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刘润雅[1](2021)在《营养认知视角下北京高校学生水果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营养模式逐渐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向以动植物并重型模式转变,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快速增长,而水果类植物摄入偏低,居民膳食结构中热量、脂肪摄入量显着增加,而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居民的营养问题凸显,膳食结构有待转型升级。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同时低钠、低脂肪、低能量,对于维持人体健康、预防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近几年我国居民日均水果消费量不断提升,但是一直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推荐摄入量。大学生的体质呈下降趋势,营养认知和饮食行为均有待改善。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水果消费行为和消费情况,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引导高校学生形成科学均衡的饮食习惯、推进“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霍华德-谢思模式,结合高校学生消费特征,构建了水果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根据北京经济发展水平、学校类型、学校分布密集程度等因素,选取8所北京高校,对740名学生开展了线上调研。依据调研数据对高校学生水果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目的态度、消费习惯、消费偏好、营养认知方面分析高校学生水果消费行为特征,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从个人及家庭因素、态度及知识因素、主观规范因素、设施供给因素四个方面对高校学生水果消费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为合理化高校学生水果消费行为提出对策建议。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高校学生对待水果的态度积极正向;(2)消费偏好上,水果消费结构以大宗鲜果为主、果汁为辅,更看重性价比;(3)消费习惯及营养认知上,营养认知水平普遍较高,但摄入量不足比例过半;(4)喜好、月均生活费、营养认知是重要影响因素;(5)城乡学生水果消费行为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消费量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农村学生水果消费量稍好于城市,城市学生更注重售卖点数量等水果可获得性因素,农村学生更注重水果食用价值和性价比;(6)男女生水果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女生对水果喜好程度高于男生,消费量情况也稍好于男生,男生更看重水果食用价值,受父亲和朋友消费情况等主观规范因素影响更大,女生则受月均生活费、价格等经济因素影响更大。针对高校学生水果消费情况,对合理化高校学生水果消费行为提出如下建议:(1)食育从小抓起,引导其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2)加强宣传,向高校学生对膳食知识进行精准宣教;(3)学校食堂或可推行营养套餐计划、低价优惠餐食计划。

胡全[2](2021)在《个人网络慈善捐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扶持与重视,加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大批网络公益慈善组织和平台应运而生,加速了我国慈善事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但新兴网络慈善组织或平台由于自身能力建设尚不成熟、内外部监管体系不完善,无法跟上快节奏的网络发展速度,出现一连串的慈善丑闻。这极大地损伤了民众的公益慈善热情与信心,严重阻碍了我国网络慈善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促进网络慈善的健康发展,明晰个人网络慈善捐赠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个人网络慈善捐赠行为的特点,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框架,探究捐赠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以及捐赠意愿、网络人际信任和框架效应等因素对网络捐赠行为的影响。首先,本研究通过梳理已有的网络慈善和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构建研究模型,提出假设,修改相关成熟量表并进行前后测,确定合适题项后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其次,问卷回收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回收了400份有效问卷。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个人的年捐赠次数、金额都偏少,更偏向于捐赠金钱;(2)捐赠态度方面在不同性别和职业上呈现显着差异,主观规范对于不同教育程度的人有显着差异,不同的家庭年收入显着影响知觉行为控制;(3)社会比较与网络自我效能感对捐赠态度有显着影响,道德认同与依从动机对主观规范有显着影响,捐赠意愿受捐赠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显着,捐赠意愿、网络人际信任与框架效应对捐赠行为有显着影响。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总结出个人网络慈善捐赠存在捐赠疲劳、网络信任水平较低以及慈善捐赠的社会比较理念内卷化严重等问题。通过问题分析,本研究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慈善信息过载且缺乏捐赠激励机制;(2)慈善组织工作能力和道德素养不足,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3)现代慈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1)创新求助文本叙述手法,探索个人捐赠激励机制;(2)提升组织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完善网络慈善监管体系;(3)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弘扬现代慈善理念,培育全民慈善文化。

陈凯[3](2021)在《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社会对人才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学校教育也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许多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希望借助在校外参加培训的形式来提高自身。本研究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教育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H市的四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兴趣需求;知识需求;就业需求;升学需求对大学生参加校外培训需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其需求反映出的供给侧方面的问题发现大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功利性较强,大多教育供给不是出于兴趣,而是为了考试而存在,不符合我国教育目的;收入上的差距会造成校外培训的教育供给资源分配不均衡,最终导致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校外培训供给的价格过高,教育需求产生却难以承受;大学生对校外培训进行教育消费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学校消费教育供给的缺位。同时进一步调查需求产生的影响因素,从个人因素的对自身专业的了解缺乏,盲目性和从众性的校外培训活动;社会因素的社会压力增大,对人才要求的质量提高,社会上的高校教育供给有着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完全满足学生教育需求;经济因素的个人教育消费意愿提高,家庭教育消费支付的能力提高来解释需求产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反映的供给问题,结合需求产生的影响因素,响应中央号召,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从政府层面建议政府购买部分教育服务后向特定的人群发放教育消费券满足教育需求,同时还要出台专门的法规,对大学生校外培训市场予以规范,净化培训市场,提高其教育质量;引导成立行业自律协会,内外兼修;从学校的层面建议,加强对学生教育消费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和类型,利用现有资源,改革课程设置,提高选修课比重和学分设置,满足大学生教育需求,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正确的选择校外培训机构;个人层面建议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消费观,根据自身合理的做好规划,在理性和感性中去选择参加校外培训。

