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迎接“西气东输”,积极开展燃气空调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珠[1](2010)在《燃气空调的特点及应用前景》文中提出通过分析燃气空调的特点并与传统的电空调进行对比,指出燃气空调具有能源利用合理、低碳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对燃气空调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得出燃气空调将成为我国未来新型空调的发展方向的结论。
舒敏[2](2007)在《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建国五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仍处于被动状态,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总体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远大空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公司”)成立于1988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一个锅炉车间成长为专门从事中央空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之一。然而,面对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中央空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能源紧缺和技术革新加快的挑战,远大公司如何优化其现有的市场营销战略,通过创新性的营销策略的实施,形成公司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是远大公司在以后的道路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是以市场营销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远大公司的国内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制定的一套营销策略。论文首先分析了远大公司的产品特点以及市场营销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找出了远大公司在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各细分市场特点的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远大公司的目标市场,从产品、定价、渠道以及促销等几个方面为远大公司制定了详细的营销策略。最后,为了保障制定的营销策略能够顺利的实施,论文从人才的自主创新、加强对人才的考评和管理和对市场的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为远大公司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
孙艳丽[3](2007)在《油田生产中几种能源供暖方式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提供能源的不同,油田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供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以渣油为燃料的燃油锅炉房供暖,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锅炉房供暖、燃气辐射供暖、燃气空调供暖,以电为能源的电采暖及以油田污水为能源的热泵供暖等供暖方式。燃油锅炉房和燃气锅炉房、热泵供暖系统、燃气空调都有一套较为复杂的工艺技术,除了供热设备外还需有驱动介质流动的水泵、定压装置、水处理设备等,需要专人管理。燃气辐射供暖和电采暖因供热技术简单,供热设备直接布置在需供热的建筑物内,自动化程度高,不需专人管理。本文通过对油田生产生活中能源供暖方式的分析,从发展概况、工作原理、工艺流程、设备种类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工程设计实例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燃油锅炉房、燃气锅炉房的工程投资较大,但可提供较大的供暖面积。燃气锅炉房的运行费用较低,在油田生产中仍广泛应用,而燃油锅炉房因为燃料油的涨价造成了其运行费用较高,近几年在油田中应用得越来越少。燃气辐射供暖系统和燃气空调的工程投资较高,运行费用低,应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燃气辐射供暖系统主要应用在高大的注水站、注聚站或生产厂房,燃气空调则应用在有较高舒适度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热泵供暖技术系统的工程投资较高,运行费用较低,是一种节能的供暖技术,因为能应用油田丰富的低温热源而被逐渐推广应用。电采暖以其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美观清洁等特点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运行费用较高,一次能源利用率较低,在油田生产中要控制使用。
高梅生[4](2007)在《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对川东北地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和高含硫特征论述基础上,引入可持续发展观,对川东北地区、特别是达州市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对实现老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取得了如下认识:以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储层沉积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为依据,对川东北地区二、三叠系的碳酸盐岩地层进行了沉积相特征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编制了气藏主要发育层位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讨论了沉积相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几何形态、平面展布和演化特点;对长兴组和飞仙关组气藏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白云岩化、溶蚀和构造破裂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而胶结、压实等作用为破坏性成岩作用,首次提出储层是