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娩出后的体位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莹,孙苏,成磊[1](2021)在《耳穴贴压下自由体位联合适度会阴保护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耳穴贴压下自由体位联合适度会阴保护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102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在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联合适度会阴保护分娩,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采用耳穴贴压。比较两组第一产程疼痛程度、会阴裂伤程度以及产妇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下自由体位联合适度会阴保护可明显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及会阴裂伤程度,对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母婴分娩结局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冯春艳[2](2021)在《分娩镇痛下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下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为更好地改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01月-2018年12月于藁城人民医院分娩的足月、头位、单胎的757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胎位异常、择期剖宫产、经产妇、III类图形),宫口开大3CM后给予持续性硬膜外无痛分娩麻醉,宫口开大5cm给予持续胎心电子监护。根据第二产程时间分为两组,A组(n=584例)为第二产程≤3小时,B组(n=173例)为第二产程>3小时且≤4小时。A组根据胎心电子监护三类图形可分为A1组(I类图形)和A2组(II类图形)。B组根据胎心电子监护三类图形可分为B1组(I类图形)和B2组(II类图形)。比较各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PH、乳酸及碱剩余)、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NICU入住率等指标。结果:1.A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明显高于B组,乳酸、碱剩余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1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高于A2组,乳酸、碱剩余明显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1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高于B2组,乳酸、碱剩余水平明显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1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PH值高于B1组,乳酸、碱剩余水平明显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PH值高于B2组,乳酸、碱剩余水平明显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A1组新生儿出生Apgar1分钟评分高于A2组(P<0.05);B1组新生儿出生Apgar1分钟评分高于B2组(P<0.05);A1组和B1组及A2组和B2组新生儿出生Apgar1分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7.A1组新生儿NICU入住率低于A2组,B1组新生儿NICU入住率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新生儿NICU入住率低于B1组,A2组新生儿NICU入住率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超过3小时会引起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降低,乳酸和碱剩余水平升高。2.在分娩镇痛的新产程中第二产程近达3小时时需要尽快处理终止妊娠。在第二产程中一旦出现二类图形,需要尽快处理。
孟祥芹[3](2020)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改良式半卧位(抬臀屈膝半卧位)分娩对分娩结局、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探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改善产科结局指标的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纳排标准,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待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式半卧位组(观察组)和仰卧位组(常规组),每组150人。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时采用抬臀屈膝半卧位进行分娩,即将床头抬高50°,臀部抬高15°,双腿分开置于支架上,大腿尽量靠近腹部,双手握住把手,宫缩时眼睛看向肚脐眼并屏气用力,宫缩间歇期全身放松休息。常规组产妇第二产程采用上半身微微抬起的仰卧位(角度<15°)进行分娩,双腿置于支架上,双手握住把手用力。对比两组分娩体位在母婴结局方面的影响: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产钳或胎吸)率、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会阴切开率和裂伤率、胎心变化和羊水粪染情况、新生儿窒息和脐带血气分析异常值(PH值及BE浓度)、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会阴水肿疼痛程度和舒适度等相关方面的影响。结果300例纳入研究的产妇中,共19例产妇因不同原因退出研究,其中观察组7例,常规组12例。最终完成研究281例,观察组143例,常规组138例。1.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和观察组的产妇在年龄、体重、孕周以及新生儿体重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娩体位产妇的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2.两组产妇在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方面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顺产率(93.7%)高于常规组(84.8%);在阴道助产率方面,观察组(1.4%)显着低于常规组(10.9%),两组的剖宫产率相近。3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完整率(15.4%)高于常规组(13.0%);观察组的会阴切开率(10.5%)显着低于常规组(36.3%);会阴I°裂伤率观察组(68.5%)高于常规组(38.4%),会阴II°裂伤率观察组(5.6%)低于常规组(12.3%),两组均无会阴III°和IV°裂伤。4.两组产妇在产后24h的会阴肿胀程度及会阴疼痛评分方面的比较评估两组产妇产后24h时的会阴肿胀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分娩体位不会增加会阴的肿胀程度;观察产后24h的会阴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可以降低产后会阴疼痛程度。5.两组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和产后疲倦度比较比较两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观察组体位可以避免产妇发生尿潴留;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0min的疲倦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0min疲倦度评分低于常规组,观察组体位可以减轻产妇产后30min的疲倦程度;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开始和产后24h的疲倦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产妇产程中胎心变化的比较比较两组胎心正常率,观察组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胎心早期减速,观察组显着低于常规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胎心变异减速、晚期减速及心动过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分娩体位与羊水粪染程度的关系两组羊水粪染情况比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羊水粪染程度较观察组高,即常规组的羊水粪染程度比观察组严重,说明分娩体位与羊水粪染程度有关。