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中学地理课的情感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冯海晴[1](2021)在《思政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与研究 ——以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为例》文中认为
张婉钰[2](2021)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数学复习课是完善认知结构、促进思想方法的形成、促进能力的提升的重要课型。研究构建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一方面为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量化评价提供标准,另一方面为教师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提供帮助。研究问题为:(1)合理的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2)基于研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模型是什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基本步骤为: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已有教学目标设计及其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初步构建指标体系;然后运用Tableau软件和NVivo11软件对高中数学优秀复习课教学目标样本进行分析,筛选、整理、分析出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要素;运用德菲尔法,修订完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系数,得出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结论为:(1)“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共设3个一级指标(目标设置、目标实施、目标达成)和9个二级指标(课标要求、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学生主体、达成途径、综合应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素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信度良好,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作为评价高中阶段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测评工具使用。(2)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模型为:I=0.095T1+0.089T2+0.049T3+0.188T4+0.100T5+0.178T6+0.112T7+0.071T8+0.118T9(其中,I表示总分,T1-T9依次表示各二级指标的得分)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建议:目标设置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符合学生基础,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达成途径详细具体,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清晰可测,表述出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素养能力的学习要求。
郭超华[3](2021)在《体验性知识学习及其教学实现》文中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将知识学习过程视作为一种理智的活动,其实完整的知识学习不仅需要理智的参与,亦需要体验的参与。本论文的中心论题是“体验性知识学习”,围绕这一主题,笔者尝试从体验的视角出发,挖掘相对于传统理性知识学习过程而言的一种全新的知识学习思路,并探求体验性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本论文的导言部分讨论了论文选题的缘由。之所以讨论体验性知识学习主要源于以下考虑,首先是基于对传统知识学习过程的反思,其次是对现代教育中体验缺位现象的思考,再次是源于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除此之外,本部分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明确了本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论文的第一、二章主要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来阐述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内涵及其特征。笔者尝试将传统的知识学习归纳为一种理性化知识学习,进而立足于唯理性化知识学习的对立面来讨论体验性的知识学习过程。在第一章,首先讨论了理性化知识学习的概念以及知识学习为何会具有理性;其次剖析了理性化知识学习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是其最显着的特征,还包括目的上的预设性、内容上的确定性、方法上的逻辑性;最后探讨了唯理性化知识学习所具有的局限性:它迷失了知识学习的本质,过度强化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深层次发展。第二章论证了体验性知识学习及其教学价值。首先,从体验的概念出发,论证了体验运用于知识学习过程所具有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验性知识学习的概念。所谓的体验性知识学习是指,知识学习不纯粹是靠理解和记忆来进行的理性活动,还必须通过体验来完成,是一种亲历性、情感性、领悟性的活动。体验性知识学习具有以下特征:情感性是其最显着的特征,同时还包括目的上的生成性、内容上的不确定性、方法上的亲历性。除此之外,本章还讨论了体验性知识学习相较于其他知识学习方式所具有的独到教学价值:有助于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教导的优质化,以及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论文的第三章主要立足于历史的维度探讨了体验性知识学习的思想流变。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思想的统整,笔者大致将体验性知识学习思想在历史上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在正规学校教育出现之前,体验是人类学习知识最为原初的方式;二是当专门的学校机构出现后,知识学习逐渐由对体验的关注转向对经验的强调;三是近代知识学习中的唯经验主义倾向,使得体验性知识学习的方式完全被遮蔽;四是强调非理性经验的现代知识学习观开始重拾知识学习中体验所具有的价值;五是后现代教育强调对体验性知识学习方式的回归。通过对体验性知识学习历史渊源的梳理后不难发现,体验性知识学习虽然很晚才被正式提出,且尚未形成成熟对体验性知识学习体系与策略。但体验性知识学习的思想早已出现,并且在知识学习的发展历程上从未中断过。这也说明,某些古以存在的思想虽然很基础、很原初,但这并不表示它很低级,相反这恰恰说明这种思想极具生命力。论文的第四章主要立足于发生学的角度描述了体验性知识学习发生的内在机制。本文基于对知识学习基本方式的归纳,将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发生方式划分为接受式体验性知识学习和探究式体验性知识学习两大类,并分别剖析了两种体验性知识学习发生的基本环节及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随后从“体”的层面、“验”的层面以及动力层面探究了体验性知识学习发生的内在机制问题,最后还探讨了确保体验性知识学习发生和进行的保障条件。论文的第五章主要阐述当前教育中学生知识学习活动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剖析当前知识学习过程中体验缺位的原因。本论文主要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学习的目的、知识学习的内容、知识学习的方式以及知识学习的效果四个维度出发,对当前中小学生知识学习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并采用SPSS 2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以期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做出较为客观的把握。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多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学习,体验性知识学习与学生的学段、年级成反相关,体验在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位。