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蛋类食物与健康禁忌25种(论文文献综述)
曹晓婷[1](2021)在《2型糖尿病腻苔患者饮食因素调查研究及肠道菌群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饮食因素与2型糖尿病腻苔的关系,为从饮食角度管控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探索2型糖尿病腻苔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探寻腻苔的潜在生物学基础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病房及糖尿病鉴定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医舌诊结果将患者分为腻苔组与薄苔组,采用经优化的饮食习惯调查问卷,通过现场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并将收集到的2型糖尿病腻苔与薄苔患者的饮食因素进行比较分析。2.选取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病房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薄白苔10例,白腻苔10例,黄腻苔10例,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各组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对菌群物种分布情况、属水平进化树、组间差异分析、差异物种分析、Tax4Fun功能预测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腻苔可能存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1.2型糖尿病腻苔组与薄苔组患者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有吸烟史、不能按时进餐、偏好苦味食物是腻苔的危险因素(P<0.05,OR>1),而适当少吃主食、掌握糖尿病饮食知识是腻苔的保护因素(P<0.05,OR<1)。2.通过比较薄白苔组、白腻苔组、黄腻苔组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发现薄白苔组肠道菌群以狄氏副拟杆菌、粪球菌、多尔氏菌、链球菌、粪厌氧棒杆菌为主;白腻苔组以罗伊氏乳杆菌、巨单胞菌属、嗜黏蛋白阿克曼菌菌为主,黄腻苔组以瘤胃球菌属、直肠无杆菌、肠道巴恩斯菌为主;经过统计学分析,薄白苔与白腻苔组间比较肠道菌群在属水平大肠杆菌、小杆菌、柑桔黄龙病菌、硫氧化湖沉积杆菌有显着差异;薄白苔与黄腻苔组间比较肠道菌群在属水平阿克曼菌、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韦荣氏球菌属有显着差异;白腻苔和黄腻苔组间比较肠道菌群在属水平阿克曼菌、韦荣氏球菌属、小杆菌、巨单胞菌属有显着差异。功能预测分析发现白腻苔组肠道菌群功能以参与人类疾病为主;黄腻苔组以参与组织系统较多,薄白苔组以处理环境信息为主。3.通过比较腻苔组与薄白苔组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发现腻苔组以盲肠罗斯氏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韦荣氏球菌属、拟杆菌属、柯林斯菌属、大肠杆菌为主,薄白苔组以狄氏副拟杆菌、粪球菌、多尔氏菌、链球菌、粪厌氧棒杆菌为主,腻苔组与薄白苔组组间比较肠道菌群在属水平大肠杆菌、根瘤杆菌属、厌氧粘细菌有显着差异。功能预测分析发现腻苔组功能以参与组织系统、改变新陈代谢为主;薄白苔组以参与人类疾病、参与细胞转化、处理遗传信息、处理环境信息为主。结论:1.本研究表明吸烟、不能按时进餐、偏好苦味食物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腻苔形成的危险因素。适当少吃主食、掌握糖尿病饮食知识可能是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腻苔的有利因素。2.通过进化分支图发现变形菌门可能为2型糖尿病患者白腻苔组的生物标记物;拟杆菌门、拟杆菌目、拟杆菌属、肠杆菌科和变形菌可能是黄腻苔组的生物标记物;肠杆菌科变形菌门为2型糖尿病患者腻苔组可能的生物标记物。
周冉丽[2](2021)在《《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19-2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社会各界深切关注不断变化的全球粮食危机、环境经济以及社会挑战。在2019年末2020年年初世界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的艰难时期,人与野生食物的关系再次成为世界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背景,本次翻译实践选取201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的第19至21章进行翻译,所选章节原文共25042字,译文共46201字。本文是一篇基于信息型文本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信息型文本关注源文本信息的传递,强调准确性和可读性。在李长栓教授提出的“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的指导下,笔者在本报告中总结理解、表达与变通三个环节中遇到的难点;对文本中选取的案例进行分析,展示实践中采取的解决办法。针对报告中理解方面的问题,通过查阅字典、平行文本和网络资源理解原文的单词和短语实现对原文内容的正确理解,长难句则进行句子结构划分;表达方面的问题,通过直译加注、词义延伸、意译、增译法与减译法来分析,实现内容准确表达、形式简洁明了的目的;变通方面的问题,采取的办法是灵活使用四字格及舍弃原文结构,增强译文的可读性。该报告表明,在CEA(Comprehension,Expression,Adaptation)框架指导的信息型文本翻译实践中采用上述翻译方法,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原文内容,增强译文可读性,有助于提高译文质量。
