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种子快速育苗关键措施

山楂种子快速育苗关键措施

一、山楂种子快速育苗的关键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1](2021)在《呼和浩特地区引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及繁殖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及有限的水资源,所能够利用的园林景观植物种类较少,适宜于旱景园林的植物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拓展。通过对78种园林植物的适应性、观赏性和抗逆性开展综合评价,并对筛选出的园林植物进行繁衍特性及抗旱性评价研究,旨在丰富旱景园林植物种类选择,并筛选扩繁方法,提升其推广应用价值,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园林绿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主要研究结论:(1)通过对在呼和浩特地区的78种乔木、灌木和草本园林植物采用德尔菲法从生态适宜性、观赏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开展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排序分级,按照综合指数的高低可划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一级得分≥0.9的优异园林植物有17种,综合指数最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观赏性和抗逆性,可作为旱景园林建设的首选。得分为0.8~0.9的二级植物有32种,该类植物在实验区可正常生长,但部分植物开花、结实受到限制,或抗逆性较弱。三级综合评价分数为0.7~0.8,划分到此类的植物有24种,该类植物对实验区的适应性一般,大多在实验地表现为生长缓慢,抗逆性较差;评价得分<0.7为四级,划分到此类的植物有5种,该类植物存在越冬率或成活率低的问题。(2)对筛选出的8种园林植物开展繁衍特性研究:蒙桑、蒙古莸、戈壁天门冬、山韭为非休眠种子,通过探索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萌发条件。蒙桑、戈壁天门冬和山韭种子均属于喜光性种子,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达到最大。蒙桑种子萌发最适萌发条件为30℃/20℃连续光照条件。戈壁天门冬种子萌发受温度和光照交互作用,25℃连续光照条件为种子最适宜萌发条件。山韭种子属于光促进萌发种子,15℃和20℃/10℃条件下连续光照有利于种子萌发。而蒙古莸种子在各温度条件下均可萌发,在连续黑暗条件30℃/20℃变温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可达到最大。水曲柳、黄檗、乌苏里鼠李、桃叶卫矛属于休眠种子。在4℃层积30天处理后,水曲柳和黄檗种子休眠得以解除。其最佳萌发条件分别为连续光照条件20℃和20℃/10℃变温处理。采用1mol/L Na OH处理乌苏里鼠李种子40min或用40℃热水浸种20min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层积处理30d桃叶卫矛种子能够促进生理后熟,解除休眠,显着提高种子萌发率。(3)通过对幼苗建植期胁迫实验,探索蒙桑、蒙古莸、戈壁天门冬、山韭、水曲柳、黄檗、乌苏里鼠李和桃叶卫矛8种园林植物幼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幼苗建植过程及其生理变化,揭示幼苗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的适应策略。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8种植物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植株自身的生长形态、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提高抗旱性,减轻干旱胁迫形成的膜脂过氧化对植株造成的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在幼苗建植过程中,结果表明过低或过高的田间持水量均不适宜植物幼苗的生长,适当的土壤水分条件即可利于以上8种园林植物的种苗培育。以上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位于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观赏价值高,因此可在道路景观、公园绿化中均可推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养护成本,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4)通过组织培养、嫁接和扦插等方式系统的开展桃叶卫矛的营养繁殖特性研究。利用桃叶卫矛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结果表明桃叶卫矛茎段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3.0mg/L IBA。当桃叶卫矛劈接接穗粗为0.5~1.0cm时,成活率为86.36%。桃叶卫矛嫩枝扦插在ABT生根粉500mg/L的处理下成活率与生根率最高,分别为89%和49%。对于类似桃叶卫矛这类因种子休眠而难以通过实生苗扩繁的园林植物以营养繁殖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快繁殖效率。

郑丽美[2](2020)在《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连翘作为中药材应用十分广泛,以其抗逆性强、疗效显着、副作用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连翘作为武安市重要的道地药材之一,其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在武安市连翘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在经营管理、采收加工、市场流通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归纳与总结相结合等方法,对武安市连翘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生产经营模式等环节进行调研,了解连翘产业现状,分析了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有关连翘产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对武安市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表明,连翘生产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为野生连翘林和人工栽植林。