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材线虫病发生防治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曾端香,余曦玥,于敬文,贾建平,彭德良,黄文坤[1](2022)在《松材线虫病的检测及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世界林业重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是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重灾区之一,截至2020年,中国已有18个省(市)成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发生面积已达180.92万hm2,病死松树量已达1947万株,且发病面积不断加大。为有效治理这一病害,中国采取病害检测和疫情监测等手段防止疫情传播,辅以综合治理,以保疫区不再扩大。本研究详细综述了松材线虫的发生与危害、致病机制、监测检测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减轻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
黄金水,蔡守平,汤陈生,何学友,洪志勇,曾丽琼,朱洪如,江晟,郭久江,谢金礼[2](2021)在《福建省松材线虫病防治现状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出适宜福建省情、林情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对策,通过深入30多个县(市区),对松材线虫病疫区、枯死松树发生山场、除害处理现场等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方式的现场调研和系统了解,分析了福建省松材线虫病发生现状,揭示了福建省松材线虫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6项防治对策:(1)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防治全过程监管;(2)调整防控思路,将全省不明原因枯死的松树视同松材线虫病疫木管理;(3)根据松材线虫病发生实际,分区域设定防控目标,进行分区施策;(4)大力推进以"3~5年除治工程持续目标绩效承包+除治工程质量监理"为主要模式的综合治理策略,确保防治取得成效;(5)完善疫情监测体系,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疫情除治质量;(6)加强检疫能力与区域联防联控,严防疫情入侵与外传。
汪焱[3](2021)在《松材线虫病疫木边缘计算监测方法与除治管理系统设计实现》文中指出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土地面积约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4%左右。松树是我国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易出现多种病虫害,其中危害最强的为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传播速度快、除治难度大,在我国迅速蔓延,至今已造成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且有向重点林区传播的趋势。因此,如何更好的对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进行有效防控是当务之急。在疫木普查的方法中,针对传统人工巡查方法工作量巨大且林区地势崎岖难以探查等问题,现今较为适用的办法是使用无人机采集图像后传输至数据中心对图像进行识别,但海量数据的传输再识别使其时效性不高且造成计算中心的资源浪费。边缘计算的运用能够有效减小传输量,节省计算资源。因此,本研究运用机载边缘计算平台和轻量深度学习模型,开发了一套天-地一体的松材线虫病除治管理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边缘计算模块快速检测提出了YOLOV4-Tiny-3Layers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并将其运用于机载边缘计算平台,对采集的图像检测识别后,疑似疫木信息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细粒度检测识别,最终结果通过python调用后台API存储至My SQL数据库。实验表明,该方法达到了低漏检、高精度的效果。(二)疫木除治数据采集APP为避免疫情扩散,经边缘计算平台和数据中心双重检测后的疫木需要及时除治,开发配套APP,读取存入数据库后的疫木信息,在地图显示其地理位置便于施工队进行相关除治工作,并在除治后将疫木相应信息上传以更新数据库,实现对疫木的清理监管。(三)疫木除治管理系统利用Java语言、Spring Boot框架、My SQL数据库,开发松材线虫病树除治管理系统。通过建立“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疫木信息管理”“无人机图像管理”几大功能模块,解决数据整理时间成本高、管理人员对疫情情况掌控不及时、除治措施落实跟进不到位等问题。
戚丹妮[4](2021)在《杀线虫剂胁迫条件下松材线虫的繁殖与交配行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松材线虫病对于松树来说是一种毁灭性流行病,是林业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松材线虫病具有致病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快的特点,该病一旦发生便很难控制。目前已造成我国85524hm2的灾害面积,直接经济损失数35亿元,间接损失高达数160亿元。因此,筛选一款高效、稳定的杀松材线虫药剂是目前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松材线虫为靶标,测定了甲维盐、阿维菌素、氟吡菌酰胺与新型药剂SYNC的亚致死浓度,比较在亚致死浓度下四种药剂对松材线虫产卵量、卵孵化率、性别比例和发育进度的影响;观察并分析四种药剂对其交配行为的胁迫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四种不同药剂亚致死浓度处理后,松材线虫产卵量依次为阿维菌素(14.6粒)>氟吡菌酰胺(6.1粒)>甲维盐(4.6粒)>SYNC(2.8粒),其中SYNC处理后产卵量与其他处理组对比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2.