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的汽车标准与专利(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伟,李维菁,陆春[1](2022)在《汽车标准视角下必要专利问题应对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分析标准必要专利内涵及其对汽车标准化的影响,研究国外标准化组织标准必要专利问题处置方法,结合我国国情,以汽车标准管理流程为主体,提出汽车标准必要专利问题应对机制,完善汽车标准管理制度,填补汽车标准必要专利领域研究空白。
刘通[2](2021)在《汽车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势在必行》文中研究指明汽车企业应与通信企业密切沟通,达成相关规则和协议,构建智能网联汽车许可的新模式与新规则,避免重蹈手机行业专利大战的老路。2021年6月1日,诺基亚和戴姆勒分别宣布,两家公司的全球专利诉讼达成和解协议,结束了双方之间长达两年多的专利许可争议。按照双方签署的专利许可协议,诺基亚将向戴姆勒授权移动通信技术。2021年7月7日,华为宣布与大众汽车集团的一个供应商达成专利许可协议。该协议包括华为4G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涵盖装有无线连接功能的大众汽车。一场以汽车厂商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目标的专利许可大战,已经悄然打响。
李云伟,燕翙江,王兆,胡建,胡月,解瀚光[3](2021)在《汽车标准化发展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文中认为本文给出了汽车标准化的基本内涵、研究内容和主要特征,论述了汽车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并从标准化理论、政策与管理、产业与技术、国际形势、资源保障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汽车标准化发展的因素,最后结合汽车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汽车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为把握未来汽车标准化的发展特征提供参考。
NTCAS Secretariat;[4](2020)在《汽车行业标准化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重点》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汽车行业继续承受生存考验,或许中国车市真正到了瓶颈期,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了2019年中国汽车消费。寒冬里的车企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整合,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造车势力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形势越严峻,就越需要汽车企业加大投资与研发以开发新车型。汽车行业通用化、电动化、模块化、智能化、轻量化、环保化各项技术发展迅速。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标准的支撑作用也愈发明显。标准要紧跟技术与产品发展趋势,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质量保障、市场监督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李海晏[5](2019)在《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路线图和建议》文中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化路线图能有效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完善标准体系,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文中从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和体系建设、标准研制,示范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化路线图。从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强标准化研究,加强平台资源保障建设,推进关联领域标准化工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发挥标准专利联动效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标准宣贯,鼓励示范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化工作建议。
吴鸣[6](2019)在《电动汽车行业的标准引用网络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压力使得电动汽车这一领域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发展以电动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传统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有利于避免其它国家的石化能源封锁和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也是我国的重点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国内乘用车市场份额整体占比较小、国际上品牌知名度较低、依赖政府补贴、安全事故频发等,而问题的症结在于电动汽车技术不够成熟、质量有待提升。电动汽车标准文本是规范产品质量的重要文献,电动汽车标准化是促进电动车产业发展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相对于其他工业产业,电动汽车模块化的零配件系统更利于标准作用的发挥。因此,要解决电动汽车市场中存在的发展问题,还需要从标准化管理的角度深入研究标准之间因引用关系而形成的标准体系是否合理、标准制修订机制是否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改善建议,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本文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网络分析法,它是一种研究相互关系的数据分析方法,在社会学、管理学等研究领域有很强的适用性,目前在专利和期刊引用方面有较多成熟研究,而标准引用与专利引用和期刊引用又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本研究选择这一研究方法,构建了电动汽车标准整体网络,辅以Netdraw工具进行了可视化的表达,并引入结构指标(网络密度、平均距离、孤点率、成分、派系)、节点指标(点入度、点出度、中间中心度)作为量化分析指标,深入分析电动汽车整体网络,更进一步创新性地将不同归口单位下的电动汽车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别构建了子网络,利用结构指标和节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电动汽车标准整体网络结构发展均衡,网络密度比较大、平均距离比较小、孤点率低、成分少、派系多、基础标准重要位置突出;全国汽车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下的标准网络数值更接近整体网络,全国汽车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下的标准是电动汽车标准的主体;不同归口单位的两个子网络存在跨界融合,连接两个子网络的标准是促成两个网络之间知识交流的重要标准。