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概况

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概况

一、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情况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南[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BOLATBAYEV SAMAT[2](2021)在《面向中国游客市场哈萨克斯坦旅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哈萨克斯坦旅游业发展迅速,入境旅游在哈萨克斯坦旅游业中占据比例很大,中国作为哈萨克斯坦重要的邻国,对于哈萨克斯坦旅游业的贡献很大。面向中国游客市场,哈萨克斯坦的旅游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优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入境旅游的SWOT分析发现,哈国的优势在于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并拥有大量古迹;劣势在于服务质量和基础设施较差,营销力度不够;面对的机会主要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多个领域有合作,并且有较好的相关旅游与发展政策;面临的威胁主要有潜在的经济危机,以及周边国家有相似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通过分析哈萨克斯坦中国游客市场入境旅游现状及特点,站在旅游企业的角度,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五个方面论述了哈萨克斯坦面向中国游客市场的旅游营销策略,并提出了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及法律规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培养旅游服务营销专业人才等。本文通过对“面向中国游客市场哈萨克斯坦旅游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丰富和拓宽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为哈萨克斯坦旅游业更好的吸引中国游客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

冯如(Anastasiia Fediakova)[3](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区域性组织的重要性明显提高了。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是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之一。几年前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关注安全问题的同时开始积极推动经济领域的发展。当前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可以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为经贸合作提供新平台。本文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全文一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概述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基础,详细地说明全球化与区域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并指出了亚欧一体化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亚欧地区发挥的作用以及该组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的现状;第四部分详述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贸合作状况,这一部分主要研究该组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经贸合作此前和目前的状况,研究围绕能源、贸易、自贸区建设、金融、投资、交通与运输等方面的合作展开;第五部分分析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以此为基础,笔者在第六部分中提出了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研究发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不断发展能源、贸易、自贸区建设、金融、投资以及交通与运输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马蓓[4](2020)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文中认为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积极致力于对外开放的实践推进与理论探索,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党的对外开放理论”,且自成体系并具理论与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对中国口岸建设产生了特殊而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口岸的形成过程是我国对外开放成长的缩影。中国口岸的建设进程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同步而行,中国口岸发展史就是我国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史,蓬勃发展的中国口岸已成为践行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理论的“排头兵”。新疆口岸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本文选择新疆与周边国家毗邻的边境陆地口岸、国际航空口岸中的一类口岸(包括15个陆路边境口岸和2个航空口岸)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疆口岸”置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予以深入研究,通过霍尔果斯口岸、红其拉普口岸、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口岸等重点案例的分析,探索新疆口岸的发展,旨在探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这一重大现实命题,重点论述新疆口岸区域经贸、安全、人文合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所发挥的重要而特殊的带动作用。循此基本逻辑框架,本文详述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形成与发展,说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继承而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指导对外开放实践,在新时代助力新疆口岸及其周边地区的建设。通过梳理新疆口岸发展历程,解读新疆口岸基本要素,分析新疆口岸地区发展现状,从口岸经贸、安全、人文三大功能出发,阐述口岸经贸往来之于地区经济繁荣、口岸安全防控之于区域和平稳定、口岸人文交流之于丝路沿线“民心相通”的重要角色,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解读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的互促关系:从国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形成、开放型地区合作新体制深化以及经济走廊建设中节点作用出发,集中讨论新疆口岸的经贸往来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将口岸安全放在国家安全观语境中解读其内涵,深入剖析新疆反恐新常态下口岸安全的影响因素,并简要评述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成效,阐述新疆口岸的安全防控对保障区域稳定的意义;从跨境旅游、跨境教育、跨境医疗以及多元创新的角度,彰显口岸作为中华文化表达载体的作用,体现口岸地区通过加强人文交流拓宽我国对外开放深度与广度的战略意义,以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形象,促进丝路沿线“民心相通”所做出的贡献;探讨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如何相互促进,并展望口岸地区未来的发展路径,通过分析新疆口岸地区现行政策方针,说明口岸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党的对外开放实践反哺新疆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主要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战略地位提出对策建言。本文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角切入,结合新疆特殊地缘政治环境,重点探讨新疆口岸在经贸往来、安全合作、人文交流等实践中对口岸及其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的联动作用,新疆口岸在区域经济中节点作用渐显、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成效初显,新疆口岸人文交流日趋完善。未来,新疆口岸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中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新时代,新疆口岸以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方向,为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力争使新疆在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建设提供学理依据。

