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渗透(论文文献综述)
常汉森[1](2021)在《基于人教版必修教材的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思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回顾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立德树人”始终是教育的定海神针,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闪耀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光辉。为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贯彻与落实,2016年底,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其他学科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2020年6月,陈宝生部长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中明确表示:要抓准抓实,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目前,“课程思政”在高校层面的推进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可塑性更强的高中阶段的开展与实施并不理想。文章以物理学科为例,对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结合“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基于人教版教材必修部分对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进行了五项工作。第一,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理念产生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从“课程”和“思政”两个维度界定“课程思政”核心概念,分析了高中物理课堂结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当前实施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选取部分高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高中生和高中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程度和开展情况。第四,通过对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内容进行发掘和分析,找出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同时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发掘出实验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后,设计了可行的教学片段,强调物理学科的独特性。第五,文章提出关于高中物理课堂“课程思政”的实施建议和教学设计,能为今后物理教学及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王嘉路[2](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的必要性研究》文中认为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范围内的一门基础学科,为社会的繁荣和兴盛提供了深厚稳固的根基。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正确的对待和分析物理学理论方法来“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为了贯彻落实我国当代立德树人工作的根本任务,提升当今高中课程教学的时代先进性、思想科学性以及系统指导性,物理教育应该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致力于培养现代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健康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同时,物理教育也要适应时代的需求,注重物理成果内在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社会和技术上的应用。在现代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应该融入物理文化的教育,深入地挖掘物理课程中的人文内涵,以便能够充分利用物理教育潜在的文化价值,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较高的人文关怀与现代科研精神的全方位人才。本文首先在查阅大量与物理文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相关方法。随后,阐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对文化、物理文化、教学过程有关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界定。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学生和教师对物理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物理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数据依据。然后从2017年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文化的要求、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对于物理文化的具体体现、物理文化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以及物理文化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四个方面分析了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物理文化与物理教学融合的具体案例,并说明案例的设计意图。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在教学中融合物理文化教育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姚梦真[3](2021)在《试论美学视角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化育” ——以力学部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缓解中学生“物理恐惧”现象,响应“大美育”观念,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中学物理课程,将物理学作为美学客体,开发物理学中的美学元素,同时以提升物理教师美学素养为切入点,探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自然融入美育的教学模式。本文在美学、美育与心理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美育原理、美育心理学为指引,先通过文献研究理清了中西方美学、美育以及美育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对物理美学与物理美育追本溯源。再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提出了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阐明了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的内涵以及其“情感性”、“过程性”、“自主自发性”三个特点,介绍了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两部分六阶段十一步骤的具体实施流程。两部分分别是课下教学准备与课上教学过程,在课下教学准备部分中,在物理教师提升美学素养阶段探讨了用美感的态度看物理、在实用的科学的态度下体会物理乐趣两种途径以提升物理教师对美的感受;在开发美学元素阶段界定了物理学中美学元素的基本内涵,规定了美学元素选取开发的原则以及应用的依据,例举了经典物理力学部分的美学元素;在设定观展目标阶段,提出了“以美启智”、“以美促劳”、“以美化德”三大类教学目标并进行细分阐述。在课上教学过程部分中,在“分享‘学习藏品’”这一阶段提出了教学过程优化、激发学生全身本质力量、适当加“丑”、调配“真善美”配比四条措施以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到美育化育,并提出了创设分享情境、阶梯式展现分享藏品、探究式分享互动三个具体实施步骤;在晋升“新收藏家”阶段提出了学生自主回味欣赏和学生交流分享两个步骤;最后是评价学习效果阶段,该阶段直接反馈于后期课下教学准备部分。通过对中学生以及教师进行问卷访谈,了解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以及中学物理教学中美育融合情况。基于所得情况,设计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学生的物理兴趣与物理选考态度的转变结果表明,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动机。论文最后对本研究做了总结与反思,通过对学生选考物理的态度,以及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表明,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美育融入物理教学,对物理教学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美学之精深、物理美育化育之任重道远。
