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消费环境会越来越好(论文文献综述)
方元君[1](2021)在《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对在沪非户籍居民城市认同感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同时经过新冠疫情的大肆狂虐,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体育需求的增长越来越高,因此以人民为中心,增加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可及性,可达到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的目的,进而增强居民的城市认同感。在本研究中意图探讨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对在沪非户籍居民城市认同感的影响研究。本研究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在沪非户籍居民的基本情况、体育参与情况、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情况、城市认同感情况和社会生活适应状况,试图对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和城市认同感关系进行研究并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在沪非户籍居民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呈现多样化,但在大势上以散步/跑步这种运动方式为主,体育运动人口和体育消费能力尚有可提升的空间。2、非户籍居民对于上海市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的地理可达性和满意度情况较好,但是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感知和公共体育服务使用情况不是很理想,其中,体育健身及活动指导项目和体育健康知识讲座等宣讲活动这两项的感知与使用情况相对较差。总的来说,上海市公共体育服务与在沪非户籍居民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3、在沪非户籍居民对上海的认知评价、情感态度和行为实践三个方面的城市认同感状况较好,城市认同感整体得分情况偏上。4、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对在沪非户籍居民的城市认同感具有正向影响。居住时间、月均收入、健康状况、运动参与频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认同感。在中介变量的分析中,生活适应状态与城市认同感存在显着关联。根据研究结论,对于通过改善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来提高在沪非户籍居民城市认同感,需得借助政府、社会以及社区等组织的共同经营,从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着手,探究居民在公共体育服务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改进,提升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使用积极性,促进其城市融入,增强其城市认同感。具体对策建议为:1、精准供给,补足公共体育服务短板。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平衡各要素间的发展,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标准,以更好的质量服务于民众,提升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2、监管强化,改进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机制。监测与沟通并重;促进法制建设。3、多元主体参与,强化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功能。公共体育服务主体多样化,保障居民基本权利;多方组织参与,丰富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增强居民的体育参与积极性。
王丽川[2](2021)在《水-能源-粮食耦合指标体系构建及基于水足迹理论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为了解决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扩张等带来的粮食安全、能源危机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水-能源-粮食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管理概念被提出,受到了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拟在科学解析水资源、能源、粮食之间的关系,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定量分析京津冀水-能源-粮食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和竞争关系,旨在为决策者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提供决策依据与科学支撑,以期实现城市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管理利用与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1)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水-能源-粮食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从京津冀水-能源-粮食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可知,京津冀综合评价指数在2003-2005年呈增长阶段,在2005-2014年呈不稳定阶段,在2014-2017年。由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各城市发展趋于稳定,使各子系统和水-能源-粮食系统出现良好发展态势,并逐渐稳定。京津冀城市群在2003-2017年水-能源-粮食系统及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度均大于0.8,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且呈良好发展态势,标志着各子系统间的关联程度较好。各城市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持续增长趋势,发展态势较好,仅天津市耦合协调度呈降低趋势,大部分城市达到中级协调,但未发展至优质协调。