卢灿[5](2020)在《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显示:人类必须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1.5℃以内,才能将各种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全球各国急需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采取快速且深远的低碳转型变革策略。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不仅在中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最高,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其他行业。鉴于此,以碳排放达峰为分水岭,研究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后的变动趋势情景,不仅能为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后至净零排放前的中长期减排路径提供决策支持,还能为全球其他国家电力行业碳减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IPCC 1.5℃特别报告涉及的电力行业评估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将该报告中与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调整和碳减排相关的评估信息量化分解到中国电力行业,并根据官方权威数据资料对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等相关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处理。为全面阐述中国电力行业现阶段综合发展水平,对其基本经济指标、投资建设指标、技术效率指标、能源消耗指标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动态分析。(2)通过国际间比较分析,结合已实现达峰国家峰值后碳排放的变动轨迹趋势特征,总结了其他国家达峰后出现的趋势类型,并根据中国碳排放特征,分析了符合中国电力行业达峰后趋势的情景。(3)构建了基于马尔可夫链的中国电源结构预测模型,预测了截至2050年之前的中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依据模型结果设定了电力行业峰值后趋势技术减排情景;通过碳定价机制设定了电力行业峰值后趋势经济减排情景。为全方位揭示中国电力行业峰值后趋势情景对全球主要国家的综合影响,分别构建了以煤电技术进步为外生冲击和以碳定价机制为外生冲击的全球多部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4)结果分析表明:虽然电源结构技术进步比碳定价机制在中国电力行业产生的减排效果显着,但同时也会抑制本研究中分析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反之,尽管在中国全行业执行碳定价机制对全球各国的影响较平缓,但该种峰值后趋势情景达到的减排效果也完全满足全球温升目标的约束条件。因此,本研究认为,极端的煤电下降方式纵然能以最快速度和最显着的减排效果实现温控目标,但不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碳定价机制导致的减排在短期内虽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中长期来看,更符合全球经济—能源—环境协调统一发展的内在要求。

哈斯特尔·努斯别克[6](2020)在《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哈萨克斯坦的政治转型,即向现代民主政治的演变,在2017年宪法修正案后,迈入了新的转折阶段。这一阶段有别于此前超级总统制的不断加强,哈萨克斯坦在总统与议会及政府之间的权力分割进行了新的平衡,重新分配国家权力,将总统的40余项权力移交至政府和议会,释放了一个政治转型新的信号。此后《哈萨克斯坦安全委员会法》的通过,更使2018年成为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的重要节点。而政治转型在2019年3月19日迎来了关键转变,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通过电视讲话的形式,宣布辞职,提前终止其总统权力。从对超级总统制的削弱,到自身光荣辞职,纳扎尔巴耶夫一手将哈萨克斯坦的政治转型引入了其预设的渐进式的民主化的道路。

Borumbayeva Dana[7](2019)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等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得到了很多国家的积极响应。2017年5月14日-15日,北京主办了第一节“一带一路”高峰论坛,2019年4月25-27日,北京主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37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和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这种参与和兴趣的水平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日益增加。“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参与国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例,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共有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一带一路”的基础,目的和意义。同时,将研究方法和创新引入研究内容。第二章定义了该主题的基本概念以及现有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关键概念包括“一带一路”,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第三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该领域的研究。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还定义了这项工作的研究框架。第四章基于对64个国家/地区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逻辑思维,概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及其投资环境和吸引力。第五和第六章是实证研究,关注点则是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着的促进作用。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很大一部分FDI是被用于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这也是造成中国外商投资与全部外商投资对一带一路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不同的主要原因。“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向“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第七章给出了哈萨克斯坦的案例,以及来自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也显示出积极的影响。第八章为结论,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视角身份出发,探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当地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作用,探讨一带一路的世界影响及意义。此外,本文还通过搜集相关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按照各国收入组进行了分样本回归,其结论引人深思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本文考察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考虑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多个决定性因素——资本积累、劳动力状况和技术创新。通过逐步回归,更加细致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劳动、技术和经济增长的复杂关系。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使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说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为当地和区域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实证研究的数量有限,仅对样本数据进行了粗略的国家层面比较分析,无法进行更详细的中微观层面经济学研究。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未来研究,我们将更深入地研究这一水平上的间接社会经济影响和实证检验。

张居营[8](2019)在《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及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曾长期处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调控,在苏联“劳动分工”桎梏下,中亚国家形成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依附型强的发展特征。自上世纪90年代初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纷纷开始实施政治与经济改革,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过10余年的转型与探索,21世纪中亚各国开始步入复苏之路,市场化改革初具成效,各国经济进入稳定发展轨道,且形成了具有一定的特色发展模式。由于转型初始条件以及各国所选择的经济增长路径不同,中亚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国家凭借本国相对丰富的油气等资源出口,形成了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部分非资源型国家则依靠内在消费等需求推动形成了内需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这些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既导致了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与结构的不同,又使各国在其经济增长中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各为不一。从中亚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其内部经济风险主要呈现在两个层面:脆弱性风险与失衡性风险,前者主要表现在相关国家经济基础较差,工业化水平、基础设施、金融市场等方面不是很发达,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导致抵御经济冲击的能力较低。后者表现为部分国家过度依赖本国丰富的油气或矿产资源,导致其产业结构单一且易受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的影响,使得各国极易遭受财政危机、高通胀、高失业率等方面风险的冲击。