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投资运营研讨会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华[1](2021)在《瑞典国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瑞典国民养老基金(AP)是瑞典现收现付制的收入关联型养老保险制度历年养老金收支盈余的积累,因其在运作过程中类似一个财务缓冲池,所以又被称为“缓冲基金”。瑞典政府为了提高国民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于2000年对国民养老基金的投资体制进行了全面的调整,重新设计并设立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国民养老基金,共同对瑞典基本养老金制度中的个人名义账户内的资产进行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投资管理,以期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提高国民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维持财务平衡。新世纪以来瑞典国民养老基金成功的资产管理实践表明,基于良好的资产管理模式完全可以在有效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安全的同时带来丰厚的长期性投资回报,完全可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给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养老金制度所带来的冲击。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起步较晚且相关经验十分匮乏,在面对急剧老龄化的挑战下,需要深入思考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未来。中国和瑞典虽然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金资产管理发展程度等方面均有较大不同,但是两者在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养老金制度下满足国民退休需求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同时两者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投资环境复杂多变等共同的挑战。因此,通过借鉴瑞典国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期冀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改革提供新的启示。本文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改革为背景,首先明确了借鉴瑞典国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列举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其次对涉及瑞典国民养老基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明确,为本文奠定了研究基础。再次,通过对瑞典国民养老基金的发展历程、运营模式、治理结构和投资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探究了其内在机理,进而对国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最后基于瑞典国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应构建多重养老金储备结构相适应的基金投资运营模式、强化内部治理结构、重视以信息披露制度为重点的监管体系建设、树立可持续的投资管理理念以及实施负责任的投资战略等政策建议。
阳甜[2](2020)在《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研究(1949-1997)》文中认为自2017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多次强调指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养老保险则是该表现之一,是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也是世界各国政府、人民都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其实,早在1948年8月,为发展解放区工业,以及保护劳动权益与发展职工福利事业,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或工厂集中的城市创办劳动保险。在该指示下,东北行政委员会汲取苏联经验,于1949年4月,制定并试行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养老补助金的领取方法、工龄的计算依据,以及劳动保险金的支配与管理问题,对解决各类城镇企业工人养老问题起到了真正作用,揭开了中国养老保险发展新篇章。在此基础上,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与发展,国家开始探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51年2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100人以上的国营、公私合营、私营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做出了规定。1966-197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逐步开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为了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以及控制全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和为21世纪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做好准备,在城镇,原有的以苏联为蓝本的养老保险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亟需改革。就在我国养老保险改革正处于理论准备与思想启蒙的关键时刻,刚刚打开国门,就恰巧迎来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改革浪潮,国家开始思考能否借鉴与学习西方的经验教训。于是,通过对国内形势和国外经验的考量,我国开始了一系列对养老保险探讨、抉择、实践摸索等过程。根据不同地区试验情况的利与弊,1997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归并了各地区不同调研、试点方法。这标志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完成了早期探索,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模式、制度和基本政策框架。至此,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1949-1997这段历史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许多异常深刻的变化,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社会保险起着重要的“配套”作用。而作为社会保险重要内容的养老保险,在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力市场变化、人口结构变化等发展要求,伴随人口流动加大、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退休养老费用负担畸轻畸重等问题,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其探索的背后,是政府决策层、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们的思想交锋。又因研究该时期内我国养老保险思想的发展脉络,必须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下进行,因此,本文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为主线,又因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主要覆盖群体是城镇企业及其职工,故以城镇职工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时期内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内容的历史发展特点,本文将其分为四个阶段:“统包”阶段(1949-1976年);调整阶段(1977-1984年);社会统筹阶段(1985-1991年)、“统账结合”探索阶段(1992-1997年)。第一阶段先概述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缘起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劳工权益的维护。新中国成立后,因经济尚处恢复阶段,财政吃紧,为解决工人、职员“老有所养”问题,鼓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在总结解放区的劳动保险经验、教训,以及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后随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以及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思想的指导下,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和职工的需要,对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内容做了修缮和补充,覆盖面不断扩大。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原本不断完善的养老保险内容,使其丧失了社会互济功能。总体上,该阶段内,我国养老保险主要由国家包揽,具有“单位化”特征,且养老保险始终作为劳动保险的一部分而加以推进。第二个阶段基本上是对受“文革”影响而陷入停滞的养老保险思想的进一步恢复与发展。