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程医疗发展和管理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来栓,唐万[1](2022)在《新生儿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新生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城市和发达地区往往具有明显优势, 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新生儿医疗水平则相对落后且发展缓慢。远程医疗的出现与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 远程医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我国远程医疗整体起步较晚, 相关研究较少, 目前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在新生儿科更是如此, 这也意味着远程医疗在新生儿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介绍新生儿远程医疗相关概念, 梳理我国新生儿远程医疗发展现状, 并分析新生儿远程医疗的应用前景。
徐健[2](2021)在《远程医疗应用现状、挑战及思考》文中提出介绍远程医疗全球应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引用先进技术、建立统一平台、实施技能培训和开展科学评估几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王婷,钱东福,张成,李春雨,徐祥贵,王长寨,苗俊青,宋宁宏,丁强,陈彦[3](2021)在《基于史密斯模型的新疆克州远程医疗建设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以史密斯模型为理论框架,从理想化政策、执行机关、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对远程医疗政策在克州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寻求可行性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远程医疗的建设效果、现状、存在的问题,为边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探索新方法。结果:远程医疗在新疆克州还是有较大的实施空间和就医需求,"组团式"医疗援疆后,远程医疗得到了较快发展,医生接受度逐渐增高。但因存在政策机制不完善,患者了解度低、医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差,且受信息技术水平影响远程医疗发展受限。结论:克州远程医疗建设取得部分成果,建议政府、各级医疗机构和有关部门在医保政策、远程医疗资金投入、信息化平台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及宣教方面开展相应措施,进一步发挥黏性医联体优势作用,并根据反馈,修改完善远程医疗政策,推动远程医疗的长效实施与可持续发展。
李海洁[4](2021)在《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我国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我国远程医疗系统的构建尚不够完善。各地医疗制度和政策统一困难、监管制度不严格、宣传力度不充足、工作人员缺乏经验是阻碍我国远程医疗大范围推广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国家政府应当出台更具可执行性的政策方针,指导远程医疗系统实施;加大推广和宣传的范围和力度,普及新型医疗模式基础知识,加深广大公民对新型医疗系统的了解;同时基层医院也应当对医疗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以促使远程医疗推广工作正常进行。
初晓伟[5](2021)在《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互联网、大数据、5G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传统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远程医疗服务也在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快速发展。2019年底全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作为新型的诊疗方式对疫情防控和筛查工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使得我国远程医疗服务行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对于远程医疗损害责任问题的深入研究是我国侵权损害研究层面尚未涉足的新问题、新领域,是时代进步发展的产物。远程医疗损害责任问题的深入研究也关乎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完善,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建设。虽然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节省患者的就医成本以及提高地方医院的医疗水平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关于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困境。本文试图从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角度切入,对远程医疗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在分析远程医疗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远程医疗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探讨对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研究的必然性。另外,对于远程医疗技术损害、伦理损害、产品损害、管理损害引起的新型医患关系也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厘清远程医疗中涉及的相关法律主体,阐述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等相关内容,用以明确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基础。同时本文意在讨论构建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相关问题的立法建议,明确远程医疗所涉及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对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应当在借鉴美国、欧洲、日本等域外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医疗损害责任的司法解释部分,更新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相应司法解释,并增加相应内容。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保障患者的民事权益,对于明确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机制和免责机制等问题加以规制,以期明确各方法律主体的责任承担问题。
