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苔藓植物资源研究——七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苔藓植物群落研究

湖北省苔藓植物资源研究——七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苔藓植物群落研究

一、湖北省苔藓植物资源研究——VⅡ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苔藓植物群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洪柳,余夏君,吴林,牟利,李小玲,王涵[1](2021)在《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鄂西南地区密集分布有后河、木林子、七姊妹山和星斗山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形成了一个珍稀动植物大体相近、互相补充的保护区群,为摸清鄂西南保护区群的苔藓植物组成,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内的苔藓植物丰富度和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渝东南、湘西北的苔藓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共有苔藓植物77科197属601种,物种数分别占中国和湖北苔藓总数的19.89%和71.46%。其中,中国特有种27种,仅含1种的科有15科,仅含1种的属有91属。(2)鄂西南国家级保护区群内的各保护区之间的苔藓物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符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3)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苔藓植物区系类型全面,物种数量也显着高于同处武陵山区的渝东南、湘西北等地区。因此,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大型珍稀濒危动植物,而且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苔藓植物类群为苔藓植物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是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

洪柳[2](2020)在《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研究》文中认为清江流域地处鄂西南,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阶段。清江流域内的生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的研究价值,但是该地的苔藓植物研究几乎属于空白阶段,仅边缘山地有少量研究。因此,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法,以清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清江流域苔藓植物资源进行综合研究,以丰富湖北省苔藓植物资源。结果表明:(1)清江流域共采集苔藓标本五千余份,经过鉴定和整理发现有苔藓植物81科213属647种,分别占湖北省苔藓植物科属种的83.51%,74.22%,67.12%。其中,藓类植物48科156属484种,苔类植物31科55属160种,角苔类植物2科2属3种。另外,优势科20科,优势属16属,仅含一种的科17科,仅含一种的属100属。湖北新纪录科3科,新纪录属18属,新纪录种112种。清江流域还有叶附生苔藓8种,药用苔藓44种,占中国药用苔藓植物近二分之一。(2)清江流域苔藓植物有13种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东亚成分次之,且有不少热带成分。另外,清江流域特有现象较明显,有中国特有种39种。通过将清江流域和周围地区的苔藓植物比较,发现与大巴山在科属种的相似性系数上都是最高的,与山西庞泉沟的相似性系数最低。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相似性系数也会越高。(3)清江流域是生物热点地区之一,为进一步验证这一观点,对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分化进行研究,发现流域内部苔类植物分化高于藓类植物。与其它生物热点地区比较,发现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分化系数仅次于全球苔藓植物热点地区之一的中国阿尔泰山脉,分化水平较高,武夷山脉的分化水平相对较低。(4)清江流域海拔落差较大,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境。在清江流域,除自然保护区外,还有石林、河谷、农田、林场等多种适合苔藓植物生长的环境,通过比较发现,苔藓植物在河谷中生长最好,农田中苔藓物种比较单一。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在各微生境分布数量依次为:石生生境>土生生境>树生生境>叶附生,能同时适应土生和石生的苔藓植物也较多。

洪柳,吴林,牟利,李小玲,王涵[3](2020)在《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与区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文献,对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及区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64科121属292种,其中,苔类28科38属88种,藓类36科83属204种。该保护区共有湖北新记录科2科、新记录属9属、新记录种73种。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有11个区系类型,以温带成分为主(占30.89%)、东亚成分次之(占18.92%)。相比清凉峰、大巴山、十万大山和佛坪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呈现出科多种少的特点,物种分化程度更高。木林子保护区与清凉峰的苔藓植物组成相似度最高,与佛坪相似度最低。该研究结果从苔藓植物多样性的角度佐证了清江流域物种分化程度较高的观点,为丰富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和湖北省苔藓植物提供了基础资料。