四种不同药剂亚致死浓度处理后,松材线虫孵化率依次为阿维菌素(74.34%)>氟吡菌酰胺(73.48%)>SYNC(55.43%)>甲维盐(48.31%),其中甲维盐处理后,其中甲维盐处理后卵孵化率与其他处理组对比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3.四种不同药剂亚致死浓度处理后,松材线虫性成熟比例依次为氟吡菌酰胺(62.16%)>阿维菌素(60.29%)>甲维盐(60.24%)>SYNC(50.73%),其中SYNC处理后性成熟比例与其他处理组对比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4.四种不同药剂亚致死浓度处理后,松材线虫的雌雄比在1.33-1.76之间,其中阿维菌素处理后雌雄比与其他处理组对比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5.新型杀线剂SYNC对于松材线虫的交配行为也有影响作用,经处理后每对松材线虫的交配次数从1.99次下降至1.21次,有效交配率从79.82%下降至69.65%,即SYNC有效降低松材线虫的交配次数与有效交配率,从而达到降低其种群繁殖数量的效果。
毛朝明,阙利芳,蒋灵华[5](2020)在《基于森林演替理论的松材线虫综合治理路径》文中认为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科植物的重要病害,我国自1982年在江苏南京紫金山发现以来,已进行了长期的防治工作,由于该病传播途径多、治理难度大,当前防控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仍造成大面积扩散蔓延。通过结合多年来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工作实践,分析了目前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综合了各地松材线虫病治理工作取得的一些成就,提出根据森林演替规律,实施分类治理的路径。对非疫区,加强外来松木及制品的检疫力度,避免疫情传入;在疫区,通过树干注射,杀灭优势树木体内松材线虫,消灭病源,保护松树;对松木纯林进行较大强度择伐,降低松树密度,通过抚育、补植等营林措施,促进林下乡土树种的生长,培育针阔混交林,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向更加稳定的地带性植被演替,加强森林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实现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治理。
刘霄,宋永贵,刘勇,周亮,李世超,孙胃涛[6](2020)在《探讨提高营林技术对治理林业病虫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森林在全球生态环境卫生防护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绿色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正在逐渐萎缩,林业木业的总体产量也在持续性下降,所以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前问题进行应对解决。本文主要对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并针对林业病虫害制定营林技术措施,从而使我国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王辉[7](2020)在《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短期效果与持续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松材线虫病(又称松萎蔫病,Pine wilt disease,PWD)是造成多种松树死亡的致命因素,其主要传播媒介松褐(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广布东亚(我国21省区),成为驱使松材线虫病快速传播、扩散、暴发的主要因子。因此,通过控制松褐天牛数量来降低松材线虫病发生程度,成为防控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如何有效压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天敌释放、死树清理、成虫诱捕等措施已用于天牛防治一线,而林区飞机喷雾防治(简称“飞防”)松褐天牛近些年也迅速兴起,现已在我国12个省27个市开展。与传统方法相比,“飞防”在大面积作业与作业效率上优势明显,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1)飞防效果评价各地做法不一,缺少规范;(2)“飞防”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当前一些标准仍沿用农业飞防领域,于林区飞防相差较大;(3)商用“飞防”只关注短期效果,但当年效果能否持续到次年或来年或更长时间(持续效果),仍备受质疑。为此,本研究通过松褐天牛“飞防”作业案例分析方法,结合无人机喷雾模拟试验的作业因素对雾滴沉降的影响与检测分析,同时采用“飞防”当年的短期效果(直接致死、间接致死作用等)评价与来年持续跟踪的持续效果(天牛种群动态监测、马尾松死树调查)评价方法,以样线、样方野外调查法采集天牛、马尾松死树等数据,用配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数学分析方法,研究影响松褐天牛“飞防”雾滴沉降因子、短期效果与持续效果关系及其反馈的信息与启示。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点:(1)林区“飞防”作业的雾滴分布不均、变差大。南昌作业区微滴(<0.1 mm)、小滴(0.1~1 mm)相比中滴(1~3 mm)、大滴(>3 mm)占比更高,单张检测卡雾滴承接量差异大。单位面积(每平方厘米)雾滴量第一次飞防平均5.17滴,第二次飞防平均3.27滴。