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类期刊的主要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吴锋,宋帅华[1](2020)在《深耕与迭代:2019年中国期刊业的主要特征及最新态势》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是中国期刊业发展的"破茧"转型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2019年我国期刊业跨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期刊品牌化、集团化、数字化特征更加显着。回望2019年期刊业发展,体现为三个关键词:一是稳定,期刊业坐稳发展大局,实现稳步持续发展;二是深耕,做大深挖洞悉纸媒与智媒的结合点,合作共享创造更多价值,赢取更多发展机会,实现期刊概念化、精准化、个性化发展;三是迭代,期刊业大洗牌,盈利模式重塑,围绕多产业融合这一核心抓手,大力推动期刊业迭代升级,打造自主IP,迎来期刊业发展的新局面。
郭妍[2](2018)在《中医药期刊史研究》文中提出中医药期刊是记录和保存中医药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学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媒介。研究中医药期刊的总体发展史,既能够反映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某些特点,又能够揭示中医药学术交流的特征和趋势。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医药期刊在发展进程中呈现的各种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总体趋势,对中医药期刊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并尝试探寻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方向。本研究搜集从1897年至2017年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共568种,考察期刊创刊数量,并按照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期作为参照系,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分为七个阶段,即萌发期(1897年-1920年)、数量上的繁盛期(1921年-1937年6月)、低谷期(1937年7月-1949年9月)、恢复期(1949年10月-1959年)、曲折发展期(1960年-19 75年)、复兴期(1976年-1995年)、平稳发展期(1996年至今)。本研究从形式特征、类别分布特征、刊名特征、内容特征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特征。其中形式特征从中医药期刊生存状态、刊期情况、地域分布情况和文章合着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类别分布特征从中医药期刊的总体类别情况和中医药学术类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刊名特征从中医药期刊刊名的变迁和深刻寓意等方面进行论述,内容特征通过考察各个发展阶段的栏目设置情况予以呈现。在阐述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阐述了中医药期刊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助力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中医药期刊在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鼓励学术评论与争鸣、促进中医药知识普及推广、保障文章质量和专题策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探寻中医药期刊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医药期刊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
张小强,汪红春,游滨[3](2018)在《中国期刊市场数字环境走势分析——基于总局2005-2015年统计数据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掌握期刊产业数字化和市场化进程,科学和全面的市场分析对国内期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权威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005-2015年国内期刊市场总体发展状态,重点解读了期刊定价、发行、销售、利润等多项核心数据;指出了我国期刊内容与读者需求不匹配;市场定价走高与读者价格承受能力较低、传统期刊市场发展停滞与期刊数字转型道路不明朗等困境,最后提出了加快数字转型,推动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建议。
王炎龙,邱子昊[4](2017)在《科技期刊刊群建设与影响力重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目前国内科技期刊刊群的现状,以产业集群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为支撑,对已有刊群进行重构。【方法】通过调查中国科协693种学术类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情况,结合具体理论提出刊群重构方向。【结果】中国科协693种学术类期刊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的比例偏低,综合影响因子整体水平较低,英文期刊种类偏少,编委国际化程度偏低。虽有国内知名刊群,但国际影响力不足,并且存在同类期刊数量累积的问题。【结论】应打造核心品牌科技期刊精品化集群,依据学科性质针对性地构建立足本土、面向国际的国际化集群。