多期次、多阶段埋藏成岩白云岩化作用的产物,并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和飞仙关组优质储层的发育和天然气聚集成藏,在很大程度下得益于深埋藏溶蚀过程中发生的TSR事件;对川东北地区天然气高含H2S的形成条件和成因机理分析认为,石膏是H2S形成的必备条件,储层经历的温度和烃类的组成是控制TSR反应进程并形成H2S的关键因素,储集岩类型及与膏盐空间组合关系、盖层封闭性能也是控制H2S形成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藏高含硫、高压特性使得气藏勘探开发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并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详细阐述了川东北地区、特别是达州市境内的天然气资源分布状况,认为丰富的天然气储备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并进一步论述了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在城市燃料、化工、发电和硫磺副产品等方面的综合利用及其远景规划;以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为指导,提出加大川东北地区高含硫天然气开发利用对改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最后,对川东北地区,特别是达州市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天然气工业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策略,将对达州市政府决策参考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川东北地区乃至川渝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帮助和实践指导。
李颜强[5](2006)在《我国近年城市燃气的技术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总结了近年中国城市燃气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对说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事件作了阐述,与国外同行业进行了对比,并预测了发展趋势。
龙惟定[6](2006)在《燃气空调向何处去》文中研究说明2005年开始的全国范围的冬季天然气紧缺,引起业内对燃气空调(尤其是直燃机)发展的质疑和诟病。提出了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多维评价的思路,在肯定燃气空调作用的基础上,对今后燃气空调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龙惟定[7](2006)在《燃气空调向何处去》文中指出2005年开始的全国范围的冬季天然气紧缺,引起业内对燃气空调(尤其是直燃机) 发展的质疑和诟病。提出了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多维评价的思路,在肯定燃气空调作用的基础上,对今后燃气空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唐文,杜鹃[8](2006)在《燃气空调的应用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将燃气空调与传统的电空调器进行对比,指出燃气空调具有能源利用合理、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并对燃气空调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认为燃气空调将成为我国未来新型空调的发展方向。
徐良,李颜强[9](2006)在《城市燃气工程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城市燃气工程技术发展概述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加快发展城市燃气和节能政策的指导下,城市燃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城市燃气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是确定了以多种气源、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发展城市燃气的方针。合理利用能源、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促进了城市燃气较快的发展, 建成了一批以余气利用为主的节能项目。第二是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实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国家准许进口液化石油气并且无配额的限制。在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和缺能地区首先使用进口液化石油气。1999年用于城镇的进口液化石油气超过500万t。国内和国外两个液化石油气资源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成为城市燃气的主要气源。
李增足[10](2006)在《燃气空调能量系统优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热电联产是一种众所周知较成熟的能源利用方式,它的发展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热电联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楼宇热电冷三联产BCHP(Building Cooling,Heating &. Power Generation)则是一项新的技术。采用以天然气为动力的楼宇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其燃气空调系统内的动力装置既可以向建筑物内发电送电,又可以把发电后的余热输向建筑物内供暖或作为空调的制冷能力,有效实现能量阶梯利用,从而获得更高的燃料利用率。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大型建筑物内的部分用电负荷,提高建筑物用电的可靠性,同时还降低了输配电网的输配电负荷,减少了长途输电的输电损失等。 本文首先对燃气空调的应用与发展作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燃气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九种楼宇热电冷三联产系统优化组合方式及其不同组合方式所具有的优点和不足。