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委婉语及其语境解读(论文文献综述)
殷玥,柴红梅[1](2021)在《批评架构视域下政治委婉语的认知语用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政治委婉语是政治交际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且作为话语策略具有隐蔽性较强的操纵功能,必须通过有效识别和深入解析以揭示隐藏于语言现象背后的真实意图和内在逻辑。在批评架构理论视角下,分析政治委婉语的认知语用机制,可以发现:(1)主体心智结构中的架构思维可以为政治委婉语的理解提供幕后推理模式,包括隐喻推理、转喻推理和其他推理机制;(2)利用批评架构下的视角凸显,可以解释政治委婉语的两种语境效果:语境假设的部分冲突和完全冲突,分别对应框架的修改和框架的重构;(3)在语篇的深层架构中,政治委婉语利用中立性架构和议题置换,实施语篇的框定与遮蔽功能,借以掩盖话语权力的不平等。由此可见,批评架构对话语交际意义的台前认知和心智加工的幕后推理具有解释力和说服力,有利于加深对非字面义话语表达的理解与解释。
徐高洁[2](2021)在《汉语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俄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委婉语具有含蓄、温和、礼貌、得体等特点并广泛存在于各类文本中。委婉语的发展和使用出现多层次立体交叉趋势:一方面,在日常交往中,信息时代委婉语被大量娱乐化、简单化,也更为形象化;另一方面,在国家和民族间跨文化互动中,为了避免冲突,促成共识与合作,委婉语的使用不仅更加频繁,同时越来越模糊、巧妙、含蓄;此外,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群体中,行话和黑话中的委婉语更是日趋隐秘和复杂。随着语言学语料库的发展,委婉语的收集、整理和解读日趋全面。在文学文本中,委婉语不仅丰富多样、结构复杂、表达手段独特、语用功能繁多,还具有时代性、个性化、强烈的感染力、幽默讽刺等特点,因此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理解和传译值得深入分析研究。由于中俄两国语言国情与文化差异,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翻译对译者构成挑战。汉语文学作品中的委婉语要求在充分理解原汉语作品中委婉语语义的基础上,根据委婉语的特性和使用类别,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根据委婉语的特点结合汉语文学作品的俄译,探讨汉语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使用及特点,对比分析委婉语的原文和译文,总结归纳文学文本委婉语翻译的常用方法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本论文由前言、三章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组成。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对象及目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和新意,简述了论文的理论依据及语料来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委婉语研究三个方面的历史及现状:中国委婉语研究、俄罗斯委婉语研究和西方委婉语研究;本章最后一个部分对委婉语翻译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在介绍一般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包括避讳功能、礼貌功能和掩饰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文学文本的特点,对文学作品中作者原创性的非规约化委婉语的特点进行归类总结,突出强调文学作品的作家创作风格、作品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形成丰富多样的委婉语,尤其对主观情态意义和原创性以及解读的复杂性等为特点的大量非规约化委婉语进行探究。本章旨在探究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特点,旨在总结文学文本委婉语的翻译方法。第三章阐述文学文本委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重点对比分析汉语文学文本中的委婉语特点及其俄译,对文学作品中作者独创性委婉语进行解读,总结译者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从中发现并肯定描写法、近似法、加注法、替代法等在翻译文学作品作者独创委婉语时的作用和意义。其中第一节介绍文学文本委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文学文本中的委婉语作为例子,佐证社会文化因素和作者文化背景等对委婉语翻译的影响;第二节阐述文学作品中独创性委婉语的语言特点、结构特点和表达特点及其翻译,第三节分析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翻译的文化缺省问题,并总结常见的翻译补偿法。结语部分对本论文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学位论文中尚需补充完善和深入的问题进行概述。参考文献部分包含作者撰写论文时所参考、使用过的各类学术文献。