王中灿[6](2020)在《贫困地区远程医疗开展现况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城口县A医院为例》文中指出目的:在了解城口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A医院基本情况基础上,通过调查A医院远程医疗开展情况以及医患双方对远程医疗的使用意愿、利用和评价情况,了解A医院远程医疗开展历程、开展科目、开展数量、取得成效、面临问题,研究和发现贫困地区远程医疗发展的经验和不足,进而为贫困地区远程医疗的发展提出建议。方法:在阅读文献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使用配额抽样抽取调查对象,用Excel2013录入和整理数据,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用率和构成比分析医院远程医疗开展情况和医患双方对远程医疗的评价情况,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医患双方远程医疗使用意愿、利用情况。结果:医院对远程医疗的利用以辅助诊断为主,远程会诊和对下级的远程教育开展较少。74.5%的医务人员愿意使用远程医疗,认为远程医疗对诊疗工作和临床技能提升有帮助的医务人员使用意愿更高(P<0.05);78.6%的患者愿意使用远程医疗,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了解远程医疗、认为远程医疗对健康有帮助、远程医疗能节省费用的患者使用意愿更高(P<0.05);83%的医务人员和24.8%的患者使用过远程医疗,医患双方对远程医疗的利用以辅助诊断为主;使用过远程医疗的医务人员中53.8%的医务人员平均每月使用远程医疗5次及以上,文化程度低、职称低、了解远程医疗、认为远程医疗对诊疗工作有帮助以及愿意使用远程医疗的医务人员远程医疗使用次数更多(P<0.05);使用过远程医疗的患者中53.8%的患者平均每年使用远程医疗4次及以上,46.2%的患者平均每年使用远程医疗3次及以下,了解远程医疗、愿意使用远程医疗、认为远程医疗对健康有帮助的患者远程医疗使用次数更多(P<0.05);使用过远程医疗的医务人员和患者中,有80.8%的医务人员使用远程医疗感到方便,认为远程医疗对诊疗工作、临床技能提升和减轻患者费用有帮助的医务人员比例分别为70.5%、76.9%、75.6%;73.1%的患者认为使用远程医疗方便,认为远程医疗对健康、减轻费用有帮助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9.2%、71.2%。结论:远程医疗有力提升了城口县医疗服务能力、拓宽了人民群众就医渠道、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医患双方远程医疗使用意愿高、对远程医疗持积极态度,但仍然存在对下级远程教育不足,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医患双方对远程医疗了解不够、利用不足的问题,对此提出积极发展远程医疗、针对影响因素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与下级远程教育、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医患双方主动了解远程医疗等举措,推动贫困地区远程医疗的发展。
王晓利[7](2020)在《远程医疗服务模式选择与决策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远程医疗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就医方式,促使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为解决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全国各地组建了远程医学中心和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远程医疗服务需求迅速增加,远程医疗服务逐渐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鉴于此,本文针对远程医疗服务的运作管理问题,综合运用排队博弈论、优化理论以及数值分析等一系列方法,聚焦于公立医院自建远程医疗服务模式(PTS)和第三方远程医疗服务模式(TTS),研究了两种服务模式下公立医院和第三方远程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和服务能力决策优化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财政补助、服务费用补偿和价格管制政策等干预措施的影响作用。首先,本文针对PTS服务模式,考虑患者线上线下等待时间成本、交通成本、远程医疗误诊率等对患者就医选择行为的影响,构建数学模型研究医疗服务供给过程中患者就医选择行为和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决策之间的关系,系统地讨论了公立医院提供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时应采用守门人服务策略还是双渠道服务策略,以及不同服务策略的优劣和适用情形。研究表明,引入PTS服务模式可以降低医疗服务系统总成本,线上和线下服务渠道的患者都可以从中受益。对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患者或线下等待敏感性高于线上的患者,引入远程医疗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其就医效用。此外,PTS服务模式下双渠道服务策略比守门人服务策略更加灵活,且双渠道服务策略中存在线上线下最优市场份额。其次,本文针对TTS服务模式,利用排队博弈论构建公立医院与第三方远程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和服务能力决策模型,探讨公立医院与第三方远程医疗机构管理决策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政府财政补助和价格管制政策对医疗机构决策的影响作用,比较了财政补助和价格管制这两种干预措施在提高社会福利和缩短患者线上线下等待时间的作用。研究表明,公立医院和第三方远程医疗机构之间的影响作用是单向的,第三方远程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和服务能力决策不会影响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决策,而第三方远程医疗机构将会根据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决策相应地调整其服务价格和服务能力决策。无论在政府财政补助或价格管制政策下,引入远程医疗服务都可以提高社会福利,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尤其是在偏远、交通不便和缺乏医疗资源的地区。