8.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伤的比较观察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轻度窒息观察组2例,常规组5例;重度窒息两组均为0例,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带动脉血气分析PH值、SBH值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锁骨骨折和臂丛神经的损伤;新生儿发生头皮血肿,观察组有2例,常规组有1例;两组发生肩难产,观察组有2例,常规组有6例,两组新生儿产伤情况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采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可以降低阴道助产率、减少会阴切开率、减轻会阴疼痛、降低胎心减速和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同时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可以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时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产程中产妇的舒适度,减少产妇产后疲惫感。两种体位在产妇产后出血、会阴肿胀、新生儿产伤和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血气分析值方面对比无显着差异;在发生肩难产数量上,两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发生例数低于常规组。
张婷婷[4](2020)在《足月妊娠激活素A与急性胎儿窘迫的关联关系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临产时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与急性胎儿窘迫的关联关系,以期为胎儿窘迫早期诊断提供新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住院的243例孕妇,规律宫缩后根据急性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将其分为113例急性胎儿窘迫孕妇(研究组)与1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两组孕妇外周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便携式血气分析仪测定新生儿脐动脉血PH、PCO2、PO2及BE,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激活素A与急性胎儿窘迫间的关联关系。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孕妇年龄、孕周、孕产史、脐带绕颈圈数、胎盘重量、新生儿性别、体质量等方面因素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急性胎儿窘迫组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脐动脉血PCO2、BE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而脐动脉血PH、PO2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急性胎儿窘迫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分娩方式对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无影响(P>0.05)。4. 急性胎儿窘迫组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与新生脐动脉血PH、PO2成负相关,与PCO2、BE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活素A可作为检测急性胎儿胎儿窘迫的一项敏感的血清学指标,通过产前及产程中测定母血激活素A水平,有助于产科医生预测及诊断急性胎儿窘迫,从而降低因过度诊断导致的不必要的剖宫产及改善母婴预后。
官世红[5](2019)在《自由体位分娩配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配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依据不同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60)与试验组(n=60),对照组施以常规的助产方式,试验组施以自由体位分娩配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观察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情况,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情况,会阴疼痛情况,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新生儿窒息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产程时间为(312.62±114.5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03.32±125.27)mi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8,P=0.000),会阴裂伤程度明显较轻,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2、3.927、5.217、4.904与5.175,P=0.002、0.048、0.022、0.027与0.023),会阴疼痛分级明显较低,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24,P=0.000),试验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01±0.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6,P=0.000),自然分娩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55,P=0.000),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1.67%与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7%、15.00%与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9、6.982与5.926,P=0.000、0.008与0.000)。结论自由体位分娩配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分娩结局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缩短产程时间,减轻会阴裂伤程度与会阴疼痛分级,同时降低会阴侧切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宫颈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新生儿的Apgar评分。