马丽[3](2020)在《韩国语委婉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委婉语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活动的润滑剂。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考虑到文化、礼仪、宗教、民族心理等多种因素,人们往往避免使用令人不悦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取而代之的是闪烁其词,能使人感到愉快、舒适的说法,即委婉语。委婉语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教学意义,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既有研究从多层面、多角度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然而,关于韩国语委婉语这一神秘宝藏,还有很多领域有待探寻,相关研究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例如,对委婉语定义和范畴的界定不够统一和明确;概括分析居多,系统研究成果较少;宏观研究较多,个案分析不足;没有统一的语料来源,等等。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韩国语委婉语的概念和范畴进行重新界定与划分,从形式、语义、功能三个方面系统梳理韩国语词汇委婉语、句式委婉语的构成方式、语义变化与社会功能,并在具体语境中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尝试建立韩国语委婉语理论体系。主要有以下研究发现:第一,本文在分析既有定义不足的基础上,将委婉语重新定义为:在具体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不吉、不洁、不礼、不适的内容,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进行间接表述,从而避免对方感到痛苦和不快。在此基础上,指出委婉语的范畴包括词汇委婉语、句式委婉语、语篇委婉语三部分。词汇委婉语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不吉、不洁、不礼、不适的词汇或短语,使用其他词汇、短语间接表述敬畏对象、死亡、疾病、性、生理现象、身体条件缺憾、社会生活缺憾、政治与经济的消极方面等内容,从而避免对方感到痛苦和不快。词汇委婉语的对象和范围是相对固定、有限的。句式委婉语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不礼和有负担的言语行为,使用句类转换、句式转换、句子成分添加等语法手段和迂回表达、省略、提示等语用手段,间接表述请求、命令、提问、劝说、指责、拒绝等意图,从而避免对方感到尴尬和不快。句式委婉语多属于语用学范畴,其使用范围极其广泛,难以囊括所有种类。语篇委婉语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当词汇委婉语和句式委婉语都难以满足表达需求,此时可采用传达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篇章进行委婉表达。与词汇委婉语和句式委婉语所不同的是,语篇委婉语的使用目的除了避免对方感到痛苦和不快,更多的是在具体语境中,在准确判断双方利害关系基础上,实现保护自我和照顾对方的一箭双雕目的。第二,在构成方式方面,韩国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十分丰富。从广义上看,可将其分为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从狭义上看,主要指语言手段。韩国语委婉语的语言构成手段主要包括:语音方式、字形方式、词汇方式、句式方式、修辞方式等。语音方式主要有变音、倒置、省音、替音、添音;字形方式包括改字、空字、拆字、标记替代;词汇方式分为同义词替代、反义词替代、抽象词替代、汉字词替代、外来词替代、构词法、熟语替代;句式方式包括规约性句式和非规约性句式;修辞方式主要涵盖概念隐喻、转喻、拟人等。第三,在语义变化方面,本文根据委婉语的语义演变特点,从语义层级关系变化和语义清晰度变化两方面着手,将韩国语委婉语的语义演变归纳为语义聚合和语义模糊两部分,其中语义聚合又可分为语义相同、语义反向、语义扩大、语义转换几方面,语义模糊又包括指称模糊、语义多样化、语义缺乏确指、语义隐含,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委婉语与直陈语相比较的语义变化情况。第四,在语用功能方面,以使用委婉语的首要照顾对象是“他人”还是“自己”为标准,即以“利人”还是“利己”为标准,将韩国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划分为礼貌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两类。委婉语使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营造和谐的谈话氛围,展示说话人良好的礼貌教养,让听话人感受到说话人的友善和诚意,不让对方受胁迫和感到难堪,赢得对方的好感。尤其在表达负面信息时,礼貌是卓有成效的言语交际手段,也是委婉语的重要功能。委婉语在交际中发挥的礼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礼貌表达不洁不雅事物、礼貌表达对弱者的尊重同情、礼貌表达面子威胁行为。人们往往不是单纯为了交际而交际,通常都伴随着多种多样的目的。保护自己,为自己说好话是人类的天性。因此,礼貌功能只是委婉语的部分功能,一旦交际行为涉及自身利益,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安全、利益、地位、面子,竭尽全力保护好自己。委婉语在交际中发挥的自我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领域:保护自我安全、保护自我利益、保护自我面子。总之,委婉语可以在行使礼貌功能的同时,伴随生产自我保护功能这一副产品。另一方面,所有的委婉语使用者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自我保护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礼貌功能,当二者发生冲突,最终是礼貌功能服从于自我保护功能。因此我们认为,委婉语的终极目的和社会功能是自我保护,即趋利避害。正确使用委婉语,可以达到含而不漏、曲而不晦的功效,避免针锋相对引起对方不悦和不快,令听者更容易接受谈话内容,提高谈话效率,促进交际顺畅进行。
