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78例肺结核病人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杜宇,贾琼,姚雷,庞俐,邱阳,张金建,张振宇,王伟东[1](2021)在《105例精神病人尸体检验的法医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分析精神病人尸体检验案例的死亡原因及死亡方式,为医疗卫生服务和司法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物证鉴定中心2004—2019年受理并结案的精神病人尸体检验案例105例,分为疾病死亡、自杀死亡、意外死亡及他杀死亡4组,统计各组的常见死亡原因,分析各组之间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的差异。结果 105例中,男性60例、女性45例,精神病病程(12.9±10.4)年,死亡时年龄(51.3±11.4)岁,61.0%为精神分裂症。疾病死亡50例(47.6%),该组死者年龄最大、精神病病程最长、BMI最低,肺动脉血栓栓塞、呼吸系统感染、心脏性疾病是常见死亡原因。意外死亡26例(24.8%),交通事故是最常见死亡原因。他杀死亡15例(14.3%),全部为男性,颅脑损伤是最常见死亡原因。自杀死亡14例(13.3%),该组死者年龄最小,病程最短,高坠是最主要的自杀方式。结论了解精神病人的常见死亡原因有助于制定措施以降低该群体的死亡率。分析死亡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死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因素。
王陆阳[2](2019)在《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对矽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本研究采用对矽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不同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同时,对比分析矽肺结核患者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实际结果对矽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出建议。【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某结核病专科医院的矽肺结核患者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与电话随访。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含患者的社会人群学信息、临床表现结果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信息、诊治过程与治疗效果信息,电话随访是对调查问卷的补充与确认。所有数据结果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对比分析。【结果】年龄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394,P=0.001;职业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189,P=0.111;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440,P=0.000;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75,P=0.025);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800,P=0.459);不同初次治疗持续时间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31,P=0.024);年龄<45岁(OR值=0.063,95%CI=0.0020.557)、因症发现(OR值=0.176,95%CI=0.0390.798)、肺结核病灶数不超过3个(OR值=0.013,95%CI=0.0010.199)为患者治疗有效的保护因素。矽肺贰期、III期(OR值=5.124,95%CI=1.4427.375;OR值=13.886,95%CI=1.807106.713)、吸烟超过20年(OR值=3.753,95%CI=0.0030.550)为患者治疗有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将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后,结果显示年龄、矽肺期别、吸烟史、是否因症发现和结核病灶数对患者治疗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提示在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关注有吸烟史、年龄较大、矽肺期别为II、III期、结核病灶数大于3个的患者,有针对性的给与干预措施,提高生命质量。应当加强矽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保证病房环境,对病房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对患者并发症进行密切追踪,引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告知。
李加涛,李文胜,陈燕琴,李有才,张静[3](2018)在《急诊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急诊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死亡原因,旨在减少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经我院急诊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634例,死亡67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未死亡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显着性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原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34例急诊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住院28天死亡67例(4. 10%),两组比较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痰菌阳性、血白细胞升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呼吸功能衰竭、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延迟就医(发病到医院就诊时间大于4周)是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原因。对这些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是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低蛋白血症是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朱涛,殷文华,陈丽黎,陈小军[4](2012)在《2005-2009年丹阳市农村居民结核病死亡回顾性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农村居民结核病死亡情况,评价结核病防治策略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开展人群结核病死亡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05-2009年丹阳市调查点全人口死亡率467.78/10万,期间登记结核病患者300例,死亡21例,归因结核病死亡11例,均死于肺结核;结核死亡率为2.37/10万,结核病病死率为3.67%,年龄均在60岁以上,慢性心肺功能不全是肺结核患者死亡最常见的直接死因。归因非结核死亡10例,半数死于肿瘤。结论丹阳市通过大力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积极发现和规范治疗肺结核患者,农村居民结核病死亡率与病死率明显下降,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显着;老年人是结核病死亡的主要人群,加强老年人结核病防治是降低结核病死亡率的关键。