乐安作业区雾滴覆盖率>5%,单位雾滴量>5滴,平均雾滴大小为0.8-1.5cm2;第二次飞防的树冠雾滴覆盖率与单位雾滴量均高于主干与树下,而第一次飞防树冠的数值却低于主干和树下;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样线上,药剂雾滴分布上有一定起伏,雾滴频次分布各异,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第一次飞防的东向样线与其他方向样线雾滴数差异显着,而其他方向间差异不显着;第二次飞防东向与南向样线间差异显着、与西、北向样线差异不显着,南向样线与西、北向差异显着,西向样线与北向也差异显着,此外第一次和第二次飞防相同方向样线间差异不显着。(2)雾滴沉降受飞行高度、速度、郁闭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而风速在影响其他因素的基础上发挥作用。风速下,雾滴易漂移出既定喷幅区,导致目标区雾滴承接量明显下降。飞行高度上,7 m高度组较11 m、15 m高度组雾滴承接量最多;飞行速度上,4 m/s与5 m/s两个低速组明显较6.5 m/s与8 m/s中高速组沉降多;林区郁闭度上,低郁闭度0.3组明显优于0.7组,但与0.5组差异不显着;尿素沉降剂添加与否,影响整体的雾滴沉降效果。(3)“飞防”对松褐天牛成虫致死作用显着。检测直接致死作用,南昌作业区“飞防”后1~2 d成虫死亡率达70%以上,2~4 d则全部死亡,明显快于对照组;检测间接致死作用效果上,乐安作业区“飞防”区松枝饲喂松褐天牛成虫,1 d内全部死亡,显着快于对照组。(4)“飞防”显着降低当年松褐天牛种群大小。“飞防”前调查处理区与对照区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无差异,但“飞防”后马尾松林整体或分区(林外区、林缘区、林中区)检测均发现成虫诱捕数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其防效达50%~80%。(5)“飞防”当年的种群下降趋势不能延续到来年,即“短期效果不等于持续效果”,且马尾松死树量在“停飞”后回升快。调查“一年飞防区”发现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在总的发生量、发生高峰、发生时间跨度、结束时间等均与对照区不同,前者更大或更晚,且林外、林缘、林中各区调查结果也与此类似。“多年飞防区”也呈现类似情况,但与对照组总体上更相似。以2018年“飞防”年为时间界线,发现马尾松死树量2016-2018年呈下降趋势,但2019年较2018年回升趋势明显,较对照组更高。
李叶晨[8](2020)在《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松材线虫病在我国主要借助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传播,有效控制松墨天牛已成为遏制该病传播蔓延的关键环节。物种栖境景观格局的改变及破碎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生存的主要原因,同时害虫种群的暴发及其遗传结构也与栖境景观格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害虫与景观格局相结合研究有助于开发害虫可持续控制的对策。尽管已有研究描述了景观格局与墨天牛属昆虫的关系,但多集中于气候、海拔等环境因子,尚无关于异质景观格局中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及遗传多样性的全面研究,特别是精细化分的林分景观及城市、农田、道路等非寄主景观与其的关系,而该研究内容对于了解景观格局中松墨天牛的扩散行为及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研究将景观生态学与景观遗传学相结合,探讨了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并应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模型构建,研究了不同景观尺度及不同景观类型与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以期为深入解析松材线虫病的成灾机理和利用景观格局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等奠定理论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摘要如下:1.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为探究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及不同发生期的影响,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2个水平上的景观指数与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地斑块面积、道路斑块数量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有显着影响,且为正相关,而道路斑块的分离度、农田斑块面积则与其呈显着负相关。此外,林地、道路、城市、农田与水域斑块密度等景观指数对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具有重要影响。2.不同景观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为了明确景观格局下松墨天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不同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景观尺度下的松墨天牛种群结构存在差异,其中顺昌和霞浦两个研究区间的种群在系统进化树、PCA、ADMIXTURE分析上均被明显分开,属于不同种群,说明在县域这种较大的景观尺度下(>250 km),松墨天牛种群间进行自然的传播扩散与基因交流存在显着障碍。然而,在较小的景观尺度范围内(<10km),两个研究区各自内部松墨天牛种群间的分化较弱,但有一定影响,其中顺昌县内的期望杂合度(HE)为0.2208-0.2383,等位基因丰富度(A)为0.7613-0.7752,霞浦县内的期望杂合度为0.2015-0.2127,等位基因丰富度为0.7754-0.7674。3.