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解宇威,张露旬,徐翔宇,王一休,裴金宇,谭斌,王聪,刘奎,李坤,逄锦忠,曹景玉[1](2021)在《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抗肿瘤药物对合并微血管侵犯肝癌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预防性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对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报告为HCC合并MVI的1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7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32~79岁,中位年龄56岁。根据肝切除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手术组(n=62,无处理),TACE组(n=42,术后预防性应用TACE),联合组(n=65,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治疗)。随访三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Kaplan-Meire法计算累积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69例患者术后1、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9.2%、40.8%。术后1、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单纯手术组为45.2%、25.8%,TACE组61.9%、40.5%,联合组70.8%、52.3%。联合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TACE组和单纯手术组,TACE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ACE组与联合组中,M1(轻度MVI)患者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M2(重度MV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1级别和M2级别中,联合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单纯手术组、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抗肿瘤药物对累积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术后TACE可预防合并MVI的HCC术后近期复发,而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能明显改善合并MVI肝癌术后近期复发。
梁寻杰,黄赞松[2](2021)在《术前CRP/Alb、GGT指标的检测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近年有研究报导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serum albumin ratio, CRP/Alb)及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指标的上调预示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治疗预后差,但其对HCC切除术后预后相关研究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评估检测术前CRP/Alb、GGT指标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01/2019-01-20于我院初次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提示为HCC的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预后,以2年为界限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与非早期复发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的无瘤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法.结果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roperator characteristiccurve,ROC)结果 ,CRP/Alb、GGT的最佳截值分别为CRP/Alb=0.041、GGT=75.5 U/L.本组80例患者1、2年内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56.25%,单因素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CRP/Alb、GGT是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结果显示MVI、GGT是影响HC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MVI的HCC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MVI患者(P<0.001), GGT>75.5U/L组的无瘤生存时间明显低于GGT≤75.5U/L组患者(P=0.001).结论 CRP/Alb、GGT、MVI对预测HCC患者术后早期肿瘤复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孙志民,徐永建,华小斌,王计划[3](202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TACE的应用价值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应用价值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回顾性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79例,根据术后2个月内是否行预防性TACE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3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无瘤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25.0(23.6~26.4)个月和36.0(23.0~49.0)个月,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7%、55.9%、38.3%和81.4%、59.2%、48.4%,两组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9,P=0.023)。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细胞癌复发与年龄(χ2=69.722,P=0.000)、肿瘤直径(χ2=51.022,P=0.000)、肿瘤数目(χ2=6.618,P=0.010)、术前AFP(χ2=3.976,P=0.046)、肿瘤包膜(χ2=14.339,P=0.000)、微血管侵犯(χ2=37.623,P=0.000)、预防性TACE(χ2=5.199,P=0.023)有关,而与性别(χ2=0.626,P=0.429)、HBs Ag(χ2=0.168,P=0.682)、Child-Pugh分级(χ2=0.449,P=0.503)、肿瘤部位(χ2=1.124,P=0.289)、镜下肝硬化(χ2=0.810,P=0.368)、手术切缘(χ2=1.011,P=0.315)、HBV-DNA(χ2=0.870,P=0.351)、术中失血量(χ2=0.740,P=0.390)无关。Cox回归模型表明年龄、肿瘤直径、微血管侵犯、预防性TACE为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TACE能够延缓肿瘤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年龄、肿瘤直径、微血管侵犯、预防性TACE为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恩国[4](2021)在《探究微血管侵犯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预后关系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侵袭性强,现在最有效的根治方法是根治性的手术切除和肝移植,但即使如此,肝癌的预后仍然很差。而影响肝癌预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肿瘤分化程度、数目、大小、是否存在转移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术后病理证实伴有微血管侵犯者,其复发率显着增加、生存率显着降低。可以得出肝癌的术后长期疗效不仅与肿瘤直径、数目及远处转移等相关,而且也与MVI有关。有报道称MVI可以穿透包膜浸润到肿瘤边缘外1cm的血管中。因此,伴有MVI的肝癌患者行手术切除时,可以在肝功能允许下扩大肿瘤切除切缘。