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县房地产开发与旧城改造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方诚[1](2021)在《棚户区改造方式对于房价与居民消费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棚户区改造是针对城市里存在历史存留的危旧住房以及公共设施难以匹配,有明显安全隐患的旧村旧城,本着解决群众出行、住房安全、生产宽敞、生活便利、公共安全能够应急保障和环境卫生可以保洁等城市农村历史顽疾,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优化生产生活环境,解决一大批困难家庭住房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是一项民心工程。改善棚户区项目周围的道路,广场,教育和商业等基础设施,提高居住环境中的知名度,在改造棚户区的同时促进整体城市环境的改善,并促进生产、生活、就业和养老服务该解决方案产生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效果。棚户区改造工程始于东北。2005年以后逐渐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2009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的数量已超过200万套。从2014年到2017年,棚户区改造的数量也超过了 600万套。2018年,棚户区翻新总数为580万套。根据之前的计划并平均分配,然后在2019-2020年应平均完成460万套。近十年以来,我们棚改数量总计在4400万套以上,如果以每户3个人估算,那么至少提升了上亿人口的住房水平。2014年以前,我国主要采用实物安置政策,实物安置占总安置数量的90%以上。实物安置即指政府向棚户区居民分配安置性住房。由于居民不参加商品房体系,因此棚改安置房改革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是相不干涉的。然而,实物安置通常安置周期漫长(一般至少3-5年),安置选址众口难调,建筑质量难以控制,拆迁户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虽然便于宏观调控,但微观配置效率低下。2014-2015年,房地产库存居高不下,为实现房地产去库存,并化解地方政府、银行和开发商间的债务风险等原因,棚户区改造显然倾向于货币化安置,在一些城市,货币化安置的比例甚至达到100%。货币安置的主要形式是纯货币补偿,即所谓的“拿钱走人”。在获得补偿后,被拆迁的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房屋。安置时间缩短到不到一年,并且微观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但转为货币化安置后,政府把被拆迁棚户区居民的购房需求引导到了商品房体系的分配当中,即让拆迁户产生了购房需求。短期内,由于货币化安置可以产生大量购房刚需,在房地产市场中出现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进一步拉动房价快速上升。房价的高低影响着每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高房价让越来越多的房屋刚需这抱怨不已,本文将深入探讨棚户区改造对房价的影响以及棚改通过影响房价如何去改变拆迁户的消费习惯。首先,本文将从整理棚户区改造的历史入手,并简要介绍棚户区改造的历史背景。然后从政策角度出发,介绍2005年到2018年与棚户区改造有关的重大政策文件,从政策中解析政府部门对于棚户区改造的态度变化过程。同时,将对三种主要的棚户区改造模型进行比较,并尝试从理论角度分析不同安置模型对房价的影响。其次,传统的棚户区改造安置方法是实物安置,微观配置效率低。2015年在去库存压力下,国家开始推进货币化安置,微观效率提高,但伴随着房价较快上涨。由于目前对于货币化安置影响房价的研究仍局限于固定省份或部分大中城市,缺少在全国层面上的研究,故本文在实证分析中选取了 21个省份217个地级市从2015年至2017年的数据,包含的变量主要有棚户区改造规模、货币化安置率、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价格等。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证实棚户区改造方式之一的货币化安置对于房价的上涨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再次,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在此期间,以安庆为代表的少数城市实施了棚改安置的第三种方式,由政府向拆迁户发放“房票”(购买安置房屋的资金凭证),再由拆迁户向参与房票结算的房地产商购买住房。房票安置的微观效率较高,且由于政府深度参与安置,便于稳定房价。使用回归控制法的反事实分析发现,安庆的房票安置具有明显的房价抑制效应,兼顾了微观效率与宏观调控的需要。最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行和城市自身的高速发展,征地棚改项目不断增加,规模越来越大,由拆迁引起的社会纠纷屡见报端,棚户区改造后的消费波动备受民众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使用多元回归控制法和平均处理效应法,得出拆迁可以促进居民的消费,同时还得出拆迁户消费的增加在不同方便的增减是不同的。如果本身是靠租房维持生活,那么拆迁反而会使拆迁户支出减少。如果拆迁户本身就拥有多套住房,那么拆迁这个冲击将极大的增加该家庭的支出。本文一共有八大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路线进行研究。各章的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重点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对国外国内棚户区改造的提出、发展过程、现状进行了梳理,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得出启示,确定研究方向。第三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对棚改和房价的有关定义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和梳理。同时,详细地介绍了面板模型和回归控制法的主要形式、优点和特征,为后面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方法支撑。第四章,分析了棚户区改造的多种模式。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首先比较不同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模型、主导模式和融资渠道,然后在安置补偿模型中讨论实物安置和货币化安置对住房供求的影响,通过将货币化安置与实物安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货币安置可能对于房价波动的影响更强烈。第五章,基于我国地级市棚户区货币化改造对于住房价格影响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本章节是从影响住房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去选取回归模型的有关变量的。显然,分析中的被解释变量是各地级市的商品房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模型中选择了棚户区改造规模、货币化安置率、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地区生产总值、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土地价格等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共同构成了空间面板模型。对2015年到2017年的21省份217个地级市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棚户区货币化改造对住房价格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第六章为棚户区房票政策对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棚户区传统改造安置方式为实物安置,微观配置效率低下。2015年在去库存压力下,推进货币化安置,微观效率提高,但伴随着房价较快上涨。以安庆为代表的少数城市实施了棚改安置的第三种方式,由政府向拆迁户发放“房票”,再由拆迁户向参与房票结算的房地产商购买住房。房票安置的微观效率较高,且政府深度参与安置,便于稳定房价。使用回归控制法分析发现,安庆的房票安置具有明显的房价抑制效应,兼顾了微观效率与宏观调控的需要。第七章为棚户区是否通过房价影响居民的总财富,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的实证研究。