2 自发性行为 |
2.3.3 社会性行为 |
2.4 人、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协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西北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现状调研 |
3.1 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概况 |
3.1.1 图书馆交往空间建设情况 |
3.1.2 使用者问卷调查 |
3.2 西北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现状研究 |
3.2.1 交往空间类型及特征 |
3.2.2 行为活动类型及时间分布 |
3.2.3 交往空间行为地图注记 |
3.3 西北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现存问题整理与分析 |
3.3.1 交往空间兼容性较弱 |
3.3.2 交往空间与行为的分裂 |
3.3.3 交往空间内容缺乏特色 |
3.3.4 交往空间环境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西北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原则及策略 |
4.1 交往空间设计原则 |
4.1.1 注重时代及数字化发展 |
4.1.2 结合西北地区环境特征 |
4.1.3 照顾使用者行为模式及心理需求 |
4.2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宏观层面空间设计策略 |
4.2.1 图书馆交往空间构成 |
4.2.2 图书馆交往空间组织 |
4.2.3 图书馆交往空间布局 |
4.3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中观层面空间设计策略 |
4.3.1 交通空间 |
4.3.2 中庭空间 |
4.3.3 研讨空间 |
4.3.4 休闲空间 |
4.4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微观层面空间设计策略 |
4.4.1 空间距离与领域性设计 |
4.4.2 空间尺度与适宜性设计 |
4.4.3 空间限定与渗透性设计 |
4.4.4 空间氛围与环境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西北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实践 |
5.1 设计概况 |
5.1.1 图书馆概况 |
5.1.2 设计目标 |
5.1.3 设计前期分析 |
5.2 交往空间设计策略应用 |
5.2.1 宏观层面 |
5.2.2 中观层面 |
5.2.3 微观层面 |
5.3 交往空间设计展望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B 调查问卷 |
(7)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科学数据 |
2.1.2 科学数据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数据生命周期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可行性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现状与用户需求分析 |
3.1 我国高校科学数据服务现状 |
3.1.1 调研对象的选择 |
3.1.2 我国高校科学数据服务现状分析 |
3.1.3 我国高校科学数据服务存在的问题 |
3.2 我国科学数据服务用户需求分析 |
3.2.1 调研对象 |
3.2.2 调研问卷设计 |
3.2.3 调研数据分析 |
3.2.4 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管理现状 |
3.2.5 我国科学数据服务用户需求特征 |
第4章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模式构建 |
4.1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模式构建依据 |
4.1.1 现实依据 |
4.1.2 理论依据 |
4.1.3 政策依据 |
4.2 模式构成要素及关系 |
4.2.1 构成要素 |
4.2.2 要素之间的关系 |
4.3 模式构建 |
4.3.1 紧密协作的服务主体 |
4.3.2 规范的管理和服务流程 |
4.3.3 良好的服务环境 |
4.3.4 完善的基础设施 |
第5章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优化策略 |
5.1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主体的优化策略 |
5.1.1 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能力 |
5.1.2 建立科学数据服务联盟 |
5.2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对象的优化策略 |
5.2.1 提高科学数据管理意识 |
5.2.2 增强科学数据管理技能 |
5.2.3 遵守科学数据管理规范 |
5.3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内容的优化策略 |
5.3.1 重视对科学数据规划的服务 |
5.3.2 增加对科学数据的审核与评价 |
5.3.3 加强科学数据素养教育 |
5.4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环境的优化策略 |
5.4.1 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管理规范 |
5.4.2 增加科学数据服务的资金投入 |
5.4.3 营造良好的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氛围 |
5.5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基础设施的优化策略 |
5.5.1 创建功能完善的科学数据平台 |
5.5.2 研发“一站式”科学数据管理工具 |
5.5.3 及时更新科学数据管理技术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9)“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名词解释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的意义 |
1.1.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形势 |
1.1.3 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新技术应用的发展 |
1.1.4 影响我国图书馆服务质量与评价效果的一些因素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用户感知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
1.3 本文研究目的 |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章节结构 |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主要章节内容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理论基础 |
2.1 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概念 |
2.1.1 服务与服务质量 |
2.1.2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 |
2.1.3 用户感知的层次 |
2.1.4 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 |
2.2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及评价工具 |
2.2.1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
2.2.2 SERVQUAL模型 |
2.2.3 LibQUAL模型 |
2.3 情绪与用户感知 |
2.3.1 情绪及其一般作用 |
2.3.2 情绪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空间 |
2.3.3 情绪对用户感知判断结果的影响 |
2.4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原则与步骤 |
