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320飞机典型抖动故障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杜琛玮[1](2021)在《某型飞机抖动故障分析与改进》文中认为针对某型飞机运营过程中多次发生的飞机抖动故障,文章系统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先进飞机排故经验,提出一种经济有效的改进措施,显着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文章能对工程人员解决飞机抖动故障提供借鉴,并对飞机操纵系统的设计、检查、维护提供参考。
刘忠鑫[2](2021)在《基于双树复小波和深度置信网络的航空液压管路故障诊断研究》文中提出
郑思睿[3](2021)在《飞机进近阶段尾流安全风险研究》文中提出
吕杰[4](2020)在《航线维修增强现实视觉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航线维修是飞行器维修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维修质量和效率是飞行安全和企业发展的决定要素。本文以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为基础,结合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将虚拟模型和维护信息与真实维修环境相融合,开展了面向飞行器的增强现实维修引导的视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硬件设备、神经网络算法以及所开发的软件系统在线为维修人员提供多种类型的维护作业引导,实时获取与维修内容相关的信息,从而显着提升维修作业效率、缩短维修时间和降低差错率。应用对象选取的是搭载CFM56发动机的空中客车A320飞机,指导手册为东方航空320/319航线维修工作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飞行器航线维修问题的分析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的自身特点,结合现有增强现实系统的不足,对增强现实的视觉关键技术中的三维跟踪注册和人机交互进行研究;(2)针对发动机训练数据集无包裹外壳和特征复杂的问题,使用软阈值改进残差网络的残差收缩网络用于图像识别,并使用双目立体视觉进行深度距离感知的SGBM算法用于三维模型位置调整的无标记跟踪注册技术,实现了真实维修环境和其对应虚拟模型的配准;(3)针对航线维修增强现实系统的人机交互方面进行研究,分别从模型使用、布局界面、协同工作和辅助交互方面详细介绍了增强现实维修引导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和优化方法;(4)开发了飞机航线维修增强现实引导原型系统,实现了系统的预期功能,最后根据系统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改进前后效果测试,证明了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蒲正清[5](2020)在《重型燃气轮机健康状态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重型燃气轮机作为一种高效、轻便、清洁的先进动力装置,在火力发电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开展重型燃气轮机的健康状态评价研究,从多个角度实时监控其健康状态,为机组的运行优化与维护决策提供参考,对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开展了重型燃气轮机健康状态评价技术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在分析燃气轮机能效状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能效特征参数体系,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从大量历史数据中挖掘出各参数的基准值和阈值,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技术求取特征参数的权重值,将特征参数实时值和基准值的偏差与权重值相结合以实现能效状态评价;(2)归纳总结了燃气轮机常见的故障模式,将故障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实时的故障诊断结果相结合,并采用风险优先数(RPN)的概念,从故障影响的严重程度和故障发生的频度两个维度进行燃气轮机的故障风险评估;(3)在明确剩余寿命定义和分析燃气轮机寿命损耗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采用等效运行小时数的概念构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实现燃气轮机剩余寿命评估;(4)采用基于改进型优劣解距离法的评价模型将燃气轮机能效评价结果、故障风险评估结果和剩余寿命评估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最终的燃气轮机健康状态评价。本文以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燃气轮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了相关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机组的健康状态。
