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义网络与英语词汇学习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蝶[1](2021)在《基于POA的高中英语词汇深度知识立体式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词汇是学习一门外语的重点且难点。英语词汇学习往往依托于其他课程附带学习,词汇教学过程也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最后的词汇学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学习态度也没有明显的转变。这就导致教师对词汇教学的态度也并不积极。学生虽然学了较长时间的英语,但并没有重视词汇的学习。词汇知识一般分为广度和深度,而深度知识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学生所学的词汇往往都是接受性的词汇,缺少必要的交际活动场景来使用。所以学生要想正确地运用词汇,必须理解词汇的深度知识。文秋芳团队提出的“产出导向法”,即POA,倡导“产出式”教学模式贯穿在教学进程的始终,而输入操作应服务于学生,以确保最终产出成果的实现。POA理论恰好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输出语言促成的问题。立体式教学模式则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种媒介,多角度和多层面呈现词汇教学信息,以构建词汇深度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立体构建。因此,本研究以POA为理论指导与立体式词汇教学模式相结合,建构出两者融合的词汇教学模式,尝试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基于POA的高中英语词汇立体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词汇深度知识的态度有何影响?第二,基于POA的高中英语词汇立体式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词汇深度知识水平?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测试法这三种方法。笔者在英语水平差距明显的两个班级使用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这两种方法了解学生英语词汇深度知识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词汇深度知识的态度问题,并分别对实验前后两个班级的问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访谈地回答,判断实验前后该模式对两个班级的学生的词汇深度知识学习情况及态度有何影响;借助词汇深度知识测试卷掌握实验前后学生词汇深度知识的变化情况,判断实验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词汇深度知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班级的前后两次问卷调查中,POA—立体式词汇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词汇深度知识学习态度是有积极影响的。本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词汇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词汇深度知识的重要性,也有益于完成词汇产出性任务。通过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深度知识测试卷的前测和后测成绩的对比分析,两个月的实验阶段,两个班的词汇深度知识均有明显的提升。
段宁[2](2020)在《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究 ——以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为例》文中提出近10多年以来,词汇学习的研对象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相较而言,中小学生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知识掌握得远远不够。同时,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英语词汇策略的探究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也是许多英语教师在新课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整个初中三年时间里,初中生至少要掌握1600个左右的单词和约300条短语。新的课程标准赋予英语教师更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要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发现并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帮助中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实现较大突破,使得初中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为中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探究以相关学者专家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展开。因为词汇学习是中学生学习语言中最大的困惑,对此,本人针对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问卷,目的在于了解初中生对词汇学习策略的实际应用情况,以便有目的地实施相应对策,去指导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本研究中,笔者以自己所任教的实验班和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两个班级学生实际状况,对两个班进行了涉及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首次问卷调查。为保障数据的准确性,笔者对两个班区别对待,在实验班实施词汇学习策略的的教学设计,而在平行班继续实行以往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实验活动前后历时三个月左右。教学内容涵盖整个学期所学的词汇。因为英语词汇学习决定策略是词汇学习策略的核心部分。所以我对实验班40名学生围绕五大词汇学习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实验后期,笔者对两个班进行了词汇内容方面的测试,及时检测学生对词汇学习策略的实际效果,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英语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和掌握较差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究竟是否存在着差异?如果有,应该通过什么措施可以不断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通过SPSS软件分析数据可知:初中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的应用都较少。另外,对其子策略在各个变量上的平均值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各种子策略的使用按频数高低排列如下:猜测>用词典>选择注意>记笔记>试用>主动学习>重复>编码>合作。此结果表明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最常用的词汇学习策略是猜测和用词典,其次是记笔记策略、试用策略等,用得相对较少的是重复策略和编码策略,而使用最少的则是合作策略。在社会策略方面,教师建议初中生应多和同伴交流,讨论词汇的使用,参与各种小组活动,针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优劣,给自己适当的激励和安慰,并且初中生也应加强社会策略中的交际策略应用。最后,笔者根据调查结论对中学英语教师和初中生分别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如:今后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学习词汇创造有利的环境和良机,加大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辅导力度,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词汇教学要有的放矢。初中生在词汇学习中应逐步养成独立自学的能力,要多了解词汇学习过程,不断掌握词汇学习规律,在词汇学习中应该注意学习策略方面的探索,对词汇学习策略的养成要充满自信并坚定不懈的在学习过程中去运用相关学习方法及策略。