许宝坪[3](2020)在《基于劝导式设计的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冰箱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居民的死因构成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所占比例由76.5%上升到88%,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的根本原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对人们的健康形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和便利已经成为全新的消费标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注重家电是否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家电领域由此迎来了健康升级风暴。同时,日益庞大的单身群体,让城市单身族成为目前家电消费群体中新的主力军之一,因此针对这部分人群的家电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冰箱作为集中体现生活方式的家电产品,也是城市单身族生活必需品,能否通过更好的冰箱设计给用户带来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冰箱产品创新的重大突破口,因而生活方式研究成为以健康为导向的冰箱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论文主要内容是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以劝导式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理论,研究城市单身族的饮食生活方式,挖掘可介入劝导式设计的机会点,分析出以健康为导向的冰箱设计的劝导模型与机制,结合冰箱产品的设计实践,为以健康为需求的冰箱用户提供一种基于劝导式设计的健康家电创新设计。首先,对劝导式设计理论进行阐述与总结,得到劝导式设计的劝导方式。接着从饮食生活方式指导冰箱设计理论角度,对冰箱和饮食生活内容进行了概述,同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文献研究与系统方法论归纳出冰箱相关的健康饮食生活内容及特征,并对城市单身族的饮食生活进行调研,结合定性及定量的调研与分析得到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生活需求,再构建劝导模型。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进行冰箱产品的设计实践,再通过劝导模型进行设计方向的发散,从中选择部分设计点进行以冰箱产品、冰箱端的智能应用交互,手机端的智能应用服务三部分组成的产品系统设计,并根据健康饮食生活方式要素进行方案评估。
依丽努尔·依明[4](2020)在《经验与实验 ——饮食谚语的营养科学价值研究》文中认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从外界获得食物来保持自身的生活和从事各种活动,可见进食是生存之必需,饮食习惯关乎着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之中,一直非常注重膳食问题,从而形成了许多璀璨的文化明珠,其中凝聚健康饮食观念的饮食谚语经过实践不断验证,成为了人们饮食生活的指南。如今,随着生活水平地提高,饮食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而且希望合理用餐,保持体内营养均衡,更注重科学证明。民间谚语是根据民众多年实践经验加以总结而形成的,是一种生活与生产经验积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本文以民间文学理论为基础,从经验知识和科学实验两个层面出发,对中华民族民间饮食谚语中的营养科学价值进行深刻探讨并全面研究。力图找出饮食谚语的科学依据,为改善民间饮食谚语不被重视的现状和为饮食谚语的更好保护和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本文以民间谚语中的饮食谚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归纳法,对饮食谚语的营养学价值进行研究,在指出民间饮食谚语科学价值的基础上,总结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民间谚语的科学方法。分析如何传承保护具有营养学价值的民间饮食谚语并给与其相关意见及建议。以下内容将以五个方面逐层分析,首先为引言部分,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过程采用的方法,语料来源以及对研究状况的相关综述等等。其次是对与之有关的定义概念的分界线,通过部分对民间谚语的记载,进行分类,给予了界线,并且对其鲜明特征进行了说明解释。第三部分介绍了经验与民间谚语的关系。第四部分列举有关人体消化系统与食物吸收、不同食物的可吸收营养价值、部分身体情况特殊的群体需要的特殊膳食、各种食物搭配在一起的平衡点、具有食物的医药作用的以及有关食物的重要性和饮食卫生安全等六个内容的饮食谚语,分别在饮食谚语和营养科学两方面说明了其中的科学营养意识。第五部分介绍了饮食谚语在营养学实验中的意义。饮食谚语不仅可以强化民众的营养健康观念,还可以补充营养科学实验平台,提供更多实验的启发。营养科学领域里研究饮食谚语还可以为饮食谚语提供保护和传承的生命科学新平台。
孙娜娜[5](2020)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红星照耀中国》(节选);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浅谈歌词的特点》《变化》《系列动漫片<熊出没>》《饮食禁忌》(节选)》文中提出
刘红月[6](2020)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对汉语词汇以及汉语表达均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包括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依据前人的观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表现在:医食同源、养生观念深厚,饮食取材广泛、烹调方式多样,地域特色明显,与节日、人生仪礼联系密切。汉语语音谐音、词汇类群、俗语,很多交际用语都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材课文、注释,练习,课后阅读等各部分均有介绍。由此我们分析了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的运用,即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音、词汇、汉字教学中的运用。基于对中国饮食文化表现特点的考察、结合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材各部分中的呈现方式以及饮食文化的语言要素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饮食文化教学建议,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中外饮食文化对比、多媒体辅助教学、体演文化教学、场景讨论法及专题讲座法等,二是对外汉语教师在饮食文化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饮食相关文化的掌握能力、树立跨文化交际的观念、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感、注意学生生理接受情况和饮食文化的时代性,最后详细设计饮食文化教学案例《入乡随俗》供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饮食文化教学参考。
