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甲胺四环素在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苑萍,张振庭,杨圣辉,程倩,王昊[1](2021)在《基于可溶性胶原的牙周缓释剂体外抑菌对照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可溶性胶原作为缓释材料的牙周缓释剂对4种牙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为研制安全有效的牙周缓释剂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制备可溶性胶原二甲胺四环素、环丙沙星缓释剂,并将药物等比稀释至10个浓度。测量缓释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型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粘性放线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钢管法测量缓释剂的抑菌环直径。结果:环丙沙星组对4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小于0.009mg/mL,二甲胺四环素组对4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小于0.003mg/mL,且在药物浓度较低时(<0.009mg/mL),胶原浓度相同(2%)的环丙沙星组和二甲胺四环素组相比,二甲胺四环素组对4种牙周致病菌的抑菌能力普遍要高于环丙沙星组。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药物浓度小于0.781mg/mL时,可溶性胶原缓释剂组的抑菌能力高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派丽奥)(P<0.05)。对于中间型普氏菌,当药物浓度大于2.344 mg/mL时,胶原浓度为3.5%的二甲胺四环素组抑菌作用最强,且在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后(<0.086mg/mL),盐酸米诺环素组的抑菌能力低于可溶性胶原二甲胺四环素组(P<0.05)。对于具核梭杆菌和粘性放线菌,也出现了在药物浓度较低时(<0.009mg/mL),可溶性胶原二甲胺四环素组的抑菌作用要高于盐酸米诺环素组(P<0.05)的现象。结论:可溶性胶原二甲胺四环素组具有比可溶性胶原环丙沙星组更强的抑菌作用。可溶性胶原缓释剂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且在药物浓度降低时,可溶性胶原良好的缓释作用保证了牙周缓释剂稳定的抑菌效能。
周立国[2](2020)在《盐酸二甲胺四环素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盐酸二甲胺四环素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牙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棒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二甲胺四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AH)、出血指数(BI)、临床附着丧失(CAL)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AH、BI、CAL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AH(3.36±0.71)mm、BI(1.17±0.34)分、CAL(2.87±0.51)mm均低于对照组(5.11±0.74)mm、(3.22±0.65)分、(3.53±0.5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二甲胺四环素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高度、出血指数及附着丧失等指标改善较好,临床疗效显着,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张丹红[3](2020)在《贝复新凝胶应用于牙周基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贝复新凝胶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各指标变化的相关因素,为贝复新凝胶在牙周基础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18-60周岁系统健康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共30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在基线前1周对试验患者实行全口超声龈上洁治,1周后复诊,并以此作为基线。采用同一患者口腔内病情相似的左右对称牙齿做自身对照设计。将口腔划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各选3颗符合标准的患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左右侧患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对其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实验组:SRP+贝复新凝胶牙周袋内上药;对照组:SRP,不做其他处理。分别在基线时、术后1周、术后2周及术后6周四个阶段,记录患牙的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然后运用统计软件SPSS 26.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在基线时,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BOP阳性位点百分比由基线时的100%降至6周时的38.7%;对照组BOP阳性位点百分比由基线时的100%降至6周时的41.0%;两组组间BOP阳性位点百分比比较,在治疗后1周及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第1周时差异更为明显,6周时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3.实验组SBI由基线时的4.00降至6周时的0.53,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S BI由基线时的4.06降至6周时的0.68,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SBI比较,在治疗后1周及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第1周时差异更为明显,6周时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4.实验组PI由基线的2.35降至6周时的0.00,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PI由基线时的2.33降至6周时的0.00,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PI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5.实验组PD由基线时的5.10mm降至6周时的3.33mm,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PD由基线时的4.94mm降至6周时的3.26mm,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PD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6.实验组AL由基线时的2.43mm降至6周时的1.46mm,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AL由基线时的2.56m m降至6周时1.53mm,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A L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贝复新凝胶辅助应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中,能够改善探诊出血、龈沟出血等牙周指数,提高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在牙周基础治疗中加入贝复新凝胶,尤其在治疗后即刻进行牙周袋内上药,可以显着改善术后1周的龈沟出血指数及探诊出血指标。