张懿行[5](2012)在《浦东新区城市人口肺结核病人生存分析及降低病死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1.研究背景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国是世界上结核病负担最重的22个国家之一,发病人数居全球第二位,而且我国肺结核的流行特点之一是死亡人数多。随着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成功执行,中国肺结核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二十年前有所下降。但由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流行、城市人口老龄化以及流动人口增多等问题的出现,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据统计,上海市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病死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城市人口最多的区县,肺结核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也明显高于上海市其他区县。在拥有高效的结核病化学疗法的今天,肺结核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为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生存状况,降低病死率,需通过对其追踪随访,分析研究与肺结核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性因素,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策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研究目标(1)、通过统计2004-2008年浦东新区城市人口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和疗程结束数年后的生存状况,来获取浦东新区城市人口肺结核病死率。(2)、调查浦东新区城市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死亡原因,并进行死因归类分析,获得影响其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3)、针对引起肺结核死亡的危险因素,提出降低浦东新区肺结核病死率的干预措施。3.研究内容与方法根据浦东新区肺结核病例登记数据库,选取浦东新区2004-2008年城市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例,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剔除世博拆迁地区病例,其余均纳入)。根据预先设计的调查表,通过筛选肺结核患者数据库和摘抄病史等方式,收集所有调查病例的基本情况、结核病登记、临床诊断治疗及合并症等信息。培训社区医生通过入户或电话随访,了解调查对象目前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时间。对调查对象中所有死亡病例,从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死亡统计信息系统中查询收集其死亡时间及死因信息。资料分析运用SPSS16.0软件,定量变量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并使用单因素Cox回归统计方法对各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肺结核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纳入比例风险模型(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4.主要结果(1)、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结核病登记和临床信息分布情况经过筛选,去除误诊、失访病例,共有1570例肺结核患者纳入本研究。浦东新区2004-2008年城市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例以中老年患者居多,40-59岁组占41.21%,大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35.35%;男性病例占73.31%,明显多于女性;初治肺结核病例的比例高,占84%;诊断分型绝大多数为继发型肺结核(Ⅲ型),而原发型肺结核(Ⅰ型)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较少见;研究对象中咯血比例相对较少,占15.7%;有空洞的病例比例较高,占31%;首次痰涂片阳性者占44.1%,其余为涂片阴性或未查痰:病变严重者占有一定的比例,为38.7%;浦东新区城市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延误情况较为严重,就诊延误、确诊延误和发现延误分别占38.3%、33.6%和52.9%;在耐药情况调查中发现总耐药率为22.1%,耐多药率为4.1%;浦东新区城市人口肺结核患者共患疾病的比例较高,其中尤以合并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所占比例较大。(2)、调查中死亡患者的死因、人口学、结核病登记和临床信息情况分析经2至6年的随访观察,1570例调查对象中死亡236人,主要死因依次为肺结核(30.1%)、其他呼吸道疾病(29.2%)、肿瘤(20.8%)和心脑血管疾病(9.7%)等。浦东新区城市人口肺结核患者总病死率为15%,其中因肺结核病死率4.5%;全死因死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70岁以上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因结核死亡总体趋势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但40-59岁年龄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60-69岁年龄组,应加强关注;死亡病例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X2=29.436,P<0.01);肺结核死亡病例中复治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病例。