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在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影响及不同景观尺度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发现景观格局与两者均有关,若能进一步探明不同景观类型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将有利于了解景观格局中松墨天牛的扩散行为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应用最小成本路径、LCTA、MLPE、db-RDA等模型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发现在小尺度范围内(<10 km),地理距离与松墨天牛遗传距离的相关性未达显着水平,而最小成本路径的景观距离对其遗传距离具有显着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景观类型对松墨天牛基因流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发现寄主林分景观(马尾松、湿地松、含有寄主的混交林)是对该物种扩散有促进作用的生境,且与遗传多样性呈正相关,而非寄主林分(杉木林)却与其基因流呈负相关。不同的人为景观产生了不同作用,其中道路景观与其基因流及遗传多样性均呈相关,证明木材运输等人为介导的行为对松墨天牛扩散有促进作用,但农田、城市则表现出负面影响。
张扬,饶利军,何龙喜,郝德君,张嘉敏,李冬[9](2019)在《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种类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我国近些年来发生最严重、最危险的林业灾害,其病原松材线虫主要依靠媒介昆虫的携带在自然界中扩散传播。介绍了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昆虫种类,并对以往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技术进行总结,探讨了目前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对策。为今后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叶建仁[10](2019)在《松材线虫病在中国的流行现状、防治技术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松材线虫病是一种重大的检疫性森林病害。北美洲被认为是松材线虫病的原发地,亚洲是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中国是目前遭受松材线虫病威胁最严重的国家,病害已经在我国十多个省区造成了大面积松树死亡,现有6 000万hm2松林正面临着松材线虫病大流行的威胁。目前在我国采取的防控技术主要是围绕3个关键环节,即病害检疫和疫情监测、疫木除治、媒介昆虫防治,此外还有一个主动防病措施,即树干注射。本文在对现有各项防控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无论是在病害尚未发生的区域还是在已经发生的区域,在防控对策上都应该把病害检疫、疫情监测、疫木除治作为病害防治的核心措施,其他如媒介昆虫化学防治、引诱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作为防控松材线虫病的辅助方法,有选择性的、有针对性地加以应用。树干注射剂可在古树名木保护或重要生态区的松树上采用。尽快培育出抗松材线虫病的乡土松种品种,是松材线虫病防控的重要长期战略。
二、松材线虫病发生防治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松材线虫病发生防治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松材线虫病的检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致病机制 |
1.1 松材线虫的发生及危害 |
1.2 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制 |
2 检测技术 |
3 综合防治技术 |
3.1 增加防疫力度 |
3.2 完善检测手段 |
3.3 规范采伐管理 |
3.4 生物防治技术 |
3.5 化学防治 |
3.6 物理防治 |
4 问题与展望 |
(2)福建省松材线虫病防治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福建省松材线虫病发生与防治概况 |
二、福建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疫情监测不到位,发现或上报不及时,疫情本底不够清 |
(二)除治处理质量不达标,严重影响治理成效 |
(三)监管监理机制不完善,防控措施落实和防控质量难有保障 |
(四)防治目标与措施不够科学 |
1. 防治目标不切合实际。 |
2. 疫木源头控制不严,导致疫情扩散。 |
3. 媒介昆虫松墨天牛防治不够科学。 |
(五)检疫能力不足,难以应对目前的严峻形势 |
1. 福建省外围和自身各地疫情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疫木被人为传播现象突出。 |
2. 检疫能力严重不足,人为传播事件频繁发生。 |
3. 从国外进口的松原木及板材逐年增加,加大松材线虫传入风险。 |
三、福建省松材线虫病防治主要对策 |
(一)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落实防治责任主体,高位推动,强化防治全过程监管 |
(二)调整防控思路,将全省不明原因枯死的松树视同松材线虫病疫木管理 |
(三)根据松材线虫病发生实际,分区域设定防控目标,进行分区施策 |
(四)大力推进以“3~5年除治工程目标 |
(五)完善疫情监测体系,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疫情除治质量 |
(六)加强检疫能力与区域联防联控,严防疫情入侵与外传 |