李宇崚,王卫忠,龚忠诚[4](2019)在《二甲胺四环素联合茶多酚对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患者IL-1β、IL-17F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二甲胺四环素联合茶多酚对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F(interleukin-17F,IL-17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二甲胺四环素组和联合组(每组48例)。二甲胺四环素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治疗,联合组在二甲胺四环素组的基础上给予茶多酚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IL-1β和IL-17F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LI、SBI、AL、GCF、PD指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PLI、SBI、AL、GCF、PD指标水平低于二甲胺四环素组治疗后(P<0.05)。2组患者治疗后,IL-1β、IL-17F水平低于2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IL-1β、IL-17F水平低于二甲胺四环素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75%,显着高于二甲胺四环素组的77.08%(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25%,显着低于二甲胺四环素组的20.83%(P<0.05)。结论:二甲胺四环素联合茶多酚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效果显着,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IL-1β、IL-17F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黄争美[5](2017)在《牙周炎治疗的抗菌药物膜制备及体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4000)为引发剂、以ε-己内酯(CL)和左旋丙交酯(LLA)为单体开环聚合得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聚丙交酯无规共聚物(mPEG-PCLA)为载体,以不同的比例分别载入甲硝唑、奥硝唑及盐酸米诺环素三种药物制备成膜,旨在研制一种用于牙周炎治疗的具有抗菌作用的新型药物缓释膜。方法:将甲硝唑、奥硝唑及盐酸米诺环素分别以5wt%、8wt%及10wt%的比例加入到1.5gmPEG-PCLA聚合物中,溶于氯仿溶剂(盐酸米诺环素先溶于2mL甲醇)形成均一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板中,室温自然干燥,制取载药抗菌共混膜,然后对载药膜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分析药物和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镜(SEM)对载药膜的表面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价;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膜中药物的含量均匀度和体外释放度;对载药膜的理化性能进行测试,包括:抗弯强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亲水性、稳定性、溶胀度、表面PH值、颜色等;选用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和变形链球菌,研究药膜对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抗菌性能,包括抑菌环测定和激光共聚焦观察生物膜和浮游菌;选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盐酸米诺环素载药膜进行细胞毒性检测。结果:三种药物的载药膜在载药量为5wt%~10wt%时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药物释放时间随着药物含量的增加而缩短。硝唑类药物膜的药物释放时间在10天左右,而盐酸米诺环素药物膜的药物释放时间则可达两周以上。甲硝唑和奥硝唑药物膜对具核梭杆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相对比较弱,而盐酸米诺环素载药膜对这三种细菌包括兼性厌氧菌变形链球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含量的增加,抗菌作用逐渐增强。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甲硝唑、奥硝唑和盐酸米诺环素三种药物的载药膜,并分别研究了它们的相关性能。实验发现,三种药物不同比例的载药膜都有一定的抗菌和缓释作用,其中以10wt%盐酸米诺环素载药膜性能最佳,其结构稳定,亲水性良好,对牙周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且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是一种有望用来辅助治疗牙周疾病的药物膜。
刘静,杨圣辉,李金陆,葛丽华,苗聪聪[6](2014)在《二甲胺四环素胶原凝胶制剂治疗牙周炎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建立牙周炎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二甲胺四环素胶原凝胶制剂治疗牙周炎的效果。方法56只清洁级金黄地鼠随机分成正常组、牙周炎组、实验组。正常组普通饮食,不做任何干预;牙周炎组、实验组用细线结扎实验牙的牙颈部,喂食高糖饮食,口腔接种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型普里沃氏菌和巨核梭形杆菌,以形成牙周炎动物模型,实验组同时使用二甲胺四环素胶原凝胶制剂治疗金黄地鼠实验性牙周炎,观察比较3组的各项牙周指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用以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用药后,菌斑指数、探诊出血、牙槽骨吸收值均优于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正常组比较,菌斑指数、探诊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吸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胺四环素胶原制剂对金黄地鼠实验性牙周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刘静,杨圣辉,李金陆[7](2014)在《二甲胺四环素胶原制剂体外抗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胶原蛋白为载体复合二甲胺四环素制成的牙周缓释制剂的抗菌效果,以期寻找辅助治疗牙周炎的新制剂。方法采用杯碟法对含20mg/g盐酸二甲胺四环素的胶原牙周缓释剂和派丽奥软膏进行牙周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实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环直径。菌珠选用国际标准菌株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型普里沃氏菌、巨核梭形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粘性放线菌。结果胶原牙周缓释制剂和派丽奥软膏对各实验菌株均有抑菌作用,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型普里沃氏菌、巨核梭形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的MIC为0.31mg/L,粘性放线菌的MIC为1.2mg/L。2种药物比较抑菌效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胶原牙周缓释制剂对牙周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张研[8](2012)在《克拉霉素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一直是牙周科医生的重要课题,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牙周基础治疗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基础,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如果一种药物既可以杀灭病原菌又可以抑制牙周炎的免疫反应,我们就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克拉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它不但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且可以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但克拉霉素在口腔科的应用还很有限。