张楠翊[4](2021)在《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研究 ——基于北京市的调查》文中指出自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运动健身人群基数逐年扩大,带动了体育消费不断增长。运动鞋作为健身人群必不可少的产品,自2010年起市场规模稳步扩张,市场竞争激烈,顾客争夺成本提升,运动鞋消费已由产品导向逐渐转为品牌导向。培养及提升品牌忠诚度是运动鞋行业内一致关注的问题,对于促进品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动鞋品牌在发展过程中要正视忠诚度的重要性,在制定策略时将维护忠诚度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对影响忠诚度因素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实现品牌长久发展。中国人口众多、体育消费人群日益扩大,其中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殊价值不容忽视。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及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体育用品行业的重要群体,其体育消费水平关乎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且品牌选择行为对企业制定品牌营销战略、固化产品客户群体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运动品牌消费,对带动运动鞋品牌公司的发展、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论文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与局限性;第二部分是国内外关于品牌忠诚度及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梳理和综述;第三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第四部分提出了研究假设;第五部分是论文核心内容,主要是基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假设及典型画像;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结论显示,北京地区大学生中度忠诚者人数最多;各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存在显着性差异:耐克品牌在高度、中度、低度忠诚消费者中比例均为最高,彪马品牌在高度、中度、低度忠诚消费者中比例均为最低。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产品因素、营销因素、服务因素及其他因素均对北京地区大学生消费者运动鞋品牌忠诚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产品因素中产品舒适度、产品耐用度、产品(风格)流行度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说明运动鞋品牌可以通过强化产品因素优势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在营销因素中产品(定期的)促销活动、产品广告及品牌代言人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具有显着影响,具体来看,产品(定期的)促销活动或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具有负向影响,说明运动鞋品牌应尽量合理定价,避免打折促销活动;产品广告及品牌代言人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具有正向影响,说明运动鞋品牌应有效地投放广告,尽可能选择具有良好形象的品牌代言人。在服务因素中售后服务、购买便利性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说明运动鞋品牌可以通过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购买便利性来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在其他因素中,自我形象的满足、品牌口碑、品牌知名度、亲人/朋友的极力推荐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说明运动鞋品牌可以通过满足消费者对自我形象的追求、提升品牌口碑、提升品牌知名度、强化消费者推荐力度来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运动鞋品牌忠诚度。研究认为,运动鞋品牌企业应在影响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上提高投入比例,制定有效策略以提升大学生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建议运动鞋品牌企业,在产品层面:保证产品质量,稳固品牌根基;创新产品款式,紧跟市场步伐。在营销层面:做好市场调研,区分群体需求;合理调控价格,适时进行促销;发挥渠道优势,完善选购模式;提升品牌口碑,树立良好形象;强化会员制度,实行忠诚回报;合理投放广告,谨慎选择代言人。

姜海洋[5](2021)在《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5G提供了高速度、低时延、高带宽的网络环境,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互联互通”。网络性能的提升促进了位置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给基于位置的服务(LBS,以下简称LBS)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5G和大数据环境下,LBS产业结构及平台服务模式发生新变化。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LBS商业模式创新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身营销模式的优化设计,而是与产业链相关的参与者共同合作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应用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位置服务相关的技术、管理及立法等层面的优化设计方案,建立所有参与者互相影响、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学术界对于LBS相关理论的研究也不断产生新的成果,如何优化位置服务商业模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学者们还没有对5G商用带来的新变化形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研究结论比较分散,对LBS商业模式及其生态系统优化问题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思路,已有研究成果滞后于当前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如何开展5G环境下的LBS商业模式优化设计,建立各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以5G商用为背景,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 LBS商业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论文着重关注了 LBS商业模式理论要素及产业优化问题,从LBS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技术原理入手,将LBS位置服务属性特征与5G技术特点相结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国内市场实际的商业模式优化设计方案。围绕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这一核心问题,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论文将LBS商业模式与5G应用紧密结合,对LBS商业模式相关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LBS商业模式的内在机理和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2)对LBS商业模式进行优化研究,建立LBS商业模式优化模型。从技术、管理、立法等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建立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提出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建议。(3)为提升精准定位能力,采集真实消费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和技术仿真验证,提出LBS精准定位的具体建议,建立与5G环境相适应的LBS精准定位与营销管理体系。(4)开展位置服务隐私保护方法研究。分析5G环境下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点,提出新的适应5G环境的隐私保护方法,并结合国内目前LBS市场特征及相关领域法律保护特点提出管理和立法建议。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模型。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了 LBS商业模式优化模型,从技术、管理、立法角度提出基于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理念的LBS商业模式优化设计方案。对基于LBS的精准营销商业模式进行优化设计,为5G时代LBS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提出具体建议。(2)优化了 LBS用户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和研究模型。引入网络效应、技术感知及用户动机变量研究网络效应动机理论。优化了网络效应、动机理论对于LBS用户行为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机制。将网络效应作为外部变量、技术感知和用户动机作为自变量,对位置服务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研究分析消费者的使用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3)优化室内位置预测算法,解决大型建筑物内定位不准难题。为提高LBS精准定位能力,解决大型建筑物室内的定位能力不足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精确的用户和店铺位置预测和分析方法,采用两层XGBoost算法来预测用户当前所在的店铺和位置信息,并通过商场中的真实顾客数据来检验算法的有效性,为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设计提供技术支撑。(4)提出5G环境下位置隐私信息保护方案。针对5G环境下位置服务隐私保护难点,提出了新的位置隐私信息保护技术方法和立法建议。论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5G环境的融合定位隐私保护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初步降维、定位耦合保护、对称加密传输有效提升了位置隐私信息保护能力。同时,论文对国内外位置隐私信息保护管理和立法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个人位置隐私信息管理模型和立法建议。