王琳[4](2018)在《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语钱币类委婉语,是交际双方在表达钱币的语意时,为达到社会政治文化生活规范要求、为满足某一团体组织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交际需要,说话者在确保听话者能够理解的前提下,不直言说钱,有目的地采用隐喻、转喻手段创造并使用的词语。目前学界还没有展开对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的专项研究,本文将历时分析与共时描写相结合,根据钱币委婉语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应用,力图探究钱币类委婉语的流变情况,同时从其产生原因以及构造理据等角度进行研究。根据指称范围将所收集的钱币委婉语分成钱币统称类委婉语以及钱币专称类委婉语。钱币统称类委婉语中共收集31个词条,根据委婉语的命名来源可分为钱币形状命名类、源于史书典故类、人名命名类以及其他类。汉语钱币专称类委婉语中共收集33个词条,从语义内容角度出发,以钱币铸币材料为分类依据,将其分为以金、银、铜为铸币材料的钱币委婉语以及专称纸币的委婉语。其中,所有委婉语以产生时间的先后为主,音序、语义相关为辅的顺序进行排列。从历时角度出发,分别描写每个词语在不同朝代的实际用例,梳理钱币类委婉语单个发展历程,具体使用情况可分为古代通用类、古今通用类以及现代通用类,其中古代通用类委婉语数量占比最大。在共时层面上,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的构造理据进行分析。所收集的委婉语中,52个由转喻方式构成,12个由隐喻方式构成。钱币自身的具象性是转喻造词占比大的主导因素。同时以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作为理论支撑,以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为切入点分析汉语钱币类委婉语产生的具体原因。在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文人“重义轻利”价值观念的推动下,创造出不少钱币委婉语。通过研究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的使用情况来探究其背后体现的文化观,汉语钱币委婉语不仅能够表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还能反映人们关于金钱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此外,根据钱币委婉语的具体用例能够总结出说话人抨击时政、讽刺社会的心理,维护自尊、避免尴尬的心理以及追求雅趣、顺应潮流的心理。
王姝[5](2017)在《规约化委婉语和非规约化委婉语的辨识》文中提出委婉语的分类方式多样,规约化委婉语和非规约化委婉语只是其中的一种分类方式。探讨了忽略构造方式的对应一致及狭隘限定对于识别的干扰,对比了语用学的语境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在辨识这两类委婉语方面的作用。并据此提醒了在辨识中出现的常见错误。
耿超楠[6](2017)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委婉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委婉语在很早之前就已被海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并相继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研究也有待深入。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对委婉语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并区分了委婉语与禁忌语、委婉语与敬谦语的异同。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的途径重点梳理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委婉语教学的情况和意义、留学生习得委婉语的情况等,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委婉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关注度不够,对外汉语教师对委婉语教学部分不够重视,课堂上对委婉语的讲解甚少甚至忽略,委婉语的复杂性和含蓄性成了学习者的阻碍;学习者对词汇的刺激程度、委婉语的使用条件不够了解,对各种委婉表达方式的语用功能也不清楚。根据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以下建议:教师方面,应该提高自身委婉语教学意识,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课堂上增加对委婉语的练习,多总结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并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者方面,应该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主动积累知识,及时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尽量克服母语的负迁移。最后,论文以《夫妻关系》一课中课文二《夫妻之间是否需要距离》的教学设计为例,对前文委婉语教学的建议进行了印证。
曾语晨[7](2017)在《以原型范畴理论探讨医患话语中的委婉语》文中提出委婉语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语言现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使用它。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委婉语的研究在语言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委婉语的恰当使用可以避免对话中的冲突和误解,甚至能缓解对峙双方的紧张关系,从而使人际沟通更为顺畅。所以,它被广泛应用于商贸谈判、外交和各大服务行业的话语中。尤其在医患话语之中,委婉语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众所周知,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大幅增加,其中部分医患矛盾的升级就起源于医患间的话语,因此,医患话语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如果医生能够注意到自身的语言运用,尤其是对委婉语的合理使用,医患矛盾定会减少,医患间紧张的关系也必定会缓解。