肖海燕,周红[6](2019)在《俯卧位引流法清理呼吸道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新生儿娩出后,滞留于呼吸道和口腔内的羊水和黏液极易造成窒息,引起吸入性肺炎和咽下综合征。因此,新生儿娩出后清理呼吸道是助产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处理好呼吸道保证第一口呼吸是预防新生儿窒息至关重要的步骤。本文采用俯卧式体位引流法清理呼吸道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袁飞飞[7](2019)在《足月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经阴道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房2017年1月2017年7月出生的单胎足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临床资料1175例,通过经阴道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来反映出生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logistics回归分析1分钟Apgar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学历、身高是1分钟Apgar评分的保护因素,而孕周、病理产科、产时胎监类型、第2产程时间、臀位助娩术、羊水情况是1分钟Apgar评分的危险因素。其中,学历、产时胎监类型、第2产程时间是独立保护/危险因素。结论:(1)学历为保护因素,在孕期对学历低的孕妇,医务人员应该重点监测和着重管理,给与专业指导,及早病因预防;(2)产时胎心监护能评估胎儿宫内氧储备情况,产时II/III类图形出现表明新生儿在其分娩前可能处于缺氧状态,应尽快缩短产程结束分娩并提前准备复苏措施;(3)第2产程时间过长往往预示着胎儿宫内情况不良及出生情况不佳,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复苏的准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赖荣娣[8](2019)在《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温柔分娩技术,形成集束化管理模式;探讨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分娩应对能力、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设计。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在某三甲医院产检并分娩的高龄产妇190例。按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执行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92例,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干预组98例,实施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自我效能(CBSEI-C32)、分娩应对能力(CCB)、VAS评分、剖宫产率及无指征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会阴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等指标上的差异。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c±S)表示,比较用t检验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或构成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产妇均衡性:两组产妇在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孕产次、孕期增重等一般情况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或过少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干预前高龄产妇的CBSEI-C32均值177.98±29.51分、OE-16均值88.34±14.99分、EE-16均值89.64±15.52分,低于国内其他医院的研究结果,且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得分(CBSEI-C32为241.99±23.28、OE-16为118.47±11.94、EE-16为123.52±12.40)均高于对照组(CBSEI-C32为184.11±32.00、OE-16为91.93±15.81、EE-16为92.17±16.99),干预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前后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CCB的影响:干预组的CCB得分(45.37±4.98)高于对照组(37.42±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VAS的影响:干预组的VAS评分(5.38±1.92)低于对照组(7.04±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结局的影响:干预组的剖宫产率、无指征剖宫产率、会阴裂伤程度及切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影响:干预组的住院总费用和医用肠线耗材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能够提高AMA分娩自我效能和分娩应对能力。2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能够降低AMA无指征剖宫产率。3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能够减轻分娩疼痛、降低会阴损伤程度及切开率,且不会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4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可减少医用耗材和降低产妇住院费用,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及助产士的职业成就感,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徐丹凤[9](2019)在《早期综合干预对改善母婴同室区出生后3小时内低血糖高风险新生儿预后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降低低血糖高风险新生儿低血糖及临界低血糖发生率、血糖值恢复时间及恢复效果的影响。2.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升高并维持新生儿体温与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的关系。3.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减少添加配方奶,预防过敏性疾病风险的效果。4.通过本研究探讨制定出对低血糖高风险新生儿有效的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并推广应用于临床。研究方法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在某省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符合纳入标准的10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试验组52例。2.干预方法(1)对照组:监测血糖、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及新生儿常规护理;低血糖及临界低血糖新生儿均给予配方奶喂养并在干预后1小时监测血糖。(2)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出生后3小时内进行持续母婴皮肤接触结合生物养育法进行母乳喂养;低血糖及临界低血糖新生儿在对照组干预措施上均进行持续母婴皮肤接触结合生物养育法进行母乳喂养;低血糖新生儿同时添加配方奶,临界低血糖新生儿在血糖值大于2.2mmol/L时不添加配方奶。3.评价指标:新生儿末梢血微量血糖值、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新生儿临界低血糖发生率、新生儿体温、新生儿血糖恢复正常时间、添加配方奶次数。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8,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临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X2=0.036,P=0.85,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研究对象低血糖及临界低血糖新生儿干预前后末梢血微量血糖值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末梢血糖微量血糖值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新生儿血糖恢复时间比较,T=17.500,P=0.002,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界低血糖恢复时间比较T=72.000,P=0.337,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体温比较,t=-21.558,P=0.000,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研究对象添加配方奶次数比较,T=9.000,P=0.000,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早期综合干预能有效低血糖高风险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不增加临界低血糖发生率;能有效升高低血糖及临界低血糖新生儿血糖值,缩短新生儿低血糖恢复时间,不延长临界低血糖恢复时间。2.早期综合干预对升高并维持新生儿体温效果显着,低血糖发生例数随体温升高而降低。3.早期综合干预能有效减少配方奶的摄入,对预防过敏性疾病有积极的作用。4.早期综合干预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可以推广并应用于临床母婴护理。