当下,棚户区改造已经成为我国在城市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棚户区改造会对家庭的经济行为产生如何的影响是值得学界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使用多元回归控制法和平均处理效应法,得出拆迁可以促进居民的消费,同时还得出拆迁户消费的增加在不同方便的增减是不同的。如果本身是靠租房维持生活,那么拆迁反而会使拆迁户支出减少。如果拆迁户本身就拥有多套住房,那么拆迁这个冲击将极大的增加该家庭的支出。第八章为结论与展望。本章节将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相互验证和总结,得到以下结论:(1)棚户区货币化改造对房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2)房价飞涨的主要推力之一是棚改货币化安置;(3)房票安置方式是一种兼顾微观效率与宏观调控的中间道路,具有一定的研究与推广价值,应引起学界与政界更多地关注。(4)经历棚户区改造的家庭消费比没经历的家庭要多,但是消费的支出是有异质性的,不同的家庭在受到拆迁的影响时,内部的差距也十分巨大。最后,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政策研究层面,本文对棚改政策从启动到高峰期进行了仔细地梳理分析,从棚改的实物安置开始进行分析,随后对棚户区改造的货币化安置进行分析。更进一步,通过供需平衡的关系解释了棚改不同安置方式对于房价的影响。关于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房价效应,目前严格的计量分析还十分稀少,大多只集中在部分地区和大中城市。本文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了数据可得的所有的地级市,并根据地域划分进一步进行了空间计量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印证了货币化安置与商品房价格之间的正相关性,这是第一次涵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市的关于货币化安置与房价的研究,同时发现了货币化安置在不同地域对于房价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第二,棚户区改造不仅仅只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民生问题。拆迁户的获得感是棚户区改造的最终检验,所以应从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房票政策介绍和解读,说明了房票安置政策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中间道路。相比于实物安置,房票安置赋予了拆迁户一定范围内的自由选择权,其微观配置效率显然更高;而由于政府深度参与安置,且房票限制了购房的范围,起到了稳定房价的作用,便于宏观调控。房票安置是一种新型的可供各地政府参考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第三,使用回归控制法利用面板数据的截面相关,以35个大中城市为控制组,对安庆市的房票政策进行“反事实分析”(counterfactual analysis)。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个体(在此为城市)间的横截面相关,以未受政策干预的控制组城市,来预测处理组的安庆市如果未实施房票安置会怎么样的“反事实结果(counterfactual outcome)”,并以此估计房票政策对安庆的处理效应。具体而言,回归控制法认为经济中存在一些不可观测的“共同因子”(commonfactors)驱动着个体,使得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截面相关性。例如,样本中的城市均受到我国宏观经济周期以及政府限购限贷政策的影响。自从回归控制法提出以来,该方法在“区域政策评估”(regional policy evaluation)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特别适用于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地区受到政策处理的情形。通过回归控制法分析,房票政策可以抑制房价上涨效应。目前回归控制法在我国政策效应研究中使用还十分稀少,本文为研究类似问题的学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计量方法。研究拆迁户的消费会受到棚改区改造的如何影响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合适的棚改政策。故本文使用了最新的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将棚户区改造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大小和途径做实证分析,试图检验预防性储蓄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在住房拆迁领域的适用性,其中预防性储蓄假说中关于社会地位升级的作用机理,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二元化对立,为提高居民消费提高新的思路。
史素珍[2](2020)在《基于旧城风貌重塑的象山县棚户区改造规划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城市旧区是一个城市的发祥地,积淀着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展现着一个城市由古至今发展的风貌特征,而且从古人的城市营造选择来看,旧城一般还存在着相对丰富生态本底资源。但现在城市旧区问题频发,城市风貌逐渐衰败,甚至形成了连片的“脏乱差”棚户区。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城镇化推进,城市风貌特色危机成为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持续困扰的问题,并日渐提升到战略高度。鉴于此,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城市文脉断层、特色风貌缺失的现实,基于棚户改造、城市风貌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践,运用系统、综合的方法对基于城市风貌重塑的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实践的中的问题和需求、影响要素及重塑路径进行了研究,提出六点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并以象山旧城棚户区改造为例,总结归纳了空间肌理延续、“象派”建筑重塑、生态环境优化三大策略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地块案例分析评价,结合实施过程中在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保障规划实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王彬[3](2020)在《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棚户区改造一直以来都是利津县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是利津县面积最大的棚户区,区域内建筑及配套设施大部分为80年代规划建造,建设年代久远,片区基础配套设施破损严重,居民生活环境恶劣,群众的改造意愿强烈,因此利津县委、县政府计划实施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并将该项目列入利津县的重点工程项目。但是,由于资金、政策等多方面原因,该项目却一直未能正式落地实施。该区域内建筑物杂乱无章、基础设施的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利津县城市品质提升最大的障碍之一,推进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落地实施,成为利津县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基于对利津县“中心棚户区”的实地调研和在工作中收集的数据资料,对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改造项目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利津县“中心棚户区”实际,参考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提出了解决对策,为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顺利落地实施提供了参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关于国外贫民窟改造、旧城更新和国内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文献着作的研究,并结合近年来我国的棚户区改造经验,对棚户区、中心棚户区及改造项目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城市更新理论和城市经营理论阐释了棚户区改造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利津县“中心棚户区”的前期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分析了利津县“中心棚户区”项目立项的动因,结合调查结果对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征收成本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通过对英国格拉斯哥贫民区改造、日本横滨寿町贫民区改造、原昆明纺织厂的模拟征收模式及台州市“房票”安置模式等国内外经典成功案例的学习,结合利津县实际,提出对策建议,优化棚户区改造模式,探寻最适合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棚户区改造模式。
