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腹全子宫切除术236例近远期并发症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曾宇晖[1](2020)在《评价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手术途径治疗早期宫颈癌近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各独立研究样本例数较少、随访时间不够长、研究质量也参差不齐,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相对于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abdominal radical hysterectomy,ARH)的可能优势尚未得到系统的评价。为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与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abdominal radical hysterectomy,ARH)比较治疗早期宫颈癌近期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在评估LRH和A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基础上,系统地回顾比较LRH和A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期并发症,为临床手术途径的选择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手术途径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期并发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纳入有关LRH和ARH对比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间截止2020年8月。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泌尿系损伤、肠道损伤、血管损伤、出血量、盆腔淋巴结切除数量、手术时间)一共纳入33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2752例,开腹手术3203例,共5955例。Meta分析显示:腹腔镜组(2752例)和开腹组(3203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04%(137/2752)和9.13%(290/3203);OR=0.49,95%CI(95%置信区间)[0.40-0.61],P<0.00001,腹腔镜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泌尿系统损伤共纳入21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2068例,开腹手术组2597例,共4665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泌尿系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4.54%(94/2068)与7.86%(165/2597);OR=0.62,95%CI[0.48-0.81],P=0.0005,腹腔镜组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显着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肠道损伤共纳入17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974例,开腹手术租961例,共1935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肠道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18%(31/974)与6.35(67/961);OR=0.32,95%CI[0.19-0.51],P=0.0001,腹腔镜组肠道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损伤共纳入16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745例,开腹手术组779例,共计1524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81%(21/745)与9.11%(71/779),P=0.00001,结果显示腹腔镜组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共纳入55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3807例,开腹手术组4437例,共计8244例。合并效应量WMD=-99.55,P<0.00001。表明腹腔镜组出血量显着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盆腔淋巴结切除数量共纳入45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3342例,开腹手术组3972例,共计7314例。合并效应量WMD=1.21,P<0.00001。表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盆腔淋巴结切除数量显着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共纳入51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3515例,开腹手术组4193例,共计7708例。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WMD=-14.35,P<0.00001。表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着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荟萃分析表明,行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口感染、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尿潴留)一共纳入27项研究,腹腔镜组2229例,开腹手术组2154例,共4383例。Meta分析显示,腹腔镜组(2229例)和开腹组(2154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8%(174/2229),17.9%(385/2154),OR=0.35,95%CI[0.29-0.43],P<0.00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口感染共纳入25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2269例,开腹手术组2447例,共计4744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07%(47/2269)与7.07%(173/2447),P<0.00001,腹腔镜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着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住院时间共纳入43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2954例,开腹手术组3177例,共计6131例。合并效应量WMD=-3.99,P<0.00001。表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显着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排气时间共纳入44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3273例,开腹手术组3707例,共计6980例。合并效应量WMD=-16.2,P<0.00001。表明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显着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共纳入15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627例,开腹手术组669例,共计1296例。合并效应量WMD=-2.63,P<0.00001。表明腹腔镜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显着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尿潴留共纳入29项研究,其中腹腔镜组2409例,开腹手术组2335例,共计4744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5.47%(132/2409)与12.21%(285/2335),P<0.00001,腹腔镜组尿潴留发生率显着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Meta分析显示,与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近期并发症少等近期疗效优势。
