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一、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梅艳,徐蓉生,王乔,赵力威,段云,武鸿文[1](2022)在《青年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青年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16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后根据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转移组(86例)和未转移组(30例)。通过所得MSCT图像了解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与未转移者MSCT影像学表现差异,进一步分析其MSCT影像学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者与未转移者在肿瘤直径、钙化、坏死、周围侵犯、强化特征CT征象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多≥2cm,肿瘤内部多见钙化、坏死、周围侵犯现象,分别占76.74%(66/86)、77.80%(67/86)、87.20%(76/86),强化特点以重度强化为主,占94.18%(81/86);淋巴结为转移患者肿瘤直径常≥2cm,肿瘤内部有钙化、坏死、周围侵犯情况,但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53.33%为轻、中度强化。结论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诊断中,如患者肿瘤直径≥2cm,重度强化且有坏死、钙化、周围侵犯等CT征象时,需高度怀疑存在淋巴结转移。

廖淑婷,于向荣[2](2022)在《能谱CT和人工智能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甲状腺能谱CT扫描可减少图像伪影,降低噪声,提高对比噪声比及信噪比,同时通过多参数定量分析病灶特征和组成成分等,使得甲状腺癌的CT诊断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近年来,医疗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在CT图像纹理分析、影像学定量特征提取和深度学习中充分突显高敏感检出、高维信息挖掘及高通量计算能力。在能谱CT基础上,辅助人工智能分析将有望为甲状腺癌术前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特征信息,不仅为早期准确诊断甲状腺癌及其转移性淋巴结评估提供更多参考价值,更为有效辅助临床诊断和实现个体化预后预测提供可行之路。因此,本文对甲状腺癌的能谱CT诊断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

李慧敏,李娟,王俊杰[3](2021)在《高分辨率超声联合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联合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25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案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一周行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的高分辨率超声和增强CT检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检查、增强CT检查以及超声联合增强CT检查对甲状腺癌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225例患者中确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46例,转移率64.89%;116例颈侧淋巴结清扫患者中确诊颈侧淋巴结转移97例,转移率86.62%;US、增强CT、US联合增强CT对发现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分别为79.45%、95.21%、98.63%,准确度分别为72.00%、81.78%、84.44%,特异度分别为58.23%、56.25%、58.23%,对发现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分别为86.60%、90.72%、95.88%,准确度分别为80.17%、86.21%、92.24%,特异度分别为84.21%、63.17%、73.68%;对诊断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分别为62.32%、80.82%、88.36%,准确度分别为67.11%、76.44%、79.11%,特异度分别为75.95%、68.35%、62.03%;对诊断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分别为70.10%、77.32%、88.66%,准确度分别为64.66%、74.14%、81.90%,特异度分别为73.68%、57.89%、68.42%。结论高分辨率超声联合增强CT可提高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效能,增加诊出率,有助于临床制定淋巴结清扫方案和范围,有利于改善甲状腺癌患者预后。

余兰,钟丽萍,汪姝妤,李健[4](2021)在《超声联合CT对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超声联合CT对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100例,分别接受超声、CT检查。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颈淋巴结转移部位、分期诊断结果、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的阳性值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超声、CT、超声+CT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结果左侧、右侧、双侧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超声+CT、CT、超声。超声、CT、超声+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TNM分期T1-T2、T3-T4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超声+CT、CT、超声。超声、CT、超声+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未转移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超声+CT、CT、超声。超声、CT、超声+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超声+CT、CT、超声。结论术前超声联合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价值较好,能明显提高诊断阳性率,减少假阳性,有利于预后。

邓海,楚德民[5](2021)在《分析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方法: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测,分析比较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部位以及CT表现。结果: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与病理诊断的总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结节钙化、囊变及血管瘤样强化发生率均高于无结节钙化、囊变及血管瘤样强化情况(P<0.05)。结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瘤在颈部各个区域内均有分布,且其CT表现呈多样性,主要以结节钙化、囊变以及血管瘤样化为主。

