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竞技健美操专修学生上肢力量的测试和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姜晴晴[1](2021)在《高考学生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
喻思洁[2](2021)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跳与跃类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
赵一玥[3](2021)在《我国优秀青少年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
赵雪梅[4](2021)在《功能性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班学生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文中提出功能性训练是起源于康复领域的一种新兴体能训练方法,功能性训练是提升整体运动能力及运动表现,并且通过训练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刺激运动中特定动作模式发展潜力的训练。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功能性训练已经运用到竞技体育的多个项目中,并且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对功能性训练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本研究将功能性训练引入到上高校健美操专项班的体能训练之中,探索功能性训练是否对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完成质量有积极影响,为竞技健美操训练实践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上海体育学院14名健美操专项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人。实验组进行12周功能性训练,对照组进行12周传统体能训练。在实验前后对实验学生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进行测试,通过WPS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前后数据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22.0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12周功能性训练干预后,实验组学生A组俯卧撑和单腿俯卧撑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过12周传统体能训练干预后,对照组A组俯卧撑和单腿俯卧撑难度动作完成质量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经过12周功能性训练干预后,实验组学生B组直角支撑和分腿支撑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有显着性提高(P<0.05),经过12周传统体能训练干预后,对照组学生B组直角支撑和分腿支撑难度动作完成质量没有显着性提高(P>0.05)。(3)经过12周功能性训练干预后,实验组学生C组直体跳转360°和屈体分腿跳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有显着性提高(P<0.05),经过12周传统体能训练干预后,对照组学生C组直体跳转360°和屈体分腿难度动作完成质量没有显着性提高(P>0.05)。(4)经过12周功能性训练干预后,实验组学生D组垂直劈腿和单足立转360°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过12周传统体能训练干预后,对照组学生D组垂直劈腿和单足立转360°难度动作完成质量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功能性训练能够提高A组难度动作所需要的动力性力量,对改善健美操专项班学生的肩关节支撑力量及核心力量有显着效果。(2)功能性训练能够提高B组难度动作所需要的静力性力量,对改善健美操专项班学生的上肢静力性力量和腹背部力量有显着效果。(3)功能性训练对完成C组难度动作所需要的下肢爆发力、核心力量及核心稳定性的提高有显着效果。(4)功能性训练对完成D组难度动作所需要的平衡能力和柔韧性的提高有显着效果。
王德生[5](2021)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女生身体素质和难度动作完成情况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是一种能明显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被充分证明了除了对提高肌肉爆发力有极为显着的效果之外,对各种专项技术能力也有积极意义。研究目的:探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与常规抗阻力量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女生的身体素质及难度动作完成情况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扬州大学健美操专项24名女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抗阻力量训练,实验组进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训练时间为8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并在训练前后对受试对象进行身体素质和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身体素质方面:(1)对照组经过8周抗阻训练后,爆发力指标中立定跳远、后抛实心球的成绩较训练前有显着提高(P<0.05,P<0.05),原地纵跳摸高、坐姿前抛实心球的成绩较训练前有极为显着提高(P<0.01,P<0.01);实验组经过8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后,原地纵跳摸高、立定跳远、后抛实心球、坐姿前抛实心球的成绩较训练前均有极为显着的提高(P<0.01),且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四项指标均有显着性提高(P<0.05)。(2)对照组训练后左、右腿的闭眼单足站立指标成绩较训练前有显着提高(P<0.05);实验组训练后左、右腿的闭眼单足站立指标成绩较训练前均有极为显着的提高(P<0.01),但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没有明显差异。(3)对照组训练后的Agility Test时长较训练前有显着降低(P<0.05);实验组训练后的Agility Test时长较训练前有极为显着的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也有显着降低(P<0.05)。(4)对照组训练后竖叉(左右)、横叉的成绩较训练前有显着提高(P<0.05);实验组训练后竖叉(左右)、横叉的成绩较训练前都有极为显着的提高(P<0.01),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竖叉(左右)两项指标均有显着提升(P<0.05)。(5)对照组训练后30s俯卧撑的成绩较训练前有显着提高(P<0.05);实验组经8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后30s团身跳和30s俯卧撑的成绩较训练前都有极为显着的提高(P<0.01),且实验组训练后30s团身跳成绩较对照组训练后具有极为显着提高(P<0.01),30s俯卧撑的成绩较对照组训练后也有显着提高(P<0.05)。专项技术方面:对照组经过8周抗阻训练后,后倒俯卧撑的成绩较训练前有极为显着提高(P<0.01),直角支撑的成绩较训练前有显着提高(P<0.05);实验组经过8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后,后倒俯卧撑、屈体分腿跳的成绩较训练前均有极为显着的提高(P<0.01,P<0.01),直角支撑、立转360°接垂直劈腿的成绩较训练前有显着提高(P<0.05,P<0.05)。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后倒俯卧撑、屈体分腿跳两项指标均具有极为显着性提高(P<0.01)。研究结论:(1)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健美操专项学生的爆发力素质、静态平衡能力、灵敏性、柔韧性、肌肉耐力,且在爆发力素质、灵敏性、柔韧性、肌肉耐力方面训练效果优于常规抗阻训练。(2)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有助于提高健美操专项学生A、C两组难度动作完成情况,且训练效果优于常规抗阻训练。