侯静静[10](2019)在《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及用力干预方式对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第二产程分娩镇痛下不同体位及用力干预方式对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探讨最佳分娩方式,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03~2018.03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入产房待产足月初产妇4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自由体位组、自主用力组、联合干预组,每组120例,在研究过程中,脱落样本24例样本,最终常规组110例、自由体位组115例、自主用力组114例,联合干预组117例纳入研究。四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三产程按正常分娩护理常规及分娩镇痛护理常规护理。第二产程常规组采用传统体位和常规指导用力分娩,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采用指导性指令指导产妇屏气时持续用力;自由体位组:采取自由体位和常规指导用力分娩,产妇根据自身意愿选择舒适体位,待有自主用力感后采用指导性指令指导产妇屏气时持续用力;自主用力组:采用传统体位和自主屏气用力分娩,进入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产妇以自我感觉自动自发地屏气用力;联合干预组:采取自由体位联合自主屏气用力,由产妇自主选择体位,凭自我感觉屏气用力,医护人员仅起从旁监护和协助作用。比较(1)产妇分娩结局:四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器械助产率(产钳助娩)、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长、用力屏气时长、产后2h出血量、会阴损伤程度(侧切率、会阴裂伤发生率);(2)产妇第二产程疼痛程度(胎儿娩出后30min评价);(3)产妇疲倦程度、分娩控制感(LAS评分)(胎儿娩出后30min评价);(4)新生儿结局:胎儿胎心情况、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产伤[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颅内出血(Ⅱ级以上)]发生率。结果1.四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1.1四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剖宫产率以及器械助产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P<0.05);剖宫产率及器械助产率低于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P<0.05);自由体位组与自主用力组比较,其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以及器械助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四组第二产程时长以及用力屏气时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短于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P<0.05);自由体位组与自主用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3四组产后2h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均少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少于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P<0.05);自由体位组与自主用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4四组中联合干预位组有7例会阴无破损,自由体位组有5例,自主用力组4例,常规组有3例,联合干预组会阴完整、无破损率高于其他三组,但四组会阴无破损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会阴裂伤发生率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会阴Ⅰ度裂伤所占比例高于自由体位组及自主用力组,三组裂伤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侧切率均少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中均无严重的会阴Ⅲ度及Ⅳ度裂伤。2.四组第二产程疼痛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四组产妇疲倦程度、L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的LAS评分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疲倦程度评分显着降低(P<0.05)。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LA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疲倦程度低于常规组(P<0.05);自由体位组与自主用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四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4.1四组胎心正常监护及Ⅰ类监护发现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胎心正常发现率,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比较,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均高于自主用力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与自由体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Ⅰ类监护发现率,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胎心Ⅱ类监护发现率,Ⅲ类监护发现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2四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联合干预组无窒息,自主用力组发生轻度窒息1例,自由体位组发生2例,常规组发生1例,四组均无新生儿重度窒息,四组间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四组新生儿产伤情况联合干预组及自主用力组未发生新生儿产伤,自由体位组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常规组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四组间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下实施第二产程自由体位联合自主屏气用力可明显降低器械助产及剖宫产率,减少产妇第二产程用力时长以及产后出血,降低产妇疲倦程度,增加产妇的分娩控制感,避免母婴的不良影响,促进自然分娩。
二、新生儿娩出后的体位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娩出后的体位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耳穴贴压下自由体位联合适度会阴保护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3.1 第一产程疼痛程度 |
1.3.2 会阴裂伤程度 |
1.3.3 产妇及新生儿结局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
2.2 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比较 |
2.3 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4小时出血量比较 |
2.4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
3 讨论 |
3.1 耳穴贴压能有效缓解产妇第一产程疼痛程度 |
3.2 耳穴贴压能减轻产妇会阴裂伤程度 |
3.3 耳穴贴压能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 |
3.4 耳穴贴压能改善新生儿结局 |
4 结论 |
(2)分娩镇痛下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脐带血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来源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退出标准 |