(3)松材线虫病疫木边缘计算监测方法与除治管理系统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病虫害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农林业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1.3 不足及可改进之处 |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4.1 主要内容 |
1.4.2 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论文结构 |
2 相关技术介绍 |
2.1 边缘计算 |
2.2 YOLO目标检测方法 |
2.3 .前端相关技术概述 |
2.4 后端相关技术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机载边缘计算平台的轻量化目标检测方法 |
3.1 研究区域 |
3.2 模块设计及硬件组成 |
3.3 YOLOV4-TINY-3LAYERS轻量化目标检测方法 |
3.4 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
3.5 模型训练过程 |
3.5.1 数据集 |
3.5.2 模型训练与部署 |
3.6 对比实验结果与分析 |
3.6.1 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的评估 |
3.6.2 检测方法评估 |
3.7 本章小结 |
4 松材线虫病树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系统功能需求 |
4.1.2 系统非功能需求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4.3 功能模块设计 |
4.3.1 用户登录模块 |
4.3.2 数据统计显示 |
4.3.3 权限管理模块 |
4.3.4 疫木管理模块 |
4.3.5 无人机图片管理 |
4.3.6 疫木除治数据采集APP |
4.4 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松材线虫病树管理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功能模块实现 |
5.1.1 用户注册登录 |
5.1.2 数据统计实现 |
5.1.3 用户管理实现 |
5.1.4 权限管理实现 |
5.1.5 树木管理实现 |
5.1.6 无人机图片管理 |
5.1.7 疫木除治数据采集APP功能实现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4)杀线虫剂胁迫条件下松材线虫的繁殖与交配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 |
1.1.1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危害 |
1.1.2 松材线虫生活史 |
1.1.3 松材线虫形态描述 |
1.1.4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途径 |
1.1.5 松材线虫病的发病规律 |
1.1.6 松材线虫病的分布状况 |
1.1.7 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 |
1.2 松材线虫繁殖与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
1.2.1 胚胎发育 |
1.2.2 胚后发育 |
1.2.3 繁殖生物学 |
1.3 松材线虫行为学研究进展 |
1.3.1 松材线虫的侵染 |
1.3.2 松材线虫的运动和迁移 |
1.3.3 松材线虫的取食 |
1.3.4 松材线虫的交配 |
1.4 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
1.4.1 营林措施 |
1.4.2 生物防治 |
1.4.3 物理防治 |
1.4.4 化学防治 |
1.4.5 检疫防控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杀线剂胁迫条件下松材线虫繁殖与发育能力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供试松材线虫 |
2.1.2 供试菌株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2.1.5 培养基 |
2.1.6 溶液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供试松材线虫的培养 |
2.2.2 供试松材线虫的分离 |
2.2.3 供试松材线虫各龄期同步虫的获得 |
2.2.4 不同药剂亚致死浓度的确定 |
2.2.5 施药方法 |
2.2.6 松材线虫种群繁殖数量的测定 |
2.2.7 松材线虫产卵量的测定 |
2.2.8 松材线虫卵孵化率的测定 |
2.2.9 松材线虫卵发育进度的测定 |
2.2.10 松材线虫子代性别比例和个体大小的测定 |
2.2.11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四种不同药剂亚致死浓度的确定及毒杀作用 |
2.3.2 四种不同药剂对松材线虫种群繁殖数量的影响 |
2.3.3 四种不同药剂对松材线线虫产卵量的影响 |
2.3.4 四种不同药剂对松材线线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
2.3.5 四种不同药剂对松材线线虫发育进度的影响 |
2.3.6 四种不同药剂对松材线虫子代体长和性别比例的影响 |
2.4 结论与讨论 |
3 松材线虫交配行为及对四种药剂胁迫作用的响应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供试松材线虫 |
3.1.2 供试菌株 |
3.1.3 供试药剂 |
3.1.4 主要仪器设备 |
3.1.5 培养基 |
3.2 实验方法 |
3.2.1 未交配雌雄虫的获得 |
3.2.2 松材线虫交配行为的观察 |
3.2.3 四种不同药剂对松材线虫交配行为的胁迫抑制作用 |
3.2.4 数据处理 |
3.3 结果分析 |
3.3.1 松材线虫的交配行为模式 |
3.3.2 四种不同药剂对松材线虫交配次数的影响 |
3.3.3 四种不同药剂对松材线虫有效交配率的影响 |
3.3.4 四种不同药剂对松材线虫产卵量的影响 |
3.3.5 四种不同药剂对松材线虫交配时长与交配前等待时长的影响 |
3.4 结论与讨论 |
