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脉高压症患者部分脾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穆兰英,牟玉珍,雷振武[1](2020)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炎症水平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肝硬化伴脾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脾切除术,观察组行PSE。对两组病人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血常规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症水平。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均较术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在4个时间点的白细胞、红细胞数量以及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时的血小板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个月时的血小板数量[(134.49±40.75)×109/L比(196.30±39.66)×109/L]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腹痛(19例比34例)和血栓形成(2例比8例)的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门脉压力均较术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病人在术后1个月时的门静脉流速[(14.82±1.60)cm/s比(16.05±1.73)cm/s]、门脉压力[(30.29±2.81)cmH2O比(34.50±3.16)cmH2O]降低(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较术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术后3个时间点的TNF-α含量[术后3 d(20.52±3.70)ng/L比(27.38±4.66)ng/L,术后1个月(14.82±4.05)ng/L比(23.55±4.13)ng/L,术后6个月(10.09±3.14)ng/L比(19.43±3.72)ng/L]以及术后3 d、术后1个月时的IL-6含量[术后3 d(35.17±5.21)ng/L比(44.69±5.78)ng/L,术后1个月(24.63±4.85)ng/L比(36.99±5.20)ng/L]降低(P<0.05),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伴脾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门静脉血流,下调炎症水平。
肖书萍,陈冬萍,陈磊,熊斌,侯国潇[2](2020)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治疗的生化指标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计划性入院复查和非计划性再入院治疗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查找非计划性再入院治疗患者入院的原因,改进延续护理方案,以降低患者非计划再住院率。[方法]纳入TIPS后非计划性再入院治疗患者(病例组)28例,计划性入院复查患者(对照组)37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生化指标作为研究参数。[结果]术前2组患者PT、APTT、INR、血氨、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白蛋白、ALT、AST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示2组患者白蛋白、AST、PT、INR、血红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复查的生化指标,针对性进行用药、饮食及心理康复等指导,才能保证手术的长期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魏颖颖[3](2020)在《负荷腹式呼吸对伴肝硬化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疼痛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负荷腹式呼吸对乙肝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疼痛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此干预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如何减轻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寻找简单有效的方法,并提供数据支持和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符合条件的乙肝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一个病区为干预组(共58例),另一病区为对照组(共58例)。对照组按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负荷腹式呼吸训练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长海痛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腹式呼吸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通过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结果。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6h的长海痛尺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332,P=0.741,P>0.05;干预组术后的 12h、24h、48h、72h、96h、120h 的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t=1.994、6.223、8.529、10.715、11.212、16.426;P=0.049、0.000、0.000、0.000、0.000、0.000,P<0.05;两组患者疼痛都伴随护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轻,术后48h、72h、96h、120h疼痛程度明显比术后12h、术后24h的轻,P<0.05。3.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20.44±6.42、21.41±6.73分,抑郁评分为22.51±5.29、23.14±7.86分,P>0.05;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 12.53±2.16、19.73±4.86 分,抑郁评分为 14.52±3.48、20.24±5.63 分,与干预护理前相比,P<0.05。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76%、干预组为96.55%,χ2=6.0647;P=0.0015,P<0.05。5.本研究发现干预组排气时间为第(21.05±2.17)h,对照组排气时间为第(36.51±2.64)h,干预组排气时间显着早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t=25.6482,P<0.05)。干预组中重度腹胀发生率12.07%,对照组中重度腹胀发生率43.10%,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1.负荷腹式呼吸可以减轻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伴随护理时间增加疼痛程度越轻。2.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行负荷腹式呼吸锻炼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心理。3.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行负荷腹式呼吸锻炼,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4.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行负荷腹式呼吸锻炼能够将患者排气时间缩短,促进排气,同时能够缓解腹部胀痛的症状,缓解疼痛。