王韵迪[2](2020)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血清生物化学联合卵巢血流动力学对卵巢储备功能监测,与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对比,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推广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初步诊断为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并同意进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并分别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研究组n=30,年龄为43.56±3.51岁)和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对照组n=30,年龄为43.93±3.77岁),根据患者原月经周期推算随访时间,分别在术后第1个原月经期第3-5天(或经阴道超声提示为卵泡早期)及在术后第3个原月经期第3-5天(或经阴道超声提示为卵泡早期)进行随访,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内容包括监测血清生物化学指标AMH、FSH、LH,以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卵巢间质动脉的PSV、RI。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子宫次全切除术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术前AMH、FSH、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MH呈下降趋势,术后相同时间点研究组AMH值高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两组间及组间·时间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SH呈上升趋势,术后相同时间点研究组的FSH值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及组间·时间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研究组的LH值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及组间·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术前P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V呈下降趋势,术后相同时间点研究组PSV值高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两组间及组间·时间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研究组的RI值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及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时间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发热情况、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及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相比,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在研究时间内对卵巢储备功能无明显损伤性影响,该术式既能切除病灶,又能维持原有卵巢储备状态及供血环境,手术难度及术后近期并发症也未增加,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未绝经女性患者来说是可以保障术后生活质量的手术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刘晓萌[3](2020)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自上世纪70年代末腹腔镜技术进入我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发展,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我国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或良性肿瘤扭转、子宫肌瘤切除等均可首先考虑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已在处理各种妇科疾病中变得日臻成熟。多项研究发现,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病人具有应激反应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疼痛较轻、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等优点。甚至对于部分恶性肿瘤,有学者认为也可以首选腹腔镜手术。但是腹腔镜手术因为受到技术及器械的限制,手术医生可能无法对盆腹腔病灶进行触诊、分离、压迫止血等,同时腹腔镜手术有时无法完全达到开腹手术的全部范围,其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基于临床研究的大数据仍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故腹腔镜手术目前仍需要以开腹手术做为备选手术方案,适时中转开腹,可以避免手术并发症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中转开腹并非手术失败,只有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时机,才能将未预计的风险减少到最低,并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术中安全及远期预后。故加强术前评估、明确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并由此降低中转开腹率,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手术时间的延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每一位妇科医师应树立正确的微创手术观念,对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应有正确的认识。研究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探讨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有关的风险因素,以加强术前风险分层及充分评估,避免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以及因中转开腹引起的医疗纠纷;探讨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为选择适当术式、制定全面的手术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1770例患者的病历,回顾性分析完成腹腔镜手术组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包括年龄、体重、身高、术前诊断、内科合并症、既往手术史、手术指征、术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腹原因等,探讨影响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177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23例转为开腹手术,完成腹腔镜手术组共计1747例,中转开腹率为1.3%。中转开腹组共23例,术前诊断依次为:盆腔包块6例、附件区良性肿瘤及囊肿6例、子宫肌瘤6例、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子宫内膜癌1例。中转开腹组有9例为Ⅳ级腹腔镜手术(39.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的中位手术时间为85分钟,明显小于中转开腹组(p<0.00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8天,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相比明显减少(p<0.001)。中转开腹组中主要术式为子宫切除术占78.3%(18/23)。对于术前诊断为良性疾病的患者来说,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最常见的是各种疾病引起的盆腔严重粘连(60.9%),其次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需扩大手术范围(34.8%)、解剖原因导致术野暴露困难(17.4%)、需同时行肠道手术(13.0%)、术中止血困难(4.3%)和患者生育要求(4.3%)。所有中转开腹的患者均无Ⅳ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结论:严重的盆腹腔粘连、盆腔恶性肿瘤是本组病例中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风险因素。术前评估应结合病史、仔细全面的盆腔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手术者经验,由此做出适当的术式选择。
刘春艳[4](2019)在《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在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诊治应用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巨大子宫肌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6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5年4月至2018年11月入院,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三组,第一组为A组(42例),第二组为B组(42例),第三组为C组(42例)。其中,A组选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B组选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C组选用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三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离体标本的重量、手术耗时、手术费用、术后住床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腹部术口甲级愈合率、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与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手术时间。A组、B组及C组的手术平均时间依次为(89.41±21.58)min、(105.85±25.63)min、(90.09±22.16)min。对比B组,A组、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失血量。A组、B组及C组的术中平均失血量依次为(171.41±36.75)ml、(120.63±34.47)ml、(97.45±27.93)ml。对比A组,B组、C组的术中平均失血量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B组,C组的术中平均失血量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离体标本重量。A组、B组及C组的离体标本重量依次为(507.64±15.08)g、(506.15±14.82)g、(505.79±15.26)g。三组离体标本重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费用。A组、B组及C组的手术平均费用依次为(9041.55±463.94)元、(12228.74±551.96)元、(11074.61±529.38)元。