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直道跨栏技术的完整教学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飞[1](2020)在《东北三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体育院校体教专业本科田径课程体系历经多轮改革,日渐成熟。但依然需要与国家教育、社会市场需求相融合,院校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新时期体育院校田径课程设计进一步加强,为给我国东三省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专修课程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撑,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科学研究方法,以东北三省体育院校体教本科田径必修课程设计为对象,对其目标设计、内容选择、方法设计与课程评价等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在课程设计思想上应包含五个方面: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对应在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1)通过田径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田径运动(本学年应该学习的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及田径运动教学方法,对所学的项目要做到会讲、会做、会教。(2)通过田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进行田径教学、训练、设计规画田径场地(非标准)以及胜任田径竞赛裁判等工作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田径运动的知识指导全民健身活动。(3)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逐步树立热爱体育事业的理想。基于对东北三省体育院校体教专业田径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课程目标的内容,优化学生学习目标。(2)将课程内容单元化规划,提高学生学习效率;(3)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课程评价多维度开展,综合考量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
张学兵[2](2019)在《跨栏跑技术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为解决跨栏跑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跨栏跑技术结构为切入点,从技术与体能、技术与心理以及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跨栏跑技术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提供一定理论借鉴价值。
吴玉[3](2019)在《“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前高中跨栏跑教学中存在着课时少、技术较复杂、学习效果不理想等实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以实现个人目标为主,与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与互动;教师对跨栏的技术和主要细节以说教为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等非认知能力,更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将“合作-竞赛法”引入高中跨栏跑教学,设计围绕“合作-竞赛法”的内容进度和练习安排,并以蚌埠市第九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田径选学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一个为实验组,采用“合作-竞赛法”教学,另一个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进行共8次课16个学时的跨栏跑教学实验。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合作-竞赛法”在跨栏跑教学中设计和应用的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合作性”、“因材施教”、“全面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等基本原则,其操作程序应当包括“呈现目标与内容”、“合理分配学习小组”、“集体授课”、“合作小组活动”、“组间竞赛活动”、“测验与反馈”、“评价与总结”等基本环节。在此基础上论证并呈现了“合作-竞赛法”在整个跨栏跑教学单元(8次课)的内容进度以及“合作”与“竞赛”内容的具体安排,通过具体应用与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试中成绩优于对照组。(2)“合作-竞赛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内容设计兼顾了克服学生心理恐惧、易犯错误、技术环节学习诱导、整体教学贯穿等理念,以每次课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为背景,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针对性地安排合作与竞赛内容,促进学生跨栏各环节技术的改善,且实验组的技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使学生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3)“合作-竞赛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在集体授课的基础上对各小组适时地介入指导,合理安排组内合作活动和组间竞赛内容,提高了跨栏跑的教学效果。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跨栏跑的达标成绩上显着优于对照组。(4)“合作-竞赛法”利用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组内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相互借鉴等方式,使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实验组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提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合作-竞赛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董甜甜[4](2017)在《基于SWOT分析法对中国110米栏项目发展趋势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跨栏跑项目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田径项目,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跨栏跑项目发展史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其中,被称赞为亚洲飞人的刘翔,曾引领中国110米栏项目走向辉煌。然而,刘翔因伤退役,中国的110米栏项目已今非昔比,辉煌不再。为了对中国110米栏项目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本文选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后,总结出合理的建议和发展对策。