余夏君[4](2019)在《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北地处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交融地带,同时也是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延伸的一个过渡区,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地区,尤其是鄂西南地区,素有“鄂西林海”之称。其中,位于恩施宣恩县的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植物与动物资源使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有关该地区的苔藓植物资源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因此,本文试图对该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区系特征与多样性进行研究,以填补该区域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的空白,丰富湖北省苔藓植物资源。通过对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核心区域进行较为系统的野外调查,共采集836份苔藓植物标本。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并分析其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特点;以及从不同植被、不同海拔、不同生境三个层面分析苔藓植物多样性特点,得出结论如下:(1)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70科136属285种,其中藓类植物41科95属201种,苔类植物27科39属81种,角苔科2科2属3种,分别占湖北省苔藓植物总数的73.68%、51.12%、33.89%。含有优势科10科,优势属12属,仅含一种的科有24科,仅含一种的属及单种属有79种。同时,发现湖北省新纪录科2科、新纪录属9属、新纪录种63种。(2)七姊妹山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共可划分为13种类型。以东亚成分为主,北温带成分次之,温带分布成分高于热带分布成分,呈明显的过渡带特征,同时中国特有种较为丰富。另外,与清江流域以外保护区比较,七姊妹山与清凉峰物种相似度最高,与十万大山最低;与清江流域以内及周边保护区比较,七姊妹山与星斗山、后河关系最为密切。地理位置相近的保护区,其苔藓植物区系成分比较接近,且区域气候环境也会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特征。(3)植被类型影响苔藓植物多样性,不同植被中苔藓植物种类有着显着差异。不论是地面生还是树附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的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低;日本落叶松中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最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同时树木物种丰富度也一定程度影响苔藓植物多样性。(4)苔藓植物多样性与海拔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随海拔的上升,苔藓植物多样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1400 m处时,苔藓植物类型多样化程度最高。(5)生境也是影响苔藓多样性的一个因素。研究发现,保护区内苔藓植物丰富度表现为树附生生境>地面生生境,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与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一致,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规律相反,符合优势度高多样性低的变化规律。

余夏君,刘雪飞,洪柳,吴林[5](2019)在《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区系》文中提出对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210份。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发现该区域苔类植物共有26科33属51种。其中, 1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为湖北省新记录科;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和裸蒴苔属Haplomitrium为湖北新记录属。该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类型成分复杂,多种区系成分并存,可划分为10类,其中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东亚成分次之。另外,与其他保护区比较,七姊妹山与清凉峰物种相似度最高,与十大万山相似度最低。地理位置相近的保护区,其苔类植物区系成分比较接近,且区域气候环境也会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特征。该研究为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乃至湖北省苔藓植物种类多样性、区系研究,以及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余夏君,刘雪飞,洪柳,吴林[6](2018)在《湖北苔类植物名录》文中研究表明湖北地处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交融地带,同时也是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延伸的一个过渡,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为进一步丰富湖北苔藓植物的最新研究,根据迄今为止所发表的关于湖北苔藓的文献资料,整理编写了湖北苔类植物的新名录,共有35科61属200种。

燕楠[7](2018)在《内蒙古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中西部,阴山山脉西段,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使得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由于近百年该地区发生过两次火灾,原始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敏感,因此对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开展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填补该地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的空白,同时还为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合理依据。通过对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区系分析以及苔藓群落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乌拉山含有26科61属130种(包含变种和亚种)苔藓植物,其中苔类植物有5科5属5种,藓类植物有21科56属125种,没有发现角苔类植物。苔藓植物总的科、属、种分别占全内蒙苔藓植物总的科、属、种的41.30%、33.15%、25.44%。苔藓植物的优势科及优势属明显,优势科为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紫萼藓科Grimmiaceae、灰藓科Hypn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这五大科,其中丛藓科为该地的绝对优势科,由于丛藓科多属于旱生藓类,可以明显的反映出乌拉山干旱的整体气候环境;青藓、提灯藓、灰藓这三科喜湿苔藓的出现,间接说明该地区部分生境存在潮湿及环境多样复杂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2)通过对乌拉山不同海拔高度与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关系的研究发现,随着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苔藓植物的科、属、种数均不断增加,这种变化规律与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一致,Pielous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小,主要因为不同海拔范围生长的苔藓植物种类不和优势种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海拔范围苔藓植物的Pielous均匀度指数值比较均匀,相差较小;Cody指数和Wilson-Shmida指数在海拔1000米到海拔1100米和海拔2000米到2300米均最大,表明其物种的更替最快,群落的变化最明显。(3)乌拉山苔藓植物共有8种区系地理成分,其中北温带成分为该山地的主要成分,其次是世界广布成分,东亚成分位居第三;温带成分(旧大陆温带成分、温带亚洲成分、北温带成分、东亚-北美成分)占总苔藓数的62.31%,说明乌拉山的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为主,并具有少许东亚色彩。热带亚洲和非洲成分占总数的0.77%,与温带成分形成鲜明对比,这也与乌拉山温带的气候特征相一致。本文使用优势科的比较、聚类分析、种相似性系数、区系地理成分等方法将乌拉山与其他七个山地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乌拉山与大青山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与贺兰山、七老图山和管涔山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天山和长白山的亲缘关系较远,与浙江西天目山亲缘关系最远,此结论也同时说明了乌拉山苔藓植物区系具有过渡的特征。(4)通过苔藓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CCA排序可知,影响苔藓植物群落分布主要有乔木盖度、土壤水分、草本盖度、灌木盖度、光照强度、空气湿度这六个环境因子,苔藓植物群落与各样地的分布情况可以明显的反映出不同生境的植被类型存在的环境差异性。(5)通过对乌拉山苔藓植物的六种生境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生境中苔藓植物的频度按照干燥石生、干燥土生、湿润土生、湿润石生、木生、水生的顺序依次减小;且不同的生境中,优势种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这六种生境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Shannon-Wiener指数值按照水生、木生、湿润土生、干燥土生、湿润石生和干燥石生的顺序依次递增;Pielous均匀度指数保持在0.65到0.90之间,相差不大,幅度波动较小,说明个体均匀度相差不大。