笔者结合访谈的结果对当前知识学习中体验缺位的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发现知识学习中体验缺位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制约,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以及体验性知识学习方式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三个方面。论文的第六章主要讨论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实现路径。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学习,应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应明晰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理念:体验性知识学习是一种间接性的知识学习,它通常是以生活经验为中介,要引导学生重走知识提出之路,进而指向某种开放性的结果。其次应实现基于体验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变革: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倡导直接参与,强调具身性体验;创设适当情境,引发替代性体验;释放创造活力,建构想象性体验;并倡导包容性的教学评价。最后则是要创造体验性知识学习实现基本条件:不仅要建构适宜性的教学“场”,鼓励教师“溶入”教学内容之中,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稚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张潇茹[4](2020)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课程综合化成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潮流。核心素养背景下,更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学科界线逐渐被打破,现代中学地理教材也开始重视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处理和剖析。在分析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时,时空观念是地理分析的重要视角,传统中史地不分家、史地结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进行有效的结合,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为研究对象,以七年级地理教学内容中史地知识结合点以及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策略为研究内容;从众多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中遴选出17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研究资料;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在为地理教师提供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思路的同时,也提供了能够直接使用的教学案例,丰富了地理课程资源。研究结论:第一,通过教材分析,确定七年级地理教学内容中共有41个地理知识点可以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教学,并选择了与之相对应的历史知识点61个,在此基础上对历史知识如何应用到地理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用于七年级地理教学的历史知识与地理结合角度分析表。第二,设计了基于BOPPPS模式的6个教学案例,选择其中一个案例进行了实施,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第三,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设计和案例实施反思,从教学环节与教学模式两个角度提出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包括:在新课导入环节运用历史知识唤醒认知需求、在新课教学环节运用历史知识完善知能情结构、在课外探究环节运用历史知识促进迁移应用;在不同教学模式下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包括: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情境教学、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探究式教学、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案例教学。
唐剑[5](2020)在《乌鲁木齐市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地理实践力成为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焦点。在新时代背景下地理实践力是当代地理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方面,在地理教育过程中合理开展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关于乌鲁木齐市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和地理实践力水平的调查研究,不仅对乌鲁木齐市未来地理教育的改革很重要,对新疆其它地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专家文献的梳理、课标研读、实际调查和访谈等途径,本研究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和访谈,也对不同学校的老师进行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状况,以获取地理教育关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乌鲁木齐市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现状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本区实际,提出了优化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多维度策略。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第一章是本研究的时代背景、意义和文献综述部分,说明了本研究期望解决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规划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框架。该部分梳理了地理实践力和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方面的相关文献。从这些文献中归纳了相关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通过研究评述,理清了困扰本研究的几个疑点,明确了研究方向和重点。第二章是相关概念和理论部分,该部分整理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一方面是从理论角度说明研究内容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阐明地理核心素养的选择,从理论角度指出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外显指标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三章是对于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依据分层抽样所获取的学生与教师样本数据,结合实地观察和对部分学生及教师的访谈,对乌鲁木齐市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批次学校的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和培养差异展开对比分析。分析后发现当前各学校对于新课标的解读还不够深入,一方面是解读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学生认为新课改就是放飞自我,地理实践就是出去玩。第四章则是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培养对策的分析,主要结合乌鲁木齐市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提出可行性方案,针对目前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一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三是完善地理模拟实验教学;四是联合多方力量,推动户外实践;五是加强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培训,不仅要教师理解课标,更要践行课改精神。同时对学生要加强培训,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刘亚杰[6](2019)在《初中地理微课的情感化设计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课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广受欢迎,其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着显着作用,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正向影响。