施官彪[4](2020)在《乡村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盘州市保基乡中学为例》文中指出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能量的重要学科。要学好物理学,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有些物理问题,特别是物理概念、定律、实验、生产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物理条件区分、物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等容易混淆。本研究参考相应的文献资料,在对乡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易混淆问题进行梳理,探究对应的教学策略,对整个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物理内容中易混淆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将易混淆的问题分解为七个板块。在梳理出学生易混淆物理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易混淆的问题,探究出相关教学策略。第一、物理概念:从字面上抓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就是字、词、句。第二、定律:借助实验,在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步步推进的方法加以理解和区分。第三、物理实验:对于不直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实验,利用自制教具、借助新材料、新手段对实验再改进、再创新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区分理解。第四、生产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用“直来直往”的方法,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知识,逐层推进,或者是利用关联的知识来解释。第五、物理条件:利用“去同求异”的策略加以理解和区分,即不考虑相同的因素,专注不同之处。第六、物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物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可以利用谐音、物理解题三部曲、对称性来理解区分和记忆。第七、物理模型:对于看不见、摸不着、微观、抽象的物理问题,可以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来解决。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初中物理教学,特别是在乡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易混淆问题的教学策略,它有教学策略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因为物理学科的学科特点与其它学科不同,学习物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尊重事实、相信科学,敬畏生命的意识和思想。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根本上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陈昕[5](2020)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的理论依据,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要注重遵循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生活教育”的学习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对物理学习美的感受、教师美育意识薄弱、教师美育知识缺乏、忽略设置美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缺乏美育教育、美育没有同德育相融合、学校对美育不够重视等八个方面。针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研究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目标、原则以及如何有效渗透美育的途径和策略,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四大策略,它们分别是:注重美育的教学理念、营造美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优化渗透美育、增强教师美育能力以及增强美的心理体验。本文的突出工作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构建美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学会吸收美的经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以及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的有趣的物理实验,如:“魔法塑料袋之杯内提水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之柔弱女孩单挑两位壮士等”;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高中物理教具,如:“电磁阻尼之时光隧道”、“神奇的带电粒子运动轨迹”、“摩擦力的方向判定装置”等。接着,我们设计了三个注重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它们分别是:“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案例、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设计案例。最后,采用了“等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教育实验,教育实践的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审美意识和能力,而且对培养高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宁曦莹[6](2020)在《“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在人们的心中普遍以“物理难学”“物理很枯燥”“物理就是纯理科”等类似的刻板印象出现。物理中的人文素养很少被人们发现,更少被人们加以重视。其实,在物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之美学素养,存在多种多样的“物理美”。为实现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物理的思维能力,以舒缓人们对于物理的“社会焦虑症”,让高中物理教学美味盎然,由传统走向现代化,文章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第一章介绍“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现状等。在第二章中深入挖掘物理学与美学的内涵,探索其相互关系,发现物理学中的美学特点,探讨蕴含在物理学之中的规律之美、思维之美、情境之美、实验之美。第三章着重通过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探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美”的交流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同一性原则、渗透性原则。通过对一线物理教师的访谈研究其实施途径。通过物理语言的表达、教学载体的设计、物理实验的演示、物理学史的讲述、物理习题的设计,在高中物理课堂内对学生进行美育。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等在物理课堂外对学生进行美育。第四章例举出“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并对学生进行相关访谈对实施现状进行反馈。第五章为研究成果、反思与展望。通过“物理美”在实际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表明,“物理美”可以实现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物理的思维能力。让发掘“物理美”、了解“物理美”、运用“物理美”作为陶冶学生欣赏美、向往美、追求美之情操的切入点,从而令学生主动走进物理学科、爱上物理世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环节较少,这一现状还需物理工作者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对“物理美”有着向往和追求,需要物理教师适当的引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审美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物理中的美,提倡审美式的教学。当学生的审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当学生处于发现和创造的审美氛围之中的时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会从内心接受物理之美、欣赏物理之美、追求物理之美。本研究仅是从一些方面对“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限的探讨,但物理美学素养的培养还任重而道远。