王广川[4](2019)在《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个体化介入治疗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 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严重并发症,随疾病进展,胃静脉曲张破裂致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虽仅占所有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0-20%,但其死亡率更高,预后常常比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差,是目前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难题。尤其是胃底静脉曲张,即Sarin分型中的GOV-2型和IGV-1型,目前指南和共识中对其治疗的推荐意见尚未统一。因此,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内容。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决定胃底静脉曲张疗效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血流动力学特点的胃底静脉曲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对减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再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有必要针对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基于此优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查阅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报道,我们发现目前亟待研究的问题包括:既往研究中未关注不同类型胃底静脉曲张之间血流动力学特点的差别;目前对于胃底静脉曲张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如何基于胃底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寻找不同治疗方案的适宜人群,尤其是在不同分型胃底静脉曲张间如何选用适合的治疗方案尚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特殊类型的胃底静脉曲张(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介入治疗方案尚不明确。本论文就以上问题,分三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收集70例胃底静脉曲张(GOV-2和IGV-1)患者影像学及直接门静脉造影的资料,分析不同分型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第二部分,探讨基于胃底静脉曲张不同血流动力学特点选择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初步疗效;第三部分,总结特殊类型胃底静脉曲张(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治疗经验。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应根据胃底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特点,个体化的选择PTVE,BRTO,TIPS,PSE等介入治疗方案的结论,进一步优化了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方案,为胃底静脉曲张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基于影像学的胃底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特点研究目的分析不同分型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的70例胃镜诊断为胃底静脉曲张(GOV-2和IGV-1)患者的影像学及直接门静脉造影的资料。对比两组间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栓发生率、静脉曲张直径等影像学特征,胃底静脉曲张常见供血血管检出率、主要供血来源、供血血管条数,常见引流血管检出率、主要引流血管分型、胃肾分流发生率,门静脉压力等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差别。结果1.70例患者中GOV-2型41例,IGV-1型29例。GOV-2患者门静脉平均宽度为 15.71±5.31 mm 大于 IGV-1 患者(13.00±2.60mm,P=0.013);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46.30%,高于 IGV-1 患者(17.20%,P=0.012)。2.供血血管特征:胃左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后静脉和胃短静脉是参与胃底静脉曲张供血的主要血管。GOV-2型和IGV-1型中胃左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的检出率分别为 90.24%,31.71%,31.71%和 65.51%,48.28%,44.83%;由单支供血的比例分别占56.10%和44.83%。3.引流血管特征:胃肾分流、奇静脉系统引流为最常见的引流方式,其余包括左侧膈下静脉、心包膈静脉、右侧膈下静脉等,其在GOV-2型和IGV-1型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58.54%、80.49%、4.88%、2.44%、2.44%和 96.55%,3.45%、3.45%、3.45%、0%;胃肾分流单支引流的发生率分别为2.44%和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门静脉压力和肝静脉压力梯度分别为27.45±7.62 mmHg、18.71 ±6.54 mmHg 和 16.35±5.91 mmHg、12.00±3.58 mmH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2 及0.038)。结论胃底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复杂,即使不同内镜分型的胃底静脉曲张(GOV-2和IGV-1)之间,供血、引流、门静脉压力等特征也有较大差距。因此,胃底曲张静脉的治疗应充分考虑其血流动力学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第二部分基于不同血流动力学特点的胃底静脉曲张个体化治疗研究一、球囊辅助下经皮经肝曲张静脉组织胶顺行栓塞术(BA-PTAE)治疗孤立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评估BA-PTAE治疗孤立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回顾性地纳入了 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之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BA-PTAE治疗的孤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0例,收集临床和实验室数据,总结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的肝功能变化,观察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及食管静脉曲张加重情况,再出血率和生存率。结果1.30例患者均合并胃肾分流,均行BA-PTAE,技术成功率为100%(30/30)。除其中1例发生无症状的肺栓塞外,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2.