郭利军[5](2017)在《国内众筹出版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化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不仅提高了公众对于参与新闻出版的生产与互动能力,而且传统的新闻出版生产模式也面临着数字化的挑战,已然不能适应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新型的社会发展与公众需求。将商业金融领域的众筹模式引入新闻出版而出现的众筹出版模式是对传统出版生产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是利用群体智慧和资金产生的新的出版运营方式。本文基于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力求通过最新的事实报道和行业动态,结合相关专业理论和实际案例,研究基于群体智慧的众筹出版模式,通过对多种出版形式与出版内容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众筹出版创新模式。本文全面论述了众筹出版在国内外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下的诞生背景,从出版创新的角度由众筹出版现有的研究入手,详细分析并总结了众筹出版的缘起以及概念特征。随后通过基于众筹出版平台,对多种众筹出版形式与出版内容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出在当前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众筹出版运营模式。最后是对众筹出版未来的思考。本文通过对基于群体智慧以及资金的众筹出版模式进行综合论述,本文希望填补当前专题研究的空白,充实众筹出版的研究内容,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
刘运飞,陈敏,姜小兰[6](2015)在《转型期学术类期刊数字出版模式探析》文中指出为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快速、稳定和良性的发展,分析了当前学术类期刊数字出版中存在的影响数字出版的一些因素,如:人力、物力匮乏,数字出版业绩未纳入考核制度,传统出版编辑数字化意识薄弱,受纸媒出版时间和出版页码影响的DOI编排格式不利于数字优先出版的发展。针对目前数字化出版环境背景下迫切需要解决的缩短论文发表周期、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力、加快编辑和排版论文的速度等问题,提出了转型期学术类期刊可以采取开放获取、加盟大型出版社、自立门户网站这3种数字出版模式。分析了这3种数字出版模式在学术类期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陈萍[7](2014)在《关于学术类期刊“双重文化价值”传播功能的三维辩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类期刊的立刊之本在于它推动相对小众化的专业理论研究、传承最新学术成果的专业文化价值功能设置;同时它也在通过自身的存在、运行,传播着具有大众化潜旨的社会文化价值。这种"双重文化价值"均属于相对深层化、理性化和规范化的认知及实践价值,真正适用于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协调、繁衍和提升;借助于学术类期刊运行的基本模式、基本渠道、基本介质等三重维度的相应类型结构而得以展现。
潘云涛[8](2012)在《学术期刊的特征分析及分层递进改制的探讨》文中指出新闻出版总署提出,2012年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加快转变出版发展方式。报刊改革分为不同性质的两类:一类是时政类报刊,将实施采访编辑和发行经营分开,经营部分组建报业集团、报刊集团;另一类是非
屈湘玲[9](2012)在《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文中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就一直处于进行时,从1978年算起,已走过三十多个春秋。期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思考期(1978-1992),第二阶段的探索期(1993-2002),第三阶段的实践期(2002—至今),到了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更是被推入了如火如荼时期。期刊,文化阵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体制改革的不可逆挡之势推向市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务院分别下文就期刊体制改革出台了相关的意见与政策。2009年4月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期刊的改制特别指出:制定经营性报刊转制方案,推动经营性报刊出版单位逐步实行转制。这表明,期刊的转制也将拉开序幕。位于中国版图中部的湖南文化大省,其科技期刊数量为122种,占全国科技期刊的2.56%(到2007年底,我国大陆的科技期刊已经达到约5100种),涉及行业众多、主办单位复杂,用专家的话概括就是小、散、弱。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牵一发势必动全身,故湖南省科技期刊的改制得到业内业外人士的一致关注。本文从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了湖南省科技期刊在中国乃至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并借鉴国外科技社团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湖南省科技期刊在改制中的路径观察与思考。