马利华[6](2020)在《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及政策干预研究》文中提出食品安全作为事关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现阶段公众对食品安全期待日益提高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依然严峻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食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探究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逻辑和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的驱动机理,提升公众食品安全行为,以促进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已成为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按照“提出问题—理论探索—实证验证—政策仿真”的技术路线,以公众食品安全行为为研究对象,借鉴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理论,综合运用质性研究、博弈论、多元统计分析、扎根理论、小世界网络等方法,从分析公众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和行为机理出发,进而研究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问题及进行食品安全政策仿真的综合思路开展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分析。本文从社会历史背景和风险认知演进逻辑,分析了食品安全风险的阶段性演进过程,构建了基于“生产-流通-消费-监督”全过程视角的食品安全风险结构,进而分析了基于全过程视角的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食品安全行为作用机理。(2)公众食品安全行为概念界定。本文将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界定为公众在从事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方式,是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在食品安全社会氛围、食品安全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为提高自身或社会的食品安全水平而采取的行动。进一步从行为动机视角构建了食品安全行为的四维结构,即习惯-基础型食品安全行为、决策-诱导型食品安全行为、人际-促进型食品安全行为和公民-治理型食品安全行为。(3)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模型构建。在分析环节风险感知与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基础上,构建了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模型(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个体心理特征因素、情境因素、环节风险感知、行为结果因素等五类因素),并提出了五组假设。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及其驱动因素测量量表。(4)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理论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劣性值检出率离差较大,且习惯-基础型和公民-治理型食品安全行为劣性值分别为37.97%和20.6%,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进一步发现,个人人口统计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对公众食品安全行为有直接作用;个体心理特征因素变量主要通过食品安全行为意愿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食品安全行为,其中利关系价值观、食品安全知识、促进型聚焦和节奏偏好是负向影响;另食品安全关注、预防型聚焦、促进型聚焦、数量偏好、节奏偏好和健康偏好6个变量对食品安全行为存在直接作用。环境风险感知变量和情景因素作为行为意愿到食品安全行为的调节变量,其中环境风险感知变量对行为意愿到食品安全行为的转化过程调节效应显着;部分情景因素变量对行为意愿到食品安全行为的调节效应显着。而食品安全行为结果中的健康满足和精神满足两个维度对食品安全行为意愿均有显着影响。(5)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干预仿真分析。鉴于环节风险感知和情景因素对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的调节作用的异构性,本文通过两个仿真实验,分别模拟了环节风险感知和情境因素与公众食品安全行为之间的变动趋势。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运用Matlab平台和Net Logo平台分别模拟了不同环节风险感知和情境因素变量变化下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的变化趋势。仿真结果显示,在环节风险感知综合干预和单独干预时,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均有显着提升。具体可知,“随机集聚度”网络和“高集聚度”网络,在选择距离优先策略时,网络中的行为选择增长均显着,并且网络的短期均衡性更好;剔除“不良食品安全行为”选择,则集聚优先模式下的网络均衡性更优。在“低集聚度”网络中,集聚优先的网络均衡性明显优于距离优先模式;相比于“高集聚度”网络,“低集聚度”网络受到环节风险感知的干预影响时,行为增量更显着。情景因素变量中,技术标准属性、价格属性和政策普及度对习惯-基础型食品安全行为意愿影响较大;组织氛围和社会氛围对决策-诱导型食品安全行为意愿影响较大;政策执行度和信息干预度对人际-提升型食品安全行为意愿影响较大;健康属性和家庭氛围对公民-治理型食品安全行为意愿影响较大。(6)促进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干预策略体系研究。在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进行梳理基础上,本文结合实证和仿真分析结果,从食品安全行为驱动(包括个体行为特征引导政策、情景因素干预策略、环境风险感知干预策略、食品安全行为促进策略、人口统计特征引导策略和强化食品安全行为结果等)、政策实施保障和政策干预等三个方面设计了公众食品安全引导政策体系,提出了提升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的干预策略建议。本论文有图87幅,表128个,参考文献354篇。

何迪[7](2020)在《消费者对银杏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北京市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关于消费者购买意愿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然而,研究多关注的是消费者对常见农产品以及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少有对银杏产品购买意愿的研究。当前银杏产品资源丰富,但是我国银杏产业的对外依存度极高。本文旨在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银杏产品的显着因素,为银杏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制定合理的生产经营策提供参考。本文在消费者行为学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影响因素,据此应用到消费者对银杏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中,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获取消费者购买意愿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北京地区消费者对银杏产品购买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结果得出:1)消费者的产品知识因素和健康意识显着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2)产品特性显着影响消费者对银杏产品的购买意愿;3)外界客观因素以及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显着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4)当前银杏产品种类较少且深加工水平较低,缺乏推广宣传;研究建议:1)加大银杏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增强消费者对银杏认知和健康意识;2)政府做好监管,生产者和销售者积极防控和提高产品质量;3)积极挖掘和丰富银杏文化内涵,树立品牌银杏产品;4)积极开发和宣传银杏产品,提高银杏产品深加工水平。