蒋美学[7](2020)在《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凸显数形结合方法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一门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磁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电磁学内容的抽象以及该部分内容涉及对多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生感觉难学和难运用的重要原因。学生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加以应用,如何让学生掌握抽象复杂的电磁学知识是高中物理教师的重要目标之一。若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那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时的难度定可大大降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电磁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为解决高中电磁学的抽象这一难题,本研究提出了将数形结合应用于电磁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数形结合方法指“数”和“形”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抽象的数量关系能够转换为直观的几何图像,几何图像也可以转换为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不同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结合数形结合方法,设计实施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数形结合方法”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简单化。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的概念;第三部分对数形结合方法在选修3-1和3-2教材和高考试题的应用特点做了分析;第四部分介绍了问卷调查的目的、过程和结论分析;第五部分重点介绍了数形结合方法在电磁学教学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感悟和体会;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归纳了将数形结合方法应用于电磁学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从本文实践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数形结合方法应用于电磁学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本研究能为电磁学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供可供参考性的教学建议。
齐明娟[8](2021)在《美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的命题,并依此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经受着素质教育的考验。如果教师能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将物理学中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能改变学生认为物理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本文查阅及剖析了国内外物理教学中美育渗透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了解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当前美育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实施的情况及深度。介绍了物理美育的理论基础以及物理学中所蕴含的美。通过对笔者在实习学校期间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性别、不同成绩的学生对物理中的美的认识是否有差异。通过差异性分析,得出了不同成绩的学生对高中物理美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性,如果教师在授课中穿插美育教学有益于成绩的提高。通过对十年以上教龄的优秀物理教师进行访谈,总结了他们对美育教学的认识程度,了解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是否会渗透美育教育以及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对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具有积极地作用。总结了实施物理美育教学的途径和策略,通过《磁场与磁现象》这节课的美育教学设计,挑选出实验班与参照班,经过对比发现美育教学的班级更具有激情和活力,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也更易引起学生思考。
连丽琼[9](2020)在《初中物理美育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要求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物理课程及其教学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内容,重视物理美育有利于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塑造学生完整人格,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本文正是在“将美育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这一问题上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深入理解美育内涵并进行了概念界定,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特点明确了物理美育与美育的关系,并界定了物理美育的概念,提出了物理美育的实施原则。在美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初中物理教学中美育的现状,明确了初中生对物理课程的美育需求和课堂美育现状还有一定的差距,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美育内容和实施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合美育的途径:一是深挖教学资源,二是巧设教学环节,三是树立教师榜样,四是善用信息技术。并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寻找融合美育的渗透点和时机点,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实施美育的途径。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题编写融合美育的教学案例,并选择福建某中学两个初二年平行班作为实践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课堂观察法对两个班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课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的课堂体验度状况,进而对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关注度和愉悦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更能感受到物理之美和学习之美,具有更强烈的探索欲望,能更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研究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美育因素,运用优秀的教学技艺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将美育充分融合和展现,引导学生体会物理之美和学习之美,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相互交融引起愉悦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刘彬彬[10](2019)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物理这门学科蕴含很多的人文知识,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界定了相关重要名词的概念,从“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概述、关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关于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进行了文献综述,确定了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萨顿的新人文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优点,表明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应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得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没有得到重视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现状的原因是“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不够高、社会对人文素养不够重视、学校对人文素养重视程度低、人文素养在物理教材中体现不多、教师未找到合适的培养途径”,针对原因,提出了“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加深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找到有效的培养途径”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措施,并通过教学微案例《认识声现象》、《光的折射》、《质量》、《物态变化与温度》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得出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的结论。
二、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渗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人教版必修教材的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思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立德树人”的历史背景 |
1.1.2 “立德树人”的现代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课程思政”核心概念界定和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课程”的概念 |
2.1.2 “思政”的概念 |
