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 4 连通三角剖分

依靠 4 连通三角剖分

一、关于4-连通三角剖分的计数(论文文献综述)

宋帅兵[1](2020)在《高庙子膨润土孔隙结构多尺度特征及其渗流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我国高放核废料深地质处置库工程屏障缓冲/回填材料的首选材料,高庙子膨润土自身的渗流特性直接关系到处置库的整体密封性能,进而决定着处置库能否安全有效地将高水平放射性核废料进行长期隔离。事实上,高庙子膨润土的渗流特性直接取决于其内部的微观孔隙空间结构特征。因此,研究高庙子膨润土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流体渗流特性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综合运用三维数字模型重构理论、孔隙结构特征表征理论、孔隙网络模型构建理论和孔隙级渗流模拟理论,从微观角度对高庙子膨润土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渗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综合考虑高庙子膨润土不同尺度孔隙结构三维数字模型重构的精度、效率及经济成本因素,除直接使用CT和FIB/SEM三维扫描成像技术分别完成纳米级和微米级孔隙结构模型的重构外,提出了一种基于增量计算来对统计函数进行更新的改进模拟退火数值重构算法,并随后使用该算法分别完成了纳米级和亚微米级孔隙结构模型的重构。改进模拟退火算法较传统算法具有更高的模型重构效率,从而使得大尺寸试样的数值重构成为可能。(2)基于灰度图像内部像素点的灰度梯度信息,通过分析像素梯度分布直方图形态及像素类别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具有单峰像素灰度分布图像的全自动孔隙阈值确定和分割算法。该算法较已有算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并成功对本文经由物理扫描所得到的不同尺度原始灰度图像的孔隙区域进行了分割提取,其结果与核磁共振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根据不同尺度图像像素点彼此间所遵循的内在逻辑对应和相互转化关系,提出了一种可将高分辨率像素点转化为低分辨率像素点的粗化准则,并进一步建立了一种更加合理的可用于不同尺度图像叠加以构建多尺度模型的融合判定标准。使用该标准,成功实现了不同尺度孔隙结构模型彼此间的叠加融合,得到了能够同时包含纳米-亚微米级孔隙的多尺度模型。(4)通过引入离散空间区域内部孔隙几何形状的最大球定义,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孔径概念的改进孔径分布提取算法,该算法在结果准确度和计算效率方面较已有算法均进行了显着的提高。随后,使用该算法完成了对不同尺度孔隙结构模型孔径分布信息的定量化提取表征。同时,构建了高庙子膨润土不同尺度孔隙网络模型,并对其所包含的各类孔隙空间信息进行了定量化的提取表征。分析了不同尺度对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影响,证明融合叠加所得到的多尺度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和全面地代表试样内部的真实孔隙结构特征。(5)利用已获得的各类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理论分析了其对高庙子膨润土试样渗流特性的影响,进而建立了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与渗透率间的定量关系。使用上述关系及其他已有经验关系完成了对高庙子膨润土不同尺度试样的渗透率预测,对比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上述关关系仅用于对试样渗流特性的定性评估。(6)基于高庙子膨润土不同尺度下的真实孔隙几何结构模型及相应孔隙网络模型,分别使用有限单元法和单相流模拟法开展了微观孔隙尺度上流体流动传输的数值模拟计算,揭示了孔隙尺度流体流动机理。对比宏观尺度试样渗透率的实验测试结果,发现融合叠加所得到的多尺度模型的渗透率数值与实验值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所使用高庙子膨润土试样内部孔隙结构多尺度三维数字模型、孔隙网络模型及相应各类模型重构-叠加-提取算法的准确性。本论文共有图105幅,表12张,参考文献275篇。

朱鹔鹴[2](2018)在《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隧道开挖面可视化识别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隧道工程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控制性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地质结构对于隧道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具有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在隧道工程施工阶段,为了确保施工的合理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需要同步采集隧道开挖面的岩体信息,分析判断地质状况,及时调整施工措施。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及专业知识,实现施工过程中隧道地质结构的超前预报已成为隧道施工的热点技术。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隧道开挖面可视化识别技术,为隧道开挖面岩体分析与识别提供技术支持。受隧道施工空间及安全性要求的限制,隧道开挖面岩体信息采集采用三维激光扫描非接触测量技术,不仅可以通过远距离(最远距离6000米)扫描获取隧道的岩体结构面点云数据,而且克服了隧道开挖面非连续性和各向异性的引起的精度(10m内测量精度可达到±2毫米)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解决了如下关键技术问题:1.使用各向同性缩放方法对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以及点云数据表面重建后三角网格模型的凸包优化方法研究。对海量的点云数据进行各向同性缩放的归一化变换,使其形心在原点且各顶点到形心的平均距离为1。使用Delaunay三角剖分重建得到三角网格模型,并对其凸包进行优化,去除尖锐细长三角,保证三角网格模型尽量均匀平滑。2.基于结构面近似平面,具有一定规模大小的特点,使用扫描中心点到三角面片的距离进行结构面识别。扫描找出距离值接近的三角面,将互相连通的三角面片归为一个结构面。最后将规模较小的结构面剔除,并将结构面中的局部镂空加进其邻居所在结构面中,对其进行填补。3.结合多种程序开发技术,C++,Qt,OSG,CGAL可视化实现结构面识别。在Visual Studio 2013平台上以Qt 5.8.0为程序开发环境,使用OSG绘图实现点云、三角网格模型和结构面的三维可视化,以及对它们的缩放和旋转等操作,将结构面识别算法实现。