蓝思昱[4](2020)在《湖南龙辰房产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内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对市场变化有一定适应能力,动态调整好相应的发展战略才能使企业免于淘汰。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深入剖析,科学诊断和探索现行发展战略所存在的问题,优化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路径,并制定相应战略优化实施方法,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选取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代表湖南沅陵县龙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辰房产公司)为研究案例,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践调查法,借助SWOT分析、PEST宏观分析工具等,对龙辰房产开发公司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剖析得出当前公司战略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资金积压严重,融资困难,房地产开发利润虚高,市场营销业绩欠佳,人力管理问题突出;探索了公司战略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即管理层缺乏战略规划理念及意识,经营决策能力较弱,影响了战略系统性,战略核心竞争力还未成型,过多依赖传统市场,战略可持续性不足。基于以上,通过内部环境分析认为,当前龙辰房产开发公司发展的机遇大于威胁,应该针对目前局势动态优化公司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战略的指导思想、市场定位和战略目标。研究认为当务之急,公司应该利用发展机遇,集聚公司内部优势,形成“稳固并逐步走出去”的增长型总战略;其次,面对公司具有的中小型房企的天然弱势和外部威胁,公司还要改变原有单一的住宅市场业务战略,定位为“多元业务经营战略”,即:继续巩固传统“红海”市场业务,把握和抢占新兴的“蓝海”市场业务,逐步拓展相关辅助项目业务;最后,为了辅助公司总体战略和业务战略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公司财务、人力、市场营销等职能战略,增强保障作用。
曾钧[5](2020)在《四川省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土地增值税的开征就建立在房地产持续高温、炒买炒卖情况相当严重的时期,1993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产权取得增值的部分征税,它发挥着调节房地产高额利润,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体现出对房地产行业的管理,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的要求。重点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已然成为一个重要且长期性的工作,税务机关进一步做好房地产税收尤其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核心概念、研究的理论依据、土地增值税征管的理论模式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其次结合得荣县土地增值税征管地方实践,介绍县城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突出县城面积小,无多余闲置土地,开发就会涉及老城改造的特点和得荣县房地产行业现状及影响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因素,进而以得荣县Z房地产开发企业为案例,通过相关数据分析Z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基本情况,从而归纳出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政策执行困难、纳税人遵从度不高、外部门支持配合不到位,以票控税难、数据共享存在缺陷、征管风险大,进而分析导致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存在问题的成因,再以城市化建设加快、国家大力倡导“减税降费”和“放管服”的要求为依据,思考如何做到既要能放下,也要能管好,做到应收尽收。在综合分析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加强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的对策,如:配合做好立法调研、税企双方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外部门信息推送、培养数据管税思维、改善税务检查方式等,目的在于逐步化解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问题,提高征管能力。最后,进一步提出解决同类问题的建议和本文的不足之处,以期对四川乃至全国经济欠发达、城镇化发展困难的地区面临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问题的税务机关提供借鉴与启示。
汪攀[6](2019)在《南部县棚户区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各地都纷纷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速度,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城市、改善城市的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等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重要的工作任务。要实现城市化转型,就不得不面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棚户区改造问题是影响城市形象发展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民生问题。积极落实地区棚户区改造问题可以说是迫在眉睫。但是,可以看到目前各地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推进并不十分顺畅,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棚户区改造效果的实现。本文选取南部县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南部县的棚户区改造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很多问题都凸显出来,它的实践调查和研究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因此,笔者立足于对南部县棚户区改造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实地调查,结合相关的理论来阐述应该如何强化南部县棚户区改造的策略内容。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文献研读、实际的调查分析等方法深入开展所得。以政府角色理论、新城镇化建设理论和公共投资理论为理论基础,着力指出当前棚户区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改造协调困难,拆迁方案难以限定,融资困难,政府的行政监督乏力以及政府的安置房保障工作落后。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的融资能力不足,对于宏观调控效率不高以及政策的执行能力也有所欠缺。