综上来说,研究MVI的预后因素,为肝细胞癌术前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策略。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我院行根治性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影响伴有MVI的肝细胞癌术后的危险因素,为伴有MVI肝细胞癌患者的术前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MVI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为肝癌术前预警、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策略。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肝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肝细胞癌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分为二组,伴微血管侵犯组与不伴微血管侵犯组,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1)釆用x2/t检验对上述资料进行检验,比较上述因素与MVI之间的关系;(2)运用Kaplan-Meier分析以上因素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累计生存时间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筛选出伴有MVI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MVI组与非MVI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TBIL、ALB、ALT、PT、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肝硬化、手术时间、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侵及被膜及卫星灶情况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MVI组的AFP、肿瘤数目人数明显高于非MVI组(P<0.05)。但非MVI组的肝病史、AST水平要高于MVI组(P<0.05)。(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VI组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与平均累计生存时间均明显缩短于非MV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MVI组与非MVI组1、2、3年累计存活率分别为72.7%vs 96.3%,56.4%vs 79.8%,和50.9%vs75.2%,统计学差异显着(P=0.000)。MVI组1、2、3年无瘤生存率与MVI组相比分别为43.6%vs 67.9%,38.2%vs 56.9%,和36.4%vs 54.1%,统计学差异显着(P=0.005)。(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得出肿瘤直径和术后行辅助治疗与伴有MVI的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相关;通过COX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术后行辅助治疗是伴有MVI的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PT、肿瘤直径以及术后行辅助治疗与伴有MVI的肝细胞癌术后总生存时间相关;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PT是合并MVI的肝癌术后累计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伴有MVI显着缩短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及累计生存时间,是决定肝细胞癌术后预后疗效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MVI生存期与肝病史(HBV/HCV)、AFP和AST水平及肿瘤数目相关。3、肿瘤直径、术后行辅助治疗是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T、肿瘤直径是肝细胞癌根治术后累计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长贤,张慧,吴晓峰,韩晟,焦臣宇,王东,王科,李相成[5](2021)在《不同中国肝癌分期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中国肝癌分期(CNLC)肝癌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单一治疗组收治的行肝癌根治术的549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男性462例(84.2%),女性87例(15.8%);中位年龄57岁(范围:21~84岁)。观察患者的术前变量、术中及术后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等。采用门诊与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的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生存过程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549例HCC患者中,CNLC Ⅰa期200例(36.4%),CNLC Ⅰb 期148例(27.0%),CNLC Ⅱa期49例(8.9%),CNLC Ⅱb期32 例(5.8%),CNLC Ⅲa期101例(18.4%),CNLC Ⅲb期19例(3.5%)。患者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8%、69.0%、54.2%、37.7%,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0%、44.2%、36.0%。CNLC Ⅰa期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3%、90.6%、80.5%和83.9%、65.0%、54.0%;CNLC Ⅰb期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9%、71.0%、47.7%和58.4%、42.3%、33.4%;CNLC Ⅱa和Ⅱb期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Ⅱa期:37.2%,Ⅱb期:44.3%)与CNLC Ⅰb期类似。CNLC Ⅲb期患者 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3%、13.2%、0和23.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状、术前甲胎蛋白水平、术前总蛋白水平、术前AST水平、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术中出血量、术中或术后输血、术后并发症、肿瘤最大径和数目、微血管侵犯、大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是HCC患者长期生存(≥5年)的预后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ST水平、术中出血量、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大血管侵犯和肿瘤分级是HC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不同CNLC的HCC患者具有不同的复发模式及预后。经过严格术前评估的CNLC Ⅱa~Ⅲb期HCC患者可从外科根治切除术中获得生存获益。术前AST水平、术中出血量、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大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HC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李长贤,张慧,吴晓峰,韩晟,焦臣宇,王东,王科,李相成[6](2020)在《不同中国肝癌分期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中国肝癌分期(CNLC)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单一治疗组收治的行肝癌根治术的549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男性462例(84.2%),女性87例(15.8%);中位年龄57岁(范围:21~84岁)。观察患者的术前变量、术中及术后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等。采用门诊与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的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生存过程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549例HCC患者中,CNLC Ⅰa期200例(36.4%),CNLC Ⅰb 期148例(27.0%),CNLC Ⅱa期49例(8.9%),CNLC Ⅱb期32 例(5.8%),CNLC Ⅲa期101例(18.4%),CNLC Ⅲb期19例(3.5%)。