徐凤珍(TU PHUNG TRAN)[3](2020)在《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语学习者两种语言词汇和概念的连接模式一直是心理语言学领域双语词汇加工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其中,对于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一直以来存在着三种观点:词汇连接模型、概念调节模型和修正层级模型。随着该课题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以不同的语言材料进行探讨分析且获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以同源词为实验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两种语言有部分词汇具有语义重叠和语音类似的特点,因此获得了语音的显着效应以及同源词加工优势效应现象并支持了双语交互激活模型(The Bilingual Interactive Activation,BIA+)。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现代越南语与现代汉语的同源词不仅在语义和语音方面有相似之处,而且还在汉越音上还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似乎表明,越汉同源词不仅包括以往研究材料的语义重叠和语音类似两种因素,还包含汉越音(即中文汉字的越南语读音)这个因素。因此,与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相比,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对越汉同源词的词汇表征加工机制是否存在特殊性,这一问题还有待深探讨。本研究采用越汉同源词的汉越词为实验材料,以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听觉呈现词汇判断任务的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实验范式来考察:(1)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2)跨语言启动的对称性,(3)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和(4)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在听力理解中的跨语言条件下,L1启动L2方向下,汉越词语音稍微类似和汉越词语音高度类似条件下均出现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L2启动L1方向,非汉越词条件下出现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现象,并且是负启动效应。(2)实验中也发生了跨语言启动不对称现象。(3)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在词义理解中出现了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和(4)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此外,本研究部分支持了修正层级模型和双语交互激活模型(BIA+)的观点,并且提出了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模型:越汉两种语言词汇在语义、汉越音和语音方面,如果共享的特征越多,从越南语到汉语方向的联系强度越强;而如果共享的特征越少,从汉语到越南语方向的联系强度则越强。据此,本研究进一步推测,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较多依赖汉越词中的汉越音信息。但是,他们在理解越南语词汇时则会倾向于关注语音线索的变化。另外,研究结果也能为学习汉语的越南学生和汉语教师提供汉越词教学的参考意见。
黄琪[4](2020)在《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词汇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影响着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这几方面都离不开坚实的词汇基础。然而,当前部分初中生对词汇学习有抵触情绪,没有掌握正确的单词记忆方法。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着词汇量较少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支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确定学习者水平”、“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六个教学步骤开展词汇教学,为学生的词汇学习提供有益帮助。本论文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活动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取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初二年段两个班学生和初二年段三名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教育实验法)探究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Unit 1中的Section B2b语篇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初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如何?(2)初二英语教师对英语词汇教学的看法如何?(3)支架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有哪些具体的实施策略?(4)支架式词汇教学法能否提高学生的词汇成绩和词汇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当前初二学生认为英语词汇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显现出畏难、焦虑和失落情绪,缺乏词汇学习兴趣、自信心以及策略意识,使用英语字典和媒介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有待加强。(2)初二英语教师普遍认为词汇的音标和运用是词汇教学的难点,部分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欠缺科学的选词方法和具体的分级原则。(3)支架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主要涵盖了策略支架、情感支架以及媒介支架的具体使用方式。(4)支架式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成绩和词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词汇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词汇学习的策略意识,建立学生词汇学习自信心;还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最后,本研究针对策略支架、情感支架和媒介支架的实施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为支架式教学法中“协作学习”的教学步骤提出了改进措施,还根据学生的词汇错误类型给出了分层词汇教学的启示,冀望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张武玉玲(Truong Vu Ngoc Linh)[5](2020)在《越南语汉越词研究》文中指出自古以来,中越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频繁接触,越南语深受汉语影响。为满足交际需要,越南语多次从汉语借入大量词语,它们被称为汉越词。汉越词是汉语和越南语长期接触的产物,是现代越南语词汇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渗透到越南语词汇的各个层次,并制约着越南语的语体风格。“汉越音”“汉越语”“汉语借词”“汉越词”“汉源词”均是学界沿用的术语,针对不同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观点、使用的术语也不同。本研究以越南语汉越词为研究对象,统一使用“汉越词”这一术语。本文以汉越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全面描述汉越词语音、语义、语法和表达特点的基础上,以越南官方出版的不同类型代表性报纸《人民报》《青年报》为语料依据,统计不同领域媒体语言的汉越词出现频率及使用特点;以越南中部城市洞海市为调查地,采用实地观察法、图像搜集法以及访谈式问卷调查法,调查汉越词在城市牌匾用文中的使用情况、市民所持态度和期望,并据此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洞海市不同社会特征的调查对象为问卷调查被试,考察洞海市居民和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汉越词的知晓和使用特点,以及相关的语言态度。本研究试图通过以上描写和调查分析,较全面地揭示汉越词在不同领域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弥补以往汉越词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汉越词的描写方面。为适用越南语的特点,汉语词借入越南语后经历了语音、语义、构词方式的加工改造,并逐渐定型。汉越词以汉语音译形式为主,既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特点,又在长期本土化过程中发展出了多种语音变体形式;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构词和自造式汉越词方面,其中构词方式以并列复合式和偏正式为主,另有使用汉越语素构造的新词;词义变化主要涉及词义缩小、词义扩大和词义转移;汉越词成语可分为完全音译自汉语成语和汉越成语变体两类,后者主要使用越南语素代替、改造汉越语素或完全使用越南语语素。报纸语言汉越词使用方面。政治、经济类报道中,汉越词使用率相当高,其数量随时事变化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有一定差异;教育类报道汉越词使用的比例高于文化和文艺类报道。