在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的拨乱反正,我国逐渐确立了对外开放政策,并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以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以及为控制人口增长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而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受“文革”影响的劳动保险,并对养老保险进行了试点和探索。该阶段,主要探讨我国在重新对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分设养老保险的思想,同时针对过去劳动保险未覆盖人群的养老保险应该如何制定进行了讨论,并重新提出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想法。同时,基于人口层面,分别从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此外,介绍了该阶段养老保险管理思想,包括立法思想、社会化管理理念等。因该阶段,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养老保险思想在市场化方向的努力与创新显得微不足道,从而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养老保险理论认识不足;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第三个阶段为“社会统筹”阶段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思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的养老保险的某些弊病逐渐显露出来;同时,为了解决企业之间退休费用负担苦乐不均的问题,以及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驱动下,退休费用社会统筹重要性愈发明显。故分析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理论性质,探讨了是否引入个人缴费机制,以及个人缴费比例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开征养老保险税进行统筹等。同时,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反思了退休费用计发基数问题,对劳动合同制工人和固定工的养老金是否应该合并进行分析,逐步确定了由单一转向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此外,对养老保险立法、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性进行了思考。该阶段,对养老保险理论认识得到提升,合理地探索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问题,充分认识到我国统筹模式应逐步过渡为“部分积累”式,并明确了“企业、个人、国家”的三方责任。第四个阶段主要是对“社会统筹”阶段养老保险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实现。该阶段,在试点的经验基础上,探讨了对养老金计发办法进行调整的思想,并通过对调研、试点情况,分析了各地区不同模式的利弊,从而逐步确定并统一了全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与此同时,因20世纪90年代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劳动力跨企业、跨地区之间的流动增强,认识到提高统筹层次和扩大覆盖面的必要性,以及为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与收益性,提出了多元化投资路径、内部审计等思想;并逐步认识到向省级统筹发展的方向,以及建立单一的社会保险法规与统一的社会保险监管机构的重要性。论文最后,先论述了1997年“统账结合”模式统一以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发展新情况,包括“统账结合”模式统一之后的实施情况或存在的问题,包括争议、试点与推广;全国统筹模式的逐步实现;社会保险法规的正式出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养老保险基金社会化管理的落实等。后从整体上,对1949-1997年内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与历史规律加以考察:一是总体上兼具渐变性与突变性;二是养老保险思想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相辅相成;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养老保险政策理论的影响;四是养老保险“配套型”理念突出;五是养老保险管理分散化、复杂化;六是养老保险基金增殖无术。并揭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养老保险发展的一些重要启示:一要稳步渐进式推进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二是要注重对国外养老保险理论的学习;三是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法制化监管;四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需要明确政府责任;五是法定退休年龄的设定有待进一步变通。
汤晓红[3](2020)在《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社会保险基金属于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严防社会保险基金流失,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稳定。我国政府部门出台系列政策,对社会保险基金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和约束。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管理服务方式发生变化,给基金监督工作带来新挑战,监督工作面临的任务日益艰巨。一方面要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与社会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监督的作用未真正地体现,基金面临流失的风险。论文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入个案考察,以地级市A市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为例,从社会保险基金制度化监督视角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现象。论文主要采取访谈法加以研究,通过观察各类群体对监督实施的态度,从中解读如何实现整体监督产生的良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多元构不成合力、政策执行涉及群体因素难以落实、政策监控过程疏于全程化管理等原因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现象。研究发现,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的发展完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大力度对“监督部门的内在因素”、“公众参与的社会因素”、“政府信息共享的互动因素”等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以实现防控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的目标。
贠丁一[4](2020)在《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快速稳定发展,民众对生活质量以及退休后美好老年生活向往也随之提高。近年来,民众开始对基本养老保险未来能否足额发放愈发担忧,国内学者关于如何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收益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领域的研究还相对稀缺,对于如何运用绩效评价方式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养老金投资运营绩效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绩效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内涵和功能进行界定,同时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历史进行梳理,划分为两个阶段。通过对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现状和运营模式的分析,发现了基金运营存在投资收益低、内外考核监管力度不足、信息披露程度低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运用绩效评价手段可以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并在制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三级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应当改革基金管理体制,推进其市场化运营,并加强风险防控,提升机构专业化程度;建立外部投资管理人考核激励机制,同时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代理机制;增加重大项目投资,助力经济和社会建设,还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社会有效监督。