患者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8%、69.0%、54.2%、37.7%,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0%,44.2%、36.0%。CNLC Ⅰa期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3%、90.6%、80.5%和83.9%、65.0%、54.0%;CNLC Ⅰb期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9%、71.0%、47.7%和58.4%、42.3%、33.4%;CNLC Ⅱa和Ⅱb期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Ⅱa期:37.2%,Ⅱb期:44.3%)与CNLC Ⅰb期类似。CNLC Ⅲb期患者 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3%、13.2%、0和23.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状、术前甲胎蛋白水平、术前总蛋白水平、术前AST水平、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术中出血量、术中或术后输血、术后并发症、肿瘤最大径和数目、微血管侵犯、大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是HCC患者长期生存(≥5年)的预后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ST水平、术中出血量、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大血管侵犯和肿瘤分级是HC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不同CNLC分期的HCC患者具有不同的复发模式及预后。经过严格术前评估的CNLC Ⅱa~Ⅲb期HCC患者可从外科根治切除术中获得生存获益。术前AST水平、术中出血量、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大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HC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高善村[7](2020)在《巴塞罗那A期肝细胞癌不同手术策略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巴塞罗那(BCLC)A期肝细胞癌不同手术策略的实施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BCLC A期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行解剖性肝切除术(AR)的患者纳入AR组,共96例;将行保留肝实质肝切除术(PSH)的患者纳入PSH组,共7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手术切缘、术后肝功能指标、住院时间、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例数、肝门阻断时间、肿瘤切缘距离、术后肝功能指标、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及肿瘤复发后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R组和PSH组术后总体生存情况和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卫星病灶、腺管癌栓、TNM分期、术中出血量、术后严重并发症是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甲胎蛋白水平、HBs Ag阳性、肿瘤直径、腺管癌栓、TNM分期、术中出血量、术后严重并发症是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直径、卫星病灶、腺管癌栓、术后严重并发症是BCLC A期肝细胞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前HBs Ag阳性是BCLC A期肝细胞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R与PSH治疗BCLC A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当。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直径、卫星病灶、腺管癌栓、术后严重并发症是BCLC A期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
孙运福,李文晓,宋宇,孙道一,李秀军,毕建坤,白亮,李光金[8](2020)在《125I粒子辅助放疗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薄层切缘患者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薄层切缘患者肿瘤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威海市立医院行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存在薄层切缘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5I粒子植入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患者生存和复发的因素。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45.0±18.4)个月,其间无125I粒子植入相关死亡发生。125I粒子植入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42.0个月比21.5个月,P<0.05);125I粒子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58.3%和41.6%,对照组分别为86.1%、33.3%和25.0%(P<0.05);中位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47.0个月比38.0个月,P<0.05);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7.2%、69.4%和52.8%,对照组分别为94.4%、52.8%和27.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125I粒子未植入、肿瘤无包膜是肝细胞癌术后薄层切缘患者复发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12,95%CI:1.155~3.860,P<0.05;HR=2.492,95%CI:1.272~4.693,P<0.05)。结论对于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存在薄层切缘的患者,在薄层切缘区域植入125I粒子行辅助放疗安全有效,能明显减少肿瘤复发,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陈仲鹏[9](2020)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TACE联合索拉非尼疗效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原发性肝癌,特别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8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指出,全球肝癌发病数为84.1万,占全球癌症发病数4.7%,死亡数78.2万,占全球癌症死亡率8.2%;我国肝癌发病数为39.3万,占全球46.7%,死亡数36.9万,占全球47.2%[1]。肝癌在我国癌症发病数居第四位,病死率居第三位。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和肝移植可能具有治愈作用。然而,经手术治疗后复发很常见,手术切除后5年复发率达70%,肝移植后复发率达35%。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较高,导致其长期生存率依然较低[2]。其中肝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血管侵犯,血管侵犯包括大血管侵犯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4]。肝癌的大血管侵犯和微血管侵犯可分别使肿瘤复发风险增加15倍和4.4倍[5]。大血管侵犯是指肿瘤侵犯到血管,常见的大血管侵犯有门静脉癌栓、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6]。一般可以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而微血管侵犯目前术前诊断预测手段有限,主要根据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发现。