(X2=21.583,P<0.01);诊断分型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死亡占同一型肺结核的比例最高,但该型总体病例较少;死亡患者中咯血比例和空洞比例与存活患者无明显差异;肺结核死亡患者中尤其因结核死亡的首次痰涂片结果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存活患者(X2=58.951,P<0.01);肺结核死亡患者中尤其因结核死亡的病变范围严重者比例明显高于存活患者(X2=46.567,P<0.01);无论是就诊延误、诊断延误还是发现延误,死亡患者均略高于存活患者;死亡患者中的耐药及耐多药比例均高于存活患者;慢支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死亡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全死因患者中合并肿瘤和两种以上合并症的比例较因结核死亡明显升高;研究还发现,确诊后第一年死亡比例最高,有48.7%的患者在第一年死亡,以后逐年死亡比例随着时间有下降的趋势,这一情况在因结核死亡病例中更为明显,确诊后有71.8%在第一年死亡,应重视肺结核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的治疗。(3)、肺结核生存影响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将20项可能引起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纳入单因素Cox模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浦东新区城市人口肺结核患者全死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分别是老年患者、男性、首次痰涂片结果阳性、有就诊延误、病变范围等于或超过3个肺野、耐多药肺结核、共患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因结核死亡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老年患者、首次痰涂片结果阳性和病变范围等于或超过3个肺野。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治疗分类中复治患者的死亡风险性更大。5.政策建议1、加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和健康宣教。建议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住院治疗,注意提高老年患者抵抗力及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在治疗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个体化方案,提高老年患者的治愈率。此外,还应针对涂片阳性患者加强治疗管理及适当延长疗程,对于疗程2个月后涂片和培养未转阴的患者应及时检查结核菌药敏试验,鉴定是否有耐药的可能,以便及时调整方案,提高肺结核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风险。2、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肺结核患者的延误。建议加大健康促进力度,提高公众结核病知晓率,同时加强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以减少由于就诊延误而增加的死亡风险。在各综合性医院中,建立健全结核病早期发现网络,加强对各类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的培训,以减少医务人员的延误。3、重视结核病化疗管理,预防和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结核病化疗管理的重点对象是不规则治疗病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相关制度和措施。在上海市“三位一体”结防模式下,社区、区疾控中心及结核病定点医院密切配合,共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其彻底治愈,减少结核病复发及耐药。结防部门还应建立并完善读片例会制度,对不规则治疗及涂阳肺结核病人由临床专家读片讨论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另外,应加大在耐多药肺结核防治上的投入,通过积极治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减少耐药菌在社会上的传播,以降低原发性耐多药肺结核发病率。4、联合其他临床部门,共同控制肺结核患者的共患疾病。临床上应注意对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和肺结核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止结核病漏诊而加重病情。此外,应注重对合并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的处理,两病合并时可在综合性医院先处理更为严重的合并症,待病情稳定后再转结核病房治疗。5、将心理支持纳入到结核病患者管理工作中。针对复治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为他们提供疾病知识和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坚持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让他们在社会成员的关爱中恢复健康。
赖钰基[6](2011)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发现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结核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双向筛查策略(向所有结核病人提供HIV检测和在HIV/AIDS患者中筛查结核病)并向筛查发现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TB/HIV)病人提供相应治疗关怀。鉴于我国结核病高疫情、艾滋病处于全国低流行、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高流行的特点,有必要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TB/HIV病人发现策略。目的:(1)从疫情和成本效果角度,探讨需要在结核病人中常规开展HV检测的地区和结核病人类型;(2)从成本效果角度,提高结核病可疑症状问卷在HIV/AIDS患者中筛查结核病的效率;(3)从TB/HIV病人发现数量和抗结核治疗效果角度,探讨双向筛查中的重点筛查方向。方法:(1)于2007年9月1日-12月31日和2008年9月1日-12月31日期间分两个阶段,在全国31省333个县(市、区)对结核病防治机构新登记结核病人开展HIV感染状况横断面调查,研究现场覆盖了艾滋病高、中、低流行地区和不同传播途径地区。(2)对2006年9月-2007年8月TB/HIV防治试点研究期间HIV/AIDS患者筛查结核病的个案数据深入挖掘,简化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问卷。(3)选择常规开展TB/HIV防治工作的6省14个艾滋病高疫情县(市),对2007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期间登记开始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建立治疗随访队列,比较结防机构发现TB/HIV病人与艾防机构发现TB/HIV病人的抗结核治疗效果。(4)采用非条件单变量logistic回归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人HIV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核病人HIV检测接受率的影响因素和TB/HIV病人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1)调查45675例结核病人中,152例在就诊时已知HIV阳性,1525例拒绝HIV检测,新检出HIV阳性133例,HIV检出率为0.30%,HIV感染率为0.65%。总计支出调查经费5,733,625元,检出1例HIV阳性平均花费66,670元。策略1(在西南9省县级累计报告HIV/AIDS数50例以上的县、中原7省县级累计报告HIV/AIDS数200例以上的县,向所有结核病人提供HIV检测),支出16%的调查经费,发现67%的病人,发现1例HIV阳性的平均成本为15622元。