通过选取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热电效率等物理量,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三联产系统”这一实例的分析,揭示了机组效益与抽气量、热电比、节能率等的关系,即:随着汽轮机抽气量的增加,供暖热量与制冷量都成比例增加,但汽轮机的内效率随着汽轮机抽气量的增加却加速减少:系统的热电比由20%~50%之间时,联合循环热电效率增加最大,超过50%之后,联合循环热电效率下降较快,由此可知,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三联产系统中,不能单靠增加系统的热电比来提高系统的联合循环热电效率。同时,并对实例系统中各部分的火用效率、火用损率进行了分析,找出(火用)损失大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与优化方法。例如,在燃气系统中燃烧室的(火用)损占了整个三联产系统总(火用)损的一半以上,指出主要跟燃气温度有一定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在设计燃烧室的结构时,采用耐高温的材料,提高燃气使用温度,从而可以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此部分(火用)损;汽轮机的(火用)效率也较低,其(火用)损失主要是由于气体在透平中的不可逆膨胀以及管道损失引起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火用)效率也是比较低的,其原因是传热温差和吸收混合的不可逆造成的,因此在完善装置设计的同时,合理选择热源温度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选用“电主热从”还是“以热限电”的热电冷三联产系统,文章也给与了说明与论证。 一次能源的梯级利用是楼宇热电冷三联产系统高效节能的实质,系统的优化组合是楼宇热电冷三联产系统高效节能的前提,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是楼宇热电冷三联产系统高效节能的保证。
二、迎接“西气东输”,积极开展燃气空调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迎接“西气东输”,积极开展燃气空调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2)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2 理论综述 |
2.1 市场营销理论 |
2.1.1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
2.1.2 市场营销基本理论 |
2.2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2.2.1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 |
2.2.2 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 |
2.2.3 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 |
2.3 市场营销理念的新特征 |
2.3.1 关系营销的涵义及实质 |
2.3.2 网络营销的作用及涵义 |
2.3.3 绿色营销的涵义及作用 |
2.3.4 文化营销的涵义及作用 |
3 远大公司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远大公司概况 |
3.2 中央空调产品行业现状 |
3.2.1 中央空调行业前景广阔 |
3.2.2 中央空调行业发展迅速 |
3.2.3 中央空调行业竞争激烈 |
3.3 远大公司产品结构分析 |
3.4 远大公司营销现状分析 |
3.4.1 远大公司空调产品的特点 |
3.4.2 远大公司的营销政策和价格政策 |
3.4.3 远大公司渠道促销和售后服务状况 |
3.5 远大公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4 远大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世界各国能源形势及发展现状 |
4.1.2 全球空调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
4.1.3 国内外燃气空调发展现状 |
4.1.4 国内中央空调市场需求分析 |
4.1.5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2.1 远大公司内部资源条件分析 |
4.2.2 远大公司组织结构设置 |
4.3 远大公司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strengths) |
4.3.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
4.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
4.3.4 威胁分析(threats) |
5 远大公司目标市场分析 |
5.1 对国内市场的细分 |
5.2 国内各细分市场吸引力分析 |
5.3 目标市场的选择 |
6 远大公司营销策略设计 |
6.1 远大公司营销战略目标 |
6.2 远大公司营销战略模式分析 |
6.3 远大公司营销战略方案定量评价 |
6.4 远大公司国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6.4.1 国内市场的产品策略 |
6.4.2 远大公司市场价格策略 |
6.4.3 远大公司市场渠道策略 |
6.4.4 远大公司市场促销策略 |
7 远大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实施建议 |
7.1 用人才引领自主创新 |
7.2 加强对人才的考评和管理 |
7.3 加强对市场的风险管理 |
8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3)油田生产中几种能源供暖方式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引言 |
一 目的和意义 |
二 国内外现状 |
1 燃油燃气锅炉房供暖 |
2 燃气辐射供暖 |
3 燃气空调供暖 |
4 电采暖 |
5 热泵供暖 |
三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一章 燃油锅炉房供暖 |
1.1 燃油锅炉房发展概况及在油田中的应用情况 |
1.1.1 燃油锅炉房发展的情况 |
1.1.2 国内燃油锅炉房生产和建设概况 |
1.1.3 燃油锅炉房在油田中的发展 |
1.2 燃油锅炉房系统组成 |
1.2.1 燃油锅炉房燃油系统 |
1.2.2 燃油锅炉房的烟气净化 |
1.2.3 燃油锅炉房的水质处理 |
1.3 燃油锅炉房的工程设计实例及经济效益分析 |
1.3.1 工程设计实例 |
1.3.2 经济效益分析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燃气锅炉房供暖 |
2.1 燃气锅炉房的发展前景及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
2.1.1 燃气锅炉房的发展前景 |
2.1.2 燃气锅炉房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