引入价格管制政策可以规范远程医疗服务价格,但同时也会降低第三方远程医疗机构的利润,增加线上线下患者等待时间。最后,本文研究了PTS服务模式和TTS服务模式下患者就医选择行为和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和服务能力决策优化问题,着重比较了PTS服务模式和TTS服务模式在提高社会福利和患者总效用、缩短患者线上线下等待时间的作用。研究表明,采用PTS服务模式或TTS服务模式都可以提高患者的总效用和社会福利,但采用PTS服务模式会增加了患者线上线下等待时间,而采用TTS服务模式对患者线下等待时间没有影响。当政府服务费用补偿较低时,引入TTS服务模式在减少线上等待时间、增加患者总效用和社会福利方面都优于PTS服务模式。当政府服务费用补偿较高、患者病情较简单或远程医疗技术较先进以及患者交通成本较低时,引入PTS服务模式也会更优。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患者就医选择行为、政府财政补偿和价格管制以及远程医疗服务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政府制定远程医疗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为医疗机构实施及运营远程医疗服务提供了决策建议,从而促进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广及应用。
丁伯新[8](2020)在《医联体内远程医疗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R医联体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存在比较严重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我国人口数量占全球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全球的2%左右。同时,这些仅有的医疗资源80%都集中在城市,其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呈“倒三角”分布,进一步加剧了异地就医、无序就医等现象。研究目的: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化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对于解决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问题,促进优质资源下沉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远程医疗在医联体模式下得到了广泛开展。但是,远程医疗在医联体内的实际使用率却不高。在调查研究南京市R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远程医疗最终受益者(患方)对远程医疗的认知与使用意愿以及调查远程医疗直接提供者(医方)对远程医疗的满意程度与使用意愿,尝试找出医联体内远程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促进远程医疗资源的利用,为我国远程医疗在医联体内的发展提供研究参考,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远程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选取南京市R医联体为个案研究对象,在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再通过调查分析法,如问卷、访谈、文件材料收集等实地调查。收集汇总医联体开展远程医疗的组织架构、服务流程、服务协议等。通过问卷调查了患者对远程医疗的认知与使用意愿,以及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的使用意愿与满意程度,并访谈了部分医联体远程医疗相关管理人员,尝试找出医疗体内远程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医联体内远程医疗的组织管理流程较为顺畅,核心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较为稳定、权责利的划分较为明晰,但是从远程医疗服务人次统计看,远程医疗利用率不高。患者对远程医疗知晓率不高,仅有17.3%表示了解,且只有35.6%的患者愿意接受远程医疗服务。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满分100分),得出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60.90分,为中等满意,医务人员继续使用远程医疗的意愿较高占比82%。结合访谈内容,发现远程医疗服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社会对远程医疗的认识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不足、资金保障不足、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政策建议:我国远程医疗服务尚处于不断探索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患者等多方共同参与。结合文献研究与相关专家咨询,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加强民众认知宣传,提升远程医疗影响力;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医疗责任;增加财政投入,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加强服务管理,完善激励机制;线上线下结合,注重基层能力培养。
徐亚杰[9](2020)在《远程医疗纠纷民事法律责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个人的生活受到了计算机网络的深刻影响。在医学保健领域,通信及高新技术不断试图探索自己新的价值,医疗保健行业的专业人员正在利用互联网为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方式——远程医疗模式。远程医疗在患者与医生之间架起无形的桥梁,突破了现代医疗在空间距离上的限制,具有跨契约、跨地域等特点1。然而,作为我国新兴的医疗模式,远程医疗涉及法律主体众多,法律关系复杂,有关民事法律纠纷尚无明确的立法规制。本文试图从远程医疗的法律责任切入,明确远程医疗纠纷中各方主体的法律地位并厘清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希望能为规范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承担提供理论参鉴。文章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对远程医疗纠纷民事法律责任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远程医疗概述。本部分对远程医疗概念进行界定,并通过明确远程医疗中涉及的相关法律主体,来探讨不同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厘清各方主体的权责建立基础,然后对远程医疗纠纷中各主体的法律责任特点进行解析。