另外,在分析中也发现了仍然需要改进的问题,如行业内标准之间的知识交流还需要加强,标准体系不完善、孤点标准需要更新、标准起草单位数量差异较大,同时在分析问题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从标准化的角度改善管理,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冯齐[7](2019)在《基于标准生命周期的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演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不仅能为我国节约大量能源,又能弥补我国在传统汽车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厘清该产业基础技术的形成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针对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如何形成”的问题进行展开,首先通过对世界电动汽车标准生命周期的分析来确定产业基础技术的生命周期。其次分析产业基础技术系统在环境作用下,其客体网络和主体网络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最后通过对知识主体和知识客体联合共现,来探知特定组织的技术领域演化情况。本文首先通过对中美两国电动汽车产业标准的分析来确定世界电动汽车标准的生命周期,再结合基础技术成长率的趋势图来确定产业基础技术的生命周期,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2002年以前是基础技术的初生期,2002年至2012年是基础技术的成长期,2012年至今是基础技术的成熟期初级阶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识别出电动汽车产业的基础技术,并筛选出包含着这些基础技术的基础专利。然后通过关键词聚类和学科共现对基础专利引文中的科学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材料科学、物理与化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与基础技术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些学科中电池电解质材料和电化学研究、电池管理系统和V2G技术是较为重要的基础技术内容。最后通过网络共现对产业基础技术的客体和主体进行分析,电动车辆的动力装置、储能系统和电池组等技术领域一直是该产业技术交流颇为密切的技术热点。丰田汽车、日立集团、日产汽车和松下电器等组织一直是该产业的中坚力量。此外,从成长期开始该产业的基础技术重心偏向电控系统和储能系统及电池材料,而丰田汽车的研发重心也由电力装置、电池组转移到二次电池、控制系统等。随后本文提出两点建议,政府要选定一批高校重点建立和培育与基础技术联系紧密的学科,选拔学科带头人,培养专业素养较高的科研队伍。其次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组建产业基础技术平台,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文金艳[8](2019)在《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切实增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提升新产品开发(NPD)绩效,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关键。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新产品开发作为一项复杂创新工程,其开展与推进难以依靠单个或少量企业完成,企业不得不嵌入各种社会关系网络获取外部互补性知识技术资源。标准联盟网络作为组织间围绕标准设定而形成的协作关系总和,是企业获取和整合外部知识技术和市场资源以影响标准化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企业所处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特征不同,其资源获取机会和行为存在差异,对产品创新活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标准联盟区别于一般战略联盟的特征使得标准联盟网络中的知识和知识交换不同于一般战略联盟网络,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技术开发新产品对标准联盟网络的结构嵌入性特征、资源禀赋要求也将存在差异。因此,从网络结构嵌入性视角研究企业如何在标准化合作中增强创新能力、提升NPD绩效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围绕企业参与标准联盟的动机和参与所带来的益处进行了大量研究,暗示标准联盟是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重要机制,并基于单个联盟内部成员选择及权、责、利协调来解释联盟及企业绩效的差异。而对由大量标准联盟合作关系形成的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特征及其对网络中企业NPD绩效会产生何种影响、如何影响的研究非常缺乏。再加上标准联盟、新产品等客观数据获取障碍,对标准联盟网络与企业新产品开发关系的实证探讨更是少见。基于此,本文结合知识基础、标准经济学、网络嵌入性等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计量经济模型,探讨标准联盟网络的形成以及结构嵌入性结构特征对企业NPD绩效的影响机理,并分析“网络结构嵌入性——知识整合能力(技术多元化能力/技术标准化能力)——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路径,及网络资源禀赋(网络资源影响力、网络资源异质性)对网结构嵌入性与企业NPD绩效关系的权变影响,海量获取中国汽车产业数据开展实证检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分析了标准联盟网络的形成与结构嵌入性特征。分析企业参与标准化合作的动机,并构建博弈模型探讨标准化合作关系形成的条件;根据标准计划提出与推行的方式分析标准联盟网络的组织模式;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讨论标准联盟网络演化过程及各阶段网络特征,并总结标准联盟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分析了企业置身于标准联盟网络所具备的重要结构嵌入性特征及所伴随核心资源差异,并利用1999-2013年的汽车产业标准数据构建产业标准联盟网络客观展现网络演化及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变迁。第二,分析了企业所处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NPD绩效的直接影响。