湖北省社科期刊研究会课题组,李正元[10](2012)在《湖北社科期刊发展现状及产业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数据、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通过调研,系统地分析湖北省社科期刊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社科期刊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学术类期刊的主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术类期刊的主要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深耕与迭代:2019年中国期刊业的主要特征及最新态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稳定:紧握期刊发展方向盘,稳步前进 |
1. 期刊业基本盘保持稳定 |
2. 期刊业结构趋于合理 |
3. 期刊国际化影响力逐年提升 |
二、深耕:推进期刊建设精品化,提质增效 |
1. 期刊品牌化概念增强 |
2. 期刊精准化思路明确 |
3. 期刊个性化水准提高 |
三、迭代:转变期刊经营常态化,深化融合 |
1. 跨界化模式 |
2. 数字化模式 |
3. 分层化模式 |
四、2020年期刊业发展趋势展望 |
(2)中医药期刊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挖掘中医药期刊的文献研究价值 |
1.1.2 呈现中医药期刊的史学研究价值 |
1.1.3 促进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和提高 |
1.2 中医药期刊史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3.1 具有“期刊”的基本属性 |
1.3.2 具有“中医药”的基本属性 |
1.3.3 出版地区为中国大陆 |
1.4 研究方法 |
1.4.1 资料来源 |
1.4.2 研究方法 |
2. 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 |
2.1 中医药期刊创刊的时代背景 |
2.1.1 传统中医药学面临西方医学的严峻挑战 |
2.1.2 西医学期刊率先出现 |
2.2 中医药期刊的雏形--《吴医汇讲》 |
2.2.1 《吴医汇讲》产生的时代背景 |
2.2.2 《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和内容 |
2.3 中医药期刊发展的历史分期 |
2.3.1 中医药期刊的萌发期 |
2.3.2 中医药期刊数量上的繁盛期 |
2.3.3 中医药期刊的低谷期 |
2.3.4 中医药期刊的恢复期 |
2.3.5 中医药期刊的曲折发展期 |
2.3.6 中医药期刊的复兴期 |
2.3.7 中医药期刊的平稳发展期 |
3. 中医药期刊形式特征 |
3.1 期刊生存状态 |
3.1.1 民间团体或个人主持办刊,生存状态以速生速灭为主 |
3.1.2 政府参与办刊,仍未完全脱离速生速灭的生存状态 |
3.1.3 期刊出版步入正轨,生存状态趋于稳定 |
3.1.4 期刊办刊主体向系列化、集群化发展,生存状态稳定 |
3.2 期刊刊期情况 |
3.2.1 以月刊为主,出版周期不稳定 |
3.2.2 刊期逐渐缩短,出版周期趋于稳定 |
3.2.3 刊期再次延长,出版周期极不稳定 |
3.2.4 以季刊和双月刊为主,出版周期趋于稳定 |
3.2.5 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刊期呈逐渐缩短的趋势 |
3.3 期刊地域分布情况 |
3.3.1 萌发自江浙沪地区 |
3.3.2 以上海为中心,发展于东南沿海地区 |
3.3.3 仍以上海为中心,有向西南地区转移的倾向 |
3.3.4 办刊中心向北京转移,初现全国散发的趋势 |
3.3.5 以北京为中心,呈现全国散发的态势 |
3.4 期刊文章合着情况 |
3.4.1 文章以独着为主,合着文章极为少见 |
3.4.2 文章以独着居多,合着文章有所增加 |
3.4.3 合着文章数量超越独着文章,跨机构、跨地域合着显着增加 |
4. 中医药期刊类别特征 |
4.1 中医药期刊的主体--学术类期刊 |
4.1.1 中医药学术类期刊总体情况 |
4.1.2 中医药学术类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 |
4.2 中医药宣传推广的重要媒介--普及类期刊 |
4.2.1 中医药普及类期刊的初创 |
4.2.2 中医药普及类期刊的发展 |
4.3 中医药信息资源查找和利用的工具--情报检索类期刊 |
4.3.1 中医药检索类期刊的兴起与衰落 |
4.3.2 中医药情报类期刊的兴起与衰落 |
5. 中医药期刊刊名特征 |
5.1 中医药期刊刊名的变迁 |
5.2 中医药期刊的一般命名方式 |
5.2.1 仅以“学科属性”命名 |
5.2.2 以“地域名称+学科属性”命名 |
5.2.3 学报类中医药期刊的命名 |
5.3 中医药期刊刊名的深刻寓意 |
6. 中医药期刊内容特征 |
6.1 刊载内容体裁丰富,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 |
6.2 刊载内容向纯学术性过渡,中医药传统文体载文量下降 |
6.3 以学术性内容为主,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内容激增 |
7. 中医药期刊发展总体情况、作用与展望 |
7.1 中医药期刊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