通过阅读文献发现,虽然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但是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还非常少,而且从目前微课应用于初中地理的情况来看,初中的地理教师对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还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微课的设计上,往往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理想。情感化设计理论是设计领域应用广泛的理论,专注于在产品的设计中加入对消费者情感体验的考量,从而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因此本文尝试将微课与情感化设计相融合,以期达到解决目前微课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本研究采取的措施是引入情感化设计理论,将情感化设计与微课的设计相融合,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天津市某中学七年级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实验研究的对照班是七年级一班、实验班是七年级二班。研究中通过对兴趣问卷、自主小测以及阶段考试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情感化设计理论与微课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魏玮[7](2017)在《初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就地理学科而言,此次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同时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和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确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中学地理教育要承担的责任。本文基于对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研究,开展师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调查方法,得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的效果差强人意,显示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达成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短板。本论文从新课改要求、从素质教育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入手,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以具体的案例为主题,展示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多样的方式进行渗透,并强调分别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为了真正有效地实现地理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改善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薄弱现状,笔者提出了实施初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教学策略。
樊文璐[8](2016)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策略实施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讨论,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情感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试图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较为系统完善的地理情感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同时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供部分借鉴。新课改实施以来,情感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地理情感教学也成为地理课程改革中被关注的新课题。目前国内和国际对于情感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大部分研究是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大学科的基础上的,具体到地理学科的情感教学研究很少。本文对于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情感教学实施策略实践研究将有助于弥补这一缺憾。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了情感教学理论的发展,并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确定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然后从情感教学和地理学科的联系入手,认识到地理学科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地理教师对情感教学的重视程度、地理情感教学的现状和高中学生的情感状况,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和分析。随后,笔者提出适应高中地理课堂的情感教学实验,设计了适合高中地理课堂并体现情感教学的教学设计,以此教学设计在实验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地理情感教学实验,对照班继续采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实验过程中采用观察研究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地理教学效果,证实情感教学在地理课堂实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最终从教师自身、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五个方面提出地理情感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自身方面主要指教师应注意个人形象、培养个人魅力并通过自身对地理学科体现出来的热情感染学生;师生关系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教师突出地理教材的显性情感因素、发掘地理教材中的隐性情感因素;教学评价方面要求教师评价方式多样化,并以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为主;教学环境方面除了保证学生有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审美主义情怀以及环境观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体现情感教学的地理教学设计,并提出了具体的地理情感教学策略方法。本文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情感教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地理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审美主义的情感,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2.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情感教学,教师自身的情感状态很重要,地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满情感、饱含热情,并处理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同时要优化地理情感的教学环境,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而且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能得到明显的增强。3.地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非常丰富,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掘教材中的隐性情感因素,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更有助于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