针对这些问题,综合分析了辽宁、安徽安庆及湖北黄石一些地区的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从而提出了完善南部县棚户区改造的对策,其一就是要建立健全融资平台,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其次是要加强拆迁补偿方案体系的完善;其三是要贯彻落实南部县棚户区改造的监管机制;最后是要积极发挥好各方主体的参与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善措施,不断推进南部县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吴萍[7](2016)在《探讨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为核心,阐述县级房地产经济实现高效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在促进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实现更快更好的同时能够为其他地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郝晓丽[8](2014)在《平遥旧城改造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平遥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旧城改造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应运而生。由于此类项目要经过旧城基础设施改造、征收补偿等阶段,而且存在投资数额较大、开发周期较长、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就使得研究旧城改造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平遥旧城改造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筹备阶段、建设阶段、销售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崔进[9](2012)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定位研究 ——以田阳商住综合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我国房地产产业迅猛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受政府严管,多项政策调控,对房地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此同时,客户群投资性心理受政策影响,逐步向需求性心里回归。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将面临生死抉择。房地产开发项目如何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适应国家的政策调整,找准自身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立足于理论与当前形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寻找房地产定位的新视野。文章从定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分析定位偏差,提出纠错措施。以田阳商住综合项目为例,以该项目周边的商圈优势以及文化底蕴的实际情况。首先,通过理论部分的综述和研究,提出房地产定位的三个步骤STP理论,在对田阳商住综合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实施了市场细分,将波特五力模型应用到田阳商住综合项目的目标市场选择中;然后,通过SWOT分析及商圈理论组合分析的方式,构建了基于现实情况;最后,针对项目本身情况的房地产细分与市场定位的方案,并且较系统地阐述了在新形势下的各种市场定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本文将当前形势下田阳商住综合项目本身的情况与房地产项目整体策划相结合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为房地产项目市场定位整体策划工作的专业性、全面性及可操作性提供了应用工具,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投资的科学分析提供了简捷的工作方式。
刘敏[10](2012)在《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同时,公众的民主意识、权益意识不断提高、市民社会持续进步,建筑遗产保护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和呼声逐渐加强。这既顺应了国际社会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趋势,也响应了国家政策的号召,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一边是建筑遗产不断受到蚕食、消失在城市开发改造中;一边是公众参与阻力重重,政府自利化趋势明显,导致缺乏公众参与保障机制、非政府组织和非赢利组织发展缓慢、公众参与无序、专家“御用化”趋势、企业趋利现象明显等诸多不良现象。面对如此局面,笔者在研究西方国家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从公共政策和市民社会的角度,对我国公众参与现状及困境加以解析,找出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不足,采用跨学科、走访、现场考察等方法,从法治机制、回应机制和教育机制三个方面对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机制加以研究与分析。其次,以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运动为例,通过对公众参与主体的采访、现场考察调研以及媒体报道分析等,对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历程加以分析研究,建立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一手档案。尤其重点分析研究了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可行性,结合天津市专门负责历史风貌建筑修缮的国有企业——“整理公司”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实例,对专门性国有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优势和社会责任加以重点研究。同时结合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案例,采用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是一门专业性强、深层次、复杂的社会问题,仅凭单一学科很难解决全部问题。本文拟从社会学、文化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历史学、法学、遗产保护等角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加以分析研究,从公众参与法治机制、回应机制和教育机制三个方面展开系统性全面的研究,探索“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建筑遗产保护制度化之路。
二、我县房地产开发与旧城改造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县房地产开发与旧城改造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棚户区改造方式对于房价与居民消费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安排 |
1.3 创新点和不足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贫民窟改造的研究 |
2.1.2 城市更新方面研究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1 我国棚户区改造安置方式的研究 |
2.2.2 研究棚户区改造安置与城市商品房价格 |
2.2.3 棚户区改造的房票安置 |
2.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3.1 棚户区改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3.1.1 棚户区概述 |
3.1.2 棚户区改造概述 |
3.1.3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
3.1.4 住房保障制度概述 |
3.2 住房价格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3.2.1 住房及住房价格的内涵 |