策略2(在西南9省县级累计报告HIV/AIDS数>50例且结核病登记报告率>70/10万的县、中原7省累计报告HIV/AIDS数>200例且结核病登记报告率>70/10万的县,向所有结核病人提供HIV检测),支出9%的调查经费,发现56%的病人,发现1例HIV阳性的平均成本为10715元。(2)以7个症状组成的结核病筛查问卷为参照,单独使用咳嗽咳痰症状对HIV/AIDS患者进行筛查,能够发现92%的结核病人,节约25%病人进一步结核病检查的费用,阳性预测值为12.3%。单独使用咳嗽咳痰症状对CD4<200的HIV/AIDS患者进行筛查,能够发现96%的结核病人,节约19%的费用,阳性预测值为12.0%。(3)19103例有痰涂片结果和HIV检测结果的肺结核病人中,925例HIV阳性,其中72.8%来源于艾防机构在HIV/AIDS中筛查结核病后转诊,27.2%来源于结防机构在结核病人中开展HIV筛查。HIV阴性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成功率为95.0%、病死率为1.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与艾防机构发现的TB/HIV病人相比,结防机构发现的TB/HIV病人治疗成功率相对较低(73.2%vs76.9%)、病死率相对较高(13.4%vs7.5%)。在既往采供血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地区,结防机构与艾防机构发现的TB/HIV病人治疗成功率比为(82.1%vs90.6%)、非结核原因病死率比为(15.5%vs6.6%);在吸毒和性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地区,结防机构与艾防机构发现的TB/HIV病人治疗成功率比为(68.5%vs6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为(13.6%vs24.6%)。结论:艾滋病防治机构在已掌握的HIV/AIDS中主动开展结核病筛查,能够发现较多TB/HIV病人,提高抗结核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咳嗽咳痰持续超过2周用于HIV/AIDS中筛查结核病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中原既往采供血传播艾滋病地区在累计报告HIV/AIDS大于200例的县、其他地区在累计报告HIV/AIDS大于50例的县向所有结核病人提供HIV检测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
韩志英[7](2011)在《静安区肺结核流行趋势及转归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静安区户籍人口肺结核病发病流行趋势、治疗转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静安区结核病防制工作现状及基层卫生服务在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探索适合本区特点的结核病防治模式提供信息和建议。方法(1)资料收集方法:采用常规报表、监测资料,病史资料、问卷调查、小组深入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2)资料分析方法:定量资料用SPSS11.0统计软件和EXCEL2003版软件进行进行描述性研究,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分析性研究。定性资料用MAXqda2软件进行编码和整理,采用分类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一、1999~2008年静安区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防治现况(1)1999—2008年静安区肺结核年平均新登记率(/10万)分别为28.2229.63、30.83、28.76、26.64、26.69、23.95、27.11、23.57和24.84。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地区分布:5个街道中结核病患病人数最多的是江宁,最低的是静安寺。10年间各街道肺结核新登记率除曹家渡外其他街道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曹家渡2004年之后开始呈上升趋势。年龄分布:老年组高于其他各年龄组;性别分布男性明显大于女性;职业分布以离退休、待业者和工人为主。(2)55例死亡肺结核病人中,男女之比为6.9:1。平均年龄73.0±12.9岁。初治35例,复治20例。肺结核死亡60岁以上有83.6%。死亡患者中直接死因为肺结核的患者有49%,死于其他合并症的有51%,依次为慢支肺气肿、肺癌、心衰、脑血管病等。(3)在各级医院中,每年疑似肺结核报告病人数及其确诊为肺结核患者比例最多的是市级综合医院,其次为静安区中心医院:我区定点医院门诊的门诊量较低;近10年我区管理的肺结核患者在我区定点医院经过初诊明确诊断的患者比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调查非就诊于本区定点医院的患者原因中不信任医生医术水平和有副反应或合并症而本区定点医院不能处理的有一半以上(57.14%)。二、上海市静安区肺结核患者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1)肺结核病人治愈和完成疗程的总的比率为88.6%。10年来治愈或完成疗程的比例呈现较为平缓趋势,初治涂阳治愈率2006年之后开始逐渐上升,病死率在2004年之后出现上升趋势。(2)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肺部病变灶范围、合并症、服药是否规律及化疗史是影响治疗结局的主要因素(P<0.05)。(3)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利用度四项指标评分存在性别、文化程度差异,女性的各项评分均大于男性,文化程度越高,各项指标的分值越大。肺结核已婚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及客观支持均高于未婚患者,涂阳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低于涂阴患者,对支持利用度方面老年患者明显低于与非老年患者。治愈和完成疗程的患者社会支持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结局的患者。三、上海市静安区肺结核治疗管理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社区医生对肺结核病人的家访的传染性有很大的顾虑,而且没有相应的补偿机制。另外,我区定点医院的客观条件限制对我区的肺结核病人的诊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当然肺结核病人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结核病知识的认知等对都我区的治疗管理效果影响也不容忽视。对大家关注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管理也是防治工作中关键问题之一。讨论和结论(1)本区结核病防治工作虽然有良好态势,但是结核病治疗管理工作形式依然严峻。应当把老年和待业人群的肺结核问题作为当前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但是学生结核病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2)服药的规范、复治、合并症、性别及肺部病灶范围是影响肺结核治疗的主要因素。对复治或有合并症或病灶范围累及较大的尤其是4个肺野以上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合理治疗方案,加强心理疏导,提高结核治疗及抗结核药服用积极性,规范服药。另外要特别关注提高男性患者治疗的依从性。(3)社会及家庭的有力支持可以帮助肺结核患者以积极正确的应付方式面对疾病。提高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的有效手段是重视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和陪护的行为干预,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4)应重视社区化疗管理医生和定点医院在我区肺结核防制中的作用,妥善解决社区医生医疗防护问题及经费问题,提高病人的结核病认知力,给予病人经济支持,改善我区结核病定点医院就医环境,方便病人就医诊治,各项政策保障到位是提高我区结核病防制效果的重要措施。建议(1)政府主导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治肺结核。(2)进一步改善我区结核病定点医院就医环境。(3)加强老年肺结核的防治。(4)充分发挥社区医生化疗督导和访视作用,提高病人依从性,保证顺利完成疗程。(5)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6)加强结核病防治医生的业务培训。(7)建立完善的经济困难患者的医疗保障体系。(8)制定完善的结核病防治医生医疗防护和督导管理激励政策。