秦天成[6](2020)在《基于增量非线性动态逆的大型民用飞机容错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型民用飞机的技术研究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型民用飞机的研究项目也早早被列入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大科技专项。飞行控制系统作为飞机飞行过程的安全关键性系统,因其故障容易导致较严重的后果,在工信部资助下,本论文围绕大型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大型民用飞机为对象,开展基于增量非线性动态逆方法的大型飞机容错控制方案研究。本论文对包括大型民机非线性模型的建立,非线性动态逆/增量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律的设计,大型民用飞机着陆过程控制等三个方面在内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具体内容如下:1.以大型民机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首先,基于基础的动力学理论,建立飞机的六自由度运动学方程,同时给出所建立模型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基本形式;然后,研究了六自由度刚体非线性动力学,并简化出飞机的运动模型;最后,通过MATLAB等数学工具,对所建立的飞机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基本特性的仿真分析。2.关于大型民用飞机的容错控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使用非线性增量动态逆的方法来设计容错控制器。首先,对于所建立的飞机模型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其非线性、参数时变等控制问题,引入增量形式的动态逆方法,通过加速度信号获取飞机的实时气动状态,计算需要的舵面偏转增量、需求增量与实际偏转值相加后输入到被控模型,直接控制系统受到环境变化、模型不确定和故障等情况。3.针对大型民用飞机的着陆控制,探讨了不同的干扰情况下的控制策略,首先对舵面卡死和阵风干扰情况下的着陆问题做了分析;随后,对已经设计好的增量非线性动态逆方法容错控制器,在大型民用飞机模型上完成着陆控制过程的仿真实验并分析结果。通过以上研究工作,本论文提出了将增量动态逆方法应用到大型民用飞机的容错控制中的方案,并对比了传统方法的控制效果,此外,还在在着陆场景中实现了对大型民用飞机的容错控制方案设计,为大型民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弛[7](2019)在《基于模糊控制的飞机刹车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变革科技的进步,航空事业的发展如一轮彤红的朝阳,蒸蒸日上,这得益于无数科研工作者和学者们的不断探究和他们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飞机在航空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飞机刹车控制系统是飞机机载设备的核心部件,它关乎着飞机飞行阶段和滑跑阶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飞机刹车控制器的模型、控制策略以及相关外设电路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飞机机体建模。飞机着陆刹车时其周围环境比较复杂,受机体自身、机场周围磁场以及侧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方便计算和设计,本文对飞机周围的环境和机体做了简单的假设,并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平台建立了飞机三自由度的模型,包括飞机动力学模型、机轮模型、跑道模型和刹车装置模型等,并根据各个子模型之间的相互关联,建立飞机刹车系统的整体模型。(2)飞机刹车控制器设计。分别根据PID控制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PID控制器虽然抗鲁棒性差但具有反应迅速的优点,模糊控制器虽然控制范围小但具有不依赖数学模型的优点。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结合PID控制算法的模糊控制器,此模糊控制器集二者的优点于一身,反应迅速,鲁棒性强,不依赖刹车系统数学模型。同时,对此控制器根据不同的跑道状况就刹车时间、刹车距离、机轮速度以及滑移率状态进行了仿真与分析。(3)飞机刹车控制器相关外设电路设计。介绍并设计了机载电源电路、开关量检测电路、模拟量检测电路以及轮速信号检测电路等相关外设电路,其中,在轮速信号检测电路中,详细介绍了测周法和测频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同时,本文还介绍了硬件电路中的干扰来源以及抗干扰的措施,在硬件电路的角度保证了飞机刹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严雨灵[8](2020)在《虚拟维修中手势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虚拟现实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正受到各个行业的广泛关注,利用该技术实现的虚拟维修在工程培训领域有不受硬件条件制约且逼真度高的优势,是当今的热点课题。