患者的平均随访为30个月,再出血发生率为4/30(13.33%),食管静脉曲张加重的发生率为4/30(13.33%),新发腹水或腹水加重的发生率为3/30(10.00%)。3.术后3个月的Child-Pugh评分(P=0.009)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P=0.004)较术前显着改善。4.术后1年,2年,3年及5年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96.30%,96.30%,79.90%和 79.90%。结论BA-PTAE治疗孤立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是该类曲张静脉的有效方案。二、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2型)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评估TIPS治疗伴有较大胃肾分流道的GOV-2型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15年8月之间于我院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GOV-2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共28例。收集临床和实验室数据,总结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再出血率和存活率。结果2例患者TIPS治疗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2.86%。其中1例出现了支架闭塞,3天后再次出血;另外1例术后出现了肝动脉出血,虽经动脉栓塞成功止血,仍因肝功能衰竭死亡。TIPS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平均随访期为24.13±15.38个月。随访期间共有2名患者失访,7例(25.00%)患者发生再出血,其中有1例发生早期再出血(3.57%),为术后3天发生支架闭塞,后接受TIPS支架再通。TIPS术后1年、2年及3年的累计无出血率分别为83.81%、73.78%和73.78%。TIPS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包括TIPS支架狭窄(5例)、胃溃疡(1例)及不明原因再出血(1例)。3例TIPS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亡,死亡率为10.71%。TIPS术后1年、2年及3年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92.31%、92.31%和92.31%。TIPS术后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53.57%)、感染(7.14%)、肝性脊髓病(3.57%)等。结论TIPS治疗GOV-2型胃底静脉曲张短期疗效肯定,但术后再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发生偏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后续研究中应对其进行进一步评价及优化。三、BRTO治疗伴有胃肾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的技术初探目的初步评估BRTO治疗伴有较大胃肾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间,因胃底静脉曲张和(或)复发性肝性脑病合并较大胃肾分流道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BRTO/改良的BRTO术的患者12例。总结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食管静脉曲张加重率、再出血率和存活率。结果 12例患者(8例经典BRTO/4例改良BRTO)均获成功,单纯BRTO技术成功率为75%(9/12),联合其他技术(PTVE 2例/EVO 1例)后技术成功率为100%(12/12)。临床成功率为91.67%(11/12)。术中发生胃肾分流道损伤1例(8.33%),经联合PTVE后好转;术后发生腹水加重2例(16.67%),其中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8.33%)。平均随访9.09±7.15月,观察到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1例(8.33%);食管静脉曲张加重1例(8.33%)给予序贯套扎2次好转;除1例前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外,未观察到其他病例死亡(死亡率8.33%),未观察到肝性脑病,1例术前合并复发性脑病的患者术后获好转。结论对于合并胃肾分流的胃底静脉曲张,BRTO/改良的BRTO是一项有前景的治疗方案,术后应注意规律复查。第三部分内镜下套扎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所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回顾性研究目的分析内镜套扎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所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科住院,诊断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伴有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行内镜套扎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止血率、不良反应及再出血率。结果所有10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技术成功率100%。不良反应包括:栓塞后综合征(发热和腹痛)2例(20%),血小板升高(病因为骨髓增殖性肿瘤合并JAK-2基因突变)1例(10%),均经药物治疗后好转。随访过程中,胃镜下见静脉曲张套扎处呈现“海星样”瘢痕;平均随访35.90±26.05月,失访1例(术后6月,病因肺癌);再出血1例(10%,术后53个月,病因胰腺囊腺瘤)。结论对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EVL联合PS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尤其对于难以耐受外科手术或/手术不能一并切除原发灶的患者。
孙巧玉,赖雪珍,河源媛[5](2019)在《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PTVE联合PSE手术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PTVE)联合经皮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两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89例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经皮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TVE+PSE)和对照组44例(采用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对比两组的止血情况、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以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止血时间、止血率、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对照组显着的减轻(P <0. 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再出血率6. 67%、术后12个月的再出血率15. 56%均显着的低于对照组的34. 09%、50. 00%(均P <0. 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脾静脉淤血指数、脾脏长度、脾脏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前,两组的血清白蛋白(ALB)、外周血血小板(PLT)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血清ALB、外周血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经皮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TVE+PSE)手术止血效果可靠,远期效果优于单用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VE)手术治疗。