就中亚各国而言,由于产业结构、市场自由化程度、增长模式以及不同时期经济风险的表现不同,各国又呈现不同的内部经济风险特征。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各国对外经贸合作的状况来看,中亚国家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是世界主要大国的地缘战略博弈、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外部冲击等。外部风险使得中亚国家在对外经济上呈现出一定的依赖性风险特征,这种依赖性来自两个层次:一是对部分大国经济贸易的依赖性,二是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依赖性,这些依赖性通过贸易、投资、侨汇等传导渠道表现出来。由于其经济对能源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侨汇收入的依赖度不同,各国又呈现不同的外部经济风险特征。与此同时,在创新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中亚国家还面临创新经济所带来的新兴经济风险。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为代表,依靠人才、知识、创新驱动的新型经济形态,创新经济具有较强的内生增长动力,且代表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但是,中亚国家由于自身较为薄弱的经济基础,创新经济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其科技创新基础实力严重不足,在未来经济发展、区域地缘竞争中都会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在中国创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亚国家与中国在创新经济领域有一定的互补性,这为中亚国家应对新型风险带来更多机会。“一带一路”倡议下,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的支点国家,中亚各国也积极推动贸易、投资、产能、金融等多个领域与中国的合作。但是,中亚国家自身面临的脆弱性、失衡性、对外依赖性等内外部经济风险特征,以及创新经济新型风险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双边及多边合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包括双边贸易过度集中于能源领域、项目投融资环境不佳、双边金融合作严重不足、项目推进受到地缘因素干扰等等,而中亚各国摆脱经济落后局面、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诉求,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互利共赢理念则为中国与其的合作带来了更多机会。在创新经济层面,中亚国家也纷纷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又恰好与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战略实现了完美对接,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的合作带来新机遇。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一带一路”建设已跨越夯实基础,迈入了持久发展的阶段,中国与中亚各国各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日益增多。作为与中国毗邻且具有重要支点作用的区域,中亚国家的积极参与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所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开展。由此,系统地研究中亚国家的内外部经济风险、新型风险,深入地提炼总结各国与整个地区经济风险的特征,探讨各种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与对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经济理论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手段,对中亚国家的经济风险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影响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深刻剖析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根源。独立后的中亚国家由于其自身要素禀赋与经济规划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与动力也各不相同。本部分通过对中亚各国经济增长趋势、产业结构、对外经济状况等进行分析,并基于投资、消费、净出口等对GDP的贡献程度,从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市场自由化与政府指导型等视角总结各国的增长模式,探寻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形成的根源与现实背景。二、评估与分析中亚国家的内部经济风险。中亚国家相互毗邻的地缘关系、相似的经济发展历程等,以及各自内部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性,导致各国的经济风险有共同之处却又存在个性化差异。本部分基于中亚各国自身情况,从经济的内部脆弱性、失衡性等角度,以相关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因子,采用风险指标评价方法对各国的经济风险进行评估,从中亚各国的内部经济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中亚国家经济风险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创新经济内涵及发展状况的描述,分析中亚国家的创新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创新经济下中亚国家面临的内部新型风险。三、评估与分析中亚国家的外部经济风险。中亚国家经济发展面临大国地缘战略博弈、国际能源价格冲击等外部风险,这些外部经济风险导致中亚国家在外贸、外资以及外汇收入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本部分结合经济协同性、经济依赖性等理论,通过对中亚各国的外贸、外资以及外汇收入等指标的外部依赖性分析,剖析各国外部经济风险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综合分析与评估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风险。四、研究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区域的战略地位凸显,中亚国家脆弱性、失衡性、对外依赖性等内外部经济风险特征,以及创新经济新型风险等均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较大影响。本部分基于“一带一路”视角,通过实证分析探寻内外部经济风险对中亚与中国合作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中亚国家内外部经济风险、创新经济风险的影响效应,全面系统地研究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五、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区域落实的风险应对措施。中亚国家面临脆弱性、失衡性、对外依赖性、创新经济新型风险等,使“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不可避免地要应对中亚国家的各类经济风险。另外,由于中亚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经济风险特征差异性,也使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应注重不同国家的特点,实施差异性合作路径,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机会。本文在此基础上,从项目实施、双边合作、区域互利、中国自身应对等层次上,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区域落实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探讨。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中亚国家的内部经济风险主要体现为脆弱性、失衡性风险,五国经济风险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哈萨克斯坦为“高失衡性、低脆弱性”;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为“高失衡性、高脆弱性”;乌兹别克斯坦为“低失衡性、低脆弱性”;(2)中亚国家的外部经济风险主要体现为对外依赖性风险,五国经济风险特征也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为“高能源贸易、外资依赖性”;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为“高侨汇收入依赖性”;乌兹别克斯坦为“低对外依赖性”;(3)中亚国家在创新经济发展方面面临创新经济基础条件薄弱、未来经济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区域地缘竞争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等新型风险,但在中亚国家数字发展规划与中国“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对接下,新型风险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机遇;(4)中亚国家经济风险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带来相应机会和挑战,机会包括各国为改变经济落后现状,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会积极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等,挑战包括“一带一路”项目投资运行障碍较多、投融资环境较差、合作领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以及应对外部经济形势波动、大国地缘战略博弈等因素;(5)“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国家的落实需要从项目实施、双边合作、区域互利等三个层次进行积极的风险应对,包括夯实互联互通基础、改善投融资环境、选择差异化合作路径、加强双边金融与创新领域合作、推动区域人民币国际化、对接各国数字经济战略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层次分析法、面板数据模型等,结合国家经济风险评价理论、经济协同性、经济相互依赖性等理论,对中亚各国的经济状况、内外部经济风险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从脆弱性、失衡性、对外依赖性、创新经济新型风险等角度,提炼总结了中亚国家经济风险的特征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从项目实施、双边合作、区域互利三个层次,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国家落实的风险应对措施。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研究视角的宽泛性与相关数据的获取难度,本文在中亚各国具体情况、“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具体问题等难以兼顾且缺乏深入研究,这是未来本文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主要方向。