王华,章鑫丽,刘家全[8](2009)在《252例肺结核死亡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肺结核病人死亡原因,为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252例肺结核死亡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结核死亡的直接原因以慢性心肺功能不全为第一,其次为病变进展恶化和全身衰竭。结论肺结核病死率随年龄而增长,老年肺结核及男性患者病死率高。
严非[9](2007)在《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评价案例研究》文中指出一、研究背景: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疫情形势相当严峻,而全国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仅30%左右,远远低于70%的目标。2002年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启动了新一轮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非常迫切需要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结核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究竟是什么造成这样低的发现率?怎样做才能改善?社会评价是一种帮助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的有效途径。二、研究目的:研究贫困、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类人群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障碍;分析弱势人群因结核病症状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的因素;评价各类人群有关肺结核病的认知和社会歧视感,及其对就医行为的影响;了解地方有关部门对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情况;为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促进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公平性提供可行的建议。三、研究方法:研究选择福建、河南、辽宁和新疆四省(自治区)进行,在每个省内各选3个县。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对象涉及服用利用者、提供者、管理和决策者各利益相关方。现场调查于2004年进行,共完成2560名农村居民、889位肺结核病人(县结防机构登记病人)、907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问卷调查;共进行57组农民和22组医务人员的专题小组讨论,155位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个别访谈,41人次县医院和结防所门诊医生观察,48位相关部门领导的知情人访谈,128名肺结核病人和88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叙述性访谈。四、主要发现1.各类人群对结核病有关知识和态度各类人群对结核病有关知识和态度存在“六低一高”现象:对结核病名称的认识程度低、对结核病的传染性认知率低、群众普遍不了解治疗的关键措施、不了解规范治疗的时间、不了解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和正在执行的免费治疗政策,以及较高比例的社会耻辱感或社会歧视。2.就诊机构选择农村居民首诊机构选择村卫生室的平均51%,乡村两级79%,福建、河南首选村卫生室比例高达69%、79%,新疆由于村级网络建设薄弱,一半以上首选乡卫生院。肺结核病人和可疑症状者的就诊经历也显示相似情况,首诊在乡村两级的比例分别在55—78%、74—93%,方便、费用等是选择的主要原因。结防机构在农民中的知晓和信任度不够。3.肺结核病人诊断过程肺结核病人从症状出现到首次就诊时间超过3周定义为就诊延迟,从首次就诊到确诊为肺结核时间超过2周定义为确诊延迟。肺结核病人求医过程存在延迟。近30%肺结核病人从症状出现到就诊超过3周,50%以上肺结核病人从首次就诊到确诊超过2周,确诊前多次就诊,中位数3—4次,17—30%的病人超过6次。4.转诊问题按国家结核病控制策略规定,所有疑似肺结核病人都应转诊到县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并由县结防所进行治疗管理。本次调查70—80%可疑症状者没有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机构,主要原因是医生没有建议,部分因为交通费用、距离、了解和信任问题。5.治疗依从性本次调查的是结防机构登记的病人,治疗延迟很少。依从性较好,漏服和中断服药比例18%以下。50%以上的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了督导服药,但由医务人员实施督导化疗的甚少。6.医疗费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定:由结防结构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抗结核药物,免除检查费用包括9次痰检、次摄胸片。居民估计的结核病治疗费用远远高于实际花费,是实际的2—5倍。肺结核病人实际费用负担仍较高,减免的费用不足病人实际支出的20%,肺结核诊治的医疗支出占家庭年总支出的13-40%。除了辅助检查、药物等直接医疗费用,还有一定的非医疗费用。确诊前反复就诊费用支出不少。辅助检查和药物、延长疗程有待进一步研究。7.农民的贫困和弱势对求医过程的影响农民的贫困制约结核病诊治的可及性,女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和少数民族由于缺乏知识、缺少信息、缺乏支持、行动不便和社会歧视感,存在较多的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阻碍结核病发现。8.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态度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的影响。医生缺少培训、认识不够、技术有限,影响诊断能力。分配制度与经济利益,影响了医生的行为,留病人,不及时转诊,大处方增加了病人负担。9.卫生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对结核病控制的影响卫生筹资水平低,按服务收费成为医疗卫生机构获得利益的最重要来源,影响医疗行为。