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110米栏项目发展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我国人口基数大,110米栏运动员人数有保障;(2)足够的科研量保证了运动员的训练、比赛;(3)110米栏运动员的医疗条件得到保障;(4)110米栏运动员参赛机会多、参赛经验丰富;(5)国家体育宣传工作对110米栏项目的推动作用。2.我国110米栏项目发展的劣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基础教育阶段,110米栏项目普及性不强;(2)学训矛盾突出,影响110米栏项目的选材和发展;(3)高质量的110米栏项目研究成果较少;(4)我国110米栏项目后备人才匮乏。3.我国110米栏项目发展的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110米栏项目发展;(2)媒体传播提高了人们对110米栏项目认知度;(3)“体教结合”的运用有效缓解学训矛盾;(4)多元筹资体系保障110米栏项目训练设施;(5)国家重视110米栏教练员的培养。4.我国110米栏项目发展的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欧美优秀110米栏运动员实力的崛起;(2)我国其它田径优势项目的影响。
赵浩祯[5](2017)在《少儿趣味田径的课堂组织与项目创编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田径运动一直被公认为“运动之母”,体育课堂中出现最多的是田径运动,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传统田径项目的高竞技性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束缚性,导致田径在少年儿童中的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弱势。2000年国际田联推出“少儿趣味田径”运动项目。从学生对体育兴趣角度出发利用新颖的游戏和多形式的团队竞赛的教学方式,构建的一种全新田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很快得到了教育界人士和一线体育教师们的广泛认可并在全国推广。调查了解发现,“少儿趣味田径”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田径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推广到现在,学生学习田径的热情空前提升,田径教学学习效果也有明显提高。“少儿趣味田径”这类新兴项目虽然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存在自身的优势,但将这套办法具体运用到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细节上的问题。本文研究方向为“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组织和趣味项目开发与创编,并对本期教学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目的是在小学田径课堂中探究摸索更多有利于项目开展的组织方法,提供新的创编项目和创编理论知识,提高田径教学效果培养田径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少儿趣味田径的课堂组织与项目创编在体育课中的实践效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在之前“趣味田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更好的关于项目设置、场地利用、器材布置、学生分组、裁判分配等教学方式和组织方法,累积了一手经验和相应的结论,教学期间开发和利用其软式器材创编出了一系列的“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并投入教学之中进行实践检验与应用得出以下结论:(1)项目设置、器材布置、学生分组等组织方法在课堂的合理应用,学生在少儿趣味田径课上有了合适的运动负荷,其包括运动量、运动负荷强度和课堂密度较之前均有提升,学生各方面身体素质和田径技能也有明显提高,趣味田径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创编项目的开展实施提升了学生对趣味田径的兴趣,学生逐渐拥有自己喜欢的趣味项目,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积极意义。(3)学生实力均等分组、小组长和裁判培训等组织方式的运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有明显提高。(4)趣味田径课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内在意志品质的提升,在田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团队配合意识与奋力拼搏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李铭来[6](2016)在《不同跨栏教学方法的使用频次对教育学院本科生跨栏学习效果的影响》文中认为跨栏教师示范教学时常使用“分解和完整法”教学方法,这是现在使用频次最高的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能使学生奠定良好的跨栏技术基础和促进学生形成完整动作技术的概念,使学生学习由易到繁,循序渐进,但缺点是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对动作技术进行分解教学或是完整教学,不能够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来考虑,使得有些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和教学进度。因此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可以更好解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为了学生在7节跨栏课能够掌握跨栏技术,本文研究不同频次的跨栏教学方法对教育学院本科生跨栏学习效果的影响。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教育学院本科生跨栏学习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和数理分析。以北京体育大学2014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三个自然班为受试对象,分组使用不同频次的6种跨栏教学方法,经过7节教学课,记录第8节课的技术评价与达标成绩,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三组不同使用频次的6种跨栏教学方法式教学对学生技术评价和跨栏成绩的提高均有影响。2.实验二组与三组通过增加非传统教学方法使用频次所占比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练习,均明显优于第一组学生技术评价和达标成绩,学生学习跨栏效果更优异。3.通过增加非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频次,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学习跨栏时产生的问题,第二组与第三组学生的技术评价和达标成绩几乎没有差别。4.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掌握跨栏技术效率的差异使用不同频次的跨栏教学方法可行。5.“分解与完整法”教学方法依旧处于主导地位。“诱导法”,“多元反馈法”,“分层完整教学法”教学方法在跨栏教学过程中使用频次较高,表明学生需求量较大,更适用短时间内的跨栏教学。在缩短课程数目的跨栏教学现状下,对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具有参考性意义。跨栏教学新的方法变化是十分迫切和需要的,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使用价值和指导价值。