与越南改革开放前相比,改革开放后汉越词在政治领域的使用率高于文化和文艺领域。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和深入,大量汉越词进入越南语词汇系统,并促进了汉越词的进一步本土化。与此同时,越南语口语和书面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牌匾用文方面。城市牌匾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信息,是城市语言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多数被试支持牌匾使用越英双文,部分被试认为应当使用越南文单文,少数被试表示接受使用外文单文。多数被试希望牌匾能够“更加国际化”“为顾客提供方便”“代表国家形象”。牌匾中出现的汉越词使用率高达78.8%,体现出汉越词在官方语言使用方面的重要地位。语言能力、语言使用及汉越词使用方面。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大学生不同专业被试的媒体接触和语言使用存在差异,多数被试学习英语,其次是汉语、俄语,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均不高;被试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体是社交网络,各类媒体接触以越南语为主。被试对汉越词的认知与使用存在滥用和误用问题;多数被试不能明确区分越南语词和汉越词的使用场景,这在书面语(如报纸、公文、课堂或会议发言)等正式场合较为普遍。本文全面考察了汉越词的结构特点以及不同领域中的使用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汉越词使用的因素,预测了汉越词的发展趋势,为汉越词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郭琼文[6](2020)在《语义联想策略对高中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词汇量是影响其外语水平的关键因素。语义联想策略是一种基于词汇间的语义关系而进行词汇学习与巩固的词汇学习策略,该策略指引下的词汇学习不再是离散性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然而,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因此难以激起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词汇量也难以达标。以往研究中很少有学者调查语义联想策略与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相关性,尤其是该策略对高中生词汇量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实验研究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本研究以激活扩散模型和加工水平说为理论指导,探讨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语义联想策略对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兴趣及方法有何影响?(2)语义联想策略对高中生英语接受性词汇量有何影响?(3)语义联想策略对高中生英语产出性词汇量有何影响?为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本研究以岳阳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自然班共99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接受基于语义联想策略的词汇教学,学生分阶段依次学习6种语义联想子策略,而对照班只接受常规的词汇教学,即教师仅教授词的含义和用法。本研究综合运用词汇量测试、学生写作文本、调查问卷和访谈等研究工具,具体操作为:首先,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词汇量前后测和一次写作训练;其次,对实验班进行语义联想策略前后问卷调查;最后,对实验班的学生依照成绩等级随机选6名进行访谈。实验后利用Excel和SPSS23.0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通过对所收集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1)语义联想策略对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兴趣及方法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学生会主动复习旧词、积累生词,同时愿意尝试新的词汇学习方法;(2)语义联想策略对高中生英语接受性词汇量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接受性词汇量明显扩大;(3)语义联想策略对高中生英语产出性词汇量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控制产出词汇量明显扩大;对自由产出词汇量的影响则表现为学生作文文本中的低频词占比显着上升,但同时具有波动起伏的特点。研究表明,语义联想策略有效激发了高中生的词汇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使用词汇学习方法的意识,词汇量也得到了显着增长,有利于学生的英语词汇习得。因此,将语义联想策略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赵可[7](2020)在《主题聚类的词汇呈现方式对汉语词汇度知识习得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研究者愈发重视词汇教学与词汇习得研究。词汇呈现是词汇教学的第一步,影响着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第一印象及后续词汇知识的习得效果,而究竟哪种词汇呈现方式对于词汇知识习得最为有益成为了国内外二语习得界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目前,词汇呈现方式由过去单一的词汇表呈现向图片呈现、语义呈现、例句呈现、主题呈现或多媒体呈现等方式转变,其中主题聚类呈现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大多数研究者只探讨了主题聚类的呈现方式对词汇量记忆的影响,或是简单地以是否掌握词汇的拼写及意义为标准来检验学习者对词汇的掌握情况。但是,判断一个学习者是否掌握了目标词的词汇知识,除了考察形式和意义外,更要关注其对词汇深度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文所指的深度知识就是Nation(1990)提出的四个层次的词汇知识:词的形式、词的功能、词的位置、词的意义。此外,现有的主题聚类呈现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是英语二语习得者,针对汉语二语习得的实证研究还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以探索更有效的词汇呈现方式,来促进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知识的获得。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图式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旨在分析不同呈现方式对目标词的词义、句法功能和语义搭配三个维度上的影响,并分别从产出性和接受性的角度进行词汇深度知识测试。本文采取的两种词汇呈现方式为主题聚类呈现和传统例句呈现。此外,由于词汇知识的内化程度也可辅助判断词汇知识习得效果,所以本文增测了词汇知识测试的反应时间作为词汇知识习得效果的参考标准。本研究选择了 40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大二的汉语二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两组,每组20人。其中一组为实验组,以主题聚类的方式呈现目标词,另一组为对照组,以传统例句的方式呈现目标词,两组学习的目标词基本相同。每组分别安排三节课堂教学,每节课呈现八个新词。整个实验时间为60分钟,包括35分钟的单词演示和25分钟的即时测试。一周后再次进行延后测试。此外,在受试第三次完成即时测后,我们在每组随机选择了3名受试进行访谈,询问3-4道和实验相关的问题作为补充材料。基于研究目标,本文提出三个问题:1)在即时测中,相比传统的例句呈现,主题聚类的词汇呈现方式是否更有利于词汇深度知识的习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在延后测中,相比传统的例句呈现,主题聚类的词汇呈现方式是否更有利于词汇深度知识的习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相比传统的例句呈现,主题聚类的呈现方式对是否能促进学习者词汇测试的反应速度?我们通过E-prime收集数据,并通过SPSS 23.0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即时测和延后测中主题聚类呈现与例句呈现都能促进词汇深度知识的习得与保持,都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两者在不同维度的词汇知识上存在部分差异。即时测结果显示,在词义和词语搭配的接受性词汇知识方面,主题聚类呈现有显着优势。延后测结果显示,在主题聚类的呈现方式下,学习者在词义的产出性和接受性词汇知识、词语搭配的接受性知识方面,主题聚类呈现保持着显着优势,其在接受性词汇知识习得方面整体表现较好,是最佳的呈现方式。而例句呈现在产出性词汇知识方面,尤其是句法功能的产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习得效果优于主题聚类呈现,但是尚未达到显着。造成差异的相关原因已在文中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对当前的汉语二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1)词汇教学因人而异。对于尚未掌握新词词义的学习者而言,可以利用主题聚类的方式呈现词汇。2)教师应尝试依据教材提取课文主题,搭建图式,选择学习者所熟悉的主题作为切入点,确保图式能够发挥作用。3)通过语料库方法编制汉语主题词表,可以帮助教师筛选主题词,提高备课效率与科学性。