2.1.3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区别 |
2.2 必要性分析 |
2.3 可行性分析 |
3 高中物理教学结合“课程思政”现状调查 |
3.1 对于调查问卷的相关说明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调查问卷的对象和发放情况 |
3.2 对于调查的分析 |
3.2.1 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情况分析 |
3.2.2 学生对“课程思政”开展情况分析 |
3.2.3 学生对“课程思政”开展效果分析 |
3.2.4 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情况分析 |
3.2.5 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情况分析 |
3.3 调查结论 |
3.3.1 物理课结合“课程思政”有充分的有利条件 |
3.3.2 物理课结合“课程思政”有向好发展趋势,但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
3.3.3 学生喜爱的方式和内容多样,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
3.3.4 课程思政已取得初步效果,但体现不完全 |
3.3.5 教师要注重自身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 |
4 人教版物理教材必修部分思政元素的挖掘 |
4.1 必修一思政元素 |
4.2 必修二思政元素 |
4.3 实验课教学片段设计 |
5 高中物理教学结合“课程思政”的建议和教学设计 |
5.1 教师应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素养 |
5.2 物理课堂教学环节要有更丰富的设计 |
5.2.1 教学内容要充分结合物理学史 |
5.2.2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不断优化 |
5.2.3 加速传统教学评价的转变 |
5.3 高中物理课堂“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
6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物理教学结合“课程思政”现状调查 |
附录2 高中物理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现状调查 |
作者简介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的必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
二、理论综述和相关概念界定 |
(一)理论综述 |
1.斯宾塞教育预备说 |
2.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1.文化 |
2.物理文化 |
3.教学过程 |
三、物理文化的了解情况与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现状调查 |
1.现状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
2.现状调查的实施对象 |
(二)具体情况分析 |
1.学生问卷分析 |
2.教师问卷分析 |
(三)调查结果 |
四、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
(一)2017 版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文化的要求 |
(二)2019 年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如何体现物理文化 |
1.教材序言 |
2.教材致辞 |
3.教材实验 |
4.教材细节 |
(三)物理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
1.提高物理教学过程的活跃性 |
2.有助于教学模式的转换 |
3.提升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 |
(四)物理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价值 |
1.智育价值 |
2.德育价值 |
3.美育价值 |
五、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的具体案例 |
(一)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教学案例 |
(二)反冲运动火箭教学案例 |
六、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物理文化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物理文化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3)试论美学视角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化育” ——以力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 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素质教育的要求 |
1.1.2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3 科学教育的要求 |
1.1.4 时代发展的要求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第2 章 理论基础 |
2.1 物理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美学支持 |
2.1.1 西方美学的源流 |
2.1.2 中国美学源流 |
2.1.3 美的本质与客体 |
2.1.4 美感 |
2.2 物理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美育理论支持 |
2.2.1 中西方美育思想源流 |
2.2.2 美育的特点 |
2.2.3 美育的原则 |
2.3 物理教学中融入美育的心理学支持 |
2.3.1 美育心理学 |
2.4 经典力学的体系结构 |
2.4.1 经典力学体系发展 |
2.4.2 高中力学体系结构 |
第 3 章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 |
3.1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内涵 |
3.2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特点 |
3.3 中学物理教学“美育化育”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
3.3.1 提升美学素养 |
3.3.2 开发美学元素(以力学部分为例) |
3.3.3 设定“观展”目标 |
3.3.4 分享“学习藏品” |
3.3.5 晋升“新收藏家” |
3.3.6 评价学习效果 |
第4 章 中学物理教学中美育融合现状研究 |
4.1 中学生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 |
4.1.1 问卷设计与实施 |
4.1.2 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结果 |
4.1.3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结果 |
4.1.4 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研结果分析 |
4.2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美育现状教师访谈 |
4.2.1 访谈的目的与意义 |
4.2.2 访谈的内容及分析 |
第5 章 高中力学教学中美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
5.1 高中力学教学中“美育化育”教学案例设计 |
5.1.1 《珠峰测量背后的秘密——自由落体运动》“美育化育”教学设计 |
5.1.2 《惯性系统的根基——牛顿第一定律》美育化育教学设计 |
5.2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5.2.1 学生对物理选考态度对比 |
5.2.2 学生的物理兴趣对比 |
第6 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创新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中美育融合现状访谈记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 |
致谢 |
(4)乡村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盘州市保基乡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
1.1.2 城乡之间教育差异未得到明显改善 |
1.1.3 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
1.1.4 对学生选拔的需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文特色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深入贯彻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1.3.2 为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的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
1.3.3 促进知识的迁移,加强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和渗透 |
1.3.4 为学生学好物理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
1.4 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方法 |
1.4.1 核心概念界定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2 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元认知理论 |
2.3 物理教学论 |
2.4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3 乡村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教学分析 |