同时,对生产经营主体(药材基地、农户)的基本情况、经营模式、栽培管理、连翘初加工、专业技术培训、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统计归纳,深入剖析制约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连翘生产环节主要影响因素是栽植连翘种质基源不清,野生连翘有待提纯复壮,生产管理技术更新缓慢,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二、连翘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的主要因素是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经营理念传统、销售渠道单一,信息流通不畅;三、生产经营模式传统,产业层次有待提升。结合武安区位优势和生产实际,从连翘的生产经营、栽培管理、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即在生产环节主要是培育连翘优质丰产品种、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推行规范化种植,实施品牌培育战略;在加工和流通环节重点是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加强中药材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县级平台,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督管理,创新“基地共建共享”生产经营模式,从而推动武安市连翘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李华斌[3](2019)在《泰山野生峨参的驯化栽培与峨参饼干加工》文中研究指明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L.)Hoffm.)属于伞形科峨参属二年生或者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峨参具有补中益气、补肺平喘和祛瘀生新之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1988),根主治:跌打损伤,腰痛,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习称土田七、金山田七、萝卜七等,其鲜嫩的地上茎叶和干燥的根都具有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因峨参其独特的补虚健脾强身功效和良好的口感,使得峨参药材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但由于峨参生长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泰山植物保护区的建立,野生峨参资源和可采集地点不断减少。因此急需开展泰山周边峨参种质资源的调查和野生驯化栽培及产品开发研究,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进行保护。本项目拟通过调查泰山峨参分布范围、蕴藏量等信息,开展峨参驯化栽培研究,为峨参资源的区域性资源开发和合理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泰山地区野生峨参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走访以及野外样地调查、市场调查的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相似生境特点和植被类型的区域,调查其在泰山的资源分布、生境状况、伴生植物、生物学特性、分布面积、蕴藏量,收集对比了来自泰山4个野生居群的峨参生长状态和种质50份,利用种子和无性繁殖技术进行大田扩繁驯化,主要结果如下:野生峨参群落散布于泰山岱顶、桃花源、后石坞、天烛峰、仙鹤湾以及娘娘庙200-1400米林下溪边、盘道旁、高山沟谷均有分布。岱顶前后坡发现约0.5 km2,合计单位区域内蕴藏量达9.984kg/km2;在桃花源三岔保护区发现大片约2.6 km2,合计储量最高可达51.918kg/km2;在后石坞自然保护区索道站和铜器行发现约4.8 km2,区域储量可达95.85kg/km2;在天烛峰自然保护区发现约0.3 km2,区域储量可达5.99kg/km2,发现野生峨参生长规律,在泰山地区能成片生长,每平方米植株个体密度大,种子幼苗多且能无性块根繁殖,采挖后能很快恢复幼苗,但需要2、3年的生长根才能完成营养成分的物质积累,进行资源采集,所以不能大面积采挖破坏野生资源,需要人工繁育保护野生资源。引种驯化的关键技术。野生峨参种子长卵形,单株多达1350粒,种子育苗驯化选取两年、三年生植株采收,背阴处沙藏,育苗时用水淘洗选取下层种子,人工低温处理在低温5-10℃下萌发率最高,湿润环境下萌发和出芽率高达92%。待开春解冻后可先育苗,再移栽出苗好。无性繁殖移栽一、二年生小根易成活,第二年后移栽;早春三月份采挖2、3年生,高3.5cm左右的苗;10月底采挖根头直径1—1.5cm的峨参根都可直接引种。通过对比野生和栽培峨参发现栽培引种峨参出芽到地上枯萎,苗粗、外观和根外观性状及饮片、峨参内脂含量无差异。以根分株繁殖能很快扩大形成规模和产量,栽培情况下不开花的第二年春就可以采挖利用,利用两种方法育苗繁育都取得成功,以根繁殖第二年根平均干重即能达42.36克,可供药用或食用,能形成产量和经济效益。开发出一种以中药中健脾养胃类中药保健验方为基础,配合当今流行的养生健康理念,以饼干的产品形式进行加工与开发,制得具有补虚健脾强身功能的中药特色饼干。研究结果掌握了泰山周边野生峨参资源及其驯化特点,开发道地产区独特峨参品种、保护特有资源、利于中药食品的工业化生产、运输和流通,为开发出新的创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提供基本依据。

马苏力娅[4](2019)在《我国山楂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新品种保护研究》文中指出山楂(Crataegus spp.)系蔷薇科(Rosaceae)植物,兼具观花、观果和秋色叶价值,是园林结合生产的优良树种。山楂的栽培历史悠久,种的变异和品种的出现较为丰富。我国原产18个种,6个变种。本研究对国家种质资源沈阳山楂圃和北京林业果树研究院两地的山楂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取样,从形态学、细胞学、DNA分子标记三个层面对山楂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制定了山楂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山楂已知品种数据库和DNA分子身份证。研究结果互相借鉴,不仅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也为山楂品种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08个山楂品种的3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品种间性状遗传变异程度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山楂花粉,发现山楂花粉粒小型,长球形至超长球形,具三条萌发沟,品种间花粉形状和大小有差异,外壁纹饰主要表现为条纹-穿孔状。又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压片两种方法研究山楂品种染色体倍性,得到84个二倍体,20个三倍体和4个四倍体。(2)利用前人高质量测序、有效组装和拼接得到的山楂转录组结果,通过MISA软件,从14364条长度大于1kb的unigenes中搜索到了 5091个SSR位点。