谭芷妮[8](2020)在《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以沈阳市三所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词汇作为语言基本要素音、形、义的统一体,作为语言学习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们和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目标都变得功利化,对于词汇的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忽视了词汇学习的基本内容。因此本研究将教师是如何教及学生是怎样学词汇的基本内容:音、形、义和用法作为研究内容。本研究分为八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阐述了有关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界定了“英语词汇”、“英语词汇教学”、“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三个核心概念。第二章从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方法、测量工具、研究过程及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五个方面描述了本文的研究设计。第三章详细阐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章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11版)》和《新起点》英语教材两方面出发对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特点进行分析,如学生学习词汇时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对于词汇的分类、教材中词汇的分布情况以及在教材中怎样呈现词汇等。第五章为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从小学高年段学生对英语和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视度和喜爱程度、在词汇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在学习词汇音、形、义和用法方面存在的困难和教师对于词汇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教授词汇音、形、义和用法时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调查问卷填写情况、前后测试卷作答情况、教师访谈情况、课堂观察情况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第六章归纳了小学高年段词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小学英语教师单词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利用不足,教学时间分配不均等。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拼写存在困难,实际运用单词存在困难等。同时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虽然学校对于英语教学的管理不能深入到具体的某个教学内容上去,但是它从宏观上对英语教学的把控却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那么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记忆方法不对、英语学习目的失衡、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应试服务、学校组织的英语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等。第七章分别从学生在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在对英语教学组织安排中存在的问题三方面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具体包含以下几点:选择科学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来掌握单词拼写规律、多抓住单词实际操练的机会、创建适合单词演练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管理不断完善,不定期抽查教师备课情况等。第八章则为结论。在结论中再次强调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呼吁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特别是高年段的词汇教学继续关注和研究。
朱英姿[9](2020)在《多模态教学法对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英语词汇在高中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量,那么英语知识的学习就无从谈起。目前各个高中大多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但是该种词汇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语的词汇学习中。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法,并尝试将多模态教学法与外语词汇教学结合以弥补传统词汇教学的不足。研究学者们将多种模态表达形式比如音像、图片、手势、音乐等视觉、听觉、动作模态应用到教学中,多模态组合与教学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法——多模态教学法。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将多模态教学法和外语词汇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所助益。多模态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导课堂从沉闷变为灵活。基于以上背景,本次研究将多模态教学法应用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之中,通过对以下三个问题的探究探讨多模态教学法对高中英语词汇知识广度、深度的影响。三个研究问题如下:(1)多模态教学法对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广度是否有影响?有何影响?(2)多模态教学法对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深度是否有影响?有何影响?(3)多模态教学法对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态度是否有影响?有何影响?参加本次多模态教学实验的对象是山东省新泰市某中学高三两个班级(A班和B班)的103位学生,按照要求将A班(51人)作为实验班,B班(52人)作为对照班,在实验班A班开展多模态教学实验,在多模态教学实验开展期间运用了多模态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对照班B班采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在多模态教学实验开始之前,首先对两个班的学生采用词汇知识广度、深度前测卷进行前测测试,了解学生词汇学习现状,经过四个多月的多模态教学实验之后对A班和B班的学生采用词汇知识广度、深度后测卷进行后测测试,并对实验班A班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最后将前测和后测测试卷、问卷调查、访谈所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A班的学生在经过四个多月的多模态教学实验之后英语词汇知识广度、深度测试的成绩相比对照班B班有了显着的提高。从英语词汇知识广度测试结果看,实验班A班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比对照班B班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增加了247个,尤其是在动词和形容词的习得方面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多模态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英语词汇知识广度水平的提高;从英语词汇知识深度测试结果看,两个班在词汇意义联想方面差距不大,但是实验班A班的学生词汇搭配和词汇运用部分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B班,这说明多模态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词汇搭配和词汇运用水平的提高;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实验班A班的学生普遍认可多模态教学法,认为多模态教学法可以促进英语词汇的学习。综合研究成果来看,多模态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优势,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高中词汇教学提供新思路开拓新方法,为高中英语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提供更多帮助。