贫困农村结核病控制的地方配套经费难以落实,限制了卫生服务的开展,也限制了结核病有关的人员培训,影响了对医务人员的激励,从而影响了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及时转诊和确诊。五、政策建议1.加强各级政府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管,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提高地方政府的认识,落实配套资金,落实各项激励机制。中央、省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卫生投入,对贫困地区进行倾斜,提高结核病控制能力。政府部门间加强沟通和协调,政府从宏观上综合考虑农村卫生和预防工作,让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2.协调三级医疗网参与肺结核病预防和治疗督导工作综合医疗结构,尤其是村级机构(新疆是乡卫生院)是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场所,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医疗系统与预防系统之间的协作,吸收医疗系统技术力量参与结防工作并将医疗机构的功能扩大,参与到结核病发现、治疗和推行DOTS督导策略。3.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医疗服务提供者,特别是乡村医疗服务提供者培训,提高识别可疑症状者能力,及时转诊。通过管理和经济手段,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医生的积极性。4.减轻弱势人群的经济负担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减少不必要检查和治疗。落实激励措施,避免医务人员为追求个人收入的不良行为。加强乡镇卫生院功能,以减少病人路途费用等。提供更多免费服务,如:部分基本辅助药物的免费计划、涂阴病人免费治疗计划;对贫困病人家庭给予支持。5.因地因人制宜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制定长期、稳定的健康教育和促进计划,充分应用现代传播媒体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培训乡村医生传播知识,开发适用于少数民族、老人和文化水平低的的健康促进材料。6.通过主动手段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多种渠道找出可疑症状者,①通过村干部发现可疑症状者;②走村串户发现可疑症状者;③村医、乡卫生院医生、结防所医生报告可疑患者。7.社会评价应用的建议社会评价融入结核病控制项目始终,融入健康促进,融入结核病常规数据收集系统。
何霞,刘国标,梁志强,梁冰[10](2003)在《378例肺结核病人死亡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肺结核病人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征。 方法 对 1988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肺结核死亡的住院病人 3 78例 ;统计学分析。 结果 死亡病人男女比例 (3 .6:1) ,平均死亡年龄为 64岁 (2 7~ 89岁 ) ;菌阳 117例 ,菌阴 2 3 5例 ;2 79例肺部感染中 18例痰培养阳性 ,大肠埃希菌 7例 ,绿脓杆菌 5例 ,真菌感染 6例。初治 82例 ,复治2 96例 ,直接死于肺结核 3 2 3例 ,肺外结核 2例 (1例结脑 ,1例肠结核 ) ;死于非结核病 5 3例 ,TB -HIV双重感染 1例。 结论 肺结核死亡集中在 5 0岁以上 ,主要死因依次为呼吸衰竭、病变进展、肺心病和咯血 ;肺结核合并呼吸道感染死亡率最高 ,5 0岁以上肺癌合并率较低年龄组明显增多 ,60岁以上病情加重、恶化时不排菌明显高于排菌 ;5 0岁以上复治组死亡比例高于初治组
二、378例肺结核病人死亡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78例肺结核病人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05例精神病人尸体检验的法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样本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各组精神病人的年龄、病程、BMI、性别差异 |
2.3 死亡原因构成 |
3 讨论 |
(2)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类型 |
2.2.2 研究工具 |
2.2.2.1 调查问卷 |
2.2.2.2 随访问卷 |
2.2.3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
2.2.3.1 治疗方法 |
2.2.3.2 疗效判定标准 |
2.2.4 资料收集方法 |
2.2.5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数据采集结果 |
3.1 社会学基本调查资料 |
3.2 临床表现结果 |
3.3 实验室检查结果 |
3.4 诊治过程情况 |
3.5 治疗效果情况 |
第四章 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
4.1 相关性分析 |
4.1.1 基本情况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
4.1.2 诊治过程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
4.1.3 合并其他症状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
4.1.4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
4.1.5 小结 |
4.2 单因素分析 |
4.2.1 年龄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2 性别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3 婚姻状况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4 职业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5 户籍类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6 因症发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7 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8 卡介苗接种史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9 用药不良反应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0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1 初次治疗持续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2 就诊次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3 吸烟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4 饮酒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5 矽肺分期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6 耐药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7 结核病灶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8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19 伴发症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20 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4.2.21 小结 |
