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avis-Cummings模型中原子信息熵压缩的演化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叶杨[1](2019)在《两能级发射体耦合纳米机械振子系统中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纳米机械振子的不断研究,机械振子的尺寸已经可以做到微米甚至纳米量级。纳米机械振子有着较高的振动频率和品质因子,极小的质量以及较低的耗散,在高精度位移测量、力测量、质量测量和精确的量子计算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论文对石墨烯机械振子与两能级发射体耦合系统以及金刚石NV色心耦合机械振子和腔场相互作用系统展开研究,介绍两能级发射体的熵压缩、纠缠和方差压缩的相关基础知识,并介绍上述两个物理模型以及相关模型的数学推导,主要内容如下:研究了两能级发射体耦合石墨烯机械振子系统中两能级发射体的熵压缩性质、量子纠缠和量子态转移以及声子场方差压缩。讨论了耦合系数,相干角和失谐量以及相干性对此系统中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且还讨论了存在耗散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两能级发射体的最佳熵压缩态可以通过调控相干角来制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两能级发射体量子态到机械振子量子态的相干转移,以及通过调控相干角可以取得最大纠缠态和得到压缩时间长、压缩幅度大的声子场压缩态。衰减因子会导致两能级发射体与机械振子之间交换信息的不断减少,从而影响最大熵压缩,纠缠和方差压缩的制备。研究了金刚石NV色心耦合机械振子和腔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声子场的方差压缩动力学特性,分析了耦合强度以及金刚石NV色心初态对声子场方差压缩的影响。结果发现可以制备压缩时间长,压缩幅度大的声子场压缩态,其物理原因是机械振子具有最大相干性,并且通过调控NV色心初态以及磁场梯度可以实现对机械振子方差压缩非经典特性的操控,理论上提供了一种调控声子场方差压缩的方式。
罗岸[2](2019)在《真空腔场环境下双原子比特系统量子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能级原子作为双态量子系统是量子比特的重要候选者,称为原子比特。在不破坏其相干性的情况下,是量子计算的信息存诸单元[1]。真空腔场环境作用下双原子比特系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量子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量子相干、量子纠缠、信息熵压缩等重要的量子特性,在低噪声量子信息处理有着重要应用。本文运用全量子理论着重开展两类研究:第一类是考虑两原子比特初始处于Bell态,将其中一个注入真空态腔中发生多光子共振相互作用,对腔外原子比特控制施加逻辑门操作和态测量前后,控制腔内原子比特熵压缩性质、原子最大相干性恢复的理论研究[1,2];第二类,开展双模真空场环境下双原子比特量子回声调控及纠缠信息交换研究;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新结果:1.运用量子信息熵理论,研究上述模型中对腔外原子比特施逻辑门操作及基态测量前后,腔内原子比特的信息熵压缩性质[2]。结果表明,操作腔外原子比特前,腔内原子比特不产生熵压缩现象;对腔外原子比特施Hadamard(H)门和H类门操作后,在k=3光子过程中,腔内原子比特产生周期为π/(3!)1/2熵压缩现象,可制备最佳熵压缩态;在k>3的多光子过程中,随着光子数增加,熵压缩因子E(Sx)产生高频振荡,一般熵压缩频繁出现,最佳熵压缩产生次数明显增加,有利于噪声环境下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实验实现。2.研究了初始处于最大纠缠态的两二能级原子,逻辑门操作腔外原子控制腔内原子多光子过程中最大相干性恢复[1]。研究表明操作腔外原子之前,腔内原子总是处于退相干态,不利于量子计算的实现;操作腔外原子后,对于2≤k≤10的多光子过程,腔内原子约化密度矩阵非对角元,呈现周期性演化;在nπ/2(k!)1/2时刻,其最大相干性得到恢复,最大相干叠加态得到制备。对于10≤k≤20的多光子过程,腔内原子密度矩阵非对角元呈高频振荡,振幅呈非线性变化;最大相干性恢复周期变小,一周期内恢复次数增多[1]。给出了实验线路图。3.运用量子态保真度、量子回声理论研究与双模真空腔场作用下两原子量子比特量子回声控制和贝尔态交换。讨论初始纠缠因子和相对耦合强度R=g1/g2对量子态保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耦合情况下R=1,总是产生周期为π的量子回声,通过选择适当的θ和控制相互作用时间可以控制保真度的值。在不同的耦合情况下,通过调整R,形成周期分别为π,2π和4π的量子回声,这源于双模真空腔场具有非马尔科夫性质。基于这种性质,提出贝尔态从双原子比特到双模腔场的循环交换方案。
赵嫱嫱[3](2018)在《原子与Pólya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及非经典效应》文中指出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量子效应是量子光学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经过几十年理论和实验上不断研究和探索,许多重要的量子现象被揭示出来。利用量子光学理论,人们构造出了一些非经典态的光场。通过对原子与这些构造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非经典效应的研究,使人们对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系统的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Pólya态光场是一个典型构造态光场,可表示包括二项式光场与负二项式光场在内的量子态。通过调整参数,能够展示从二项式光场到中间态光场再到负二项式光场的整个变化过程,既揭示了二项式光场与负二项式光场的一些性质,又能描述中间量子态具有的独特性质。本文应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原子与Pólya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及其他非经典效应。