戢锐[8](2020)在《教育选择中的禀赋效应及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教育服务逐步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学生的教育选择从而成为教育过程的主流,继而教育选择中的非理性行为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根据禀赋效应的解释,学生的很多非理性行为并非是教育选择上的“非理性”,而实际上是禀赋效应影响下的一种“非理性的理性选择”。这些非理性的理性选择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会影响人生中许多重要抉择。鉴于此,文章从禀赋效应理论视角探究大学生教育选择中的非理性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情景问卷,并结合高等教育语境编制调查问卷。选取武汉市全日制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的学习取向、学习选择、人际交往行为进行禀赋效应的探索性分析,藉此从禀赋效应视角对教育选择中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合理解释。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本研究对教师、辅导员以及大学生进行了补充性的访谈。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将大学生教育选择中的禀赋效应分为三个维度:学习取向禀赋、学习选择禀赋、人际交往禀赋。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究禀赋效应在性别、户籍、学科及年级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女生、农村学生及人文社科类学生的禀赋效应最强,学习取向禀赋在年级上呈逆序格局,学习选择禀赋在学校类型上呈正序格局,人际交往禀赋在年级上呈正序格局。进一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及中介效应来探析学习取向禀赋与其影响因素及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学习取向禀赋、价值评估对学习动机有显着正向影响;主观认知对学习取向禀赋有显着正向影响;学习取向禀赋在主观认知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路径上存在中介效应;学习取向禀赋在价值评估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路径上存在中介效应。最终研究建议大学生要完善理性选择驱动机制,高校管理者要在教育环境中有效地规避和利用禀赋效应、实行差异化教育管理及在双向选择中引入中立方参照。

温梦如[9](2020)在《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趋势研究 ——以四所本科院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仔细研读过大量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相关内容的资料之后,对“消费”、“体育消费”等概念进行理解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借鉴,设计了《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表》并进行发放调查,对参与体育消费的大学生以及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使用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使用逻辑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借助SWOT分析对苏州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挑战进行了归纳。本文主要对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一些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绝大部分苏州市普通高校的大学生,都具有比较强的体育消费意识并在合理范围内参与了体育消费,“愉悦心情”和“强身健体”和是他们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2)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水平总体上属于正常水平,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调查对象每个月用于体育方面的开销金额在50元以上;体育消费结构较为清晰,他们主要的体育消费还是集中在实物消费方面;体育消费相关运动项目涉及到各个方面,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在进行体育消费时喜欢的运动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电子竞技和田径,这五项运动依次排在前五位。(3)在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这部分,从积极影响因素和消极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也考虑到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他们把愉悦身心和受校园环境方面的影响分别作为最主要的主观积极因素和最主要的客观积极因素,同时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是最主要的主观消极因素,运动场地和器材分布不均匀则是最主要的客观消极因素。(4)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市场将会非常广阔,他们在未来体育消费方向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在专业场所锻炼、参加健身俱乐部以及去现场观看体育赛事。

滕文庆[10](2020)在《来琼俄语国家旅游者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2018年)在庆祝海南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中央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并推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大力发展海南入境旅游,提升海南旅游消费国际化水平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目前,海南同巴厘岛、夏威夷等世界同类岛屿旅游目的地相比,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和收入还处在较低水平,旅游产品和服务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离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2019年俄语国家(俄罗斯330186人次和哈萨克斯坦43292人次等)作为海南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地,占海南入境旅游市场近三分之一(阳光海南网)。尽管当下以俄语国家为代表境外客源市场增长较快,但财政补贴因素不容忽视,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背景下,本文以来琼俄语国家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俄语国家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及消费行为特征,对来琼俄语国家旅游者精准画像;并运用SPSS23,采用因子分析法提炼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根据文献回顾和旅游推-拉理论等,把俄语国家旅游者个人因素当做“推力”,把海南旅游目的地因素当做“拉力”,构建假设概念理论模型,提出个人因素、海南旅游目的地因素与旅游消费行为之间的若干关系假设,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个人因素和旅游目的地因素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效果的假设。研究结果发现,受教育水平、海南旅游服务、旅游费用合理性、旅游设施保障和旅游交通等因素是影响来琼俄语国家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研究发现,对海南旅游国际化发展及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提出了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国际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优化政府扶持政策等建议。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营养认知视角下北京高校学生水果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是水果消费大国,居民消费以鲜食为主
        1.1.2 我国居民营养问题凸显,膳食结构有待优化
        1.1.3 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营养认知水平和饮食行为有待改善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产品消费的研究
        1.2.2 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2.1 概念界定
        2.1.1 营养认知
    2.2 相关理论
        2.2.1 计划行为理论
        2.2.2 霍华德-谢思模式
    2.3 研究方法
        2.3.1 理论模型设计
        2.3.2 研究假设
第三章 北京高校学生水果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3.1.1 研究分析方法
        3.1.2 问卷内容设计
        3.1.3 数据获取
    3.2 样本特征
        3.2.1 学生个人特征
        3.2.2 学生家庭特征