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了我国远程医疗存在的现实问题。本章分别从立法、行政管理与司法救济三方面入手,分析我国远程医疗中的不足之处,为后文打下基础。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域外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的制度经验与借鉴。本章着重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的远程医疗发展,分别从立法、行政管理以及救济制度方面入手,为经验借鉴和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第四部分旨在为我国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结合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和域外经验,针对第二章提出的问题为我国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提供完善建议。本章呼应前文,主要从事前防范措施、事中控制措施和事后救济措施的角度出发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又从多个方面为我国远程医疗中的民事法律责任承担和纠纷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杨一旋[10](2020)在《基于Salop模型的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医疗服务迅猛发展,远程医疗作为“互联网+”医疗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助力分级诊疗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新手段。远程医疗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医疗技术的新型医疗模式,实现了患者的远距离问诊和属地就医,促进了优质资源的下沉,极大的提高了偏远地区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然而我国的远程医疗起步较晚,远程医疗在运行过程中面临价格体系、分配机制、医保支付等支撑保障政策的缺失和不完善,其中缺乏科学的定价体系成为制约远程医疗发展的重大瓶颈。因此,如何明确远程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如何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定价模型实现远程医疗服务的合理定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远程医疗、医疗服务定价策略和空间竞争模型的研究,以Salop模型为基础,构建了B-C(医疗机构-患者)和B-B(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两种不同模式下远程医疗服务价格决策模型。本文的工作主要体现在:(1)基于对远程医疗和医疗服务定价策略的研究,分析了远程医疗服务的构成要素,并以文献研究和问卷调研数据为依据,提出了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的原则,明确了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不同模式下远程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2)构建了B-C模式下的远程医疗服务价格决策模型。通过对患者就医效用的分析,对基础模型Salop模型进行拓展,综合考虑政府、医院、患者三方利益,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定价模型,求解得到最优均衡价格,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明确了相关参数的影响,提出了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策略。(3)研究了B-B模式下的远程医疗服务价格决策模型。考虑在有两家大型同质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医疗服务质量较低的基层医院,分析患者的就医选择,并以医院利润和患者剩余构成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定价模型,求解均衡价格。通过数据仿真分析,从政府和医院两个层面对远程医疗服务价格制定提出了建议。本文的结论为研究远程医疗价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既从理论上厘清了远程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又通过模型的建立及仿真结果为政府和医院制定远程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策略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远程医疗发展和管理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远程医疗发展和管理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史密斯模型的新疆克州远程医疗建设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克州远程医疗建设现状 |
2 史密斯理论模型 |
3 克州远程医疗现状分析 |
3.1 理想化政策 |
3.1.1 政策的可行性 |
3.1.2 政策的合理性 |
3.1.3 政策的合法性 |
3.2 目标群体 |
3.2.1 患者 |
3.2.2 医生 |
3.3 执行机构 |
3.3.1 政府 |
3.3.2 卫生健康部门 |
3.3.3 医疗机构 |
3.3.4 具体措施 |
3.4 环境因素 |
3.4.1 社会环境角度 |
3.4.2 技术环境角度 |
4 史密斯模型指导优化政策 |
4.1 理想化政策 |
4.1.1 嵌入援疆元素 |
4.1.2 加强医保支持政策 |
4.2 目标群体 |
4.3 执行机构 |
4.3.1 政府 |
4.3.2 卫生健康部门 |
4.3.3 医疗机构 |
4.4 环境因素 |
(4)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 |
2 我国远程医疗可行性分析 |
2.1 需求可行性分析 |
2.1.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
2.1.2 患者监护困难 |
2.1.3 传染性强的疾病看诊困难 |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 远程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 |
3.1 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与标准 |
3.2 患者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
3.3 异地会诊专家获取病历信息困难 |
3.4 偏远地区医疗工作人员和患者排斥远程治疗模式 |
3.5 中国远程医疗优化路径 |