2.2 燃气锅炉房系统组成 |
2.2.1 燃气锅炉房燃气系统 |
2.2.2 燃气锅炉房燃气调压系统 |
2.2.3 燃气锅炉房的烟气净化 |
2.2.4 燃气锅炉房的水质处理 |
2.3 燃气锅炉房的工程设计实例及经济效益分析 |
2.3.1 工程设计实例 |
2.3.2 经济效益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燃气辐射供暖 |
3.1 燃气辐射供暖的发展概况及在油田中的应用情况 |
3.1.1 燃气辐射供暖发展的客观因素 |
3.1.2 燃气辐射供暖的发展前景 |
3.1.3 燃气辐射供暖在油田中的应用情况 |
3.2 燃气辐射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和技术特性 |
3.2.1 燃气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
3.2.2 燃气辐射供暖系统的技术特性 |
3.3 燃气辐射供暖系统的工程设计实例及经济效益分析 |
3.3.1 工程设计实例 |
3.3.2 经济效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燃气空调供暖 |
4.1 燃气空调的发展与应用 |
4.1.1 国外燃气空调的发展与应用 |
4.1.2 国内燃气空调的发展现状 |
4.1.3 发展燃气空调的有利条件 |
4.1.4 发展和应用燃气空调的可行性 |
4.2 燃气空调供暖的工作原理 |
4.3 燃气空调供暖的工程设计实例及经济效益分析 |
4.3.1 工程设计实例 |
4.3.2 经济效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采暖 |
5.1 电采暖的发展概况及在油田应用情况 |
5.1.1 电采暖的发展概况 |
5.1.2 电采暖在油田应用情况 |
5.2 电采暖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
5.2.1 电暖器及其种类 |
5.2.2 电锅炉及其工作原理 |
5.2.3 电热膜及其工作原理 |
5.2.4 相变蓄热电热地板采暖 |
5.2.5 电辐射器采暖 |
5.3 电采暖的工程设计实例及经济效益分析 |
5.3.1 工程设计实例 |
5.3.2 经济效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热泵供暖 |
6.1 热泵供暖的发展状况及在油田中的应用情况 |
6.1.1 热泵技术的发展现状 |
6.1.2 热泵技术的发展背景 |
6.1.3 热泵技术供暖在油田中的应用情况 |
6.2 热泵技术供暖的工作原理 |
6.3 热泵技术供暖的工程设计实例及经济效益分析 |
6.3.1 工程设计实例 |
6.3.2 经济效益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油田能源供暖方式的对比分析 |
7.1 油田能源供暖方式的经济对比 |
7.2 油田能源供暖方式的技术分析 |
7.2.1 影响单位供暖面积投资的因素 |
7.2.2 影响单位供暖面积运行费用的因素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1.1.1 论文来源与选题 |
1.1.2 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 |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完成的工作量 |
1.4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2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藏地质特征 |
2.1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藏分布状况 |
2.1.1 区域地质概况及油气田的分布 |
2.2 川东北天然气藏沉积相特征 |
2.2.1 沉积体系及沉积相模式 |
2.2.2 岩相古地理展布及演化 |
2.2.3 岩相古地理演化与储层发育关系 |
2.3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藏储层特征 |
2.3.1 储层成岩作用 |
2.3.2 储层的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特征 |
2.3.3 储层次生孔隙成因类型与发育机理 |
3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藏高含硫特征和环境影响 |
3.1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藏高含硫化氢特征 |
3.1.1 硫化氢特性 |
3.1.2 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分布特征 |
3.1.3 川东北地区藏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条件 |
3.1.4 川东北地区硫化氢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
3.1.5 川东北地区硫化氢含量高低的主要控制因素 |
3.1.6 川东北地区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分布的预测方法 |
3.2 川东北气区高含硫化氢对气田开发及环境的影响 |
3.2.1 川东北地区气藏高含硫化氢对气田开发的影响 |
3.2.2 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田开发对人与环境的影响 |
4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4.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
4.1.1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起源 |
4.1.2 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的标志 |
4.1.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4.1.4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
4.2 天然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义 |
4.2.1 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
4.2.2 我国能源发展的环境挑战 |
4.2.3 我国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
4.2.4 天然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义 |
4.3 天然气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
4.3.1 我国天然气资源状况 |
4.3.2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状况 |