其中,二核苷酸重复数量最多,其次是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二、三核苷酸基元的主要类型分别为AG/CT和AAG/CTT。利用Primerv3.0共设计合成了 500对SSR引物,经过初步筛选,得到有效扩增产物的引物353对(70.60%)。复筛得到了 304对(60.80%)具有多态性的引物;最终,从中选出24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3)通过多重荧光毛细管电泳方法,首次将转录组开发筛选的24对特异性SSR引物,应用于山楂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研究共得到171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7.125个,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1.178,PIC的平均值为0.550(大于0.500),说明山楂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4)将24对核心引物按编号顺序排列,将引物检测结果的分子量数据以数字加英文字母的方式编码,构成了山楂品种DNA分子身份证编码,即字符串DNA分子身份证。又将编码导入在线条码生成器,生成条形码DNA分子身份证。基于字符串、条形码两种形式,成功构建了 84份山楂品种的DNA分子身份证,对我国山楂品种资源的评价、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5)研制完成了我国山楂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和已知品种数据库。测试指南中包括55个测试性状,其中分组性状6个,必测性状16个,图释性状12个;使用标准品种45个。又以测试指南为基础,构建了 Excel表格的形式的山楂已知品种数据库。包括山楂已知品种108份,每个品种对应55个表型性状的特征描述,以及1000余张品种整株、叶、花、果实和种核的照片信息。为我国山楂新品种的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张谦[5](2019)在《天目琼花种子萌发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天目琼花是山东地区优秀的珍稀濒危乡土树种,其冠形、叶形、花姿和果实都很秀丽,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及潜在经济价值极高,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但天目琼花种子有深度休眠特征,自然状态下成熟的种子多年才能萌发,发芽率低,极大地限制了天目琼花的推广。本试验通过将3种不同处理的天目琼花种子进行沙藏层积,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层积期间生理生化及内源激素动态变化指标进行测定,同时,针对层积不同时期的天目琼花种子进行解剖结构的观察,寻找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解剖结构、生理生化指标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天目琼花种子休眠特性,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中天目琼花种子生活力高达85%以上,具有较大发芽潜力,但发芽试验中并未发芽,说明天目琼花种子存在深度休眠现象。2.天目琼花种子层积过程中生理生化研究结果表明:层积前期,可溶性糖含量持续降低,层积中期,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层积后期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降低,在层积后期降幅变大;层积期间POD和PPO活性为单峰变化,刺破和剥皮处理的种子两种酶活性在层积中期出现峰值,未处理的种子POD和PPO活性在7个月时出现峰值。说明层积前期种子处于深度休眠状态,代谢活动不旺盛,在层积中后期代谢旺盛,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POD活性升高有利于增加自身抗氧化能力,PPO活性升高利于氧化酚类物质,对种子解除休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天目琼花种子内源ZT含量不断上升;IAA含量前期升高,层积末期降低;ABA含量在层积前期降低,中期基本稳定,后期升高;GA3含量前中期升高,后期降低。种子打破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明显,层积前期ABA作为种子萌发抑制物质显着降低;层积末期ZT含量升高,对ABA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拮抗作用;GA3对解除种子休眠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伴随着GA3含量的升高,种子进入萌发初期;IAA含量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小幅度升高,对种子解除休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IAA+GA+ZT)/ABA比值出现的两次峰值的时间,与生理活动和解剖结构相吻合,第一次峰值出现时种子完成后熟,第二次峰值出现时种子萌发。4.沙藏层积8个月可有效提高天目琼花种子萌发率,采用刺破和剥皮处理的天目琼花种子萌发率可高达90%以上。

亓军红[6](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认为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余立璇[7](2018)在《花楸观赏种质资源筛选与嫁接成活率对比》文中研究说明花楸(Sorbus L.)是一种优美的景观树种,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具有极高的发展潜力与应用价值。本文通过资料查阅确定北京周边及可能引种北京的花楸分布,历时2年,对北京喇叭沟门、松山、百花山,河北雾灵山、平顶山森林公园的花楸树(Sorbuspohuashanensis),安徽黄山的水榆花楸(Sorbusalniolia)和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陕西太白山的水榆花楸、秦岭花楸(Sorbus tsinlingensis)、北京花楸(Sorbus discolor)、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石灰花楸(Sorbus folgneri)、太白花楸(Sorbus tapashana)共13种(种源)花楸观赏型野生资源进行调查,摸清其生长、分布状况、季相景色,并对原生境和植株进行了不同季节景观图片采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观赏型种质资源筛选及嫁接技术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观赏型花楸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果观赏性、花观赏性、叶观赏性3个一级指标,果色、果型、果繁密度、花色、花型、花繁密度、叶色、叶型、叶繁密度9个二级指标。