而微血管侵犯正是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2019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中指出,微血管侵犯(MVI)是指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巢团衬覆于内皮细胞的脉管腔内,多见于门静脉,包括包膜内血管。MVI病理分级方法如下:(1)M0:MVI未发现;(2)M1(低危组):每高倍镜≤5个MVI,而且发生于近癌旁肝组织,即距离肿瘤≤1.0cm;(3)M2(高危组):每高倍镜>5个MVI,或者MVI发生于远癌旁肝组织,及距离肿瘤>1.0cm。多项研究[7,8]显示,MVI是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研究[9]中通过统计661例HCC患者相关资料,提示MVI总的发生率约为31.6%。另一项研究[[10]指出MVI发生率约为46.8%。从而可知,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MVI发生率较高,是导致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于如何降低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术后肿瘤复发率,延长其总生存率的研究报道仍较少。因此,探讨如何降低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以及延长其生存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进而为改善其术后生存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的HCC患者244例。统计其中病理报告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共138例,将其分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n=33例)、单纯TACE治疗组(n=35例)、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n=29例)以及对照组(n=41例)。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微血管侵犯程度、肿瘤复发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利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无瘤生存期以及生存时间,评估各组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根治性切除术后HCC患者244例中,男性192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为:3.69:1有MVI患者138例,无MVI患者106例,MVI总的发生率为56.56%。2.各治疗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乙肝表面抗原、术前肿瘤指标、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相关临床资料对比中,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各治疗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1)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0.0个月(95%CI:5.6~14.4个月);(2)单纯TACE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6.0个月(95%CI:1.2~10.8个月);(3)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4.0个月(95%CI:2.5~5.5个月);(4)对照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3.0个月(95%CI:1.9~4.0个月)。以上各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34.990,P<0.05)。4.各治疗组术后生存率:(1)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89.0%、26.1%,中位生存时间为20.0个月(95%CI:19.3~20.7个月);(2)单纯TACE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72.2%、16.2%,中位生存时间为15.0个月(95%CI:12.7~17.3个月);(3)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63.6%、0%,中位生存时间为12.0个月(95%CI:9.5~14.5个月);(4)对照组术后1、2年生存率:31.2%、0%,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95%CI:7.7~10.3个月)。以上各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67.242,P<0.05)。5.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与单纯TACE治疗组对比情况:(1)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0.0个月(95%CI:5.6~14.4个月),单纯TACE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6.0个月(95%CI:1.2~10.8个月),两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1.198,P>0.05)。(2)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89.0%、26.1%,中位生存时间为20.0个月(95%CI:19.3~20.7个月);单纯TACE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72.2%、16.2%,中位生存时间为15.0个月((95%CI:12.7~17.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14,P<0.05)。6.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与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对比情况:(1)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0.0个月(95%CI:5.6~14.4个月),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4.0个月(95%CI:2.5~5.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76,P<0.05)。(2)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89.0%、26.1%,中位生存时间为20.0个月(95%CI:19.3~20.7个月);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63.6%、0%,中位生存时间为12.0个月(95%CI:9.5~14.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129,P<0.05)。7.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情况:7.1术后无瘤生存时间:(1)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0.0个月(95%CI:5.6~14.4个月),对照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3.0个月(95%CI:1.9~4.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217,P<0.05)。(2)单纯TACE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6.0个月(95%CI:1.2~10.8个月),对照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3.0个月(95%CI:1.9~4.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68,P<0.05)。(3)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4.0个月(95%CI:2.5~5.5个月),对照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3.0个月(95%CI:1.9~4.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9,P<0.05)。7.2术后1、2年生存率:(1)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89.0%、26.1%,中位生存时间为20.0个月(95%CI:19.3~20.7个月);对照组术后1、2年生存率:31.2%、0%,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95%CI:7.7~10.