7.1.1 总体历程分析 |
7.1.2 总体形式特征分析 |
7.1.3 总体类别特征分析 |
7.1.4 总体刊名特征分析 |
7.1.5 总体内容特征分析 |
7.2 中医药期刊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评价 |
7.2.1 传播中医药文化,获取民众之认可 |
7.2.2 普及中医药知识,解救民众之疾苦 |
7.2.3 搭建中医药沟通平台,促进学术交流 |
7.2.4 刊学相辅,助力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 |
7.2.5 凝心聚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
7.3 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方向探寻 |
7.3.1 重视传统中医药栏目,发扬中医药特色 |
7.3.2 鼓励学术评论与争鸣,发挥期刊学术导向作用 |
7.3.3 栏目设置多样化,促进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
7.3.4 加强约稿力度,保障文章质量 |
7.3.5 重视专题策划,发展专栏专刊,鼓励专题专科的集中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医药期刊总目 |
附录2: 当前持续出版中医药期刊目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3)中国期刊市场数字环境走势分析——基于总局2005-2015年统计数据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设计和说明 |
(一) 统计数据来源 |
(二) 数据采集时段 |
(三) 市场分析指标 |
二、市场环境分析 |
(一) 数字出版发展迅速 |
(二) 期刊数字化增长势头减缓 |
(三) 国家政策推动出版产业转型 |
三、期刊市场的数据分析 |
(一) 期刊市场呈现先升后降态势 |
(二) 期刊市场内部结构分析 |
1. 各类期刊的种数 |
2. 各类期刊平均期印数 |
3. 各类期刊的总印数 |
4. 各类期刊的总印张数 |
(三) 期刊销售增长乏力 |
1.2005-2009年国内期刊销售情况 |
2.2010-2015年国内期刊零售情况 |
3. 期刊版权登记情况 |
四、期刊读者需求分析 |
(一) 阅读选择多元化影响期刊阅读时间 |
(二) 用户阅读习惯改变, 期刊阅读率下降 |
(三) 期刊平均定价与读者承受价格差距拉大 |
结语 |
(4)科技期刊刊群建设与影响力重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期刊刊群影响力现状分析 |
1.1 科协学术类期刊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概况 |
1.2 科协学术类期刊影响范围概况 |
1.2.1 从综合影响因子角度衡量整体影响力 |
1.2.2 从学科传播力角度分析影响范围 |
1.3 科协学术类期刊国际化概况 |
2 科技期刊集群建设的2种理念 |
2.1 经济学视角: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科技期刊集群 |
2.2 社会学视角:资源依赖思维下的科技期刊集群 |
3 科技期刊集群影响力重构路径 |
3.1 精品化集群, 以品牌提升刊群影响力 |
3.2 特征化集群, 依据学科针对性集群 |
3.3 国际化集群, 掌握国际话语权 |
4 结语 |
(5)国内众筹出版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众筹出版分析及与传统出版的区别 |
第一节 众筹出版的含义 |
一、众筹 |
二、众筹出版 |
第二节 众筹出版的缘起与现状 |
一、众筹出版的缘起 |
二、众筹出版的现状 |
第三节 众筹出版的特征及与传统出版的区别 |
一、众筹出版的一般特征分析 |
二、众筹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区别 |
第三章 众筹出版模式及运营分析 |
第一节 众筹出版的一般模式及构成主体分析 |
一、众筹出版的一般模式分析 |
二、众筹出版构成主体分析 |
第二节 图书类众筹出版 |
一、学术类图书众筹出版 |
二、大众类图书众筹出版 |
第三节 期刊类众筹出版 |
一、学术类期刊众筹出版 |
二、小众类期刊众筹出版 |
第四章 对众筹出版的思考及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
第一节 众筹出版的影响 |
一、众筹出版对出版企业的影响 |
二、众筹出版对出版市场的影响 |
三、众筹出版对作者的影响 |
四、众筹出版对读者的影响 |
第二节 众筹出版存在的缺陷 |
一、众筹出版平台专业性的问题 |
二、众筹出版物质量的管理问题 |
三、众筹出版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
四、众筹出版的相关法律不完善 |
第三节 众筹出版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
一、建立专业的众筹出版平台 |
二、开创特色的众筹出版格局 |
三、培育完善的众筹出版产业 |
四、营造良好的众筹出版氛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转型期学术类期刊数字出版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放获取模式 |
(一) 学术类期刊开放获取发展历程 |
(二) 开放获取形式多样 |
(三) 全文开放获取 |
(四) 开放获取与优先出版 |
二、加盟大型出版社的模式 |
(一) 综合服务 |
(二) 广告业务 |
三、自立门户网站的模式 |
四、结论 |
(7)关于学术类期刊“双重文化价值”传播功能的三维辩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模式维度辩证:四大模式 |