基于过程利益分析了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作用的一般模式;结合标准联盟网络知识及知识转移特征,分别从中心度和结构洞分析了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NPD绩效的直接影响机理,实证检验发现,企业在标准联盟网络中的中心度与新产品开发数量正相关,与新产品进入市场速度负相关;企业在标准联盟网络中占据的结构洞与新产品数量负相关,与新产品进入市场速度正相关。第三,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将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纳入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NPD绩效的影响框架。基于资源——能力——绩效路径,分析了影响NPD绩效的知识整合能力构成包括技术多元化能力和技术标准化能力;深入分析了企业知识整合能力之技术多元化和标准化能力的中介作用机理,基于汽车产业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发现,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新产品数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技术多元化能力产生作用,而对新产品进入市场速度的影响主要通过技术标准化能力起作用。第四,分析了网络资源禀赋在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与NPD绩效关系中的权变影响。基于社会网络视角阐述了标准联盟网络的重要资源禀赋特征——网络资源影响力和网络资源异质性;分析网络资源影响力、网络资源异质性在网络结构嵌入性对NPD绩效影响中的调节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实证检验得出,网络资源影响力负向调节中心度对企业NPD绩效的影响,正向调节结构洞对企业NPD绩效的影响,网络资源异质性的调节作用则与之相反。第五,总结和讨论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分析了核心研究发现对企业实践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并从国家、产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产业标准联盟网络良性发展,提升产业整体创新水平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突破针对单一联盟分析的局限,考察企业所处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特征的有效性,形成“网络结构嵌入性——知识整合能力——NPD绩效”框架,构建起创新过程中的网络结构与网络内容的理论关联,不仅是对标准化合作和网络嵌入性研究框架的有益补充,且丰富完善了知识整合理论和创新搜索理论,进一步打开了“组织间网络——创新绩效”这一领域研究的黑箱;搜集了长周期的大样本,构建了汽车产业标准联盟网络、技术多元化、技术标准化和NPD绩效相关信息的联合数据库,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大样本数据基础;研究结论对产业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企业构筑适配的标准联盟网络实施新产品开发战略、为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以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和创新水平提供了有价值参考。
薛海龙[9](2018)在《中国汽车标准引用网络的结构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汽车制造大国,但与汽车制造强国还有一定差距,汽车标准化工作是促进中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汽车产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模块化设计和生产,标准化活动有利于汽车产业的设计生产水平提升,降低汽车产业的生产成本,推动汽车产业规模化生产和结构升级,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汽车标准是汽车知识交流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规范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标准之间的引用反映着汽车标准之间的联系。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标准制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标准数量快速增加,汽车标准之间的引用增多,但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汽车标准化现状和问题,很少有研究涉及汽车标准之间的引用关系。本文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于汽车标准引用网络的结构演变研究,从节点结构、局部结构、整体结构来分析汽车引用网络变化趋势,并基于研究结论总结中国汽车标准起草和引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汽车标准的制定工作提供建议。本文研究发现:中国汽车标准引用网络中孤点率水平较高,长期处于50%以上水平,但孤点率在时间变化上呈现下降趋势;不同时期,汽车标准引用网络的中心节点发生较大改变,个别起草单位制定的标准在汽车标准引用网络中具有重要较大影响力和控制力;汽车标准引用网络中成分和派系不断增多,最大成分包含的汽车标准占比不断上升,但每个派系中包含的标准数量较少;中国汽车标准引用网络整体密度较低,网络稀疏,在时间上呈现倒U型趋势;中国汽车标准引用网络整体中心性较低,网络的入度中心势要高于出度中心势和整体中心势;中国汽车标准引用网络的聚类系数整体不高,但随时间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基于汽车标准引用网络的结构演化分析结果,本文发现中国汽车标准引用过程中存在孤立标准过多、网络整体密度偏低、小团体过多、起草单位参与度差异明显等问题,并提出引导孤立汽车标准融入引用网络、注意标准之间的联系、重视核心汽车标准变化、加强标准起草单位之间交流等对策建议。
李振宇[10](2018)在《我国汽车标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标准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而且随着我国世界贸易化进程的逐渐发展,如何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制造水平,并逐渐将我国汽车标准推向世界并被世界认可,成为了当前我国汽车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我国汽车标准现状的分析,找出我国汽车行业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二、我国的汽车标准与专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的汽车标准与专利(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标准视角下必要专利问题应对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标准必要专利的内涵 |
