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网状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网织血小板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明[1](2020)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伴有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多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伴皮肤、黏膜的於点、紫癜、瘀斑以及鼻和牙龈的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内脏、颅内等严重脏器出血。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也称为未成熟血小板(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是从骨髓中新释放入血的年轻血小板,目前被认为是骨髓产生血小板能力的标志,与ITP的发病有重要联系。目的:研究评价网织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网织血小板比率、活化功能等)在ITP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及辅助指导临床调整用药剂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和作用。为优化ITP的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应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N-9000)对83例初诊ITP患者、59例初诊非ITP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237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进行IPF%检测,对比分析其在上述几组病例间的不同检出特征,探究在ITP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另纳入143例随访ITP患者,观察IPF%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评估其在ITP患者疗效监测中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0例初诊ITP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网织血小板比率(RP%)及血小板活化功能(CD62P表达情况)进行研究,通过两组间的结果对比,观察血小板活化水平对ITP患者出血的影响。结果:初诊ITP患者的IPF%显着高于其他各组非ITP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健康对照(P<0.01)。治疗随访观察,随着治疗的好转,ITP患者血小板逐渐增加而IPF%则呈现相反的逐渐下降。本研究中有三例患者在血小板数升至基本正常但IPF%未明显下降仍处于高值时开始药物减量,随后的随访发现病情反弹。提示IPF%是ITP患者疗效监测中除血小板参数外的又一个重要的无创监测指标;IPF%的动态监测可能对治疗药物减量的时机判断有着重要的价值。此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初诊ITP患者成熟血小板的CD62P表达情况(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升高,网织血小板更显着增高(P<0.001),提示ITP患者虽血小板计数减低但出血症状却较轻可能与血小板活化水平升高有关。结论:IPF%是ITP的诊断和鉴别的有效指标,且IPF%的连续监测有望成为疗效判断和药物剂量调整的新的无创指标,与血小板计数联合使用,可以更加全面评估ITP患者疗效及指导患者药物剂量的调整。ITP患者的成熟血小板活化功能增高,网织血小板活化功能明显增高,可能是功能代偿所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ITP临床上较轻的出血症状。

柴雪芳,斯南卓玛[2](2019)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本研究选取本院64例门诊和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RP(%),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健康体检组经检测后RP(%)值为(7.33±2.17),ITP患者组RP(%)值为(21.13±6.27),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CAA患者组RP(%)值为(5.82±1.2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AML患者组和MDS患者组RP(%)值分别为(8.26±2.45)、(8.12±2.59),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方法 ,为网织血小板应用于各类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了条件,网织血小板在血液病中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妮[3](2019)在《网织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在鞍山市双山医院血液科住院的60例根据病原学和影像学结果诊断为发生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白血病继发感染组,同时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记录两组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CRP、PCT。结果白血病继发感染组RP%、CRP、P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RP%、CRP、PCT诊断白血病继发感染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89、0.66、0.81;RP%诊断白血病继发感染时ROC下面积最大。结论网织血小板比CRP、PCT诊断白血病继发感染的价值大。

朱松林,周英莉,罗立,刘翔,胡陶玉,郑凡[4](2018)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RP)诊断血液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RP)诊断血液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150例血液病患者,其中50例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患者设定为A组,50例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设定为B组,50例为血小板破坏增加出血性血液疾病患者,同时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 A组患者的RP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B组患者RP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同时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含量也明显少于健康体检者(P<0.05)。C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诊断准确率最低。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属于快速、简单的检测仪器,能有效区分血液相关疾病,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