刘学梅[9](2016)在《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研究》文中指出地理教学目标达成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是地理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尺。本研究基于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现状,在探明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内部机制的基础上,试图寻找一种能够达成地理教学目标的清晰路径,构建能够供一线地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评课使用的工具。全文包括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界定了相关概念,重点框定了“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这一重要概念。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它是教学目标合理的前提下,学生通过理解性的学习取得了整体性的学习进步,并达到了预设目标。对于教师主体而言,是指80%以上参与学习的学生能够掌握90%以上教学目标。随后通过文献综述进一步确定了本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路径。第一章是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现状的透视。基于三角测量法,对66节地理课进行了课例分析,对382名中学生进行了教育测试,对22名地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结果表明中学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地理教学目标达成存在多种不均衡。既表现为不同教师之间的不平衡,还表现为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平衡,尤其表现为不同维度的不平衡。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膨胀,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浅化,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淡化。其次,存在“未达成”、“伪达成”、“错达成”等实践偏差。最后,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地理教师素养的差异与教学文化的多重影响等。第二章整体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路径。首先,通过文献分析与深度访谈发现,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是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策略与地理教学评价。其次,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内部机理是三元适配。其中包括:地理教学策略要与地理教学目标适配,地理教学评价要与地理教学目标适配,地理教学评价要与地理教学策略适配。最后,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路径是: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共享—地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地理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是对第二章的分述。第三章研究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分享,这是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导航系统。首先,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的内在规定,地理教学目标体现了师生主体间性,它是对未来地理教学的筹划。其次,通过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同课异构可以发现,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决定了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向,地理教学目标的难度与密度影响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再次,设计“能达成”的地理教学目标,就要基于真实自觉的立场,采取整合三维的策略,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立足学生,关注地理核心素养。第四章研究地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这是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执行系统。地理学是一门“两栖科学”,中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各有特色,其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有所区别。自然地理的核心教学策略是探究。针对“自然地理原理”核心目标,具体可采取地理野外观测、地理实验、地理演示、问题解决、结合信息技术等教学策略;针对“自然地理技能”核心目标,具体可采取练习等教学策略。人文地理的核心教学策略具有三种:开展体验教学、结合乡土地理、融入讨论环节。针对“人文地理原理”核心目标,具体可采取决策教学、图层教学、案例教学等的教学策略;针对“人文地理技能”核心目标,具体可采取乡土地理调查、资料分析等教学策略。针对“人文精神”核心目标,具体可采取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策略。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不同,初中侧重于区域地理特征,高中侧重于区域发展。对于“初中区域地理事实”核心目标而言,其核心教学策略是“境中教”,具体可采取直观演示与地图教学等教学策略,对于“初中区域地理方法”核心目标而言,其核心教学策略是“做中教”,具体可采取归纳、比较、运用地图、运用资料、综合分析等教学策略。对于“高中区域地理原理”核心目标而言,其核心教学策略是“用中教”,具体可采取问题解决、案例教学、图层教学等教学策略;对于“高中区域地理方法”核心目标而言,其核心教学策略是“做中教”,具体可采取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教学策略。第五章研究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它是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监测系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和促进学习。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先于教学策略的选择,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实施贯穿教学全过程。地理补救教学是地理教学达成的延续,它完美地体现了评价与教学的结合。结合对12名高一学生的实证研究,地理补救教学的原则是激发动机、及时补救、调换方法,步骤包括确定补救对象、诊断病灶、实施补救、评价补救效果。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对研究的特色与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徐波清[10](2015)在《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的方式和优势逐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并在地理课堂中付诸实践。但怎样创设情境、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效果,仍存在不同看法,值得不断实践与思考。本文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及情感需要出发,基于笔者所在学校及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动漫作品作为地理情境的素材来源予以研究,寻求动漫素材在地理情境教学中的作用及实践方法。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确立研究方向。从地理情境教学的素材资源、地理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情境教学和学生学习情感之间的关系三个角度诠释了该研究的必要性。以大脑记忆分工理论和脑科学研究成果、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原理、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情境教学法、迁移理论等相关科学理论为研究依据,制定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分析归纳动漫情境素材所具有的故事性、趣味性、直观性、动态性、丰富性、可创造性等特性,寻找其与地理教学之间的融合点。并对动漫从表现形式、教学关联及受众的年龄层次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汇总适合应用动漫情境的地理教学内容和环节。