孟婷婷[7](2015)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跨栏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互动过程中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是老师在教学时制定某一个教学任务并达到其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与学生互动的教育方法。其中视频反馈教学法是指通过摄像等方式获得反馈信息,通过反馈信息实现对自我的评估,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传统教学的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培养高素质和高质量学生的要求,所以随着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思维的转变,适合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的探索,也是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文选择视频反馈教学法来研究跨栏技术,首先分析了视频教学方法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相应的研究,然后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与内容做了一的阐述,本文以跨栏技术课中的跨栏教学为例,选取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跨栏技术必修课2013级3班和4班两个班的学生为教学实验对象。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视频反馈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就跨栏课程而言,视频反馈教学法所教授的学生不管是在对跨栏技术掌握上,还是对跨栏动作的完成上都提升了该方法的适用性;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对与比较复杂或者要领较为多的体育的技术动作上有很大的优势,这种教学法可以很好的分解技术要点,反复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和内容的掌握,所以对体育专业的教学的实际意义很大;通过实验对比发现通过视频反馈教学手段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通过制作的专业跨栏运动员技术动作与自己的技术动作作对比,能清晰地反映自己存在的技术问题;在运用视频反馈教学法进行跨栏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明显提高,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的掌握;最后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手段的总体评价较高,对老师在跨栏必修课上使用视频反馈的教学手段的认可程度非常高。
江小露[8](2015)在《自媒体教学手段在田径跨栏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在高校田径技术课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主体性,已成为高校田径教学中改革的一个重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许多专家学者不断的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来改善高校田径课由于枯燥乏味、技术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学生讨厌田径课的现象。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上,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到相关的论证,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当今,在科技不断发展,许多新的高科技产品从中产生,比如智能手机、平板数码产品等,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这些高科技产品的优势,改变高校田径技术课程教学中以常规教学为主的状况,调动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校田径技术课教学质量。本研究以自媒体教学手段在跨栏跑教学中的实验,说明两种教学方法、手段对实验对象的学生的体能、跨栏运动知识掌握的差异性分析,实验对象技术,成绩的差异性分析,重点是突出自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心理层面上的促进作用,包括对教师教学的方法手段、教学过程、对自己学习成功的自信心的增加,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教学技能掌握的认知上进行分析,从技术教学的层次、教学方法的习得与运用,纠错能力上的提高上来比较,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法、问卷调查、数量统计等研究方法,按照实验教学的步骤,选取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有一个男生班和一个女生班),进行跨栏跑技术课的学习,实验班的同学在自媒体教学手段下开展教学,对照班的同学在传统教学下开展跨栏跑技术课教学,实验后通过自媒体教学效果问卷的回收,得出以下相关的结论:自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的结合了现代体育教学方法,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引导,课前教师教学内容的发布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学习,课中在交流与讨论中解决跨栏跑技术存在的错误,调动了学生在跨栏跑技术动作学习中的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跨栏跑技术课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加受学生的喜欢,通过自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问卷统计所知其适用度高于传统教学。自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跨栏跑技术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自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其直观性、即时反馈性、各种资源的共享性能切实解决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与掌握,运动知识,教学技能的有效获得。因此,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得知:自媒体教学手段在跨栏跑教学中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它适用于高校田径术科教学,为高校田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参考。