孔令银[5](2018)在《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网织血小板检测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分析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网织血小板的意义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6例血液疾病患者,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33例为A组;急性白血病(AL)患者25例为B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38例为C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名为对照组,利用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样本的网织血小板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4组人群的网织血小板均存在差异;A组为(24.0±6.3)%、B组(9.9±1.9)%、C组(4.1±1.9)%,对照组(7.0±1.8)%;对于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中,A组为90.1%,B组为60.0%,C组为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比较准确的分析网织血小板的数量,从而反应骨髓巨核系统生成血小板的情况,对于血液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杨佰侠[6](2016)在《网织血小板参考区间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XN9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评价。1)标本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PLT、IPF检测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对网织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例健康体检者EDTA-K2抗凝静脉血2ml,分别于即时、4℃冰箱保存一天、两天、三天,共4次在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IPF;另外,随机抽取20例门诊病人EDTA-K2抗凝静脉血2ml,于室温下每隔2小时检测一次IPF,观察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4℃冰箱保存24小时后,IPF、IPA均值与当天检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6)。室温保存标本在4小时之内结果稳定。结论EDTA-K2抗凝全血在室温下4小时之内对网织血小板的检测稳定;4℃冰箱保存一天后不适于网织血小板的检测。2)低值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评价(与XE2100的比较分析):目的探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新荧光法(PLT-F)低值血小板计数性能。方法选择50例XE2100的PLT-I法PLT计数低于50×109/L的血常规标本,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CBC+RET+PLT-F”检测模式进行血小板计数,从精密度、不同仪器间比对、以及与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抗CD61抗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等几个方面来评估XN9000的低值PLT计数性能。结果XN9000的新荧光法(PLT-F)与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相比,PLT-F的重复性最好,精密度高(CV<4%);虽然3种方法都与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良好的相关性,但以PLT-F与流式细胞术的CD61分子计数相关性最好(r=0.9636,P<0.0001)。结论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新荧光法(PLT-F)对低值血小板计数的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且与参考方法显着正相关,显示其结果准确可信,当用XE2100检测PLT数目较低时,建议用XN9000的PLT-F复查,必要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二部分,网织血小板百分比(IPF)和绝对值(IPA)参考区间的建立。1)健康成人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和绝对值参考区间的建立:目的建立本地区成人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IPF)和绝对值(IPA)的参考区间。方法采用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2179名体检者,其中男1138名,女1041名,年龄中位数33(18-92)岁。纳入标准为(1)体格检查:内科、外科、心电图、X线胸部透视、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2)检验指标:无明显感染症状和贫血表现,白细胞(WBC)<10*109/L;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女性Hb>110g/L;PLT>125×109/L。(3)生化指标结果正常。清晨空腹采集外周血,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2ml,2h内完成检测。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人IPF的参考区间:(0.7-8.4)%;IPA的参考区间:(2.916.9)×109/L;成人PLT计数男、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IPF、IPA男女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32,0.511);不同年龄组间IPA和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1,0.010)。结论建立了本地区健康成人的仪器法检测网织血小板绝对值和百分比的参考区间,提高了网织血小板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2)脐带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和绝对值参考区间的建立:目的建立新生儿脐带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和绝对值的参考区间。方法留取153例足月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测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和绝对值。标本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2ml,2h内完成检测。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脐血IPF参考区间为(0.9-4.8)%,IPA参考区间为(3.1-13.5)×109/L。成人与脐血各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IPF,IPA三个参数的Mann-Whitney U检验,P值均<0.001)。