(一) 直接移送传播 |
(二) 间接引导传播 |
(三) 深入介绍传播 |
(四) 交流互动传播 |
二、基本渠道维度辩证:四大渠道 |
(一) 刊发内容传播 |
(二) 编辑流程传播 |
(三) 编辑规范传播 |
(四) 作者读者传播 |
三、基本介质维度辩证:传统介质与新兴介质有机融合 |
(一) 纸质实物传播 |
(二) 网络电子传播 |
(三) 人际会见传播 |
(8)学术期刊的特征分析及分层递进改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学术期刊的特征分析 |
1.1 期刊内容 |
1.2 读者和作者 |
1.3 同行评议 |
1.4 文献选出率 |
1.5 参考文献量 |
1.6 基金论文比 |
1.7 编辑排版 |
1.8 定价、发行量及广告 |
1.9 办刊主体 |
2 分层递进改制探讨 |
2.1 试点培育、示范引领 |
2.2 分类指导、各有侧重 |
2.3 注重宣讲、细致辅导 |
(9)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
第二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概况 |
第二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现状 |
一、技术类期刊 |
二、医学类期刊 |
三、学术类期刊 |
四、科普类期刊 |
五、综合类期刊 |
第三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方阵的比较优势与不足 |
第一节 在中国科技期刊中所占位置分析 |
第二节 与国际同行业期刊对比分析 |
第三节 相关科技期刊样本对比分析 |
一、技术类期刊《电池》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
二、医学类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
三、学术类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
第四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优势、不足及原因 |
第四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改革前景与路径 |
第一节 体制变革是首要 |
一、亚洲部分国家传媒体制变革实践 |
二、国外科技社团的运行与发展 |
三、国内传媒体制变革创新实践 |
四、湖南科技期刊的变革与方向 |
第二节 人才引进是关键 |
一、人才资源现状 |
二、人才资源需求 |
第三节 质量管理是保障 |
一、拥有质量自源头开始 |
二、提升质量从审稿入手 |
三、保证质量于编辑落实 |
第四节 市场运作是后盾 |
一、引入期刊“绿色营销理念” |
二、推出以读者为中心的“蓝海战略” |
第五节 OA出版是趋势 |
一、OA科技期刊介绍 |
二、OA科技期刊的特征、优势 |
三、OA科技期刊现状 |
四、营造特色OA模式科技期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10)湖北社科期刊发展现状及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湖北社科期刊发展现状分析 |
1.1 湖北社科期刊的数量及分类 |
1.2 湖北社科期刊印数及收入排序状况 |
1.3 湖北社科期刊改革与发展成效 |
2 湖北社科期刊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
2.1 观念问题 |
2.2 管理体制问题 |
3 做大做强湖北社科期刊产业的对策 |
3.1 按照产业化、规模化和集团化的改革思路整合社科期刊资源 |
3.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激发创业激情 |
3.3 拓宽投融资渠道, 盘活国有资本 |
3.4 培养和建立职业期刊经理人队伍 |
四、学术类期刊的主要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深耕与迭代:2019年中国期刊业的主要特征及最新态势[J]. 吴锋,宋帅华. 编辑之友, 2020(02)
- [2]中医药期刊史研究[D]. 郭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中国期刊市场数字环境走势分析——基于总局2005-2015年统计数据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报告[J]. 张小强,汪红春,游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3)
- [4]科技期刊刊群建设与影响力重构探究[J]. 王炎龙,邱子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09)
- [5]国内众筹出版模式研究[D]. 郭利军.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
- [6]转型期学术类期刊数字出版模式探析[J]. 刘运飞,陈敏,姜小兰.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 [7]关于学术类期刊“双重文化价值”传播功能的三维辩证[J]. 陈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 [8]学术期刊的特征分析及分层递进改制的探讨[J]. 潘云涛. 科技与出版, 2012(09)
- [9]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D]. 屈湘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2(12)
- [10]湖北社科期刊发展现状及产业化研究[J]. 湖北省社科期刊研究会课题组,李正元. 出版科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