第三部分:根据先期阶段的成果,制定行动研究的实践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选择本人所在学校的2018届六年级2班、3班和2017届七年级2班、3班学生总计123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实施计划,根据计划予以实施,组织教研组内教师进行观察,课后对师生进行访谈,利用课堂观察、师生访谈、问卷反馈等方法予以反馈,总结问题与建议,对教学设计再次进行修改和调整,形成新的方案,再进行新一轮的实施、观察和反思,经过这种反复循环过程,直到可行有效为止。第四部分:通过对于实践结果的分析,归纳出本研究的四大结论: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动漫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该研究对于地理情境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2.动漫素材可从表现形式、教学关联及年龄层次等不同的角度予以分类,并作为情境素材针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不同内容和环节予以运用。3.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能较明显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优化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并可改善女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状况和态度;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其素材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教师采集素材,并能有效衔接知识内容、串联课堂环节。4.在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应采取正确的实施策略,在情境素材的选择上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需采用相应的素材形式、根据学生年龄选取适合的素材,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上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情境素材的自我创造、整合衔接知识内容、有效结合教材予以讲解、匹配教学需要、精简情境数量,以使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的实施合理而高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解决:1.学生层面的适用范围能否从本校扩大至所有该学段学生。2.本研究成果能否适用于所有年龄段教师。3.纪律的维持仍存有不确定性。
二、谈谈中学地理课的情感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中学地理课的情感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7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工具的构建 |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四章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
4.1 一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
4.2 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
4.3 全国高中数学优秀复习课展示教学目标的质性分析 |
4.4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
第五章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评价指标的筛选修订 |
5.2 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六章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
6.1 信度检验 |
6.2 内容效度检验 |
6.3 研究结果 |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
7.1 讨论 |
7.2 结论 |
7.3 应用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意见问卷 |
附录2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确定问卷 |
附录3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检验 |
附录4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效度检验 |
附录5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指南 |
致谢 |
(3)体验性知识学习及其教学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对传统知识学习过程的反思 |
(二) 对现代教育中体验缺失现象的思考 |
(三)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关于体验的相关研究 |
(二) 关于知识学习的相关研究 |
(三) 已有研究评述 |
三、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内容 |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四)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唯理性化知识学习及其局限 |
一、理性化知识学习的涵义 |
(一) 理性与理性化知识学习 |
(二) 知识学习过程为何需要理性 |
二、理性化知识学习的基本特征 |
(一) 科学性 |
(二) 预设性 |
(三) 确定性 |
(四)逻辑性 |
三、唯理性化知识学习的局限 |
(一) 迷失了知识学习的本质 |
(二) 阻碍了教师的深度教学 |
(三) 束缚了学生的深层次发展 |
第二章 体验性知识学习及其教学价值 |
一、体验及其对知识学习的必要性 |
(一) 什么是“体验” |
(二) 体验的类型 |
(三) 体验运用于知识学习的必要性 |
二、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基本涵义 |
(一) 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定义 |
(二) 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类型 |
(三) 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特征 |
(四) 体验性知识学习与理性化知识学习的关系 |
三、体验性知识学习的教学价值 |
(一) 有助于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
(二) 有利于教师教导的优质化 |
(三) 有益于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
第三章 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历史流变 |
一、体验:人类学习知识最原初的方式 |
(一) 通过体验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
(二) 通过体验的方式来传递知识 |
二、从体验到经验:知识学习的逐渐异化 |
(一)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体验与经验 |
(二)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体验与经验 |
三、唯经验主义:近代知识学习中体验的遮蔽 |
(一) 经验论视域下的知识学习 |
(二) 先验论视域下的知识学习 |
四、非理性化的经验:现代知识学习中体验的回归 |
(一) 经验即实验:实用主义视域下的知识学习 |
(二) 回到事物本身:现象学视域下的知识学习 |
(三) 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视域下的知识学习 |
五、回归体验:后现代对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寻求 |
(一) 后现代知识观的重构 |
(二) 后现代对体验性知识学习的自觉追求 |
第四章 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内在机制 |
一、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环节 |
(一) 接受式体验性知识学习基本环节 |
(二) 探究式体验性知识学习基本环节 |
(三) 两种体验性知识学习方式的共同特征 |
二、体验性知识学习的运行机制 |
(一) “体”的层面:从感知到领悟 |
(二) “验”的层面:从内化到行动 |
(三) 好奇心: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动力机制 |
三、体验性知识学习的保障条件 |
(一) 内需:确保体验性知识学习开展的原动力 |
(二) 心流:确保体验性知识学习持续进行的关键 |
(三) 抗挫折力:确保体验性知识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
第五章 知识学习的现实考察及体验缺失的归因分析 |
一、学生知识学习现状研究设计 |
(一) 学生知识学习现状研究的目的 |