(2)基于以上指标对11种(种源)花楸观赏性价值进行评价,筛选得到4种优良观果型花楸(平顶山花楸树、雾灵山花楸树、太白山陕甘花楸、太白山北京花楸)、5种优良观叶型花楸(平顶山花楸树、喇叭沟门花楸树、雾灵山花楸树、太白山陕甘花楸、太白山太白花楸)、3种优良观花型花楸(平顶山花楸树、雾灵山花楸树、黄山水榆花楸)、3种综合观赏型花楸(平顶山花楸树、雾灵山花楸树、太白山陕甘花楸)。(3)将筛选出的优良观赏型花楸种(种源),共332株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筛选得到 25 株优良观果型优株(PDS01、PDS02、PDS03、PDS04、WLS09、WLS19、WLS41、WLS86、TBJ07、TBJ33、TBJ35、TBJ51、TBJ59、TSG03、TSG04、TSG09、TSG13、TSG17、TSG20、TSG21、TSG26、TSG29、TSG33、TSG34、TSG38)、24株优良观叶型优株(PDS01、PDS02、PDS03、PDS04、LBG28、LBG29、LBG35、TSG09、TSG21、TSG29、TSG33、TSG34、TTB23、TTB27、TTB35、TTB39、WLS07、WLS09、WLS15、WLS17、WLS29、WLS74、WLS86、WLS94)、19 株优良观花型优株(PDS01、PDS02、PDS03、PDS04、WLS01、WLS09、WLS14、WLS19、WLS29、WLS33、WLS41、WLS63、WLS77、WLS79、WLS85、HSY01、HSY07、HSY23、HSY29)、24 株综合观赏型优株(PDS01、PDS02、PDS03、PDS04、WLS09、WLS17、WLS19、WLS29、WLS41、WLS63、WLS77、WLS86、TSG03、TSG04、TSG09、TSG13、TSG17、TSG20、TSG21、TSG26、TSG29、TSG33、TSG34、TSG38);(4)采集筛选得到的优良观赏型花楸穗条,通过文献分析方法集成嫁接繁育技术,在北京市延庆高平原地区进行嫁接繁育。砧木为两年生八棱海棠(Begonia evansiana),采用劈接的改良方法。总体来说平顶山花楸树嫁接成活率较高,达57.95%,太白山水榆花楸嫁接成活率较低,为5.38%。优选出的优良种质资源中,PDS03优株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60%;TSG29优株嫁接成活率最低,为17.78%,有待继续深入研究适合的嫁接技术。通过研究,以期快速、高效地培育出具有母本优良性状的花楸植株,为北京市高平原乃至冬奥会园林绿化建设增添彩叶树种。

刘欢[8](2015)在《新疆野山楂生殖生物学特性及亲缘关系研究》文中提出为掌握新疆野山楂资源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及亲缘关系,以阿尔泰山楂、红果山楂和准噶尔山楂为试材,利用石蜡切片法对花芽形态分化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采用固体培养基法研究了不同保存条件和不同浓度蔗糖、硼酸对花粉活力的影响;进行不同种野山楂间的授粉试验;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3种野山楂的花粉形态;研究了不同层积方法、不同层积时间和不同激素处理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野山楂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阿尔泰山楂和红果山楂花芽分化自7月上旬开始,持续至翌年4月初,历时280 d左右,其过程可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始期、花蕾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和胚珠出现期,各分化时期有重叠交错现象,以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四个时期并存的情况越冬。(2)阿尔泰山楂、红果山楂、准噶尔山楂花粉萌发的较适培养基配方分别为:1%琼脂+0.05%硼酸+15%蔗糖,1%琼脂+0.01%硼酸+15%蔗糖,1%琼脂+0.01%硼酸+20%蔗糖,三者在各自较适培养基上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30.8%、58.7%、67.2%,且分别极显着高于其它处理。不同贮藏温度条件处理下,阿尔泰山楂、红果山楂、准噶尔山楂花粉在室温条件下分别保存至40 d、60 d、70 d时完全失去活力;4-5℃条件下,三种山楂的花粉分别贮藏至90 d、130 d、140 d时完全失去活力;-18℃条件下,阿尔泰山楂、红果山楂、准噶尔山楂花粉可分别贮藏至130 d、160 d、170 d时方完全失去活力。(3)阿尔泰山楂的单花花粉量较大,为28 320粒,极显着高于其余两种山楂。3种野山楂自然授粉和自花授粉坐果率较高,在34.83-53.10%之间,表现为自交亲和;异花授粉坐果率在30.65-41.85%之间,与自然授粉和自花授粉处理有显着差异;去雄套袋的坐果率为4.22-11.71%。(4)3种野山楂的花瓣形状和颜色均为椭圆形和白色,子房下位;阿尔泰山楂和红果山楂为黄白色,准噶尔山楂则为粉红色;准噶尔山楂的花冠直径较大,为18.47 mm,阿尔泰山楂的花冠直径较小,为16.18 mm;花粉粒由大到小排列为:准噶尔山楂>红果山楂>阿尔泰山楂,红果山楂和准噶尔山楂的外壁纹饰较密集,准噶尔山楂的条脊较宽。(5)变温层积对阿尔泰山楂和红果山楂种子的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阿尔泰山楂种子层积90 d左右发芽率可达39.5%,红果山楂种子层积150 d左右发芽率可达27.1%;准噶尔山楂种子在所有层积处理中的萌发率都相对较低,100 mg/L的GA3处理层积180 d后发芽率为10.2%。(6)12条引物共扩增出23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1条,多态性为94.4%。3种野山楂材料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均为准噶尔山楂最高,阿尔泰山楂次之,红果山楂最低。3种新疆野山楂两两种类之间的Nei’s遗传相似度为0.862 2-0.904 4,遗传距离为0.100 5-0.148 3,说明准噶尔山楂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红果山楂的遗传多样性较小。阿尔泰山楂和红果山楂的亲缘关系较近;准噶尔山楂和红果山楂间亲缘关系较远。

曲跃军,杜人杰,董文轩,金虎,殷霈瑶,姜海波,洪庆,郭劲鹏[9](2014)在《山楂北方产区分布及高寒地区栽培技术》文中指出对山楂(Crataegus L.)在北方的分布区域及高寒地区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为其引种栽培及扩大产业范围提供理论基础。