张云峰[9](2013)在《异步教学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在异步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跨栏跑的实践特点,探讨异步教学法在跨栏跑教学中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通过在跨栏跑教学实验中实施异步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掌握程度、运动成绩及有关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变化,重点探讨异步教学法在跨栏跑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效果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异步教学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得出以下结论:1.异步教学法是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对各组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手段及学生学习的侧重点进行教学,它是教师异步教学和学生异步学习的有效统一。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利用分组异步的练习形式以及全体、分类和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都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跨栏跑项目的教学实际。2.在跨栏跑教学中实施异步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跨栏跑的技术水平、运动成绩以及跨栏跑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跨栏跑的教学效果。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异步教学法的实验班在达标、技评成绩以及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变化等方面均高于按传统方式教学的对照班。3.跨栏跑异步教学法利用组问互动教学手段,即组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变并端正学习态度,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异步教学法的实验班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上均高于按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班。4.跨栏跑异步教学法中利用“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和总结”的六步学习手段,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学中通过“问题启发”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杜鹏[10](2013)在《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干预在跨栏跑技术教学课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跨栏跑是田径比赛中重要的竞技项目,同时也是体育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近些年,随着刘翔等一批我国优秀跨栏跑运动员的崛起,跨栏跑项目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跨栏跑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实践和学生的运动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大量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被引入跨栏跑以及全部的教学实践中,这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技术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教学实验将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运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跨栏跑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辟了新思路。本教学实验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近景定机三维立体摄像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干预手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相关肌肉群的力量以及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稳定性,能够提高学生在运动中正确合理的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干预手段对顺利完成跨栏跑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以及提高跨栏跑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效果显着,实验班的技评成绩、达标成绩和及格率远远优于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技术动作细节三维运动学分析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起跨攻栏阶段的“起跨腿的蹬伸”、“摆动腿的快速前摆”;腾空过栏阶段的“躯干积极前倾”、“两腿最大夹角”;下栏着地阶段“摆动腿积极下压和支撑”、“起跨腿快速提拉”以及“过栏时的速度”、“两腿膝、踝角度”、“身体重心的变化”的等技术动作细节明显好于对照班,说明实验班学生的跨栏跑技术动作更加符合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特征;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内容丰富多彩,练习的方法和手段新颖、形式多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跨栏跑项目以及体育运动的兴趣,减少学生在以往体育技术课学习中的枯燥和乏味感。
二、浅谈直道跨栏技术的完整教学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直道跨栏技术的完整教学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三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田径课程设计相关研究 |
1.4.2 国内田径课程设计相关研究 |
1.4.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对比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东三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情况分析 |
3.1.1 哈尔滨体育学院课程设计现状与分析 |
3.1.2 吉林体育学院课程设计现状与分析 |
3.1.3 沈阳体育学院课程设计现状与分析 |
3.1.4 东三省体育院校课程设计对比分析 |
3.2 东北三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师情况分析 |
3.2.1 田径教师人数情况 |
3.2.2 田径教师学历结构情况 |
3.3 东北三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目标设计对比 |
3.3.1 教师对田径课程目标的调查 |
3.3.2 体教专业学生对田径课程目标的调查 |
3.3.3 田径课程目标设置的思考和建设 |
3.3.4 课程设计思想设计 |
3.4 东北三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的课程内容对比 |
3.4.1 教师对田径课程内容的调查 |
3.4.2 学生对田径课程内容的调查 |
3.4.3 田径课程内容的思考和建设 |
3.4.4 课程内容设计 |
3.5 东北三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
3.5.1 田径课程教学方法设计现状 |
3.5.2 教师对田径课程教学方法的调查 |
3.5.3 学生对田径课程教学方法的调查 |
3.5.4 田径课程教学法的思考和建设 |
3.5.5 课程方法设计 |