人机交互作为虚拟维修中的关键问题,对用户体验感的提高和虚拟维修的最终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因而寻求一种自然的交互方式是虚拟维修领域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手势识别随着体感设备的不断升级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体现出了其自然的交互特点,逐渐成为一种理想的虚拟维修交互技术。在虚拟维修场景下,可以根据需要的维修动作和交互指令建立手势库,在进行虚拟维修时准确、快速地识别对应的手势从而完成交互和维修动作。因此,本文在虚拟维修的基础上对手势识别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重点是建立一种准确、高效的手势识别模型并将其在虚拟维修系统中进行实现。本文采用Leap Motion作为体感设备,以飞机起落架为例建立基于手势识别的虚拟维修系统,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机交互为主阐述了虚拟维修的关键技术,并对手势识别这一自然交互技术的发展现状、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在对SVM、Adaboost、BPNN等分类识别算法的一般框架和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粒子群算法对BPNN算法中的初始权值矩阵以及隐藏层神经元个数进行联合优化。基于Laplace核函数的形式将粒子适应度值和迭代次数融入粒子群寻优过程中的惯性权重,使其自适应于识别准确率的提高过程从而获得更优的值,并在MATLAB平台下通过仿真实验对比验证了其效果。(2)针对虚拟维修过程设计了一套包含静态指令和动态维修操作的手势库。采用Leap Motion体感设备采集相关手势信息并提取特征,经过PCA处理后形成特征序列用于训练和识别。根据测试得到的识别准确率和效率,设计了应用于虚拟维修的手势识别模型,并基于.Net机器学习类库在Visual Studio平台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现。(3)以飞机起落架虚拟维修为例,基于手势识别设计了一套虚拟维修系统,将手势识别模型在该系统的内部操作和维修过程中进行实现。采用3DS Max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导入开发平台Unity3D并完成坐标转换。采用TCP协议将系统作为客户端,分类识别算法作为服务端,以异步通信的方式保证了手势识别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采用C#语言对系统场景连接和手势识别交互触发等功能进行了实现,并展示了系统的实现效果。
张峻[9](2019)在《某飞机主起落架电控应急开锁系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飞机通常设有双套液压系统源以保障起落架实现正常收放,因此起落架应急放系统是保障飞机安全着陆的最后堡垒。随着多电技术在飞机系统中不断发展,起落架应急放系统技术也得到大幅推进,全电应急放相比于传统机械类应急放有着可靠性、易检性等方面优势。国外电传操纵技术已相当成熟,且在很多机型中应用,然而国内技术水平相比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本文针对全电应急放系统展开研究,以某飞机起落架上位锁机构为例,设计一套全电应急放系统,并进行试验验证,为我国起落架全电应急放系统提供了重要技术储备。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典型起落架应急放系统进行了归纳整理,对比分析了四种应急开锁系统优缺点,重点研究了全电应急放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以某型飞机主起落架上位锁机构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其空间边界条件、安全性等方面因素设计了一套电控应急开锁作动器。运用CATIA建模平台建立了数字样机,并基于其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套多余度电控系统。基于LMS Imagine.Lab AMESim及LMS Virtual.Lab Motion的联合仿真分析平台建立了应急放机械动力和电作动控制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并研究了电作动不同制动方式对应急开锁性能的影响。在理论设计与分析的基础上,搭建全电应急放的实体样机和控制系统平台,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作动功能。最后,针对起落架全电应急开锁系统,研究了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简称FMECA),并通过建立起落架应急开锁系统故障树(简称FTA)模型,计算出顶事件失效概率以验证应急开锁系统是否满足安全性要求。
