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视字幕的运用与拓展(论文文献综述)
黄小曼[1](2021)在《女性题材纪录片中女性意识表达策略研究 ——以毕业作品《20 50 70》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我国女性题材纪录片中女性意识表达策略作为研究对象,在完整地梳理我国女性题材纪录片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毕业设计《20 50 70》的创作经验,分别从视听和叙事两大层面展开论述,旨在提炼总结女性题材纪录片中适用于女性意识表达的创作手法,分析不同创作手法的表达效果,为当下女性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参考。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梳理了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女性题材纪录片创作成果,然后从论文和作品两方面阐释了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随后简要介绍了笔者的毕业作品《20 50 70》的创作内容。在第一章中,笔者着重探讨女性题材纪录片和女性意识的概念界定,梳理了女性题材纪录片中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探索方式,主要分为经验式探索和理论式探索两大类。第二章主要从视听语言的表意功能出发,探讨了视觉符号和声音元素对于反映女性境遇、传递女性心理,进而传达女性意识的作用。第三章聚焦于女性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分析了女性题材纪录片中的叙事视角、叙事情节和叙事结构如何把控作品层次、勾勒文本主题、支撑创作意旨。最后的结语中笔者总结了毕业设计拍摄与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不足与感悟,并对女性题材纪录片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宋亦涵[2](2021)在《电视综艺节目的短视频传播研究 ——以“江苏卫视”《蒙面唱将猜猜猜(第四季)》为例》文中认为
李颖琪[3](2021)在《网络纪实真人秀《守护解放西》中警察媒介形象的多模态建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当代文化中的表意符号不再仅是单一模态的,这种符号的“多模态化”是随着大众媒介传播形式的发展,以文字为主要表意载体的单一模态传播形态无法完成人们日益增长的意义交际需求而产生的。多模态符号对大众生活的介入愈发深入,个人对自身生活的环境以及许多概念的认知也高度依赖于符号化后的文本。本文基于多模态分析视域,在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理论指导下,综合电影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方法,将《守护解放西》这一多模态语篇划分为文化、内容及媒介三个层面,并重点对内容层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将内容层面划分为语言、图像和声音三大模态,对警察媒介形象建构中各模态的建构路径和作用以及多模态互动建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语言模态的建构作用是建立偏理性和概念性的认知,本文将语言模态分为文化语境和内容表达两个层面进行考察,语言模态既能在文化语境层面达到反映多模态语篇的文化语境以及建构现实、建构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能在内容表达层面通过人物语言叙述和文本语言叙事达到创作者的建构意图;其次,图像模态的建构作用是侧重于对现实的再现和建立偏感性的认知,本文依据图像的功能将图像分为了再现建构以及构图和互动建构三个建构路径;再次,声音模态的建构作用是配合语言和图像模态进行认知的强化,虽然多模态语篇中的声音模态无法独立完成媒介形象的建构,但声音模态可以通过音乐和后期音效两方面发挥对认知的强化作用;最后,多模态语篇不是静止的,意义的传达同样在互动过程中进行,警察媒介形象的多模态互动体现为多模态符号互动和多模态媒介互动两个层面。
周韩照[4](2021)在《多模态视域下的实时字幕翻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种视听翻译的新形式——实时字幕翻译。实时字幕翻译满足了媒体无障碍传播的人性化需求,为听障人士带来便利;它也是打破语言障碍、促进全球沟通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世界无障碍交流。这种视听翻译新形式在国外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如2018年获得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支持的Interlingual Live Subtitling for Access(ILSA)项目。而在国内,实时字幕翻译研究尚未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本研究首先梳理并阐释了实时字幕翻译的相关概念,阐述了实时字幕翻译的过程,对实时字幕翻译的操作过程和呈现形态进行了分类,并描述其不同特征;着重探讨了实时字幕翻译在翻译主体、翻译过程与翻译文本这三个要素上有何独特之处,并针对实时字幕翻译的多模态特性,试图解答如何从多模态视角增进对实时字幕翻译现象的认识。其次,结合实际案例,从多模态视角出发,针对实时字幕翻译个案中的视觉-语言多模态关系进行详细的探究。采用产品导向与过程导向相结合的描述性方法,一方面重点分析实时字幕翻译的翻译产品具有怎样的视觉-语言多模态关系特征、与源语文本相比存在哪些差异;另一方面从实时字幕翻译的翻译过程探寻实时字幕翻译多模态特征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并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最后从个案分析中总结归纳实时字幕翻译实践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今后的实时字幕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借鉴。研究发现,实时字幕翻译中多模态文本的视觉-语言多模态关系呈现出形符-形符、类符-形符、转喻、隐喻四种对等关系和外指、施动者-受动者、同位、附属四种互补关系的主要特征。实时字幕翻译过程使得译语文本中视觉-语言的互补关系增多,即译语文本相比源语文本更加依赖视觉模态与语言模态共同构建意义。从实时字幕翻译过程来看,视觉-语言的互补关系的强化、字幕与画面的协调性问题均可以归因于同声传译与译后环节的策略选择。实时字幕翻译过程的各个环节关系紧密,产生的连锁性反应最终影响了译语多模态文本的表现特征。