3.5.1 制定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 |
3.5.2 加强监管力度,防止患者隐私泄露 |
3.5.3 制定科学的病历模板 |
3.5.4 加大远程医疗宣传力度 |
(5)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远程医疗基础理论 |
(一)远程医疗的概念 |
1.远程医疗概念界定 |
2.远程医疗相关概念辨析 |
(二)远程医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
(三)远程医疗的主体及法律关系 |
1.远程医疗的主体 |
2.远程医疗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
二、域外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研究概况与借鉴 |
(一)域外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研究概况 |
1.美国 |
2.欧洲 |
3.日本 |
(二)对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规范的启示与借鉴 |
三、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基础 |
(一)远程医疗侵权损害的类型 |
1.远程医疗技术损害 |
2.远程医疗伦理损害 |
3.远程医疗产品损害 |
4.远程医疗管理损害 |
(二)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
(三)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 |
(四)远程医疗损害的免责事由 |
四、构建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立法建议 |
(一)从立法层面构建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必要性 |
(二)明确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基本条件 |
1.远程医疗机构的准入机制 |
2.远程医疗从业人员的资质 |
3.远程医疗产品的准入机制 |
(三)加强患者民事权益的保障 |
1.加强保护患者隐私权 |
2.加强保护患者知情权 |
(四)明确远程医疗侵权主体的责任承担 |
1.明确医疗机构侵权责任的承担 |
2.明确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侵权责任的承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贫困地区远程医疗开展现况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城口县A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资料收集方法 |
1.3 抽样方法 |
1.4 问卷内容 |
1.5 质量控制 |
1.6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城口县经济社会及卫生资源概况 |
2.2 A医院远程医疗开展情况 |
2.2.1 医院概况 |
2.2.2 医院远程医疗中心概况 |
2.2.3 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开展情况 |
2.2.3.1 远程会诊情况 |
2.2.3.2 远程诊断情况 |
2.2.3.3 远程教学情况 |
2.3 A医院医患双方远程医疗使用意愿、利用和评价情况 |
2.3.1 对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 |
2.3.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3.1.2 医务人员远程医疗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
2.3.1.3 医务人员远程医疗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3.1.4 医务人员对远程医疗的评价情况 |
2.3.2 对患者的调查结果 |
2.3.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3.2.2 患者远程医疗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
2.3.2.3 患者远程医疗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3.2.4 患者对远程医疗的评价情况 |
2.4 个案访谈结果 |
3 讨论 |
3.1 医院方面 |
3.1.1 成就与经验 |
3.1.2 尚存不足 |
3.1.2.1 与下级单位远程教育需强化 |
3.1.2.2 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
3.2 医患双方 |
3.2.1 远程医疗使用意愿分析 |
3.2.2 对远程医疗的利用分析 |
3.2.3 对远程医疗的评价分析 |
4 对策与建议 |
4.1 借机积极发展远程医疗服务 |
4.2 针对影响因素加大宣传力度 |
4.3 强化与下级单位的远程教育 |
4.4 积极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
4.5 医患双方主动了解远程医疗 |
5 研究创新、不足及展望 |
5.1 研究创新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硕士期间社会实践情况 |
(7)远程医疗服务模式选择与决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远程医疗的必要性 |
1.1.2 远程医疗的发展及应用 |
1.1.3 面向远程医疗的决策优化问题 |
1.1.4 本文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远程医疗概念界定 |
1.2.2 远程医疗服务分类 |
1.2.3 远程医疗服务特征 |
1.2.4 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
1.3 研究内容、方案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案及方法 |
1.4 论文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远程医疗服务研究现状 |
2.1.1 远程医疗服务效益 |
2.1.2 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
2.1.3 远程医疗服务决策优化 |
2.2 多渠道服务研究现状 |
2.3 医疗机构运作管理决策研究现状 |
2.3.1 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决策 |
2.3.2 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决策 |
2.3.3 医疗机构的竞争与合作 |
2.4 患者就医选择行为研究现状 |
2.5 政府医疗管制研究现状 |
2.5.1 政府财政补偿机制 |
2.5.2 政府价格管制政策 |
2.6 排队博弈的在相关领域的运用研究现状 |