谭琭[5](2020)在《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研究 ——以广东省基金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慈善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慈善组织财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慈善组织开展保值增值投资活动随之增多,以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组织通过投资取得的收益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收入来源。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基金会普遍存在投资意识不强、投资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限制了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活动开展。本文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基金会以及国内社保和养老保险基金如何实施保值增值投资管理,包括基金会的组织形式、性质,国外基金会投资管理经验,国内基金会投资管理现状、投资活动的策略、投资管理安全与风险管控、投资活动政策,社保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经验等。同时,研究了以美国基金会为代表的国外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通过大量的基金会财务数据对2014-2016年中国重点城市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现状以及广东省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现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省级基金会的投资现状、投资收益、风险偏好、投资方式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梳理归纳出当前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就基金会投资风险管控的重点以及基金会如何选择金融产品进行讨论。最后,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当前中国基金会开展投资的数量少,可用于投资的资产少,投资收益低,存在专业投资人才缺乏、规范运作机制不足、金融领域支持不足等问题,应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投资管理模式及经验。从政府、金融机构、基金会层面对现阶段中国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一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政策法规,激发投资活力;加大专项培训力度,提升整体水平;应搭建多个平台,促进投资开展,以此强化政府引导,营造投资环境。第二金融机构应积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发挥专业优势;应充分了解基金会的投资需求,提供定制服务,以此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助力健康发展。第三基金会应充分认识保值增值投资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内部投资管理制度,通过引入专业投资人才提升自身投资管理能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以此加强基金会投资能力建设,依法依规开展投资活动,实现稳健发展。
淡雅[6](2020)在《我国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价值追求的可持续性使其区别于社会责任投资,其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重效益的特征契合了基本养老金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和社会性要求。此外,当前我国绿色投资市场发展前景可观,绿色发展战略对绿色投资提出了明确指引并且形成生态保护的共同认知,为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提供了政策、社会和市场基础。因此,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基本养老金投资参照信托法律关系进行,具有信托责任兼具私益和公益属性、委托人固定性、受益人不特定性、受托机构法定性、信托财产权属与委托人相分离等区别于商事信托的特征。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亦具有信托属性,其追求生态效益的非财务信托目标在信托责任领域仍存在一定理论争议。一项信托成立后受托人的信托责任内涵应当结合该项信托的成立目的与性质属性进行分析。养老保险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实现社会福利并维护代际公平,我国基本养老金信托投资制度必须要具备保证未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目标的能力;而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设立则决定了基本养老金信托投资具有私益和公益属性,因此信托责任内涵不再仅仅局限于追求受益人的财务回报最大化,同时还要基于公益属性追求受益人的生态利益以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而保证在代际内和代际间实现经济和生态领域的公平。综上构成了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的信托法律基础。因此,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其信托法律关系的特殊性体现在信托责任和受益人利益的生态性,其禁止以牺牲生态利益为代价而获取经济收益的投资决策,鼓励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生态投资。然而,我国现行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未能充分考虑到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的特殊性,存在生态价值体现不足、受益人权益保障不足、绿色筛选制度缺失、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监督制度不完善和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问题,无法满足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发展的法律需求,因此有必要从价值层面、原则层面和制度层面对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规范进行重新思考。具体而言,在法律价值层面,确立绿色化和投资安全原则、明确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受益人主体权利保障层面,归正受益人的法律地位、建立受益人咨询和救济程序;在绿色投资核心操作层面,制定筛选和分层信息披露制度;在投资监督层面,健全内部分层监督制度、拓宽外部监督路径;在风险控制层面,建立绿色风险与收益评估制度、引入“双重”保险制度、建立国家财政补亏制度。
胡菁兰[7](2020)在《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及其借鉴》文中指出我国的教师养老金制度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教师养老金制度,有利于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养老保险的稳定器作用。当前,我国教师养老金制度存在诸多变化与缺陷,如“双轨制”的结束、职业年金的初步发展、基金投资、法律建设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具有自身特色,在立法、管理、监督、基金运营、平台建设等方面都颇有成效,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师养老金制度。因此,论文深入研究了纽约市的教师养老金制度,了解其管理制度和运行效果,通过比较纽约市和上海市教师养老金制度的异同,为我国教师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寻找可借鉴的经验。目前我国教师养老金制度遵循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被纳入公职人员养老金计划中,但是又有着专属于教师的退休系统。基于此,论文主要运用文献收集和比较研究方法,来研究和探讨纽约市的教师养老金制度。首先,简要介绍纽约市公职人员的养老金制度,接着详细阐述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从主要特点、形成原因、运行模式几方面,总结基本做法,评价其实施成效与面对的挑战;然后,概述上海市公立学校教师的养老金制度,在职业年金、投资运营风险、基金平衡、法律政策和信息发布几个方面对纽约市和上海市进行比较。最后,通过对两地教师养老金制度的对比分析,思考未来完善上海市教师养老金制度的对策建议。论文对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纽约市的做法和启示,为改进我国上海市教师养老金制度提出几点建议:建立专属于教师的养老金制度,量身定制体现教师职业特征;注重发展职业年金,在投资操作、运营预算和配套税收政策几方面做出努力;采取渐进式改革来逐步实现基金平衡和财务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精算平衡原则,合理划定政府财政责任;加强对基金的监管,合理设置分权架构,建立健全监督和审查机制;加强养老金信息公开,建立教师退休制度网络平台,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刘一帆[8](2019)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研究 ——以N市J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险覆盖面开始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支付范围和规模日趋增大,社会保险制度也需不断完善。