    3.3 高校学生水果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3.3.1 目的态度上,高校学生对待水果的态度积极正向
        3.3.2 消费偏好上,消费以鲜果为主,更看重水果的食用属性
        3.3.3 消费习惯上,摄入量不足的学生比例过半
        3.3.4 高校学生营养认知水平较高
    3.4 小结
第四章 北京高校学生水果消费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理论模型构建及指标说明
    4.2 模型结果分析
        4.2.1 高校学生水果消费的影响因素
        4.2.2 不同学生群体水果消费影响因素的差异
    4.3 营养态度及认知对学生水果消费量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果与分析
    5.2 合理化高校学生水果消费的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北京高校学生水果消费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2)个人网络慈善捐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网络慈善
        2.1.2 慈善捐赠
        2.1.3 网络慈善捐赠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理性行为理论
        2.2.2 计划行为理论
    2.3 研究现状
        2.3.1 网络慈善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2.3.2 个人网络慈善捐赠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2.3.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的国内外相关应用研究
        2.3.4 计划行为理论下的网络慈善捐赠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2.3.5 研究述评
3 个人网络慈善捐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2 研究工具
    3.2 研究假设与模型建构
        3.2.1 研究假设
        3.2.2 模型建构
    3.3 问卷前测
        3.3.1 效度检验—因子分析
        3.3.2 信度分析
    3.4 正式问卷
        3.4.1 问卷结构
        3.4.2 调查对象
        3.4.3 效度分析
    3.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3.5.1 描述性分析
        3.5.2 差异性分析
        3.5.3 相关分析
        3.5.4 回归分析
    3.6 研究结论与讨论
        3.6.1 研究结论
        3.6.2 研究讨论
4 网络慈善捐赠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网络慈善捐赠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捐赠疲劳”问题影响网络慈善持续发展
        4.1.2 捐赠者网络信任水平较低
        4.1.3 传统慈善捐赠的社会比较理念内卷化严重
    4.2 原因分析
        4.2.1 慈善信息过载且缺乏有效的捐赠激励机制
        4.2.2 网络慈善捐赠信任危机频发
        4.2.3 现代慈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5 对策与建议
    5.1 创新求助文本叙述手法,探索个人捐赠激励机制
    5.2 提升慈善组织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完善网络慈善监管体系
    5.3 发挥社会工作优势,弘扬现代慈善理念,培育全民慈善文化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不足
        6.1.1 关于样本
        6.1.2 关于研究变量的测量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校外培训概念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现状的研究
        (三)关于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存在问题研究
        (四)关于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五)关于大学生校外培训的需求应对策略的研究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供给侧改革
        (二)大学生
        (三)校外培训需求
    五、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第一章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理论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二章 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的工具方法
        (四)调查的实施
        (五)调查数据的处理
    二、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现状的总体描述
        (二)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章 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目的功利性较强
        (二)收入上的差异造成教育供给资源分配不均衡
        (三)校外培训供给价格过高
        (四)学校在消费引导教育的供给缺位
    二、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二)个人因素
        (三)经济因素
第四章 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反映问题供给侧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层面
        (一)向特定人群发放教育消费券
        (二)完善并落实相关法规,规范行业发展
        (三)引导成立行业自律协会,推动行业自律
    二、学校层面
        (一)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教育消费
        (二)合理设置课程,适应学生教育需求
        (三)提供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教育供给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落实好培养方案,适应社会需要
        (六)帮助学生选择校外培训机构
    三、个人层面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消费观
        (二)做好个人规划,理性参加校外培训
结论
    一、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数据分析结果附表
    附录2 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研究 ——基于北京市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2 文献综述
    2.1 品牌忠诚度的相关研究
        2.1.1 国外关于品牌忠诚度的相关研究
        2.1.2 国内关于品牌忠诚度的相关研究
    2.2 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关于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关于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及研究预期
3 理论分析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品牌
        3.1.2 运动品牌及运动鞋品牌
        3.1.3 品牌忠诚度
    3.2 相关理论基础
        3.2.1 基础理论
        3.2.2 品牌忠诚度理论
        3.2.3 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
    3.3 本文理论分析框架
4 研究假设
    4.1 研究假设
        4.1.1 研究假设
        4.1.2 研究假设总结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4.2.1 问卷设计
        4.2.2 样本取样与数据采集
5 结果与分析
    5.1 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消费状况
        5.1.1 运动鞋品牌选择及品牌介绍
        5.1.2 样本性别构成分析
        5.1.3 样本月支配费用状况构成分析
        5.1.4 样本运动鞋消费水平构成分析
        5.1.5 样本运动鞋品牌选择构成分析
        5.1.6 样本最喜爱/最常购买运动鞋品牌构成分析
        5.1.7 样本购买信息来源构成分析
        5.1.8 样本购买途径构成分析
    5.2 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状况
        5.2.1 不同消费忠诚度消费者的调查分布情况
        5.2.2 不同运动鞋品牌忠诚度情况
    5.3 运动鞋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性别与品牌忠诚度关系
        5.3.2 月支配费用状况与品牌忠诚度关系
        5.3.3 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与品牌忠诚度关系
    5.4 研究假设检验
    5.5 不同运动鞋品牌之间在各个因子上的差异