马霄晗[6](2021)在《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为研究对象,对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和教学需求以及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在中小学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关于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现状:理论教学方面,各高校开展学期、学时以及教学内容并不统一,未采用自编教材,大部分高校在其中一个学期进行考核,部分高校不考核;技术教学方面,各高校教学学时差距较大,教学内容选择多元化,多为健美操基本动作和专项素质、大众健美操等级锻炼标准、竞技健美操以及拓展项目等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技术考核内容组合多样,占总成绩的60%-80%;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学生教学实施,教学内容设计,音乐选择、动作编排,裁判、组织训练等能力处于较强水平,教学掌控、教学应变,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设计,组织竞赛等能力处于一般水平。(2)关于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课程现状:理论教学方面,理论教学开展少,大多穿插在技术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以健美操基本知识为主,无专业教材;技术教学方面,以健美操基本动作和专项素质、有氧健身操、街舞、啦啦操等时尚健身操为主,大多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讲解示范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掌握程度为主进行考核;实践教学能力方面,中小学教师教学掌控能力处于较强水平,其他能力都为一般水平。(3)关于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需求:对理论教学内容中的健美操特点、功能、意义和科学锻炼方法需求最多;对技术教学内容中的街舞、啦啦操等时尚健身操、自编健美操需求最多;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实践教学能力各方面都需达到较强水平。(4)关于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理论教学内容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性不强;技术教学内容中健美操基本动作和专项素质,自编健美操,有氧健身操,街舞、啦啦操等时尚健身操较适应中小学,竞技健美操、大众健美操等级锻炼标准不能适应于中小学;在实践教学能力中,教学实施,教学内容设计,音乐选择、动作编排,裁判、组织训练等能力能够适应于中小学,教学掌控、教学应变,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设计,组织竞赛等能力不能适应于中小学。基于研究结果,对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的适应性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理论与技术技能的融合,创新教学形式。(2)加强专项基本功培养,丰富技术教学内容。(3)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4)构建实践平台,提升综合能力。
陈正惠[7](2021)在《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1994年5月健美操进入国际体操联合会,健美操在国际一体化支持下现已成为奥运会表演项目。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体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运动项目的训练中都着重强调“体能”,“体能”一词频繁出现在运动训练的领域中和各种文献资料里。探索当前的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实际运用高水平测试指标在中等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中的效果不太理想,各省市运动员体能情况有所差异,部分运动员不能完成该指标。为了化解指标不适应局面,需要从四川省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指标,以利于提供具体的评价分析,教练员全面了解运动员专项体能情况,发现个体运动员在体能水平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丰富运动员选材指标;促进校级领导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有效监管,帮助后期学者探索不同阶段竞技健美操项目发展情况,推动竞技健美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指标理论与指标实践的“双赢”。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特征进行理论梳理,从系统角度归纳体能的相关理论、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参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通过数据统计筛选和确定指标、计算指标权重步骤构建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进行测试,以此为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提供借鉴。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是指以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核心力量控制、上下肢柔韧、下肢跳跃力量为主,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为基本保障因素,运动素质为核心要素,保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比赛和训练的基本能力。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应结合该运动项目特征,根据竞技健美操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从竞技健美操训练实践需求出发,科学诊断和评价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身体综合能力,从而达到科学化训练的目的价值判断过程。(2)构建了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从结构上上主要有筛选指标、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从指标内容上主要有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一般运动素质和专项运动素质在内的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21个。(3)从指标权重排名上可以看出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的运动素质指标在系统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实践发展上却比较迟缓;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中专项运动素质下属的三级指标发展不协调,尤其体现在动力性、静力性力量、跳与跃难度组别比例上,由指标的权重及排名上可以侧面呈现难度动作选择的失衡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将造成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在长期训练过程中出现难度动作的断层和运动成绩上升迟缓的现象。