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了Pólya态光场的定义、量子纠缠及其度量的方法、粒子布局数反转和信息熵压缩的概念与基本理论。第二章利用共生纠缠度的方法研究了两个耦合原子与Pólya光场相互作用时纠缠度随时间演化的关系。主要分析了量子化辐射场相关参数、跃迁光子数和辐射场中的最大光子数等物理参量对系统中原子间的纠缠特性的影响。第三章应用全量子理论,对伴随多光子跃迁时,耦合双原子与Pólya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的第一个原子的线性熵和原子的粒子布局数反转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量子化辐射场的参数、跃迁光子数等物理参量对系统中原子粒子布局数反转和第一个原子的线性熵的影响。第四章探究了伴随多光子跃迁时,Jaynes-Cummings模型中一个二能级原子与Pólya态光场相互作用,利用计算原子压缩因子的方法研究了所考虑系统中原子的信息熵压缩随时间的演化情况。第五章对上述研究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得到相应结论。
刘冬,梁军,陶松涛[4](2016)在《依赖强度耦合三光子过程下运动原子最佳熵压缩态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三光子过程中原子与相干态耦合量子体系信息熵压缩随时间演化规律及原子最佳信息熵压缩态的制备,我们采用全量子理论,推导出运动原子与单模简并三光子依赖强度耦合量子体系的精确解;理论上给出制备原子最佳信息熵压缩态的充分及必要条件,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相干态场与原子作用时间,切断相干态场与原子的纠缠,选择二能级原子处于等权重相干叠加态,适当选取相干态场与原子的初始位相,可以制备出原子最佳量子信息熵压缩态;调节光腔中场模结构参量,能够得到连续的量子信息熵压缩态.该研究结果在多光子过程低噪声量子信息处理中具有一定意义.
郑庆华[5](2016)在《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原子熵压缩和纠缠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腔光力学系统是近年来量子工程研究的热点领域,它可以用于量子调控宏观机械系统,在量子通信领域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原子-腔光力学系统是在移动镜作为机械振子的腔光力学系统中加入两能级原子,形成性质独特的三体复合系统。基于量子纠缠和熵压缩在量子信息学中的重要应用,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原子熵压缩和纠缠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后期论文的开展做好铺垫,具体工作内容安排如下:运用熵压缩理论,研究了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原子的熵压缩,分析了原子相干角、腔场与机械模之间的耦合常数和两能级原子相对位相角对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原子熵压缩的影响。运用量子纠缠理论,研究了由J-C模型与原子-腔光力学系统组成的模型中纠缠的特性,分析了两原子初始纠缠度和原子和腔场之间耦合强度对模型中二体纠缠和三体纠缠的影响,并且讨论了系统中的纠缠转移问题。
李斌,萨楚尔夫,郭彩丽[6](2016)在《两个二能级原子与Pólya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特性》文中研究指明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单模Pólya态光场与两个二能级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系统的粒子布局数反转、第一个原子的线性熵和信息熵随时间的演化,讨论了原子的初态、光场的参数等物理量对系统的粒子布局数反转、线性熵和信息熵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处于不同的初态,系统表现出完全不同量子特性;原子处于基态或激发态时,粒子布局数反转振幅比其他态大;随着场参数r的增大,粒子布局数反转的崩塌-复原现象消失;r的增大也会破坏信息熵在一定时域内的压缩效应;光场参数η的增加使得振荡的周期、振幅发生变化;选取适当的原子初态、光场参数,可使系统的量子特性更加显着。
廖庆洪,郑庆华,鄢秋荣,刘晔,张旗[7](2016)在《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原子熵压缩的研究》文中提出运用信息熵压缩理论研究了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两能级原子的信息熵压缩,讨论了原子相干角、腔场与机械模之间的耦合系数和原子两能级相对位相对原子熵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原子相干角、腔场与机械模之间的耦合系数以及原子两能级间的相对位相,可以分别控制原子信息熵压缩的压缩幅度、压缩频率和压缩方向;并且通过调节原子相干角可以制备原子最佳熵压缩态,理论上提供了一种调控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原子熵压缩的方式。
冯川,萨楚尔夫,李红星[8](2014)在《多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与Glauber-Lachs态相互作用原子的熵压缩》文中认为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多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与Glauber-Lachs态相互作用的混合态原子的信息熵压缩.讨论了相干平均光子数、热平均光子数、跃迁光子数、原子初态参量对原子信息熵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信息熵X分量没有熵压缩性质;相干平均光子数取值适当时,原子信息熵Y分量呈现熵压缩效应;热平均光子数、跃迁光子数会破坏原子信息熵Y分量的熵压缩效应;原子初态参量对原子信息熵Y分量能否呈现熵压缩效应没有决定性作用;伴随双光子跃迁时,原子的熵压缩因子的时间演化曲线呈现周期性.