王红玲[10](2018)在《多支柱多轮系高可靠性飞机刹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多支柱多轮系大型飞机的重要机载设备,刹车系统是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子系统,大型飞机要在机场侧风、积水跑道、积冰跑道、积雪跑道及路况坑洼的复杂野战机场起飞和降落,对刹车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刹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能快速地吸收飞机巨大的着陆能量,使飞机安全停止。我国多支柱多轮系大型飞机研究刚刚起步,相关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从国外大型飞机发展趋势来看,高可靠性、安全性、适航性、测试性、长寿命、易维护等要求是大型飞机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其关键技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针对多轮系多支柱大型飞机对刹车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对大型飞机刹车系统架构设计方法、自适应刹车控制律、抑制刹车振动方法及可靠性分析和验证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贡献如下:(1)基于飞机及刹车系统安全性模型,提出了一种刹车系统架构设计方法,分析了多轮系正常刹车、停机/应急刹车架构设计方法,研究了刹车系统机电液动态特性设计方法,以刹车系统非指令刹车灾难性事件为例,提出了飞机系统安全性评估方法和刹车系统安全性分析方法,通过上述方法设计了一套多轮系内外轮控制架构的刹车系统,符合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架构满足飞机安全性要求,该研究对设计多轮系飞机刹车系统架构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2)提出了先进的基于滑移率和机轮减速率全压力自适应防滑刹车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了跑道结合力估计算法,采用速度插值滤波模块及卡尔曼滤波模块得出飞机滑移率,建立了飞机刹车防滑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及惯性试验台验证了两种控制律对干、湿跑道的识别能力及刹车性能,结果表明具备快速准确识别跑道状况的能力,能够全压力范围内动态调节刹车压力,抗干扰能力强,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有效解决了现有控制律刹车效率低的问题。该刹车控制律的工程应用提升了飞机在复杂野外场所起降的刹车能力。(3)研究了多支柱多轮系飞机制动过程中的振动问题,从刹车材料摩擦特性、刹车压力、刹车壳体结构以及装配间隙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刹车振动产生的机理,建立了刹车振动数学模型,对刹车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有效抑制刹车振动的设计方法;针对飞机刹车液压管路系统谐振问题,通过建模仿真分析确定了振动机理,并将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对,得出抑制多支柱多轮系飞机刹车系统谐振的方法。刹车振动的有效抑制对提高刹车系统整体可靠性具有重要工程指导意义。(4)基于刹车系统及其附件产品的耗损故障服从威布尔分布的特点,从理论和工程上研究了大型飞机多轮系多支柱机轮刹车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与综合验证技术,首次提出飞机刹车系统采用威布尔分布进行可靠性建模与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了威布尔分布作为刹车系统可靠性分析及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根据刹车系统工作的真实任务剖面,研究了能全面激发故障的寿命和可靠性综合验证方法,得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此技术在大型飞机刹车系统可靠性设计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提高刹车系统可靠性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工程基础。
二、A320飞机典型抖动故障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320飞机典型抖动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某型飞机抖动故障分析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某型飞机抖动原因分析 |
1.1 故障树分析 |
1.2 原因分析 |
2 某型飞机抖动故障实例分析 |
2.1 抖动故障实例分析一 |
2.2 抖动故障实例分析二 |
3 某型飞机抖动故障典型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
4 改进措施 |
5 结束语 |
(4)航线维修增强现实视觉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VR/AR/MR维修应用研究现状 |
1.2.2 AR维修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AR中视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增强现实视觉关键技术 |
2.1 三维跟踪注册技术 |
2.1.1 标识注册 |
2.1.2 无标识注册 |