张凤艳[6](2021)在《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甲状腺乳头状癌CT诊断的多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多种CT征象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且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2人,共101枚甲状腺结节,包括49枚甲状腺乳头状癌、52枚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在所有结节中分析并记录以下8种CT表现,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形态、微小钙化、囊性改变、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的独立危险因素征象,并计算单征象及多征象联合在PTC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微小钙化、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四种CT征象在PTC与NG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均与PTC有关,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27.374(95%CI 5.871127.636)、28.587(95%CI4.139197.460)和4.315(95%CI 0.85821.694)。单一CT征象来判断PTC灵敏度最高的是不规则低密度环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87.8%,92.3%,90%,0.80,11.4。特异度最高的为边缘缺损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75.5%,96.2%,86.1%,0.72,19.9。通过三种征象联合模型对PTC进行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87.8%,94.2%,91.1%,0.82,15.1。结论: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在PT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多种征象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PTC诊断的准确性。第二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和CT检查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性评价超声、CT及其联合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检索Medline(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使用超声和C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主要结果为基于颈水平或基于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s,DORs)。次要结果是基于中央区和外侧区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DORs。结果:1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6167例患者,11601枚颈部淋巴结。基于颈水平分析,得出超声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35(95%CI 0.34-0.37),0.95(95%CI 0.94-0.95),13.94(95%CI 9.34-20.82),CT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46(95%CI 0.44-0.47),0.88(95%CI 0.87-0.89),7.24(95%CI 5.46-9.62),超声和CT联合检查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为0.51(95%CI 0.49-0.52),0.85(95%CI 0.84-0.86),6.01(95%CI 3.84-9.40)。基于患者的分析中得到的超声检查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41(95%CI 0.36-0.46),0.92(95%CI 0.89-0.94),7.56(95%CI 4.08-14.01),CT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DORs分别是0.49(95%CI 0.44-0.54),0.91(95%CI 0.89-0.94),9.40(95%CI 5.79-15.27),超声和CT联合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为0.64(95%CI 0.57-0.71),0.83(95%CI 0.77-0.88),8.59(95%CI 5.37-13.76)。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术前CT在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起到了对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作用,尤其是外侧区和基于患者的分析。CT和超声检查都可以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有效影像技术。第三部分光谱CT定量参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目的:评价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常规CT形态学参数术前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行颈部光谱双能量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PTC者,根据淋巴结选取标准,选取相应颈水平轴位短径>5mm的淋巴结。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其中34例PTC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95枚(组1),非转移淋巴结55枚(组2)。16例PTC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63枚(组3)。另选取甲状腺良性病变15例作为良性增生组,淋巴结73枚(组4)。分析各组淋巴结常规CT形态学特点并比较平扫、动脉期、静脉期PTC转移、非转移性淋巴结及良性病变淋巴结的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值(Z-effective normalized,Zeff-N)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得出转移淋巴结NIC、λHU及Zeff-N值临界值及其诊断效能,并与形态学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1、PTC中转移淋巴结动脉期和静脉期测得的光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碘浓度(NIC)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Zeff-N)均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2、检测转移淋巴结的最佳参数为动脉期λHU和动脉期NIC,当动脉期λHU>2.945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0.811,0.906,0.875,0.855,0.717;当动脉期NIC>0.215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0.642,0.966,0.939,0.769,0.608。与形态学分析相比,动脉期λHU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811 vs.0.789),动脉期NIC具有明显增高的特异性(0.966 vs.0.521)。结论:光谱成像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第四部分CT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目的: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性能;探讨结合影像组学、CT主观诊断及临床危险因素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47例纳入本研究,所有PTC均为单发病灶,按7:3的比例随机分组(训练队列:n=103例;验证队列:n=44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腺瘤(Thyroid adenoma,TA)、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等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病理分为淋巴结(Lymph Node,LN)转移组和未转移组。2、由三名分别从事头颈影像诊断3年、7年及15年的医师根据CT征象独立评估PTC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有转移,可疑转移和无转移三类。3、应用ITK-SNAP软件手动逐层勾画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PTC癌灶感兴趣区域(ROI),提取基于高通量、多层次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一阶强度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高维小波特征,各期851个组学特征,每例病人共计2553个组学特征)。通过采用上采样,Z-score和均数标准化及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特征数据进行预处理。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筛选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多元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方法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CT主观诊断模型及联合模型,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4、结合影像组学特征、CT主观诊断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列线图(Nomogram)。采用校正曲线评估诺模图。采用决策曲线比较各预测模型在临床诊断中的预期受益。结果:1、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年龄、部位、包膜侵犯、前后径、左右径、纵横比、CT诊断1(15年经验医师)及CT诊断2(7年经验医师)在PTC患者LN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20、7.554、15.650、18.693、15.506、13.924、30.093、11.552,P均<0.05)。采用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特征构建3种临床模型。2、影像组学模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预测性能良好(训练和验证队列,P<0.01)。在验证组中,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三期组合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医师的主观诊断(AUC,0.788,0.788,0.783,0.792vs.0.765)。组学与临床联合模型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优于医师主观诊断及其他临床模型(AUC,0.848 vs.0.765,0.735,0.7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CT诊断1、年龄、前后径、纵横比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优势比分别为1.455、-1.301、2.544、1.456,P均<0.01),由此构建临床列线图。4、预测模型示:在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中添加影像组学特征后提高了训练组中的预测效能(AUC由0.857提高至0.907);在验证组中得到了证实(AUC由0.783提高至0.835)。两个队列中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比较吻合。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联合模型在预测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方面提供了最大的诊断收益。结论:影像组学与临床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放射科医师;在临床列线图中添加了影像组学特征提高了PTC患者颈部LN转移的术前预测效能,CT影像组学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提供了潜在无创的技术方法。