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本论文的方法识别出的结构面,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满足精度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陈麒玉[3](2018)在《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三维地质体随机建模方法研究 ——以闽江口地区第四纪沉积体系建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地质体及地质结构的三维可视化表征可以提供对地下地质现象及构造更加真实、直观的描述,已经成为推动“玻璃地球”、“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与核心技术之一。随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个地质领域的深入应用,对三维模型的要求已经更多地从定性描述转向了定量评价。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方法已经成为复杂三维地质模型自动构建与模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理论的发展以及各种算法的提出为各向异性的地下复杂地质结构的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持。但是,面对实际的三维地质建模实践,尤其针对沉积松散、分布不均、厚度较薄、多碎片化结构的第四纪沉积体系,获得一个完整、可靠的用于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的三维训练图像非常困难,而且基于规则网格的模拟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地质沉积及构造结构在客观世界中的真实形态与分布特征。概括地讲,目前三维地质建模方面存在的主要挑战包括:(1)地下各向异性的复杂地质体结构模型的高效、自动重构问题。(2)地质格架模型与精细属性模型的一体化建模与表达。(3)所建模型是否能够为地质定量分析、评价以及可视化决策提供支持。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我国各大、中城市都分布于平原地区或高原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之上。而且,各类地质灾害问题都与第四纪浅层地下地质体及地质结构的空间分布及地质现象的动力学过程相关。由此可见,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已经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地质环境定量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以典型的第四纪沉积体系建模为例开展三维地质体随机建模方法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新策略、新方法、新模型,构建从数据处理、建模方法到模型可视化表达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三维地质建模关键技术、优化方法以及完整的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三维随机建模流程。针对实际地质勘查数据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中模拟路径、搜索邻域以及后处理技术的优化方法;面对三维训练图像获取困难以及其对平稳性假设的高度依赖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低维数据的三维地质体模型自动重构方法;为了实现地质格架模型与精细属性模型的一体化建模与精确表达,开展了地质结构模型约束下的精细三维体元模型的自动生成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闽江口地区第四纪复杂沉积地层精细建模为例进行了方法的验证。通过综合实验和实际三维建模应用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而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能够被应用到其它类似领域。这将为复杂地质结构的建模乃至更广泛的三维地质建模实践提供方法借鉴和技术支持,使得三维地质建模能够切实服务于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环境模拟评价等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提出了针对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中关键技术的优化策略和改进方案,包括密度敏感的模拟路径优化方法、基于空间分区的数据事件构建方法和基于空间连通性分级的后处理方法,使得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能够适应第四纪复杂沉积结构的三维建模要求。(2)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搜索策略的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地质模型自动重构方法,实现了基于低维数据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自动构建,而不再依赖于一个完整的三维训练图像。(3)提出了一种顾及复杂构造条件约束的三维模型网格剖分方法,实现了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结果的构造与属性一体化精细建模与可视化表达,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详细的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三维地质体随机建模流程。

栾银森[4](2017)在《基于光场相机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光学元件缺陷的散射、衍射等效应,会造成光能量衰减,影响光学系统的性能;当光功率足够大时,在激光辐射下元件缺陷会发生内爆对元件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导致元件报废,甚至会危及整个光学系统。为及时检测和更换存在损伤的光学元件,避免元件内爆对系统造成危害,有必要对系统中的光学元件进行在线监测。然而,在现有的在线损伤检测技术中,多个光学元件的像面会发生重叠,而且在定位损伤元件时,需要采用调焦的方式依次对焦于不同位置处的元件。此外,当光学元件之间间距较近时,上述方式难以准确甄别损伤元件的具体位置。对于光路复杂、光学元件繁多的大型激光系统,这将严重影响在线损伤检测的效率,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将单镜头三维成像相机(光场相机)引入到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与定位技术中。