李爱景[5](2021)在《“播”与“说”-《新闻联播》与《主播说联播》语态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新闻联播》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政治传播的功能,在传播语态上表现为“宣教式”官方语态。随着互联网发展,媒介传播形式和平台趋向多元化,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受众依托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这种媒介环境倒逼《新闻联播》改革,其顺势而为创立《主播说联播》节目,在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及央视新闻APP全面上线。社交媒体具有社交性,信息呈碎片化式传播。这意味着《主播说联播》在新闻语态上必须变革,叙事话语上趋向“亲民”;叙事内容上紧扣热点;叙事主体上主播网络化、口语化表达及肢体语言丰富;叙事技巧上利用多媒体叙事手段丰富了传播符号。由政治化官方化语态逐步转变为“亲民”的平民化语态,彰显其亲民化的特性。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界针对新闻语态及《主播说联播》的研究,对《新闻联播》和《主播说联播》二者关系作出概述。其次,对《新闻联播》和《主播说联播》做了新闻语态的对比分析,探究他们各自的语态特征。并从节目定位、传播媒介、受众等方面探讨两者叙事语态不同的背景及原因。最后对《新闻联播》如何利用好社交平台拓展受众,优化传播效果做出探讨。文章选取《新闻联播》和《主播说联播》145多篇样本对比,找出两者新闻内容、语言表达、叙事技巧等差异。文章探究主流媒体在社交平台话语表达特色;指出《新闻联播》实现从电视媒介到社交媒介的跨媒体叙事、拓展年轻受众并借助社交平台这一桥梁传播主流声音的意义;并解释了未来主流媒体要更加注重新闻叙事互动性、故事化和人格化的创新表达。互联网的发展及传播技术的革新,推动着媒体的深刻变革。如今,社交平台的普及,人们具备信息传播者和评论发出者双重角色。这样的媒介环境要求主流媒体要善于创新新闻话语表达样式并运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的主动权。《新闻联播》作为主流媒体的担当,设立《主播说联播》正是顺应了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趋势。
赖雯薇[6](2021)在《初级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研究 ——以《环球汉语》1、2册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时代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同样开始被应用于视听说教材上。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借助多媒体方式对教学对象造成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者又潜移默化地接收了真实地道的汉语表达。视听说教材能够从听觉和视觉多维度刺激感官,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得学习者对汉语及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感知和理解。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视听说教材并不多见,而且出版年份较为久远。论文挑选了较为典型的初级视听说教材《环球汉语》(1、2)作为研究对象。论文运用统计分析、教学观察等研究方法,对视听说教材《环球汉语》的编写体例、文本内容、视频内容、其视听说特点进行探究,并根据教材的编写原则给出一些修订建议。以此促进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视听说教材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更符合学习需求。论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说明理论基础以及方法、提出创新之处。第二章介绍了《环球汉语》编写原则、编写特点、编写理念、教材的体例。第三章对文本教材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归纳。第四章,对视频教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第五章结合视听说教材的编写原则及相关数据分析《环球汉语》系列教材的优缺点,并给出合理的编写修订建议。第六章总结全文,论述论文的不足之处,提供今后的研究思路作为参考。