刘佳博[8](2020)在《核心力量训练对冰球专修学生滑行效果影响实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冰球运动比赛过程中,激烈的对抗要求运动员快速进行攻防转换,运动员需要在场内保持良好的滑行速度,这就要求运动员滑行中上下肢协调配合、前后左右的滑行转变能力强,而完成滑行中的发力转变和协调配合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核心力量。因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视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核心力量训练对冰球滑行效果影响进行实验性研究。通过实验对比形式,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冰球滑行效果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得出:1.实验组要比对照组核心力量测试成绩要高,这表示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相比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来说对核心力量的提高更加有效。2.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相比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来说对蹬冰腿伸展角度的提高更加有效,蹬冰产生的能量是来自由臀部顺延到膝盖和脚踝的充分有力的延伸,蹬冰脚伸展角度的提高表明对冰面做功更完整,创造更多向前滑行的力量,提高滑行速度。3.经过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组的支撑腿脚踝角度要比经过传统力量训练的对照组支撑腿脚踝角度低,支撑腿脚踝角度越小表示其滑行效果越好。这表示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相比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来说对支撑腿脚踝角度的改善更加有效。4.核心力量可以帮助躯干控制角度降低,实验组滑行躯干角度降低,使滑行时的重心降低,减少滑冰者的重心上下浮动,提高了滑行稳定性,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相比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来说,对实验组负重滑行肩部改善要优于对照组。5.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平衡性支撑脚方向的影响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滑行做单脚内刃外刃转弯或是急停时控制身体稳定有显着提高,也减少了蹬冰产生能量的消耗,减少了滑行速度的损失,提高滑行质量。针对冰球运动员滑行核心力量训练提出了以下建议:1.建议在核心力量运用过程中,针对冰球滑行训练需求,进一步细化训练阶段,充分考虑冰球滑行需求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计划制定。具体来说,第一阶段为基础理论学习,第二阶段为徒手简易核心训练,第三阶段为徒手结合器械简单动作训练,第四阶段为器械简单动作训练,第五阶段为器械核心训练。2.建议冰球滑行核心力量训练在负荷安排上,要围绕运动员训练不同阶段,逐步增加的复合训练形式,前期间歇时间增加,后期逐渐恢复正常,在训练器材方面增加瑞士球训练等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同时增加营养补充指导。3.建议冰球滑行核心力量训练后,围绕运动员训练恢复方法,可以采用瑜伽进行放松和准备活动。如准备活动采用简单的体式进行,结束放松采用冥想与音乐结合,以及融入放松体式。4.针对冰球滑行训练,需要加强腿部深度肌群的训练,制定合理的腿部核心力量训练计划,要将腿部力量和核心力量训练结合,在一般力量训练后,进行核心力量训练。5.在冰球滑行训练过程中,针对滑行所需的核心力量特点,在训练过程中加强腿部核心训练外,还要注意针对冰球运动员重心变化的感受能力训练,融入不同的重心变化训练方法。
张艺文[9](2020)在《身体功能训练应用于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完成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具有动作强度大、完成时间短、技术环节多、动作技术复杂等特点,对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动作速度、空间与动作感知能力、快速旋转能力、落地缓冲能力等专项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在难度训练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深层肌群训练效果不明显,难以模拟不平衡不稳定状态下的实战需求等。这也意味着,要提高运动员的C组难度完成能力,日常的训练必须做到全面系统科学,与专项需求紧密结合。身体功能训练是一种能够从改善运动员动作模式、身体左右侧对称性、各肌群协调性、运动技术动力链等方面表现,从而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训练方法。在体操、跳水等竞技项目中已经发挥出重要的实用价值,但目前还并未广泛应用于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训练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选取24名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表演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身体功能训练应用于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完成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为期12周的训练实验,分析对比实验组实验前后数据可知,对比传统训练,身体功能训练能在相同训练时间、相似训练环境等条件下,对初始运动水平相近似的运动员的C组难度完成能力,起到显着提升。2、对于原地纵跳和20米蛙跳这类单一结构动作,传统训练效果极为显着,优于身体功能训练,但不具有显着差异。3、对于立卧撑这类混合多元动作,身体功能训练效果优于传统训练,且具有显着差异。4、传统训练和身体功能训练都能显着提高运动员在平衡状态下,均衡发力、连续起跳类专项能力;传统训练的效果优于身体功能训练,但不具有显着差异。5、在身体面向多次变动条件下,如提高运动员连续垂直跳转类专项能力方面,身体功能训练具有显着效果,优于传统训练,但不具有显着差异。6、在动作结构和发力模式非对称条件下,如提高运动员不对称发力类专项素质方面,身体功能训练效果优于传统训练,且具有显着差异。7、身体功能训练能显着提高运动员动态环境下的迅速起跳能力、旋转感知能力,增强运动员下肢延伸控制的发力意识,改善运动员下肢主动柔韧等能力,有效解决C组难度常见问题。