张倚彬[7](2021)在《PET/CT对碘扫描显像阴性的DTC患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为了探索18F-FDG PET/CT在临床诊疗中能否为术后131I-WBS显像阴性的DTC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PET/CT在此种类型疾病患者中诊断复发或转移的价值。方法:在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文献数据库、CNKI、CBM、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Embase、PubMed、和 Web of Science 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 2021年1月之前的所有与PET/CT对术后131I-WBS显像阴性的DTC患者诊断价值的相关文献。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由两名审查人员严格依据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信息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依据(QUADAS-2)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异质性检验及敏感性分析用MetaDiSc软件进行,由异质性的结果决定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来合并Sen、Spec、PLR、NLR与DOR等指标,并绘制森林图及sROC曲线,计算AUC值。统计分析使用Stata 16.0软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的35篇文献研究(共计1901例患者,年龄分布在9-88岁)符合研究目的。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PET/CT诊断性能统计量进行合并,Sen、Spec、PLR、NLR、DOR 及 AUC 值分别为 0.86(95%CIs:0.82-0.90)、0.80(95%CIs:0.70-0.87)、4.2(95%CIs:2.8-6.4)、0.17(95%CIs:0.13-0.24)、24(95%CIs:12-47)、0.90(95%CIs:0.87-0.93)。Sen、Spec 的I2 分别为 74.30%(95%CIs:65.83-82.77)、79.89%(95%CIs:73.70-86.09),提示纳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异质性。本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研究类型(P=0.01)、患者人数(P=0.01)、TSH 刺激(P=0.04)、人种(P=0.01)、FTC 占比数(P=0.01)、男性占比数(P=0.02)可能是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发现:有5篇原始研究存在较强敏感性,其他原始研究不会造成运算结果的敏感。Deeks发表偏倚检验提示本研究可能存在偏倚(P=0.01)。结论:18F-FDG PET/CT在术后131I-WBS显像阴性的DTC患者中,对于复发或转移病灶的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现有研究结果受到高度异质性与发表偏倚的影响。

姜金汐[8](2021)在《FNA洗脱液中Midkine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检测FNA洗脱液中Midkine(MK)及其相关比值的表达水平,评估这些指标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术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患者217例,其中173名患者行甲状腺病损切除术,共收集242枚结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甲状腺结节FNA洗脱液样本中Midkine的表达水平,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状腺球蛋白和游离甲状腺素的表达水平。根据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和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发布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将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结果和超声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各检测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一步探究各指标、超声检查和FNAC检查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等。结果:1、根据病理学结果分析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差异。MK/TG和MK/F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水平比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显着升高(P<0.05),而TG、FT4和FT4/MK在PTC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2、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MK/TG和MK/FT4都在肿瘤最大径为1-2cm和2-4cm的PTC中表达水平升高(P=0.009,P=0.001),二者在侵透被膜和侵犯周围组织及带状肌的PTC中表达水平也升高(P=0.001,P=0.003);此外,MK/TG随着T分期的增加而表达升高(P=0.002),MK/FT4在T分期中也存在差异表达(P=0.002);然而,仅MK/FT4在N1分期中的表达水平升高(P=0.025)。3、根据ROC曲线结果评估Midkine相关指标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MK/TG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19,最佳阈值为55.57ng/mg,而MK/FT4的AUC为0.677,最佳阈值为0.11μg/pmol,二者AUC无统计学差异(P=0.91)。MK/TG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8%、87%和62%,MK/FT4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4%、91%和50%,尽管MK/TG比MK/FT4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是MK/FT4比MK/TG具有更高的特异性。4、评估各指标在术前辅助FNAC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在不同FNAC分类中差异表达(P<0.05),差异主要来源于II类和VI类结节。然而,对于FNA I,III和V类结节,FNAC联合MK/FT4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和96%,比单独应用FNAC的灵敏性(91%)和准确性(92%)更高。但是FNAC联合MK/TG并没有提高FNAC的诊断效能。5、评估各指标在术前辅助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与单独应用ACR TI-RADS相比,ACR TI-RADS联合MK/TG时灵敏性(91%vs.83%)和准确性(88%vs.83%)更高,但特异性较低(65%vs.74%),ACR TI-RADS联合MK/FT4与联合MK/TG的结果一致。结论:1、MK/FT4和MK/TG对PT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考虑作为诊断PTC的潜在的新型肿瘤标志物。2、对于FNA I,III和V类结节,MK/FT4较MK/TG更适合作为FNAC的辅助诊断方法。3、MK/FT4和MK/TG都可以作为超声检查的辅助诊断方法。