孟祥傲寒[7](2021)在《《明星大侦探》节目的创新策略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被业内认为是我国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元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在投资力度、观众数量、广告收益等方面创造了新的高度,各大视频平台纷纷把更多的制作经费投入到自制综艺节目上。细数近年来我国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从2014年爱奇艺的《奇葩说》,到2015年爱奇艺的《偶滴歌神啊》,2016年优酷视频的《火星情报局》,2017年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2018年腾讯视频的《奇遇人生》,再到2019年芒果TV的《女儿们的恋爱》,2020年芒果TV的《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些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在节目经费、制作班底、加盟明星等方面都颇具实力,获得了口碑与点击量的双丰收。但是随着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繁荣发展,一些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制作粗糙、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暴露,在此情境下,《明星大侦探》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类型应运而生。《明星大侦探》是芒果TV推出的一档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一经推出便在网络上获得了极高的播放量和良好的口碑。《明星大侦探》作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佼佼者,该节目的创新策略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以期为我国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发展提供经验与启示。本研究以《明星大侦探》为对象进行分析,主体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明星大侦探》1-6季的节目内容,从节目主题、节目故事内容、节目嘉宾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部分聚焦《明星大侦探》节目形式层面的创新,其一,关注该节目的场景设置与道具,探究该节目如何通过场景设计及适配场景的道具,为观众打造沉浸式体验;其二,以画面语言和听觉语言为切入点,对该节目在视听语言方面的创新做出论述;其三,从《明星大侦探》的后期剪辑与特效字幕两方面展开,探讨节目后期制作的特色与创新。第三部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入手,分析《明星大侦探》节目的传播理念,并总结《明星大侦探》传播渠道上的创新。第四部分为《明星大侦探》节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策略启示,列举了《明星大侦探》节目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对该节目的思考及其创新策略,以期为今后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启示。《明星大侦探》通过设置新颖且具有社会价值的节目内容,不同于传统的综艺节目形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研究以《明星大侦探》为例,将《明星大侦探》的节目文本进行归纳整理,从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传播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明星大侦探》节目的创新特色。尽管《明星大侦探》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明星大侦探》在节目创新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该节目的创新策略进行整理归纳,有利于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进一步发展。
俞壮[8](2020)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高校课程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高校课程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学科专业素质,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需求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的重点。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前有不少高校课程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但由于项目式学习活动目标对社会需求的支撑性不足且缺少围绕学习者预期能力所构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体系,导致部分学生在未来就业时仍然无法满足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是一种面向市场需求的、重点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培养的教育理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对项目式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展中的不足,增强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指向性,更好的发挥项目式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优势,充分适应高校课程的人才培养要求,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探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在项目式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本研究对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结合高校课程特点、项目式学习活动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构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框架。