        5.5.1 不同运动鞋品牌与消费者性别因素的关系
        5.5.2 不同运动鞋品牌与消费者月支配费用的关系
        5.5.3 运动鞋品牌忠诚度所有子因素影响程度比较
        5.5.4 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子因素对不同运动鞋品牌影响程度比较
    5.6 北京地区运动鞋品牌细分市场大学生群体的典型用户画像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中度忠诚者最多
        6.1.2 不同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存在显着性差异
        6.1.3 产品因素中部分因素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6.1.4 营销因素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具有显着影响
        6.1.5 服务因素中部分因素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6.1.6 其他因素中部分因素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6.2 建议
        6.2.1 保证产品质量,稳固品牌根基
        6.2.2 创新产品款式,紧跟市场步伐
        6.2.3 做好市场调研,区分群体需求
        6.2.4 合理调控价格,适时进行促销
        6.2.5 发挥渠道优势,完善选购模式
        6.2.6 提升品牌口碑,树立良好形象
        6.2.7 强化会员制度,实行忠诚回报
        6.2.8 合理投放广告,谨慎选择代言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3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架构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LBS技术及发展历程相关研究
        2.1.1 LBS技术架构及理论
        2.1.2 LBS数据结构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2.1.3 LBS技术发展研究
    2.2 LBS商业模式及发展历程相关研究
        2.2.1 LBS商业模式相关研究
        2.2.2 LBS商业模式发展历程
    2.3 LBS用户隐私保护方法相关研究
        2.3.1 LBS隐私保护技术相关研究
        2.3.2 LBS隐私保护管理与立法相关研究
第三章 LBS商业模式特征及存在问题
    3.1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特征分析
        3.1.1 LBS商业模式分类
        3.1.2 5G时代LBS商业模式特征
    3.2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及趋势
        3.2.1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分析
        3.2.2 5G时代LBS商业模式前沿趋势研究
    3.3 LBS商业模式风险评估及存在的问题
        3.3.1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风险评估
        3.3.2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LBS用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LBS用户行为领域研究综述
    4.2 LBS用户行为研究设计
        4.2.1 研究假设
        4.2.2 变量测量
        4.2.3 研究方法
    4.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4.3.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3.2 样本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3.3 实证检验分析
第五章 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优化研究
    5.1 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优化设计
        5.1.1 基于协同创新的LBS商业模式优化设计
        5.1.2 LBS+O2O商业模式优化设计
        5.1.3 基于LBS的反向团购商业模式
    5.2 基于机器学习的LBS用户位置预测研究
        5.2.1 位置预测服务研究背景
        5.2.2 位置应用数据处理
        5.2.3 位置预测研究方法
        5.2.4 服务项目提升建议
    5.3 基于平台化运营的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
        5.3.1 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特征
        5.3.2 5G环境下LBS精准营销平台原理
        5.3.3 LBS精准营销平台优化设计
第六章 LBS用户隐私保护方法研究
    6.1 5G环境下移动用户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研究
        6.1.1 位置隐私保护研究现状
        6.1.2 融合定位的隐私保护算法及性能分析
        6.1.3 算法总结与未来研究重点
    6.2 位置隐私信息管理与立法研究
        6.2.1 个人位置信息概念及隐私信息泄露风险
        6.2.2 国内外个人位置隐私信息法律保护现状
        6.2.3 个人位置隐私信息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6.2.4 个人位置隐私信息保护立法建议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及政策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食品安全相关研究
    2.2 相关理论基础及模型
    2.3 食品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公众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及行为分析
    3.1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3.2 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机理分析
    3.3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演化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食品安全全过程多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4.1 食品安全全过程参与主体分析
    4.2 基于博弈论的多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模型构建
    5.1 研究设计
    5.2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因素筛选
    5.3 研究变量界定
    5.4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理论模型构建
    5.5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理论模型研究假设
    5.6 本章小结
6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研究量表的开发与数据收集
    6.1 量表开发的步骤与原则
    6.2 量表设计及开发流程
    6.3 变量的操作化定义与量表构成
    6.4 量表题项详细分析
    6.5 量表修订与正式量表生成
    6.6 正式调研与数据收集
    6.7 样本数据检验
    6.8 本章小结
7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7.1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现状与差异特征分析
    7.2 基于结构方程的食品安全“心理-意愿-行为”全模型检验
    7.3 食品安全“意愿-行为”转化路径的调节效应检验
    7.4 行为结果与行为意愿回归作用分析与假设检验
    7.5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理论模型修正
    7.6 本章小结
8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干预仿真研究
    8.1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环节风险感知干预仿真
    8.2 基于ABMS仿真的情景因素干预分析
    8.3 本章小结
9 政策建议
    9.1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政策梳理
    9.2 食品安全行为引导政策体系
    9.3 本章小结
10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初始调查问卷
附录2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消费者对银杏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北京市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消费者对农产品认知的研究
        1.2.2 消费者对农产品关注态度和信任程度研究
        1.2.3 消费者对农产品支付意愿的研究
        1.2.4 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影响因素研究
        1.2.5 消费者农产品购买意愿的研究方法及模型