对比B、C组,A组手术平均费用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B组,C组手术平均费用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腹部术口甲级愈合率。A组、B组及C组术后腹部术口甲级愈合率依次为90.47%、92.85%、100%。三组术后腹部术口甲级愈合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镇痛剂使用率。A组、B组及C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依次为71.43%、38.09%、28.57%。对比A组,B、C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A组、B组及C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依次为(39.43±6.74)h、(26.83±5.02)h、(25.95±4.16)h。对比A组,B、C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术后住床时间。A组、B组及C组术后住床时间依次为(7.03±1.16)d、(4.54±1.07)d、(4.28±1.01)d。对比A组,B、C组术后住床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住床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A组、B组及C组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依次为28.57%、21.43%、2.38%;A组与B组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A、B组,C组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1.90%、9.52%、4.76%;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生活质量评分。三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对比A组,B、C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作为一种妇科微创术式,可有效闭合大血管,并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具有较高可行性、安全性。(2)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比较而言,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应用于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更优,具有手术切口小、恢复迅速、疼痛小及创伤小等优势,不仅可进一步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与手术费用,缩短其术后住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还可使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下降,并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3)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相比较而言,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产生的创伤更小,手术耗时更短,手术过程中失血量更少,手术费用更低,且可减少患者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手术安全性更高。
王艳华[5](2016)在《全子宫切除手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现状》文中提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中老年女性常见慢性病,全子宫切除术是其发病的因素之一,且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盆底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膀胱,结、直肠功能及性功能障碍中,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便秘、盆底肌力减退、阴道顶端脱垂及性生活质量下降。其中阴道顶端脱垂是其原发并发症,发生率低,相关的研究及治疗较少见。目前,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以盆底肌训练和仿生物治疗为主的盆底康复,这些治疗方法单种方案治疗不佳,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同时应该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发挥丈夫的主观能动性,给患者以精神上的支持。本文就全子宫切除手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机制、效果进行综述分析。
李虎[6](2016)在《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应用Embosphere微球经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腺症,对Embosphere微球栓塞剂的介入治疗疗效、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比较,了解应用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肌腺症的临床价值,推广Embosphere微球介入治疗症状性子宫肌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病例共31例,其中,单纯子宫肌腺症25例,子宫肌腺症伴有子宫肌瘤患者6例,采用Embosphere微球作为栓塞剂;对介入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1.介入治疗1至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月经量过多的总有效率为41.9%,痛经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5.2%,压迫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介入治疗3至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月经量过多的总有效率为70.3%,痛经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9%,压迫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3.介入治疗6至9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月经量过多的总有效率为73.7%,痛经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4%,压迫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4.介入治疗9至12个月及12个月以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月经量过多的总有效率为70.0%,痛经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压迫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5.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暂时性不良反应,以下腹痛、发热、恶心呕吐、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一般予对症治疗后均明显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子宫梗死、败血症、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6.6例子宫肌腺症合并肌瘤患者术后复查子宫肌瘤体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mbosphere微球能显着改善子宫肌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2.使用Embosphere微球栓塞剂治疗子宫肌腺症,中远期具有较好的疗效。3.使用Embosphere微球栓塞剂治疗子宫肌腺症,副作用较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谢晓华,叶优春[7](2016)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318例近期并发症临床分析》文中认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盆腔脏器干扰少、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当今妇科常见疾病的主流诊疗模式。本文通过对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近期并发症进行分析,了解并发症的种类及特点,探讨处理方式和策略,以提高临床应对能力。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7月本院妇
冯萍[8](2015)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近远期并发症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近远期的并发症。方法选取了2010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100例需子宫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阴式全子宫切除术,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子宫切除术。观察患者经治疗后出现的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近期并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尿路感染(8%)、残端出血(10%)、下腹静脉血栓(2%)、尿潴留(6%);远期并发症状为息肉样增生(6%)、卵巢综合征(6%)、绝经(40%)、心血管疾病(6%)。其近远期并发症状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时应该对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操作规范,减少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