李皓琳[10](2020)在《原型范畴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文中提出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如何有效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扩大学生词汇量更是教师与学生一直在苦恼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导致词汇教学枯燥乏味,而学生绝大多数采取死记硬背的词汇学习方法,导致其对于词义理解不够全面,词汇学习效率低,甚至影响听、说、读、写、看等各项英语技能的提高。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原型范畴理论为外语教学研究,尤其是词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论文试图将该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以期能够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意识与认知能力,从而有效促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在教育实习期间,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法,调查并分析目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大多数教师科研意识不足,没有精力研读教学理论,更别提去思考如何将教学理论与实际的词汇教学相融合,导致教师词汇教学方法固化,学生词汇学习方法单一,词汇教学枯燥乏味。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教学实验法和内省法来探究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原型范畴理论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此外,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与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归纳总结出科学高效的词汇教学策略,并采用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来列举较为典型的词汇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及运用,为今后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提供参考。综上所述,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词汇学习兴趣与效率,培养他们的词汇学习意识与认知能力,从而改善和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研读原型范畴理论,并积极探索如何将该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词汇教学中,归纳总结出更加高效的词汇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
二、词义网络与英语词汇学习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词义网络与英语词汇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OA的高中英语词汇深度知识立体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POA国内外研究概述 |
(一)POA理论研究 |
(二)POA实证研究 |
二、英语词汇教学国内外研究概述 |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分析研究 |
(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研究 |
三、POA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
四、立体式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
第三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POA |
(二)词汇深度知识 |
(三)立体式词汇教学 |
(四)POA- 立体式词汇教学模式 |
二、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 |
(一)教学理念 |
(二)教学假设 |
(三)教学流程 |
第四章 研究过程与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词汇深度知识学习态度问卷 |
(二)访谈 |
(三)词汇深度知识测试卷 |
四、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 |
(二)实验中 |
(三)实验后 |
(四)教学案例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一、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一)实验前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二)实验后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
(一)实验前访谈结果与分析 |
(二)实验后访谈结果与分析 |
三、词汇深度知识测试卷结果与分析 |
(一)前测的结果与分析 |
(二)后测的结果与分析 |
四、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发现 |
二、教学启示 |
三、研究局限性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前高中英语词汇深度知识学习态度问卷调查 |
附录2 后高中英语词汇深度知识学习态度问卷调查 |
附录3 高中英语词汇深度知识学习态度访谈提纲 |
附录4 词汇深度知识前测试卷 |
附录5 词汇深度知识后测试卷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究 ——以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词汇学习理论及分类 |
2.1.2 语言学习策略 |
2.1.3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定义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2.2.1 国外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相关研究 |
2.2.2 国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相关研究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理论基础 |
3.1.1 记忆理论 |
3.1.2 加工层次理论 |
3.1.3 语义场理论 |
3.1.4 语义场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
3.1.5 词汇的“板块性”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4 研究过程 |
4.4.1 问卷调查 |
4.4.2 词汇测试 |
4.4.3 教学设计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实验前问卷调查 |
4.5.2 实验后的问卷调查 |
4.5.3 学生使用记忆策略结果统计表 |
4.6 词汇测试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件Ⅰ 关于词汇学习策略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件Ⅱ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初中生学习促进作用的调查问卷 |
附件Ⅲ 词汇水平测试试卷 |
致谢 |
(3)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使用的术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越南汉语学习者的现状 |
1.1.2 汉越词在越南语里的重要地位 |
1.1.3 第二语言词汇表征的研究现状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二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相关的文献综述 |
2.1 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 |
2.1.1 二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内涵 |
2.1.2 二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基本理论 |
2.2 二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影响因素 |
2.2.1 被试的选择 |
2.2.2 实验材料的选择 |
2.3 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的研究 |
2.3.1 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