丁艳[7](2020)在《汉语植物词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物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较大的语义场。众多植物词语在传达自身的概念意义之外,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富含民族文化意义的“能指”词。植物词语不仅是解读民族文化的一种媒介,也成为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出口。本文选择汉语植物词语(包括用来称说植物的名词和以植物名为构词语素构造的词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相关权威字典、词典及综合性语料库中的植物词语为语料,依据传统语言学、文化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知识对植物词语从命名、语义等语言层面以及认知、文化等角度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文章对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理据、意义构成、意义衍变特别是具有文化义的植物词语的语义特点及表现、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植物词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微观的描写与宏观的分析,深入探讨语言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在植物词语意义及植物隐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旨在揭示植物词语一般特点的同时探索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勾勒出汉语植物词语系统的基本面貌;并希望借助某一类词语聚合的研究,从词汇层面上探讨一个民族的语言现实与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论文的研究目标为:从植物名出发,分析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和命名的特点,探讨植物概念获得名称的依据与理由以及它们在词义特征中的具体表现;分析植物词语的意义构成和语义特征,探讨社会文化对语义产生及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在植物词语词义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词义的演进与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研究,有如下发现:汉语植物词语的命名理据多源,它们多方面揭示出植物词的词义特征并反映出植物的某种特点,呈现出类比性和具象性等比较突出的文化特征。汉语植物词语的词义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既有客观词义,也有主观词义,是植物概念义和深层附加义的双层叠加,词义蕴涵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植物词语文化涵义的产生和理解是建立在植物自身的特征属性和文化模式(包括社会历史文化形式、习俗生活形式、心理文化形式)与认知模式(隐喻或转喻)的基础之上,并反映出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信息。隐喻的认知机制是植物命名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植物的隐喻命名从属于与植物相关的基本概念隐喻,反映出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和规律;隐喻也是植物词语词义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植物词语的语义,以相似性(或相关性)为联结点,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途径实现了语义的衍生和拓展。汉语植物隐喻涉及的层面极广,模式多样且特色鲜明。这些独具特色的植物隐喻模式是特定文化影响下的必然产物,与特定的文化模式相适应。植物词语词义的演进与隐喻(包括转喻)的认知方式及其被用于语言交流的社会文化三位一体、密不可分。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汉语植物词语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学术回顾;分析论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说明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一章汉语植物词的命名。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植物词的命名理据进行分析和归类;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特点,同时对植物词中的异名同名现象进行了描写和解释,并从语言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产生植物词异名现象的深层原因。第二章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植物词语的语义构成包括理性义、语法义和文化义。根据自身研究需要,重点分析植物词语理性义和文化义两个方面。通过索解植物词语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植物词语理性义的直接性、间接性的语义表现和产生原因;阐释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特征,指出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来源和产生途径;通过对比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语义模式,探讨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意义对应模式,分析引起这种语义模式差异的原因。第三章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隐喻是植物命名的一种重要依据,也是用来描述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植物隐喻化认知表现在植物名的隐喻化上,也表现在借植物的隐喻含义来映射反映非植物域的某一概念上。论文从两个方面即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来分析植物词语的隐喻系统和隐喻文化认知,指出在植物词语语义演变的过程中,隐喻起着重构、联想和转移的认知作用。