4.3 多因素分析 |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
5.1 不同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
5.2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一般资料因素分析 |
5.2.1 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2.2 婚姻状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2.3 身体质量指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2.4 吸烟与饮酒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2.5 矽肺分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2.6 其他一般资料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5.3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表现因素分析 |
5.4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实验室诊断结果因素分析 |
5.5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诊治过程因素分析 |
第六章 矽肺结核与单纯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
6.1 临床分析的意义 |
6.2 临床分析对象与分析方法 |
6.2.1 临床分析对象 |
6.2.2 临床数据分析的方法 |
6.3 治疗方案及诊断标准 |
6.3.1 治疗方案 |
6.3.2 矽肺分期标准 |
6.3.3 肺结核病情轻重标准 |
6.3.4 胸部CT吸收程度分级 |
6.3.5 疗效判定标准 |
6.4 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
6.4.1 入选临床资料情况 |
6.4.2 矽肺与肺结核诊断顺序 |
6.4.3 矽肺结核的临床症状 |
6.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表现之间的比较 |
6.5.1 两组初治、复治病例数比较 |
6.5.2 两组临床合并症状比较 |
6.5.3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
6.5.4 小结 |
6.6 影像学结果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
6.6.1 两组影像学结果 |
6.6.2 两组病情严重程度 |
6.6.3 小结 |
6.7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之间的比较 |
6.7.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
6.7.2 两组肝功能损害的比较 |
6.7.3 两组疗程结束病灶吸收程度的比较 |
6.7.4 小结 |
6.8 讨论与分析 |
6.8.1 矽肺与结核病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
6.8.2 矽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上的特点 |
6.8.3 关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析 |
6.8.4 治疗效果讨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建议 |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本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 |
附录B 调查问卷与电话随访问卷 |
致谢 |
(3)急诊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四、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4)2005-2009年丹阳市农村居民结核病死亡回顾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现场与对象 |
1.2 资料收集 |
1.3 资料分析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死亡率 |
2.2 结核病病死率 |
2.3 肺结核死亡率 |
3 讨论 |
(5)浦东新区城市人口肺结核病人生存分析及降低病死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肺结核生存分析用调查问卷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发现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术语缩写略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目的 现场与方法 结果 |
一、在结核病人中筛查HIV |
(一) 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与HIV检测开展情况 |
(二) HIV检出率的影响因素 |
(三) HIV检测策略的分析 |
(四) HIV检测策略的成本效果分析 |
(五) 拒绝HIV检测的结核病人特征分析 |
二、在HIV/AIDS中筛查结核病 |
(一)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
(二) 单个症状的筛查效果 |
(三) 多个症状组合的筛查效果 |
三、TB/HIV病人抗结核治疗效果 |
(一)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与患病情况 |
(二) 抗结核治疗效果比较 |
(三) HIV阳性结核病人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
一、研究的立题意义与研究设计 |
二、结核病人HIV筛查策略选择 |
二、HIV/AIDS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的症状简化 |
四、不同来源TB/HIV病人抗结核治疗效果比较 结论与建议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 博士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活动和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
(7)静安区肺结核流行趋势及转归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前言 |
二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资料收集方法 |
3 资料整理和分析 |
4 有关概念指标界定 |
5 质量控制 |
三 结果 |
1 静安区1999~2008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防治现况分析 |
1.1 静安区肺结核流行特征 |
1.2 静安区结核病患者死亡状况分析 |
1.3 静安区肺结核定点医院现状分析 |