结论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的仪器法检测网织血小板绝对值和百分比的参考区间,为网织血小板参数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第三部分,网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研究:1)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门诊及住院ITP(32例)、AA(40例)、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者(80例)、MDS(20例)静脉血2ml,EDTA-K2抗凝,用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低值血小板专用通道(PLT-F)检测网织血小板(IPF)及血小板相关参数(PLT、PDW、PCT、MPV、P-LCR),与健康对照(544例)比较;用健康组数据分析IPF与血小板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健康组参数间相关分析发现IPF与PLT计数及血小板压积(PCT)负相关(r=-0.427,-0.178);IPF与PDW、MPV、P-LCR均呈正相关(r=0.802,0.782,0.365)。ITP组IPF(13.91±9.2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4.92±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组IPF(3.91±3.03%)低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和AL组的IPA与健康对照比较明显偏低,差异有显着性,P〈0.001。各疾病组的PLT都明显低于健康对照,ITP、AA、AL组P均〈0.001,MDS组P〈0.05。ITP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于对照组,而AA组的MPV却小于对照组,各组间的血小板直方图分布宽度(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TP疾病组治疗前后IPF的比较,ITP组治疗后的IPF、MPV显着降低,PLT显着升高(P〈0.05)。IPA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均与正常对照有显着差异,且不同病因的血小板减少症之间也有显着的差异。通过对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参数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的对血小板减少症进行病因鉴别和疗效评估。2)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LT复活的监测:目的寻找IPF合适的cutoff值用于预测2天后的血小板恢复。方法跟踪29例在本院完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用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定期测定移植后病人外周血中各血小板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29例干细胞移植病例的IPF来界定其cutoff值,用于预测2天后PLT的重建。结果1.全部病例移植后的血小板平均在植后第9.1天(6-12天)降到最低;血小板重建平均出现在移植后第14.7天(10-31天);网织血小板绝对值(IPA)重建平均在植后11.5天(8-24天),网织血小板比率(IPF)重建平均在植后10.3天(8-23天);所有病例在PLT上升前都观察到了IPF、IPA的升高。IPF恢复比PLT早5.1(2-9)天,IPA恢复比PLT早3.9(1-7)天。2.骨髓移植患者(17例):血小板重建平均出现在移植后第15.5天(10-28天);网织血小板绝对值(IPA)重建平均在植后12.2天(9-15天),网织血小板比率(IPF)重建平均在植后11.5天(10-13天)。可见网织血小板百分比的重建比PLT的重建平均约早4天,网织血小板绝对值重建比PLT重建约早3天。3.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1例):(自体移植5例,异体移植6例),血小板重建平均出现在移植后第12天(10-18天);网织血小板绝对值(IPA)重建平均在植后10.6天(8-14天),网织血小板比率(IPF)重建平均在植后9.1天(8-12天)。若再细分可发现自体移植血小板重建11.2(10-13天)要比异体移植13.1(10-18天)更早些。表17。总体上看来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比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血小板及网织血小板恢复的都要早3天左右,且以自体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最早。4.ROC曲线分析得出以3.5%为IPF的cutoff值时,其用于预测2天后PLT重建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89%,阳性预测值为91%。结论1.所有干细胞移植病例可见网织血小板百分比的重建比PLT的重建平均约早4天,网织血小板绝对值重建比PLT重建约早3天。2.通过ROC曲线分析验证IPF的cutoff值为3.5%来预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LT在IPF上升后2天内的重建。我们通过建立这一cutoff值,预期能帮助临床减少预防性血小板的输注治疗,从而降低输血相关的风险,并且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王修石,冷小艳[7](2016)在《肝硬化患者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网织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住院并确诊为肝硬化的1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Child-Pugh A级65例,Child-Pugh B级56例,Child-Pugh C级41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正常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流水线检测所有受检者的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血小板(platelet,PLT)及其参数。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P和PT值显着降低,未成熟网织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mean platelet volume,MPV)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2按Child-Pugh标准分级显示:随Child-Pugh分级的递增,IPF、MPV、PDW和P-LCR值逐渐升高,PLT和RP值则逐渐降低,且3组间差异显着(P值均为0.001)。结论网织血小板(RP、IPF)和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可以有效评估肝硬化程度,可判断和评估肝硬化实质损害程度及病情,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萧剑军,何洁冰,彭杰文,殷兆锋,江小梅[8](2014)在《恶性肿瘤GP方案化疗中外周血网织血小板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在接受吉西他滨联合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中对骨髓恢复的预测作用。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吉西他滨联合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8例,检测化疗前、化疗后每3天的血小板计数及网织血小板计数。结果 38例患者中,相对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期的网织血小板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0±3.95)×109/L vs(5.77±3.58)×109/L,t=3.04,P=0.003],而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34±11.20)×109/L vs(46.71±10.58)×109/L,t=1.85,P=0.068]。结论在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的实体瘤中,外周血网织血小板比血小板能更有效预测骨髓巨核细胞系的恢复变化。