仅从近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披露的养老保险基金违规使用的审计结果来看,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管理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基金涉及金额最大,其中基金支付管理是广大城镇职工最为关注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毋庸讳言,在现阶段,我国审计部门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仍沿用传统模式下的财务收支审计,以会计财务资料作为审计的基础,审计人员针对其操作是否合法、合规发表审计意见,这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要求,为此,部分地区逐渐开展了绩效审计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介绍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回顾并评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这方面进行的主要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新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等理论基础之上,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各方面进行概念界定,归纳并总结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管理审计的研究现状,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建立了实务框架,并以N市J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为主要案例,对支付管理业务和相关审计目标、主客体、方法、内容、重点、结果分金保工程和金保二期工程两个不同阶段进行阐述和分析,指出当前基金支付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为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重视度不足、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绩效评价标准和法律保障和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缺乏,并针对问题提出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和审计评价标准构建、推广联网审计方法、引入第三方审计、加强基金支付管理部门内部审计等对策建议。以期将N市J区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对相关审计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杨美龄[9](2019)在《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轨产生的养老金隐性债务数额巨大,我国养老金缺口将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依照经验,单纯凭借财政补贴来弥补缺口几乎不大可能,因此,部分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已成为现实的可行路径。从国有资本属性、省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以及省内养老金隐性债务等方面来看,山东省实行国有资本划转是必然的。一方面,国有资本的本质属于全民所有;另一方面,山东省老年抚养比逐渐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加之转制成本数额巨大,将会严重影响未来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同时,山东省作为国有资本划转的重要试点省份,其本身具备优势,即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较为丰富的养老金累计结余等,为划转工作的完善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山东省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正处于探索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不稳定、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政策体系不完善,且发达国家未给予任何实践上的借鉴。因此,山东省在施行划转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群体共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保障未来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养老金缺口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针对山东省国资委、山东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发布的数据进行统计,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山东省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必要性、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发现划转对象的经营效益、承接主体的委托代理关系、国有资本变现的产权交易市场以及划转比例与无偿划转涉税等方面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本篇文章能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体系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易飞[10](2019)在《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亿万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在保障企业退休职工老年生活基本需求、满足企业在职参保人员养老预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程度加重,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受到外部因素和自身发展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通过加强政策引导社会保障事业合理、健康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本选题从养老保险业务工作实践出发,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本文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概念切入,详述消费与储蓄生命周期假说、代际和世代叠交理论、大多数法则数理基础、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等基础理论,并详述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以及邵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说明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发展情况的大背景。结合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机构职能、管理成效、收支情况,揭示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基金征缴增收困难、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差及基金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及基金征缴制度的约束、缺乏良好投资渠道、监管法律体系不成熟等问题的原因。通过借鉴国内、外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先进经验,总结出注重法律体系建设、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适当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注重监管体系建设等启示。对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从基金筹资环节、投资能力、监管方面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包括加强基金筹资能力、提高基金增值能力、完善基金监管制度以及建立基金保障制度。
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投资运营研讨会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投资运营研讨会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瑞典国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瑞典国民养老基金 |
2.1.2 AP基金 |
2.1.3 瑞典第六国民养老基金 |
2.1.4 瑞典国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 |
2.1.5 瑞典基本养老金制度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共选择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
2.2.4 公司治理理论 |
第三章 瑞典国民养老基金发展历程与运营概况 |
3.1 瑞典基本养老金制度简介 |
3.2 瑞典国民养老基金发展历程 |
3.3 瑞典国民养老基金运营概况 |
第四章 瑞典国民养老基金治理结构与投资管理 |
4.1 瑞典国民养老基金治理结构 |
4.1.1 国民养老基金内部治理结构 |
4.1.2 国民养老基金外部治理结构 |
4.2 瑞典国民养老基金投资管理 |
4.2.1 国民养老基金的投资规则 |
4.2.2 国民养老基金投资战略与风险管理 |
4.2.3 国民养老基金资产配置结构 |
4.2.4 国民养老基金投资收益 |
第五章 瑞典国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评价 |
5.1 多重养老金储备结构运营模式评价 |
5.2 国民养老基金治理结构评价 |
5.2.1 国民养老基金内部治理结构 |
5.2.2 国民养老基金外部治理结构 |
5.3 国民养老基金投资管理评价 |
5.3.1 可持续的投资管理原则 |
5.3.2 负责任的投资战略 |
5.3.3 积极主动的投资管理 |
5.3.4 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结构 |
第六章 瑞典国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对中国的参考 |
6.1 构建多重养老金储备结构相适应的基金投资运营模式 |
6.1.1 建成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缴费型主权养老基金 |
6.1.2 新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机构 |