首先,对于待检光学系统,需要设计光场相机的结构参数,使其景深、深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等满足相应光学系统中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探测与定位的需求。因此,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从几何光学成像模型出发,系统总结与推导了光场相机性能参数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作为设计光场相机的参考指南。另外,为明确微透镜阵列口径较小时光场相机的成像模型,同时为进一步揭示光场相机成像本质,本文从物理光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数值仿真了光场相机成像过程。其次,考虑到光学系统中光路狭长(光路长度一般大约为数米到数十米,通光口径一般大约为几毫米到几百毫米),在采用基于光场相机的在线损伤检测方法时,需要光场相机的景深足够长。目前,在光场相机的设计与研究中,为拓展光场相机景深,多焦距微透镜阵列被引入到光场相机。此外,伴随着光场相机的不断发展,非规则排布微透镜阵列也有可能被引入光场相机,用于优化光场相机性能。多焦距或非规则微透镜阵列对光场相机的标定方法形成了挑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光场相机自动标定方法。该标定方法无需微透镜阵列参数等先验知识便可实现光场相机的自动化标定,提高了光场相机标定方法的鲁棒性。最后,为验证基于光场相机的在线损伤检测方法,本文进行了原理验证实验。在实验中,首先搭建了光学系统的模拟光路;然后,根据具体光路设计了光场相机参数,搭建了光场相机实验样机;随后,采集损伤原始图像,实现光场相机复眼图像处理算法,包括损伤特征点提取与匹配、深度测量算法、损伤深度伪彩处理算法等。最终,验证了本论文所提出方法可行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场相机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与定位方法,是一种新的在线损伤检测技术。在几何光学模型下系统总结与推导了光场相机性能参数与结构参数的量化关系,用于指导光场相机的参数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光场相机自动化标定方法,提高了光场相机标定的鲁棒性与智能化水平。搭建了光场相机实验样机,实现了光场相机复眼图像处理算法,完成了基于光场相机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与定位的原理验证实验,同时也对拓展光场相机的应用领域产生积极的作用。

许进[5](2016)在《极大平面图的结构与着色理论 (2)多米诺构形与扩缩运算》文中研究说明业已证明四色猜想的数学证明可归结为刻画4-色漏斗型伪唯一4-色极大平面图的特征。为刻画此类极大平面图的结构特征,本文提出一种构造极大平面图的方法——扩缩运算。研究发现:此方法的关键问题是需要清楚一种构形,称为多米诺构形。文中构造性地给出了多米诺构形的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一个图的祖先图与子孙图理论与构造方法。特别证明了:任一最小度≥4的n(≥9)-阶极大平面图必含(n-2)-阶或(n-3)-阶祖先图;给出极大平面图的递推构造法,并用此方法构造出612-阶所有最小度≥4的极大平面图。扩缩运算是本系列文章的基石。

许进,李泽鹏,朱恩强[6](2015)在《极大平面图理论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四色猜想是指平面图的色数不超过4.实际上,四色猜想只需证明对极大平面图成立即可.正因为如此,从1891年至今,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极大平面图的研究.该文拟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成果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主要包括极大平面图的度序列问题、Hamilton性、色多项式、生成运算系统、计数、翻转运算、分解与覆盖、生成树和算法等方面.在总结极大平面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与着色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意在探索极大平面图的结构与着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四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郭方[7](2012)在《新型复眼定位装置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视觉定位,作为目标定位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工业测量、安防监控、导航、军事目标定位与跟踪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自然界中的复眼由于具有特有的曲面结构、多通道成像系统以及对神经信息的高度集中处理单元,拥有大视场范围内的目标定位和对运动目标高灵敏的捕捉及处理等能力,因此非常适合于市场对定位装置的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及可靠性高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本论文提出一种用于大视场目标定位的新型复眼定位系统,并讨论了为获取大视场而采用的技术和成像过程中曲面透镜阵列到平面图像传感器成像的解决办法。介绍了透镜安装的要求,搭建起透镜安装平台并完成透镜的安装工作。通过对双目视觉定位技术的调研,建立了适用本复眼系统目标定位的数学模型。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该系统多透镜成像畸变的标定任务以及目标像点的识别方法,并分析了目标像点中心的提取技术。基于簇眼单元的划分,提出“搜索三维坐标波动误差”的方法对像点通道进行匹配,进一步完成目标定位任务,最后对复眼系统的标定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初步研究了复眼定位系统的应用。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一套进行大视场目标定位的新型复眼装置。以曲面分布的透镜阵列方式获取大视场范围内的目标,研究各透镜相互之间既满足高填充比又最大限度消除成像盲区的排布方式。对透镜阵列的安装方案进行了简要设计并完成各子透镜的安装工作。研究了曲面分布的透镜阵列到图像传感器有限成像面的映射问题和边缘视场接收透镜成像质量差的问题,采用了在透镜阵列与图像传感器之间加入折转透镜的解决办法。选择了大面阵图像传感器,并编写了图像传感器的驱动程序,实现了基于FPGA的图像传感器像素的采集并通过USB2.0高速总线上传到PC机,完成复眼接收通道图像的显示及后续处理。2.调研总结双目视觉定位技术,建立复眼各子眼透镜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确立复眼定位数学模型和标定内容。