同时,文章在深入考察植物隐喻特点的基础上也指出了汉语植物隐喻生成的动因。第四章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意义作为一种概念系统,基于人们的认知模式而存在,词义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人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限制,也受到社会文化、民族心理、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章从文化的物质层次挖掘植物词语反映的古代生产生活以及植物词语对饮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映射,通过词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的微观解读,探讨词语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第五章汉语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植物词语不仅可以反映物质文化,有些更是精神文化下的言语结晶。植物词语蕴涵着独特的礼俗文化色彩,并烙有礼俗文化的鲜明印迹。蕴含于植物词语中的大量礼俗事象,折射出汉民族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植物词语也映照出民族价值观念,人们以花草树木为载体,抒发了对高尚精神人格的赞美与追求,彰显出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也折射出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要求。结语。对论文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钟荧,赖雪梅,张海燕,宋琪,苏晓娅,孙海岚[8](2019)在《重庆市主城区产褥期女性膳食营养及体成分状况》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重庆市女性产褥期的膳食营养状况,提出合理建议,改善母婴健康。方法对1 048例重庆市产褥期女性进行24 h膳食回顾调查,询问其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计算总能量、三大产能营养素、各餐次能量的摄入情况,计算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每日平均摄入量。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质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等。结果重庆市产褥期女性总能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足,蛋白质、脂肪摄入量超标。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平均值分别为1 939. 35 kcal/d、87. 53 g/d、98. 14 g/d、181. 01 g/d。早餐和加餐摄入能量较低,但晚餐能量明显超标。肉类和蛋类摄入较多,而蔬菜、水果、鱼虾类、奶类、大豆类食物严重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其中维生素C、叶酸、钙、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远远低于RNI。产后42 d产妇的平均体质量为58. 06 kg,体质量正常者仅占59. 16%,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达标者不到一半。结论重庆市产褥期女性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体质量和体脂百分比偏高的现象,应开展个性化的营养宣教和指导,以改善营养状况。
李延菲[9](2019)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对重度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创面愈合时间、营养知识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有效的饮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试验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70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4月至12月的35例重度烧伤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9月的35例重度烧伤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管理,干预组接受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采用专家咨询法自行编制烧伤患者营养知识问卷并检验信效度。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周时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及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知识水平。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干预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经信效度检验,烧伤患者营养知识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6,I-CVI为0.80,S-CVI/Ave为0.93。3.干预3周后,两组比较,干预组血清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干预组营养知识得分(21.29±2.27分)高于对照组(16.97±1.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基于食物交换份法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有效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通过营养知识宣教,提高了患者对营养知识知晓程度的水平,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升。