6.1.3 尝试建立私募股权基金 |
6.2 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机构治理结构改革 |
6.2.1 强化专业性和独立性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
6.2.2 重视以信息披露制度为重点的外部治理结构建设 |
6.3 更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理念与投资管理战略 |
6.3.1 树立可持续的投资管理理念 |
6.3.2 实施负责任的投资战略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2)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研究(1949-199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文献综述 |
三、养老保险相关概念的厘定 |
四、研究思路、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
五、主要资料来源 |
六、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统包”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1949-1976) |
第一节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的缘起 |
一、关于劳动保险基金的责任主体与缴费标准 |
二、关于养老补助金的领取资格 |
三、关于养老金的管理思想 |
第二节 初创阶段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思想(1950-1957)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所体现的养老保险思想 |
二、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的修正 |
三、鼓励年老体弱职工退休的思想 |
第三节 发展与停滞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1958-1976) |
一、职工养老退休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
二、退职老职工的养老保险思想 |
三、养老保险“单位”模式的出现 |
第四节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的特点 |
一、劳动保险条例适用范围逐渐增大 |
二、是一种较高福利性的“单位”保险 |
三、养老保险仅是作为劳动保险的一部分进行一揽子推进 |
四、退休费用统筹思想从有到无 |
第二章 调整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1977-1984) |
第一节 调整过去养老保险制度的思想 |
一、再次分设“双轨制”的养老保险思想 |
二、退休费用“统筹”思想的重新提出 |
三、对过去劳动保险未覆盖企业与人员退休问题的讨论 |
第二节 基于人口层面的养老保险思想 |
一、对计划生育中实行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认识 |
二、人口老龄化加速下实行养老保险的预备性认识 |
第三节 关于养老保险的管理问题 |
一、关于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财务处理问题 |
二、关于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问题 |
三、对西方养老保险管理思想的学习探讨 |
第四节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特点 |
一、对养老保险的理论认识不足 |
二、覆盖面窄,制度不统一 |
三、养老退休福利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平衡 |
第三章 “社会统筹”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1985-1991) |
第一节 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思想 |
一、对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认识 |
二、强调个人缴费责任的思想 |
三、开征养老保险税的思想 |
四、由单一向多层次养老保险转变的思想 |
第二节 退休养老费计发问题的思考 |
一、关于退休养老金计发基数问题 |
二、关于养老金与物价挂钩的思想 |
三、关于实行弹性退休年龄的思想 |
第三节 “部分积累”式的统筹思想 |
一、逐步过渡为“部分积累”的思想 |
二、关于“两项基金”合并问题 |
三、关于社会统筹计提标准问题 |
第四节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监管思想 |
一、养老保险立法思想 |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思想 |
三、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思想 |
第五节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特点 |
一、对养老保险理论的认识得到深化 |
二、对养老基金的收支问题进行了合理探索 |
三、明确了养老保险的多方责任与多层次结构体系 |
四、对退休费用统筹模式进行了反思 |
第四章 “统账结合”探索阶段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思想(1992-1997) |
第一节 “统账结合”型养老保险模式思想 |
一、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思想 |
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思想 |
第二节 关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面的思考 |
一、人口流动中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思考 |
二、扩大统筹覆盖面的思想 |
三、提升统筹层次的思想 |
第三节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监管思想 |
一、建立单一社会保险法的思想 |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思想 |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思想 |
第四节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特点 |
一、实现了养老保险范围的广覆盖 |
二、明确了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 |
三、缺乏单一的社会保险法规 |
四、由分散走向相对统一 |
第五章 “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新进展 |
第一节 “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模式的定型 |
一、“统账结合”模式的争议、试点与推广 |
二、逐步迈向全国统筹 |
第二节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完善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出台 |
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实现入市 |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化管理逐步落实 |
结语与启示 |
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评述 |
(一)养老保险总体上兼具渐进性与突变性 |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养老保险之间相辅相成 |
(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养老保险政策理论的影响 |
(四)养老保险“配套型”理念突出 |
(五)养老保险管理分散化、复杂化 |
(六)养老保险基金增殖无术 |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养老保险的启示 |
(一)稳步渐进式推进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 |
(二)注重对国外养老保险理论的学习 |
(三)养老保险法制化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
(四)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需要明确政府责任 |
(五)法定退休年龄的设定有待进一步变通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A:养老保险统一前的格局 |
附录B: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养老保险相关国际研讨会一览表 |
附录C:1949-1997 年我国养老保险相关政策文件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 |
2.1.2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基金 |
2.1.3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3 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现状 |
3.1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背景 |
3.2 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基本情况 |
3.2.1 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和工作人员情况 |
3.2.2 A市开展基金监督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 |
3.3 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的表现 |
3.3.1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推进力度不足 |
3.3.2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方式不科学 |