沙力克[9](2019)在《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研究一国的经济增长问题时,人们很难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取得一致的结论,到底是产业结构调整在先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是经济增长之后使得原有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由以往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大致知道,他们之间其实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关系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而带来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发生变动。发达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实例证明:国家要想持续保持经济的良性增长,关键在于国内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经济增长不能只以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去衡量,而应该是注重发展质量的增长。经济增长质量有着丰富的内涵,需要通过多维度、多指标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测度。对经济增长的研究需要打破传统只看数字指标的片面思维,应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以质量的提高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尽管已有学者注意到产业结构调整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为此,本文在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参考以往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调整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部分,包含文章的选题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等内容。第二章为理论部分,主要论述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第三章,梳理哈萨克斯坦独立前后经济发展情况;阐述农业部门的资源情况、主要农作物与畜产品产量、产值及就业人数等情况;分析哈萨克斯坦能源业的自然资源储备与开采情况、能源业产量、产值与就业人数情况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产值与就业人数等情况;章末分析了哈萨克斯坦的对外贸易情况与城市化水平的情况。第四章,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过程分析,这一章节分析了哈萨克斯坦的产出结构与产出增长率;从合理化水平与高级化水平这两个方面对哈萨克斯坦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度量;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其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一方面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国内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总体的调整情况,另一方面从哈萨克斯坦各产业内部入手,分析了各个产业内部不同行业调整的特点。第五章,本文的实证部分。建立VAR模型分析了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葛新元等人构造的宏观经济模型测算了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体的贡献程度。第六章,对本文之前分析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得出相应结论与建议。

达斯坦[10](2018)在《哈萨克斯坦油气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以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2014年第一季度国际油价都维持在很高的水平。由于2014年夏季油价色断崖式下跌和全球经济疲软等原因,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受到重创。本文研究了哈萨克斯坦油气产业的发展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影响,发现国际油价攀升时期,哈萨克斯坦油气产业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哈萨克斯坦对石油天然气高度依赖,当国际油价下跌并长时间低迷时,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受到重创。本文研究发现哈萨克斯坦的GDP、就业水平以及社会居民福利均受国际油价的波动而增减,呈正向相关性。分析了哈萨克斯坦油气产业的发展对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GDP的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刺激了消费水平、外商及国内投资、国家税收和工资增长以及贸易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同时,在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及持续低迷的时期,居民生活、社会发展以及居民人口等方面随着遭受消极影响,反之亦然。最后从坚戈对美元汇率、工资以及外商投资等三个“荷兰病”主要表征现象入手,结果表明坚戈对美元汇率、工资与国际油价成正向相关、外商投资主要偏于能源行业,哈萨克斯坦确实存在“荷兰病”。此外,哈萨克斯坦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即使在改革发展中依旧不能摆脱资源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尤其在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的时期,本国的“去工业化”现象极为明显,同时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不再平衡。

二、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情况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情况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面向中国游客市场哈萨克斯坦旅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1.2.2 旅游市场营销理论研究
        1.2.3 中哈国际旅游营销实务研究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图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和不足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旅游市场
        2.1.2 服务营销
        2.1.3 营销策略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STP理论
        2.2.2 营销4P理论
3 哈萨克斯坦旅游现状分析
    3.1 哈萨克斯坦旅游概述
        3.1.1 旅游资源
        3.1.2 主要旅游城市及旅游线路
    3.2 哈萨克斯坦旅游发展现状
        3.2.1 中国旅游年给哈国旅游市场带来发展机遇
        3.2.2 哈国不断开发旅游资源
        3.2.3 哈国入境旅游的中国客源市场快速增长
    3.3 哈萨克斯坦旅游存在的问题
        3.3.1 旅游城市发展水平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3.3.2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3.3.3 旅游形象不鲜明且营销力度不够
        3.3.4 入境游营销渠道传统而单一
        3.3.5 旅游产品开发投入较少
    3.4 面向中国市场的哈萨克斯坦旅游SWOT分析
        3.4.1 优势
        3.4.2 劣势
        3.4.3 机会
        3.4.4 威胁
4 面向中国游客哈萨克斯坦旅游营销环境分析
    4.1 面向中国游客哈萨克斯坦旅游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自然环境
        4.1.4 社会文化环境
    4.2 面向中国游客哈萨克斯坦旅游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4.2.1 中国游客旅游需求调查分析
        4.2.2 调查总结
        4.2.3 竞争者分析
        4.2.4 供应商分析
        4.2.5 利益相关者
5 哈萨克斯坦入境旅游服务营销策略
    5.1 目标市场选择及其定位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市场定位
    5.2 中国客源市场营销
        5.2.1 产品策略
        5.2.2 定价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2.5 服务策略
6 面向中国市场的哈萨克斯坦旅游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6.1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及法律规范