2.1.3 深度距离感知 |
2.2 人机交互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维跟踪注册优化方法 |
3.1 三维跟踪注册原理 |
3.2 图像识别 |
3.2.1 残差收缩网络 |
3.2.2 数据集训练 |
3.2.3 工作流程和实现方法 |
3.3 深度距离感知 |
3.3.1 双目摄像头标定 |
3.3.2 双目视觉测距 |
3.3.3 工作流程和实现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优化 |
4.1 模型优化 |
4.2 布局设计 |
4.2.1 主界面布局设计 |
4.2.2 其他界面布局设计 |
4.3 协同检查设计 |
4.3.1 任务接收 |
4.3.2 外部灯光测试 |
4.4 辅助交互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航线维修增强现实系统实现 |
5.1 系统环境 |
5.1.1 系统软件环境 |
5.1.2 系统硬件环境 |
5.2 服务器平台 |
5.2.1 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5.2.2 图像处理模块设计 |
5.3 移动客户端平台 |
5.3.1 发动机维修检查功能设计 |
5.3.2 仪表盘维修功能设计 |
5.3.3 辅助维修检查功能设计 |
5.4 系统测试 |
5.4.1 图像识别测试 |
5.4.2 虚实遮挡测试 |
5.4.3 模型位置测试 |
5.4.4 耗时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重型燃气轮机健康状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健康状态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健康状态的内涵 |
1.2.2 健康状态评价技术应用 |
1.2.3 健康状态评价方法 |
1.2.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重型燃气轮机能效评价研究 |
2.1 引言 |
2.2 能效特征参数体系构建 |
2.2.1 燃气轮机结构分析 |
2.2.2 能效特征参数选取 |
2.3 特征参数基准值确定 |
2.3.1 稳态筛选与工况划分 |
2.3.2 特征参数基准值求取 |
2.4 能效特征参数权重求取 |
2.4.1 权重求取基本思路 |
2.4.2 特征参数敏感性系数分析基本函数模型 |
2.4.3 特征参数敏感性系数分析模型的实现 |
2.4.4 特征参数权重确定 |
2.5 基于偏离度和权重值的能效状态评价 |
2.5.1 特征参数偏差值计算 |
2.5.2 能效状态评价 |
2.6 实例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重型燃气轮机故障风险评估 |
3.1 引言 |
3.2 燃气轮机常见故障模式 |
3.3 燃气轮机故障模式静态风险分析 |
3.3.1 压气机故障模式征兆及影响分析 |
3.3.2 燃烧室故障模式征兆及影响分析 |
3.3.3 燃气透平故障模式征兆及影响分析 |
3.3.4 燃气轮机静态风险等级划分 |
3.4 燃气轮机故障动态风险分析 |
3.5 燃气轮机故障风险评估 |
3.6 实例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重型燃气轮机剩余寿命评估 |
4.1 引言 |
4.2 燃气轮机寿命影响因素 |
4.2.1 外界因素对寿命的影响 |
4.2.2 运行因素对寿命的影响 |
4.2.3 故障因素对寿命的影响 |
4.3 燃气轮机剩余寿命预测 |
4.3.1 剩余寿命的定义 |
4.3.2 燃气轮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构建 |
4.4 燃气轮机剩余寿命评估 |
4.5 实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重型燃气轮机健康状态综合评价 |
5.1 引言 |
5.2 健康状态内涵描述 |
5.3 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模型 |
5.3.1 基于改进型优劣解距离法的评价模型基本思想 |
5.3.2 评价矩阵构建 |
5.3.3 理想值相对贴近度求取 |
5.3.4 基于相对贴近度的健康等级划分 |
5.4 健康状态评价指标权重求取 |
5.4.1 常权重求取 |
5.4.2 变权重求取 |
5.5 实例分析 |
5.5.1 燃气轮机状态描述 |
5.5.2 燃气轮机健康状态综合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6)基于增量非线性动态逆的大型民用飞机容错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非线性飞行控制的研究 |
1.2.2 容错控制的研究 |
1.2.3 动态逆控制的研究 |
1.3 论文创新点与内容结构安排 |
1.3.1 论文的创新点 |
1.3.2 论文内容 |
1.3.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大型民机非线性动力学建模 |
2.1 引言 |
2.2 几何参数 |
2.2.1 飞机主要系统参数 |
2.2.2 仿真所需参数 |
2.3 飞机运动方程 |
2.3.1 飞机一般运动方程 |
2.3.2 气流坐标系下的状态变量方程 |
2.3.3 运动学关系式 |
2.3.4 飞行过程中航迹坐标系变量方程 |
2.4 力和力矩 |
2.4.1 重力项 |
2.4.2 气动项 |
2.4.3 风力项 |
2.5 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总结 |