谢辉,马宏伟[9](2014)在《网织血小板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中的监测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参数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正常健康人群和MM确诊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开始后每5d进行1次外周血网织血小板比率(IPF)、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检测,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化疗前MM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MPV、I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开始后IPF、MPV和PLT计数分别于第10、15、20天开始显着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M患者化疗过程中IPF指标比MPV和PLT更敏感,是监控化疗后造血功能情况的良好指标。

陈建霞,黄衍锋,张旭,黄望香[10](2013)在《网织血小板检测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例ITP患者作为ITP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将ITP组患者按血小板计数(PLT)分为2组,PLT>30×109/L组(n=20)及PLT<30×109/L组(n=15)。以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是否缓解,分为缓解组及未缓解组。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结果 PLT>30×109/L组及PLT<30×109/L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这两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对于ITP的诊断、疗效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织血小板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织血小板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外周血网织血小板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网织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2.2 RP%、CRP、PCT诊断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的ROC结果
3 讨论

(4)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RP)诊断血液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案
    1.1 临床资料
    1.2 方案
    1.3 观察范围
    1.4 统计学方案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和健康体检者RP以及血小板含量
    2.2 分析上述三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3 讨论

(5)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网织血小板检测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试剂与仪器
        1.2.2 检测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AA、ITP、AL组与对照组RP等指标比较
    2.2 3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比较
3 讨论
    3.1 RP对于ITP诊断应用
    3.2 RP对于AL诊断应用
    3.3 RP对于AA诊断应用
    3.4 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
4 小结

(6)网织血小板参考区间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XN9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评价
    (一)标本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 PLT、IPF 检测的影响—检测前质量控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4. 讨论
    (二) 低值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与XE2100的比较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二.网织血小板百分比(IPF)和绝对值(IPA)参考区间的建立
    (一)健康成人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和绝对值参考区间的建立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二)脐带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和绝对值参考区间的建立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三.网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研究
    (一)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LT重建的监测
        1.病例收集
        2.临床具体治疗方案
        3.实验室检测
        4.代表病例分析
        5.结论
        6.讨论
四、总结与展望
    1.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有
    2.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3.展望
五.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综述 网织血小板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肝硬化患者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标本采集
    1.3 仪器、试剂及检测方法
    1.4 Child-Pugh肝功能分组评分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网织血小板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
    2.2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PLT、RP、IPF、MPV、PDW和P-LCR的关系
3 讨论

(8)恶性肿瘤GP方案化疗中外周血网织血小板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网织血小板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中的监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10)网织血小板检测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网织血小板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周血网织血小板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 孙晓明.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2]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J]. 柴雪芳,斯南卓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5)
  • [3]网织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 李妮. 中国医药导报, 2019(03)
  • [4]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RP)诊断血液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研究[J]. 朱松林,周英莉,罗立,刘翔,胡陶玉,郑凡. 中国医疗设备, 2018(S1)
  • [5]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网织血小板检测及临床应用[J]. 孔令银. 中外医疗, 2018(11)
  • [6]网织血小板参考区间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D]. 杨佰侠. 安徽医科大学, 2016(01)
  • [7]肝硬化患者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J]. 王修石,冷小艳.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6(02)
  • [8]恶性肿瘤GP方案化疗中外周血网织血小板变化的临床研究[J]. 萧剑军,何洁冰,彭杰文,殷兆锋,江小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4(13)
  • [9]网织血小板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中的监测作用[J]. 谢辉,马宏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06)
  • [10]网织血小板检测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价值[J]. 陈建霞,黄衍锋,张旭,黄望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23)

标签:;  ;  ;  ;  ;  

网状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