卢铁兵[10](2013)在《核桃苗木快速繁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建立核桃苗木快速繁育技术体系,以购自涉县的普通核桃种子和绿岭丰产园5a生采穗圃的‘绿岭’核桃新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核桃砧木苗培育体系和核桃嫁接苗培育体系,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设施栽培、不同播种期、不同嫁接时期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建立了核桃苗木快速繁育技术体系。主要结果如下:1. IAA和6-BA溶液浸泡对核桃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用低浓度GA3溶液浸泡有利于种子萌发,而高浓度GA3溶液不利于种子萌发,浓度为50μg/L的GA3溶液浸泡春播小拱棚覆盖核桃种子效果最好,出苗率为73.00%,比对照提高6.60%;用低浓度NAA溶液浸泡有利于种子萌发,而高浓度NAA溶液不利于种子萌发,浓度为20μg/L的NAA溶液浸泡春播小拱棚覆盖核桃种子效果最好,出苗率为72.73%,比对照提高6.33%。2.春播和秋播小拱棚覆盖核桃实生苗的出苗率分别为66.40%、56.92%,春播苗的出苗率显着高于秋播苗的出苗率;秋播砧木苗苗高和地径极显着大于春播砧木苗,截止到7月1日,秋播砧木苗苗高和地径分别为39.42cm、1.14cm,而春播砧木苗苗高和地径分别为28.14cm、0.79cm,秋播苗苗高和地径分别比春播苗高40.09%、44.30%。3.小拱棚覆盖对核桃砧木苗的出苗和生长有显着促进作用。秋播小拱棚覆盖和地膜覆盖核桃平均出苗率分别为56.92%、49.96%,均极显着高于未覆盖(40.63%),且小拱棚覆盖处理出苗率极显着高于盖地膜处理;秋播小拱棚覆盖和地膜覆盖核桃平均实生苗苗高分别为13.16cm、10.87cm,均极显着高于未覆盖(7.91cm),且小拱棚覆盖处理核桃实生苗苗高极显着高于盖地膜处理。4.浸种处理对核桃出苗和苗木生长无显着性影响。5.核桃砧木苗地径粗度与嫁接成活率在6月10日、7月1日和8月1日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4、0.977和0.92;砧木苗地径粗度与嫁接苗出圃高度在6月10日、7月1日和8月1日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0.713和0.939。6.核桃苗木嫁接成活率随着地径增加而升高,6月10日以后,嫁接成活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试验所选的三个时期中,各个地径级别都表现为,6月10日嫁接成活率最高,8月1日嫁接成活率最低。6月份最适宜核桃方块形芽接,7月份其次,8月份不适合核桃方块形芽接。7.进入8月份采用带木质部芽接的方式嫁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到33.33%,极显着高于方块形芽接、腹切接和嫩枝劈接成活率。8.核桃秋季播种,小拱棚覆盖,当年生实生苗7月1日采用方块形芽接嫁接,秋季获得的嫁接苗(三当苗)一级苗和二级苗占总苗木量的65.66%;春季播种,获得的三当苗苗高均在20cm以下,达不到出圃标准。

二、山楂种子快速育苗的关键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楂种子快速育苗的关键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呼和浩特地区引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及繁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园林植物引种研究
        1.1.2 植物繁殖特性研究
        1.1.3 植物幼苗建植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引种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及适宜性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材料来源及选择
        2.1.3 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2.1.4 评价指标的选取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供试78 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与分级
        2.2.2 17 种园林景观植物的物候期
    2.3 讨论
    2.4 小结
3 8 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种子萌发试验方法
        3.1.3 计算指标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方式对蒙桑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方式对蒙古莸种子萌发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方式对戈壁天门冬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方式对山韭种子萌发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方式对水曲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3.2.6 不同处理方式对黄檗种子萌发的影响
        3.2.7 解除乌苏里鼠李种子休眠方法的结果
        3.2.8 解除桃叶卫矛种子休眠的方法
    3.3 讨论
    3.4 小结
4 8 种园林植物幼苗建植特性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4.1.3 测定指标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蒙桑幼苗建植的影响
        4.2.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蒙古莸幼苗建植的影响
        4.2.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戈壁天门冬幼苗建植的影响
        4.2.4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山韭幼苗建植的影响
        4.2.5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水曲柳幼苗建植的影响
        4.2.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檗幼苗建植的影响
        4.2.7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乌苏里鼠李幼苗建植的影响
        4.2.8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桃叶卫矛幼苗建植的影响
    4.3 讨论
        4.3.1 8 种园林植物幼苗生长形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4.3.2 8 种园林植物幼苗抗氧化酶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4.3.3 8 种园林植物幼苗丙二醛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4.3.4 8 种园林植物幼苗渗透调节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4.4 小结
5 桃叶卫矛营养繁殖特性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桃叶卫矛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5.2.2 桃叶卫矛嫁接繁殖体系的建立
        5.2.3 桃叶卫矛扦插繁殖体系的建立
    5.3 讨论
    5.4 小结