(二) 学生知识学习现状研究的维度划分 |
(三) 学生知识学习现状研究的工具设计 |
二、学生知识学习的现状分析 |
(一)学生知识学习的各维度特征现状分析 |
(二) 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
(三) 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
三、研究发现 |
(一) 当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多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学习 |
(二) 体验在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是缺位的 |
(三) 体验性知识学习与学生的学段、年级成负相关 |
四、知识学习中体验缺位的归因分析 |
(一) 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根深蒂固 |
(二) 教师“唯知识”教学观念的滞后 |
(三) 体验性知识学习方式本身的复杂性 |
第六章 体验性知识学习的教学实现 |
一、准确把握体验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理念 |
(一) 体验性知识学习是一种间接性的知识学习 |
(二) 体验性知识学习以生活经验为中介 |
(三) 体验性知识学习引导学生重走知识提出之路 |
(四) 体验性知识学习指向开放性的结果 |
二、基于体验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
(一) 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
(二) 倡导直接参与,强调具身性体验 |
(三) 创设适当情境,引发替代性体验 |
(四) 释放创造活力,建构想象性体验 |
(五) 倡导包容性的教学评价 |
三、体验性知识学习的条件创设 |
(一) 建构适宜性的教学“场” |
(二) 鼓励教师“溶入”教学内容 |
(三) “稚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
结语 体验性知识学习:一种更高层次的知识学习新范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学生知识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知识学习现状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三 学生知识学习现状访谈提纲(学生版)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4)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四)概念界定 |
1.历史知识 |
2.教学策略 |
一、理论基础 |
(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 |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2.建构主义观点 |
(二)地理学理论 |
二、适用于七年级地理教学的历史知识分析 |
(一)七年级地理教学内容的分类 |
(二)适合运用历史知识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内容分析 |
1.基于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分析 |
2.基于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 |
(三)七年级地理教学中适合运用的历史知识分析 |
三、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分析 |
(一)案例分析说明 |
1.案例来源 |
2.案例分析目的 |
3.案例分析视角 |
4.案例分析方法 |
(二)案例分析 |
1.视频案例分析 |
2.文本案例分析 |
(三)案例分析启示 |
1.教学设计的思路 |
2.历史知识的选择 |
3.历史知识运用策略 |
四、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 |
(一)案例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 |
(二)案例设计呈现——《人口与人种》 |
(三)案例设计分析 |
五、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实施 |
(一)案例实施过程 |
(二)案例实施反思 |
六、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 |
(一)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注意事项 |
1.适度性 |
2.科学性 |
3.主体性 |
4.目的性 |
5.多样性 |
6.系统性 |
(二)不同教学环节中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 |
1.在新课导入环节运用历史知识唤醒认知需求 |
2.在新课教学环节运用历史知识完善知能情结构 |
3.在课外探究环节运用历史知识促进迁移应用 |
(三)不同教学模式下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 |
1.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情境教学 |
2.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探究式教学 |
3.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案例教学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1.分析得出七年级地理教学内容中史地知识结合点 |
2.基于BOPPPS模式的教学案例设计 |
3.提出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七年级地理教学: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结合角度分析表 |
附录2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17个案例信息汇总表 |
附录3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分析表 |
附录4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附录5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
附录6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日本》 |
附录7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澳大利亚》 |
附录8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美国》 |
致谢 |
(5)乌鲁木齐市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地理学科素养的表述与选择 |
第3章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 |
3.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章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对策 |
4.1 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 |
4.2 数字化,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
4.3 完善地理模拟实验,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
4.4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创造户外实践条件 |
4.5 加强课标学习解读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后续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6)初中地理微课的情感化设计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微课的研究背景 |
1.1.2. 情感化设计的研究领域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微课的研究现状 |
1.2.2. 微课的情感化设计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实验研究法 |
1.6. 研究思路 |
小结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情感化设计 |
2.1.2. 微课 |
2.2. 理论基础 |
2.2.1. 情感化设计理论 |
2.2.2. 微课的设计理论 |
2.3. 微课的情感化设计流程 |
2.3.1 前期分析 |
2.3.2 设计制作 |
小结 |
3. 初中地理微课的情感化设计与制作 |
3.1. 情感化设计的微课的前期分析 |
3.1.1. 学习者特征分析 |
3.1.2. 学习内容分析 |
3.1.3. 学习目标分析 |
3.1.4. 教学过程 |
3.2. 设计过程 |
3.2.1. 本能水平的设计 |
3.2.2. 行为水平的设计 |
3.2.3. 反思水平的设计 |
3.3. 反馈与修改 |
小结 |
4. 初中地理微课的情感化设计实验研究 |
4.1. 实验设计与实施 |
4.1.1. 实验目的 |