本文通过基础及临床实验,系统的观察克拉霉素在重度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以讨论其在重度慢性牙周炎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一、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在龈沟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目的:观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两种药物在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中的药物浓度。方法:4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克拉霉素组、甲硝唑组各20例。两组均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分别服药7d,于服药前、服药后3d、7d和10d取龈沟液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患者龈沟液中的药物的浓度,求平均值与两种药物对牙周常见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以观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是否能在龈沟液中达到最低抑菌浓度。结果:(1)3d和7d时两种药物均在龈沟液中有较高的分布,浓度均超过两种药物的血药浓度,10d时克拉霉素仍能被检出,甲硝唑未被检出。(2)3d和7d时两种药物均可以达到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型普氏菌、粘性放线菌等牙周常见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范围,10d时克拉霉素的龈沟液浓度仍能达到牙周常见细菌最低抑菌浓度范围。(3)克拉霉素7d时龈沟液中的浓度高于3d时的浓度(P<0.05),甲硝唑组3d时龈沟液药物浓度和7d时没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服药期间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在龈沟液中均有较好的分布,均能达到较高的抑菌浓度,克拉霉素在龈沟液中浓度有积累,在服药结束后一段时间仍能维持较高的龈沟液药物浓度。二、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对龈沟液中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目的:观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两种药物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中的IL-1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克拉霉素组、甲硝唑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30例。三组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克拉霉素组、甲硝唑对照组分别服药7d,采集基线及7d时各组患者的龈沟液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三组患者龈沟液中的IL-1和TNF-α的水平,以观察三组患者龈沟液中的IL-1和TNF-α的变化。结果:(1)基线时三者IL-1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7d时检测克拉霉素组IL-1和]TNF-α水平低于甲硝唑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甲硝唑组及空白对照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可以有效的降低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1和TNF-α水平。三、克拉霉素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评价目的:观察克拉霉素对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克拉霉素组、甲硝唑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30例。三组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克拉霉素组、甲硝唑对照组服药7d,分别比较基线,1个月,3个月时各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的变化。结果:(1)基线时三者PD, SBI, 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1月时检测克拉霉素组PD, SBI均低于甲硝唑组(P<0.05),A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月时克拉霉素组PD,AL均数均低于甲硝唑组(P<0.05), SBI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月及3月时SBI, PD, AL克拉霉素组及甲硝唑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克拉霉素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袁梅寿[9](2011)在《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治疗中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派力奥软膏辅助龈下治疗牙周炎和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治疗牙周炎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科确诊为中度、重度牙周炎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派力奥软膏辅助龈下治疗,对照组行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治疗,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χ2值为5·7406,对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 采用派力奥软膏辅助龈下治疗牙周炎的治疗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马晓丽[10](2010)在《局部应用2%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局部应用2%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3期)、PubMed (1966~2009.5)、Embase (1984~2009.5)、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1978~2009.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94~2009.5)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1994~2009.5)。手工检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等5种中文期刊。纳入局部应用2%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纳入研究按照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4.2.6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标准评价。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0.0版软件。结果:共纳入6个RCTs,336例受试者。平行设计和自身对照设计均被纳入。