    6.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6.3 培养旅游服务营销专业人才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调查问卷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理论的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区域一体化
    第一节 全球化与区域化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 诞生背景
        二 派系划分
        三 发展态势
    第三节 亚欧一体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上海合作组织在亚欧地区的作用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源起和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内的经济状况
        一 俄罗斯的国内经济形势
        二 中国的国内经济形势
        三 中亚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
    第三节 上合组织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
第四章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贸合作
    第一节 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经贸合作指标的回顾
    第二节 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的类型
        一 能源合作
        二 贸易合作
        三 自贸区建设
        四 金融合作
        五 投资合作
        六 交通与运输合作
第五章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
    1 能源合作的挑战
    2 经贸合作的挑战
    3 自贸区建设的挑战
    4 金融合作的挑战
    5 投资合作
    6 交通与运输合作
第六章 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挑战的解决方法
    解决经贸合作挑战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理论”的研究
        1.3.2 关于“新疆口岸”的研究
    1.4 核心概念、相关理论及方法、创新点解读
        1.4.1 核心概念
        1.4.2 相关理论
        1.4.3 研究方法
        1.4.4 创新点
    注释
第2章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与新疆口岸发展概述
    2.1 新疆口岸发展概述
        2.1.1 新疆口岸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2.1.2 新疆对外开放发展概述
        2.1.3 新疆口岸基本要素解读
    2.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形成与发展
        2.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
        2.2.2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
        2.2.3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2.2.4 江泽民、胡锦涛对外开放思想
        2.2.5 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
    2.3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的新疆口岸建设与发展
        2.3.1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
        2.3.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新疆口岸建设
        2.3.3 新疆口岸建设完善党的对外开放理论
    小结
    注释
第3章 新疆口岸经贸往来推动全面开放新布局
    3.1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布局
        3.1.1 铁路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1.2 公路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1.3 航空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1.4 管道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2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3.2.1 “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战略对接
        3.2.2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区域合作
        3.2.3 凸显经济特区特殊地位
        3.2.4 口岸金融改革先行先试
    3.3 口岸助力新疆在经济走廊建设中节点作用凸显
        3.3.1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打造能源通道
        3.3.2 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互联互通网络
        3.3.3 中巴经济走廊助力中巴安全合作
    小结
    注释
第4章 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保障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
    4.1 国家安全观语境中的口岸安全内涵解读
    4.2 新疆反恐新常态下口岸安全影响因素剖析
        4.2.1 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因素
        4.2.2 周边地区安全局势的影响因素
        4.2.3 新疆长治久安的影响因素
    4.3 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的形成及其成效
        4.3.1 口岸反恐、去极端化机制
        4.3.2 口岸助力中巴安全合作
        4.3.3 口岸通关便利化
        4.3.4 国家风险布控
        4.3.5 新疆社会治理方案策辅助口岸构建安全环境
    小结
    注释
第5章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促进丝路沿线文明互鉴
    5.1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的战略意义
        5.1.1 口岸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1.2 文化自信助力边境地区文化融合
        5.1.3 文化传播加强边境民族国家认同
    5.2 人文交流项目促进口岸地区“民心相通”
        5.2.1 跨境旅游拓展对外开放方式
        5.2.2 跨境教育深化对外开放内涵
        5.2.3 跨境医疗卫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3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的创新性拓展
        5.3.1 跨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
        5.3.2 依托丝路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5.3.3 政府主导下的国际交流文艺演出
    小结
    注释
第6章 对外开放视角下的新疆口岸及其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6.1 口岸建设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6.1.1 北疆口岸对地方经济持续辐射作用明显
        6.1.2 南疆中心城市带动口岸发展
    6.2 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6.2.1 对口援疆之于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6.2.2 乡村振兴之于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6.3 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互促效应展望
        6.3.1 政策引领边境口岸及其腹地城镇化发展
        6.3.2 口岸核心城市拉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
    小结
    注释
第7章 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的思考
    7.1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7.1.1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经贸机遇
        7.1.2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安全机遇
        7.1.3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人文机遇
    7.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7.2.1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经贸挑战
        7.2.2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
        7.2.3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人文挑战
    7.3 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的对策建言
        7.3.1 以口岸经贸合作为抓手,推动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
        7.3.2 以口岸安全防控为抓手,提高新疆与周边地区安全治理能力
        7.3.3 以口岸人文交流为抓手,助推新疆与周边地区的“民心相通”
    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控目标相关研究
        1.2.2 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动态