目前,有不少研究者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医患矛盾和医患话语,却少有人研究医患间的委婉语。本文试图在原型理论框架下对医患委婉语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拓展委婉语研究的范围,阐明委婉语在缓和医患矛盾冲突和提高医疗质量方面的作用。Ungerer和Schmid(2012)认为,认知范畴由原型和边缘成员构成,范畴成员按照其典型性程度分布于原型与边界之间,有着好坏之分,原型相比非原型成员更具认知突显性,更能准确存储于短时记忆,且更易于从长时记忆中激活;这些范畴在一种等级关系中相互联系,其中基本层次范畴提供了数量最多的相互联系的属性集束,这些属性在原型里以最完备的形式积累起来,并且以范畴名称表示出来。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为理论基础,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选取美国医务电视剧《实习医生格蕾》的第5季和第6季为语料来源,然后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对话提取出来作为医患话语的语料,从中收集委婉语,进行同一范畴的原型与边缘成员以及上位、下位和基本层次范畴的定性分析;其次,根据患者的心理情感过程和心理应激反应,将医患话语中的委婉语分成治疗导向、负面应激化解、生物性应激弱化、心理领会、隐私保全和暗指等六类委婉语;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各类委婉语的委婉机制进行阐释,以致得到以下主要发现:发现一、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各种治疗方法、负面或生物性刺激、心理意会信息、患者隐私以及人体的某些部位被看作是原型和基本层次子范畴,它们给患者带来最大化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医患纠纷。医生可以利用各类医患委婉语中的边缘成员及上位或下位子范畴来避免冲突;发现二、基本层次范畴向上位或下位的波动、家族相似性推动下典型性的辐射化以及完形感知的破坏都能够激发医患话语中委婉语的形成;发现三、医患话语中的委婉语是处在动态变化中的。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医患话语中的委婉语进行分类,且阐明医患委婉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作用:第一,该研究有助于使医生了解如何在不同情景下选择恰当的委婉语,以及在不伤害患者及其家属感情的前提下向他们传达各种诊疗信息;第二,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医患话语中的委婉语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医生可以认识和利用这一规律,相应地调整医患委婉语的构造形式,以达到维持良好医患关系和稳定社会的目的。
马甜甜[8](2017)在《英语委婉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研究》文中提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总有些不能直截了当说出来的话。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有些词语使人尴尬,因此在一些场合为了避免难堪,或减轻对人的感情伤害,人们创造了委婉语。在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中,在很多领域,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委婉语,这和世界上多数地区是一样的。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在委婉语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迁移现象。语言迁移现象在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语言迁移。语言迁移现象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基于委婉语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探讨了人们使用这些委婉语的原因,着重介绍了委婉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现象。整篇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目的。第二部分分析了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包含语言迁移以及英语委婉语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等。第三部分提出研究假设,设计和数据收集。第四部分探索了研究结果并对调研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最后一个部分总结了此次调研的研究成果,对英语委婉语教学的影响,本文的局限性和对以后研究的建议。本研究可为英语委婉语的教学以及语言迁移现象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邓兆红,陈新仁[9](2016)在《委婉语修辞效果的关联论阐释——兼论心理距离说》文中研究指明汉语修辞学界受Bullough的"心理距离"概念启发,认为委婉语的修辞效果源于心理距离这一心理机制。这一看法有其合理性,但对心理距离的客观性重视有余,而对其主观性和变异性关注不够。本文认为,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以弱暗含交际效果为核心,可以很好地阐释委婉语解读中心理距离的主观性和变异性问题,即受话人在发现委婉语语义与情境信息冲突时,会主动搜寻、显化百科信息获取弱暗含,在最佳关联期待的指引下,动态确定自己的心理距离,体验委婉语使用带来的修辞效果。