3 标准必要专利对汽车标准化工作的影响 |
3.1 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 |
3.2 标准结合专利造成技术垄断 |
3.3 影响标准化工作进度 |
4 国外标准化组织标准必要专利问题处置方法研究 |
5 我国汽车行业标准必要专利问题应对机制研究 |
5.1 机制设计原则 |
5.1.1 多主体参与 |
5.1.2 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 |
5.1.3 参考国外标准化组织知识产权制度 |
5.2 机制设计 |
5.2.1 预研阶段 |
5.2.2 立项阶段 |
5.2.3 起草阶段 |
5.2.4 征求意见阶段 |
5.2.5 审查阶段 |
5.2.6 报批阶段 |
5.2.7 批准阶段 |
5.2.8 发布实施阶段 |
5.2.9 复审阶段 |
5.2.1 0 其他应对策略 |
6 结语 |
(2)汽车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势在必行(论文提纲范文)
汽车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政策缺失 |
汽车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原则 |
(3)汽车标准化发展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汽车标准化概述 |
2.1 基本内涵 |
2.2 研究内容 |
2.3 主要特征 |
2.3.1 指令性和约束性 |
2.3.2 科学性和合理性 |
2.3.3 系统性和协调性 |
2.3.4 广泛性和群众性 |
3 汽车标准化发展历程分析 |
3.1 起步探索期(上世纪50~60年代) |
3.2 开放发展期(上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期) |
3.3 全面提升期(2010~2020年) |
4 汽车标准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4.1 标准化理论因素 |
4.1.1 基本理论 |
4.1.2 标准体系构建方法论 |
4.1.3 标准形成方法论 |
4.1.4 标准应用状态评价 |
4.2 政策与管理因素 |
4.2.1 标准化改革对汽车标准化提出新要求 |
4.2.2 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汽车标准化与保护自主产业平衡 |
4.3 产业与技术因素 |
4.3.1 产业新业态正在形成,标准协调难度加大 |
4.3.2 传统技术领域,标准化趋于沉寂 |
4.3.3 产业竞争加剧,汽车产业面临下行风险 |
4.3.4 标准必要专利影响汽车行业格局 |
4.4 国际形势因素 |
4.4.1 汽车产业走出去对标准走出去的需求 |
4.4.2 在国际上缺乏有效的影响力 |
4.4.3 美国立法要确保其在国际标准组织的领先地位 |
4.5 资源保障因素 |
4.5.1 汽车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
4.5.2 支撑标准的关键及先进技术研发能力有待增强 |
5 汽车标准化发展趋势研究 |
5.1 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引导性作用凸显 |
5.1.1 充分发挥标准基础性作用 |
5.1.2 标准的战略性作用显现 |
5.1.3 发挥标准引导产业发展作用 |
5.2 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发展 |
5.2.1 多产业趋于融合,竞争与合作并存 |
5.2.2 培育复合型人才,建立覆盖多行业人才库 |
5.3 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
5.4 标准大体系面临大变革 |
5.4.1 团体标准作用增加 |
5.4.2 认证制度变化,强化强标作用 |
5.5 形成可控的对外开放标准制定机制 |
6 结语 |
(5)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路线图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建设必要性 |
2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路线图 |
3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建议 |
3.1 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 |
3.2 加强新能源汽车标准化研究 |
3.3 加强标准化服务平台资源建设 |
3.4 推进新能源汽车关联领域标准化工作 |
3.5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发挥标准专利联动效应 |
3.6 加强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
3.7 开展标准宣贯活动,推进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试点示范 |
3.8 推进市场标准的制定 |
(6)电动汽车行业的标准引用网络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结构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研究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电动汽车标准化研究现状 |
一、电动汽车标准化定义 |
二、电动汽车标准化的研究综述 |
第二节 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 |
一、社会网络理论 |
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
第三节 引用网络研究 |
一、期刊和专利引用网络研究 |
二、标准引用关系网络研究 |
第二章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现状 |
第一节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组织管理 |
一、电动汽车标准化管理机构 |
二、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
第二节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统计分析 |
一、中国电动汽车标准统计分析 |
二、中国电动汽车标准起草单位统计分析 |
第三章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引用网络的构建及指标体系 |
第一节 标准数据来源及处理 |
一、数据来源 |
二、数据处理 |
第二节 标准引用网络图构建 |
一、引用关系矩阵构建 |
二、电动汽车标准引用关系图 |
第三节 指标选取及介绍 |
一、指标选取说明 |
二、指标介绍 |
第四章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引用网络实证分析 |
第一节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整体网络分析 |
一、结构指标分析 |
二、节点指标分析 |
第二节 电动汽车标准子网络分析 |
一、汽标委归口下的标准网络分析 |
二、电力企业联合会归口下标准网络分析 |
三、子网络与整体网络的指标综合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果评价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一、整体网络评价 |