通过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规律说明城市水-能源-粮食系统协调发展空间、增长速度较大。(2)定量分析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竞争关系。从水足迹计算结果来看,京津冀地区2003-2017年粮食生产水足迹从309.84亿m3减少至212.36亿m3,其中蓝水足迹从130.32亿m3减少至98.54亿m3,能源生产水足迹从5.78亿m3增长至11.75亿m3,谷类粮食生产水足迹占比最大,蓝水足迹和绿水足迹占比均超过80%。各城市粮食消费水足迹持续增长,京津冀地区竞争关系从北部至南部逐渐增加。根据城市群的发展趋势,京津冀地区城市水资源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自2014年区域一体化实施以来,竞争关系有所减缓,由此可见城市单独发展不足以应对未来水危机(3)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和竞争关系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为了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粮食安全和能源可持续等问题,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本文对其城市群进行划分,形成有机统一的区域体系。第一类为水-能源-粮食消费主导城市,为北京、天津、张家口。第二类为粮食和能源生产主导城市,为邯郸、邢台、保定、衡水、沧州。第三类城市为水资源优势城市,秦皇岛、承德、廊坊。针对不同区域类型城市,应采取不同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措施。
苏真米[3](2021)在《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引导性动效插图的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阅读方式变得越来越图形化,速度也越来越快。这表明插图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给了那些阅读插图的人更多的部分。对“理解图”的依赖是时间无法提前的结果。它更具有观看后的延长性真实感与趣味性,更能够捕捉我们的视线,也更能通过时间的延伸性来传达知识与信息,给我们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微信公众号因为微信的普及关注度也越来越广泛,微信公众号也慢慢成为当下人们比较习惯和依赖的阅读载体,它的推文有阅读随时性、时效性与便携性、互动性等等优点。这些优点让微信公众号成为了当下最受大众们欢迎和最具时代标签的新兴阅读传播的方式,其中微信公众号推文中的动效插图是传统插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对传达信息内容有效起着引导作用,增添了阅读者与文章设计者的正向交互。这种引导性动效插图的设计离不开大众的喜爱偏好和心理认同研究。笔者限定在这样的范围内,得出与之针对性的结论并作出系列应用设计。本文首先对动效插图及相关的概念界定、微信公众号中动效插图的属性进行分类。接着阐述了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引导性动效插图的几种解读形式在大众视觉心理中的反应,其中对引导性动效插图的运动动势设计、造型形态设计、配色与灯光设计的研究是本次设计研究的出发的问题解决处。这些可以看作是视觉心理学中经验的组织和结构与着名的格式塔理论相结合,例如,这些心理活动并不反映设计师和读者探索自己欲望的设计。所以笔者于此紧密结合逐层分析,立足于以上的理论依据,将着重的分析和研究微信公众号中的引导性动效插图的设计优化,从设计学角度研究其引导性动效插图的设计构成方法和视觉心理在设计上的映射应用,完成本次论文。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更高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与信息,设计者就需要利用视觉心理知识对理论方法进行深度挖掘,找到引导性动效插图直击人内心的途径,解决读者们的视觉需要,迎合读者们的心理期待值。也希望本次论文可以通过这次研究,对新兴媒介中这一设计艺术门类进行一定程度的的知识填充和启发作用。这也是本次论文中以微信公众号这个新兴载体为例研究引导性动效插图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知识运用的规律意义所在。
董小锐[4](2021)在《构式“越来越X”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越来越X”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越来越X”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点,是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应该掌握的语法结构。根据对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构式“越来越X”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使用“越来越X”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并且偏误率为19.4%,这足以引起我们对这个构式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本体研究和偏误研究两方面对“越来越X”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从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两方面总结前人对“越来越X”的研究的成果。第一章是本体研究部分。首先我们搜集了“CCL语料库”中关于“越来越X”的语料,从语法化的角度探索了构式“越来越X”的形成过程,语法化机制;其次,我们分析了构式“越来越X”中的“来”的性质,认为“来”在这里是表示“时间推移”的虚词;然后运用构式语法的理论对“越来越X”进行研究。我们认为“越来越X”是一个构式,构式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程度、数量、状态、范围等朝着“X”的方向发展变化;最后我们通过语料发现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动词/动词性短语、名词、把字句、被字句和兼语句能够充当“X”,并且构式“越来越X”在句子中可以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第二章是偏误研究部分,通过对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构式“越来越X”产生的偏误语料进行分析,我们将这些偏误语料的类型归纳为误加、误代、遗漏、错序和其他偏误五种;探究出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原因的影响和外部原因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原因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外部原因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排和解释的影响,教师教学的影响。