该框架中内循环强调对教学活动内部的把控,通过对预期成果目标的逆向设计确定一系列相互联结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掌握所预设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外循环强调基于当前国家、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等外部需求预设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并通过对教学活动不断的反馈建立社会与课程教学之间的桥梁,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提供支持。在实践层面本研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框架对高校课程《数字视音频编辑与合成》以“课程培养目标——能力指标点——核心内容——项目式学习活动”为主线进行逆向设计,确定出课程四个维度成果目标,六大主题以及十一个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过对能力素养达成情况、活动开展效果方面采用定性、定量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索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核心环节及影响因素,进而对活动框架进行不断修正与完善,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最终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能够围绕学习者预期能力构建项目式学习活动体系,进而改善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效果。通过对课程培养目标进行逆向分解,使各个项目的目标具有联结性,提高了项目式学习活动对预期成果目标的指向性,建立了社会需求与项目式学习活动之间的联结。2.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学科专业素质。本研究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指导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框架应用于《数字视音频编辑与合成》课程,通对三轮课程的开展,对能力素质达成指标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在作品质量、制作报告水平及视音频处理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方面都有了显着提高,具备了面向社会需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具有良好的开展效果。本研究通过对三轮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收集得到的课堂观察、课程反馈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各个环节有序衔接、目标明确;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互动加强,课堂效率有效提高,学习活动具有良好的开展效果。
贺薪宇[9](2020)在《中职篮与美职篮转播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柯颖[10](2020)在《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跨国生产与文化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影视译制剧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绝佳载体。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是通过影视剧译制方法减少中老文化交流障碍、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中国影视剧的老挝语译制还存在着实践薄弱、理论不足、文化折扣等问题。本文的调查对象——云南皇威传媒有限公司是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乃至东南亚语译制的领头羊,本文基于对昆明、老挝两个调查地点的实地调研,针对相关译制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收集大量一手资料和真实数据,采用归纳研究、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文化研究、传播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理论,对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进行译制现象的微观写作和作品解读,旨在提升对老挝语译制生产及其文化建构的认知和理解。全文共四章:第一章梳理中国影视剧对外译制业的发展历程,以及面向东南亚和老挝的影视译制发展情况。第二章结合个案调查,总结并分析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跨国联合译制生产模式、流程和内容。第三章在跨国生产与文化建构的辩证关系基础上,对老挝语译制剧进行文本分析,阐述文化建构的具体内容。第四章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问题与反思。本文研究重点是通过总结老挝语译制“生产实践”内容,分析老挝译制剧“文化产品”价值内涵,探究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文化意义”——建构老挝观众的文化认同和译制参与者的特殊文化身份,从而为减少中国影视文化向老挝传播的文化折扣,提升我国影视译制事业的理论研究与译制事业实践能力进献微薄之力。