3.1.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 |
3.1.2 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
3.1.3 乡村学生情况分析 |
3.1.4 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 |
3.2 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现状调查 |
3.2.1 调查目的和对象 |
3.2.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2.3 调查结果分析与总结 |
3.3 乡村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来源分析 |
4 乡村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 |
4.1 乡村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的教学案例 |
4.1.1 乡村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
4.2 乡村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的教学反思和建议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本研究的不足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国内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
2.1.1 关于美育内涵及特点的概述 |
2.1.2 关于美育的目标及功能研究 |
2.1.3 关于渗透美育的重要性研究 |
2.1.4 关于美育所遵循原则的研究 |
2.1.5 关于美育内容及方法的研究 |
2.2 国外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
2.2.1 关于美育内涵的概述 |
2.2.2 关于美育功能的研究 |
2.2.3 关于美育目标的研究 |
2.2.4 关于美育策略的研究 |
第3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基础 |
3.1 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 |
3.2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3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4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习理论 |
3.5 国家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 |
3.6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美育要求 |
第4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 |
4.1 调查问卷的制定 |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研究 |
5.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目标 |
5.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基本原则 |
5.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 |
5.3.1 倡导美育教学理念 |
5.3.2 塑造美育教学环境 |
5.3.3 优化美育教学设计 |
5.3.4 增强教师美育能力 |
5.3.5 增强美的心理体验 |
第6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素材开发 |
6.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学美 |
6.1.1 诗中有画和物理的多元表征 |
6.1.2 感受诗词到物理的一题多解 |
6.1.3 挖掘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
6.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简单美 |
6.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统一美 |
6.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美 |
6.4.1 变量控制之美 |
6.4.2 图像处理之美 |
6.4.3 建模思想之美 |
6.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格美 |
6.6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对称美 |
第7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 |
7.1 “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 |
7.2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
7.3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设计案例 |
第8章 在高中物理渗透美育教学的教育实验 |
8.1 教育实验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高中生物理美育的实施基础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关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与一线老师访谈的问题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6)“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内容 |
1.2 研究目标及方法 |
1.3 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二章 物理学与美学 |
2.1 物理学的内涵 |
2.2 美学的内涵 |
2.3 物理学与美学的契合性 |
2.4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美”及其特点 |
2.4.1 物理规律之美 |
2.4.2 物理思维之美 |
2.4.3 物理情境之美 |
2.4.4 物理实验之美 |
第三章 “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3.1 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 |
3.1.1 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
3.1.2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3.1.3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
3.1.4 提高物理的思维能力 |
3.2 高中物理美育的原则 |
3.2.1 交流性原则 |
3.2.2 体验性原则 |
3.2.3 统一性原则 |
3.2.4 渗透性原则 |
3.3 教师访谈 |
3.3.1 访谈目的 |
3.3.2 访谈内容 |
3.3.3 访谈结果 |
3.4 高中物理美育的途径 |
3.4.1 在高中物理课堂内进行美育 |
3.4.2 在高中物理课堂外进行美育 |
第四章 教学案例 |
4.1 案例——《自由落体运动》 |
4.2 学生访谈 |
4.2.1 访谈目的 |
4.2.2 访谈内容 |
4.2.3 访谈结果 |
第五章 成果与展望 |
5.1 成果 |
5.2 反思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二 教学案例——《全反射》 |
附录三 学生访谈记录 |
致谢 |
(7)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凸显数形结合方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A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数形结合方法 |
1.1.2 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结构解读电磁学的重要地位 |
1.1.3 从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电磁学和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地位 |
1.1.4 从教育实践解读电磁学和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性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现状 |
1.4 理论基础 |
1.4.1 认知主义理论 |
1.4.2 跨学科理论 |
1.4.3 系统论理论 |
2 概念界定 |
2.1 电磁学 |
2.2 教学 |
2.3 数形结合 |
2.3.1 数形结合方法 |
2.3.2 数形结合思想 |
2.3.3 数形结合思想和数形结合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
2.3.4 数形结合方法的分类 |
3 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特点 |
3.1 教科版教材电磁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
3.1.1 物理概念中对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
3.1.2 用数形结合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
3.1.3 实验器件工作原理对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
3.2 高考试题中的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
4 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现状调查分析 |