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00,P<0.05)。(2)单纯TACE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72.2%、16.2%,中位生存时间为15.0个月((95%CI:12.7~17.3个月);对照组术后1、2年生存率:31.2%、0%,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95%CI:7.7~10.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63,P<0.05)。(3)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63.6%、0%,中位生存时间为12.0个月((95%CI:9.5~14.5个月);对照组术后1、2年生存率:31.2%、0%,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95%CI:7.7~10.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39,P<0.05)。8.各治疗组M1级别患者与M2级别患者对比情况:8.1术后无瘤生存时间:(1)在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中,M1类型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5.0个月(95%CI:9.9~20.1个月);M2类型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8.0个月(95%CI:3.4~12.6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90,P<0.05)。(2)在单纯TACE治疗组中,M1类型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2.0个月(95%CI:3.8~20.2个月);M2类型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4.0个月(95%CI:3.0~5.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2,P<0.05)。(3)在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中,M1类型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0.0个月(95%CI:6.7~13.2个月);M2类型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0个月(95%CI:1.2~2.8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69,P<0.05)。8.2术后1、2年生存率:(1)在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中,M1类型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90.9%、51.9%,中位生存时间:28.0个月(95%CI:19.0~37.0个月)。M2类型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80.0%、0%,中位生存时间:19.0个月(95%CI:15.2~22.8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68,P<0.05)。(2)在单纯TACE治疗组中,M1类型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80.0%、20.0%,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0个月(95%CI:9.3~24.7个月)。M2类型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38.7%、0%,中位生存时间:11.0个月(95%CI:8.7~13.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20,P<0.05)。(3)在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中,M1类型患者在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83.3%、0%,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0个月(95%CI:13.2~14.8个月);M2类型患者在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术后1、2年生存率:20.6%、0%,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0个月(95%CI:7.6~12.4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59,P<0.05)。结论1.三个治疗组在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总体生存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辅以TACE、索拉非尼等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2.对于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术后患者,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对比单纯TACE治疗组,前者虽然不能延长肿瘤复发时间,但是能延长该类患者术后带瘤生存期,增加其总生存时间。3.对于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术后患者,TACE+索拉非尼治疗组对比单纯索拉非尼治疗组,前者不仅能延长患者肿瘤复发时间,还能提高术后总体生存率。4.各治疗组M2级别患者分别对比M1级别患者,无瘤生存期更短,术后总生存时间更少。MVI病理分级越高,肿瘤复发转移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后拥有更低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
张永寒[10](2020)在《巴塞罗那中期HBV相关肝细胞癌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肝癌发病数37.0万,发病率占第4位,死亡数32.6万,总体死亡率居第2位[1]。手术切除是中期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和根治希望的主要手段,但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仍使患者难以获得满意的长期生存率及根治机会。分析影响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因素,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巴塞罗那分期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期系统,针对不同分期推荐不同的首选治疗策略。但我国原发性肝癌病因多与乙肝病毒性肝炎相关,而欧美等以丙肝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相关,巴塞罗那分期在中国肝癌患者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验证,我国学者针对B期患者较多推荐手术切除治疗。通过探索对B期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探索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更加客观评估患者预后,使患者获得最大生存获益,减少治疗损害。目的探讨巴塞罗那分期中期肝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按高危因素分为不同亚组,比较生存差异,为临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的50例行解剖性肝切除巴塞罗那分期中期肝细胞癌的临床资料与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甲胎蛋白、手术时间、Ki-67、CK19等因素对术后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总体生存情况截止至随访时间,死亡37例,存活13例。平均生存时间27.8±2.7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4.0%、32.0%。2.Ki-67、CK19抗原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Ki-67在细胞核中表达黄色或棕色颗粒,Ki-67高表达率为52.0%,CK19在肿瘤的细胞膜和胞质中表达为黄色或棕黄色颗粒,阳性表达率为44.0%。3.