于彬[9](2014)在《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全子宫切除术不同术式进行比较,来探讨各种全子宫切除术式的优劣,指导临床中更多需要切除子宫的患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按照一定的入选标准对枣庄市妇幼保健医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的病例进行筛选,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比较17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例,其中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30例(LAVH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60例(TLH组)、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35例(TVH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45例(TAH组),就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进行比较。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内、外科疾病,术前各项检查指标正常,无重要脏器损伤,可耐受手术。可疑有内膜病变的患者术前均行诊刮术排除恶性变可能。结果:LAVH组及TLH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术中出血量各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TA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AVH组、TLH组及TVH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费用TAH组、TVH组均低于LAVH组及TLH组(P<0.01);TAH组术后用镇痛剂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情况下,值得推广应用。
靳丽[10](2014)在《非脱垂子宫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并分析非脱垂子宫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诊治的非脱垂子宫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腹子宫全切术,研究组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雌激素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E2、LH与FSH水平、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脱垂子宫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着,且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236例近远期并发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腹全子宫切除术236例近远期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评价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手术途径治疗早期宫颈癌近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文献检索 |
2.2.1 检索范围 |
2.2.2 检索策略 |
2.3 文献选择 |
2.4 资料提取 |
2.5 文献质量评价 |
2.6 统计学分析 |
2.6.1 效应指标 |
2.6.2 异质性检验 |
2.6.3 亚组分析 |
2.6.4 偏倚性分析 |
2.6.5 敏感性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纳入文献及特征 |
3.2 META分析结果 |
3.2.1 结局指标 |
3.2.2 统计结果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两种手术途径的近期并发症分析 |
4.2 本课题的不足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途径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预后分析 |
参考文献 |
(2)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临床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病例介绍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腹腔镜手术设备与器械 |
2.2.2 患者术前准备 |
2.2.3 麻醉方法 |
2.2.4 手术方法 |
2.2.5 腹腔镜手术分级 |
2.2.6 术后并发症分级 |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结果 |
3.1 腹腔镜手术指征及中转开腹 |
3.2 术前诊断及中转开腹术式 |
3.3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
3.4 腹腔镜分级手术与中转开腹 |
3.5 中转开腹患者的术后转归及结局 |
讨论 |
4.1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
4.2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术前评估 |
4.2.1 妇科急腹症 |
4.2.2 妇科良性肿瘤 |
4.2.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 |
4.2.4 妇科恶性肿瘤 |
4.3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
4.4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
4.4.1 妇科手术中转开腹率及其影响因素 |
4.4.2 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与预防 |
4.5 中转开腹的时机 |
4.6 妇科腹腔镜手术医师培训的重要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在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诊治应用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不同手术方式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6)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7)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318例近期并发症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手术方法 |
1.3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 讨论 |
(8)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近远期并发症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近期并发症状 |
2.2 远期并发症状 |
3 讨论 |
(9)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资料 |
2 器材 |
3 手术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非脱垂子宫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 |
2.2 2组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 |
2.3 2组患者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四、经腹全子宫切除术236例近远期并发症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评价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手术途径治疗早期宫颈癌近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D]. 曾宇晖. 南昌大学, 2020(01)
- [2]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D]. 王韵迪.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3]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D]. 刘晓萌. 山东大学, 2020(09)
- [4]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在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诊治应用中的研究[D]. 刘春艳.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8)
- [5]全子宫切除手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现状[J]. 王艳华. 河北医药, 2016(21)
- [6]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腺症的临床研究[D]. 李虎. 苏州大学, 2016(01)
- [7]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318例近期并发症临床分析[J]. 谢晓华,叶优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2)
- [8]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近远期并发症探讨[J]. 冯萍. 中外医疗, 2015(23)
- [9]全子宫切除不同术式的临床分析[D]. 于彬. 山东大学, 2014(04)
- [10]非脱垂子宫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 靳丽. 河北医药, 2014(21)
标签:子宫切除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论文; 良性子宫肌瘤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