二、电视字幕的运用与拓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字幕的运用与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1)女性题材纪录片中女性意识表达策略研究 ——以毕业作品《20 50 70》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文献综述 |
二、作品汇总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五节 毕业作品《20 50 70》简介 |
第一章 女性题材纪录片与女性意识概述 |
第一节 女性题材纪录片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女性意识概念界定 |
第三节 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探索方式 |
一、经验式探索 |
二、理论式探索 |
第二章 女性题材纪录片中女性意识的视听表达 |
第一节 视觉符号指涉女性境遇 |
一、行为符号:意识传递的直接呈现 |
二、器物符号:意识传递的延展元素 |
三、空间符号:意识传递的场景寄托 |
四、时间符号:意识传递的动态标志 |
第二节 声音元素传递女性心理 |
一、人物原声的直接宣告 |
二、音响与音乐的间接暗示 |
第三章 女性题材纪录片中女性意识的叙事表达 |
第一节 叙述视角把控作品层次 |
一、作品局部的不同视角 |
二、作品整体的视角转换 |
第二节 矛盾冲突勾勒文本主题 |
一、角色冲突:人物内心的焦虑与困惑 |
二、两性争辩:思维差异的呈现与对抗 |
三、文化偏见:传统观念隐含性别歧视 |
第三节 叙事结构支撑创作意旨 |
一、女性人物导向的结构选择 |
二、女性话题导向的结构选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20 50 70》拍摄事件整理 |
附录二 《20 50 70》采访内容整理 |
附录三 《20 50 70》剪辑台本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3)网络纪实真人秀《守护解放西》中警察媒介形象的多模态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五、研究框架 |
第一章 多模态理论基础及警察媒介形象概述 |
第一节 多模态话语分析 |
一、理论源起及定义 |
二、理论主要研究路径 |
第二节 警察媒介形象 |
一、媒介形象与警察媒介形象 |
二、真人秀中的警察媒介形象 |
第二章 警察媒介形象的语言模态建构 |
第一节 语言模态的文化语境层面建构路径 |
一、语言的高语境修辞 |
二、语言的风格化呈现 |
第二节 语言模态的内容表达层面建构路径 |
一、有声语言的叙述建构 |
二、文本语言的叙事建构 |
第三节 语言模态的建构作用:理性概念认知 |
一、宏观层面 |
二、微观层面 |
第三章 警察媒介形象的图像模态建构 |
第一节 图像模态的再现建构路径 |
一、警察媒介形象的概念再现 |
二、警察媒介形象的叙述再现 |
第二节 图像模态的构图及互动建构路径 |
一、警察单独形象建构 |
二、警察相关关系建构 |
第三节 图像模态的建构作用:感性感受认知 |
一、再现建构作用 |
二、感性认知作用 |
第四章 警察媒介形象的声音模态建构 |
第一节 情感基础:背景音乐的建构路径 |
一、情绪性音乐:人物的情绪体现 |
二、风格化音乐:风格的整体奠定 |
第二节 增强强化:后期音效的建构路径 |
一、情节音效:强调信息 |
二、情绪音效:强化感受 |
第三节 声音模态的建构作用:强化作用 |
一、情感及认知强化建构作用 |
二、强化其他模态建构作用 |
第五章 警察媒介形象的多模态互动建构 |
第一节 多模态符号互动的建构路径 |
一、多模态符号间的关系 |
二、多模态符号互动的建构作用 |
第二节 多模态媒介互动的建构路径 |
一、 《守护解放西》多模态语篇的跨媒介建构 |
二、警察媒介形象的语篇互文建构 |
三、警察媒介形象的受传互动建构 |
总结与反思 |
一、警察媒介形象多模态建构的创新效果 |
二、警察媒介形象多模态建构的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部分民警采访话语内容 |
附录二 《守护解放西》第1 集文字内容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4)多模态视域下的实时字幕翻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实时字幕翻译的兴起与发展 |
(一)我国实时字幕翻译的兴起与背景 |
(二)研究意义:实时字幕翻译的必要性与发展趋势 |
二、研究综述:实时字幕翻译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差异 |
(一)实时字幕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差异 |
(二)本论文对现有研究的推进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一章 实时字幕翻译概述 |
一、实时字幕翻译的相关概念、操作过程与呈现形态 |
(一)实时字幕翻译相关概念梳理 |
(二)实时字幕翻译过程概述 |
(三)实时字幕翻译操作过程分类 |
(四)实时字幕翻译的呈现形态 |
二、对实时字幕翻译的理论认识:翻译主体、翻译过程与翻译文本 |
三、实时字幕翻译的多模态性 |
第二章 多模态翻译理论:多模态关系与多模态文本翻译 |
一、多模态关系与多模态文本的构造 |
二、多模态文本分析与视觉-语言关系 |
(一)迪塞尔托及其多模态文本分析模型 |
(二)聚焦视觉-语言关系:跨模态交互关系 |
三、应用与拓展:本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框架 |
(一)从源语到译语:从多模态源语文本分析到多模态文本分析 |
(二)从静态到动态:在实时字幕翻译研究中的拓展 |
(三)本研究采用的多模态分析框架 |
第三章 实时字幕翻译案例的多模态关系分析——以2019 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的实时字幕翻译为例 |
一、多模态语料的选取与前处理 |
(一)案例选取 |
(二)多模态文本前处理方法:分割、转写、对齐与标注 |
二、产品导向分析:实时字幕翻译产品的视觉-语言关系 |
(一)多模态译语文本产品的视觉-语言关系 |
(二)多模态源语和译语文本中视觉-语言关系的差异 |
(三)实时字幕与画面的协调性差异 |
三、过程导向分析:翻译过程环节中的视觉-语言关系探究 |
(一)翻译环节:同声传译 |
(二)译后环节:连锁反应与应对策略选择 |
四、讨论与总结:基于多模态关系分析的实时字幕翻译优化建议 |