董耀祖[8](2016)在《内蒙古黄河岸边苔藓植物多样性、生境适应性分析及小立碗藓分类验证和组织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河自青藏高原流出,途径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呼和浩特市,将鄂尔多斯高原这一古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呈“几”字形包围起来。内蒙古西部在藓植物分区上属于蒙新区并处于中心位置,具有多样的地带性植被类型,长期以来,由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苔藓植物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研究区域,其中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便属于内蒙古苔藓植物研究的相对空白区。本研究根据地带性植被类型和行政区域划分,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和呼和浩特四个市级行政区以及典型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两个地带性植被区的黄河岸边冲刷地以及岸边山坡等生境中设置10个研究样地,并对各样地内的苔藓植物的分布特征、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以及苔藓植物的生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另外,本研究通过运用形态解剖学的方法、原理和DNA条形码技术对本研究区新发现的中国新纪录种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 (Hedw.) B. S. G.)进行了传统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鉴定和研究,并通过测定其生境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其孢子的形态、数目来分析小立碗藓对环境的生境和生殖适应性。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内蒙古段共有苔藓植物6科、20属、51种(含1变种)。其中苔类植物1科1属4种,藓类植物5科19属47种(含1变种),分别占内蒙古自治区苔藓植物的9.5%、10.9%、10.0%。优势科有2科,分别为丛藓科(Pottiaceae)和葫芦藓科(Funariaceae),共计36种;优势属有5属,分别为钱苔属(Riccia)、对齿藓属(Didymodon)、芦荟藓属(Aloina)、立碗藓属(Physcomitrium)和真藓属(Bryum),共计31种。新发现中国新记录种1种,为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 (Hedw.) B.S.G);内蒙古新纪录属1属,为葫芦藓科小立碗藓属(Physcomitrella);内蒙古新纪录种2种,分别为葫芦藓科立碗藓属的狭叶立碗藓(Physcomitrium coorgenes)和江岸立碗藓(Physcomitrium courtoisii)。o研究区苔藓植物分布特点:随纬度的增大,苔藓植物分布呈递减趋势;苔藓植物的多样性与生境的多样性呈正相关。生活型分为飘浮型、固着型和根着型三种,其中根着型的苔藓植物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92%,这一结果也与本研究区干旱半干旱气候相一致。(2)共有9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别为:世界广布种,泛热带成分,北温带成分,东亚一北美间断成分,旧世界温带成分,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中亚成分,东亚成分以及中国特有分布。其中北温带成分最多,为23种,占总种数的45.1%。(3)黄河河漫滩由于其生境较为单一,从而其苔藓植物多样性较低;黄河岸边山坡由于生境较为复杂,从而其苔藓植物多样性较高。(4)小立碗藓叶绿体基因matK序列与NCBI上记录的小立碗藓matK序列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可缩小到同一个种的范畴。(5)小立碗藓饱蒴的最佳消毒体系为:75%浓度的乙醇杀毒约30s左右,无菌水漂洗3-4次,NaClO溶液(1%的浓度)杀菌1 min左右,无菌水漂洗3-4次;培养基最适pH值为8.3左右,偏碱性。(6)小立碗藓的生境土壤质地为黏土或壤土;pH值均在8.3左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影响小立碗藓生长的众多土壤理化因子进行降维处理后发现,影响小立碗藓分布的主要因子为土壤机械组成的细粉粒、粗粘粒比例以及土壤的吸湿水比例。此外,砂粒和土壤pH值也对小立碗藓的分布产生较大的负相关影响。(7)本次新发现的小立碗藓的平均孢子数为3×105个,远高于一般苔藓植物,结合其生境分析原因为国内的小立碗藓对其生境产生了生殖适应性。