二、子网络评价 |
第二节 问题分析与建议 |
一、行业内标准之间的知识交流还需要加强 |
二、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
三、标准需要及时复审 |
四、起草单位的数量差异明显 |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基于标准生命周期的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演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1.2.1 标准生命周期的相关研究现状 |
1.2.2 技术标准与基础技术的相关研究 |
1.2.3 专利的科学引文分析相关研究 |
1.2.4 专利主题与技术演化相关研究 |
1.2.5 现有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路线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路线 |
1.3.3 研究方法和工具 |
2 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生命周期的识别 |
2.1 技术标准生命周期的划分 |
2.1.1 中美电动汽车产业标准分析 |
2.1.2 划分技术标准生命周期 |
2.2 基础技术生命周期的划分 |
2.2.1 基础技术的识别 |
2.2.2 基础技术成长率 |
2.2.3 划分基础技术生命周期 |
2.3 本章小结 |
3 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演化路径的分析 |
3.1 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的科学引文分析 |
3.1.1 基于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
3.1.2 科学论文的领域来源分析 |
3.2 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的客体网络演化分析 |
3.2.1 不同阶段下领域网络的演化 |
3.2.2 预处理与主题模型 |
3.2.3 不同阶段下的技术内容分析 |
3.3 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的主体网络演化分析 |
3.3.1 不同阶段下组织、人才网络的演化 |
3.3.2 组织网络与领域网络的共现分析 |
3.3.3 技术主体网络的演化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结论 |
4.1 结论与建议 |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基于分工的模块化理论 |
2.1.2 标准经济学 |
2.1.3 资源依赖理论 |
2.1.4 知识基础理论 |
2.1.5 网络嵌入性理论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2.1 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2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3 知识整合能力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4 网络资源禀赋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标准联盟网络形成及结构嵌入性特征分析 |
3.1 标准化合作关系的形成机理 |
3.1.1 企业参与标准化合作的动机 |
3.1.2 基于博弈模型的标准化合作关系形成的条件 |
3.2 标准联盟网络的组织模式 |
3.2.1 自上而下的政府他组织 |
3.2.2 自下而上的企业自组织 |
3.2.3 混合组织 |
3.3 标准联盟网络的演化 |
3.3.1 标准联盟网络演化的过程 |
3.3.2 标准联盟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 |
3.4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特征分析 |
3.4.1 标准联盟网络所嵌入主体构成 |
3.4.2 标准联盟网络中心度与网络地位 |
3.4.3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洞与网络控制 |
3.5 标准联盟网络构建及特征 |
3.5.1 数据来源与收集 |
3.5.2 标准联盟网络构建与分析 |
3.5.3 标准联盟网络演化与企业网络位置变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影响 |
4.1 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构成要素 |
4.1.1 新产品开发效果与新产品数量 |
4.1.2 新产品开发效率与新产品进入市场速度 |
4.2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作用的一般模式 |
4.2.1 跨组织学习 |
4.2.2 社会资本累积 |
4.3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理 |
4.3.1 中心度对企业新产品数量的影响 |
4.3.2 中心度对企业新产品进入市场速度的影响 |
4.3.3 结构洞对企业新产品数量的影响 |
4.3.4 结构洞对企业新产品进入市场速度的影响 |
4.4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实证 |
4.4.1 研究设计 |
4.4.2 数据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的中介作用研究 |
5.1 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知识整合能力构成 |
5.1.1 知识元素组合多样化与技术多元化能力 |
5.1.2 知识元素间组合效率与技术标准化能力 |
5.2 知识整合能力之技术多元化能力的中介作用机理 |
5.2.1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技术多元化能力的影响 |
5.2.2 技术多元化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
5.2.3 技术多元化能力在结构嵌入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
5.3 知识整合能力之技术标准化能力的中介作用机理 |
5.3.1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 |
5.3.2 技术标准化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
5.3.3 技术标准化能力在结构嵌入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
5.4 知识整合能力的中介作用实证 |
5.4.1 研究设计 |
5.4.2 数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标准联盟网络资源禀赋的调节作用研究 |
6.1 标准联盟网络资源禀赋特征 |
6.1.1 网络成员地位构成与网络资源影响力 |
6.1.2 网络成员多样化构成与网络资源异质性 |
6.2 网络资源影响力调节下结构嵌入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理 |