结语 |
一、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5)“播”与“说”-《新闻联播》与《主播说联播》语态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1.2.1 《新闻联播》和《主播说联播》关系梳理 |
1.2.2 新闻语态研究 |
1.2.3 《主播说联播》研究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2 从《新闻联播》到《主播说联播》语态变化背景 |
2.1 《新闻联播》创新话语自觉 |
2.1.1 《新闻联播》节目定位 |
2.1.2 社交媒体传播力冲击 |
2.2 国家政策助推 |
2.2.1 媒介融合成为国家战略 |
2.2.2 主流媒体跨媒体叙事潮 |
2.3 受众影响语态选择 |
2.3.1 受众群体差异化 |
2.3.2 受众趣味性需求升级 |
2.4 技术革新改变传媒样态 |
2.4.1 媒介技术革新 |
2.4.2 传播媒介影响传播模式 |
3 《新闻联播》与《主播说联播》语态对比研究 |
3.1 叙述主体——去个性化到个性化转变 |
3.1.1 《新闻联播》叙述主体多元且去个性化 |
3.1.2 《主播说联播》叙述主体单一且个性化鲜明 |
3.2 叙事话语——从政治话语到社交话语 |
3.2.1 《新闻联播》偏重官方话语表达 |
3.2.2 《主播说联播》平民话语表达 |
3.3 叙述内容——政治叙事到社交叙事转变 |
3.3.1 《新闻联播》——以政治性新闻为主、宏大叙事 |
3.3.2 叙述内容——以热点新闻为主、社交式叙事 |
3.4 叙事视角——全知视角到限知视角 |
3.4.1 《新闻联播》零焦点叙事、叙事技巧单一 |
3.4.2 《主播说联播》内焦点叙事、叙事技巧多样化 |
4 《新闻联播》与《主播说联播》语态转变意义 |
4.1 实现《新闻联播》新闻传播力延伸 |
4.1.1 大小屏联动——形成全媒体叙事 |
4.1.2 扩展受众群体——实现传受双方良性互动 |
4.2 对其他主流媒体影响力分析 |
4.2.1 构建主流媒体语态变革认同感 |
4.2.2 传播主流声音——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表达趋向一致 |
5 《新闻联播》与《主播说联播》语态优化思考 |
5.1 《新闻联播》——保留传统优势优化传播 |
5.2 《主播说联播》——优化互动机制实现精准传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6)初级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研究 ——以《环球汉语》1、2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的定义 |
1.2.2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的理论研究 |
1.2.3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编写情况研究 |
1.2.4《环球汉语》系列教材的个案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课堂观察法 |
1.3.3 图表法 |
1.3.4 问卷调查法 |
1.3.5 访谈法 |
第二章 《环球汉语》编写原则及教材介绍 |
2.1 教材简介 |
2.2 编写原则 |
2.3 编写理念 |
2.4 编写特点 |
2.5 编写体例 |
2.5.1 外部编写体例 |
2.5.2 内部编写体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环球汉语》1、2 册教材文本分析 |
3.1 话题 |
3.2 词汇 |
3.2.1 词汇数量 |
3.2.2 词汇难度 |
3.3 语法 |
3.3.1 语法点数量 |
3.3.2 语法点难度编排 |
3.4 文化 |
3.4.1 文化点滴 |
3.4.2 供你参考 |
3.4.3 小结 |
3.5 练习 |
3.5.1 练习类型 |
3.5.2 练习编排层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环球汉语》1、2 册视听教材分析 |
4.1 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4.1.2 问卷调查的设计 |
4.1.3 问卷调查的结果 |
4.2 剧情 |
4.3 时长 |
4.4 视频语言 |
4.5 视频语速 |
4.6 字幕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教材优缺点及编写建议 |
5.1 教材优缺点 |
5.1.1 教材优点 |
5.1.2 教材缺点 |
5.2 编写建议 |
5.2.1 文本教材的编写建议 |
5.2.2 视频教材的编写建议 |
5.2.3 初级视听说教材整体编写建议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内容 |
致谢 |
(7)《明星大侦探》节目的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关于《明星大侦探》节目的研究现状 |
二、关于综艺节目创新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明星大侦探》节目内容的创新策略 |
第一节 主题要素:节目主题的万象包罗 |
一、贴近社会热点话题 |
二、借鉴经典影视作品 |
三、融合多元主题类型 |
第二节 内容要素:节目内容的多维并举 |
一、跌宕起伏的戏剧剧情 |
二、创作连续的剧情呼应 |
第三节 角色要素:节目角色的多元组成 |
一、风格互补的明星嘉宾 |
二、相得益彰的素人嘉宾 |
三、知识渊博的专业人士 |
第二章 《明星大侦探》节目形式的创新策略 |
第一节 场景空间的视象营造 |
一、实景空间营造真实氛围 |
二、精美道具完善舞台布景 |
第二节 声画兼具的视听语言符号 |
一、风格各异的画面语言 |
二、引人入胜的听觉语言 |
第三节 极具特色的后期制作 |
一、故事性与综艺性融合剪辑 |
二、挖掘特效字幕的潜在功能 |
第三章 《明星大侦探》节目传播的创新策略 |
第一节 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 |
一、大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受众 |
二、满足受众多元化心理需求 |
第二节 全方位互动的传播渠道创新 |