2.5.1 仿真模型 |
2.5.2 飞机飞行状态量的分离 |
2.6 控制回路解耦 |
2.7 飞行开环特性分析 |
2.7.1 零输入状态扰动仿真 |
2.7.2 双波阶跃仿真 |
2.8 小结 |
第三章 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律设计 |
3.1 引言 |
3.2 非线性动态逆方法综述 |
3.3 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律设计与仿真 |
3.3.1 动态逆系统总体结构 |
3.4 快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
3.4.1 快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
3.4.2 快回路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3.5 慢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
3.5.1 慢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
3.5.2 慢回路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增量动态逆飞行控制律设计 |
4.1 引言 |
4.2 增量非线性动态逆 |
4.3 角速率控制器设计 |
4.4 姿态角控制器设计 |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6 控制方法比对 |
4.6.1 自适应控制律基本理论简介 |
4.6.2 仿真结果和分析 |
4.7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增量动态逆的着陆控制方案设计 |
5.1 引言 |
5.2 控制问题描述 |
5.3 着陆控制仿真 |
5.3.1 无风无执行器卡死场景 |
5.3.2 有风无执行器卡死场景 |
5.3.3 无风有执行器卡死场景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7)基于模糊控制的飞机刹车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飞机刹车系统研究现状 |
1.2.2 飞机刹车系统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飞机刹车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 飞机刹车系统分类 |
2.1.1 开关式 |
2.1.2 速度变化率加压力偏调式 |
2.1.3 滑移速度控制式 |
2.1.4 滑移率控制式 |
2.2 飞机刹车系统结构 |
2.3 飞机刹车系统工作原理 |
2.4 飞机刹车系统的性能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飞机刹车系统模型仿真分析 |
3.1 机体动力学模型 |
3.2 机轮动力模型 |
3.3 轮胎跑道模型 |
3.4 结合力矩计算模型 |
3.5 液压系统模型 |
3.6 刹车装置模型 |
3.7 飞机总体模型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飞机刹车控制器设计 |
4.1 PID控制器设计 |
4.1.1 PID控制基本理论 |
4.1.2 PID控制器设计 |
4.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4.2.1 模糊控制基本理论 |
4.2.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4.3 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 |
4.3.1 仿真参数设置 |
4.3.2 控制器仿真分析 |
4.3.3 PID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
4.3.4 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飞机刹车系统辅助电路设计 |
5.1 功能单元电路设计 |
5.1.1 机载电源 |
5.1.2 开关量检测电路 |
5.1.3 模拟量输入电路 |
5.1.4 轮速信号检测电路 |
5.1.5 串口通信电路 |
5.2 硬件抗干扰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8)虚拟维修中手势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虚拟维修 |
1.2.2 手势识别 |
1.3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基于Leap Motion的手势识别技术 |
2.1 Leap Motion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2.2 手部数据采集 |
2.3 手势追踪技术 |
2.3.1 手势追踪过程 |
2.3.2 TBD算法 |
2.4 Leap Motion在虚拟维修中的应用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手势识别算法研究与优化 |
3.1 手势识别算法研究 |
3.1.1 支持向量机算法 |
3.1.2 Adaboost提升算法 |
3.1.3 人工神经网络 |
3.2 基于改进PSO的 BPNN算法优化 |
3.2.1 粒子群算法及改进 |
3.2.2 BPNN算法优化 |