韩淑美[9](2015)在《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群落区系与分布特征研究》文中提出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是科尔沁沙地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中心,也是十分宝贵的自然遗产,苔藓植物在该地区各种植被类型中广泛分布,对水土保持及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有重要作用。本次在对以往调查空白点三岔口和小青湖地段标本采集和对核心区进一步深入的标本采集基础上,通过对整个研究区5种主要植被类型样地和样方调查,对该地区苔藓植物的群落区系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发现苔藓植物23科、55属、118种(包括变种和亚种);其中苔类7科、9属、15种,藓类16科、46属、103种(包括变种和亚种),苔藓植物总种数占全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23.09%、总属数占全区29.89%、总科数占全区36.51%,是我国沙地植被中苔藓植物最集中分布的地区。优势科有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等,优势属有青藓属Brachythecium、真藓属Bryum、耳叶苔属Frullania、匐灯藓属Plagiommniurrm、细湿藓属Campylium、绢藓属Entodon等。本次调查比以往研究新增加了 48种,明显丰富了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成果。有高丛集型、矮丛集型、平铺型、交织型、倾斜型等5种生活型,分别占总种数的 7.63%、37.29%、12.71%、39.83%、2.54%。(2)共有9种地理成分:北温带成分(64种,54.24%);东亚成分(23种,19.49%);世界广布成分(15种,12.71%);中国特有成分(5种,4.24%);温带亚洲成分(3种,2.54%);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和非洲成分、东亚-北美成分、旧世界温带成分各有2种,各占总种数1.69%,区系地理成分构成多样、复杂,表现出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和较明显的东亚特色。(3)树附生苔藓植物共有11科、13属、24种,优势种有盔瓣耳叶苔Frullaniamuscicola、钟帽藓Venturiella sinensis、小牛舌藓Anomodon minor、小牛舌藓全缘亚种 Anomodon minor ssp.integerrimus、密叶绢藓短柄变种Entodon compressus var.zikaiwiensis等。(4)5种植被类型主要地面生苔藓植物种间关联性x2检验和关联系数的结果总体上一致。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和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林地没有显着关联的种对;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灌丛中有1个种对为极显着正关联,有2个种对为显着正关联;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中有4个种对为极显着正关联,有1个为显着正关联,1个为极显着负关联;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林中有1个为显着正关联,2个为极显着正关联,3个为显着负关联,1个为极显着负关联。种间关联性分析初步反映了各样地不同苔藓植物对资源利用和生境适应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植被类型微生境变化的多样性。(5)羊草草地、西伯利亚杏灌丛、大果榆林、蒙古栎林、水曲柳林地面生苔藓植物分别有6种、18种、19种、27种、29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0.9774-2.2663之间,5种群落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水曲柳林>蒙古栎林>大果榆林>羊草草地>西伯利亚杏灌丛。Simpson优势度指数0.1316-0.2955之间,5种群落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西伯利亚杏灌丛>羊草草地>大果榆林>蒙古栎林>水曲柳林。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3382-0.6730,5种群落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水曲柳林>羊草草地>蒙古栎林>大果榆林>西伯利亚杏灌丛。Sprensen多样性指数表明,大果榆林与蒙古栎林之间相似系数最高,系数为0.6522;羊草草地与水曲柳林之间没有相似性。(6)对研究区主要地面生苔藓植物作了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32个样地可分为5组,第一组为羊草样地双色真藓Bryumbicolor-小石藓Weissia controversa群落,第二组为西伯利亚杏灌丛样地西伯利亚瘤冠苔Mannia sibirica-小瘤冠苔 Mannia triandraa+ 小石藓 Weissia controversa+密叶绢藓Entodoncolnpressus群落;第三组为大果榆样地密叶绢藓短柄变种Entodoncorpressusvar.zikaiwiensis-密叶绢藓Entodon commpressus+石地钱Reboulia hermisphaerica+反扭藓 Tirmmiella anomala群落;第四组为蒙古栎样地绒叶青藓Brachythecium velutinum-鳞叶藓 Taxiphyllum taxirameum+尖叶匐灯藓 Plagiormnium cuspidatum-反扭藓 Timmmiella anormala+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群落;第五组为水曲柳样地地钱Marchantiapolymorpha+曲肋薄网藓Leptodictyum humile-鳞叶藓 Taxiphyllum taxirameum-柳叶藓Amblystegium serpens+平肋提灯藓Mnium laevinerve-尖叶匐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刺叶真藓 Bryum cirrhatum群落。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该地区地面生苔藓植物群落和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土壤水分、乔木盖度、空气湿度和凋落物盖度。