徐红燕[10](2014)在《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特点》文中指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总有些不能直截了当说出来的话。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有些词语使人尴尬,惹人不快,招人讨厌或令人害怕,如果直接表达出来会给人一种粗俗、轻浮、无礼的印象。因此在一些场合为了避免难堪,或减轻对人的感情伤害,人们创造了委婉语。在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中,在很多领域,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委婉语,这和世界上多数地区是一样的。本文介绍了委婉语同禁忌语的关系,委婉语对语境的依赖性,着重介绍了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并探讨了人们使用这些委婉语的原因。
二、委婉语及其语境解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委婉语及其语境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批评架构视域下政治委婉语的认知语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框架 |
(一)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框架 |
(二)批评架构视角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语料来源 |
(三)分析步骤 |
三、架构视域下政治委婉语的认知推理机制 |
(一)语料特征描述 |
(二)政治委婉语理解的隐喻推理机制 |
(三)政治委婉语理解的转喻推理机制 |
(四)政治委婉语理解的其他机制 |
四、政治委婉语的语境效果 |
(一)架构修改(frame modification) |
(二)框架重构(reframing) |
五、结语 |
(2)汉语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俄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前言 |
1.国内外委婉语及其翻译研究综述 |
1.1 国内委婉语研究 |
1.2 国外委婉语研究 |
1.3 委婉语翻译研究 |
2.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特点 |
2.1 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语言结构 |
2.1.1 拼音字母委婉语 |
2.1.2 词汇委婉语 |
2.1.3 句子委婉语 |
2.1.4 语篇委婉语 |
2.2 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表达手段 |
2.2.1 词汇手段 |
2.2.2 修辞手段 |
2.2.3 语法手段 |
2.3 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
2.3.1 避讳功能 |
2.3.2 礼貌功能 |
2.3.3 掩饰功能 |
2.4 文学文本中非规约化委婉语的特点 |
2.4.1 特定的时空背景 |
2.4.2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
2.4.3 具体的语境制约 |
2.4.4 强烈的感染力 |
2.4.5 含蓄的幽默讽刺 |
3.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翻译问题 |
3.1 文学文本委婉语翻译的文化因素 |
3.1.1 文学文本委婉语翻译中的文化属性 |
3.1.2 委婉语翻译中的双重文化属性 |
3.2 文学作品中独创性委婉语的翻译 |
3.2.1 保全形式和内容 |
3.2.2 部分保留 |
3.2.3 变通补偿 |
3.3 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翻译的文化缺省问题及解决方法 |
3.3.1 描写法 |
3.3.2 近似法 |
3.3.3 加注法 |
3.3.4 替换法 |
4.结语 |
参考文献 |
(3)韩国语委婉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对象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一节 委婉语的定义与体系 |
一、既有定义的不足之处 |
二、委婉语定义与范畴的重新界定 |
三、委婉语与邻近概念的关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原型范畴理论 |
二、言语行为理论 |
第三章 韩国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
第一节 语音方式 |
一、变音 |
二、倒置 |
三、省音 |
四、替音 |
五、添音 |
第二节 字形方式 |
一、改字 |
二、空字 |
三、拆字 |
四、标记替代 |
第三节 词汇方式 |
一、同义词替代 |
二、反义词替代 |
三、抽象词替代 |
四、汉字词替代 |
五、外来词替代 |
六、构词法 |
七、熟语替代 |
第四节 句式方式 |
一、规约性句式委婉语 |
二、非规约性句式委婉语 |
第五节 修辞方式 |
一、概念隐喻 |
二、转喻 |
三、拟人 |
第四章 韩国语委婉语的语义变化 |
第一节 语义聚合 |
一、语义相同 |
二、语义反向 |
三、语义扩大 |
四、语义转换 |
第二节 语义模糊 |
一、指称模糊 |
二、语义多样化 |
三、语义缺乏确指 |
四、语义隐含 |
第五章 韩国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
第一节 礼貌功能 |
一、礼貌表示不洁不雅事物 |
二、礼貌表示对弱者尊重同情 |
三、礼貌表示面子威胁行为 |
第二节 自我保护功能 |
一、保护自我安全 |
二、保护自我利益 |
三、保护自我面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来源 |
0.2 研究现状 |
0.2.1 汉语委婉语研究现状 |
0.2.2 汉语钱币类词语研究现状 |
0.3 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的定义及特征 |
0.4 研究方法 |
0.5 研究意义 |
0.6 语料来源 |
第1章 钱币统称类委婉语的来源类型及历时流变 |
1.1 钱币统称类委婉语的来源类型 |
1.1.1 钱币形状命名类 |