3.3.3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核查不畅 |
3.3.4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发挥作用不充分 |
4 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的原因分析 |
4.1 政策多元构不成合力 |
4.1.1 基金投资运营信息不对称 |
4.1.2 现有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政策还不明晰 |
4.2 政策执行涉及群体因素难以落实 |
4.2.1 人员配备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
4.2.2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权威低 |
4.2.3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人员没有切实执行政策规定 |
4.2.4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稽核力量配置不足 |
4.3 政策监控过程疏于全程化管理 |
4.3.1 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意识不足 |
4.3.2 现有监管系统难以满足需求 |
4.3.3 部门联动机制不顺畅 |
5 解决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的对策思考 |
5.1 国内城市监督模式经验借鉴 |
5.1.1 “泸州模式”实践 |
5.1.2 “南通模式”实践 |
5.1.3 国内模式经验启示 |
5.2 解决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的对策建议 |
5.2.1 通过建章立制推动监督工作 |
5.2.2 大力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人员的监管水平 |
5.2.3 加大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的力度 |
5.2.4 实现信息平台构建与部门联动 |
6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三)专家问卷法 |
第一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概述 |
第一节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的内涵 |
一、基本养老保险内涵 |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 |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 |
第二节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的理论基础 |
一、绩效管理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三、成本收益理论 |
第三节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评价的功能 |
一、提高基金运营效益,促进保值增值 |
二、优化基金投资组合,助推经济发展 |
三、完善基金运营监管机制,增强社会效益 |
第二章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政策沿革 |
一、20世纪90年代至2015年——区域碎片化运营 |
二、2015年至今——统一管理下的集中运营 |
第二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现状 |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 |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
第三节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存在的问题 |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收益较低 |
二、内外部监管考核力度不足 |
三、信息披露程度不高 |
第三章 提高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的建议 |
第一节 构建科学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一、评价主体和评价目标分析 |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二节 推进基金市场化及专业化运营,提高基金运营收益 |
一、改革基金管理体制,推进市场化运营 |
二、加强风险防控,提升机构专业化程度 |
第三节 建立健全激励和责任机制,加强内外部监督考核 |
一、建立外部投资管理人考核激励机制 |
二、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代理责任机制 |
第四节 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一、增加重大项目投资,助力经济和社会建设 |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社会有效监督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5)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研究 ——以广东省基金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基金会性质与特点的概述 |
1.2.2 国外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的概述 |
1.2.3 国内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的概述 |
1.2.4 社保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概述 |
1.2.5 文献评述 |
1.3 论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结构安排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可能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美国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的经验分析 |
2.1 美国基金会的分类 |
2.2 美国基金会可投资资产与投资风险收益偏好 |
2.2.1 基金会可投资资产及可投资期限 |
2.2.2 基金会投资风险收益偏好 |
2.3 美国基金会的资产配置 |
2.3.1 资产配置类别 |
2.3.2 当前资产配置及收益情况 |
2.4 美国基金会的投资执行与管理 |
2.4.1 投资顾问的使用情况 |
2.4.2 专业投资人员的配置情况 |
2.4.3 基金会投资监督管理情况 |
2.5 案例分析——耶鲁大学捐赠基金 |
2.6 经验总结与归纳 |
第3章 中国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现状分析 |
3.1 中国重点城市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现状 |
3.1.1 基金会数量对比 |
3.1.2 基金会收入结构对比 |
3.1.3 基金会投资收益对比 |
3.2 广东省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现状 |
3.2.1 基金会数量概况 |
3.2.2 基金会收入结构概况 |
3.2.3 基金会投资收益概况 |
3.3 总结与归纳 |
第4章 广东省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研究 |
4.1 调查问卷的开展意义 |
4.2 调查问卷的开展情况 |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 |
4.2.2 调查问卷的发放流程 |
4.2.3 调查问卷的回收结果 |
4.3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4.3.1 基金会对投资活动意义的认知与投资现状 |
4.3.2 基金会投资规模与投资收益情况 |
4.3.3 基金会投资风险承受能力 |
4.3.4 基金会直接投资与委托投资情况 |
4.3.5 基金会投资活动存在的问题 |
4.3.6 《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基金会中的执行情况 |
4.4 调查问卷的结论与讨论 |
4.4.1 调查问卷的结论 |
4.4.2 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值得讨论的问题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我国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状况 |
(二)国外研究状况 |
(三)现有研究评述 |
三、研究方案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框架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一节 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的概述 |
一、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的概念 |
二、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的特征 |
三、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二节 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阐释 |
一、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概念 |
二、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关系的特殊性 |
三、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三章 我国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检视 |
第一节 我国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现状探索 |
一、我国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概况 |