2.1.5 样本量计算 |
2.1.6 分组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的收集 |
2.2.2 干预方法 |
2.2.3 结局指标和指标评价 |
2.2.4 统计学方法 |
2.2.5 质量控制 |
3 研究结果 |
3.1 基本资料分析 |
3.2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的比较 |
3.3 两组产妇产后舒适度相关指标的比较 |
3.4 两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
4. 讨论 |
4.1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4.1.1 改良式半卧位对阴道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
4.1.2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第二产程时长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
4.1.3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会阴损伤的影响 |
4.2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产后舒适度的影响 |
4.3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
5. 结论 |
6.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第二产程中分换体位对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4 疲倦视觉类比量表 |
附录5 |
致谢 |
(4)足月妊娠激活素A与急性胎儿窘迫的关联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急性胎儿窘迫诊断标准 |
2.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
2.3 操作方法 |
2.4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5 .血清激活素A测定的具体步骤 |
2.6 脐血血气分析测定的具体步骤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孕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比较 |
3.3 急性胎儿窘迫组母血、脐动脉血激活素A水平与脐血血气分析值相关性 |
4 讨论 |
4.1 胎儿窘迫 |
4.2 激活素A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4.3 激活素A与妊娠的关系 |
4.4 激活素A与急性胎儿窘迫之间的关系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胎儿窘迫诊断手段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自由体位分娩配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比较 |
2.2 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比较 |
2.3 两组产妇会阴疼痛情况比较 |
2.4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
2.5 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6 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俯卧位引流法清理呼吸道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呼吸道清理 |
1.2.2 脐动脉血气采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足月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资料来源 |
2.1.2 测量指标及平均值 |
2.1.3 相关定义 |
2.2 研究对象筛选 |
2.3 研究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足月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的相关临床因素 |
3.2 影响足月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Apgar评分的正确使用 |
4.2 影响1分钟Apgar评分的危险因素分析 |
4.3 影响1分钟Apga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促进自然分娩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理论框架:密歇根赋能模式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评价指标与评价工具 |
2.4 对照组的传统助产模式干预方案 |
2.5 干预组的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干预方案 |
2.6 资料的收集 |
2.7 数据统计分析 |
2.8 伦理审查 |
2.9 质量控制 |
2.10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 |
3.2 两组高龄产妇均衡性 |
3.3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 AMA 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 |
3.4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 AMA 分娩应对能力(CCB)的影响 |
3.5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VAS评分的影响 |
3.6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 AMA 剖宫产率的影响 |
3.7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顺产产妇产程时间的影响 |
3.8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顺产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影响 |
3.9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顺产产妇会阴裂伤情况的影响 |
3.10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
3.11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3.12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社会效益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总体特征 |
4.2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 |
4.3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应对能力的影响 |
4.4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 VAS 评分的影响 |
4.5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结局生理指标的影响 |
4.6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影响 |
5 研究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某市妊娠妇女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 |
附录C 分娩应对量表(CCB) |
附录D 视觉类似物量表(VAS) |
附录E 知情同意书 |
附录F 产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主持的医学科研课题清单 |
致谢 |
(9)早期综合干预对改善母婴同室区出生后3小时内低血糖高风险新生儿预后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操作性定义 |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
一、新生儿低血糖研究进展与现状 |
二、母婴完全皮肤接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一)对象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中止标准 |
(六)脱落病例的判定和处理 |
(七)剔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研究设计 |
(二)样本量估算 |
(三)对照及盲法 |