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总体生存率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微血管侵犯、Ki-67表达与BCLC B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分别χ2=8.411,10.939,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微血管侵犯、Ki-67高表达是影响BCLC-B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别HR=0.445,0.399,均P<0.05)。4.Ki-67表达水平、MVI与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Ki-67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97,P<0.05),其他因素与Ki-67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VI阳性组与阴性组肿瘤直径(χ2=0.317,P<0.05)、血清AFP(χ2=0.3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与M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亚组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Ki-67低表达和无微血管侵犯为低危险组,Ki-67高表达或肿瘤微血管侵犯为危险因素组,两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2.152,P<0.05)。低危险组术后1、3生存率分别为84.2%、57.9%,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高危险组术后1、3生存率71.0%、16.1%,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结论1.微血管侵犯及Ki-67高表达是影响中期肝癌术后总生存率的高危因素。2.Ki-6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MVI有无与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有关。
二、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术前CRP/Alb、GGT指标的检测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CRP/Alb、GGT临界值的确定 |
2.3术前CRP/Alb、GGT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
2.4 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2.5 肝癌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
2.6 GGT及微血管侵犯的无瘤生存率曲线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亮点 |
实验背景 |
实验动机 |
实验目标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展望前景 |
(4)探究微血管侵犯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预后关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 MVI的诊断标准 |
2.4 肝细胞癌 WHO 分级系统 |
2.5 纳入研究的观察指标 |
2.6 随访及终点时间的选择 |
2.7 研究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生存时间对比 |
3.3 生存曲线分析 |
3.4 危险因素分析 |
3.4.1 无瘤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
3.4.2 无瘤生存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
3.4.3 累计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
3.4.4 累计生存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肿瘤直径是伴有MVI的肝细胞癌术后预后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 |
4.2 PT是伴有MVI的肝细胞癌术后累计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
4.3 术后行辅助治疗是伴有MVI的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
4.4 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6章 综述 探究微血管侵犯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预后关系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1、开题报告专家小组成员 |
2、中期考核组成员 |
3、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
(7)巴塞罗那A期肝细胞癌不同手术策略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价及随访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
2.2 两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比较 |
2.3 173例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2.4 173例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9)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TACE联合索拉非尼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资料和标准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巴塞罗那中期HBV相关肝细胞癌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巴塞罗那中期肝细胞癌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抗肿瘤药物对合并微血管侵犯肝癌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J]. 刘鹏,解宇威,张露旬,徐翔宇,王一休,裴金宇,谭斌,王聪,刘奎,李坤,逄锦忠,曹景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1(09)
- [2]术前CRP/Alb、GGT指标的检测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价值[J]. 梁寻杰,黄赞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17)
- [3]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TACE的应用价值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孙志民,徐永建,华小斌,王计划.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1(06)
- [4]探究微血管侵犯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预后关系的影响[D]. 周恩国.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不同中国肝癌分期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J]. 李长贤,张慧,吴晓峰,韩晟,焦臣宇,王东,王科,李相成. 中华外科杂志, 2021(02)
- [6]不同中国肝癌分期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J]. 李长贤,张慧,吴晓峰,韩晟,焦臣宇,王东,王科,李相成. 中华外科杂志, 2020(02)
- [7]巴塞罗那A期肝细胞癌不同手术策略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J]. 高善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0(11)
- [8]125I粒子辅助放疗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薄层切缘患者的疗效[J]. 孙运福,李文晓,宋宇,孙道一,李秀军,毕建坤,白亮,李光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0(06)
- [9]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TACE联合索拉非尼疗效研究[D]. 陈仲鹏.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10]巴塞罗那中期HBV相关肝细胞癌预后分析[D]. 张永寒.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