在治疗后3个月时,Meta-分析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局部使用2%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组的探诊深度减小更多,附着丧失恢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12个月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探诊深度减小值,附着丧失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研究均未报道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常规牙周洁治后局部应用2%米诺环素软膏能促进牙周病变的好转,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病例数仅有336例,且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因此有必要继续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获得更可靠的证据来评价局部使用2%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二、二甲胺四环素在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甲胺四环素在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可溶性胶原的牙周缓释剂体外抑菌对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可溶性胶原缓释剂的制备 |
1.1.1可溶性胶原缓释材料的制备 |
1.1.2可溶性胶原缓释剂制备与分组 |
1.2配置药敏培养基 |
1.3实验步骤 |
1.3.1五组牙周缓释剂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 |
1.3.2牙周致病菌对五组牙周缓释剂的药敏实验 |
1.4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2)盐酸二甲胺四环素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水平比较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贝复新凝胶应用于牙周基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材料与设备 |
2.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牙周指标分析 |
2.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对试验结果的讨论 |
2.贝复新凝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3.牙周局部药物研究进展 |
4.本次研究的创新性及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药物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二甲胺四环素联合茶多酚对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患者IL-1β、IL-17F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药物治疗 |
1.2.2 牙周相关指标检测 |
1.2.3 IL-1β、IL-17F检测 |
1.2.4 效果评价 |
1.2.5 不良反应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PLI、SBI、AL、GCF、PD的检测结果 |
2.2 2组患者IL-1β、IL-17F水平检测结果 |
2.3 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5)牙周炎治疗的抗菌药物膜制备及体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绪论 |
第一部分 甲硝唑药物膜的制备及体外性能研究 |
第一节 甲硝唑药物膜的制备及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
第二节 甲硝唑药物膜的体外缓释及抗菌性能研究 |
第二部分 奥硝唑药物膜的制备及体外性能研究 |
第一节 奥硝唑药物膜的制备及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
第二节 奥硝唑药物膜的体外缓释及抗菌性能研究 |
第三部分 盐酸米诺环素药物膜的制备及体外性能研究 |
第一节 盐酸米诺环素药物膜的制备及膜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二节 盐酸米诺环素药物膜的体外缓释及抗菌性能研究 |
第三节 盐酸米诺环素药物膜的生物安全性能研究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
(6)二甲胺四环素胶原凝胶制剂治疗牙周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3. 观察指标( 参考人牙指标) |
4. 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 牙周情况观察 |
2. 组织病理学观察 |
讨 论 |
(7)二甲胺四环素胶原制剂体外抗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8)克拉霉素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在龈沟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
1.1 对象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对龈沟液中IL-1和TNF-α水平的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克拉霉素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
3.1 对象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治疗中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4.1 观察组 |
1.4.2 对照组 |
1.5 疗效判定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10)局部应用2%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方法 |
临床试验的纳入标准 |
临床试验的排除标准 |
文献检索 |
检索文献的筛选 |
资料提取 |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文献回顾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英文缩略表 |
四、二甲胺四环素在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可溶性胶原的牙周缓释剂体外抑菌对照实验研究[J]. 马苑萍,张振庭,杨圣辉,程倩,王昊.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1(03)
- [2]盐酸二甲胺四环素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周立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8)
- [3]贝复新凝胶应用于牙周基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D]. 张丹红.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二甲胺四环素联合茶多酚对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患者IL-1β、IL-17F水平的影响[J]. 李宇崚,王卫忠,龚忠诚. 上海口腔医学, 2019(05)
- [5]牙周炎治疗的抗菌药物膜制备及体外性能研究[D]. 黄争美.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6)
- [6]二甲胺四环素胶原凝胶制剂治疗牙周炎的实验研究[J]. 刘静,杨圣辉,李金陆,葛丽华,苗聪聪. 北京口腔医学, 2014(05)
- [7]二甲胺四环素胶原制剂体外抗菌研究[J]. 刘静,杨圣辉,李金陆. 北京口腔医学, 2014(03)
- [8]克拉霉素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张研.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9]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治疗中疗效观察[J]. 袁梅寿.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0)
- [10]局部应用2%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的系统评价[D]. 马晓丽. 兰州大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