乌日嘎玛拉[10](2013)在《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苔藓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文中提出在普遍标本采集和样地调差的基础上研究了内蒙古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地理坐标为110°05′-111°27′E,39°16′-40°20N)苔藓植物群落区系特征、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探明研究区共有苔藓植物20科、54属、132种(包括变种);其中苔类3科、5属、7种,藓类17科、49属、125种(包括变种)。在标本鉴定过程中,发现2个中国新记录种:齿肋芦荟藓Aloinahamulus (C.Mull.)Broth和Acaulon schimperianum(Sull).Sull;1个内蒙古新记录种:Barbula coreensis (Card.)Saito。优势科为丛藓科Pottiaceae(59种),真藓科Bryaceae(16种),灰藓科Hypnaceae(11种)等,优势属为对齿藓属Didymodon(11种),真藓属Bryum(11种),绢藓属Entodon(8种)等。8个标本采集区,阿贵庙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最丰富,有20科、45属、96种;其次为海子塔(11科、24属、47种)和薛家湾(13科、24属、42种)人工植被区;西部砂页岩丘陵区(2科、5属、11种)物种最少。包含8种区系地理成分:北温带成分73种,占55.30%;世界广布成分22种,占16.67%;东亚分布19种,14.39%;中国特有分布9种,6.82%;东亚-北美成分4种,占3.03%;温带亚洲成分3种,占2.27%;旧世界温带成分1种,占0.76%;热带亚洲和非洲1种,占0.76%。与大青山、大青山南部山地、科尔沁松树山、大青沟、贺兰山和赛罕乌拉6个地区相比较,与研究区相似程度最高的是松树山,其次是贺兰山、大青山,最低的是大青沟。(3)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岩面生苔藓植物有10科、19属、32种,优势种有紫背苔Plagiochasma rupestre、小石藓Weissia controversa、小扭口藓Semibarbula indica、灰藓Hypnum cupressiforme等。树干和树基部生苔藓植物有14科、26属、46种,优势种有矮生木灵藓Ortho-trichum pumilum、碎米藓Fabronia ciliaris、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salebrosum等。(4)地面生苔藓植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排列顺序为:杜松(Juniperus rigida)林>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茭蒿(Artemisia giraldii)灌丛>山桃(Prunu davidiana)林>锦鸡儿(Caraganaintermedia)灌丛>人工杨树林(Populus simonii)=本氏针茅-羊草(Stipa bungeana-Leymus chinensis)群落>人工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林>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在0.8267-1.4019之间,草原和灌丛生境Shannon-Wiener指数低于林地生境;Shannon-Wiener最高的是人工油松林; Pielou指数在0.3546-0.6819之间。与环境相关性表明,只有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显着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着。Bata多样性表明,人工杨树林与人工侧伯林相似性最高,为0.8333,人工油松林与杜松林相似性为0.6000,天然林与百里香群落相似性最低。(5)地面生苔藓植物群落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研究表明,25个样地可以分为以下5组:真藓+双色真藓;双色真藓+真藓+土生对齿藓;土生对齿藓+双色真藓;褶叶青藓+厚角绢藓-土生对齿藓;灰藓凹叶变种+直叶灰藓-土生对齿藓+小扭口藓+小石藓。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地面生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土壤水分、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凋落物等。通过上述研究探讨该地区苔藓植物群落形成、维持与演替特征,并为该地区环境保护与改善以及植被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二、湖北省苔藓植物资源研究——VⅡ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苔藓植物群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省苔藓植物资源研究——VⅡ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苔藓植物群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种丰富度与相似性
    2.2 组成特点
    2.3 中国特有种
    2.4 受威胁物种
    2.5 鄂西南保护区群与渝东南、湘西北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2)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苔藓植物分类调查研究进展
        1.2.3 湖北省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土壤
        2.1.4 生物资源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苔藓植物样品采集及物种鉴定
        2.2.3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3.1.1 科属种的统计
        3.1.2 优势科属组成分析
        3.1.3 仅含一种的科及属统计
        3.1.4 湖北省新纪录科属种
        3.1.5 清江流域叶附生苔及中国特有种
        3.1.6 清江流域药用苔藓植物
    3.2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3.2.1 区系成分统计
        3.2.2 清江流域与周边地区比较
    3.3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区系分化规律
        3.3.1 科属种分化
        3.3.2 与其它地区分化比较
    3.4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地理分布差异
        3.4.1 不同景观单元苔藓分布特征
        3.4.2 不同微生境之间的比较
4 讨论
    4.1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4.2 清江流域苔藓植区系特征
    4.3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分化特征
    4.4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地理分布规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3)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与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野外调查与标本采集
    2.2 标本鉴定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特征
    3.2 湖北新纪录科、属、种
    3.3 种的分布区特点
    3.4 苔藓植物分化特征
        3.4.1 科属种分化
        3.4.2 物种相似性
4 讨论
    4.1 木林子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特征
    4.2 木林子保护区苔藓植物分化规律