二、我国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局限 |
第二节 我国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问题剖析 |
一、生态价值体现不足 |
二、受益人权益保障不足 |
三、绿色筛选制度缺失 |
四、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
五、监督制度不完善 |
六、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 |
第四章 我国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一节 完善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内在逻辑 |
一、价值定位:依据和宗旨 |
二、基本原则:价值取向的规范化体现 |
三、具体制度:落实和保障 |
第二节 完善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的建议 |
一、明确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 |
二、保障受益人的权利主体地位 |
三、制定绿色筛选制度 |
四、建立分层信息披露制度 |
五、建立多元监督制度 |
六、健全风险控制制度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及课题参与情况 |
附录 B: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7)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及其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纽约市教师养老金的精细化立法和成熟化运行 |
1.1.2 我国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和职业年金的建立 |
1.1.3 我国教师养老金法律缺失和监管体制不完善 |
1.1.4 学术界对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研究欠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查阅法 |
1.3.2 比较研究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纽约市及国外教师养老金的研究 |
1.4.2 上海市及国内对教师养老金的研究 |
1.4.3 评价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纽约市公职人员养老金制度 |
2.1 纽约市公职人员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
2.1.1 萌芽与初创阶段(1857年-1920年) |
2.1.2 迅速发展阶段(1920年-1970年) |
2.1.3 完善与改革阶段(1970年至今) |
2.2 纽约市公职人员养老金制度的构成 |
2.2.1 纽约市公共雇员养老金制度 |
2.2.2 纽约市警察养老金制度 |
2.2.3 纽约市消防员养老金制度 |
2.2.4 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 |
2.2.5 纽约市教育委员会养老金制度 |
2.3 纽约市公职人员养老金制度的主要特点 |
2.3.1 都提供固定福利(DB)计划 |
2.3.2 多元化的的养老金体系 |
2.3.3 五个养老基金财务独立并由各自的董事会管理 |
2.3.4 立法和法律与养老金的运行密不可分 |
2.4 纽约市公职人员养老金制度的推动力量 |
2.4.1 纽约市精算办公室的引领和指导 |
2.4.2 纽约市养老金委员会的发起和维护 |
2.4.3 纽约市议会的推动和支持 |
第三章 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以纽约市公立教师作典型研究 |
3.1 纽约市教师养老金体系的框架 |
3.1.1 社会保障计划 |
3.1.2 政府和雇主养老金计划 |
3.2 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概述 |
3.2.1 教师的身份界定 |
3.2.2 教师参保资格的选择 |
3.2.3 合格养老金计划(QPP) |
3.2.4 延税年金(TDA)计划 |
3.3 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的主要特点 |
3.3.1 由州和地方政府立法建立的养老金制度 |
3.3.2 推行DB和DC相结合的年金计划 |
3.3.3 强制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参与方式 |
3.3.4 养老金费用三方共担 |
3.4 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的形成原因 |
3.4.1 联邦社会保障的滞后发展 |
3.4.2 缩小与私营部门的待遇差距 |
3.4.3 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需要 |
3.4.4 投资政策和法律的引导 |
第四章 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的运行模式 |
4.1 筹资来源和待遇给付 |
4.1.1 QPP和 TDA的缴费 |
4.1.2 基金的投资收入 |
4.1.3 资格条件和退休待遇 |
4.1.4 退休福利支出 |
4.2 基金的投资运营 |
4.2.1 合格养老金基金的收支 |
4.2.2 延税年金基金的收支 |
4.2.3 基金的投资回报与评价 |
4.3 管理模式 |
4.3.1 退休委员会 |
4.3.2 参与公司治理 |
4.4 教师养老金法律 |
4.4.1 完善的养老金法律体系 |
4.4.2 精细化的法律条文 |
第五章 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运行的绩效评价 |
5.1 基本做法 |
5.1.1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参加职业年金 |
5.1.2 采用多元化投资工具并调整投资比例 |
5.1.3 根据财政状况调整雇主缴费比例 |
5.1.4 取消强制退休,鼓励正常退休 |
5.2 实施成效 |
5.2.1 教师退休系统保障了教师充足的退休财富 |
5.2.2 多元化投资方式和长期投资策略获得投资收益 |
5.2.3 良好的财务状况保证了退休系统的可持续运行 |
5.3 问题与挑战 |
5.3.1 较长的服务年限影响退休金财富 |
5.3.2 较高的教师流失率对财政造成威胁 |
5.3.3 较高的投资风险致使投资收益不稳定 |
5.4 经验总结 |
5.4.1 建立了教师养老金制度 |
5.4.2 完善的治理机构确保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
5.4.3 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增强基金的安全性 |
5.4.4 通过精算估值实现财务平衡 |
第六章 上海市与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比较 |
6.1 上海市教师养老金制度基本情况概述 |
6.1.1 基本养老保险概述 |
6.1.2 职业年金概述 |
6.1.3 教师养老金的政策释义 |
6.2 职业年金比较 |
6.2.1 纽约市DB型和DC型年金 |
6.2.2 上海市DC型年金 |
6.3 投资运营风险比较 |
6.3.1 纽约市投资风险 |
6.3.2 上海市委托代理风险 |
6.4 养老金精算平衡比较 |
6.4.1 纽约市精算估值和雇主缴款 |
6.4.2 上海市基金平衡问题 |
6.5 法律与政策比较 |
6.5.1 纽约市教师养老金法律 |
6.5.2 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文件 |
6.6 信息发布比较 |
6.6.1 纽约市年度报告制度 |
6.6.2 上海市信息公开 |
第七章 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对上海的启示 |
7.1 建立适用于教师的养老金制度 |
7.1.1 量身定制体现教师职业特性 |
7.1.2 构建教师社会保障制度 |
7.2 发展教师职业年金 |
7.2.1 细化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办法 |
7.2.2 配套税收扶持政策 |
7.3 通过渐进改革逐步实现基金平衡 |
7.3.1 坚持精算平衡原则 |
7.3.2 合理划定政府财政责任 |
7.4 加强对教师养老基金的监管 |
7.4.1 合理设置分权架构 |
7.4.2 建立健全监督和审查机制 |
7.5 加强教师养老金信息公开 |
7.5.1 建立教师退休制度网络平台 |
7.5.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研究 ——以N市J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2.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1.3 社会保障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
2.2.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 |
2.2.3 政府审计 |
2.2.4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 |
3.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现状 |
3.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审计概况 |
3.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研究概况 |
3.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实务框架 |
4.N市J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 |
4.1 审计案例背景 |
4.2 审计准备阶段 |
4.2.1 审计目标 |
4.2.2 审计主体和客体 |
4.2.3 审计内容 |
4.3 审计实施阶段 |
4.3.1 审计方法 |
4.3.2 审计发现 |
4.4 审计报告阶段与后续审计阶段 |
4.5 案例评价 |
4.5.1 可借鉴之处 |
4.5.2 存在问题 |
5.审计存在问题成因剖析 |
5.1 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的重视度不足 |
5.2 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
5.3 缺乏绩效评价标准和法律保障 |
5.4 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缺乏 |
6.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的对策建议 |