4 总结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基于森林演替理论的松材线虫综合治理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我国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情况和取得的技术成就 |
1.1 防治的基本情况 |
1.1.1 总体要求 |
1.1.2 主要技术 |
1.1.3 保障措施 |
1.1.4 治理成效 |
1.2 杀灭松材线虫的药剂研发和应用取得较大进展 |
2 目前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 森林演替理论下的疫区综合治理路径 |
4 小结与讨论 |
(6)探讨提高营林技术对治理林业病虫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病虫害相关内容概述 |
1.1 林业病虫害的基本概念 |
1.2 林业病虫害的主要类型 |
1.3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 |
2 营林技术的应用 |
2.1 营林技术的推广 |
2.2 加强对混合种植技术的应用 |
2.3 加强营林技术的革新 |
3 结束语 |
(7)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短期效果与持续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选题来源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松材线虫-松褐天牛”发生现状 |
1.2.1 国外发生现状 |
1.2.2 国内发生现状 |
1.3 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等林业害虫研究概述 |
1.3.1 飞机喷雾防治林业害虫发展历程 |
1.3.1.1 国外发展历程 |
1.3.1.2 国内发展历程 |
1.3.1.3 飞机喷雾防治存在的问题 |
1.3.2 国内外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研究概述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方法 |
2.1 飞机喷雾防治(“飞防”)林区概况 |
2.1.1 江西省马尾松林分布与松材线虫病(PWD)发生 |
2.1.2 南昌西山大岭(NCXS)马尾松林区“飞防” |
2.1.3 庐山(LS)马尾松林区“飞防” |
2.1.4 乐安县(LA)马尾松林区“飞防” |
2.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2.1 “飞防”作业机型与喷雾药剂 |
2.2.2 “飞防”作业雾滴检测 |
2.2.2.1 雾滴测试卡林区放置方法 |
2.2.2.2 雾滴计数方法 |
2.2.3 基于无人机“飞防”模拟的雾滴沉降影响因子分析 |
2.2.3.1 无人机型号 |
2.2.3.2 模拟试验地点 |
2.2.3.3 雾滴沉降影响因子与检测方法 |
2.2.4 “飞防”短期效果评价方法 |
2.2.5 “飞防”持续效果评价方法 |
2.3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林区松褐天牛“飞防”雾滴沉降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
3.1 前言 |
3.2 “飞防”作业区雾滴沉降效果检测 |
3.2.1 南昌作业区 |
3.2.2 乐安作业区 |
3.3 影响雾滴沉降效果的模拟试验分析 |
3.3.1 飞行高度对雾滴沉降的影响 |
3.3.2 飞行速度对雾滴沉降的影响 |
3.3.3 风速对雾滴沉降的影响 |
3.3.4 林间郁闭度对雾滴沉降的影响 |
3.3.5 沉降剂对雾滴沉降的影响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松褐天牛“飞防”短期效果评价研究 |
4.1 前言 |
4.2 “飞防”对松褐天牛成虫的直接致死作用 |
4.3 “飞防”对松褐天牛成虫的间接致死作用 |
4.4 “飞防”前后林间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 |
4.5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松褐天牛“飞防”持续效果评价研究 |
5.1 前言 |
5.2 当年“飞防”对来年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
5.2.1 “一年飞防区”来年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 |
5.2.2 “一年飞防区”持续效果评价 |
5.2.3 “一年飞防区”马尾松死数调查与年际变化 |
5.3 多年“飞防”对来年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
5.3.1 “多年飞防区”来年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 |
5.3.2 “多年飞防区”马尾松死数调查与年际变化 |
5.4 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录 |
一、个人简介 |
二、发表文章 |
三、参与项目 |
四、参加学术会议 |
致谢 |
(8)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松材线虫病与松墨天牛 |
1.1.1 分布与危害 |
1.1.2 松材线虫病及松墨天牛的防治 |
1.2 景观生态学及其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1.2.1 景观生态学 |
1.2.2 景观生态学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1.3 景观遗传学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
1.3.1 景观遗传学 |
1.3.2 景观遗传学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松墨天牛种群密度调查 |
2.2.2 松墨天牛不同发生期划分及赋值 |
2.2.3 景观类型划分 |
2.2.4 景观指数的选取与计算 |
2.2.5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研究区松墨天牛成虫发生动态 |