第三章我们利用“构式—语块”理论探究了“越来越X”内部语义配置和语块链,然后在“构式—语块”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了“越来越X”的教学过程,并且总结了在使用这个构式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李庆华[5](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研究 ——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它的出现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这在短期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不会造成长期影响,但对特定群体的生存就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农民工群体就业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为严重。本文以安徽省舒城县农民工为调查研究对象,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农民工的就业现状是帮助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关键。因此为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本文以安徽省舒城县农民工为调查对象,从农民工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复工现状、就业地选择情况、本地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六个方面设计问卷,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农民工稳定就业。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农民工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农民工是否复工、收入变化情况、社会保障情况等问题,运用决策树模型对农民工就业地选择进行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民工本地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最后得到如下结论:(一)农民工收入有所降低,社会保障较弱;(二)选择本地就业农民工过半;(三)健康状况和对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对农民工就业地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四)疫情因素、家庭因素和家乡就业环境对本地就业意愿具有重要影响;(五)虽然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存在担忧,但对就业形势充满信心。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对有关部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稳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严格规范企业参保的责任和义务,对缴纳社会保障情况加大监督,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二)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为因疫情影响不愿意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工实现就近就业;(三)保障农民工就业防护安全,确保口罩等防疫物品的供给,加强农民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保障农民工安全就业;(四)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为农民工在专业技术知识方面提供培训服务,提高其工作稳定性。
黄立萍[6](2020)在《基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居民环境行为实现过程研究》文中提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驱动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国际能源署《2019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更多的能源消耗正在导致严重的环境危机。坚持可持续生活方式,将环境知识转化为行动成为环境保护的全球策略(联合国《千年生态评估》报告),成为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之一。本研究以城市社区居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数据采集以问卷调研和环境教育活动并存的方式展开,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研究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概率统计和回归分析。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Fishbein综合理论模型、低成本假设和认同过程理论,最后甄别出环境行为实现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本研究为缩减理论对行为实现解释的差距做出一定贡献,为环境教育和管理的精准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探讨了可持续生活方式下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Fishbein的综合行为模型为主要理论依据,同时结合了自我决定理论和遗憾理论的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在考量了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基础上,测量了知识、社会互动在三个关键行为条件(自我效能、态度、感知规范)的作用下意图对行为实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意图对环境行为(SRW=0.585)的影响,较好地印证了Fishbein模型在研究中国居民环境行为时的适用性;知识与社会互动对行为实现作用明显,态度的作用比研究预期低;居民对于环境行为规范和行为反馈的需求,比培养好的环境态度的需求更高;居民在拥有了环境意图之后,会比较积极的赋予环境行动。第二,行为成本对居民环境行为影响的定量评估。本研究通过全面的环境行为影响因素调查,将环境行为相关的条件概率与行为效能模型结合,构建了更严格的行为成本度量及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影响的度量标准。