4.1.2. 实验对象 |
4.1.3. 实验假设 |
4.1.4. 实验变量 |
4.1.5. 问卷分析 |
4.1.6. 实验实施 |
4.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4.2.1. 兴趣态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4.2.2. 成绩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致谢 |
(7)初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及相互关系 |
1.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2 相互关系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1.4.4 观察法 |
2. 研究的基础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认知心理学理论 |
2.1.2 建构主义理论 |
2.1.3 人本主义理论 |
2.1.4 多元智能理论 |
2.1.5 罗杰斯“知情统一”理论 |
2.2 研究的实践基础 |
2.2.1 李吉林“情境教学”的实践经验 |
2.2.2 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启发 |
2.2.3 魏书生提倡“民主与科学”等教育思想的启示 |
2.2.4 本市教师的实践教学启发 |
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过程 |
3.1 发放学生调查问卷的说明 |
3.2 学生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
3.3 发放教师调查问卷及访谈教师内容的说明 |
3.4 教师调查问卷及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3.5 本人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
4. 再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方式、方法 |
4.1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再认识 |
4.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知识目标的关系 |
4.3 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方式、方法 |
5.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策略及评价建议 |
5.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
5.1.1 以学生主体学习为核心的原则 |
5.1.2 坚持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 |
5.1.3 课堂教学充分联系生活的原则 |
5.1.4 通过知识渗透强化地理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
5.1.5 将学生表现纳入评价的原则 |
5.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策略 |
5.2.1 合理选择主要情感和价值观因素 |
5.2.2 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的基本要求 |
5.2.3 选择有教育价值、感染力的案例引入情感教学 |
5.2.4 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价值判断和自我教育能力 |
5.2.5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
5.2.6 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
5.3 评价建议 |
5.3.1 评价的内容 |
5.3.2 评价的方法 |
6. 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思考 |
6.2.1 研究遇到的困难 |
6.2.2 研究继续努力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策略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情感教学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功能 |
2.1 情感及情感教学的概念 |
2.2 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情感心理学理论 |
2.2.3 地理教学理论 |
2.3 情感教学的功能 |
2.3.1 情感教学对学习态度的影响 |
2.3.2 情感教学对学生品质的影响 |
2.3.3 情感教学的社会适应性功能 |
第3章 高中地理课堂的情感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高中地理课堂的情感教学现状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2 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
3.2.1 教师问卷统计结果与数据分析 |
3.2.2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及数据分析 |
3.2.3 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
第4章 情感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验设计 |
4.1 实验时间安排 |
4.2 情感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验过程 |
4.2.1 情感教学设计思路 |
4.2.2 情感教学实践研究的教学案例 |
4.2.3 关于情感教学的中期访谈 |
4.2.4 情感教学的观察片段记录 |
第5章 情感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实验结果分析 |
5.1 学生自身情感变化分析 |
5.2 学生环境观变化分析 |
5.3 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变化分析 |
5.4 学生对情感教学的态度分析 |
5.5 师生关系对情感教学的影响分析 |
5.6 实验后地理成绩对比分析 |
第6章 情感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施策略及问题探讨 |
6.1 情感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施策略 |
6.1.1 教师自身方面 |
6.1.2 师生关系方面 |
6.1.3 教学内容方面 |
6.1.4 教学评价方面 |
6.1.5 教学环境方面 |
6.2 情感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的问题探讨 |
6.2.1 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都不够完善 |
6.2.2 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地理情感教学 |
6.2.3 教学环境亟需改善 |
第7章 结论和不足 |
7.1 本研究的结论 |
7.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立论依据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说 |
一、目的与目标 |
二、教学目标 |
三、地理教学目标 |
四、地理教学目标达成 |
五、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简要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现状检视:走进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实践场域 |
第一节 基于三角测量法的研究过程 |
一、确定研究主题 |
二、确定研究对象 |
三、收集相关资料 |
四、聚合分析信息 |
五、归纳相关结论 |
六、研究效度与信度 |
第二节 基于三角测量法的研究结论 |
一、总体概况 |
二、问题分析 |
三、原因探析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整体分析: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路径 |
第一节 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 |
一、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 |
二、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内部机制 |
一、三元适配的重要性 |
二、三元适配的历史嬗变 |
三、三元适配的内涵解读 |
第三节 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路径 |
一、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的特点 |
二、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的实践工具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导航系统: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共享 |