陈冬萍,肖书萍,葛艳,刘晓[6](2018)在《规范化延续护理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规范化的延续护理对减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并发症的作用,为建立连续、系统、规范的延续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62例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按病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后10d内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成立延续护理团队进行规范化的延续护理。2018年2月统计两组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支架狭窄率。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支架狭窄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规范化的延续护理可降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李丛勇,刘江涛,郭亮亮,李超,赵义名,孙旭阳,王淑芳,孙刚[7](2018)在《急诊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诊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救治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连续收治的9例肝硬化急性EGVB患者,24 h内进行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测定并采用急诊PSE治疗,以HVPG降低20%或低于12 mm Hg为目标,观察1周内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 1周后序贯内镜治疗。结果 9例肝硬化急性EGVB的患者均成功接受PSE术,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53. 78±13. 01)岁;脾脏栓塞体积40%60%,HVPG由术前(14. 82±3. 93) mm Hg下降到(12. 11±3. 69) mm Hg(平均降低18. 62%)。术后1周再出血率为0,除一过性腹痛、发热以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HVPG测定指导下的急诊PSE对肝硬化急性EGVB的患者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通过降低HVPG到目标值,实现近期止血效果,为后续的内镜治疗创造机会。
郑波,廖东旭,杨训,王俭[8](2018)在《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76例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术后发生PVST的影响因素。结果 7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PVST 3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PVST组和PVST组患者的性别、Child-Pugh分级、肝硬变病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年龄、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速度、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相对于≤50岁者(RR=1.31,P=0.02)、脾静脉直径>12 mm相对于≤12 mm者(RR=1.29,P<0.01)、门静脉直径>13 mm相对于≤13 mm者(RR=1.55,P=0.01)、门静脉血流速度<18 cm/s相对于≥18 cm/s者(RR=1.47,P<0.01),D-二聚体水平升高相对于未升高者(RR=2.89,P=0.03)、血小板计数升高相对于未升高者(RR=1.82,P=0.02),其发生PVST的风险较高。结论对于PVST高危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需监测PVST发生的危险因素,如D-二聚体水平等,给予针对性措施,以预防PVST的发生。
余悦满,刘冈峰[9](2012)在《护理干预对门脉高压症病人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6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术后胸痛、脾塞后综合征、腹腔积液、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门脉高压症病人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刘冈峰,罗光辉,黄艳兰,黎卓江,李志建[10](2010)在《内镜套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内镜套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防治对策,提高该方法安全性。方法7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个人经济情况分为二组,规范组(A组)37例,对照组(B组)35例。定期随访,比较A、B二组静脉曲张闭塞情况、再出血率;A、B二组外周血象变化;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组食管静脉曲张均已完全闭塞,二组均未见再出血。A、B二组病例白细胞与血小板术后1周和2周均有显着升高(P<0.05),血红蛋白的浓度则无明显变化。与内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有关的轻微咽痛或胸骨后疼痛A组占81.1%,B组占80.0%。部分脾栓塞术(PSE)脾塞后综合症A组占78.4%,B组占91.4%;腹水者A组占27.0%,B组占71.4%;脾脓肿A组占2.7%,B组占17.1%;胸积液A组无出现,B组占42.9%。结论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为了提高EVL-PSE联合术安全性,我们必须采用围手术期处理措施。
二、门脉高压症患者部分脾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门脉高压症患者部分脾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炎症水平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血常规指标 |
1.3.2 术后并发症 |
1.3.3 血流动力学指标 |
1.3.4 炎症水平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的比较 |
2.2 两组病人血常规指标的比较 |
2.3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
2.4 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
2.5两组病人炎症水平的比较 |
3 讨论 |
(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治疗的生化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负荷腹式呼吸对伴肝硬化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疼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对照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理论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研究方法 |
2.5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原则 |