基于这些新的度量,本研究明确地证实了低成本假设,即行为成本对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关系有负面的调节作用;行为成本越高,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就越小。其次,通过logit回归分析,确定了各类居民环境行为中的关键行为成本构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行为有不同的行为成本构成;不适当的设施、舒适度的丧失、习惯的改变、经济负担的考量是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环境行为的关键成本。第三,探讨了从个体走向集体的居民环境行为认同过程。本研究分别从个体和集体的视角探讨居民环境行为,并结合自我完成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以认同过程为基础建构一个新的综合理论模型。通过模型论证,清晰地度量和比较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有助于促进人们对生态行为实现的复杂内部过程的理解。结果表明:自我认同过程对环境行为的影响显着,社会认同过程对环境行为影响不足。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之间呈正相关,但不同行为之间的影响权重存在差异性,节能行为被影响的最少。其中,集体身份、自我效能对整体环境行为的影响显着。研究反映出中国居民的环境行为目前处于个体层面,集体层面的意识匮乏。第四,社区环境教育实践。通过“凌云·生态家”的环境教育实践观察,归纳了中国社区环境教育变革的七项策略;开展从“生活美学”向“生活环境主义”的哲学辨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居民环境行为状况,以检查环境教育的成效;总结出社区坚持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低碳行为经验。
KULZHAINAT AIKYN(古丽)[7](2020)在《电子商务对中哈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研究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尤其是对中哈国际贸易的影响,跨境电子商务具有提高企业交易效率并减少交易成本、促进贸易经营主体丰富化和多元化、完善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支付方式和人群消费的一些习惯等优势,这对于中哈两个国家的贸易有着一定的帮助。文章的开头是对于本课题的课题来源、课题可能会带来的好处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等等进行的探讨;第二章是对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国家贸易等概念进行理论概述;第三章讲述了国际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章节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为后面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哈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做铺垫,同时从反面提出积极的意义;第四章主要论述哈萨克斯坦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这一章节和上一章节主要论述了两个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为后一章节电子商务对中哈国际贸易的影响做好铺垫,提出第五章内容,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哈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通过分析,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我们可以知道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中哈两国经贸的影响是存在的,而且影响很大。当然跨境电子商务也存在问题,比如贸易风险加大、加速税款流失以及税收难度增加等等,这个可以作为以后的一个研究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中哈两国国际贸易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介入的国际贸易有所帮助,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推进以及人类命运体的共建等都有所帮助。
李姗姗[8](2020)在《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正在推动职业事故和职业病的类型与数量在诸多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而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形势更为严峻。职业安全健康问题涉及每位劳动者、每个家庭的核心权益,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现代化工业建设中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突破政府单一治理成效不显着难题成为安全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议题。合作治理模式对于跨部门、跨领域的公共问题凸显出极强的适应性和突出的治理成效,构建多主体、多向度的合作互动关系成为现代社会治理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心理距离视域,探析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主体、结构与关系,在厘清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心理距离概念范畴,剖析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基础上,结合质性研究,构建不同层级关系的多维心理距离情境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刻画了多主体交互机理并耦合多主体、多层级间的关系,明晰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机理。通过问卷调研获取量化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耦合效度及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动态演化逻辑出发,运用系统仿真方法复现多主体随着时间变化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演化趋势。