2.3.2 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的启动对称性 |
2.4 越南汉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研究 |
2.4.1 越南汉语学习者词汇表征的研究现状 |
2.4.2 越南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特殊性 |
2.4.3 小结 |
第三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
3.1 问题提出 |
3.1.1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 |
3.1.2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跨语言启动不对称性 |
3.1.3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 |
3.1.4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 |
3.1.5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
3.2 研究方案 |
3.2.1 研究内容 |
3.2.2 研究假设 |
3.2.3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研究 |
4.1 研究目的、研究假设与实验设计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假设 |
4.1.3 实验设计 |
4.2 实验一越南语启动汉语的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研究 |
4.2.1 实验目的 |
4.2.2 实验方法 |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 实验二汉语启动越南语的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研究 |
4.3.1 实验目的 |
4.3.2 实验方法 |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综合结果与分析 |
4.5 结论 |
第五章 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研究 |
5.1 研究目的、研究假设与实验设计 |
5.1.1 研究目的 |
5.1.2 实验假设 |
5.1.3 实验设计 |
5.2 实验三越南语启动汉语的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研究 |
5.2.1 实验目的 |
5.2.2 实验方法 |
5.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 实验四汉语启动越南语的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研究 |
5.3.1 实验目的 |
5.3.2 实验方法 |
5.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综合结果与分析 |
5.5 结论 |
第六章 综合讨论 |
6.1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
6.2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跨语言启动不对称性 |
6.3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汉越词语音类似效应 |
6.4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词义理解中的汉越词加工优势效应 |
6.5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模型 |
第七章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2.1 对汉越词的实证研究 |
7.2.2 更细化的实验材料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汉语语义理解度评定表 |
附录二 :越南母语者越南语熟悉度评定表 |
附录三 :非越南汉语学习者和越南语母语者越汉语音类似评定 |
附录四 :汉语和越南语翻译对等词的调查表 |
附录五 :实验使用的听觉刺激单词表 |
附录六 :实验的指导语(越南语版) |
附录七 :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个人信息调查表 |
致谢 |
(4)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支架教学法 |
2.1.2 词汇能力 |
2.2 国外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
2.2.1 词汇教学观 |
2.2.2 词汇教学方法 |
2.2.3 词汇教学策略 |
2.3 国内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
2.3.1 词汇教学观 |
2.3.2 词汇教学方法 |
2.3.3 词汇教学策略 |
2.4 国外支架式教学法研究综述 |
2.4.1 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
2.4.2 支架式教学法与小学及幼儿英语学科教学 |
2.4.3 支架式教学法与大学、高职及高中英语学科教学 |
2.5 国内支架式教学法研究综述 |
2.5.1 支架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
2.5.2 支架式教学法与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 |
2.5.3 支架式教学法与大学及高职英语学科教学 |
2.6 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理论 |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3 活动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方法 |
4.4.1 文献法 |
4.4.2 调查问卷法 |
4.4.3 访谈法 |
4.4.4 教学实验法 |
4.5 研究工具 |
4.5.1 问卷调查表 |
4.5.2 词汇能力测试卷 |
4.5.3 访谈表 |
4.5.4 数据分析软件 |
第5章 支架式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5.1 支架式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实施 |
5.1.1 策略支架实施 |
5.1.2 情感支架实施 |
5.1.3 媒介支架实施 |
5.2 支架式教学法的词汇教学设计案例 |
第6章 研究结果分析 |
6.1 问卷数据分析 |
6.1.1 实验前调查问卷分析 |
6.1.2 实验后调查问卷分析 |
6.2 访谈结果分析 |
6.2.1 实验前访谈分析 |
6.2.2 实验后访谈分析 |
6.3 实验前后测成绩分析 |
6.3.1 实验前测试成绩分析 |
6.3.2 实验后测试成绩分析 |
6.3.3 实验前后测试卷成绩变化分析 |
第7章 结语 |
7.1 主要结论 |
7.2 对词汇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7.3 局限与改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5)越南语汉越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汉越词的概念界定与历史分期 |
(一) 概念界定 |
(二) 历史分期 |
三、汉越词研究综述 |
(一) 音系研究 |
(二) 词汇研究 |
(三) 其他研究 |
(四) 以往研究不足 |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
(一) 研究内容 |
(二) 调查研究方法 |
(三) 理论依据 |
第一章 汉越词的描写 |
第一节 语音特点 |
一、语音系统 |
二、汉越词的形成及发展 |
三、汉语音保留与分化并存 |
四、汉越词与越南语本族词的语音对应 |
第二节 词汇特点 |
一、词义对应的越南语本族词 |
二、无词义对应的越南语本族词 |
第三节 词义变化 |
一、词义扩大 |
二、词义缩小 |
三、词义转移 |
第四节 词性变化 |
一、词义不变,词性改变 |
二、词义、词性均改变 |
第五节 构词特点 |
一、单音节汉越语素特点 |
二、构词方式 |
三、构词方式变体 |
四、自造式汉越词 |
第六节 汉越词成语 |
一、越南语中的汉语成语 |
二、汉越成语变体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报纸语言汉越词使用调查 |
第一节 《人民报》和《青年报》的汉越词使用 |
一、《人民报》中汉越词的使用 |
二、《青年报》中的汉越词使用 |
三、《人民报》和《青年报》中汉越词使用对比 |
第二节 《人民报》和《青年报》中汉越词的特点和变化 |
一、汉越词的语音变化 |
二、汉越词的词汇变化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平省洞海市牌匾用文及汉越词调查 |
第一节 调查概况 |
一、调查点和调查对象 |
二、问卷结构及调查方法 |
第二节 洞海市牌匾用文 |
一、牌匾用文种类 |
二、牌匾用文现状 |
第三节 市民对牌匾用文的态度 |
一、外语学习情况 |
二、对牌匾用文的态度 |
第四节 越南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与洞海市牌匾用文的历史变迁 |
一、越南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 |
二、洞海市牌匾用文的历史变迁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语言能力、语言使用及汉越词使用调查 |