6 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中药材
        2.1.2 中药材产业
    2.2 理论依据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产业组织理论
        2.2.4 农业现代化理论
第3章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
    3.1 武安市中药材产业概况
        3.1.1 武安市中药材生产条件
        3.1.2 中药材主要区域分布
        3.1.3 生产规模状况
        3.1.4 合作经营组织状况
        3.1.5 技术培训和科学研究情况
        3.1.6 政策扶持
    3.2 武安市连翘生产情况调查
        3.2.1 武安市连翘资源概况
        3.2.2 连翘生产情况调查
    3.3 武安市连翘加工情况调查
    3.4 武安市连翘营销情况调查
    3.5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调查
第4章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4.1 武安市连翘生产环节的制约因素
        4.1.1 栽植连翘种质基源不清,野生连翘有待提纯复壮
        4.1.2 连翘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
        4.1.3 生产管理技术传统,知识更新缓慢
        4.1.4 生产经营模式传统,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4.2 武安市连翘加工环节的制约因素
        4.2.1 加工企业规模小,深加工程度不够
        4.2.2 缺乏地标性品牌
    4.3 武安市连翘营销环节的制约因素
        4.3.1 经营观念传统,销售渠道单一
        4.3.2 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
        4.3.3 信息流通不畅
第5章 促进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1 创新连翘生产经营模式
    5.2 培育连翘优质丰产品种,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5.2.1 加强连翘种质资源保护
        5.2.2 重视种质提纯复壮
        5.2.3 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
        5.2.4 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5.3 推行生态化种植,实施品牌培育战略
    5.4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加工技术水平
        5.4.1 培育龙头企业
        5.4.2 提高加工技术水平
    5.5 加强中药材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增加市场竞争力
    5.6 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
    5.7 完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县级平台
    5.8 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督管理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3)泰山野生峨参的驯化栽培与峨参饼干加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伞形科植物资源及峨参属植物概况
    1.2 泰山野生峨参分布
    1.3 峨参简介
    1.4 峨参根的药用价值
    1.5 峨参根的食用价值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峨参资源调查方案设计
        2.2.2 栽培驯化试验设计
    2.3 峨参中药饼干配方及工艺设计
        2.3.1 空白饼干配方工艺摸索
3 结果与分析
    3.1 泰山野生峨参资源分布状况
    3.2 泰山野生峨参资源蕴藏量
    3.3 种子生长发育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3.4 峨参植株生长状况
    3.5 栽培峨参与原植物特征比较
    3.6 栽培峨参生药学性状、根萌芽繁殖方法
    3.7 峨参引种驯化的关键技术
        3.7.1 选地整地
        3.7.2 种植方法
        3.7.3 适时管理
        3.7.4 病虫害防治
        3.7.5 采收季节及方法
    3.8 峨参饼干配方及工艺筛选
4 讨论
    4.1 峨参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1.1 采收方式原始
        4.1.2 监管困难度大
        4.1.3 分布的零散性
    4.2 峨参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4.2.1 加强保护、宣传措施
        4.2.2 注意采收方式
        4.2.3 引种和驯化栽培
        4.2.4 减少郁闭度
        4.2.5 加工储藏
        4.2.6 开展药用植物的基础性研究
        4.2.7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产业现代化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山楂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新品种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山楂种质资源的概况和研究进展
        1.1.1 山楂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况
        1.1.2 山楂栽培品种概况
        1.1.3 山楂品种资源园林应用的广泛性
    1.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1.2.1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传统方法
        1.2.2 分子标记的类型与选择
        1.2.3 分子标记在山楂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3 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3.1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概况
        1.3.2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3.3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