最后,基于实证和仿真结果针对性地设计了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一是心理距离视域下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建构。(1)确定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八类主体角色并对其权力、行为、责任边界进行了界定,从强关系层、相关层、弱关系层三个层级对不同主体的职能进行定位。(2)在此基础上,依据心理距离理论,从事件心理距离、主体间心理距离、层级间心理距离分别对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亲疏关系进行剖析。(3)依据耦合效应提出了“初级合作治理-成长合作治理-规范合作治理-理想合作治理”演化路径。二是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模型构建及量化研究。(1)通过质性研究厘清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机理,从“交互形式-交互主导性-交互强度-交互持续性”四个层面对主体间的交互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主体间的交互水平整体偏弱,主体之间未呈现良好互动。(2)交互主体心理距离亲疏关系整体呈现趋近态势,其中交互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事件处于咫尺关系(M=2.38),主体间与层级间心理距离整体处于亲近状态。(3)进一步地,不同主体与不同层级间耦合度偏低,合作程度处于“成长合作治理”阶段。三是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基于质性分析构建了囊括主体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距离的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框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原始型合作治理意愿最高。年龄小于20岁、离异、月收入高于5万、家庭月收入高于20万、学历水平在小学及以下、工作年限在3-5年之间、住宅面积在120-150m2区间内、家庭成员数为6人以上、政治面貌为民主党派、身份特征为市场主体的职业安全合作治理意愿较低。(2)主体心理因素中的经济性目标、安全性目标、政治性目标、信任成本、社会信任、个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均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3)事件心理距离、主体间心理距离、层级间心理距离在主体心理因素各个变量和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间的中介效应均显着。(4)环境因素中的政策类型、政策普及、政策识别、国民经济、收入水平、资金投入、渠道多样、技术支持、信息共享、文化氛围、社会舆论、道德规范对主体心理因素与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路径显着。四是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系统仿真分析。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多源类信息和耦合强度控制下的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交互学习系统,运用系统仿真方法,复现在不同要素影响下多主体随着时间变化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演化趋势。仿真结果显示,(1)在多源类信息交互干预下,多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的心理距离迅速缩聚,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水平迅速增高,且政策环境干预对主体间合作治理的达成最有效。(2)在不同耦合强度情境下,高值高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的心理距离缩聚最快,并能快速促进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的实现;低值高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会出现延迟;高值低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低值低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水平与达成合作的速度均处于最低水平。(3)基于主体差异性,八类异质性主体在多源类综合因素影响下其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体地,在高值高耦合控制器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市场主体、用人单位和医疗机构、用人单位和新闻媒体、政府和市场主体、政府和医疗机构、市场主体和医疗机构、新闻媒体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交互粘合度明显提升,政府和用人单位呈现“一致化”高交互状态;在高-低型低耦合控制器下,政府和社会组织、政府和社会公众、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交互呈现明显的劣化态势,市场主体和新闻媒体、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之间交互始终处于“隔阂”状态;在低值高耦合控制器下,劳动者和新闻媒体、劳动者和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交互粘合度不断增强,劳动者和医疗机构呈现“一致性”高交互状态,劳动者和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呈现高劣化交互态势。最后依据质化分析与量化分析结果,构建了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体系,分别从主体心理因素、情境因素、多维心理距离、多主体交互耦合与自身行为等方面提出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为有效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合作治理提供借鉴。该论文有图126幅,表108个,参考文献298篇。
本刊编辑部[9](2020)在《抗疫生产两不误,企业家谈科学复工复产》文中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印刷行业企业正常的前行步伐,亦使大多企业不得不面对来自经营、成本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基于此,中国印工协对话35位企业家,共谈疫情之下行业发展态势,思化危为机的应对之策。他们或乐观或直率或困惑的言语,恰给更多印刷人带来了关乎行业及企业发展的更多思考。