一、媒介化:传播矩阵立体化造势 |
二、情境化:线下活动推广造势 |
第四章 《明星大侦探》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启示 |
第一节 《明星大侦探》节目存在的问题 |
一、剧本内容仍需打磨 |
二、主题立意应更契合 |
三、邀请嘉宾应更慎重 |
四、后期制作仍需认真 |
五、节目植入广告过多 |
第二节 《明星大侦探》节目创新策略启示 |
一、节目引进与本土融合并举 |
二、类型创新与垂直细分并重 |
三、周边衍生与联动效应并行 |
四、游戏互动与受众参与并进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致谢 |
(8)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高校课程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
1.1.2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为当前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
1.1.3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更好的指向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 |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学习成果 |
2.1.2 项目式学习活动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研究现状 |
2.2.2 项目式学习活动的研究现状 |
2.2.3 述评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
2.3.2 成就目标理论 |
2.3.3 活动理论 |
第三章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框架 |
3.1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特点 |
3.1.1 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分析 |
3.1.2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特点分析 |
3.2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框架的构建 |
3.2.1 成果目标的定义 |
3.2.2 能力指标点的确定 |
3.2.3 教学内容的组织 |
3.2.4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矩阵的构建 |
3.2.5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环节 |
3.2.6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流程 |
第四章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应用 |
4.1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应用背景 |
4.1.1 课程基本信息 |
4.1.2 学习者特征分析 |
4.1.3 学习平台支持 |
4.2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 |
4.2.1 定义课程成果目标 |
4.2.2 确定课程能力指标点 |
4.2.3 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
4.2.4 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矩阵 |
4.2.5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样例 |
4.2.6 成果评价的设计 |
第五章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与效果分析 |
5.1 实施流程概述 |
5.1.1 教学实施目标 |
5.1.2 教学实践流程 |
5.1.3 评价工具设计 |
5.2 第一轮教学实施与结果分析 |
5.2.1 第一轮教学实施过程 |
5.2.2 第一轮实施结果分析 |
5.2.3 第一轮实施总结与改进 |
5.3 第二轮教学实施与结果分析 |
5.3.1 第二轮教学实施过程 |
5.3.2 第二轮实施结果分析 |
5.3.3 第二轮实施总结与改进 |
5.4 第三轮教学实施与结果分析 |
5.4.1 第三轮教学实施过程 |
5.4.2 第三轮实施结果分析 |
5.4.3 第三轮实施反思与总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不足 |
6.3 研究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1 :视音频后期处理实践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2 :“视音频格式应用——公众号的创建”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 |
附录3 :“影视作品制作”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 |
附录4 :“蒙太奇短片制作”项目作品评价量规 |
附录5 :课程反馈调查问卷 |
附录6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7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8 :课前测试题目 |
附录9 :课后测试题目 |
(10)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跨国生产与文化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课题的缘起 |
二、学术界研究综述 |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影视剧“走出去”相关研究 |