3.3 实验结果对比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虚拟维修的手势识别模型设计与实现 |
4.1 虚拟维修手势库的建立 |
4.2 手势特征提取方法设计 |
4.3 特征处理及优化 |
4.3.1 特征处理 |
4.3.2 PCA优化降维 |
4.4 基于虚拟维修的手势识别模型实现 |
4.4.1 手势识别算法识别效果测试 |
4.4.2 基于虚拟维修的手势识别模型设计 |
4.4.3 手势识别算法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手势识别的虚拟维修系统实现 |
5.1 基于手势识别的虚拟维修系统开发环境 |
5.1.1 Unity3D虚拟现实平台 |
5.1.2 坐标转换与表示 |
5.1.3 Leap Motion在虚拟维修开发环境中的集成 |
5.2 基于手势识别的飞机主起落架虚拟维修系统总体设计 |
5.2.1 系统功能设计 |
5.2.2 基于手势识别的场景连接 |
5.3 虚拟维修系统中手势识别的实现过程 |
5.3.1 三维模型的建立和导入 |
5.3.2 本地通信过程的实现 |
5.3.3 静态指令性手势的应用实现 |
5.3.4 动态维修操作手势的应用实现 |
5.4 系统效果展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9)某飞机主起落架电控应急开锁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起落架应急开锁技术研究 |
1.2.2 起落架电作动技术研究 |
1.2.3 虚拟仿真技术与试验分析研究 |
1.2.4 FMECA及FTA分析研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典型起落架应急开锁系统汇总分析 |
2.1 引言 |
2.2 机械式应急开锁系统 |
2.3 电液混合式应急开锁系统 |
2.4 电爆式应急开锁系统 |
2.5 电控式应急开锁系统 |
2.5.1 凸轮传动机构 |
2.5.2 滚珠丝杠传动机构 |
2.6 小结 |
第三章 应急开锁装置设计 |
3.1 引言 |
3.2 应急开锁方案及原理设计 |
3.3 上位锁机构原理分析 |
3.3.1 正常开锁机构力学分析 |
3.3.2 应急开锁机构力学分析 |
3.4 上位锁结构改进设计 |
3.4.1 上位锁机构整体改进设计 |
3.4.2 上位锁摇臂结构强度分析 |
3.5 应急开锁作动筒机构设计 |
3.5.1 应急开锁作动筒结构组成及运动原理 |
3.5.2 应急开锁作动筒内置锁结构设计及原理 |
3.6 应急开锁作动筒机构参数设计与校核 |
3.6.1 技术参数 |
3.6.2 应急放开锁作动筒机构参数设计与校核 |
3.7 应急开锁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3.7.1 电机控制技术分析 |
3.7.2 电控系统电路设计分析 |
3.8 应急开锁系统方案设计 |
3.8.1 应急开锁系统功能 |
3.8.2 应急开锁系统控制原理及方案设计 |
3.9 小结 |
第四章 应急开锁系统联合仿真及功能性试验验证 |
4.1 引言 |
4.2 应急开锁系统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4.2.1 联合仿真技术简介 |
4.2.2 建立虚拟样机 |
4.2.3 动力学模型载荷添加 |
4.2.4 建立起落架上位锁应急开锁电控系统模型 |
4.3 应急开锁系统动力学联合仿真分析 |
4.3.1 应急开锁系统联合控制模块 |
4.3.2 应急开锁系统仿真参数输入 |
4.3.3 应急开锁系统联合仿真结果分析 |
4.4 制动方式对电控应急开锁性能影响分析 |
4.4.1 反转制动方式的影响分析 |
4.4.2 短接制动方式的影响分析 |
4.4.3 三种不同制动方式对比分析 |
4.5 应急开锁系统功能性试验验证 |
4.6 小结 |
第五章 应急开锁系统FMECA和FTA的建立 |
5.1 引言 |
5.2 应急开锁系统的FMECA模型 |
5.2.1 系统定义 |
5.2.2 确定约定层次 |
5.2.3 定义严酷度类别 |
5.2.4 可靠性数据参考文件 |
5.2.5 填写FMECA表 |
5.2.6 结论 |
5.3 应急开锁系统的FTA模型 |
5.3.1 建立上位锁应急开锁系统故障树 |
5.3.2 失效概率计算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A |
附录B |
(10)多支柱多轮系高可靠性飞机刹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多轮系飞机刹车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多轮系飞机刹车系统架构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1.2.2 刹车系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多支柱多轮系飞机刹车振动研究现状 |
1.2.4 多支柱多轮系飞机刹车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3 多轮系飞机刹车系统需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多支柱多轮系刹车系统架构设计研究 |
2.1 引言 |
2.2 刹车系统架构设计方法 |
2.2.1 正常刹车功能架构设计 |
2.2.2 停机/应急刹车功能架构设计 |
2.3 刹车系统机电液动态特性设计 |
2.4 刹车系统安全性评估 |
2.4.1 飞机系统安全性评估方法 |
2.4.2 刹车系统安全性分析方法 |
2.4.3 安全性分析结论 |
2.5 多轮系刹车系统设计实例 |