2.8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 |
3.2 两组患者疼痛比较 |
3.3 焦虑抑郁比较 |
3.4 两组满意度比较 |
3.5 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与腹胀评分比较 |
4 讨论 |
4.1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负荷腹式呼吸必要性 |
4.2 负荷腹式呼吸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
4.3 负荷腹式呼吸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4.4 负荷腹式呼吸提高患者疼痛干预满意度 |
4.5 负荷腹式呼吸对排气时间及腹胀的影响 |
4.6 小结 |
5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
5.1 研究的创新性 |
5.2 局限性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式呼吸对患者术后疼痛影响的研究进展 |
1 腹式呼吸的概述 |
2 腹式呼吸训练的方法 |
3 术后疼痛影响因素 |
4 疼痛的测评工具 |
5 腹式呼吸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脾栓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表2 长海痛尺 |
附表3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
附表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附表5 负荷腹式呼吸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个体化介入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影像学的胃底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特点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附录 |
第二部分 基于不同血流动力学特点的胃底静脉曲张个体化介入治疗研究 |
一、球囊辅助下经皮经肝曲张静脉组织胶顺行栓塞术(BA-PTAE)治疗孤立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的临床应用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附录 |
二、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2型)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附录 |
三、BRTO治疗伴有胃肾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的技术初探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附录 |
第三部分 内镜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回顾性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五) 附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1 |
英文论文2 |
(5)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PTVE联合PSE手术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3.1 PTVE介入方法 |
1.3.2 PSE介入方法 |
1.4 标本采集与检测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止血效果分析 |
2.2 两组手术前后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比较 |
2.3 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 |
2.4 两组术后脾脏淤血指数、脾脏长度及厚度变化 |
2.5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ALB、外周血PLT水平比较 |
2.6 典型病例资料 |
3 讨论 |
(6)规范化延续护理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护理方法 |
1.2.1. 1 成立延续护理团队 |
1.2.1.2制订延续护理手册 |
1.2.1. 3 具体落实 |
1.2.2 评价指标 |
1.2.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急诊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材料与试剂 |
1.4 治疗流程 |
1.4.1 HVPG测定: |
1.4.2 PSE: |
1.4.3 HVPG复测: |
1.5 术后观察及处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HVPG的变化 |
2.3 急诊PSE术后1周再出血率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护理干预对门脉高压症病人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干预方法 |
1.2.2.1 术前护理 |
1.2.2.2 术中护理 |
1.2.2.3 术后护理 |
1.2.3 观察指标 |
1.2.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门脉高压症患者部分脾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炎症水平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研究[J]. 穆兰英,牟玉珍,雷振武. 安徽医药, 2020(09)
- [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治疗的生化指标分析[J]. 肖书萍,陈冬萍,陈磊,熊斌,侯国潇.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20(04)
- [3]负荷腹式呼吸对伴肝硬化患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疼痛的影响[D]. 魏颖颖. 郑州大学, 2020(02)
- [4]胃底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个体化介入治疗研究[D]. 王广川. 山东大学, 2019(03)
- [5]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PTVE联合PSE手术的效果分析[J]. 孙巧玉,赖雪珍,河源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08)
- [6]规范化延续护理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陈冬萍,肖书萍,葛艳,刘晓. 护理学杂志, 2018(23)
- [7]急诊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初步研究[J]. 李丛勇,刘江涛,郭亮亮,李超,赵义名,孙旭阳,王淑芳,孙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11)
- [8]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J]. 郑波,廖东旭,杨训,王俭.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8(04)
- [9]护理干预对门脉高压症病人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余悦满,刘冈峰. 全科护理, 2012(17)
- [10]内镜套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防治研究[J]. 刘冈峰,罗光辉,黄艳兰,黎卓江,李志建. 中国医学工程, 2010(04)
标签:血流动力学论文; 门脉高压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论文; 代偿期肝硬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