3.6 东北三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评价设计 |
3.6.1 教师对田径课程评价的调查 |
3.6.2 学生对田径课程评价的调查 |
3.6.3 田径课程评价的思考和建设 |
3.6.4 田径课程评价设计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A |
附件B |
附件C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跨栏跑技术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栏跑技术结构 |
二、跨栏跑技术教学策略辨析 |
(一)技术与体能教学策略 |
(二)技术与心理教学策略 |
(三)技术教学方法策略 |
(3)“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跨栏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2 跨栏跑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3 合作学习法的相关应用研究 |
1.3.4 竞赛法的相关应用研究 |
1.3.5 文献评述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合作-竞赛法”的理论基础 |
2.3 “合作-竞赛法”的教学原则 |
2.4 “合作-竞赛法”的基本操作程序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教学实验 |
4.1 实验时间 |
4.2 实验地点 |
4.3 实验器材 |
4.4 实验对象 |
4.5 实验控制 |
4.6 “合作-竞赛法”的小组分组 |
4.7 “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教学中的设计 |
4.7.1 “合作-竞赛法”的内容进度 |
4.7.2 跨栏跑“合作-竞赛法”教学的流程 |
4.7.3 实验组的练习安排 |
4.8 对照组的练习安排 |
4.9 实验后测中跨栏跑技评与达标的考核办法 |
4.9.1 技术评定 |
4.9.2 成绩达标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
5.1.1 实验前两组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5.1.2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2 实验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2.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2.2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跨栏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
5.2.3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跨栏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
5.2.4 实验后两组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比分析 |
5.2.5 实验后两组学生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基于SWOT分析法对中国110米栏项目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110 米栏项目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 |
2.1.2 110 米栏项目技术特征的研究 |
2.1.3 110 米栏项目训练的研究 |
2.1.4 110 米栏项目教学研究 |
2.1.5 110 米栏项目选材的研究 |
2.1.6 110 米栏项目发展对策的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SWOT分析法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
2.4 文献综述对本研究的启示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SWOT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概念界定 |
4.1.1 关于SWOT分析法 |
4.2 中国110米栏项目发展的优势 |
4.2.1 人口基数大,110 米栏运动员人数有保障 |
4.2.2 足够的科研量保证了运动员的训练、比赛 |
4.2.3 110 米栏运动员的医疗条件得到保障 |
4.2.4 110 米栏运动员参赛机会多、经验丰富 |
4.2.5 国家体育宣传工作对110米栏项目的推动作用 |
4.3 中国110米栏项目发展的劣势 |
4.3.1 基础教育阶段,110 栏项目普及性不强 |
4.3.2 学训矛盾突出,影响110米栏项目选材和发展 |
4.3.3 高质量的110米栏项目研究成果较少 |
4.3.4 我国110米栏项目后备人才匮乏 |
4.4 中国110米栏项目发展的机遇 |
4.4.1 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110米栏项目发展 |
4.4.2 媒体传播提高了人们对110米栏项目认知度 |
4.4.3“体教结合”的运用有效缓解学训矛盾 |
4.4.4 多元筹资体系保障110米栏项目训练设施 |
4.4.5 国家重视110米栏教练员的培养 |
4.5 中国110米栏项目发展的威胁 |
4.5.1 欧美优秀110米栏运动员实力的崛起 |
4.5.2 我国其它田径优势项目的影响 |
4.6 运用SWOT组合分析法对我国110米栏项目发展趋势的研究 |
4.6.1 我国110米栏项目优势-机会组合分析 |
4.6.2 我国110米栏项目劣势-机会组合分析 |
4.6.3 我国110米栏项目优势-威胁组合分析 |
4.6.4 我国110米栏项目劣势-威胁组合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问卷效度检验 |
附录C 基于SWOT分析法对中国110米栏项目 发展趋势的研究教练员问卷 |
附录D 基于SWOT分析法对中国110米栏项目 发展趋势的研究运动员问卷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少儿趣味田径的课堂组织与项目创编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际田联推出“趣味田径项目” |
1.1.2 少儿趣味田径在国内发展现状 |
1.1.3 少儿趣味田径的优势与可行性推广 |
1.1.4 “高参小”项目的实施 |
1.1.5 少儿趣味田径在教学实施中课遇到的问题与误区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与内容 |
2.1.1 关于“少儿趣味田径”概念的界定 |
2.1.2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涉及的内容 |
2.1.3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特征 |
2.2 国内关于组织和创编方面的研究 |
2.2.1 课堂组织的有关研究 |
2.2.2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创编方面的有关研究 |
2.3 国外组织与创编方面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组织方法的实践研究 |
4.1.1 场地方面组织办法 |
4.1.2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设置方法 |
4.1.3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器材组织方法 |
4.1.4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准备活动方法 |
4.1.5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分组方法 |
4.1.6 结束部分的组织 |
4.1.7 小组长和裁判的培训 |
4.2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创编 |