2 上海市静安区肺结核患者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2.1 静安区1999-2008年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状况 |
2.2 静安区1999-2008年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分布特征及构成 |
2.3 静安区1999-2008年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4 肺结核病人治疗情况按诊断和治疗过程分析 |
2.5 静安区1999-2008年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2.6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的调查分析 |
3 静安区肺结核治疗管理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
3.1 社区结核病防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 定点医疗机构、临床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制工作的影响 |
3.3 结核病患者的问题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建议 |
七 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社区结核病化疗管理医生采访提纲 |
结核病临床医生采访提纲 |
肺结核患者调查表 |
(8)252例肺结核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结 果 |
一、年龄性别构成 |
二、死亡病人的职业 |
三、肺结核类型与死亡关系 |
四、死亡病人痰菌检查结果 |
五、病死率与死亡直接原因 |
六、初、复治情况 |
七、肺结核死亡与合并症 |
八、肺结核死亡的平均时间 |
九、死因与病程之间关系 |
讨 论 |
一、男性和老年患者是肺结核死亡的主要人群 |
二、肺结核直接死因 |
三、肺结核合并症 |
四、肺结核高耐药率 |
(9)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评价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 全球结核病流行情况 |
2. 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与目标 |
3. 中国结核病流行特点 |
4. 中国结核病控制进展与目标 |
5. 中国结核病防治政策 |
6. 中国结核病控制面临问题与挑战 |
7. 国内外有关肺结核病低发现研究 |
8. 研究意义 |
9.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社会评价 |
3. 研究现场 |
4. 研究对象定义和来源 |
5. 研究问题与框架 |
6. 调查内容 |
7. 资料收集 |
8. 资料分析 |
9. 变量与指标定义 |
10. 研究过程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各地社会经济、卫生及结核病防制基本情况 |
1.1 福建省 |
1.2 河南省 |
1.3 辽宁省 |
1.4 新疆自治区 |
2. 各类调查对象及其分布 |
2.1 四省调查对象样本量分布 |
2.2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
3. 各类人群对肺结核病的认知 |
3.1 各类人群对肺结核病的了解 |
3.2 居民和病人结核病的社会耻辱感或歧视 |
3.3 居民和病人的结核病知识信息来源 |
3.4 医务人员的结核病知识 |
4. 各类人群求医过程 |
4.1 各类人群求医选择 |
4.2 肺结核病人求医过程延迟及原因 |
4.3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转诊情况 |
4.4 肺结核病人治疗情况 |
4.5 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互动与交流 |
5. 影响肺结核病人就医过程的因素分析 |
5.1 影响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单因素分析 |
5.2 影响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多因素分析 |
5.3 影响肺结核病人确诊延迟单因素分析 |
5.4 影响肺结核病人确诊延迟多因素分析 |
6. 肺结核病诊治费用及负担 |
6.1 社区居民对肺结核病诊治费用的认知 |
6.2 肺结核病人的实际诊治花费 |
6.3 不同类型肺结核病人的实际诊治花费及经济负担 |
6.4 影响肺结核病诊治费用的因素 |
7. 结核病控制项目经费与管理问题 |
7.1 地方政府对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认识 |
7.2 结核病防治经费问题 |
7.3 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归口管理问题 |
第四章 讨论 |
1. 农村居民肺结核诊断过程延迟,制约肺结核病人的发现 |
2. 农民经济的贫困制约了结核病诊治的可及性 |
3. “知识的贫困”是弱势群体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
4.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等其他弱势特征 |
5. 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医疗行为 |
6. 基层医务人员的作用及培训和管理重要性 |
7. 卫生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 |
8. 归口管理的问题与可持续性 |
9. 结核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
10.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
附件2:综述 |
附件3:已发表相关和录用文章 |
四、378例肺结核病人死亡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05例精神病人尸体检验的法医学分析[J]. 杜宇,贾琼,姚雷,庞俐,邱阳,张金建,张振宇,王伟东. 法医学杂志, 2021(01)
- [2]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D]. 王陆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3]急诊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李加涛,李文胜,陈燕琴,李有才,张静. 临床肺科杂志, 2018(11)
- [4]2005-2009年丹阳市农村居民结核病死亡回顾性调查[J]. 朱涛,殷文华,陈丽黎,陈小军. 江苏预防医学, 2012(06)
- [5]浦东新区城市人口肺结核病人生存分析及降低病死率对策研究[D]. 张懿行. 复旦大学, 2012(03)
- [6]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发现策略的研究[D]. 赖钰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02)
- [7]静安区肺结核流行趋势及转归状况研究[D]. 韩志英. 复旦大学, 2011(04)
- [8]252例肺结核死亡原因分析[J]. 王华,章鑫丽,刘家全. 临床肺科杂志, 2009(11)
- [9]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评价案例研究[D]. 严非. 复旦大学, 2007(05)
- [10]378例肺结核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 何霞,刘国标,梁志强,梁冰. 实用预防医学,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