1.1.2 史书典故命名类 |
1.1.3 人名命名类 |
1.1.4 其他类 |
1.2 钱币统称类委婉语整体流变考察 |
1.2.1 古代通用类 |
1.2.2 古今通用类 |
1.2.3 现代通用类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钱币专称类委婉语的语义类型及历时流变 |
2.1 钱币专称类委婉语的语义类型 |
2.1.1 专称以金为铸币材料的委婉语 |
2.1.2 专称以银为铸币材料的委婉语 |
2.1.3 专称以铜为铸币材料的委婉语 |
2.1.4 专称纸币的委婉语 |
2.2 钱币专称类委婉语整体流变考察 |
2.2.1 古代通用类 |
2.2.2 古今通用类 |
2.2.3 现代通用类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的构造理据 |
3.1 转喻构造 |
3.1.1 颜色转喻 |
3.1.2 形状转喻 |
3.1.3 图案转喻 |
3.1.4 特征属性转喻 |
3.1.5 语言形式转喻 |
3.2 隐喻构造 |
3.2.1 功能隐喻 |
3.2.2 颜色隐喻 |
3.2.3 外形隐喻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的产生原因及其文化观 |
4.1 汉语钱币类委婉语产生原因 |
4.1.1 政治因素占主导 |
4.1.2 社会生产力是物质基础 |
4.1.3 传统文化观念是推动力 |
4.2 汉语钱币类委婉语体现的文化观念 |
4.2.1 钱币类委婉语折射出的社会思想观 |
4.2.2 钱币类委婉语折射出的金钱观 |
4.2.3 钱币类委婉语折射出的社会心理 |
4.3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的统计概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规约化委婉语和非规约化委婉语的辨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规约化委婉语与非规约化委婉语的定义与构造方式 |
2 规约化委婉语和非规约化委婉语辨识的理论依据 |
2.1 基于语用学的语境理论 |
2.2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 |
2.3 辨识规约化和非规约化委婉语的常见失误 |
3 结语 |
(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委婉语概述 |
一、委婉语的界定和分类 |
(一)委婉语界定 |
(二)委婉语分类 |
二、委婉语与相关语言现象的关系 |
(一)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关系 |
(二)委婉语与敬谦语的区分 |
第二章 对外汉语学习者委婉语习得调查 |
一、调查方案 |
二、调查问卷设计 |
三、调查结果统计 |
第三章 对外汉语学习者委婉语习得偏误及成因 |
一、习得偏误类型 |
(一)习得狭义委婉语存在的问题 |
(二)习得广义委婉语存在的问题 |
二、偏误出现的原因 |
(一)对外汉语教师方面 |
(二)留学生自身方面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委婉语教学的建议 |
一、对教师的建议 |
二、对学习者的建议 |
第五章 《夫妻关系》中委婉语教学设计 |
一、选取《夫妻关系》一课的缘由 |
二、教学分析 |
(一)教材分析 |
(二)课型分析 |
(三)教学对象分析 |
三、具体教学设计 |
(一)教学内容 |
(二)教学目标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四)教具准备 |
(五)课堂教学流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以原型范畴理论探讨医患话语中的委婉语(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
1.2 Significance |
1.3 Methodology |
1.3.1 General Questions |
1.3.2 Data and Data Collection |
1.3.3 Procedure of Data Analysis |
1.4 Purpose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Euphemism |
2.1.1 Definitions of Euphemism |
2.1.2 Previous Studies of Euphemism |
2.2 The Doctor-patient Discourses |
2.2.1 Definitions of the Doctor-patient Discourses |
2.2.2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Doctor-patient Discourses |
2.3 Previous Studies of Euphemisms in the Doctor-patient Discourses |
2.4 Summary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 Prototype Theory |
3.1 Categorization |
3.2 Prototype Theory |
3.2.1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Prototype Theory |
3.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totypical Category |
3.2.3 Levels of Categorization |
3.3 Summary |
Chapter 4 A Case Study of Grey’s Anatomy |
4.1 Classifying the Euphemisms in the Doctor-patient Discourses |
4.2 Interpreting the Euphemisms in the Doctor-patient Discourse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Theory |
4.2.1 Interpreting the Treatment-directed Euphemism |
4.2.2 Interpreting the Negative-stressor-dissolving Euphemism |