4.4 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
4.4.1 我国天然气利用状况 |
4.4.2 四川省天然气资源利用状况 |
4.4.3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
4.5 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对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用 |
4.5.1 拓展了天然气利用领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
4.5.2 有利于改善达州市的投资环境,提升地方招山商引资成效 |
4.5.3 促进了天然气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
4.5.4 有利于达州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
4.5.5 天然气资源开发有利于川渝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4.5.6 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4.5.7 响应“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工程,促进天然气可持续发展 |
5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策略 |
5.1 天然气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
5.1.1 天然气储量和产量的矛盾 |
5.1.2 现有税费政策不利于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开发 |
5.1.3 天然气输送管线建设滞后制约天然气利用 |
5.1.4 天然气利用率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
5.1.5 现有的管理体制制约天然气开发利用 |
5.2 实现天然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5.2.1 加强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促进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 |
5.2.2 科学安全开发高含硫气田,促进资源、人与环境的和谐 |
5.2.3 建立高含硫天然气开发特殊税制 |
5.2.4 加强天然气输送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天然气顺利输送 |
5.2.5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利用率,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
5.2.6 应该规范政府行为,确保天然气资源可持续发展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燃气空调向何处去(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气紧缺形势严峻 |
2 对燃气空调的质疑和诟病 |
3 多元评价 |
4 燃气空调的发展 |
4.1 有限的天然气,用来发电还是用来空调 |
4.2 热电冷联供,尴尬的处境 |
4.3 燃气空调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
(10)燃气空调能量系统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燃气空调的优越性 |
1.3 发展和应用燃气空调的可行性 |
1.4 国内外燃气空调的应用和发展 |
第二章 楼宇热电冷联产(BCHP)系统优化组合 |
2.1 燃气轮机为动力的热电冷联产组合系统 |
2.2 燃气空调+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合流程方式 |
2.3 “燃气轮机+直燃机+电动压缩式热泵”能量组合方式 |
2.4 燃气轮机驱动离心式制冷机热电冷三联产组合系统 |
2.5 燃气轮机+汽轮机联合循环动力组合方式 |
2.6 内燃发动机式燃气空调热电冷三联产组合系统 |
2.7 燃料电池驱动动力方式 |
2.8 燃气空调的全能量利用组合方式 |
2.9 BCT户式燃气空调 |
第三章 BCHP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
3.1 燃气轮机发电效率 |
3.2 热电联产系统热效率 |
3.3 热电联产系统总效率 |
3.4 PER(Primary Energy Ratio) |
3.5 BCHP系统(火用)效率计算 |
3.6 热电比 |
3.7 燃料节能比 |
第四章 燃气空调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实例分析 |
4.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
4.2 系统热力计算 |
4.3 系统(火用)效率与(火用)损失计算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
四、迎接“西气东输”,积极开展燃气空调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燃气空调的特点及应用前景[J]. 李明珠. 科技信息, 2010(17)
- [2]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舒敏.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6)
- [3]油田生产中几种能源供暖方式的对比分析[D]. 孙艳丽. 大庆石油学院, 2007(02)
- [4]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高梅生. 成都理工大学, 2007(02)
- [5]我国近年城市燃气的技术发展[A]. 李颜强.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 2006
- [6]燃气空调向何处去[J]. 龙惟定. 机电信息, 2006(28)
- [7]燃气空调向何处去[A]. 龙惟定. 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 2006(总第191期)
- [8]燃气空调的应用及展望[J]. 唐文,杜鹃.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5)
- [9]城市燃气工程篇[A]. 徐良,李颜强. 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2006
- [10]燃气空调能量系统优化分析[D]. 李增足. 山东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