第一节 地理教学目标的必然性与规定性 |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必然性 |
二、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在规定性 |
第二节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比较分析 |
一、“未达成”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 |
二、“能达成”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特点 |
第三节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共享 |
一、基本立场:真实自觉 |
二、基本策略:整合三维 |
三、基本标准:基于课标 |
四、基本理念:立足学生 |
五、基本取向:核心素养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执行系统:地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
第一节 自然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教学策略 |
一、自然地理学习的特点 |
二、自然地理的核心教学策略 |
三、以“理”为核心目标的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
四、以“能”为核心目标的自然地理教学策略 |
第二节 人文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教学策略 |
一、人文地理学习的特点 |
二、人文地理的核心教学策略 |
三、以“理”为核心目标的人文地理教学策略 |
四、以“能”为核心目标的人文地理教学策略 |
五、以“情”为核心目标的人文地理教学策略 |
第三节 区域地理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教学策略 |
一、区域地理学习的特点 |
二、初中“区域特征”的主要教学策略 |
三、高中“区域发展”的主要教学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监测系统: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为了学习的评价: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理念 |
一、评价现状 |
二、评价理念 |
第二节 评价先于教学: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 |
一、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 |
二、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 |
三、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参照评价的设计 |
第三节 全程收集证据:地理教学目标参照评价的实施 |
一、评价思路:全程渗透 |
二、实施过程:三大环节 |
第四节 教评完美结合:地理补救教学的策略 |
一、地理补救教学的深层内涵 |
二、地理补救教学的基本意义 |
三、地理补救教学的基本原则 |
四、地理补救教学的实证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主要理论观点 |
二、实践研究观点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特色之处 |
二、研究反思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地理现场观课(classroom observation)统计表 |
附录2 地理教学录像(Teaching video)统计表 |
附录3 地理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统计表 |
附录4 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导学案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后记 |
(10)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调查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行动研究法 |
四、访谈法 |
第五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的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动漫 |
二、动漫情境 |
三、情境教学 |
四、动漫情境教学 |
五、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大脑记忆分工理论和脑科学研究成果 |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三、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原理 |
四、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五、情境教学法 |
六、迁移理论 |
第三节 动漫情境素材的特性 |
一、故事性 |
二、趣味性 |
三、直观性 |
四、动态性 |
五、丰富性 |
六、可创造性 |
第三章 初中地理动漫素材的分类与整理 |
第一节 动漫素材的类别 |
一、表现形式上的分类 |
二、教学关联上的分类 |
三、年龄层次上的分类 |
第二节 动漫素材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案例整理 |
一、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
二、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
第四章 动漫情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案与实践 |
第一节 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实践方案 |
一、实验对象 |
二、参与研究人员 |
三、实验计划 |
第二节 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实践过程 |
一、第一轮实践 |
二、第二轮实践 |
三、第三轮实践 |
第三节 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实践结果的分析 |
一、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所具有的特点 |
二、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分析所具有的特点 |
第五章 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的策略建议 |
一、选择策略 |
二、应用策略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二节 不足和展望 |
致谢 |
附录 |
附件一 参加实验班级预测成绩单 |
附件二 《金字塔之国——埃及》教学设计 |
附件三 《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
参考文献 |
四、谈谈中学地理课的情感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思政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与研究 ——以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为例[D]. 冯海晴.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张婉钰.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3]体验性知识学习及其教学实现[D]. 郭超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4]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策略研究[D]. 张潇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乌鲁木齐市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 唐剑. 西南大学, 2020(01)
- [6]初中地理微课的情感化设计实验研究[D]. 刘亚杰.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7]初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策略研究[D]. 魏玮. 天津师范大学, 2017(02)
- [8]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策略实施研究[D]. 樊文璐.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4)
- [9]地理教学目标达成路径研究[D]. 刘学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10]初中地理动漫情境教学的行动研究[D]. 徐波清.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