3.2.2 住房价格的特点 |
3.2.3 住宅市场的供需理论 |
3.3 面板模型 |
3.3.1 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 |
3.3.2 面板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 |
3.4 回归控制模型和方法 |
3.4.1 回归控制法的主要思想 |
3.4.2 回归控制法的理论模型 |
第4章 棚户区改造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
4.1 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模式分析 |
4.1.1 棚户区改造的安置补偿模式 |
4.1.2 棚户区改造的开发模式 |
4.1.3 棚户区改造的融资模式 |
4.2 实物安置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
4.2.1 实物安置对房价的影响 |
4.2.2 货币安置对房价的影响 |
4.2.3 房票对房价的影响 |
第5章 棚户区货币化改造对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模型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
5.1.1 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
5.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5.1.3 描述性统计 |
5.2 实证分析 |
5.2.1 Hausman检验 |
5.2.2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 |
5.2.3 进一步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房票政策对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
6.1 引言 |
6.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
6.3 回归控制法的反事实分析 |
6.3.1 回归控制法简介 |
6.3.2 回归控制法的估计结果 |
6.4 稳健性检验 |
6.4.1 使用BIC信息准则选择最优子集 |
6.4.2 使用AICC信息准则选择最优子集 |
6.4.3 使用后Lasso-OLS估计量 |
6.4.4 将政策冲击开始时间改为2015年10月 |
6.4.5 去掉控制组的其他安徽城市 |
6.4.6 将处理时间进行延长 |
6.5 研究结论 |
第7章 房屋拆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
7.1 引言 |
7.2 数据分类与统计性描述 |
7.2.1 数据介绍 |
7.2.2 样本筛选 |
7.2.3 数据分类和描述性统计 |
7.2.4 计量模型 |
7.2.5 多元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7.3 实证结果分析 |
7.3.1 基准回归结果 |
7.3.2 ATE分析 |
7.3.3 拆迁家庭异质性的深入分析 |
7.3.4 影响机制的进一步回归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基于旧城风貌重塑的象山县棚户区改造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本章小结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名词概念界定 |
2.1.1 棚户区和棚户区改造 |
2.1.2 城市风貌 |
2.1.3 城市旧区 |
2.2 国内外城市更新历程和发展动态 |
2.2.1 国外城市更新和研究历程 |
2.2.2 我国棚户区改造历程和城市风貌研究 |
2.3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
2.3.1 有机更新理论 |
2.3.2 拼贴城市理论 |
2.3.3 城市触媒理论 |
2.3.4 城市双修理论 |
2.3.5 理论综述及其对棚户区改造的指导意义 |
2.4 国内外案例借鉴 |
2.4.1 巴黎城市更新改造 |
2.4.2 休斯顿第四区复兴计划 |
2.4.3 三亚市城市双修 |
2.4.4 成都宽窄巷子 |
2.4.5 国内外实践案例对棚户区改造的指导意义 |
2.5 本章小结 |
3 城市风貌重塑下的“棚户区”改造规划策略研究 |
3.1 城市风貌重塑结合“棚户区改造”的意义 |
3.1.1 当前旧区风貌主要问题和更新需求 |
3.1.2 “棚户区”改造结合旧区风貌重塑的必要性 |
3.2 棚户区改造中城市风貌的影响要素及重塑路径 |
3.2.1 城市风貌的构成要素 |
3.2.2 旧区棚户区改造中城市风貌重塑路径 |
3.3 基于城市风貌重塑的棚户区改造策略 |
3.3.1 提炼文化内核,确定风貌定位 |
3.3.2 梳理空间结构,延续城市形态 |
3.3.3 分区分类引导,拼贴城市肌理 |
3.3.4 构建特色空间,提升城市魅力 |
3.3.5 提取建筑要素,注重与古为新 |
3.3.6 注重生态修复,构建生态骨架 |
3.4 本章小结 |
4 象山旧城棚户区改造规划实践 |
4.1 象山旧城城市发展历史分析 |
4.1.1 象山县旧城历史文化演变 |
4.1.2 象山旧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 |
4.1.3 历史与空间分析 |
4.2 老城城市风貌现状及棚户区改造实施情况 |
4.2.1 旧城风貌资源识别 |
4.2.2 风貌现状问题 |
4.2.3 象山棚改工作实施情况 |
4.2.4 公众诉求 |
4.3 象山县老城棚户区改造规划策略 |
4.3.1 文化品牌提升策略 |
4.3.2 城市肌理延续策略 |
4.3.3 “象派”建筑重塑策略 |
4.3.4 生态环境优化策略 |
4.4 棚户区改造案例分析 |
4.4.1 青草巷特色街区 |
4.4.2 塔山路区块改造工程 |
4.4.3 象山宾馆周边区域改造工程 |
4.5 实施策略研究 |
4.5.1 象山旧城棚改现行做法 |
4.5.2 实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5.3 对策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语 |
5.1 论文创新点 |
5.2 不足之处 |
5.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象山宾馆区块各地块指标对比一览表 |
附录2: 象山旧城棚户区改造地块让出规划条件模板 |
附录3: 宁波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带方案出让土地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操作办法(试行)》的通知 |
(3)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和不足 |
1.4.1 论文创新之处 |
1.4.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2章 棚户区改造项目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相关概念 |
2.1.1 棚户区 |
2.1.2 中心棚户区 |
2.1.3 改造项目 |
2.2 棚户区改造的理论基础 |
2.2.1 城市更新理论 |
2.2.2 城市经营理论 |
第3章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形成及推进 |
3.1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现状 |
3.1.1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内建筑物及配套设施现状 |
3.1.2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内人口结构现状 |
3.1.3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工商业发展现状 |
3.2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立项的动因 |
3.2.1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能促进城市的发展 |
3.2.2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
3.2.3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
3.3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现状 |
3.3.1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摸底调查情况 |
3.3.2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情况 |
3.3.3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