董欣[10](2019)在《痛经的药膳食疗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在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对近三十年有关痛经的药膳食疗文献的整理与延伸阅读,对所用的药物、食物进行频率统计分析,从药膳食疗的角度探究痛经的辨证论治,以期待更好的指导痛经的治疗与保健。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基础,通过检索关键词“痛经、药膳、食疗、食物、膳食”收集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运用Access、Excel软件建立药膳食疗方数据库、膳食剂型统计表、膳食方原料分类统计表、膳食方药物频次统计表、膳食方药物功效统计表、膳食方食物频次统计表、膳食方食物功效统计表、膳食方食物性味归经统计表,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统计、计算以及总结,得出结论。结果:1.膳食剂型分布统计结果中,饮料类(茶、酒等)、汤类、粥类出现频次较高,更适宜日常食用。2.膳食方原料分类统计结果中,药食同源类比重最大,所以膳食原料的选择,应优先考虑药食同源类食材。3.膳食方药物统计结果表明,用药上总体以温补为主,选择具有补气、补血、补阴、温里等功效的药物,同时搭配理气、化瘀、清热等功效的药物,以达到平衡阴阳、标本兼治的目的。4.膳食方食物统计结果表明,食物的选择上以补益类食物为主(补气类食物、补血类食物、补阴类食物),多选择味甘性平的食物,目的在于调理脾胃、滋补肝肾。结论:药膳食疗法防治痛经既丰富了痛经的治疗手段,而且可以更好的预防痛经,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应用原则如下:膳食防治痛经遵循因人制宜原则,辨体施膳;注重补脾健胃、补肾疏肝,多选择味甘性平及偏于温补的食物为主,兼顾理气、化瘀、清热;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饮食偏嗜与经期禁忌。
二、肉、蛋类食物与健康禁忌25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蛋类食物与健康禁忌25种(论文提纲范文)
(1)2型糖尿病腻苔患者饮食因素调查研究及肠道菌群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2型糖尿病腻苔患者与饮食因素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
1.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受试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比较 |
1.3.2 饮食习惯 |
1.4 样本量估算 |
1.5 质量控制 |
1.5.1 受试者招募 |
1.5.2 问卷信息采集 |
1.5.3 舌象采集与诊断 |
1.6 统计方法 |
1.7 问卷调查流程 |
2.研究结果 |
2.1 T2DM患者薄苔组与腻苔组一般情况比较和临床资料比较 |
2.2 T2DM患者腻苔相关饮食因素分析 |
2.2.1 两组用餐节律比较 |
2.2.2 两组主食习惯比较 |
2.2.3 两组饮食均衡比较 |
2.2.4 两组饮食五味比较 |
2.2.5 两组健康饮食意识选择比较 |
2.2.6 两组不同进食顺序比较 |
2.2.7 两组家庭饮食习惯比较 |
2.2.8 两组不良饮食习惯比较 |
2.2.9 两组糖尿病饮食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
2.2.10 不同饮食习惯与腻苔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3.小结 |
研究二 2型糖尿病腻苔患者的肠道菌群初步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样本量估算 |
1.5 质量控制 |
1.5.1 舌象采集与诊断 |
1.5.2 舌象诊断 |
1.5.3 实验分组级样本收集 |
1.6 病例筛选流程 |
1.7 菌群分析流程 |
1.7.1 实验上机流程 |
1.7.2 信息分析流程 |
2 研究结果 |
2.1 原始测序数据概况 |
2.2 各组组间OTU分析 |
2.2.1 各组菌群分布情况 |
2.2.2 各组物种相对丰度 |
2.2.3 各组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
2.2.4 属水平物种进化树 |
2.2.5 样本复杂度(Alpha Diversity)指数 |
2.2.6 UPGMA聚类树 |
2.2.7 Simper |
2.2.8 LEfSe |
2.2.9 各组组间不同水平差异物种比较 |
2.2.10 Tax4Fun |
3 小结 |
讨论 |
1.注重腻苔变化,控制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
2.饮食因素与2型糖尿病腻苔相关性的讨论 |
3.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腻苔的相关性讨论 |
4.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膳食调查表 |
综述 近几年饮食因素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19-2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2 Introduction to Source Text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4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RANSLATION |
2.1 Translation Tools and Parallel Texts |
2.2 Text Typ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2.3 CEA Framework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3.1 Difficulties in Comprehension |
3.1.1 Polysemy |
3.1.2 Difficulties in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
3.2 Difficulties in Expression |
3.2.1 Difficulties at Lexical Level |
3.2.2 Difficulties at Syntactic Level |
3.3 Difficulties in Adaptation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Comprehension |
4.1.1 Choosing of Words Meaning |
4.1.2 Splitting Sentences Structure |
4.2 Expression |
4.2.1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Annotation |
4.2.2 Extension of Words Meaning |
4.2.3 Free Translation |
4.2.4 Amplification and Omission |
4.3 Adaptation |