为利于模型的表达和问题的解决,把目标点入射光线经接收透镜-折转透镜两层变化后最终成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轨迹光线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目标到各子透镜中心的线性部分,而另外一部分是各子透镜中心经过折转透镜到图像传感器上像点的部分。根据已有的机器视觉标定模型,通过分析,提出根据三维坐标已知的目标点标定每个透镜入射光线向量角度与其成像点之间对应关系的标定方式。3.根据标定原理,设计标定方案,完成复眼成像系统的标定任务。选择了等离子电视机、分光镜、半导体激光器、水平仪以及水平移动导轨等实验设备和仪器。使用等离子电视机作为目标平面,利用分光镜调整了复眼平面和目标平面之间的平行性,采用激光与目标平面上一个固定点重合的方式调节了水平移动轴与目标平面的垂直性,根据水平仪调整了目标平面的行列和复眼坐标系一致。在以上基础上,根据消失点找出复眼中心透镜光轴与目标平面之间的交点在目标平面上的位置,并由不同目标共像点的方法求出复眼中心透镜与垂足之间的距离,进而求出目标平面上各点的三维世界坐标。最后算出各点与接收透镜之间的向量角度和对应像点的中心坐标后,对每一个透镜都建立起一种它与所有接收到目标之间的向量角度和对应目标像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完成系统的标定工作。标定过程中还介绍了提取目标像点的图像处理方法并分析了提取目标光斑像点中心的算法和图像降噪方法。4.研究使用复眼定位系统进行目标三维定位的关键问题和简单应用。分析了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数据插值、神经网络插值、双调和样条插值等常用散乱点数据插值方法以及插值精度特点。根据采集到的目标像点中心坐标,插值标定结果得到对应通道的向量角度。提出把复眼透镜分成169个簇眼单元,对接收到一个目标的一组像点首先识别出属于一个簇眼单元的若干通道,然后通过归一化三维坐标差异定义了每一次匹配所求出不同三维坐标之间的的波动误差,实现了目标像点与对应通道的有效识别,解决了复眼三维定位中的像点对应通道识别的关键问题。通过移动不同目标平面并定位目标点,评估了复眼系统的标定效果,根据计算指出透镜向量角度标定均方误差在0.02°左右,X、Y、Z三维坐标相对误差在2%左右。在对目标定位的研究过程中,分析了插值点与周边基准点分布关系对插值精度的影响,只对位于4个基准点构成的四边形内的插值点进行了插值。设计了物体轮廓测量的实验方案并搭建实验平台,使用所设计的复眼定位系统进行了相关的测量并重构了不同视场内的零件轮廓。

张磊[8](2012)在《基于图嵌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几何路由算法研究》文中认为几何路由协议可以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高效、可扩展的路由。基于节点虚拟位置的几何路由协议是其中一个崭新分支,此类协议中的网络节点不需要知道预定义的地理坐标,位置信息通过图嵌入的方法获得,路由根据图嵌入得到的虚拟坐标进行,从而有效降低节点定位所带来的能耗。路由算法是路由协议的核心,过去的相关算法主要缺陷在于节点虚拟坐标表示的复杂性,给传感器网络带来了无法忍受的存储开销。目前,Schnyder几何路由算法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几何路由变得简单高效,但Schnyder几何路由算法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结构之上,当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时(特别是节点失效),算法将不再适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了基于图嵌入的几何路由算法,解决了节点失效问题。本文在Schnyder几何路由算法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容忍网络节点失效的几何路由算法。首先,针对3-连通平面图和平面三角剖分图中节点失效问题,提出简单高效的贪婪-指南针双模路由算法为消息的传递指明方向。接着提出用二次嵌入的方法可保证节点失效后的网络仍有100%的消息可达率:针对3-连通平面图拓扑模型中的节点失效问题,提出基于图st-定向的树路由算法,该算法继承了Schnyder几何路由算法中节点坐标表示的简洁性;针对平面三角剖分图拓扑模型中区域节点失效引起的“空洞”问题,使用基于Ricci流的共形映射算法将带有不规则形状“空洞”的网络映射为带有圆形“空洞”的圆盘,从而保证网络中不存在局部最小点,使贪婪几何路由能够顺利进行。针对于本文设计的几何路由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本文研究和设计的几何路由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几何路由算法中的节点失效问题。

袁文,庄大方,袁武,唐志峰,邱冬生[9](2011)在《离散三角网格系统距离量测方法》文中认为根据离散三角网格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新型的十二连通拓扑空间几何距离量测方法,根据三角网格的边的方向性差异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提出一种新型的三角网格单元三维IJK坐标系统,给出该坐标系统与传统行列坐标系统的坐标转换方法,推导三角网格系统的距离计算公式,为基于三角网格系统构建的柏拉图立体三角网格剖分系统的距离计算奠定了基础。

赵亮[10](2010)在《三维地震数据断层检测与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目前三维地震勘探已成为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方法,而三维地震勘探数据是人工地震波对地下层位界面的反射信号。解释人员可以根据地下层位的起伏形态来推测地质结构,所以层位追踪是地震数据解释的重要基础工作。地下的层位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破裂、错位,形成了断层。断层既是油气田的边界,也是油气运移、聚集的通道。因此断层的识别和建模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工作。目前断层识别是地震数据解释中最难的部分。识别断层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三维相干技术,三维相干数据反映了原始地震数据的不连续属性,原始三维地震数据上不易发现的断层可以在三维地震相干切片上得到清晰的显示。本文对三维地震数据断层检测及建模的有关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现在常用的三维地震数据相干算法都是针对原始地震振幅数据的,计算量大,稳定性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方向一致性的三维地震数据相干算法。该方法先估计体数据的方向场,然后根据体数据中各点的方向一致性计算地震数据的相干属性。该相干算法对数据局部区域的方向差异很敏感,可以作为断层检测的可靠依据。本文还进一步把该算法的结果应用到层位自动追踪及断层自动解释中。2.对于层位散点数据的曲面重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回归的曲面拟合算法。