耿亚星[9](20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超声诊断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时,再次手术难度增加,可能会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分析评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意义重大。通过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加强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了解,详细准确评估患者个体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明确颈部淋巴结清扫指征及清扫范围,同时对甲状腺癌诊断不可或缺的超声检查做出临床评价分析,为进一步优化临床患者的个体化科学化诊疗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甲乳外科同一治疗组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27例的PTC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标准手术方案)+侧颈部淋巴结清扫(II区、III区、IV区);对127例PTC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癌灶的大小、癌灶的位置、癌灶的数量、背膜侵犯或腺外浸润、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根据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统计侧颈部各区的淋巴结转移例数与术前超声怀疑侧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的例数进行对比,对术前超声评估的效果做出临床评价。结果:本文研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3.8%(81/127)。男性患者39例,占比例为30.7%(39/127),男女比例为1:2.26;<45岁有70例,≥45岁有57例,年龄28~67岁,中位年龄46岁;癌灶≥1㎝的有73例,所占的比例为57.5%(73/127);多灶的患者有59例(46.5%);47例PTC患者伴有甲状腺背膜或腺外组织结构浸润(37.0%);62例伴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48.8%);102例(80.3%)患者伴有甲状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观察组年龄<45岁有49例;男性有29例;肿瘤直径≥1㎝有62例;多灶的有49例;侵及背膜或腺外浸润的有38例;伴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有32例;中央区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有76例,有5例患者发生跳跃性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发现III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有68例,其次是IV区有53例,II区有35例,占比为27.6%;多区域II+III+IV区转移的有9例,III+IV区转移的有27例,II+III区转移的有15例;在研究结果中发现侧颈部II区的35例转移中均有IIa区转移,仅有3例伴有IIb区转移。35例II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灶位于腺体上部的有28例,68例III区淋巴结转移癌灶位于腺体上部有48例,IV区有21例。术前超声评估II、III、IV区淋巴结转移分别有36例、68例、58例。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侧颈部II、III、IV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P值>0.01;性别、癌灶的最大直径、癌灶数目、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与侧颈部II、III、IV区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P值<0.01;癌灶位置位于甲状腺腺体上部与II区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P值<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灶的直径(OR=7.527,95%CI 1.454~38.961,P=0.016)、中央区淋巴结转移(OR=6.101,95%CI 1.662~22.405,P=0.006)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II区转移淋巴结术前超声评估的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1.8%,准确率为95.1%;III区转移淋巴结术前超声评估的敏感度为86.8%,特异度为59.1%,准确率为88.9%;IV区转移淋巴结术前超声评估的敏感度为84.9%,特异度为63.8%,准确度为84.0%。结论:本文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癌灶直径越大、累及中央区淋巴结是侧颈部II、III、IV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癌灶位于甲状腺腺体上部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II淋巴结转移相关;超声评估在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率。