4.3.1 Discarding the Original Form |
4.3.2 Using Four-character Word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Ⅰ THE SOURCE TEXT |
APPENDIXⅡ THE TARGET TEXT |
(3)基于劝导式设计的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冰箱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单身经济 |
1.1.2 健康工业设计的机遇 |
1.1.3 冰箱产品同质化严重 |
1.2 课题领域研究现状 |
1.2.1 劝导式设计研究现状 |
1.2.2 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研究现状 |
1.2.3 冰箱产品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社会意义 |
1.4.2 理论意义 |
1.4.3 实践意义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架构 |
第二章 劝导式设计理论与应用 |
2.1 劝导与劝导技术 |
2.1.1 劝导理论 |
2.1.2 劝导技术 |
2.2 劝导式设计 |
2.2.1 劝导式设计的概念 |
2.2.2 行为表格 |
2.2.3 行为模型 |
2.2.4 Stephen Wendel的行为改变设计 |
2.3 劝导式设计的劝导方式研究 |
2.3.1 劝导式设计案例分析 |
2.3.2 劝导式设计的劝导方式 |
2.3.3 劝导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冰箱产品与饮食生活方式 |
3.1 冰箱产品的概述 |
3.1.1 冰箱的发展历程 |
3.1.2 冰箱市场信息调研 |
3.2 饮食生活方式的概述 |
3.2.1 饮食生活方式概念 |
3.2.2 饮食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 |
3.2.3 饮食生活方式的研究方法概述 |
3.3 饮食生活方式与冰箱产品的关系研究 |
3.3.1 饮食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与冰箱产品的发展演变 |
3.3.2 饮食生活方式与冰箱产品的关系综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的劝导式设计 |
4.1 健康饮食生活方式 |
4.1.1 健康的概念 |
4.1.2 健康饮食生活方式内容 |
4.1.3 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的特征 |
4.2 城市单身族饮食生活方式分析 |
4.2.1 研究目的及内容 |
4.2.2 目标群体定位 |
4.2.3 用户访谈 |
4.2.4 用户问卷调研 |
4.2.5 人物角色创建 |
4.2.6 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生活需求总结 |
4.3 针对冰箱产品的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生活方式劝导模型构建 |
4.3.1 目标成果与目标行为 |
4.3.2 劝导模型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冰箱产品设计实践与评估 |
5.1 冰箱产品系统 |
5.1.1 产品系统构成 |
5.1.2 设计定义 |
5.1.3 设计方向分析 |
5.2 冰箱产品方案设计 |
5.2.1 应用技术分析 |
5.2.2 冰箱智能化功能模式分析 |
5.2.3 冰箱人机尺度分析 |
5.2.4 冰箱设计初始方案 |
5.2.5 冰箱设计改进方案 |
5.2.6 冰箱CMF设计 |
5.2.7 冰箱产品功能说明 |
5.2.8 冰箱端食物智能管理界面设计 |
5.3 手机应用关键功能界面设计 |
5.3.1 现有智能冰箱应用APP分析 |
5.3.2 信息架构图 |
5.3.3 界面设计 |
5.3.4 部分应用情景演示 |
5.4 设计方案评估 |
5.4.1 冰箱产品系统劝导设计评估 |
5.4.2 设计改进意见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访谈内容及入户调研情况记录 |
附录三 :问卷 |
附录四 :评估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经验与实验 ——饮食谚语的营养科学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语料来源 |
1.5 相关综述 |
1.5.1 民间饮食谚语的研究状况 |
1.5.2 民间谚语的科学性研究状况 |
第1章 概念的界定 |
1.1 民间谚语及其分类 |
1.1.1 民间谚语 |
1.1.2 民间谚语的分类 |
1.2 民间饮食谚语及其分类 |
1.2.1 民间饮食谚语 |
1.2.2 民间饮食谚语的分类 |
1.3 民间饮食谚语的内容特点 |
第2章 经验与民间谚语 |
2.1 民间谚语——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经验 |
2.2 民间谚语——人类对自身经验的积累 |
2.3 民间谚语——人类对生命和谐规律的探索 |
2.4 饮食谚语——经验的科学性 |
2.5 饮食谚语——经验的片面性 |
第3章 营养学视域下饮食谚语中的营养意识 |
3.1 饮食谚语对人体消化系统与食物吸收的探索 |
3.1.1 有关饮食禁忌食谚中的饮食观念 |
3.1.2 有关食量的食谚中的饮食观念 |
3.2 饮食谚语对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的结论 |
3.3 饮食谚语对特殊人群的营养膳食观念 |
3.3.1 有关小儿饮食的食谚中的饮食观念 |
3.3.2 有关妊娠期、哺乳期营养的食谚中的饮食观念 |
3.3.3 有关老年人合理膳食的食谚中的饮食观念 |
3.4 饮食谚语对食物搭配的平衡点 |
3.4.1 有关主副、荤素、粗细搭配食谚中的饮食观念 |
3.4.2 有关季节方面食谚中的饮食观念 |
3.4.3 有关平衡饮食方面的食谚中的饮食观念 |
3.5 饮食谚语对食物医药作用的研究 |
3.5.1 有关“药食同源”中的饮食观念 |
3.5.2 有关饮食保健食谚中的饮食观念 |
3.6 饮食谚语对食物的重要性与饮食卫生的劝诫 |
3.6.1 “民以食为天”中的饮食观念 |
3.6.2 有关饮食卫生与饮食安全的食谚中的饮食观念 |
第4章 饮食谚语在营养学实验中的意义 |
4.1 民间饮食谚语的营养学内容 |
4.2 饮食谚语——营养学实验对象 |
4.3 饮食谚语是营养学实验的自然土壤 |
4.4 饮食谚语强化营养学的健康实验价值 |
4.5 保护与传承饮食谚语的营养学实验科学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红星照耀中国》(节选);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浅谈歌词的特点》《变化》《系列动漫片<熊出没>》《饮食禁忌》(节选)(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语料介绍 |