4.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4.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4.1.2 问卷调查的对象 |
4.1.3 问卷调查的内容 |
4.2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
4.2.1 学生对物理教师关于数形结合方法教学的掌握情况的统计分析 |
4.2.2 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的统计分析 |
4.2.3 数形结合方法对物理解题的作用和帮助统计分析 |
4.2.4 学生对数形结合方法的认识和了解程度的统计分析 |
4.2.5 学生对关于数形结合方法的物理题的转换情况的统计分析 |
4.3 调查结果 |
5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5.1 实践研究目的 |
5.2 实践研究对象 |
5.3 实践研究周期 |
5.4 实践研究过程 |
5.4.1 实践研究前期 |
5.4.2 实践研究中期 |
5.4.3 教学设计案例 |
5.4.4 教学效果后期测评 |
5.4.5 学生感悟 |
5.4.6 教学反思 |
6 研究结论与思考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深度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美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选题背景 |
一、物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
二、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综述 |
二、案例分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二章 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美育的内涵 |
第二节 物理美的内涵 |
一、物理 |
二、物理美育内涵 |
三、物理学中的美 |
第三节 物理美育的实施原则 |
一、统一性原则 |
二、渗透性原则 |
三、体验性原则 |
第四节 物理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意义 |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
二、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 |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
第三章 美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现状研究 |
第一节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的实施 |
三、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对教师的访谈 |
一、访谈的目的和意义 |
二、访谈的内容及分析 |
第四章 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策略 |
第一节 引入新课时,营造氛围美 |
第二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语言美 |
第三节 板书板画中体现形象对称美 |
第四节 演示实验呈现的直观美 |
第五节 学生探究实验的和谐、协作美 |
第六节 物理学史中感悟科学家的人格美 |
第五章 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设计思想 |
五、教学过程设计 |
六、板书设计 |
七、教学反思 |
第二节 教学实践研究及结果 |
一、教学效果对比 |
二、教学结果 |
第六章 成果反思与展望 |
第一节 成果 |
第二节 反思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初中物理美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美育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
第一节 美育的概述 |
第二节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美育 |
第二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美育状况的调查 |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
第二节 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初中物理美育实施途径探索 |
第一节 深挖教学资源,实施物理美育 |
第二节 巧设教学环节,实施物理美育 |
第三节 树立教师榜样,实施物理美育 |
第四节 善用信息技术,实施物理美育 |
第四章 初中物理美育教学案例及课堂效果对比 |
第一节 物理美育教学案例 |
第二节 物理美育教学实践课堂效果对比及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1 初中物理美育实施基础的调查 |
附录2 初中物理美育实施效果对比观察表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2.1 科学教育 |
1.2.2 科学素养 |
1.2.3 人文教育 |
1.2.4 人文素养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概述 |
2.2 关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 |
2.3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概述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3.2 萨顿的“新人文主义”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4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
4.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4.2 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
4.3 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
4.3.1 促进学生物理审美力的养成 |
4.3.2 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想象力 |
4.3.3 渲染学生物理知识的表达能力 |
第5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5.1 调查背景与调查对象 |
5.2 学生调查的设计与分析 |
5.2.1 问卷的编写 |
5.2.2 问卷结果及分析 |
5.3 教师调查的设计与分析 |
5.3.1 访谈问题的编写 |
5.3.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5.4.1 调查结果 |
5.4.2 结果成因分析 |
第6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和实施 |
6.1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
6.1.1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
6.1.2 加深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 |
6.1.3 找到有效地培养途径 |
6.2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应用实践 |
6.2.1 应用设计 |
6.2.2 《认识声现象》教学的实施过程 |
6.2.3 《光的折射》教学的实施过程 |
6.2.4 《质量》教学的实施过程 |
6.2.5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实施过程 |
结语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四、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渗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人教版必修教材的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思政”研究[D]. 常汉森. 安庆师范大学, 2021(12)
- [2]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融合物理文化的必要性研究[D]. 王嘉路.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试论美学视角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化育” ——以力学部分为例[D]. 姚梦真.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乡村初中物理易混淆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盘州市保基乡中学为例[D]. 施官彪.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D]. 陈昕.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6]“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宁曦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在高中电磁学教学中凸显数形结合方法的实践研究[D]. 蒋美学.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8]美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调查研究[D]. 齐明娟.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9)
- [9]初中物理美育的探索与实践[D]. 连丽琼.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10]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D]. 刘彬彬.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