4.2.1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创编的基本原则 |
4.2.2 “少儿趣味田径”创编项目应用方法 |
4.2.3 “少儿趣味田径”创编项目介绍 |
4.3 少儿趣味田径课教学实践效果的研究与分析 |
4.3.1 学生BMI和肺活量的影响分析 |
4.3.2 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
4.3.3 学生田径技能的影响分析 |
4.3.4 学生对少儿趣味田径课兴趣的对比分析 |
4.3.5 学生对少儿趣味田径课内容的认可效果对比 |
4.3.6 少儿趣味田径课负荷对比分析 |
4.3.7 学生课堂表现的对比分析 |
4.3.8 少儿趣味田径课教师客观评价分析 |
5 结果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不同跨栏教学方法的使用频次对教育学院本科生跨栏学习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假设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路线图 |
2 文献综述 |
2.1 跨栏跑概述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分解与完整法”教学方法(传统式) |
2.2.2 “微格教学法”教学方法 |
2.2.3 “诱导法”教学方法 |
2.2.4 “多元反馈法”教学方法 |
2.2.5 分层“完整教学法”教学方法 |
2.2.6 “运动表象训练”教学方法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3 跨栏技术评价体系的构建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跨栏教学方法的使用 |
4.1.1 “分解与完整法”的使用 |
4.1.2 “微格教学法”的使用 |
4.1.3 “诱导法”的使用 |
4.1.4 “多元反馈法”的使用 |
4.1.5 分层“完整教学法”的使用 |
4.1.6 “运动表象训练”教学法的使用 |
4.2 不同跨栏教学方法使用频次的统计 |
4.3 不同跨栏教学方法的使用频次对跨栏技术评价的分析 |
4.3.1 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跨栏技术评价的比较分析 |
4.3.2 实验二组与实验三组跨栏技术评价的比较分析 |
4.3.3 实验一组与实验三组跨栏技术评价的比较分析 |
4.4 不同跨栏教学方法的使用频次对跨栏达标成绩的分析 |
4.4.1 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跨栏达标成绩的比较分析 |
4.4.2 实验二组与实验三组跨栏达标成绩的比较分析 |
4.4.3 实验一组与实验三组跨栏达标成绩的比较分析 |
4.5 影响本科生跨栏学习效果的其他因素 |
4.6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的优势 |
4.7 正确的选择教学方法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视频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跨栏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依据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教学方法 |
2.1.2 反馈 |
2.1.3 反馈教学法 |
2.1.4 视频反馈教学法 |
2.2 视频反馈教学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2.3 我国视频反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4 视频反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2.4.1 传统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2.4.2 视频反馈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2.5 视频反馈教学法的主要教学优势 |
2.5.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2.5.2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2.5.3 有利于因材施教 |
2.5.4 及时反馈 |
2.5.5 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 |
2.6 视频反馈教学法的原则 |
2.6.1 全面性原则 |
2.6.2 及时性原则 |
2.6.3 差异性原则 |
2.6.4 具体性原则 |
2.7 视频反馈教学法的评价系统 |
2.7.1 诊断性评价 |
2.7.2 形成性评价 |
2.7.3 终结性评价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学生接触跨栏运动的情况分析 |
4.2 实验前学生对跨栏运动及跨栏必修课的兴趣差异分析 |
4.3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析 |
4.4 实验后对照、实验组技评得分及基本技术达标成绩的差异分析 |
4.5 实验班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手段的评价分析 |
4.6 对视频反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性分析 |
4.6.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的分析 |
4.6.2 实验组采用视频反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的分析 |
4.6.3 视频反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自媒体教学手段在田径跨栏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跨栏跑的教学方法研究 |
1.3.2 自媒体的研究 |
1.4 自媒体概念的界定 |
1.4.1 自媒体 |
1.4.2 自媒体教学手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2.1 问卷的设计 |
2.2.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2.3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
2.2.3 实验法 |
2.2.3.1 实验时间与地点 |
2.2.3.2 实验对象 |
2.2.3.3 实验内容 |
2.2.3.4 实验目的 |
2.2.3.5 实验因素控制 |
2.2.3.6 实验实施步骤 |
2.2.3.7 实验流程设计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能、跨栏运动基础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
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能、跨栏运动知识掌握的差异性分析 |
3.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跨栏技术、成绩的差异性分析 |
3.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性分析 |
3.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教学手段、成效的认知分析 |
3.5.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课堂教学气氛的比较分析 |
3.5.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教学方法所持态度的比较分析 |
3.5.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独立思考能力的比较分析 |
3.5.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差异性分析 |