        1.2.3 碳减排效应相关研究
        1.2.4 电力行业碳排放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总体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重点
        1.3.4 研究难点
        1.3.5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成果及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引言
    2.2 中国电力行业基本经济指标发展现状
        2.2.1 全社会用电量
        2.2.2 发电装机容量
        2.2.3 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及其占比
    2.3 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建设指标发展现状
        2.3.1 历年电源投资完成情况
        2.3.2 历年电网投资完成情况
    2.4 中国电力行业技术效率指标发展现状
        2.4.1 电厂发电和供电标准煤耗
        2.4.2 发电厂厂用电率
        2.4.3 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
        2.4.4 供、售电量及线路损失率
        2.4.5 历年发用电设备容量比
    2.5 中国电力行业燃料消耗指标发展现状
        2.5.1 发电消耗标煤量
        2.5.2 供热消耗标煤量
        2.5.3 电力生产与消费弹性系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及电源结构的国际间比较
    3.1 引言
    3.2 碳排放总量现状
        3.2.1 全球碳排放总量
        3.2.2 中国碳排放总量
        3.2.3 五大洲代表性国家碳排放总量
    3.3 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现状
        3.3.1 全球电力行业碳排放总量
        3.3.2 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总量
        3.3.3 五大洲代表性国家电力行业碳排放总量
    3.4 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及对应碳排放现状
        3.4.1 全球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及其碳排放
        3.4.2 中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及其碳排放
        3.4.3 五大洲代表性国家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及其碳排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分析
    4.1 引言
    4.2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技术减排情景
        4.2.1 1.5℃约束下电力行业电源结构
        4.2.2 Markov Chain模型基本原理
        4.2.3 中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预测的Markov Chain模型
        4.2.4 无1.5℃约束下的中国电源结构基准情景预测
        4.2.5 1.5℃约束下的中国电源结构技术减排情景预测
    4.3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经济减排情景
        4.3.1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剩余预算
        4.3.2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经济减排情景预测
    4.4 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综合效应评估模型构建
    5.1 引言
    5.2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原理
        5.2.1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形式
        5.2.2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应用领域
        5.2.3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方程体系及数据基础
    5.3 GTAP模型的框架体系
        5.3.1 GTAP模型的基本结构
        5.3.2 GTAP模型的应用领域
        5.3.3 GTAP模型的数据基础
    5.4 GTAP-E模型的构建
        5.4.1 GTAP-E模型的基本结构
        5.4.2 GTAP-E模型的改进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技术减排情景综合效应分析
    6.1 引言
    6.2 技术减排情景对宏观经济的效应分析
        6.2.1 对GDP的效应分析
        6.2.2 对投资的效应分析
        6.2.3 对不同行业总产出的效应分析
    6.3 技术减排情景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
        6.3.1 对进口的效应分析
        6.3.2 对出口的效应分析
    6.4 技术减排情景对能源消费水平的效应分析
        6.4.1 对煤炭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6.4.2 对石油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6.4.3 对天然气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6.5 技术减排情景对碳排放水平的效应分析
        6.5.1 对碳排放总量的效应分析
        6.5.2 对电力行业煤电碳排放的效应分析
        6.5.3 对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的效应分析
        6.5.4 对重点行业碳排放量的效应分析
    6.6 技术减排情景对居民生活的效应分析
        6.6.1 对居民生活消费的效应分析
        6.6.2 对居民福利的效应分析
    6.7 基于技术减排层面的政策建议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经济减排情景综合效应分析
    7.1 引言
    7.2 经济减排情景对宏观经济的效应分析
        7.2.1 对碳定价的效应分析
        7.2.2 对GDP的效应分析
        7.2.3 对投资的效应分析
        7.2.4 对部门总产出的效应分析
    7.3 经济减排情景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
        7.3.1 对进口的效应分析
        7.3.2 对出口的效应分析
    7.4 经济减排情景对能源消费水平的效应分析
        7.4.1 对煤炭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7.4.2 对石油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7.4.3 对天然气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7.5 经济减排情景对碳排放水平的效应分析
        7.5.1 对碳排放总量的效应分析
        7.5.2 对电力行业煤电碳排放的效应分析
        7.5.3 对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的效应分析
        7.5.4 对重点行业碳排放量的效应分析
    7.6 经济减排情景对居民生活的效应分析
        7.6.1 对居民生活消费的效应分析
        7.6.2 对居民福利的效应分析
    7.7 基于经济减排层面的政策建议
    7.8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的背景
    第一节 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的治国之策
        一、经济第一,政治重建第二
        二、民主制并非起点,而是最终目标
    第二节 独立初期至2017年的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
第二章 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的原因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的内部原因
        一、经济转型持续推进的需要
        二、责任制政府的必要性
    第二节 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的外部原因
        一、中亚前车之鉴的刺激
        二、国际交流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第三章 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过程
    第一节 2017年宪法修正案:总统职权的分割
        一、超级总统制的削弱
        二、议会制的加强
        三、责任制政府的确立
        四、新总统的约束
    第二节 2018年《哈萨克斯坦安全委员会法》:安全委员会的升格
        一、首任总统的特殊性
        二、首任总统的参与权
        三、首任总统的决定权
    第三节 2019年主动辞职,再度提前进行总统选举
第四章 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的影响
    第一节 对国内层面的影响
        一、超级总统制的终结
        二、首任总统的稳定剂
        三、放权管理推动地方发展
    第二节 对国际层面的影响
        一、总统外交推动国际合作
        二、哈萨克斯坦国际声望提高
        三、中亚政治转型的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
        1.2.1 国家范围
        1.2.2 时间范围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2.核心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 “一带一路”
        2.1.2 外商直接投资
        2.1.3 经济增长
    2.2. 经济增长理论简述
        2.2.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起源