(四)随机分组方法 |
(五)干预方法 |
(六)评价工具及指标 |
(七)不良事件 |
(八)资料的收集 |
(九)各阶段质量控制 |
(十)科研伦理原则 |
(十一)预试验 |
(十二)统计分析方法 |
(十三)技术路线图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一、脱落及剔除病例报告及原因 |
二、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试验前各项指标的比较 |
(一)人口社会学资料比较 |
(二)试验实施开始前专科资料比较 |
(三)两组研究对象试验实施开始前评价性指标比较 |
三、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各项指标比较 |
(一)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新生儿出生3小时末梢血微量血糖值比较 |
(二)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儿出生3小时体温比较 |
(三)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儿出生3小时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
(四)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儿出生3小时临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
(五)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儿低血糖恢复时间比较 |
(六)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儿临界低血糖恢复时间比较 |
(七)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儿转科率比较 |
(八)两组研究对象添加配方奶次数比较 |
四、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一)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末梢血微量血糖值比较 |
(二)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体温比较 |
(三)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
(四)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临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
(五)两组研究对象低血糖组新生儿干预前后血糖值比较 |
(六)两组研究对象临界低血糖组新生儿干预前后血糖值比较 |
五、低血糖高风险新生儿母亲的危险因素分析 |
(一)三组研究对象分娩方式比较 |
(二)三组研究对象并发症或合并症构成比较 |
(三)三组研究对象剖宫产术前禁食时间比较 |
(四)三组研究对象中妊娠合并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 |
第五部分 讨论及研究结论 |
一、讨论 |
(一)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分析 |
(二)研究对象基本专科资料分析 |
(三)研究对象干预前评价性指标分析 |
(四)早期干预措施对新生儿低血糖预防及治疗的理论基础 |
(五)临床效果分析 |
(六)低血糖高风险新生儿母亲的危险因素分析 |
(七)干预方案的安全性 |
(八)低血糖高风险新生儿早期综合干预的可行性 |
二、研究结论 |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及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及用力干预方式对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第二产程体位 |
1.1 第二产程自由体位 |
1.2 第二产程仰卧位 |
2. 第二产程用力方式 |
2.1 第二产程自主屏气用力 |
2.2 第二产程指导屏气用力 |
3. 第二产程分娩自控感 |
4. 第二产程分娩镇痛 |
5. 分娩镇痛下体位及用力 |
5.1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 |
5.2 分娩镇痛下自主屏气用力 |
5.3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联合自主屏气用力 |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退出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干预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指标采集和评价标准 |
3. 统计学方法 |
4. 质量控制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基线资料分析 |
2. 四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
3. 四组产妇疼痛程度的比较 |
4. 四组产妇疲倦程度、LAS评分的比较 |
5. 四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人群的选择 |
2.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2.1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
2.2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第二产程时长及屏气用力时长的影响 |
2.3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
2.4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会阴损伤的影响 |
3.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第二产程疼痛程度的影响 |
4.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产妇疲倦程度、LAS的影响 |
5.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
5.1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胎儿胎心的影响 |
5.2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
5.3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新生儿产伤的影响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六部分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新生儿娩出后的体位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耳穴贴压下自由体位联合适度会阴保护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 张莹,孙苏,成磊.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12)
- [2]分娩镇痛下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D]. 冯春艳.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D]. 孟祥芹. 苏州大学, 2020(02)
- [4]足月妊娠激活素A与急性胎儿窘迫的关联关系探讨[D]. 张婷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自由体位分娩配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J]. 官世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9(20)
- [6]俯卧位引流法清理呼吸道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观察[J]. 肖海燕,周红.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9(04)
- [7]足月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袁飞飞. 南昌大学, 2019(01)
- [8]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D]. 赖荣娣. 暨南大学, 2019(02)
- [9]早期综合干预对改善母婴同室区出生后3小时内低血糖高风险新生儿预后的应用研究[D]. 徐丹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及用力干预方式对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D]. 侯静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