(一)汉译维 |
1、《红星照耀中国》介绍 |
(二)维译汉 |
1、《浅谈歌词的特点》介绍 |
2、《变化》介绍 |
4、《饮食禁忌》介绍 |
二、译文 |
(一)汉翻维 |
1、《红星照耀中国》(第 145-178 页)译文 |
(二)维翻汉 |
1、《浅谈歌词的特点》译文 |
2、《变化》译文 |
4、《饮食禁忌》译文 |
三、原文 |
(一)汉译维 |
1.《红星照耀中国》(第 145-178 页)原文 |
(二)维译汉 |
1、《浅谈歌词特点》(新疆艺术杂志 18·4 第 56-57 页)原文 |
2、《变化》原文 |
4、《饮食禁忌》(第 1-44,101-134 页)原文 |
结语 |
致谢 |
(6)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2 研究成果综述 |
3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概述 |
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
1.1 医食同源、养生观念深厚 |
1.2 饮食取材广泛、烹调方法多样 |
1.3 饮食地域特色明显 |
1.4 与节日、人生仪礼联系密切 |
2 饮食文化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
2.1 与谐音有关的饮食文化 |
2.2 与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类群 |
2.3 与交际用语和俗语有关的饮食文化 |
第二章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及运用 |
1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体现 |
1.1 在教材课文中体现饮食文化 |
1.2 在课文注释中讲解饮食文化 |
1.3 在课后阅读中补充饮食文化 |
1.4 在课后练习中导入饮食文化 |
2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的运用 |
2.1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
2.2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
2.3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
3 饮食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运用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的建议 |
1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
1.1 中外饮食文化对比 |
1.2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
1.3 体演文化教学 |
1.4 场景讨论法 |
1.5 专题讲座法 |
2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
2.1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饮食相关文化的掌握能力 |
2.2 树立跨文化交际的观念 |
2.3 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感 |
2.4 注意学生生理接受情况 |
2.5 注意饮食文化的时代性 |
第四章 饮食文化教学案例《入乡随俗》教学设计 |
1 教学准备 |
1.1 教学对象分析 |
1.2 教学内容分析 |
1.3 教学目标分析 |
2 《入乡随俗》教学设计 |
2.1 教学设计构思 |
2.2 教学过程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汉语植物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植物词语的界定 |
一、选题缘由 |
二、植物词语的界定与选取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一、传统训诂学对植物词语的研究 |
二、植物词语文化内涵研究 |
三、植物词语隐喻认知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二、研究方法 |
三、语料来源 |
第一章 汉语植物词的命名 |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与类型 |
一、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 |
二、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的特点 |
一、理据多源,但命名单一 |
二、选取事物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命名 |
三、命名具有类比性 |
四、命名具有鲜明的具象性 |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的异名与同名 |
一、植物词的异名同实 |
二、植物词的同名异实 |
第二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 |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理性义 |
一、理性义的直接性及其表现 |
二、理性义的间接性及其原因 |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文化义 |
一、文化义的语义特征 |
二、文化义的语义来源 |
三、文化义的产生途径 |
第三节 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及成因 |
一、植物词语的语义对应模式 |
二、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差异成因 |
第三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 |
第一节 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 |
一、植物概念与植物隐喻命名的认知形成 |
二、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类型 |
三、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认知分析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 |
一、植物基本层次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
二、植物构成部分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
三、“人是植物”“事(物)是植物”概念隐喻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