陆瑶[10](2019)在《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对专项学生腕关节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飞速提升,高难度动作的不断涌现,技术动作训练的强度和难度日益提升,长期的专项训练对健美操队员身体机能和结构也产生着必然的影响;健美操专项训练和优异竞技表现除了要求健美操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协调性等素质能力以外,对各关节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项目的特点,健美操专项学生有许多需要用手支撑全身重量来完成的动作,例如:C组难度屈体分腿跳成俯撑,以上步起跳开始,过程中要求腾空较高,以落成俯撑结束,这对完成者的腕关节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但是目前尚未见到该动作的相关技术参数及长期训练者腕骨骨密度适应性变化的有关研究,据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招募了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2017级健美操专项班的2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选取屈体分腿跳成俯撑(C336)、团身跳成俯撑(C204)、直体倒(直体前倒成俯撑)、提臀腾起(A184)以及击掌俯卧撑(俯卧撑推起击掌成俯撑)共5个健美操项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上肢冲击性动作,并对12周持续训练前后进行两次测试,通过对右前臂桡腕关节骨密度(T-值、BMD)水平、身体成分(BMI、无机盐、无机盐骨内含量)水平等指标的数据结果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2周的健美操长期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右前臂桡腕关节骨密度(T-值、BMD)水平方面,训练组10名受试者相较于实验前发生了显着提高,对照组虽然也有所变化,但幅度极小,且不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身体成分方面两组受试者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本研究结论如下,为今后健美操专项学生在训练或比赛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冲击性动作提供了参考依据:1.经过12周的屈体分腿跳成俯撑(C336)、团身跳成俯撑(C204)、直体倒(直体前倒成俯撑)、提臀腾起(A184)以及击掌俯卧撑(俯卧撑推起击掌成俯撑)共5个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的训练干预之后,训练组10名受试者中,从男生、女生、整组三个方向来看,受试者右前臂桡腕关节的骨密度值(T-值、BMD)水平相较于训练干预之前均有明显改善,呈现出小幅度增长的良好趋势。2.经过12周的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的训练干预之后,训练组和对照组全部20名受试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kg/m2)水平、无机盐(kg)水平、无机盐骨内含量(kg)等各项身体成分指标虽有小幅度的改变,甚至有部分受试者出现体脂肪上升,骨骼肌含量下降的现象,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
二、竞技健美操专修学生上肢力量的测试和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竞技健美操专修学生上肢力量的测试和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4)功能性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班学生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功能性训练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对功能性训练的研究 |
2.2.1 国内对功能性训练的研究 |
2.2.2 国外对功能性训练的研究 |
2.3 功能性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的区别 |
2.4 功能性训练在竞技项目中的应用 |
2.4.1 功能性训练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的应用 |
2.4.2 功能性训练在技能主导类项目中的应用 |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功能性训练对A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与分析 |
4.2 功能性训练对B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与分析 |
4.3 功能性训练对C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与分析 |
4.4 功能性训练对D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件1 |
附件2 |
(5)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女生身体素质和难度动作完成情况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
2.1.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概念研究 |
2.1.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产生背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生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
2.1.4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实践研究 |
2.2 竞技健美操 |
2.2.1 竞技健美操的概念 |
2.2.2 爆发力影响因素 |
2.2.3 爆发力在竞技健美操中的重要性 |
2.2.4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训练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3章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3.2 研究方法 |
3.2.1 实验过程 |
3.2.2 设计思路 |
3.2.3 训练方案 |
3.2.4 测试项目 |
3.2.5 实验控制 |
3.2.6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
4.1.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肌肉爆发力的影响 |
4.1.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4.1.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灵敏素质的影响 |
4.1.4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柔韧素质的影响 |
4.1.5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肌肉耐力的影响 |
4.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健美操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 |
第5章 讨论与分析 |
5.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
5.1.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肌肉爆发力的影响 |
5.1.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5.1.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灵敏性的影响 |
5.1.4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柔韧性的影响 |
5.1.5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肌肉耐力的影响 |
5.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健美操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 |