3.3.4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成本测算 |
第4章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面临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
4.1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面临的困境 |
4.1.1 房屋征收难度大 |
4.1.2 改造项目资金不足 |
4.1.3 部门工作效率不高 |
4.2 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存在困难的成因分析 |
4.2.1 政府公信力下降 |
4.2.2 正面宣传不到位 |
4.2.3 居民期望值过高 |
4.2.4 对棚改居民保障力度不够 |
4.2.5 资金来源渠道小,融资难 |
4.2.6 项目协调推进难度较大 |
第5章 国内外相关经验借鉴 |
5.1 国外贫民区改造先进经验 |
5.1.1 日本横滨寿町贫民区改造 |
5.1.2 英国格拉斯哥贫民区改造 |
5.2 国内棚户区改造先进经验 |
5.2.1 原昆明纺织厂的模拟征收模式 |
5.2.2 台州市“房票”安置模式 |
5.3 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启示 |
第6章 推进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的政策建议 |
6.1 坚持依法征收,确保项目实施透明化 |
6.2 加大宣传力度,细化政策解读 |
6.3 学习先进经验,完善补偿政策 |
6.4 完善贫困居民保障体系,保障居民利益 |
6.5 降低改造成本,多渠道争取资金 |
6.6 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打造专业工作团队 |
结束语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访谈提纲 |
致谢 |
(4)湖南龙辰房产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述 |
2.1 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
2.1.1 企业发展战略体系 |
2.1.2 战略管理的流程 |
2.2 发展战略相关分析工具 |
2.2.1 PEST宏观环境分析法 |
2.2.2 SWOT分析方法 |
第3章 龙辰房产开发公司现行战略及运行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资产及资源状况 |
3.2 公司现行战略状况 |
3.2.1 公司总体战略 |
3.2.2 公司业务经营战略 |
3.2.3 公司职能战略 |
3.3 公司现行战略运行效果的调查分析 |
3.3.1 调查问卷设计 |
3.3.2 总体战略运行效果 |
3.3.3 业务战略运行效果 |
3.3.4 财务战略运行效果 |
3.3.5 营销战略运行效果 |
3.3.6 人力职能运行效果 |
3.4 公司战略运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缺乏发展战略规划能力 |
3.4.2 业务经营定位存在偏差 |
3.4.3 各职能战略均未成型 |
第4章 公司战略优化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的PEST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2.1 人力资源分析 |
4.2.2 财务状况分析 |
4.2.3 营销能力分析 |
4.3 SWOT矩阵 |
4.3.1 外部机会(Opportunity) |
4.3.2 外部威胁(Threats) |
4.3.3 内部优势(Strength) |
4.3.4 内部劣势(Weaknesses) |
4.3.5 SWOT矩阵分析 |
第5章 龙辰房产开发公司战略的优化 |
5.1 公司总体战略的优化 |
5.1.1 战略指导思想 |
5.1.2 总体战略目标及细化 |
5.2 公司业务战略的优化 |
5.2.1 继续巩固传统“红海”市场业务 |
5.2.2 把握和抢占新兴的“蓝海”市场业务 |
5.2.3 逐步拓展相关辅助项目业务 |
5.3 公司职能战略的优化 |
5.3.1 财务战略设计及策略优化 |
5.3.2 人力战略设计及策略优化 |
5.3.3 市场营销战略设计及策略优化 |
第6章 龙辰房产开发公司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
6.1 公司总体战略的实施措施 |
6.1.1 扎根沅陵县本土后再逐步拓展 |
6.1.2 未来走向全国的拓展式发展 |
6.1.3 中小企业“抱团取暖”的联盟策略 |
6.1.4 参与大企业合作与分红的共赢策略 |
6.2 公司业务战略的实施措施 |
6.2.1 立足公司现有业务的稳步增长 |
6.2.2 引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蓝海”业务拓展 |
6.2.3 依托地方特性介入新型城镇化特色住房业务 |
6.3 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3.1 成立“战略实施工作组” |
6.3.2 加强员工对新战略的统一认识 |
6.3.3 制定战略运行绩效的考核标准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四川省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境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综合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土地增值税征管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税收征管 |
2.1.2 纳税申报 |
2.1.3 土地增值税 |
2.1.4 土地增值税预缴和清算制度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公共收入理论 |
2.2.2 税收管理理论 |
2.2.3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
2.2.4 税收遵从理论 |
2.3 土地增值税征管的理论模式 |
2.3.1 政策完善模式 |
2.3.2 纳税人需求管理模式 |
2.3.3 以票控税模式 |
2.3.4 数据共享模式 |
2.3.5 风险管理模式 |
第三章 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现状 |
3.1 我国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现状 |
3.1.1 本文相关征管数据来源 |
3.1.2 国家层面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适用政策 |
3.1.3 我国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 |
3.2 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现状 |
3.2.1 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适用政策 |
3.2.2 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 |
3.2.3 得荣县Z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现状 |
第四章 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问题与成因分析 |
4.1 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政策执行困难 |
4.1.2 部分纳税人遵从度不高 |
4.1.3 外部门支持配合不到位 |
4.1.4 数据共享存在缺陷 |
4.1.5 存在较大征管风险 |
4.2 征管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4.2.1 政策内涵不明确 |
4.2.2 纳税人管理薄弱 |
4.2.3 外部门没有形成联动机制 |
4.2.4 信息支撑欠缺 |
4.2.5 存在引发风险的因素 |
第五章 加强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对策 |
5.1 完善政策体系 |
5.1.1 配合做好立法调研 |
5.1.2 健全法规,明确具体执行要求 |
5.1.3 建立权责清晰的征管制度 |
5.2 提高企业遵从 |
5.2.1 双方建立合作机制 |
5.2.2 积极开展日常交流 |
5.2.3 引导发挥房地产业协会的作用 |
5.2.4 严肃执法查处 |
5.3 严格以票控税 |
5.3.1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
5.3.2 加强外部门信息推送 |
5.4 加强数据共享 |
5.4.1 培养数据管税思维 |
5.4.2 提高税务机关管理中各子系统的集成性 |