        1.2.6 研究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特色农产品
        2.1.2 银杏产品
        2.1.3 购买意愿
    2.2 理论基础
        2.2.1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2 计划行为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银杏产业概况
    3.1 我国银杏产业发展概况
        3.1.1 我国银杏供给情况
        3.1.2 我国银杏的进出口情况
    3.2 我国银杏产业SWOT分析
        3.2.1 银杏产业的优势分析
        3.2.2 银杏产业的劣势分析
        3.2.3 银杏产业的机会分析
        3.2.4 银杏产业的威胁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消费者购买银杏产品的意愿分析
    4.1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4.1.1 问卷设计
        4.1.2 调查地点及方法选择
        4.1.3 调查样本数量
    4.2 样本消费者情况分析
        4.2.1 消费者个人基本特征分析
        4.2.2 消费者家庭特征分析
    4.3 消费者银杏产品购买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消费者对银杏产品的认知分析
        4.3.2 消费者对银杏产品的消费情况分析
        4.3.3 消费者购买银杏产品的总体情况及原因分析
        4.3.4 消费者银杏产品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消费者银杏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变量说明和模型设计
        5.1.1 变量汇总说明
        5.1.2 变量选取及解析
    5.2 消费者银杏产品的购买意愿模型研究假设
        5.2.1 产品知识的影响作用
        5.2.2 健康意识因素的影响作用
        5.2.3 银杏产品特性的影响作用
        5.2.4 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作用
    5.3 消费者银杏产品的购买意愿模型构建
    5.4 影响消费者购买银杏产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 信效度分析
        5.4.2 描述性统计
        5.4.3 相关统计检验
    5.5 回归结果
        5.5.1 Logistic回归结果
        5.5.2 稳健性检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消费者的产品知识因素和健康意识显着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6.1.2 产品特性显着影响消费者对银杏产品的购买意愿
        6.1.3 外界客观因素以及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显着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6.1.4 当前银杏产品种类较少且深加工水平较低,缺乏推广宣传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大银杏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增强消费者银杏认知和健康意识
        6.2.2 政府做好监管,生产者和销售者积极防控和提高产品质量
        6.2.3 积极挖掘和丰富银杏文化内涵,树立品牌银杏产品
        6.2.4 积极开发和宣传银杏产品,提高银杏产品深加工水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北京市消费者银杏产品购买意愿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教育选择中的禀赋效应及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大学生教育选择行为必要性分析
        1.1.2 大学生非理性行为研究的新视角
        1.1.3 大学生事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教育选择中非理性行为的现象研究
        1.2.2 教育选择中非理性行为的归因研究
        1.2.3 禀赋效应对于非理性行为的解释框架
        1.2.4 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拓展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育选择
        2.1.2 禀赋效应
        2.1.3 学习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禀赋效应理论
        2.2.2 自我认知理论
        2.2.3 学习动机理论
3. 情境调查与样本分析
    3.1 研究工具
        3.1.1 问卷设计与说明
        3.1.2 访谈设计与说明
    3.2 研究数据的收集
        3.2.1 研究区域的选择
        3.2.2 数据来源说明
    3.3 样本分析与整理
        3.3.1 样本数据质量分析
        3.3.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 教育选择中禀赋效应的实证研究
    4.1 教育选择中禀赋效应的现状分析
        4.1.1 禀赋效应的总体现状
        4.1.2 学习取向禀赋的现状分析
        4.1.3 学习选择禀赋的现状分析
        4.1.4 人际交往禀赋的现状分析
    4.2 教育选择中禀赋效应的差异性分析
        4.2.1 学习取向禀赋上的差异与表达
        4.2.2 学习选择禀赋上的差异与表达
        4.2.3 人际交往禀赋上的差异与表达
    4.3 教育选择中禀赋效应的成因分析
        4.3.1 损失规避的影响
        4.3.2 情感依附的存在
        4.3.3 自尊的需要
5. 学习取向禀赋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5.1.1 学习取向禀赋与学习动机的影响关系
        5.1.2 主观认知与学习取向禀赋的影响关系
        5.1.3 价值评估与学习取向禀赋的影响关系
        5.1.4 学习取向禀赋的中介作用
    5.2 研究的理论模型
    5.3 研究方法介绍
        5.3.1 结构方程模型
        5.3.2 中介效应
    5.4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分析
        5.4.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5.4.2 模型参数估计
        5.4.3 模型修正
        5.4.4 模型拟合后评价及假设检验
    5.5 学习取向禀赋的中介效应分析
        5.5.1 综合影响效应分析
        5.5.2 中介效应检验
    5.6 研究结论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对策及建议
        6.2.1 实行差异化教育管理
        6.2.2 完善理性选择驱动机制
        6.2.3 双向选择中引入中立方参照
        6.2.4 合理规避与利用禀赋效应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学生教育选择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附录B: 大学生教育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致谢

(9)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趋势研究 ——以四所本科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依据
    1.1 提出问题
        1.1.1 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苏州普通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影响
        1.1.2 苏州普通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体育消费群体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消费有关研究
        2.1.1 研究概况
        2.1.2 关于消费的概念
        2.1.3 关于消费的影响因素
    2.2 体育消费有关研究
        2.2.1 研究概况
        2.2.2 关于体育消费的概念
        2.2.3 关于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3 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综述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访谈法
        3.3.4 数理统计法
        3.3.5 逻辑分析法
        3.3.6 SWOT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4.1.1 对参与调查的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性别结构情况分析
        4.1.2 对参与调查的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生源的结构情况分析
    4.2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消费的意识和动机
        4.2.1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
        4.2.2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