朱薇,邹艳[9](2013)在《高斯型耦合Tavis-Cummings模型中原子的熵压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高斯型耦合Tavis-Cummings模型中一个原子的熵压缩,运用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原子垂直于腔轴的运动速度、光场强度以及两原子的初态对单个原子熵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的熵压缩时间由原子的运动速度决定,压缩程度由光场强度决定,压缩时间和压缩程度还决定于原子的初始状态.
冯川[10](2013)在《多光子过程中Glauber-Lachs态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特性》文中指出一些非经典叠加场的构建,使量子光学的理论研究进一步贴近了实际情况,使得对更加实际的、复杂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效应的研究成为现实。Glauber-Lachs态就是一个构造出的量子场态,是相干态和热场之间的中间量子态,它表示相干场和热场的叠加场,因而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性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多光子过程中原子与Glauber-Lachs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效应。文章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量子纠缠及其度量的基本理论,和信息熵压缩理论。第二章讨论了相干平均光子数、热平均光子数、原子初态和跃迁光子数对多光子J-C模型中混合态原子与Glauber-Lachs态相互作用系统的纠缠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纠缠度是相干平均光子数、热平均光子数的非单调函数;随着跃迁光子数的增加,系统的纠缠度的振荡频率明显增加,系统的平均纠缠度有减小趋势;原子初态虽然趋于基态和趋于激发态的程度相同,但对系统的平均纠缠度的影响不同;原子初态的混合程度越大,跃迁光子数对系统的平均纠缠度的破坏作用越明显。第三章讨论了相干平均光子数、热平均光子数和跃迁光子数对伴随多光子跃迁时与Glauber-Lachs态相互作用的两个原子间的纠缠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纠缠度是相干平均光子数的非单调函数;随着热平均光子数和跃迁光子数的增加,纠缠度有减小的趋势;伴随双光子跃迁时,纠缠度随时间的演化呈现周期性变化。第四章讨论了相干平均光子数、热平均光子数、跃迁光子数、原子初态对多光子J-C模型中与Glauber-Lachs态相互作用的混合态原子的信息熵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信息熵X分量没有熵压缩性质;相干平均光子数取值适当时,原子信息熵Y分量呈现熵压缩效应;热平均光子数、跃迁光子数会破坏原子信息熵Y分量的熵压缩;原子初态对原子信息熵Y分量能否呈现熵压缩效应没有决定性作用;伴随双光子跃迁时,原子的熵压缩因子的时间演化曲线呈现周期性变化。
二、Tavis-Cummings模型中原子信息熵压缩的演化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avis-Cummings模型中原子信息熵压缩的演化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两能级发射体耦合纳米机械振子系统中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量子电动力学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本理论和模型 |
2.1 Jaynes-Cummings模型 |
2.2 任意时刻态矢量求解 |
2.3 熵压缩计算 |
2.4 保真度的计算 |
2.5 纠缠的度量计算 |
2.6 声子场的方差压缩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两能级发射体耦合石墨烯机械振子系统中动力学特性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物理模型和演化过程 |
3.3 两能级发射体耦合石墨烯机械振子系统中熵压缩的研究 |
3.4 两能级发射体耦合石墨烯机械振子系统中纠缠的研究 |
3.5 声子场方差压缩的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刚石NV色心与机械振子和腔场耦合系统中的方差压缩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2 物理模型及演化过程 |
4.3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真空腔场环境下双原子比特系统量子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量子相干性 |
1.2.2 原子信息熵压缩 |
1.2.3 量子态保真度和周期量子回声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量子非经典效应的基本理论 |
2.1 量子纠缠 |
2.1.1 量子纠缠的定义 |
2.1.2 量子纠缠量度 |
2.2 量子信息保真度及周期量子回声 |
2.2.1 量子态保真度 |
2.2.2 周期量子回声 |
2.3 原子的信息熵压缩理论 |