第一节 语言能力调查 |
一、学习外语的种类 |
二、外语能力 |
第二节 语言使用调查 |
一、日常生活语言使用 |
二、专业阅读和写作的语言使用 |
三、语言使用的社会差异分析 |
第三节 汉越词的使用现状 |
一、使用领域 |
二、词语选择与使用 |
三、汉越词成语使用 |
四、汉越词使用的语境 |
第四节 语言使用的差异分析 |
一、词语使用 |
二、词义识别 |
三、成语使用 |
四、句子使用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一、语言使用调查结论 |
二、语言能力与语言使用 |
第五章 汉越词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预测 |
第一节 影响因素 |
一、外部因素 |
二、内部因素 |
第二节 发展趋势预测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结语: 汉越词使用的总结与反思 |
一、汉越词使用的总结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人民报》文章篇目表 |
附录二: 《青年报》文章篇目表 |
附录三: 越南广平省洞海市民及大学生牌匾用文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洞海市民和大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调查问卷 |
附录五: 洞海市学生语言使用调查问卷 |
后记 |
(6)语义联想策略对高中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结论 |
1.4 论文的总体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语义联想策略 |
2.1.1 语义联想策略界定 |
2.1.2 语义联想策略分类 |
2.1.3 联想策略与英语词汇研究 |
2.2 词汇量相关研究 |
2.2.1 接受性词汇与产出性词汇 |
2.2.2 词汇量调查与测试工具 |
2.3 对前人研究的述评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激活扩散模型 |
3.2 加工水平说 |
第4章 实验方法 |
4.1 实验设计 |
4.1.1 研究问题 |
4.1.2 实验对象 |
4.1.3 实验工具 |
4.2 实验过程 |
4.2.1 课堂设计 |
4.2.2 数据采集 |
4.2.3 数据分析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语义联想策略对学生词汇学习兴趣及方法的影响 |
5.1.1 学生词汇学习兴趣的变化 |
5.1.2 学生词汇学习方法的变化 |
5.1.3 语义联想策略对学生词汇学习兴趣及方法影响的讨论 |
5.2 语义联想策略对学生接受性词汇量的影响 |
5.2.1 学生接受性词汇量的变化 |
5.2.2 语义联想策略对学生接受性词汇量影响的讨论 |
5.3 语义联想策略对学生产出性词汇量的影响 |
5.3.1 学生控制产出性词汇量的变化 |
5.3.2 学生自由产出性词汇量的变化 |
5.3.3 语义联想策略对学生产出性词汇量影响的讨论 |
结语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前调查问卷 |
附录2 后调查问卷 |
附录3 接受性词汇量测试卷 |
附录4 控制产出词汇量测试卷 |
附录5 自由产出词汇量测试卷 |
附录6 访谈提纲 |
附录7 访谈实录 |
附录8 语义联想策略前问卷描述统计 |
附录9 语义联想策略后问卷描述统计 |
附录10 语义联想策略课堂设计示例 |
致谢 |
(7)主题聚类的词汇呈现方式对汉语词汇度知识习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相关内容研究概况 |
1.2.2 词汇呈现方式研究 |
1.2.3 词汇深度知识研究 |
1.2.4 二语习得中词汇呈现方式的理论基础 |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性 |
第二章 实验设计 |
2.1 实验设计与研究假设 |
2.2 实验对象 |
2.3 实验材料 |
2.3.1 目标词的选取 |
2.3.2 词汇深度知识测试卷 |
2.4 实验步骤 |
2.4.1 先导实验 |
2.4.2 实验安排 |
2.4.3 教学过程 |
2.5 测试过程与分析工具 |
2.5.1 即时测试 |
2.5.2 延后测试 |
2.5.3 统计工具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两种呈现方式对词汇深度知识习得效果的整体性分析 |
3.2 即时测中两种呈现方式的词汇深度知识习得效果比较 |
3.2.1 不同维度的词汇知识习得效果的描述性统计 |
3.2.2 不同维度的词汇知识习得效果的比较分析 |
3.2.3 产出性词汇知识与接受性词汇知识习得效果描述性统计 |
3.2.4 产出性词汇知识与接受性词汇知识习得效果比较分析 |
3.2.5 小结 |
3.3 延后测中两种呈现方式的词汇深度知识习得效果比较 |
3.3.1 不同维度的词汇知识习得效果的描述性统计 |
3.3.2 不同维度的词汇知识习得效果的比较分析 |
3.3.3 产出性词汇知识与接受性词汇知识习得效果描述性统计 |
3.3.4 产出性词汇知识与接受性词汇知识习得效果比较分析 |
3.3.5 小结 |
3.4 词汇反应时间比较分析 |
3.4.1 即时测中词汇反应速度比较 |
3.4.2 延后测中词汇反应速度比较 |
3.4.3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主题聚类呈现方式下词汇深度知识习得优势的理论解释 |
4.2 传统例句呈现方式下词汇深度知识习得优势的理论解释 |
4.3 词汇测试反应时间差异的理论解释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5.1 主要发现 |
5.2 教学建议 |
5.3 研究反思 |
5.3.1 干扰因素影响 |
5.3.2 研究不足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以沈阳市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
(二)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
(三)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要求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外有关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综述 |
(二)国内有关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本文的启示 |
五、概念界定 |
(一)英语词汇 |
(二)英语词汇教学 |
(三)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三、测量工具 |
(一)SPSS软件 |
(二)前后测试卷 |
四、研究过程 |
五、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三、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四章 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特点分析 |
一、《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角度分析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特点 |
(一)《课标》规定小学生学习词汇应达到的标准 |
(二)《课标》对英语词汇的分类 |
二、《新起点》英语教材角度出发分析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特点 |
(一)《新起点》教材要求小学高年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词汇量 |
(二)《新起点》教材对于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的分类 |
第五章 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 |
一、小学高年段学生调查问卷及前后测试卷结果与分析 |
(一)小学高年段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小学高年段学生前后测试卷结果与分析 |
二、英语课堂观察记录结果与分析 |
(一)对教师的英语词汇教授时长的观察 |
(二)对教师采用的英语词汇呈现方式的观察 |
(三)对教师采用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观察 |
三、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一)一线教师基本信息情况 |
(二)一线教师如何看待英语单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
(三)一线教师在呈现、教授、复习单词和检测单词掌握程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第六章 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小学高年段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
(二)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
二、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一)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二)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三)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中学校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七章 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