        1.3.4 UPOV框架下SSR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3.5 山楂品种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基于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山楂遗传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基于DUS测试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2.1.3 山楂花粉形态多样性观测研究
        2.1.4 山楂染色体数目研究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2.2.2 山楂花粉的形态结构和外壁纹饰类型
        2.2.3 山楂品种染色体数目统计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山楂SSR位点挖掘和EST-SSR标记开发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基因组DNA的提取、检测和保存
        3.1.3 转录组序列中SSR位点的挖掘和引物设计
        3.1.4 引物的选取和PCR扩增
        3.1.5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和筛选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转录组结果分析
        3.2.2 转录组中SSR位点的分布及特征
        3.2.3 SSR标记的筛选和检测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身份证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M13 PCR体系的建立
        4.1.3 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
        4.1.4 遗传多样性分析
        4.1.5 聚类分析
        4.1.6 分子身份证的编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山楂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4.2.2 基于SSR标记的聚类分析
        4.2.3 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4.3 本章小结
5 山楂DUS测试指南的研制和已知品种数据库的构建
    5.1 山楂DUS测试指南的研制方法
        5.1.1 测试指南研制的准备工作
        5.1.2 测试指南性状表的制定及图文解释
        5.1.3 测试指南技术问卷的编制
    5.2 已知品种数据库的构建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我国山楂DUS测试指南和已知品种数据库的内容
        5.3.2 我国与UPOV山楂DUS测试指南中测试性状的异同
        5.3.3 DUS测试指南和已知品种数据库在DUS测试中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山楂属
附录Ⅱ 山楂已知品种数据库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天目琼花种子萌发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天目琼花概述
        1.1.1 天目琼花的形态特征
        1.1.2 天目琼花的地理分布
        1.1.3 天目琼花的应用价值
    1.2 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1.2.1 种子休眠的研究进展
        1.2.2 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研究
        1.2.3 种子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
    1.3 天目琼花种子及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1.3.1 天目琼花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3.2 荚蒾属种子休眠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
        2.3.1 种子生物学特性
        2.3.2 种子解剖结构观察
        2.3.3 种子理化指标测定
        2.3.4 种子内源激素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天目琼花种子生物学特性
    3.2 层积过程中种子发芽率
    3.3 天目琼花种子的解剖学研究
        3.3.1 种子解剖结构观察
        3.3.2 层积过程中种子生长动态变化
    3.4 层积过程中种子理化性质的影响
        3.4.1 层积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分析
        3.4.2 层积过程中可溶性淀粉含量变化分析
        3.4.3 层积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分析
        3.4.4 层积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分析
        3.4.5 层积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分析
    3.5 层积过程中种子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3.5.1 层积过程中种子内源ZT含量变化分析
        3.5.2 层积过程中种子内源IAA含量变化分析
        3.5.3 层积过程中种子内源ABA含量变化分析
        3.5.4 层积过程中种子内源GA3含量变化分析
        3.5.5 同种处理的种子不同内源激素变化分析
        3.5.6 层积过程中种子内源激素的协同作用分析
4 讨论
    4.1 天目琼花种子萌发过程中解剖结构的变化
    4.2 层积期间种子生理生化变化
        4.2.1 营养物质与种子萌发的关系
        4.2.2 酶活性与种子萌发的关系
    4.3 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与种子萌发的关系
    4.4 天目琼花种子的休眠与萌发
    4.5 天目琼花种子解除休眠方法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7)花楸观赏种质资源筛选与嫁接成活率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花楸及其嫁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观赏花楸种类
    1.2 观赏花楸种质资源调查情况
    1.3 花楸嫁接技术研究现状