(4)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1.2.2 国内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1.2.3 湖北省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质地貌
        2.1.2 气候特征
        2.1.3 土壤
        2.1.4 生物资源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苔藓植物样品采集及物种鉴定
        2.2.3 苔藓植物多样性调查
    2.3 数据处理
        2.3.1 相似性分析
        2.3.2 植物区系谱统计分析
        2.3.3 多样性指数分析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分析
    3.1 七姊妹山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3.1.1 科、属、种的统计
        3.1.2 优势科、属组成分析
        3.1.3 仅含一种的科及属的统计
        3.1.4 湖北省新纪录科、属、种
    3.2 七姊妹山苔藓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3.2.1 区系成分分析
        3.2.2 七姊妹山与清江流域以外保护区比较
        3.2.3 七姊妹山与清江流域以内及周边保护区比较
    3.3 不同植被内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3.3.1 不同植被内苔藓植物物种重要值及其变化特征
        3.3.2 不同植被内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
        3.3.3 树种丰富度对苔藓多样性的影响
    3.4 不同海拔高度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3.4.1 不同海拔高度苔藓植物物种统计
        3.4.2 不同海拔苔藓植物α多样性指数分析
        3.4.3 不同海拔苔藓植物β多样性指数分析
    3.5 不同生境类型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3.5.1 不同生境类型苔藓植物物种组成统计
        3.5.2 不同生境类型苔藓植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第4章 讨论与展望
    4.1 七姊妹山苔藓植物区系特征
    4.2 植被类型对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4.3 海拔高度对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4.4 生境类型对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4.5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区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科、属、种的组成
    2.2 湖北新纪录科、属、种
    2.3 区系成分特征
        2.3.1 区系成分构成
        2.3.2 区系成分特点
        2.3.3 与其他保护区比较
3 讨论

(6)湖北苔类植物名录(论文提纲范文)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概况
2湖北苔藓植物研究概况
3结果