2.5.1 系统设计安全性需求 |
2.5.2 内外轮架构刹车系统 |
2.5.3 系统设计符合性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多支柱多轮系刹车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于滑移率的自适应防滑刹车系统控制律设计 |
3.2.1 机轮滑移过程状态分析 |
3.2.2 滑移率防滑刹车自适应控制律设计 |
3.2.3 速度插值滤波设计 |
3.2.4 结合力估计设计 |
3.2.5 目标滑移率生成设计 |
3.2.6 轮速生成模块和轮速控制设计 |
3.3 基于机轮减速率防滑刹车自适应控制律设计 |
3.3.1 机轮减速率防滑刹车自适应控制律设计 |
3.3.2 飞机速度与结合力估计设计 |
3.3.3 滑移率滤波设计 |
3.3.4 目标机轮减速率生成设计 |
3.3.5 轮速控制设计 |
3.4 仿真建模分析 |
3.4.1 仿真模型建立 |
3.4.2 仿真分析 |
3.5 刹车系统惯性台试验验证 |
3.5.1 试验设备组成及原理 |
3.5.2 惯性台试验与仿真试验特点 |
3.5.3 刹车防滑系统性能评估指标 |
3.5.4 试验方案 |
3.5.5 试验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4 多支柱多轮系机轮刹车振动抑制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机轮刹车振动分类及机理分析 |
4.2.1 刹车振动分类 |
4.2.2 机轮刹车振动机理分析 |
4.2.3 刹车液压管路与刹车控制阀谐振原因机理分析 |
4.3 机轮刹车振动模型及仿真分析 |
4.3.1 机轮振动模型 |
4.3.2 机轮动力模型 |
4.3.3 支撑系统振动模型 |
4.3.4 基座系统振动模型 |
4.3.5 系统动力学简化模型 |
4.3.6 机轮振动特性仿真分析 |
4.4 机轮刹车振动抑制方法 |
4.4.1 改变系统固有频率 |
4.4.2 改变刹车摩擦特性 |
4.4.3 阻尼减振措施 |
4.5 刹车液压系统谐振分析及抑制方法 |
4.5.1 系统组成 |
4.5.2 刹车控制阀建模 |
4.5.3 刹车装置及管路 |
4.5.4 单刹车通道振动仿真分析 |
4.5.5 六路刹车通道振动仿真分析 |
4.5.6 刹车液压系统谐振抑制方法 |
4.6 本章小结 |
5 多支柱多轮系刹车系统可靠性分析及验证技术研究 |
5.1 引言 |
5.2 可靠性分析验证方法及理论基础 |
5.3 刹车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
5.3.1 刹车系统可靠性分析、验证采用的理论 |
5.3.2 刹车系统故障分布的概率模型研究 |
5.4 刹车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5.4.1 选择采取的可靠性设计准则 |
5.4.2 刹车系统的基本可靠性模型 |
5.4.3 刹车系统任务可靠性模型 |
5.5 刹车系统可靠性验证技术研究 |
5.5.1 现有试验技术的局限性 |
5.5.2 综合验证技术研究 |
5.6 寿命与可靠性综合验证方法研究 |
5.6.1 刹车系统所属产品的耐久性指标计算模型 |
5.6.2 刹车系统的寿命与可靠性验证 |
5.6.3 试验方案 |
5.7 提高可靠性的方法研究 |
5.8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 |
6.1.1 研究工作 |
6.1.2 创新点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四、A320飞机典型抖动故障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型飞机抖动故障分析与改进[J]. 杜琛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25)
- [2]基于双树复小波和深度置信网络的航空液压管路故障诊断研究[D]. 刘忠鑫.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3]飞机进近阶段尾流安全风险研究[D]. 郑思睿.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1
- [4]航线维修增强现实视觉关键技术研究[D]. 吕杰.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5]重型燃气轮机健康状态评价研究[D]. 蒲正清.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6]基于增量非线性动态逆的大型民用飞机容错控制研究[D]. 秦天成.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基于模糊控制的飞机刹车控制器设计[D]. 张弛.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4)
- [8]虚拟维修中手势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严雨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9]某飞机主起落架电控应急开锁系统技术研究[D]. 张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10]多支柱多轮系高可靠性飞机刹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王红玲.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