该算法能较好地利用层位数据的特点,重构的计算量较小,重构曲面的面片数较少,还可以通过调整滤波参数兼顾曲面的平滑度和拟合精度。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效率比传统的重构算法有较大提高,重构出的曲面无需后续平滑等处理,效果也能满足层位显示的需求。3.针对被复杂断层错裂的层位面重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重构破裂层位面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了迭代细分和能量逼近的方法,构造出一个逼近散点数据的连续曲面,再通过删除断层区域的网格面片来处理曲面上非连续的区域。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重构含复杂断层的不连续层位面,较好的表现了层位的断裂特征。实验表明其重构精度较高,层位上的破裂部位显示效果较好。4.研究了由多层截面上的断层散点轮廓线重构三维断层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短连通路径的多层轮廓线拟合方法。该方法与人工拼接三维断层面的机理是相似的,即先在单独的一个截面上进行处理,通过二维平面上的散点构造最短路径轮廓,再进一步由多层轮廓线重构断层的曲面。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拟合出反映断层细节特征的光顺曲面。

二、关于4-连通三角剖分的计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4-连通三角剖分的计数(论文提纲范文)

(1)高庙子膨润土孔隙结构多尺度特征及其渗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主要创新点
2 高庙子膨润土材料信息
    2.1 地质背景
    2.2 材料属性
    2.3 试样制备
    2.4 本章小结
3 高庙子膨润土三维数字模型重构原理
    3.1 三维图像获取方法
    3.2 图像预处理
    3.3 图像分割
    3.4 表征单元体研究
    3.5 三维重构模型优化
    3.6 本章小结
4 高庙子膨润土孔隙结构多尺度特征表征
    4.1 多尺度孔隙结构模型构建
    4.2 孔隙结构特征表征
    4.3 常规测试方法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高庙子膨润土孔隙网络模型构建及孔隙空间特性表征
    5.1 孔隙网络模型构建理论
    5.2 孔隙空间特性表征
    5.3 孔隙网络模型构建结果及孔隙空间特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高庙子膨润土渗流特性研究
    6.1 渗透率预测数学理论模型
    6.2 渗透率预测数值模拟计算
    6.3 渗透率测试宏观物理实验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隧道开挖面可视化识别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结构面信息采集方法分类
        1.2.2 摄影法结构面识别研究现状
        1.2.3 三维激光扫描结构面识别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技术思路
        1.3.3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数据采集及数据预处理
    2.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2.1.1 三维激光扫描原理
        2.1.2 实验仪器及扫描数据特征
    2.2 计算几何算法库
    2.3 主要数据结构
        2.3.1 点云数据结构
        2.3.2 三角网数据结构
    2.4 数据预归一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结构面识别
    3.1 点云三维表面重建
        3.1.1 Delaunay三角剖分
        3.1.2 三角形网格凸包优化
    3.2 结构面识别方法研究
        3.2.1 距离特征值
        3.2.2 结构面识别
        3.2.3 结构面优化
    3.3 结构面产状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隧道开挖面可视化识别系统设计及开发工具
    4.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1.1 设计思路
        4.1.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 程序开发工具
        4.2.1 开发工具介绍
        4.2.2 OpenSceneGraph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隧道开挖面可视化识别系统实现
    5.1 系统界面实现
        5.1.1 OSG嵌入Qt
    5.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5.2.1 归一化实现
        5.2.2 OSG渲染可视化
        5.2.3 三角网格凸包优化实现
        5.2.4 结构面识别实现
        5.2.5 结构面优化实现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三维地质体随机建模方法研究 ——以闽江口地区第四纪沉积体系建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问题分析及研究方案
        1.2.1 拟解决的问题
        1.2.2 本文的主攻方向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进展
    2.2 随机模拟方法概述
        2.2.1 随机模拟的基本原理
        2.2.2 随机建模方法及分类
    2.3 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
        2.3.1 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的研究进展
        2.3.2 多点地质统计的定义
        2.3.3 与传统地质统计方法的比较
        2.3.4 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的几个关键概念
    2.4 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关键算法
        2.4.1 ENESIM算法
        2.4.2 SNESIM算法
        2.4.3 DS算法
    2.5 训练图像的获取与平稳性处理
        2.5.1 训练图像的建立原则
        2.5.2 训练图像的获取方法