2.3.2 不同研究区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 |
2.3.3 不同研究区的景观格局 |
2.3.4 斑块类型水平相关性分析 |
2.3.5 景观水平相关性分析 |
2.3.6 景观格局与松墨天牛各发生期的相关性 |
2.4 讨论 |
3 不同景观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本采集 |
3.1.2 DNA提取与全基因组重测序 |
3.1.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和注释 |
3.2.2 县域小尺度内种群遗传多样性 |
3.2.3 不同景观尺度下种群遗传结构 |
3.3 讨论 |
4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研究区域与样本采集 |
4.1.2 景观类型划分 |
4.1.3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基因流的影响 |
4.2.2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
4.3 讨论 |
5 全文小结和展望 |
5.1 全文小结 |
5.1.1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 |
5.1.2 不同景观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5.1.3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顺昌与霞浦间大尺度的ADMIXTURE分析与CV error结果 |
附录 B 顺昌县ADMIXTURE分析与CV error结果 |
附录 C 霞浦县ADMIXTURE分析与CV error结果 |
附录 D 小尺度内种群ADMIXTURE分析(K=3-7) |
附录 E Mantel test相关性分析 |
附录 F 全文简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9)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种类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种类 |
2 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种类 |
3 松材线虫病的综合治理 |
3.1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的概况 |
3.2 松材线虫病的综合治理技术 |
3.2.1 加强监测和检疫 |
3.2.2 病死木的清理 |
3.2.3 林间释放生物天敌 |
3.2.4 化学药剂防治 |
3.2.5 诱杀防治 |
(10)松材线虫病在中国的流行现状、防治技术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松材线虫在东亚地区是一种特别重大的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 |
1.1 北美洲被认为是松材线虫病的原产地 |
1.2 亚洲是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
2 中国是目前遭受松材线虫病威胁最严重的国家 |
2.1 松材线虫病已经在我国十多个省区造成大面积松树死亡 |
2.2 中国6 000万hm2松林正面临着松材线虫病大流行的威胁 |
3 我国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与对策分析 |
3.1 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关键环节 |
3.1.1 病害检疫和疫情监测 |
3.1.2 疫木除治 |
3.1.3 媒介昆虫防治 |
3.1.4 主动预防措施——树干注射 |
3.2 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核心措施和辅助方法 |
3.3 松材线虫病防控的长期战略 |
四、松材线虫病发生防治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松材线虫病的检测及综合防治技术[J]. 曾端香,余曦玥,于敬文,贾建平,彭德良,黄文坤.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 [2]福建省松材线虫病防治现状与对策[J]. 黄金水,蔡守平,汤陈生,何学友,洪志勇,曾丽琼,朱洪如,江晟,郭久江,谢金礼. 学会, 2021(08)
- [3]松材线虫病疫木边缘计算监测方法与除治管理系统设计实现[D]. 汪焱.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4]杀线虫剂胁迫条件下松材线虫的繁殖与交配行为[D]. 戚丹妮.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7)
- [5]基于森林演替理论的松材线虫综合治理路径[J]. 毛朝明,阙利芳,蒋灵华. 生物灾害科学, 2020(02)
- [6]探讨提高营林技术对治理林业病虫害的影响[J]. 刘霄,宋永贵,刘勇,周亮,李世超,孙胃涛. 花卉, 2020(12)
- [7]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短期效果与持续效果研究[D]. 王辉.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8]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D]. 李叶晨.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9]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种类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 张扬,饶利军,何龙喜,郝德君,张嘉敏,李冬. 生物灾害科学, 2019(03)
- [10]松材线虫病在中国的流行现状、防治技术与对策分析[J]. 叶建仁. 林业科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