6.2.1 网络资源影响力调节下中心度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
6.2.2 网络资源影响力调节下结构洞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
6.3 网络资源异质性调节下结构嵌入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理 |
6.3.1 网络资源异质性调节下中心度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
6.3.2 网络资源异质性调节下结构洞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
6.4 标准联盟网络资源禀赋的调节作用实证 |
6.4.1 研究设计 |
6.4.2 数据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企业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 |
7.1 主要研究发现与讨论 |
7.1.1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 |
7.1.2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影响企业知识整合能力 |
7.1.3 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通过知识整合能力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 |
7.1.4 标准联盟网络资源禀赋调节结构嵌入性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 |
7.2 企业管理启示 |
7.2.1 基于新产品开发目标实施差异化标准联盟网络构建战略 |
7.2.2 占据高中心密集网络位置提升企业技术多元化能力 |
7.2.3 利用高中心非冗余网络位置提升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 |
7.2.4 基于新产品开发目标选择适配的网络位置-知识整合能力提升路径 |
7.2.5 基于新产品开发目标采取适配的网络位置-网络构成模式 |
7.3 政策建议 |
7.3.1 行业层面政策建议 |
7.3.2 国家层面政策建议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相关课题 |
致谢 |
(9)中国汽车标准引用网络的结构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二、研究内容及框架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汽车标准化研究 |
一、汽车标准化的定义 |
二、汽车标准化研究综述 |
第二节 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 |
一、社会网络理论 |
二、社会网络分析法 |
第三节 标准引用网络的结构研究 |
一、标准引用关系的研究 |
二、标准引用的社会网络研究 |
三、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化研究 |
第二章 中国汽车行业标准化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一、汽车产业相关概述 |
二、中国汽车行业市场情况 |
第二节 中国汽车标准基本情况分析 |
一、中国汽车标准化发展概况 |
二、中国汽车标准统计分析 |
第三章 汽车标准引用网络的静态分析 |
第一节 汽车国家标准引用网络图构建 |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
二、标准引用关系网络图 |
第二节 汽车标准引用网络静态指标分析 |
一、中心性分析 |
二、平均距离分析 |
三、网络密度分析 |
四、凝聚子群 |
第四章 汽车标准引用网络的构建及结构演化分析 |
第一节 动态汽车标准引用网络图构建 |
一、时间划分依据 |
二、动态标准引用网络图 |
第二节 标准引用网络的结构演化分析 |
一、结构演化评价指标选取 |
二、网络节点结构演化分析 |
三、网络局部结构演化分析 |
四、网络整体结构演化分析 |
第五章 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问题分析 |
一、引用网络中孤点过多 |
二、引用网络的密度偏低 |
三、引用网络中小团体过多 |
四、起草单位参与度差异明显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引导孤立标准融入网络 |
二、注意汽车标准之间的联系 |
三、重视核心汽车标准的变化 |
四、加强标准起草单位间合作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我国汽车标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汽车标准的现状 |
2 我国汽车标准存在的问题 |
2.1 技术水平低 |
2.2 标准修订周期过长 |
2.3 国际标准化活动影响小 |
2.4 企业标准化工作差距大 |
3 我国汽车标准发展的策略 |
3.1 加快先进技术和专利的标准转化 |
3.2 调动企业积极性 |
3.3 加大汽车行业标准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和资金投入 |
结语 |
四、我国的汽车标准与专利(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标准视角下必要专利问题应对机制研究[J]. 李云伟,李维菁,陆春. 标准科学, 2022(02)
- [2]汽车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势在必行[J]. 刘通. 汽车纵横, 2021(08)
- [3]汽车标准化发展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J]. 李云伟,燕翙江,王兆,胡建,胡月,解瀚光. 标准科学, 2021(02)
- [4]汽车行业标准化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重点[J]. NTCAS Secretariat;. 中国汽车, 2020(02)
- [5]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路线图和建议[J]. 李海晏.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9(03)
- [6]电动汽车行业的标准引用网络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D]. 吴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7]基于标准生命周期的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演化路径研究[D]. 冯齐. 大连理工大学, 2019
- [8]标准联盟网络结构嵌入性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D]. 文金艳. 湖南大学, 2019(07)
- [9]中国汽车标准引用网络的结构演化研究[D]. 薛海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10]我国汽车标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李振宇. 中国标准化,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