莫涛[10](2020)在《崇明区无照经营协同治理研究 ——基于SFIC模型治理框架》文中提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按照《上海市2018年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治理工作方案》的要求,完成至2018年底上海市基本消除无证无照食品经营的目标,2018年4月6日,崇明区印发《2018年崇明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治理工作方案》,通过组建违法违规经营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以市场监管局为主导,联合城管执法、公安、网格化管理中心等24个部门,采取备案纳管、疏导办证、消防安全、人口管理、违建拆除、环境保护、房屋管理、出租房监管等措施,全面推进食品行业无证无照经营治理工作。在协同治理主体的共同参与下,崇明区的无照经营者数量显着减少,市场经营环境逐步改善,市民参与监督意识逐步增强。在2018年重点治理无证无照食品经营的基础上,2019年,崇明区成立无证无照整治联席会议,在广泛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下发《2019年崇明区无证无照经营整治工作方案》《2019年崇明区无证无照经营整治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无证无照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崇明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由区市场监管局作为总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经委等24个职能部门组成,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全面厘清并明确无证经营和无照经营的查处职责,基本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分工负责、沟通顺畅、社会群体多方位参与的综合治理新格局。以防止食品安全领域无证无照经营回潮为重点,严打无证行医、规范教育培训为核心,加大力度治理未经许可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服务行为,全力清理未办理税务登记证行为。通过普法宣传、舆论引导、社会共建等手段将无证无照经营协同治理推向新高地。历经两年持续协同治理,崇明区无照经营治理迎来阶段性胜利。在对2018年及2019年崇明区无照经营治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崇明区无照经营治理情况开展调研,从多主体的视角审视崇明区无照经营治理的成效、存在的难点以及公众满意度。以调研数据为支撑,基于SFIC模型构建无照经营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并验证协同治理4个因素对治理效果的影响关系。论文主要的创新点有:一是提出基于协同治理主体视角的无照经营治理评价方法;二是利用SFIC模型构建无照经营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把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分解为四个部分: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三是给出崇明区无照经营协同治理的合作机制和后续改进措施。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治理主体对于无照经营治理的相关制度越熟悉,掌握的信息越充分,协同治理的效果就越好;在众多的无照经营协同治理主体中,政府主导地位的认可度越高,协同治理的效果就越好;制度设计过程越清晰、透明、合理,无照经营治理的效果就越好,在制定无照经营治理办法时,应该广泛听取和吸收公众的建议;治理的目标越清晰,无照经营治理的效果就越好,一个清晰、具体、可达成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协同合作的正向反馈,进一步增强主体参与协同治理的意愿。依据研究结论,给出完善无照经营协同治理体系的建议:加强政策宣传,创造信息对等的初始条件。强化政府的领导作用,厘清各方职责边界。建立健全协同治理法律体系,完善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协同治理目标体系,优化协同治理过程。
二、2004,消费环境会越来越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消费环境会越来越好(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对在沪非户籍居民城市认同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可及性的相关研究 |
2.2 城市认同感的相关研究 |
2.3 公共体育服务对城市认同感影响的相关研究 |
3.核心概念界定 |
3.1 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 |
3.2 城市认同感 |
4.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问卷调查法 |
4.2.2 文献资料法 |
4.2.3 数理统计法 |
4.2.4 访谈法 |
4.2.5 实地调查法 |
5.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调查对象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现状 |
5.1.1 地理可达性 |
5.1.2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感知情况分析 |
5.1.3 公共体育服务使用情况分析 |
5.1.4 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分析 |
5.1.5 体育参与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5.2 调查对象城市认同感现状 |
5.2.1 认知评价现状 |
5.2.2 情感态度现状 |
5.2.3 行为实践现状 |
5.2.4 城市认同感总分现状 |
5.3 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与调查对象城市认同感的关系 |
5.3.1 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与城市认同感的相关分析 |
5.3.2 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对调查对象城市认同感的影响 |
5.3.3 生活适应状态中介效应分析 |
5.4 分析与探讨 |
5.4.1 调查对象参与体育运动的特点 |
5.4.2 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和非户籍居民城市认同感的分析与探讨 |
6.结论 |
7.对策与建议 |
7.1 精准供给,补足公共体育服务短板 |
7.1.1 公共体育服务结构均等化发展 |