包凤英[10](2020)在《MS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及与超声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在MSCT中的影像学征象,评价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并与超声对比。方法:1、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住院并手术治疗的44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CT检查采用Light Speet VCT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CT图像由2名较高年资的诊断医师进行分析并行影像学疾病诊断,意见不一致时报上级医师裁定。多普勒超声亦对病灶各征象行影像学分析并行TI-RADS分级。影像学分析包括:甲状腺的大小、密度,甲状腺结节的数量及结节的部位、大小、密度、形态、边缘、是否囊变及钙化、钙化位置及包膜是否完整、淋巴结是否转移等。2、448例甲状腺结节病例均有病理诊断结果(金标准),按照金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即良性组及恶性组,良、恶性病灶并存时分入恶性组。3、影像学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行统计学分析,评价MSCT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与超声对比。4、数据统计学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分类计数变量采用c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患者平均年龄46.86±5.62岁,良、恶性结节发病年龄分别为46.89±5.49岁、46.85±5.76岁,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甲状腺结节发病比例为l:2.83,但恶性结节发病率分别为9.35%、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良、恶性结节在甲状腺体积增大及密度减低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良、恶性结节在甲状腺左、右叶及峡部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结节平均长、宽、高分别为:16.65±5.89mm,12.68±5.73mm,13.33±6.55mm,良结节各径分别为:16.86±5.86mm,12.71±5.75mm,13.32±6.49mm,恶性各径分别为:16.47±5.91mm,12.58±5.69mm,13.38±6.78mm,结节各径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结节目的减低及是否囊变、是否钙化、钙化数量、是否边缘模糊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结节是否钙化无统计学意义,但钙化部位有统计学差异,钙化位于周边提示良性可能性大。增强扫描后结节动态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增强后结节边缘模糊,范围减小提示恶性可能性大。甲状腺结节病灶突破甲状腺包膜并侵犯周围组织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及发现与甲状腺相关的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的肯定征象。4、多层螺旋CT平扫与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数目的检出率及对结节钙化、囊变、边缘模糊的检出率及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年龄、性别、甲状腺增大及密度减低、甲状腺结节发生部位、结节大小、结节密度及是否囊变、是否钙化及钙化数量、是否边缘模糊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钙化位置及增强后结节大小变化、形态改变对鉴别诊断结节良恶性有指导意义;甲状腺结节侵犯周围组织及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的肯定征象。3、CT平扫与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显示率及对甲状腺结节的钙化、囊变、边缘模糊各征象的显示率及结节良恶性定性诊断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青年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MSCT检查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者与未转移者CT征象对比
    2.2 病例分析
3 讨论

(2)能谱CT和人工智能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甲状腺癌能谱CT检查
    1.1 能谱CT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1.2 能谱CT评估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2 甲状腺癌CT与人工智能
    2.1 纹理分析对甲状腺癌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与预测
    2.2 影像组学对甲状腺癌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与预测
    2.3 深度学习对甲状腺癌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预测
3 总结与展望

(3)高分辨率超声联合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2.2 不同检查对发现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
    2.3 不同检查对发现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
    2.4 不同检查对诊断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
    2.5 不同检查对诊断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
    2.6 典型病例图像分析
3 讨论

(4)超声联合CT对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超声、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
    2.2 超声、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
    2.3 超声、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
    2.4 超声、CT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特异度比较
    2.5 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像学特征分析
3 讨论

(5)分析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诊断与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对比
    2.2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分析
3 讨论