2.7 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章 公立医院自建远程医疗机构服务策略研究和服务能力决策优化 |
3.1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
3.1.1 问题描述 |
3.1.2 模型与假设 |
3.2 线下服务策略 |
3.3 守门人服务策略 |
3.4 双渠道服务策略 |
3.4.1 解析分析 |
3.4.2 数值分析 |
3.5 守门人与双渠道服务策略比较 |
3.5.1 医疗服务系统总成本比较 |
3.5.2 其他参数对系统总成本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政府干预下的第三方远程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和服务能力决策 |
4.1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
4.1.1 问题描述 |
4.1.2 模型与假设 |
4.2 财政补助下的第三方远程医疗机构决策 |
4.2.1 模型构建 |
4.2.2 博弈均衡结果 |
4.2.3 分析与讨论 |
4.3 价格管制下的第三方远程医疗机构决策 |
4.3.1 远程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决策 |
4.3.2 管制价格决策分析 |
4.4 政府财政补助和价格管制政策比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立医院自建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与第三方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比较 |
5.1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
5.1.1 问题描述 |
5.1.2 模型与假设 |
5.2 线下医疗服务模式 |
5.2.1 患者就医选择行为分析 |
5.2.2 最优决策分析 |
5.3 公立医院自建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
5.3.1 患者选择模型 |
5.3.2 双渠道服务策略 |
5.3.3 守门人服务策略 |
5.4 第三方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
5.4.1 患者选择模型 |
5.4.2 双渠道服务策略 |
5.4.3 守门人服务策略 |
5.5 不同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比较 |
5.5.1 解析分析 |
5.5.2 数值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第三章附录 |
1.1 命题3.2.1证明 |
1.2 命题3.2.3证明 |
1.3 命题3.3.1证明 |
1.4 命题3.4.1证明 |
1.5 命题3.4.2证明 |
1.6 命题3.5.1证明 |
1.7 命题3.5.2证明 |
附录2 第四章附录 |
2.1 命题4.2.1证明 |
2.2 命题4.2.2证明 |
2.3 排队优化模型中非联合凹函数求解 |
2.4 命题4.2.3证明 |
2.5 命题4.2.4证明 |
2.6 命题4.2.5证明 |
2.7 命题4.3.1证明 |
2.8 命题4.3.2证明 |
2.9 命题4.3.3证明 |
2.10 命题4.3.4证明 |
附录3 第五章附录 |
3.1 假设5.2.1证明 |
3.2 命题5.3.1证明 |
3.3 假设5.3.1证明 |
3.4 命题5.3.3证明 |
3.5 假设5.3.2证明 |
3.6 命题5.3.5证明 |
3.7 假设5.4.1证明 |
3.8 命题5.4.1证明 |
3.9 命题5.4.2证明 |
3.10 命题5.4.3证明 |
3.11 命题5.4.4证明 |
3.12 命题5.4.6证明 |
3.13 命题5.4.7证明 |
3.14 命题5.5.1证明 |
3.15 命题5.5.2证明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医联体内远程医疗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R医联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外远程医疗研究现状 |
1.4.2 国内远程医疗研究现状 |
1.4.3 简要述评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远程医疗 |
2.1.2 医联体 |
2.2 理论基础 |
2.2.1 治理理论 |
3 南京市R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调查研究 |
3.1 调查研究设计 |
3.2 南京市R医联体远程医疗实施情况 |
3.3 患者对远程医疗的认知与使用意愿调查结果 |
3.4 参加远程医疗的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结果 |
4 南京市R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社会对远程医疗的认识不足 |
4.2 法律法规不完善 |
4.3 信息化水平不足 |
4.4 资金保障不足 |
4.5 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
5 南京市R医联体发展远程医疗的对策与建议 |
5.1 加强民众认知宣传,提升远程医疗影响力 |
5.2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医疗责任 |
5.3 增加财政投入,发挥医保“杠杆”作用 |
5.4 加强协作管理,完善激励机制 |
5.5 线上线下融合,注重基层能力培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远程医疗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已发表文章目录 |
(二)相关附件或调查表 |
(9)远程医疗纠纷民事法律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远程医疗与远程医疗纠纷概述 |
1.1 远程医疗与远程医疗纠纷的概念 |
1.1.1 远程医疗 |
1.1.2 远程医疗纠纷 |
1.2 远程医疗纠纷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与相互关系 |
1.2.1 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
1.2.2 其他主体与患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
1.2.3 医疗机构与第三方之间的法律关系 |
1.3 远程医疗参与主体法律责任的主要特点 |
1.3.1 医疗机构 |
1.3.2 远程医疗平台 |
1.3.3 医疗产品提供者 |
第二章 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纠纷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
2.1 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立法不足 |
2.1.1 国家层面的立法现状 |
2.1.2 地方层面的立法现状 |
2.1.3 立法现状总结 |