        2.5.3 训练图像的平稳性处理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关键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3.1 模拟路径与数据事件选择的优化策略
        3.1.1 密度敏感的模拟路径优化策略
        3.1.2 空间分区的数据事件构建策略
    3.2 基于多连通度分级的后处理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2D综合测试
        3.3.2 3D实验
    3.4 结论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局部搜索策略的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地质模型自动重构方法
    4.1 优化策略及详细算法流程
        4.1.1 面向MPS三维重构的局部搜索策略
        4.1.2 概率融合机制
        4.1.3 模式距离
        4.1.4 基于多重网格的邻域自适应方法
        4.1.5 基于局部搜索策略的详细算法流程
    4.2 参数的敏感性以及算法性能分析
        4.2.1 参数敏感性分析
        4.2.2 异质性结构的重构能力对比与分析
        4.2.3 计算性能分析
    4.3 应用实例
    4.4 结论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顾及复杂地质结构约束的三维模型网格剖分方法
    5.1 断层和褶皱地层的结构特征分析
        5.1.1 断层的结构特征
        5.1.2 褶皱的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
    5.2 约束机制及对应的角点网格剖分方法
        5.2.1 角点网格模型及特点
        5.2.2 构造条件约束下的层控模型构建
        5.2.3 顾及断层约束的平面网格划分
        5.2.4 顾及褶皱的垂向网格剖分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结论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三维随机建模流程与实践
    6.1 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三维随机建模流程
        6.1.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6.1.2 构造模型构建
        6.1.3 顾及地质结构约束的三维模型网格剖分
        6.1.4 建立三维模型网格与模拟网格的映射关系
        6.1.5 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
        6.1.6 模拟结果在三维模型网格中的集成表达
    6.2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第四纪沉积环境分析
        6.2.1 第四纪沉积体系划分
        6.2.2 研究区沉积环境分析
    6.3 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三维建模实践
        6.3.1 第四纪沉积相三维模型构建
        6.3.2 第四纪地层结构的三维模型重构
        6.3.3 第四纪水文地质结构三维建模
    6.4 建模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光场相机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光学元件损伤检测的背景及意义
        1.1.1 国内外大型高功率激光器
        1.1.2 光学元件损伤的机理
        1.1.3 光学元件损伤检测方式与策略
        1.1.4 光学元件损伤离线检测方法
    1.2 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1.3 基于光场相机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方法
        1.3.1 光场相机简介
        1.3.2 光场相机深度估计的原理
        1.3.3 光场相机与在线损伤检测的关系
    1.4 基于光场相机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所面临的问题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2 光场相机成像模型与参数设计
    2.1 引言
    2.2 几何光学下光场相机的成像模型
        2.2.1 光场相机的成像模式
        2.2.3 视场范围
        2.2.4 目标物与光场相机之间距离
        2.2.5 空间分辨率
        2.2.6 深度分辨率
        2.2.7 景深及景深拓展
    2.3 基于几何光学的光场相机成像分析
    2.4 基于波动光学的光场相机成像分析
        2.4.1 薄透镜对光波场的复振幅变换特性
        2.4.2 衍射的角谱理论
        2.4.3 光场相机对光波场的复振幅调制特性
        2.4.4 光场相机对光波场变换特性的数值化分析
        2.4.5 光场相机深度估计的波动光学描述
        2.4.6 光场相机成像的仿真图样
    2.5 本章小结
3 光场相机的自动化标定方法
    3.1 引言
    3.2 光场相机的标定方法
        3.2.1 光场相机标定所解决的问题
        3.2.2 Raytrix商用光场相机的标定思路
        3.2.3 基于局部最大值的标定方法
        3.2.4 基于图像傅里叶变换的标定方法
    3.3 光场相机的自动化标定方法
        3.3.1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子图像获取
        3.3.1.1 图像中像素的连通性
        3.3.1.2 图像连通区域的搜索与计数
        3.3.2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光场相机子图像定位
        3.3.3 连通区域中心重排
        3.3.4 与其他标定方法的效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光场相机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方法的实验
    4.1 引言
    4.2 基于商用光场相机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实验
    4.3 光场相机实验样机的搭建与深度估计
        4.3.1 光场相机实验样机参数的选定
        4.3.2 光场相机实验样机的标定
        4.3.3 光场相机自然场景下的深度估计
    4.4 基于光场相机的光学元件在线损伤检测的原理验证实验