7.1.2 优化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标准 |
7.2 监管强化,改进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机制 |
7.2.1 监测与沟通并重 |
7.2.2 促进法制建设 |
7.3 多元主体参与,强化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功能 |
7.3.1 公共体育服务合作主体多样化,保障居民基本权利 |
7.3.2 多方组织参与,丰富公共体育服务内容 |
8.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9.致谢 |
10.参考文献 |
附件1 问卷 |
附件2 访谈提纲 |
附件3 访谈记录 |
附件4 问卷专家效度检验表 |
(2)水-能源-粮食耦合指标体系构建及基于水足迹理论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水-能源-粮食研究内容 |
1.2.2 水-能源-粮食研究方法 |
1.3 存在的不足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 |
2.1 水-能源-粮食关系作用机理 |
2.2 水-能源-粮食关系解析 |
2.2.1 水-能源-粮食因果反馈关系 |
2.2.2 水-能源-粮食关系属性 |
2.3 评价原则及依据 |
2.3.1 水资源安全 |
2.3.2 能源安全 |
2.3.3 粮食安全 |
2.3.4 可持续发展 |
2.3.5 良性竞争 |
2.4 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
2.5 水-能源-粮食竞争关系构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3.1 自然地理 |
3.2 经济社会 |
3.3 水资源子系统 |
3.4 能源子系统 |
3.5 粮食子系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定量分析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水平 |
4.1 权重确定结果 |
4.2 综合评价指数时序分析 |
4.2.1 水-能源-粮食综合评价指数 |
4.2.2 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数 |
4.2.3 能源综合评价指数 |
4.2.4 粮食综合评价指数 |
4.3 耦合度时序分析 |
4.3.1 水-能源-粮食耦合度 |
4.3.2 水-能源-粮食各子系统间耦合度 |
4.4 耦合协调度时序分析 |
4.4.1 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 |
4.4.2 水-能源-粮食各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水足迹定量分析水-能源-粮食竞争关系 |
5.1 粮食与能源水足迹时序分析 |
5.1.1 粮食水足迹时序分析 |
5.1.2 能源水足迹时序分析 |
5.2 能源与粮食对水的竞争指数 |
5.2.1 能源和粮食对水资源的贡献率时序分析 |
5.2.2 水-能源-粮食系统竞争指数时序分析 |
5.3 京津冀发展建议 |
5.3.1 主消费城市分析 |
5.3.2 粮食和能源主导区分析 |
5.3.3 水资源优势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3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引导性动效插图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二)课题研究内容 |
(三)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四)课题研究创新点 |
(五)课题研究思路 |
(六)课题研究方法 |
二、动效插图相关概念界定及发展 |
(一)动效插图的概念界定 |
(二)动效插图出现的时代背景 |
(三)动效插图产生的社会需求 |
1.人们逐渐变化的阅读载体 |
2.传播信息的途径多样性 |
(四)引导性动效插图的概念界定 |
1.研究对象相关概念界定 |
2.将其按引导功能方向分类 |
(五)引导性动效插图设计的现状分析 |
三、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阐述 |
(一)微信与微信公众号 |
1.微信 |
2.微信公众号 |
(二)微信公众号平台产生及发展 |
1.移动互联网发展 |
2.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发展 |
(三)微信公众号平台设计特征 |
1.空间动感性 |
2.传播信息量大 |
3.独立、功能强大的编辑器 |
(四)微信公众号推文分类 |
(五)微信公众号现状 |
1.内容生态 |
2.商业生态 |
四、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引导性动效插图的要素分析 |
(一)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引导性动效插图的特征 |
1.叙事性强、动态化的语言 |
2.多画面的趣味性 |
(二)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引导性动效插图的分类 |
1.文字符号类动效插图 |
2.表情类动效插图 |
3.主题类动效插图 |
4.故事类动效插图 |
5.其他动效插图 |
(三)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引导性动效插图的价值 |
1.引导性动效插图的商业价值 |
2.引导性动效插图的人文受益 |
五、视觉心理下引导性动效插图的设计探索 |
(一)引导性动效插图经验的组织与结构 |
(二)视觉心理在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动效插图设计的依据 |
1.在形式上如何做到动效插图引导设计 |
2.情感引导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
(三)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引导性动效插图的设计原则 |
(四)微信公众号推文节日主题引导性动效插图设计实践 |
1.春节主题设计 |
2.端午主题设计 |
3.圣诞主题设计 |
4.学范儿社区推文设计前后期对比调研结果呈现 |
(五)微信公众号推文平台发展趋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构式“越来越X”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本体研究 |
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 |
三、小结 |
第三节 语料来源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语料库分析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调查分析法 |
四、定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相结合 |
第一章 “越来越X”的本体研究 |
第一节 “越来越X”的历时演变 |