一、针对小学高年段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提出的问题解决策略 |
(一)选择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创设多种多样的单词拼写活动 |
(二)创建单词实际演练的环境,寻找实际操练单词的机会 |
(三)词汇学习过程中多获得积极的体验 |
二、针对小学英语教师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提出的问题解决策略 |
(一)注重课后自我反思,提高词汇教学能力 |
(二)词汇教学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且不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
(三)善于变换使用教学方法、利用教学手段,增加词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
三、针对学校英语教学提出的问题解决策略 |
(一)英语教学管理不断完善,不定期抽查教师备课情况 |
(二)英语教学设备及时更新,使丰富的教学资源得到利用 |
(三)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9)多模态教学法对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水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多模态的定义 |
2.1.2 词汇教学 |
2.1.3 词汇知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多模态理论 |
2.2.2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外语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测试研究 |
2.3.2 多模态理论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教学实验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访谈法 |
3.3.4 数理统计法 |
3.4 研究过程 |
3.4.1 多模态教学实验前测 |
3.4.2 多模态教学实验过程 |
3.4.3 多模态教学实验后测 |
3.4.4 问卷调查 |
3.4.5 访谈 |
3.4.6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多模态教学法对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广度的影响 |
4.1.1 实验班和对照班词汇知识广度前测成绩对比 |
4.1.2 实验班和对照班词汇知识广度后测成绩对比 |
4.2 多模态教学法对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深度的影响 |
4.2.1 实验班和对照班词汇知识深度前测成绩对比 |
4.2.2 多模态教学对高中生词汇意义联想学习的影响 |
4.2.3 多模态教学对高中生词汇搭配学习的影响 |
4.2.4 多模态教学对高中生词汇运用的影响 |
4.3 高中生对多模态教学实验的态度分析 |
4.3.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3.2 访谈结果与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发现 |
5.2 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4 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附录九 |
附录十 |
附录十一 |
附录十二 |
致谢 |
(10)原型范畴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论文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原型范畴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原型范畴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
二、原型范畴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节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
二、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相关研究评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认知语言学 |
第二节 认知负荷理论 |
第三节 原型范畴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一、范畴与范畴化 |
二、经典范畴理论 |
三、原型范畴理论 |
四、家族相似性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高中英语教师 |
二、高中生 |
三、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课堂观察法 |
四、个人访谈法 |
五、教学实验法 |
六、内省法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高中英语词汇前、后测试卷 |
三、词汇云图 |
四、COCA语料库 |
第四章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现状分析 |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词汇科研意识不足 |
二、教师词汇教学方法固化 |
三、学生词汇学习方法单一 |
第五章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验 |
第一节 实验设计 |
一、实验目的及假设 |
二、实验对象 |
三、实验方案 |
第二节 教学设计 |
一、阅读词汇 |
二、拓展词汇 |
三、单元话题 |
四、课堂重点释疑 |
五、词汇过关综合训练 |
第三节 实验结果及分析 |
一、实验测试结果与分析 |
二、词汇教学效果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第一节 词汇归纳法 |
一、基本范畴词归纳教学 |
二、同义词归纳教学 |
第二节 词汇辐射法 |
一、词形辐射教学 |
二、词义辐射教学 |
第三节 词汇风暴法 |
一、音似风暴教学 |
二、形似风暴教学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创新 |
第三节 研究不足 |
第四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情况调查结果 |
附录3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4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情况调查结果 |
附录5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6 高中英语词汇前测试卷 |
附录7 高中英语词汇后测试卷 |
附录8 高中英语词汇前后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词义网络与英语词汇学习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OA的高中英语词汇深度知识立体式教学模式研究[D]. 胡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究 ——以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为例[D]. 段宁. 西南大学, 2020(05)
- [3]熟练越南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表征研究[D]. 徐凤珍(TU PHUNG TRAN).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4]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琪. 集美大学, 2020(05)
- [5]越南语汉越词研究[D]. 张武玉玲(Truong Vu Ngoc Linh).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语义联想策略对高中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D]. 郭琼文.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7]主题聚类的词汇呈现方式对汉语词汇度知识习得的影响[D]. 赵可.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8]小学高年段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以沈阳市三所小学为例[D]. 谭芷妮.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9]多模态教学法对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水平的影响研究[D]. 朱英姿.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10]原型范畴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D]. 李皓琳.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