        4.4.1 模拟光学系统
        4.4.2 离线损伤检测
        4.4.3 基于光场相机在线损伤检测的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工作
    5.2 论文创新点
    5.3 现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新型复眼定位装置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复眼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眼微观结构
        1.2.2 复眼的视觉定位启示
        1.2.3 人工复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视觉三维测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组织结构
        1.4.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复眼系统光机电设计
    2.1 引言
    2.2 复眼总体结构
    2.3 复眼成像部分
        2.3.1 复眼球壳设计
        2.3.2 子透镜的选择
        2.3.3 复眼透镜的安装
    2.4 复眼折转透镜设计
    2.5 图像传感器驱动设计
        2.5.1 图像传感器选择
        2.5.2 LUPA-4000工作原理
        2.5.3 FPGA时序驱动设计
    2.6 图像数据高速传输
        2.6.1 数据传输框架
        2.6.2 USB协议
        2.6.3 USB枚举过程
        2.6.4 USB传输方式设计
    2.7 图像采集和数据稳定性测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目标定位数学模型
    3.1 引言
    3.2 一般视觉目标定位线性模型
        3.2.1 坐标系定义
        3.2.2 视觉定位直线性模型
        3.2.3 立体视觉数学模型
    3.3 视觉定位过程中的非线性
        3.3.1 透镜畸变类型与模型
        3.3.2 常用非线性标定模型
    3.4 复眼定位模型
        3.4.1 复眼透镜成像性能分析
        3.4.2 复眼多通道目标定位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眼成像系统标定
    4.1 引言
    4.2 标定原理和步骤
        4.2.1 标定内容
        4.2.2 复眼多通道整体标定
        4.2.3 标定步骤
    4.3 三维目标阵列的生成
        4.3.1 系统平行性调整
        4.3.2 目标初始点
        4.3.3 初始距离
    4.4 目标的多透镜成像
    4.5 目标图像处理
        4.5.1 图像二值化
        4.5.2 图像滤波
        4.5.3 图像分割
        4.5.4 光斑中心定位
    4.6 角度-光斑中心坐标非线性关系的建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维目标定位
    5.1 引言
    5.2 像素坐标插值
        5.2.1 杂散点的数据插值
        5.2.2 不同插值方法的性能测试
    5.3 像点通道的匹配
    5.4 系统标定误差分析
    5.5 复眼定位系统三维测量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内容总结
    6.2 本文创新之处
    6.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在读期间参加会议情况
致谢
附件:复眼各簇眼单元划分

(8)基于图嵌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几何路由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路由协议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架构与网络层协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几何路由研究现状
        1.2.1 基于真实地理位置的路由
        1.2.2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在实际中的应用
        1.2.3 基于节点虚拟坐标的路由
    1.3 几何路由的优势与缺陷
        1.3.1 几何路由的优势
        1.3.2 几何路由的缺陷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图嵌入的相关原理和方法
    2.1 图的平面嵌入和欧拉定理
    2.2 贪婪嵌入
        2.2.1 距离递减路径与贪婪嵌入
        2.2.2 贪婪嵌入的两个基本要素
        2.2.3 贪婪嵌入的简洁性
    2.3 3-连通图在欧式空间中的嵌入
    2.4 基于图嵌入的几何路由
        2.4.1 无线传感器网络点连通度
        2.4.2 同伦映射与同伦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chnyder 几何路由算法
    3.1 3-连通平面图的 Schnyder wood 及其构造算法
    3.2 3-连通平面图节点虚拟坐标计算算法设计
    3.3 3-连通平面图在欧式平面上的贪婪几何路由
    3.4 三角剖分图在欧式平面上的严格贪婪几何路由
    3.5 实验仿真与分析
        3.5.1 3-连通平面图网络模型的仿真实验
        3.5.2 平面三角剖分图网络模型的仿真实验
        3.5.3 实验数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容忍节点失效的贪婪几何路由算法
    4.1 贪婪-指南针双模路由算法
        4.1.1 算法描述
        4.1.2 实验仿真与分析
    4.2 基于 st-定向的树路由算法
        4.2.1 算法描述
        4.2.2 实验仿真与分析
    4.3 基于 Ricci 流的共形映射算法
        4.3.1 黎曼度量与曲率
        4.3.2 曲面 Ricci 流与离散 Ricci 流
        4.3.3 算法描述
        4.3.4 共形映射算法下的贪婪几何路由
        4.3.5 实验仿真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离散三角网格系统距离量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三角网格系统十二连通拓扑空间几何距离量测基本方法
    2.1 三角网格系统十二连通拓扑空间几何距离
    2.2 三角网格节点距离引入节点距离如下:
3 三角网格三维IJK坐标系统