第6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评价标准 |
附录二 1RM测试方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1.2 《健美操》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3 中小学对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关于高校健美操专修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
2.1.2 关于中小学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
2.1.3 关于高校健美操课程优化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分析 |
4.1.1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理论内容分析 |
4.1.2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技术内容分析 |
4.1.3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实践教学能力内容分析 |
4.2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分析 |
4.2.1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4.2.2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理论教学现状分析 |
4.2.3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
4.2.4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
4.3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教学需求分析 |
4.3.1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理论教学需求分析 |
4.3.2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技术教学需求分析 |
4.3.3 成都市中小学健美操实践教学能力需求分析 |
4.4 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在中小学的适应性分析 |
4.4.1 理论教学内容适应性分析 |
4.4.2 技术教学内容适应性分析 |
4.4.3 实践教学能力适应性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7)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体能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现实需求 |
1.1.2 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技术发展的内在需求 |
1.1.3 FIG规则的发展对运动员体能的客观需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3.2.1 文献资料法 |
1.3.2.2 专家访谈法 |
1.3.2.3 德尔菲法 |
1.3.2.4 测试法 |
1.3.2.5 数理统计法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能的相关研究 |
2.1.1 体能的概念与结构 |
2.1.2 难美性项群体能的相关研究 |
2.1.3 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的相关研究 |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
2.2.1 评价指标体系释义的研究 |
2.2.2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研究 |
2.3 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 |
3 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
3.1 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 |
3.1.1 科学性原则 |
3.1.2 全面性原则 |
3.1.3 兼顾性原则 |
3.1.4 可操作性原则 |
3.2 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过程 |
3.2.1 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指标筛选 |
3.2.2 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指标的统计学分析 |
3.3 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指标释义与权重确定 |
3.3.1 指标释义 |
3.3.1.1 身体形态 |
3.3.1.2 身体机能 |
3.3.1.3 运动素质 |
3.3.2 指标权重确定 |
3.3.2.1 一级指标权重与排名 |
3.3.2.2 二级指标权重与排名 |
3.3.2.3 三级指标权重与排名 |
4 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的实证分析 |
4.1 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综合评价 |
4.1.1 专项体能各单项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方式 |
4.1.2 确定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综合评价数据集 |
4.1.3 确定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综合评价的评判集 |
4.2 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结果分析 |
4.2.1 身体形态分析 |
4.2.2 身体机能分析 |
4.2.3 运动素质分析 |
4.3 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附件 |
(8)核心力量训练对冰球专修学生滑行效果影响实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概念的界定 |
1.3.2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差别 |
1.3.3 国内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 |
1.3.4 国外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 |
1.3.5 国内外冰球滑行效果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实验法 |
2.2.4 视频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2.3 实验设计 |
2.3.1 实验时间 |
2.3.2 实验地点 |
2.3.3 实验器材 |
2.3.4 实验分组 |
2.3.5 实验前测 |
2.3.6 训练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冰球滑行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与分析 |
3.1.1 冰球滑行技术分析 |
3.1.2 核心力量在冰球滑行中的作用 |
3.2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与分析 |
3.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核心稳定性测试结果分析 |
3.2.2 实验后滑行稳定性测试结果分析 |
3.3 实验后平衡位移结果与分析 |
3.4 实验前后垂直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Ⅰ |