3.5.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自学能力提高程度的比较分析 |
3.5.6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能力提高程度的比较分析 |
3.5.7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技能掌握的认知分析 |
3.6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人际关系的比较分析 |
3.6.1 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分析 |
3.6.2 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分析 |
4 结论和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
(9)异步教学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教学实验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异步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
3.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2 异步教学法的创立及发展 |
3.1.3 异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3.1.4 异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
3.1.5 应用异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
3.2 异步教学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 |
3.2.1 跨栏跑异步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
3.2.2 跨栏跑异步教学法的备课形式 |
3.2.3 跨栏跑异步教学法的指导形式 |
3.2.4 跨栏跑异步教学法的练习形式 |
3.2.5 跨栏跑异步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
3.2.6 跨栏跑异步教学法的组织形式 |
3.2.7 跨栏跑异步教学法的教学手段 |
3.2.8 跨栏跑异步教学法的教学评价 |
3.3 跨栏跑异步教学法的实验结果 |
3.3.1 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3.3.2 心理因素测试结果分析 |
3.3.3 跨栏跑技评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
3.3.4 跨栏跑达标测试结果分析 |
3.3.5 跨栏跑技术理论测试结果分析 |
3.4 异步教学法在跨栏跑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干预在跨栏跑技术教学课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跨栏跑技术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2 跨栏跑技术研究现状 |
1.3.3 运动学在田径运动技术中的运用 |
1.3.4 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的概述 |
1.3.5 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相关热点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实验分组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近景定机三维立体摄像测量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实验法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结果 |
3.1.1 跨栏跑技术教学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
3.1.2 跨栏跑技术动作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
3.1.3 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在跨栏跑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
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结果分析 |
3.2.1 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对起跨攻栏阶段技术动作的影响分析 |
3.2.2 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对腾空过栏技术动作的影响分析 |
3.2.3 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对下栏着地阶段技术动作的影响分析 |
3.3 实验班对“核心稳定性和栏架组合练习干预跨栏跑技术教学”的态度反馈信息分析 |
3.3.1 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方法和手段的新颖性和实效性分析 |
3.3.2 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运动负荷的分析 |
3.3.3 实验班学生对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心理态度的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1:实验教案(前两次课) |
附件 2: 跨栏跑考试成绩评定标准 |
附件 3 |
四、浅谈直道跨栏技术的完整教学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三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设计研究[D]. 张鹏飞.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2]跨栏跑技术教学策略的研究[J]. 张学兵. 田径, 2019(12)
- [3]“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吴玉.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4]基于SWOT分析法对中国110米栏项目发展趋势的研究[D]. 董甜甜.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3)
- [5]少儿趣味田径的课堂组织与项目创编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实践研究[D]. 赵浩祯. 北京体育大学, 2017(01)
- [6]不同跨栏教学方法的使用频次对教育学院本科生跨栏学习效果的影响[D]. 李铭来.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2)
- [7]视频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跨栏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孟婷婷. 北京体育大学, 2015(08)
- [8]自媒体教学手段在田径跨栏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江小露. 浙江师范大学, 2015(02)
- [9]异步教学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云峰. 北京体育大学, 2013(02)
- [10]核心稳定性与栏架组合练习干预在跨栏跑技术教学课中的实验研究[D]. 杜鹏. 首都体育学院,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