(二)中国影视剧译制产业与发展的研究 |
(三)老挝传媒影视业发展的研究 |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一)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二)社会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 |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
五、调查研究的对象与实施策划 |
(一)调查研究的对象 |
(二)调查研究的实施计划 |
第一章 中国影视剧对外译制业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中国影视剧译制业的发展历程 |
一、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发展时期 |
二、改革开放后短暂辉煌时期 |
三、新千年多元化发展时期 |
第二节 中国影视剧东南亚语译制业的发展概况 |
一、中国影视剧东南亚语译制业的发展历程 |
二、中国影视剧东南亚语译制的发展优势 |
三、中国影视剧东南亚语译制业的现状调查 |
第三节 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发展概况 |
一、老挝国内传媒业发展背景 |
二、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发展特点 |
三、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个案调查 |
第二章 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跨国生产 |
第一节 老挝语译制剧的跨国联合译制生产模式 |
一、跨国联合译制生产模式的形成历程 |
二、跨国联合译制生产模式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老挝语译制剧跨国生产的生产流程 |
一、翻译 |
二、审稿与审查 |
三、选角与培训 |
四、棚内实录阶段 |
五、后期合成 |
第三节 老挝语译制剧跨国生产的主要内容 |
一、老挝语译制剧的作品情况 |
二、老挝语译制剧的传播情况分析 |
第三章 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文化建构 |
第一节 老挝语译制跨国生产与文化建构的辩证关系 |
第二节 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剧的亲缘文化共鸣 |
第三节 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剧的普世价值传达 |
第四节 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剧的国家形象重识 |
一、国家形象:从刻板印象到立体现代 |
二、国民形象:从单一片面到生动多元 |
第五节 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剧的译者文化身份建构 |
一、跨国交流的文化中介 |
二、跨国文化的作者和受众 |
第四章 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问题与反思 |
第一节 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文化折扣问题 |
一、文本语义韵味流失 |
二、译制工作的行为方式差异 |
三、受众接受差异 |
第二节 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反思与建议 |
一、优化影视译制内容,降低文化折扣影响 |
二、拓展传播渠道,加强跨国交流合作 |
三、坚持和而不同,实现民心相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国影视剧东南亚语译制情况统计 |
附录2 2014-2019年皇威传媒译制作品片单统计表 |
附录3 老挝国家电视台2019年4月节目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电视字幕的运用与拓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女性题材纪录片中女性意识表达策略研究 ——以毕业作品《20 50 70》为例[D]. 黄小曼.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电视综艺节目的短视频传播研究 ——以“江苏卫视”《蒙面唱将猜猜猜(第四季)》为例[D]. 宋亦涵.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网络纪实真人秀《守护解放西》中警察媒介形象的多模态建构研究[D]. 李颖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多模态视域下的实时字幕翻译研究[D]. 周韩照.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5]“播”与“说”-《新闻联播》与《主播说联播》语态比较研究[D]. 李爱景.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6]初级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研究 ——以《环球汉语》1、2册为例[D]. 赖雯薇.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7]《明星大侦探》节目的创新策略研究[D]. 孟祥傲寒.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8]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高校课程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 俞壮. 江南大学, 2020(01)
- [9]中职篮与美职篮转播比较研究[D]. 贺薪宇. 广州体育学院, 2020
- [10]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跨国生产与文化建构研究[D]. 李柯颖.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