附录Ⅱ |
个人简介 |
(9)身体功能训练应用于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完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综述 |
2.1.1 身体功能训练概念 |
2.1.2 竞技健美操及相关概念 |
2.2 竞技健美操相关研究 |
2.2.1 竞赛规则下C组难度动作变化发展研究 |
2.2.2 竞技健美操C组技术特征相关研究 |
2.2.3 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训练及相关研究 |
2.2.4 竞技健美操难度训练相关研究 |
2.3 身体功能训练相关研究 |
2.3.1 身体功能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的关系 |
2.3.2 身体功能训练在竞技体育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研究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设计 |
4.1 实验设计思路 |
4.2 实验研究技术路线 |
4.3 实验预期 |
4.4 实验操作 |
4.5 实验组训练方案 |
4.5.1 躯干支柱力量训练 |
4.5.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
4.5.3 下肢力量与爆发训练 |
5 实验结果分析 |
5.1 身体功能训练对运动员运动素质影响分析 |
5.1.1 一般素质影响分析 |
5.1.2 专项素质影响分析 |
5.2 身体功能训练对运动员专项技术影响分析 |
5.3 实验后典型个例分析 |
5.3.1 落地难度典型个例分析 |
5.3.2 纵劈腿跳类难度典型个例分析 |
5.3.3 剪式变身跳类难度典型个例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专家信息表 |
2 专家访问提纲 |
3 运动水平测试指标初选表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10)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对专项学生腕关节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健美操相关研究 |
2.1.2 冲击性动作相关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1 研究方法 |
3.1.2 技术路线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
4.1 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的评价指标 |
4.1.1 腕关节骨密度指标测试 |
4.1.2 身体成分指标测试 |
4.1.3 生物力学指标测试 |
4.2 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2.1 击掌俯卧撑(俯卧撑推起击掌成俯撑)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2.2 提臀腾起(A184)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2.3 直体倒(直体前倒成俯撑)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2.4 团身跳成俯撑(C204)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2.5 屈体分腿跳成俯撑(C336)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
4.3 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的效果分析 |
4.3.1 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骨密度水平(T-值)的变化及分析 |
4.3.2 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骨密度水平(BMD)的变化及分析 |
4.3.3 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身体成分水平的变化及分析 |
4.3.4 训练前后训练组受试者完成屈体分腿跳成俯撑动作的变化及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坚持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可以提高训练者桡腕关节骨密度水平.. |
5.1.2 单一训练不能有效改善BMI、无机盐等身体成分指标 |
5.2 研究建议 |
5.2.1 严格遵循体育运动和专项训练固有规律 |
5.2.2 选取其他指标或增加干预周期以进行更深层的研究 |
5.2.3 更换分组方式或训练干预内容进行实验和测试 |
附录 |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B 健美操专项学生基本健康情况采集表 |
附录 C 《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对专项学生腕关节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竞技健美操专修学生上肢力量的测试和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考学生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实践研究[D]. 姜晴晴. 阜阳师范大学, 2021
- [2]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跳与跃类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研究[D]. 喻思洁.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3]我国优秀青少年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赵一玥.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功能性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班学生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D]. 赵雪梅.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5]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女生身体素质和难度动作完成情况的影响研究[D]. 王德生. 扬州大学, 2021(09)
- [6]成都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内容适应性研究[D]. 马霄晗.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7]四川省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陈正惠.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8]核心力量训练对冰球专修学生滑行效果影响实验性研究[D]. 刘佳博.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9]身体功能训练应用于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完成的实验研究[D]. 张艺文.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10]健美操上肢冲击性动作训练对专项学生腕关节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D]. 陆瑶.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
标签:健美操论文; 竞技健美操论文;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论文; 健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