(7)内蒙古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苔藓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进展
    1.3 内蒙古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特征
    2.3 气候特征
    2.4 土壤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野外调查与标本鉴定
        3.2.2 数据分析
4 内蒙古乌拉山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4.1 科、属、种的统计
    4.2 优势科的统计
    4.3 优势属的统计
    4.4 仅含一种的科及属统计
5 内蒙古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垂直分布调查
    5.1 乌拉山苔藓植物垂直带
        5.1.1 荒漠草原植被带
        5.1.2 山地草原植被带
        5.1.3 山地灌从植被带
        5.1.4 山地森林灌丛植被带
        5.1.5 山地草甸植被带
    5.2 乌拉山不同海拔高度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5.2.1 不同海拔苔藓植物α多样性指数分析
        5.2.2 不同海拔苔藓植物β多样性指数分析
6 内蒙古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6.1 区系成分分析
        6.1.1 世界广布种
        6.1.2 热带亚洲和非洲
        6.1.3 北温带成分
        6.1.4 东亚—北美成分
        6.1.5 旧大陆温带成分
        6.1.6 温带亚洲成分
        6.1.7 东亚成分
        6.1.8 中国特有成分
    6.2 乌拉山与国内七个山地的比较
        6.2.1 八个山地科、属、种分析统计
        6.2.2 优势科比较
        6.2.3 种相似性系数的比较
        6.2.4 区系地理成分比较分析
        6.2.5 聚类分析
7 内蒙古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群落初步调查
    7.1 乌拉山不同植被苔藓植物群落调查
    7.2 乌拉山不同植被苔藓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8 内蒙古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生境多样性研究
    8.1 生境多样性
        8.1.1 六种生境中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8.1.2 六种生境中苔藓植物优势种比较
    8.2 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的分析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作者简介

(8)内蒙古黄河岸边苔藓植物多样性、生境适应性分析及小立碗藓分类验证和组织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研究区苔藓植物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与地貌
2.3 气候、水文与植被概况 3 研究区苔藓植物多样性与区系研究方法
3.1 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
3.2 标本整理及鉴定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1 苔藓植物物种组成与区系分析
    3.3.2 苔藓植物多样性分析 4 黄河内蒙古段苔藓植物物种组成与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4.1 科、属、种组成
4.2 优势科、属的统计
4.3 苔藓植物新纪录种
4.4 各个采集地苔藓植物物种组成比较与生境适应性分析
4.5 黄河内蒙古段苔藓植物生活型分析
4.6 黄河内蒙古段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4.6.1 世界广布种(Cosmopolitan)
    4.6.2 泛热带成分(Pantropical elements)
    4.6.3 北温带成分(North Temperate elements)
    4.6.4 东亚—北美间断成分(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elements)
    4.6.5 旧世界温带成分(Old World Temperate elements)
    4.6.6 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Medit, Western Asia to Central Asia)
    4.6.7 中亚成分(Central Asia)
    4.6.8 东亚成分(East Asian elements)
    4.6.9 中国特有种分布(Endemic to China)
4.7 小结与讨论 5 研究区苔藓植物多样性分析
5.1 研究样地苔藓植物α多样性分析
5.2 研究样地苔藓植物β多样性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6 新纪录种小立碗藓的传统分类学分析
6.1 小立碗藓属的形态特征
6.2 小立碗藓的形态特征
6.3 小立碗藓检索表
6.4 小结与讨论 7 新纪录种小立碗藓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7.1 小立碗藓叶绿体matK基因片段的测序
    7.1.1 实验材料
    7.1.2 实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国内小立碗藓待测目的基因片段的确定
    7.2.2 小立碗藓matK基因全序列的测定
    7.2.3 matK基因目的片段的保存
    7.2.4 国内小立碗藓叶绿体基因matK全序列的分析
7.3 小结与讨论 8 小立碗藓植物组织培养
8.1 研究方法
    8.1.1 实验材料
    8.1.2 实验方法
8.2 结果与讨论
    8.2.1 孢子消毒体系的初步研究
    8.2.2 培养基pH值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8.2.3 Knop固体培养基中孢子的萌发和原丝体的发育
    8.2.4 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的比较分析
8.3 小结与讨论 9 小立碗藓生境适应性和生殖适应性的分析
9.1 小立碗藓的生境适应性分析
    9.1.1 各采集地土壤理化分析
    9.1.2 各采集地土壤理化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9.1.3 土壤理化性质结果分析
9.2 小立碗藓的生殖适应性分析
9.3 小结 10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加项目情况