    3.1 IJK坐标系统定义
    3.2 坐标系方向的空间分布格局
4 三角网格三维IJK坐标系的坐标转换
    4.1 单元行列坐标系 (u, v) 及节点坐标系
    4.2 行列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
    4.3 三维坐标转换为行列坐标Ⅰ型坐标系转换方程如下
5 三角网格三维IJK坐标系距离计算
    5.1 任意三角网格单元与原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
    5.2 任意两三角网格单元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
    5.3 三角网格单元距离计算的基本性质
6 结论

(10)三维地震数据断层检测与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地震反射波法
        1.1.2 传统的二维地震勘探法
        1.1.3 三维地震勘探法
        1.1.4 三维地震数据解释
    1.2 断层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震相干体技术
        1.2.2 层位追踪技术
        1.2.3 层位曲面重构技术
        1.2.4 其它断层检测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1.3.1 基于梯度方向一致性的三维相干技术
        1.3.2 基于相干体的层位追踪
        1.3.3 散点曲面核回归重构
        1.3.4 含断层的破裂层位重构
        1.3.5 多截面轮廓曲面重构技术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2 三维地震数据相干体算法
    2.1 现有相干体方法的基本原理
        2.1.1 第一代相干体(C1)
        2.1.2 第二代相干体(C2)
        2.1.3 第三代相干体(C3)
    2.2 基于梯度的方向场估计
        2.2.1 定义
        2.2.2 平均平方梯度向量法(Averaging Squared Gradients method,ASG)
        2.2.3 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2.2.4 两种方法的实验对比
        2.2.5 几种基于梯度的改进方法
    2.3 方向一致性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仿真数据实验
        2.4.2 实际地震体数据实验
        2.4.3 基于梯度方向一致性的相干算法和C3算法的对比
    2.5 基于新相干体算法的应用1:层位追踪
        2.5.1 传统的区域生长法
        2.5.2 基于新相干体的区域生长法
    2.6 基于新相干体算法的应用2:自动断层检测
    2.7 本章小结
3 核回归方法的层位散点曲面重构
    3.1 核回归方法简介
    3.2 散点数据回归曲面的生成
        3.2.1 多元函数的核函数
        3.2.2 二维函数的核函数回归生成连续曲面
        3.2.3 层位分割数据特点和非均匀采样问题的处理
        3.2.4 曲面回归核的带宽矩阵H
    3.3 裁切及拼接
    3.4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曲面细分方法的破裂层面建模
    4.1 三角网格与Loop细分
        4.2.1 初始控制网格的建立
        4.2.2 能量误差函数E
        4.2.3 网格的边缘收缩问题
    4.2 破裂处断层的自适应识别
    4.3 算法实现与复杂度分析
    4.4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截面最短连通路径法的散点轮廓曲面拟合
    5.1 截面上的轮廓曲线拟合方法
        5.1.1 建立平面上的初始网格
        5.1.2 构造平面赋权连通图
        5.1.3 构造截面上的路径
        5.1.4 截面上最短路径算法的复杂性分析
    5.2 多截面间轮廓曲面的生成
        5.2.1 基本定义及记号
        5.2.2 轮廓线匹配算法
    5.3 轮廓曲面的平滑
        5.3.1 基于曲率流的光顺方法
        5.3.2 轮廓线曲面的光顺和细分算法
    5.4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
    6.2 后继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撰写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关于4-连通三角剖分的计数(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庙子膨润土孔隙结构多尺度特征及其渗流特性研究[D]. 宋帅兵.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隧道开挖面可视化识别技术[D]. 朱鹔鹴.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3]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三维地质体随机建模方法研究 ——以闽江口地区第四纪沉积体系建模为例[D]. 陈麒玉. 中国地质大学, 2018(07)
  • [4]基于光场相机的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 栾银森.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17(08)
  • [5]极大平面图的结构与着色理论 (2)多米诺构形与扩缩运算[J]. 许进.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6(06)
  • [6]极大平面图理论研究进展[J]. 许进,李泽鹏,朱恩强. 计算机学报, 2015(08)
  • [7]新型复眼定位装置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 郭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01)
  • [8]基于图嵌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几何路由算法研究[D]. 张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04)
  • [9]离散三角网格系统距离量测方法[J]. 袁文,庄大方,袁武,唐志峰,邱冬生. 测绘学报, 2011(01)
  • [10]三维地震数据断层检测与建模方法研究[D]. 赵亮.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依靠 4 连通三角剖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