6.1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 |
6.2 加大审计结果和基金支付管理信息公开力度 |
6.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与审计评价标准构建 |
6.4 推广联网审计方法 |
6.5 引入第三方审计 |
6.6 加强基金支付管理部门内部审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关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研究 |
二、关于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管理的研究 |
三、我国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国有资本的相关概念界定 |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相关概念界定 |
三、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社会保障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三、产权理论 |
第二章 山东省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山东省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必要性 |
一、国有资本具有公共属性 |
二、山东省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 |
三、山东省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 |
第二节 山东省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发展现状 |
一、山东省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成效 |
二、山东省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自身优势 |
三、山东省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发展历程及取得成效 |
第三章 山东省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划转对象的经营效益问题 |
一、山东省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相对较低 |
二、山东省国有企业亏损规模较大 |
第二节 承接主体的委托代理问题 |
一、道德风险 |
二、逆向选择 |
三、委托成本较大 |
第三节 国有资本变现的产权交易市场问题 |
一、区域间的“条块分割” |
二、监管机制不健全 |
三、惩罚机制不完善 |
第四节 划转比例以及无偿划转问题 |
一、划转比例相对较高 |
二、国有资本无偿划转社会保障基金涉税意识淡薄 |
第四章 促进山东省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加快推进划转对象的公司制改建 |
一、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 |
二、规范市场秩序 |
第二节 规范国有产权交易市场 |
一、优化管理部分审批流程 |
二、完善产权监督管理制度 |
第三节 完善划转比例以及无偿划转体系 |
一、“分类”定比 |
二、完善国有资本无偿划转体系 |
第四节 完善山东省社会保障理事会的资源配置 |
一、加强理事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二、明确理事会在国资划转中的权力与职能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概念及理论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社会保障 |
2.1.2 养老保险制度 |
2.1.3 养老金 |
2.1.4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
2.2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理论分析 |
2.2.1 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 |
2.2.2 代际和世代叠交理论 |
2.2.3 大数法则数理基础 |
2.2.4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理论 |
第3章 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
3.1.1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 |
3.1.2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构成 |
3.1.3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制度困境 |
3.2 邵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
3.3 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现状 |
3.3.1 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3.3.2 邵阳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的成效 |
3.3.3 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现状 |
3.4 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1 养老保险基金征缴难 |
3.4.2 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差 |
3.4.3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
3.5 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3.5.1 基金征缴制度的约束 |
3.5.2 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 |
3.5.3 监管法律体系不成熟 |
第4章 国内外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实践及经验启示 |
4.1 典型国家的制度考察 |
4.1.1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 |
4.1.2 德国养老保险制度 |
4.1.3 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 |
4.2 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建设经验总结 |
4.2.1 注重法律体系建设 |
4.2.2 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
4.2.3 适当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 |
4.2.4 注重监管体系建设 |
4.3 广东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实践 |
第5章 完善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 |
5.1 加强基金筹集力度 |
5.1.1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
5.1.2 提高保费征缴率 |
5.1.3 强化养老保险费征缴稽核工作 |
5.1.4 尽快实施社保费统一税务征收 |
5.2 提高基金增值能力 |
5.2.1 提高基金统筹层次 |
5.2.2 实行多元投资战略 |
5.3 完善基金监管制度 |
5.3.1 完善《社会保险法》及相关配套 |
5.3.2 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 |
5.4 健全基金保障制度 |
5.4.1 建立科学合理多层次的养老金保障机制 |
5.4.2 解决早退休和提前退休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投资运营研讨会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瑞典国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D]. 张泽华. 河北大学, 2021(02)
- [2]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思想研究(1949-1997)[D]. 阳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 [3]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问题研究[D]. 汤晓红. 暨南大学, 2020(04)
- [4]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绩效研究[D]. 贠丁一. 青岛大学, 2020(02)
- [5]基金会财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研究 ——以广东省基金会为例[D]. 谭琭. 吉林大学, 2020(08)
- [6]我国基本养老金绿色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 淡雅.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7]纽约市教师养老金制度及其借鉴[D]. 胡菁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审计研究 ——以N市J区为例[D]. 刘一帆.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9]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杨美龄.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邵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研究[D]. 易飞. 湖南大学, 2019(07)
标签:养老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基金论文; 养老金论文; 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