(6)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 CT 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及病灶特征
        2.2 影像学特征及单因素分析
        2.3 影像学特征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3 讨论
        3.1 概述
        3.2 边缘缺损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3.3 增强后模糊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3.4 低密度环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3.5 不足之处及展望
    4 结论
第二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和CT检查的Meta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结局指标
        1.4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特点
        2.2 超声和CT在颈水平分析中诊断的准确性
        2.3 超声和CT在基于患者的分析中诊断的准确性
    3 讨论
        3.1 主要结果及意义
        3.2 优势及不足之处
    4 结论
第三部分 光谱CT定量参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淋巴结的选取及分组
        1.3 CT扫描参数
        1.4 图像分析与处理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
        2.2 良恶性淋巴结CT形态学比较
        2.3 良恶性淋巴结CT形态学诊断效能
        2.4 良性淋巴结各组间能谱定量参数比较
        2.5 良恶性淋巴结能谱定量参数比较
        2.6 PTC中良恶性淋巴结能谱定量参数诊断性能
        2.7 CT形态学及能谱定量参数诊断性能比较
    3 讨论
        3.1 能谱CT的发展及光谱CT优势
        3.2 CT形态学诊断性能分析
        3.3 光谱CT能谱曲线诊断性能分析
        3.4 光谱CT碘浓度诊断性能分析
        3.5 光谱CT有效原子序数值诊断性能分析
        3.6 光谱CT各参数在良性淋巴结中的比较及分析
        3.7 不足之处
    4 结论
第四部分 CT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T扫描参数
        1.3 原发灶一般形态学特征
        1.4 CT征象对LN转移的判断
        1.5 感兴趣区病灶分割及特征提取
        1.6 特征筛选降维
        1.7 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1.8 统计分析
        1.9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
        2.2 临床模型构建
        2.3 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
        2.4 临床模型、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比较
        2.5 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性能的可视化
    3 讨论
        3.1 影像组学概述
        3.2 影像组学在甲状腺肿瘤应用中的流程
        3.3 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分析
        3.4 影像组学模型性能的可视化
        3.5 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T 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PET/CT对碘扫描显像阴性的DTC患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
        2.1.1 数据库选择
        2.1.2 检索策略
        2.1.3 检索词
    2.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文献纳入标准
        2.2.2 文献排除标准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文献数据提取
    2.5 数据分析
        2.5.1 诊断性能分析
        2.5.2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研究与选择
    3.2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18)F-FDG PET/CT的诊断性能的meta分析
        3.4.1 异质性检验
        3.4.2 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
    3.5 敏感性分析和Deeks偏倚检验
第四章 讨论
    4.1 PET/CT与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效能
    4.2 各指标与DTC转移/复发的监测
        4.2.1 TSH
        4.2.2 Tg
        4.2.3 TgAb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5 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甲状腺癌在影像学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8)FNA洗脱液中Midkine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甲状腺癌概况
    2.2 甲状腺癌的主要检查方法
        2.2.1 超声检查及结果判定标准
        2.2.2 细针穿刺活检
        2.2.3 FNA洗脱液检测
    2.3 Midkine
        2.3.1 Midkine分子特征
        2.3.2 Midkine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
        2.3.3 Midkine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2.3.4 Midkine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仪器与方法
        3.2.1 超声检查及分级标准
        3.2.2 穿刺细胞学检查及分类标准
        3.2.3 洗脱液制备
        3.2.4 ELISA检测Midkine
        3.2.5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TG和FT4
        3.2.6 MK/TG、MK/FT4 计算方法
    3.3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基本临床病理特征的描述
    4.2 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情况
    4.3 Midkine相关比值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4.4 MK/TG和 MK/FT4 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4.5 MK/TG和 MK/FT4 联合FNAC或 ACRTI-RADS的诊断价值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9)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超声诊断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疗进展
    2.1 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临床解剖特点
        2.1.1 甲状腺解剖
        2.1.2 甲状腺血管、神经分布及淋巴引流
        2.1.3 颈部淋巴结分区
    2.2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
    2.3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
        2.3.1 颈部超声检查
        2.3.2 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
        2.3.3 颈部核磁(MRI)和核素扫描
        2.3.4 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穿刺活检(US-FNAB)及洗脱液的检测
    2.4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手术治疗
        2.4.1 甲状腺外科手术方式选择
        2.4.2 甲状腺腺体切除范围
        2.4.3 淋巴结清扫范围选择
    2.5 结语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临床资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入选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手术方式
    3.3 观察因素及资料分组
    3.4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结果
    4.2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4.3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4.4 侧颈部各分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超声诊断评估分析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10)MS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及与超声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甲状腺大小密度改变及甲状腺结节发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统计
    2.2 甲状腺结节的显示及大小
    2.3 甲状腺结节的囊变、钙化及边缘不清晰
    2.4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结节的分析
    2.5 多层螺旋CT及超声对结节的检出率及对结节囊变、钙化对比
    2.6 CT及超声诊断正确率及对比
讨论
    3.1 甲状腺的胚胎学基础及正常结构
    3.2 常见甲状腺结节征象分析
    3.3 常见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3.4 各影像学方法选择
结论
展望及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像学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价值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年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J]. 梅艳,徐蓉生,王乔,赵力威,段云,武鸿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02)
  • [2]能谱CT和人工智能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 廖淑婷,于向荣. 实用医学杂志, 2022(02)
  • [3]高分辨率超声联合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 李慧敏,李娟,王俊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09)
  • [4]超声联合CT对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J]. 余兰,钟丽萍,汪姝妤,李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09)
  • [5]分析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J]. 邓海,楚德民. 黑龙江中医药, 2021(04)
  • [6]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D]. 张凤艳.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7]PET/CT对碘扫描显像阴性的DTC患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D]. 张倚彬. 延边大学, 2021(02)
  • [8]FNA洗脱液中Midkine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D]. 姜金汐. 吉林大学, 2021(01)
  • [9]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超声诊断评估[D]. 耿亚星. 吉林大学, 2021(01)
  • [10]MS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及与超声的对比研究[D]. 包凤英.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