5.4.3 税务总局直接指定成熟的系统开发方和数据维护方 |
5.5 防控征管风险 |
5.5.1 改善税务检查方式,降低税收征管成本 |
5.5.2 强化过程监督,全程紧密跟踪 |
5.5.3 合理调整人员配备 |
5.5.4 引进专家配合工作 |
5.5.5 培养建设复合型人才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解决同类问题的建议 |
6.3 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南部县棚户区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English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棚户区改造模式的研究 |
1.2.2 关于棚户区改造中的政府定位研究 |
1.2.3 关于棚户区改造策略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棚户区的定义 |
2.1.2 棚户区改造 |
2.2 棚户区改造的理论基础 |
2.2.1 期望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社区发展理论 |
2.2.4 城市复兴理论 |
第三章 南部县棚户区改造的总体概况 |
3.1 棚户区现状 |
3.1.1 南部县的自然地理状况 |
3.1.2 南部县的社会经济状况 |
3.1.3 南部县棚户区的基本特点 |
3.1.4 改造占地规模情况 |
3.1.5 安置问题 |
3.1.6 进度情况 |
3.2 棚户区改造现状分析 |
3.2.1 改造原则 |
3.2.2 南部县棚户区改造情况分析 |
3.2.3 南部县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措施 |
3.3 目前南部县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棚户区改造拆迁协调困难,拆迁补偿方案难限定 |
3.3.2 棚户区改造的资金缺口过大,融资难度大 |
3.3.3 开发成本高,参与开发企业责任意识缺乏 |
3.3.4 安置房区居住人口复杂,物业管理难度较大 |
3.4 南部县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问题原因 |
3.4.1 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
3.4.2 各方参与主体利益权衡存在问题 |
3.4.3 市场力量参与棚户区改造的执行力欠缺 |
第四章 其它地区棚户区改造实践成功经验与启示 |
4.1 其它地区棚户区改造实践成功经验 |
4.1.1 辽宁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 |
4.1.2 安徽安庆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 |
4.1.3 湖北黄石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 |
4.2 对南部县棚户区改造的启示 |
第五章 推动南部县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对策建议 |
5.1 建立健全融资平台,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
5.1.1 积极构建以政府部门为首的融资平台 |
5.1.2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
5.1.3 完善棚户区改造规划方案,有效降低改造成本 |
5.2 加强拆迁补偿方案体系的完善 |
5.2.1 加强拆迁安置房政策的实施 |
5.2.2 加强对拆迁居民补偿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
5.3 贯彻落实棚户区改造的监管机制 |
5.3.1 加强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法律体系的完善 |
5.3.2 积极完善政府的行政监管体系 |
5.3.3 加强对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督力度 |
5.4 积极发挥各方主体的参与作用 |
5.4.1 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领导主体的作用 |
5.4.2 推行小区物业全民化,积极发挥群众的参与意识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探讨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
二、房地产经济实现高效发展的现实意义 |
三、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
(一) 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 |
(二) 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 配套的政策规范有待完善。 |
2. 开发企业资金困难。 |
3. 购买力不足。 |
四、促进浦城县房地产经济高效发展的策略 |
(一) 从浦城县房地产市场管理来看 |
1. 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规范房地产市场及商品房预售行为。 |
2. 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 |
3. 完善配套的制度规范。 |
(二) 从浦城县房地产市场运行来看 |
1.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节力度。 |
2. 调整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 |
3. 做好我县房地产事业的专项治理工作。 |
五、结语 |
(8)平遥旧城改造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旧城改造在平遥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
2 平遥旧城改造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风险分析 |
2.1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 |
2.1.1 经济风险 |
2.1.2 政策环境风险 |
2.2 项目筹备阶段的风险分析 |
2.2.1 产品定位风险 |
2.2.2 前期手续风险 |
2.3 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分析 |
2.3.1 合同风险 |
2.3.2 工期拖延风险 |
2.3.3 项目质量风险 |
3 平遥旧城改造类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
3.1 制定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应急计划 |
3.2 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的管理系统 |
(9)房地产开发项目定位研究 ——以田阳商住综合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基本理论 |
2.1 定位的概念 |
2.2 市场细分与定位的模型构建——STP理论 |
2.2.1 市场细分 |
2.2.2 选择目标市场 |
2.2.3 目标市场定位 |
2.3 市场定位的相关理论 |
2.3.1 价值最大化定位理论 |
2.3.2 商圈理论 |
2.4 潜在机遇分析 |
2.4.1 小城市的发展机遇 |
2.4.2 商业地产机遇 |
2.5 当前房地产项目定位存在的问题 |
2.5.1 房地产项目定位不全面、不准确 |
2.5.2 项目缺乏定位的全过程管理 |
2.5.3 项目定位缺乏创新 |
第三章 田阳商住综合项目市场细分 |
3.1 项目介绍 |
3.1.1 项目背景 |
3.1.2 项目说明 |
3.2 项目宏观背景分析 |
3.2.1 项目开发期宏观环境分析——田阳县城市概况 |
3.3 项目区域位置分析 |
3.3.1 项目区域板块分析 |
3.3.2 项目地块资源分析 |
3.3.3 项目周边竞争对手分析 |
3.4 市场细分 |
3.4.1 细分变量分析 |
3.4.2 确定田阳县商住综合项目细分市场 |
第四章 田阳商住综合项目目标市场选择 |
4.1 目标市场分析 |
4.1.1 目标市场的基本要求 |
4.1.2 目标市场的选择模式 |
4.1.3 目标市场选择的营销方式 |
4.1.4 影响目标市场策略的因素 |
4.2 目标市场的选择 |
4.2.1 项目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4.2.2 确定项目的目标市场 |
第五章 田阳商住综合项目市场定位 |
5.1 项目SWOT分析方法 |
5.1.1 项目SWOT分析 |
5.2 项目商圈理论分析 |
5.2.1 商业地产项目定位的内容 |
5.2.2 田阳商住综合项目商圈分析 |
5.3 田阳商住综合项目定位分析 |
5.3.1 田阳商住综合项目产品定位 |
5.3.2 田阳商住综合项目目标客户群体定位 |