2.3.1 传统原子压缩定义 |
2.3.2 原子的信息熵测不准关系 |
2.3.3 原信息熵压缩定义 |
2.4 量子相干性 |
2.4.1 量子相干态 |
2.4.2 最大相干态 |
2.4.3 原子密度矩阵及相干性量度 |
2.5 量子比特与量子逻辑门 |
2.5.1 量子比特(qubit) |
2.5.2 量子逻辑门 |
第三章 操作腔外原子比特控制腔内原子比特最大相干性恢复及熵压缩性质 |
3.1 引言 |
3.2 模型、逻辑门操作及密度矩阵 |
3.2.1 模型 |
3.2.2 逻辑门操作 |
3.2.3 原子比特密度矩阵 |
3.3 腔内原子最大相干性恢复 |
3.3.1 操作腔外原子1 前的情况 |
3.3.2 操作腔外原子1 后的情况 |
3.4 原子比特信息熵压缩 |
3.4.1 数值计算和讨论 |
3.5 结论 |
第四章 双模真空环境下两原子比特量子回声及Bell态交换的控制 |
4.1 引言 |
4.2 模型及其解 |
4.3 双原子比特保真度及周期量子回声 |
4.3.1 量子态保真度 |
4.3.2 周期量子回声 |
4.3.3 非马尔科夫环境 |
4.3.4 纠缠量度 |
4.4 数值讨论及分析 |
4.4.1 双原子比特与光场等同耦合(R=1)情况 |
4.4.2 双原子比特与光场非等同耦合(R≠1)情况 |
4.5 Bell态循环交换器制作方案 |
4.6 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致谢 |
(3)原子与Pólya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及非经典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Pólya态光场 |
1.2 量子纠缠及纠缠的度量 |
1.3 粒子布局数反转 |
1.4 信息熵压缩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与Pólya态光场相互作用的耦合双原子间的纠缠演化 |
2.1 引言 |
2.2 理论模型及原理 |
2.3 结果讨论与分析 |
2.3.1 光场分布参数对两原子间纠缠度随时间演化的影响 |
2.3.2 光场概率参数对两原子间纠缠度随时间演化的影响 |
2.3.3 跃迁光子数对两原子间纠缠度随时间演化的影响 |
2.3.4 光场最大光子数对两原子间纠缠度随时间演化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光子跃迁下Pólya态光场与耦合双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特性 |
3.1 引言 |
3.2 理论模型及原理 |
3.2.1 粒子布局数的反转 |
3.2.2 第一个原子的线性熵 |
3.3 结果讨论与分析 |
3.3.1 跃迁光子数及光场参数对粒子布局数反转的影响 |
3.3.2 跃迁光子数及光场参数对第一个原子线性熵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Jaynes-Cummings模型中混合态原子与Pólya态相互作用系统中的信息熵压缩 |
4.1 引言 |
4.2 理论模型及原理 |
4.3 结果讨论与分析 |
4.3.1 光场分布参数对原子熵压缩情况的影响 |
4.3.2 光场概率参数对原子熵压缩情况的影响 |
4.3.3 跃迁光子数对原子熵压缩情况的影响 |
4.3.4 原子初态对原子熵压缩情况的影响 |
4.3.5 光场最大光子数对原子熵压缩情况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发表或已接受的论文 |
致谢 |
(4)依赖强度耦合三光子过程下运动原子最佳熵压缩态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理论模型及其精确解 |
3 原子的量子信息熵压缩 |
4 原子最佳量子信息熵压缩态的制备与控制 |
4.1 原子量子信息熵压缩与标准均方差压缩的比较 |
4.2 原子最佳量子信息熵压缩态的制备 |
4.3 最佳量子信息熵压缩态的数值验证 |
4.4 场模结构参量对熵压缩态的调控 |
5 结论 |
(5)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原子熵压缩和纠缠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量子纠缠的基本概念 |
1.2.1 量子比特 |
1.2.2 纯态和混合态 |
1.2.3 纠缠态 |
1.2.4 纠缠的判定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本理论和模型 |
2.1 量子纠缠的度量 |
2.1.1 纠缠度量的准则 |
2.1.2 两体纯态系统中纠缠的度量 |
2.1.3 两体混合态系统中纠缠的度量 |
2.1.4 三体系统中纠缠的度量 |
2.2 单模电磁场与两能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2.3 腔光力学系统的简单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原子熵压缩的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原子-腔光力学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演化过程 |
3.2.1 物理模型 |
3.2.2 演化过程 |
3.3 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两能级原子熵压缩特性的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J-C模型和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纠缠的研究 |