2.2 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行政管理缺陷 |
2.2.1 行政监管措施不完善 |
2.2.2 许可准入缺乏统一标准 |
2.2.3 患者隐私缺乏保护机制 |
2.3 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司法救济缺失 |
2.3.1 责任归属不明 |
2.3.2 救济途径缺陷 |
第三章 域外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的制度经验与借鉴 |
3.1 美国远程医疗法律制度 |
3.1.1 立法概况 |
3.1.2 行政管理制度 |
3.1.3 救济制度 |
3.2 日本远程医疗法律制度 |
3.2.1 立法概况 |
3.2.2 行政管理制度 |
3.2.3 救济制度 |
3.3 域外远程医疗制度总结 |
第四章 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的完善建议 |
4.1 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的事前防范措施 |
4.1.1 完善远程医疗相关立法 |
4.1.2 建立远程医疗准入标准 |
4.1.3 设立远程医疗学术机构 |
4.2 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的事中控制措施 |
4.2.1 构建远程医疗监管体系 |
4.2.2 强化患者隐私保护机制 |
4.3 远程医疗民事法律责任的事后救济措施 |
4.3.1 明确法律责任归属 |
4.3.2 完善事后救济途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Salop模型的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远程医疗研究现状 |
1.2.2 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4 主要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方法 |
2.1 远程医疗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远程医疗服务 |
2.1.2 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
2.1.3 远程医疗服务价格 |
2.2 医疗服务定价策略 |
2.2.1 成本导向定价 |
2.2.2 需求导向定价 |
2.2.3 竞争导向定价 |
2.3 空间竞争理论 |
2.3.1 Hotelling线性城市模型 |
2.3.2 Salop圆周城市模型 |
2.4 准公共物品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远程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 |
3.1 远程医疗服务的构成要素 |
3.2 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的原则、现状及影响因素 |
3.2.1 远程医疗服务定价原则 |
3.2.2 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现状 |
3.2.3 远程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 |
3.3 远程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 |
3.3.1 B-C模式下远程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
3.3.2 B-B模式下远程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4 B-C模式下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研究 |
4.1 问题描述与模型设定 |
4.1.1 问题描述 |
4.1.2 扩展的Salop模型设定 |
4.2 均衡状态下远程医疗服务定价模型 |
4.2.1 患者总剩余函数 |
4.2.2 社会总福利函数 |
4.3 数据仿真分析 |
4.3.1 远程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 |
4.3.2 患者设置成本的影响 |
4.3.3 不同公益性水平下患者成本的影响 |
4.4 B-C模式下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5 B-B 模式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研究 |
5.1 问题描述与模型设定 |
5.1.1 问题描述 |
5.1.2 扩展的Salop模型设定 |
5.2 均衡状态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定价模型 |
5.2.1 患者总剩余函数 |
5.2.2 社会总福利函数 |
5.3 数据仿真分析 |
5.3.1 远程医疗使用比例的影响 |
5.3.2 服务质量差异系数的影响 |
5.3.3 不同公益性水平下患者成本的影响 |
5.4 B-B模式下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远程医疗发展和管理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 王来栓,唐万.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22(01)
- [2]远程医疗应用现状、挑战及思考[J]. 徐健.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21(09)
- [3]基于史密斯模型的新疆克州远程医疗建设效果分析[J]. 王婷,钱东福,张成,李春雨,徐祥贵,王长寨,苗俊青,宋宁宏,丁强,陈彦.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08)
- [4]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 李海洁. 现代商贸工业, 2021(24)
- [5]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研究[D]. 初晓伟.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贫困地区远程医疗开展现况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城口县A医院为例[D]. 王中灿.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7]远程医疗服务模式选择与决策优化研究[D]. 王晓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8]医联体内远程医疗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R医联体为例[D]. 丁伯新.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9]远程医疗纠纷民事法律责任研究[D]. 徐亚杰. 兰州大学, 2020(01)
- [10]基于Salop模型的远程医疗服务定价研究[D]. 杨一旋.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