        2.2.2 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
        2.2.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2.4 内生增长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外商直接投资的世界经验和理论演进
        2.3.2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2.3.3 文献评价
3.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及影响机制
    3.1 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外商直接投资的世界市场理论
        3.1.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3.2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3.3 理论分析框架概述
4.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4.1 “一带一路”国家的整体情况
        4.1.1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进展概述
        4.1.2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基本信息及其经济增长
        4.1.3 “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结构
    4.2 “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投资情况
        4.2.1 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来提高“一带一路”国家的竞争力
        4.2.2 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关系基础
    4.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4.3.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览
        4.3.2 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投资情况
5.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5.1 模型的理论基础
        5.1.1 两缺口模型
        5.1.2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5.1.3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两缺口”情况
    5.2 数据说明与模型的构建
        5.2.1 面板数据及其模型分类
        5.2.2 数据来源与指示说明
        5.2.3 模型选择与检验
6.实证分析
    6.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6.1.1 基本模型回归结果
        6.1.2 聚类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6.2 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分样本实证
        6.2.1 中低收入水平国家情况
        6.2.2 中高收入水平国家情况
第7章 哈萨克斯坦的案例
    7.1 哈萨克斯坦基本情况概括
        7.1.1 哈萨克斯坦的背景
        7.1.2 哈萨克斯坦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
        7.1.3 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
    7.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的影响
        7.2.1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双边关系
        7.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入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情况分析
    7.3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的特点总结
    7.4 主要启示
8.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及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国家经济风险
        二、新型风险
        三、“一带一路”倡议
        四、中亚国家与中亚地区
    第二节 国家经济风险评价方法体系
        一、国家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
        二、国家信用风险评估理论体系
        三、国家风险评估的中国探索
    第三节 经济波动协同性及其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一、关于经济波动协同性的理论
        二、关于经济波动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理论
    第四节 经济相互依赖性相关理论
        一、经济相互依赖的内涵
        二、经济相互依赖的衡量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模式
    第一节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单一的产业结构
        二、依附型经济发展特征
    第二节 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一、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二、塔吉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三、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发展
        四、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五、土库曼斯坦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中亚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
        一、中亚各国经济增长中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分析
        二、中亚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经验判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部风险分析与评估
    第一节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内部风险
        一、中亚国家内部经济的脆弱性风险
        二、中亚国家内部经济的失衡性风险
    第二节 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评估之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因素与指标体系选择
        二、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第三节 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评估之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二、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四节 基于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的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评估
        一、数据的处理与指标的综合加权
        二、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水平的综合评价
        三、中亚各国内部经济风险的特征分析
    第五节 创新经济下中亚国家的内部新型风险分析
        一、创新经济的内涵及发展状况
        二、创新经济下中亚国家面临的新型风险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风险分析与评估
    第一节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
        一、影响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国战略博弈因素
        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外部冲击
    第二节 基于经济波动协同性的中亚国家外部经济风险评估
        一、中亚各国经济与外部因素波动的协同性测度
        二、基于经济波动协同性的中亚各国外部经济风险评估
    第三节 基于经济依赖性的中亚国家外部经济风险分析
        一、基于贸易依赖性的中亚国家外部风险分析
        二、基于外资依赖性的中亚国家外部风险分析
    第四节 中亚国家外部经济风险的综合分析与研判
        一、中亚各国外部经济风险的特征分析
        二、中亚国家外部经济风险的综合研判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情况分析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引进中国投资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与中国的产能合作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与中国的金融合作
        五、“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创新经济合作
    第二节 中亚国家内外部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实证分析
        二、中亚国家外部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分析
        一、经济脆弱性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分析
        二、经济失衡性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分析