2.4.1 构建原则 |
2.4.2 构建步骤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髙校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四维量化表征方法 |
3.1 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表征方法机理分析 |
3.1.1 方法的形成 |
3.1.2 研究方法的主体分析 |
3.2 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评价表征模式的因素分析 |
3.2.1 用户背景因素 |
3.2.2 学科发展因素 |
3.2.3 人才队伍建设因素 |
3.3 服务质量评价表征方法的完善 |
3.3.1 本文侧重所考虑的影响因素 |
3.3.2 增加用户状况参数维度 |
3.3.3 科学设置学科参数权重 |
3.3.4 开辟动态响应途径 |
3.4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四维感知量化表征方法的构建 |
3.4.1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机构的设置 |
3.4.2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机构设置与评价参数的关系 |
3.4.3 基于四维模式下的感知量化表征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髙校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四维评价方法 |
4.1 表征参数设计的可信度与可靠性分析预调硏 |
4.1.1 样本概况 |
4.1.2 预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4.1.3 参数设置的完善 |
4.2 正式调研 |
4.2.1 正式调查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2 对正式调研结果信度和效度检验 |
4.3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四维评价方法 |
4.4 四维评价方法的实验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下的读者情绪作用与分类 |
5.1 情绪研究概述 |
5.1.1 情绪分类理论 |
5.1.2 情绪的模型 |
5.2 图书馆服务场景构建和用户情境感知 |
5.2.1 情境感知技术 |
5.2.2 情绪的测量 |
5.2.3 共享空间物理情境与读者情绪的作用关系 |
5.3 基于舌像图识别下的情绪分类识别及其应用 |
5.3.1 情绪的舌像感知分类方法 |
5.3.2 情绪分类下的关联情境构建 |
5.3.3 情绪分类下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修正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
6.1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建设的作用 |
6.1.1 “双一流”建设下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现状 |
6.1.2 “双一流”建设下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作用 |
6.2 学科馆员学科知识服务能力的构成 |
6.2.1 学科馆员建设的生态环境 |
6.2.2 学科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作用 |
6.3 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设策略 |
6.3.1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新策略 |
6.3.2 评价方法中增加学科影响的建设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四维空间下的服务质量评价表征模式的维度确定 |
7.1.2 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四维量化评价方法的确定 |
7.1.3 精准评价下的读者情绪作用 |
7.2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思考 |
7.2.1 用户感官感知的提升 |
7.2.2 用户服务感知的提升 |
7.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科研项目 |
一、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二、在学期间参与主持的研究项目 |
附录 A 问卷 |
附录 B 问卷 |
(10)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4.1 概念界定 |
1.4.2 理论基础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图书馆用户满意度相关研究 |
2.2 图书馆焦虑、抱怨等相关研究 |
2.3 图书馆与读者情绪关系研究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影响因素研究 |
3.1 研究模型与假设提出 |
3.1.1 研究模型变量的选取 |
3.1.2 研究模型的构建 |
3.1.3 研究模型变量的定义 |
3.1.4 研究假设的提出 |
3.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3.2.1 问卷设计 |
3.2.2 问卷预调研 |
3.2.3 正式调研 |
3.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3.3.1 信度分析 |
3.3.2 效度分析 |
3.3.3 样本统计分析 |
3.3.4 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
3.3.5 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
3.4 研究结论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缓解对策分析 |
4.1 重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培训 |
4.2 着重提高高校图书馆软硬件环境 |
4.3 加强高校图书馆工作方法的改进 |
4.4 严格规范其他读者用户行为 |
第五章 结语 |
5.1 总结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高校图书馆愉快教育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色彩心理学在甘肃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D]. 王晓.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2]高校图书馆数字经典阅读服务研究[D]. 周金萍.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设计研究[D]. 钟欢.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基于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的高校图书馆借阅APP设计研究[D]. 曾乔美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的精准阅读推荐研究[D]. 郭倩倩. 山西大学, 2020(01)
- [6]环境行为学视角下西北高校图书馆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余炜.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7]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模式研究[D]. 耿寒冰. 吉林大学, 2020(08)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9]“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D]. 王婧怡. 江苏大学, 2020
- [10]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负面情绪影响因素研究[D]. 王书琪. 河北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