4.1 课题背景 |
4.2 J-C模型和原子-腔光力学系统的物理模型及演化过程 |
4.2.1 物理模型 |
4.2.2 演化过程 |
4.3 J-C模型和原子-腔光力学系统组成的系统中纠缠的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原子熵压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物理模型 |
3结果与讨论 |
4结论 |
(8)多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与Glauber-Lachs态相互作用原子的熵压缩(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理论模型及波函数 |
3 数据处理及结论分析 |
3.1 相干平均光子数对熵压缩因子的影响 |
3.2 热平均光子数对熵压缩因子的影响 |
3.3 跃迁光子数对熵压缩因子的影响 |
3.4 原子初始参量对熵压缩因子的影响 |
3.5 伴随双光子跃迁熵压缩因子的特点 |
4 结论 |
(10)多光子过程中Glauber-Lachs态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量子纠缠理论与纠缠的度量 |
1.2 信息熵压缩 |
1.3 GLAUBER-LACHS 态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多光子 J-C 模型中原子与 GLAUBER-LACHS 场态相互作用的量子纠缠 |
2.1 引言 |
2.2 理论模型 |
2.3 数据处理及结论分析 |
2.3.1 相干平均光子数对纠缠特性的影响 |
2.3.2 热平均光子数对纠缠特性的影响 |
2.3.3 跃迁光子数对纠缠特性的影响 |
2.3.4 原子初态对纠缠特性的影响 |
2.3.5 各系统参量对系统的纠缠特性的作用之间的相互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与 GLAUBER-LACHS 态相互作用的双原子间的纠缠演化 |
3.1 引言 |
3.2 理论模型及波函数 |
3.3 数据处理及结论分析 |
3.3.1 相干平均光子数对纠缠特性的影响 |
3.3.2 热平均光子数对纠缠特性的影响 |
3.3.3 跃迁光子数对纠缠特性的影响 |
3.3.4 伴随双光子跃迁时原子间的纠缠特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光子 J-C 模型中与 GLAUBER-LACHS 态相互作用原子的熵压缩 |
4.1 引言 |
4.2 理论模型及波函数 |
4.3 数据处理及结论分析 |
4.3.1 相干平均光子数对熵压缩因子的影响 |
4.3.2 热平均光子数对熵压缩因子的影响 |
4.3.3 跃迁光子数对熵压缩因子的影响 |
4.3.4 原子初始参量对熵压缩因子的影响 |
4.3.5 伴随双光子跃迁熵压缩因子的特点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发表或已接受的论文 |
致谢 |
四、Tavis-Cummings模型中原子信息熵压缩的演化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两能级发射体耦合纳米机械振子系统中动力学特性研究[D]. 叶杨. 南昌大学, 2019(02)
- [2]真空腔场环境下双原子比特系统量子特性研究[D]. 罗岸.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3]原子与Pólya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及非经典效应[D]. 赵嫱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8)
- [4]依赖强度耦合三光子过程下运动原子最佳熵压缩态的制备[J]. 刘冬,梁军,陶松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6(03)
- [5]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原子熵压缩和纠缠特性的研究[D]. 郑庆华. 南昌大学, 2016(03)
- [6]两个二能级原子与Pólya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特性[J]. 李斌,萨楚尔夫,郭彩丽.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6(03)
- [7]原子-腔光力学系统中原子熵压缩的研究[J]. 廖庆洪,郑庆华,鄢秋荣,刘晔,张旗. 中国激光, 2016(02)
- [8]多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与Glauber-Lachs态相互作用原子的熵压缩[J]. 冯川,萨楚尔夫,李红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4(04)
- [9]高斯型耦合Tavis-Cummings模型中原子的熵压缩[J]. 朱薇,邹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3(04)
- [10]多光子过程中Glauber-Lachs态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特性[D]. 冯川.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