5.3.3 田阳商住综合项目企业形象定位 |
5.3.4 田阳商住综合项目整体发展定位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10)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上篇——基础理论篇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缘起 |
1.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
1.1.3 为什么以天津为例 |
1.1.4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1.5 研究结构 |
第二章 概念释义及西方国家公众参与概述 |
2.1 概念释义 |
2.1.1 公众参与 |
2.1.2 建筑遗产 |
2.2 西方国家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概述 |
2.2.1 英国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概述 |
2.2.2 法国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概述 |
2.2.3 美国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概述 |
2.2.4 日本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概述 |
2.3 小结 |
第三章 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现状解析 |
3.1 市民参与阶梯理论 |
3.2 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现状概述 |
3.3 公众参与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
3.3.1 存在问题 |
3.3.2 应对策略 |
3.3.3 小结 |
3.4 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法律法规支持体系研究 |
3.4.1 法律法规释义 |
3.4.2 建筑遗产保护立法研究 |
3.4.3 公众参与立法研究 |
3.4.4 小结 |
3.5 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研究 |
3.5.1 非政府组织(NGO)定义 |
3.5.2 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分析 |
3.5.3 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 |
3.5.3.1 管理规定 |
3.5.3.2 已注册登记建筑遗产保护组织 |
3.5.3.3 未注册登记NGO组织 |
3.5.4 小结 |
第四章 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
4.1 概念释义 |
4.2 公众参与法治机制 |
4.2.1 知情权 |
4.2.2 参与权 |
4.2.3 监督权 |
4.2.4 公益诉讼权 |
4.2.5 小结 |
4.3 公众参与回应机制 |
4.3.1 定义 |
4.3.2 相关规定 |
4.3.3 存在问题 |
4.3.4 应对策略 |
4.3.5 小结 |
4.4 公众参与教育机制 |
4.4.1 定义 |
4.4.2 相关规定 |
4.4.3 建筑遗产保护公众教育 |
4.4.3.1 大众教育 |
4.4.3.2 专业教育 |
4.4.3.3 职业教育 |
4.4.4 小结 |
下篇——天津篇 |
第五章 天津建筑遗产概述及现状研究 |
5.1 天津建筑遗产简介 |
5.2 天津建筑遗产现状概述 |
5.3 建筑遗产保护情况 |
5.3.1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
5.3.2 建筑遗产保护情况 |
5.3.3 保护规划制定 |
5.4 建筑遗产破坏情况 |
5.5 小结 |
第六章 天津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发展历程解析 |
6.1 觉醒期(1980S——2003 年) |
6.2 发展期(2004 年——2009 年) |
6.3 瓶颈期(2010——今) |
6.4 小结 |
第七章 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实践解析 |
7.1 个人参与——天津市民张强先生 |
7.1.1 张强先生简介 |
7.1.2 呼吁保护历史街区的漫漫长路 |
7.1.3 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方式介绍 |
7.2 社团组织——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 |
7.2.1 穆森简介 |
7.2.2 团队简介 |
7.2.3 主要参与保护事件 |
7.2.4 主要参与保护方式 |
7.2.5 参与保护典型案例分析 |
7.2.5.1 天津盛锡福旧址保护事件 |
7.2.5.2 和平区五大道保护事件 |
7.2.5.3 解放北路“原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保护事件 |
7.3 精英参与——专家学者 |
7.3.1 旧城文化采风和抢救估衣街运动 |
7.3.1.1 冯骥才先生简介 |
7.3.1.2 旧城文化采风运动 |
7.3.1.3 抢救估衣街运动 |
7.3.1.4 比较分析 |
7.3.2 天津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保护事件 |
7.3.3 天津原盐业银行保护事件 |
7.4 非政府组织空缺下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
7.4.1 企业分类及其特征 |
7.4.1.1 企业社会责任 |
7.4.1.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研究 |
7.4.2 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可行性分析 |
7.4.2.1 必然性分析 |
7.4.2.2 问题分析 |
7.4.3 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
7.4.3.1 企业家参与——王可有先生 |
7.4.3.2 非国有企业参与——天津老城厢改造 |
7.4.3.3 非专门性国有企业 |
7.4.3.4 专门性国有企业 |
7.4.4 比较分析 |
7.4.4.1 非专门性国有企业参与保护形势分析 |
7.4.4.2 专门性国有企业参与保护优势分析 |
7.4.4.3 建筑遗产保护专门性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
7.5 小结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我县房地产开发与旧城改造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棚户区改造方式对于房价与居民消费的作用[D]. 方诚. 山东大学, 2021(11)
- [2]基于旧城风貌重塑的象山县棚户区改造规划策略研究[D]. 史素珍. 浙江大学, 2020(01)
- [3]利津县“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发展对策研究[D]. 王彬.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4]湖南龙辰房产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D]. 蓝思昱.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5]四川省得荣县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曾钧.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6]南部县棚户区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D]. 汪攀.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7]探讨浦城县房地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J]. 吴萍. 时代金融, 2016(20)
- [8]平遥旧城改造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郝晓丽.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5)
- [9]房地产开发项目定位研究 ——以田阳商住综合项目为例[D]. 崔进. 广西大学, 2012(03)
- [10]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D]. 刘敏. 天津大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