第三节 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及生成动因 |
一、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 |
二、汉语植物隐喻的生成动因 |
第四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 |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生产生活 |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的农业生活 |
二、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社会生活 |
三、植物词语与古代其他生产活动 |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饮食文化 |
一、植物词语与饮食生活 |
二、植物词语与食事规仪 |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中医药文化 |
一、植物词语与药学典籍 |
二、植物词语与药学理论 |
三、植物词语与医食保健 |
四、植物词语与涉医文学 |
第五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 |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礼俗文化 |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传统礼仪 |
二、植物词语与民风民俗 |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价值观念 |
一、“君子之风”理想人格的赞颂与追求 |
二、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
三、“德容兼备”古代社会的审美要求与反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重庆市主城区产褥期女性膳食营养及体成分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产褥期总能量、三大供能营养素及各餐次能量的摄入情况见表1。 |
2.2 产褥期各类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
2.3 产褥期各类食物的摄入情况 |
2.4 产褥期体成分改变情况见表2。 |
3 讨论 |
(9)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研究小组 |
5 干预方法 |
6 资料收集 |
7 质量控制 |
8 伦理学原则考量 |
9 统计学方法 |
10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比较 |
3 营养知识问卷专家咨询情况 |
4 观察指标对比 |
讨论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意义及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10)痛经的药膳食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
1.1 病名介绍 |
1.2 病因病机 |
2 现代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
3 膳食防治痛经的历史溯源及发展现状 |
3.1 起源阶段 |
3.2 发展阶段 |
3.3 繁荣阶段 |
3.4 发展现状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资料收集 |
2.1 文献纳入标准 |
2.2 文献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痛经膳食剂型分布统计 |
2 痛经膳食方原料分类统计 |
3 痛经膳食方药物统计 |
3.1 痛经膳食方药物频次统计 |
3.2 痛经膳食方药物功效统计 |
4 痛经膳食方食物统计 |
4.1 痛经膳食方食物频次统计 |
4.2 痛经膳食方食物功效统计 |
4.3 痛经膳食方食物“味”的统计 |
4.4 痛经膳食方食物“性”的统计 |
4.5 痛经膳食方食物“归经”的统计 |
5 痛经患者饮食举例 |
5.1 痛经患者的辨证饮食 |
5.2 痛经患者的分期饮食 |
讨论 |
1 膳食防治痛经,遵循因人制宜 |
1.1 气虚体质 |
1.2 阳虚体质 |
1.3 阴虚体质 |
1.4 血瘀体质 |
1.5 气郁体质 |
1.6 痰湿体质 |
1.7 湿热体质 |
2 膳食防治痛经,注重补脾健胃、补肾疏肝,温补为主,兼顾理气、化瘀、清热 |
3 膳食防治痛经,注意营养均衡 |
4 膳食防治痛经,避免饮食偏嗜与经期禁忌 |
5 膳食防治痛经的临床应用 |
结语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四、肉、蛋类食物与健康禁忌25种(论文参考文献)
- [1]2型糖尿病腻苔患者饮食因素调查研究及肠道菌群的初步探讨[D]. 曹晓婷.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19-2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周冉丽.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基于劝导式设计的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冰箱设计研究[D]. 许宝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经验与实验 ——饮食谚语的营养科学价值研究[D]. 依丽努尔·依明. 新疆大学, 2020(07)
- [5]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红星照耀中国》(节选);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浅谈歌词的特点》《变化》《系列动漫片<熊出没>》《饮食禁忌》(节选)[D]. 孙娜娜. 新疆大学, 2020(07)
- [6]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研究与设计[D]. 刘红月. 扬州大学, 2020(02)
- [7]汉语植物词语研究[D]. 丁艳.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8]重庆市主城区产褥期女性膳食营养及体成分状况[J]. 钟荧,赖雪梅,张海燕,宋琪,苏晓娅,孙海岚. 中国妇幼保健, 2019(21)
- [9]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管理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李延菲. 青岛大学, 2019(02)
- [10]痛经的药膳食疗探讨[D]. 董欣.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