4.2.3 Interpreting the Biological-stressor-attenuating Euphemism |
4.2.4 Interpreting the Psychologically-tacit Euphemism |
4.2.5 Interpreting the Privacy-respecting Euphemism |
4.2.6 Interpreting the Implied Euphemism |
4.3 Cognitive Motivations of Euphemisms in the Doctor-patient Discourses |
4.3.1 Fluctuation from the Basic Level Category |
4.3.2 Deconcentration of Prototypicality via Family Resemblance |
4.3.3 Disruption of Gestalt Perception |
4.4 Dynamic Change of Euphemisms in the Doctor-patient Discourses |
Chapter 5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
References |
Appendix More Cases of the Six Categories of the Euphemisms in theDoctor-patient Discourses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发表成果 |
(8)英语委婉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1.2 Importance and Purpose of the Thesis |
1.3 Construc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Euphemism in English |
2.1.1 Defini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
2.1.2 Features of Euphemism in English |
2.1.3 Categorization of Euphemism in English |
2.2 Language Transfer |
2.2.1 Positive language Transfer |
2.2.2 Negative Language Transfer |
2.3 Previous Study |
2.3.1 Study on Euphemism Abroad |
2.3.2 Studies on Euphemism At Home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Hypothesis |
3.2 Research Design |
3.3 Data Collection |
Chapter Four Enlightenment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
4.1 The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Transfer in English Euphemism Learning |
4.1.1 Positive Transfer in English Euphemism Learning |
4.1.2 Negative Transfer in English Euphemism Learning |
4.2 Case Analysis Based on English Euphemism |
4.2.1 Analysis of Teachers |
4.2.2 Analysis of Learner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
5.2.1 Implications on Compilations of the English Textbooks |
5.2.2 Implications on Teaching with Combination of Contexts and Parameters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
(9)委婉语修辞效果的关联论阐释——兼论心理距离说(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心理距离说对委婉语修辞效果的阐释 |
2.1 心理距离说的来源 |
2.2 心理距离说在委婉语修辞效果阐释中的应用 |
3 最佳关联假定引导下委婉语修辞的解读 |
4 弱暗含与委婉语的诗学效果 |
5 结束语 |
四、委婉语及其语境解读(论文参考文献)
- [1]批评架构视域下政治委婉语的认知语用策略研究[J]. 殷玥,柴红梅.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1(02)
- [2]汉语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俄译研究[D]. 徐高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韩国语委婉语研究[D]. 马丽.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汉语钱币类委婉语研究[D]. 王琳. 湘潭大学, 2018(02)
- [5]规约化委婉语和非规约化委婉语的辨识[J]. 王姝. 现代商贸工业, 2017(34)
- [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教学研究[D]. 耿超楠. 河南大学, 2017(06)
- [7]以原型范畴理论探讨医患话语中的委婉语[D]. 曾语晨. 南昌大学, 2017(02)
- [8]英语委婉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研究[D]. 马甜甜. 武汉理工大学, 2017(02)
- [9]委婉语修辞效果的关联论阐释——兼论心理距离说[J]. 邓兆红,陈新仁. 外语学刊, 2016(06)
- [10]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特点[J]. 徐红燕. 科技视界, 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