(9)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群落区系与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外沙地(沙漠)苔藓植物研究进展
    1.2 国内沙地(沙漠)苔藓植物研究进展
    1.3 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土壤与植被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野外调查方法与标本鉴定
        3.1.1 普遍调查
        3.1.2 地面生苔藓植物群落样方调查
        3.1.3 标本鉴定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1 区系组成分析
        3.2.2 地面生苔藓植物优势种种间关联性研究
        3.2.3 地面生苔藓植物多样性分析
        3.2.4 地面生苔藓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研究
4 结果与分析
    4.1 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4.1.1 科、属、种组成
        4.1.2 优势科、属的统计
        4.1.3 苔藓植物新增加的物种
        4.1.4 3个景区物种组成比较分析
        4.1.5 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生活型分析
        4.1.6 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地理成分分析
        4.1.7 结果与讨论
    4.2 树附生苔藓植物群落组成分析
        4.2.1 树附生苔藓植物群落组成
        4.2.2 结果与讨论
    4.3 地面生苔藓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
        4.3.1 羊草草地物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4.3.2 西伯利亚杏灌丛物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4.3.3 大果榆林物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4.3.4 蒙古栎林物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4.3.5 水曲柳林物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4.3.6 结果与讨论
    4.4 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4.4.1 5种群落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比较分析
        4.4.2 5种群落苔藓植物Alpha多样性及其差异
        4.4.3 5种群落Bata多样性及其差异
        4.4.4 结果与讨论
    4.5 地面生苔藓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5.1 大青沟主要地面生苔藓植物分布特征分析
        4.5.2 大青沟主要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5.3 结果与讨论
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10)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苔藓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外苔藓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1.2 中国苔藓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1.3 内蒙古苔藓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2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目的、意义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3 研究区自然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野外工作
    3.2 标本的整理及鉴定
    3.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物种组成
        4.1.1 科、属、种组成
        4.1.2 优势科、属的统计
        4.1.3 苔藓植物新记录种
        4.1.4 8 个标本采集地苔藓植物物种组成的比较分析
    4.2 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地理成分分析
    4.3 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与其他 6 个地区的比较
        4.3.1 7 个地区物种组成的主成分分析
        4.3.2 7 个地区属、种相似性及地理成分比较分析
    4.4 岩面生、树干、树基部生苔藓植物群落组成与成员分析
    4.5 地面土生苔藓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4.5.1 Alpha 多样性及其差异
        4.5.2 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关系
        4.5.3 各生境地面土生苔藓植物主要物种 Bata 多样性
    4.6 地面土生苔藓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6.1 地面土生苔藓植物分布格局分析
        4.6.2 主要地面土生苔藓植物与环境关系
    4.7 苔藓植物进展演替序列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物种组成与地理成分分析
    5.2 岩面生、树干、树基部生苔藓植物群落组成与成员分析
    5.3 地面土生苔藓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5.4 地面土生苔藓植物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进展演替序列分析
参考文献
准格尔旗黄土丘陵沟壑区苔藓植物名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湖北省苔藓植物资源研究——VⅡ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苔藓植物群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J]. 洪柳,余夏君,吴林,牟利,李小玲,王涵. 广西植物, 2021(03)
  • [2]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研究[D]. 洪柳.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3]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与区系研究[J]. 洪柳,吴林,牟利,李小玲,王涵. 植物科学学报, 2020(01)
  • [4]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D]. 余夏君. 湖北民族大学, 2019(08)
  • [5]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区系[J]. 余夏君,刘雪飞,洪柳,吴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1)
  • [6]湖北苔类植物名录[J]. 余夏君,刘雪飞,洪柳,吴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18(23)
  • [7]内蒙古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D]. 燕楠.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8)
  • [8]内蒙古黄河岸边苔藓植物多样性、生境适应性分析及小立碗藓分类验证和组织培养[D]. 董耀祖.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03)
  • [9]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群落区系与分布特征研究[D]. 韩淑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1)
  • [10]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苔藓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 乌日嘎玛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湖北省苔藓植物资源研究——七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苔藓植物群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