    4.3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结构和体育消费项目
        4.3.1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情况
        4.3.2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情况
        4.3.3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类型
        4.3.4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经常参与的体育消费项目
    4.4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
        4.4.1 促进体育消费的主观积极因素
        4.4.2 促进体育消费的客观积极因素
        4.4.3 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观消极因素
        4.4.4 影响体育消费的客观消极因素
        4.4.5 普通高校学生对学校体育消费满意度
        4.4.6 校内社团组织对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
        4.4.7 体育消费产品本身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4.5 苏州市高校大学生未来消费趋势的预测
        4.5.1 未来消费方向情况统计
        4.5.2 在收入允许的情况下,更愿意进行的体育消费方向
    4.6 对策
        4.6.1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自身因素的引导对策
        4.6.2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外部因素的引导对策
5 SWOT分析与结论
    5.1 SWOT分析
        5.1.1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中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5.1.2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中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5.1.3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中的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5.1.4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中的挑战(Threats)分析
    5.2 结论
        5.2.1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消费的意识和动机
        5.2.2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结构和消费项目
        5.2.3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
        5.2.4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趋势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题目概要
附录三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致谢

(10)来琼俄语国家旅游者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俄语国家旅游者
        2.1.2 旅游消费行为
        2.1.3 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
        2.1.4 基础理论
    2.2 文献回顾
        2.2.1 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2.2.2 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2.3 海南入境旅游研究
        2.2.4 文献简评
3. 海南俄语国家入境旅游发展特征
    3.1 海南俄语国家旅游市场的时间演化
        3.1.1 年际变化
        3.1.2 月份变化
    3.2 海南俄语国家旅游者结构变化情况
        3.2.1 客源结构
        3.2.2 部分俄语国家直飞海南的航线发布
4. 研究设计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设计思路
        4.1.2 调查问卷内容
        4.1.3 调查问卷发放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4.2.1 效度检验
        4.2.2 信度检验
5. 来琼俄语国家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
    5.1 样本人口学特征描述
        5.1.1 样本的性别结构
        5.1.2 样本的年龄结构
        5.1.3 样本的职业结构
        5.1.4 样本的受教育程度结构
        5.1.5 样本的收入水平结构
        5.1.6 样本的国籍结构
    5.2 样本的旅游目的描述
    5.3 旅游消费行为描述性分析
        5.3.1 旅游消费行为模式
        5.3.2 旅游消费偏好
        5.3.3 旅游消费水平
        5.3.4 旅游消费评价
    5.4 旅游消费特征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5.4.1 旅游目的交叉分析
        5.4.2 人均消费水平的交叉分析
        5.4.3 消费评价的交叉分析
6. 来琼俄语国家旅游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6.1 因子分析
        6.1.1 提取公因子
        6.1.2 因子旋转
        6.1.3 公因子命名与解释
    6.2 研究变量
        6.2.1 因变量
        6.2.2 自变量
    6.3 研究假设
        6.3.1 建构研究模型
        6.3.2 提出假设
    6.4 假设检验
        6.4.1 相关性分析
        6.4.2 回归分析
7. 结论与讨论
    7.1 论文的基本观点
        7.1.1 俄语国家旅游者人口学特征
        7.1.2 俄语国家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
        7.1.3 俄语国家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7.2 政策建议
        7.2.1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7.2.2 加强国际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7.2.3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7.2.4 创新海南旅游产品体系
        7.2.5 持续加大旅游营销力度
        7.2.6 优化海南旅游国际化发展扶持政策
    7.3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正式调查问卷(俄语版)
附录2:正式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致谢

四、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营养认知视角下北京高校学生水果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刘润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个人网络慈善捐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D]. 胡全.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3]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大学生校外培训需求问题研究[D]. 陈凯.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大学生运动鞋品牌忠诚度研究 ——基于北京市的调查[D]. 张楠翊.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5]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研究[D]. 姜海洋.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及政策干预研究[D]. 马利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7]消费者对银杏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北京市的调查[D]. 何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教育选择中的禀赋效应及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D]. 戢锐.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9]苏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趋势研究 ——以四所本科院校为例[D]. 温梦如. 苏州大学, 2020(03)
  • [10]来琼俄语国家旅游者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滕文庆. 海南大学, 2020(12)

标签:;  ;  

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