    1.4 花楸其他研究相关进展
2. 景观树种的评价方法
3. 研究及调查地区概况
    3.1 黄山地区概况
    3.2 冀北山地丘陵区概况
    3.3 北京山区概况
    3.4 太白山区概况
4. 研究方法
    4.1 花楸种质资源调查方法
    4.2 优良观赏型花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4.2.2 判断矩阵的构建
        4.2.3 判断矩阵权重值的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2.4 各指标层要素对于目标层综合权重值的计算
    4.3 优良观赏型花楸的筛选
    4.4 花楸嫁接繁育技术
        4.4.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点
        4.4.2 嫁接方法
        4.4.3 嫁接苗木的管理
    4.5.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与分析
    5.1 花楸种质资源调查
    5.2 优良观赏型花楸的筛选
        5.2.1 判断矩阵权重值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5.2.2 各指标因素综合权重值的计算
        5.2.3 优良观赏型花楸种(种源)的筛选
        5.2.4 优良观赏型花楸单株的筛选
    5.3 花楸嫁接成活率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7.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新疆野山楂生殖生物学特性及亲缘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新疆野山楂花芽形态分化特征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新疆野山楂花器官特征及花粉活力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新疆野山楂授粉受精生物学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新疆野山楂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新疆野山楂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6.1 材料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山楂北方产区分布及高寒地区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山楂北方主要产区
    1.1 鲁苏北栽培区
    1.2 中原栽培区
    1.3 冀京辽栽培区
    1.4 寒地栽培区
2 高寒地区山楂繁殖和栽培技术
    2.1 嫁接繁殖
        2.1.1 砧木的培育:
        2.1.2 嫁接繁殖。
    2.2 栽培技术
        2.2.1 土壤管理。
        2.2.2 科学施肥。
        2.2.3 合理灌水。
        2.2.4 整形修剪。
        2.2.5 采收与储藏。
        2.2.6冻害防治。
3 结语

(10)核桃苗木快速繁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健壮砧木苗培育
        1.2.2 优质嫁接苗的培育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健壮实生苗培育技术研究
        2.3.2 优质嫁接苗培育技术
        2.3.3 “三当苗”培育技术
    2.4 试验方法
        2.4.1 调查方法
        2.4.2 实生苗和嫁接苗的管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核桃健壮砧木苗培育途径研究
        3.1.1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核桃种子出苗的影响
        3.1.2 不同播种时期对核桃种子出苗及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3.1.3 种子处理和播后不同保护措施对核桃出苗和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3.2 核桃优质嫁接苗培育途径
        3.2.1 砧木粗度和嫁接时期对嫁接成活及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3.2.2 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的影响
    3.3 核桃“三当苗”培育技术集成
        3.3.1 播种
        3.3.2 嫁接、补接
        3.3.3 苗期管理
        3.3.4 “三当苗”质量评价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山楂种子快速育苗的关键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呼和浩特地区引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及繁殖特性研究[D]. 刘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郑丽美.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3]泰山野生峨参的驯化栽培与峨参饼干加工[D]. 李华斌.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4]我国山楂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新品种保护研究[D]. 马苏力娅.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7)
  • [5]天目琼花种子萌发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 张谦.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6]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花楸观赏种质资源筛选与嫁接成活率对比[D]. 余立璇.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8]新疆野山楂生殖生物学特性及亲缘关系研究[D]. 刘欢.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6)
  • [9]山楂北方产区分布及高寒地区栽培技术[J]. 曲跃军,杜人杰,董文轩,金虎,殷霈瑶,姜海波,洪庆,郭劲鹏.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5)
  • [10]核桃苗木快速繁育关键技术研究[D]. 卢铁兵.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山楂种子快速育苗关键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