        三、对外依赖性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分析
        四、创新经济新型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中亚各国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综合分析
        一、中亚五国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二、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综合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国家落实的风险应对
    第一节 在项目实施层面“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风险应对
        一、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夯实中亚各国互联互通基础
        二、创新项目合作模式以改善企业投融资环境
        三、拓宽行业合作领域以推动中亚国家产业升级
        四、推进海外产业园区建设来增强企业整体协同能力
    第二节 在双边合作层面“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风险应对
        一、根据中亚各国的风险特征选择差异化合作路径
        二、加强制度性建设来促进双边合作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三、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资金融通
        四、积极开展创新经济领域合作,实现双边合作转型升级
    第三节 在区域互利层面“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风险应对
        一、加强大国战略关系协调,谋求区域互利共赢
        二、深化区域能源合作,提升与中亚能源合作的竞争力
        三、积极推动区域人民币国际化,防范金融风险
        四、对接各国数字经济战略,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
    第四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应对中亚国家经济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风险评估保障机制,应对项目损失风险
        二、整合内部资源,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三、加强中亚民间互信程度,体现利益合理共享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9)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文献述评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技术路线图
    1.7 研究创新与不足
        1.7.1 创新之处
        1.7.2 不足之处
2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2.1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理论
        2.1.1 结构调整理论
        2.1.2 结构演变理论
        2.1.3 结构演变模式
    2.2 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2.2.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2.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2.3 新经济增长理论
    2.3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3.1 经济增长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2.3.2 产业结构调整反作用于经济增长
3 哈萨克斯坦经济概况
    3.1 独立前哈萨克斯坦经济概况
    3.2 哈萨克斯坦经济现状
        3.2.1 经济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
        3.2.2 经济增长波动较大
    3.3 哈萨克斯坦农业概况
        3.3.1 土地与水资源情况
        3.3.2 主要农作物与畜产品产量
        3.3.3 产值与就业人数情况
    3.4 主要工业部门概况
        3.4.1 能源业发展迅猛
        3.4.2 制造业增长缓慢
    3.5 服务业概况
        3.5.1 产值涨幅较大
        3.5.2 就业人数稳步提升
        3.5.3 月平均工资上涨明显
    3.6 对外贸易以能源出口为主
    3.7 城市化水平发展潜力较大
4 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情况分析
    4.1 产业结构现状
        4.1.1 产出结构波动明显
        4.1.2 不同产业产出增长率各有特点
    4.2 产业结构的度量
        4.2.1 合理化水平
        4.2.2 高级化水平
    4.3 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分析
        4.3.1 三次产业总体调整情况分析
        4.3.2 各产业内部不同行业调整情况分析
5 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基于VAR模型的分析
        5.1.1 研究方法
        5.1.2 VAR模型的设定
        5.1.3 VAR模型的分析
        5.1.4 脉冲响应分析
    5.2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5.2.1 方法说明及数据来源
        5.2.2 测算公式的推导
        5.2.3 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了畸形的产业结构
    6.2 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6.3 构建更加完善的投资环境
    6.4 增进与中国产能领域的合作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哈萨克斯坦油气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哈萨克斯坦油气产业概况
    2.1 油气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2.1.1 主要业务概况
        2.1.2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2 哈国经济现状分析
        2.2.1 哈萨克斯坦GDP发展分析
        2.2.2 哈国就业状况分析
        2.2.3 哈国油气发展对福利变化的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哈萨克斯坦油气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分析
    3.1 油气产业对GDP的推动作用
        3.1.1 油气产业发展对消费的推动作用
        3.1.2 油气产业发展对投资的推动作用
        3.1.3 油气产业发展对税收的推动作用
        3.1.4 油气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
    3.2 油气产业对就业的推动作用
        3.2.1 油气产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2.2 油气产业对就业率的影响
    3.3 油气产业积累的财富给国民带来的福利
        3.3.1 油价波动对居民生活的改善
        3.3.2 油价上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萨克斯坦油气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消极影响实证分析
    4.1 哈萨克斯坦“荷兰病”实证分析
        4.1.1 坚戈汇率随国际油价的变化
        4.1.2 工资随国际油价的变化
        4.1.3 外商主要投资的行业
        4.1.4 总结分析
    4.2 油气产业的繁荣与去工业化..产业结构不平衡
    4.3 贸易结构不平衡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情况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2]面向中国游客市场哈萨克斯坦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 BOLATBAYEV SAMAT. 海南大学, 2021(02)
  •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的分析[D]. 冯如(Anastasiia Fediakova).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D]. 马蓓. 新疆大学, 2020(06)
  • [5]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D]. 卢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6]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哈萨克斯坦政治转型研究[D]. 哈斯特尔·努斯别克.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Borumbayeva Dana.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2)
  • [8]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及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影响研究[D]. 张居营.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9]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沙力克.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10]哈萨克斯坦油气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研究[D]. 达斯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标签:;  ;  ;  ;  ;  

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