第二节 “越来越X”中“来”的分析 |
第三节 “越来越X”中“X”的分析 |
一、“X”是动词或者动词性短语 |
二、“X”是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性短语 |
三、“X”为名词 |
四、“X”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
五、“X”为兼语句 |
第四节 “越来越X”的构式分析 |
一、“越来越X”构式判断 |
二、“越来越X”构式义的判断 |
第五节 构式“越来越X”可以充当的句法成分 |
一、作谓语 |
二、作宾语 |
三、作定语 |
四、作补语 |
五、作状语 |
第六节 小结 |
第二章 构式“越来越X”的偏误研究 |
第一节 留学生使用构式“越来越X”的总体情况 |
第二节 留学生使用构式“越来越X”的偏误类型分析 |
一、误加偏误 |
二、误代偏误 |
三、遗漏偏误 |
四、错序偏误 |
五、其它偏误 |
六、四种主要偏误类型内部偏误小类统计 |
七、其它情况 |
第三节 偏误产生的原因 |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的影响 |
二、外部原因的影响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构式—语块”理论视角下的“越来越X”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构式—语块”教学法 |
第二节 “构式—语块”理论视角下的“越来越X”教学研究 |
一、“构式—语块”理论视角下的“越来越X”的分析 |
二、“构式—语块”理论视角下的“越来越X”的教学分析 |
三、“构式—语块”理论视角下的“越来越X”的教学设计 |
第三节 “构式—语块”理论视角下对“越来越X”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四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研究 ——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1.3.3 文献小结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 |
2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
2.1 指标体系构建 |
2.2 问卷设计 |
2.3 数据来源 |
2.3.1 调查对象及地点 |
2.3.2 问卷的收集 |
2.3.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3 新冠肺炎疫情下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 |
3.1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统计 |
3.2 农民工收入用途 |
3.3 就业现状分析 |
3.3.1 复工状况与收入变化情况 |
3.3.2 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
3.3.3 社会保险及公积金缴纳情况 |
3.4 就业担忧情况 |
3.5 就业形势看法 |
4 农民工就业地选择分析 |
4.1 就业地选择分析 |
4.1.1 年龄与就业地选择的交叉列联分析 |
4.1.2 性别与就业地选择的交叉列联分析 |
4.1.3 婚姻状况与就业地选择的交叉列联分析 |
4.1.4 健康状况与就业地选择的交叉列联分析 |
4.1.5 家庭经济状况与就业地选择的交叉列联分析 |
4.2 疫情前后就业地与外出就业主要原因 |
4.2.1 疫情前后就业地 |
4.2.2 外出就业主要原因 |
4.3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农民工就业地选择分析 |
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民工本地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5.1 模型介绍 |
5.2 理论假设提出与理论模型构建 |
5.2.1 理论假设 |
5.2.2 理论模型 |
5.3 验证性因素分析 |
5.4 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与评价 |
5.5 模型的修正 |
5.6 模型的路径系数与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研究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致谢 |
(6)基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居民环境行为实现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环境行为理论 |
2.1.2 可持续生活方式理论 |
2.1.3 行为成本理论 |
2.1.4 集体行为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居民环境行为研究综述 |
2.2.2 可持续生活方式下居民环境行为研究综述 |
2.2.3 居民环境行为成本研究综述 |
2.2.4 从个体走向集体的居民环境行为研究综述 |
2.2.5 总结与不足 |
第3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处理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1.1 区域选择依据 |
3.1.2 行政区划依据 |
3.1.3 区域居民能源消费概况 |
3.2 数据采集 |
3.2.1 数据采集总体设计 |
3.2.2 问卷内容设计 |
3.2.3 数据采集过程 |
3.2.4 数据采集分析 |
3.3 研究数据及资料来源 |
第4章 可持续生活方式下影响居民环境行为的因素辨析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模型设计 |
4.1.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4.1.3 问卷设计 |
4.2 数据分析与结果 |
4.2.1 信度和效度检验 |
4.2.2 研究模型整体拟合度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结论与政策指导 |
第5章 行为成本对居民环境行为影响的定量评估 |
5.1 研究设计 |
5.1.1 研究重点 |
5.1.2 问卷设计 |
5.1.3 变量测量 |
5.2 结果和讨论 |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2 Logit回归分析 |
5.3 结论与政策指导 |
第6章 从个体走向集体的居民环境行为认同过程辨析 |
6.1 研究设计 |
6.1.1 理论模型设计 |
6.1.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6.1.3 问卷设计 |
6.2 数据分析和结果 |
6.2.1 信度和效度 |
6.2.2 研究模型整体拟合度分析 |
6.2.3 结果分析 |
6.3 结果与讨论 |
6.4 结论与政策指导 |
第7章 可持续生活社区环境教育和管理实践研究 |
7.1 我国社区环境教育与管理 |
7.1.1 发展现状 |
7.1.2 变革策略 |
7.2 为了生活的环境教育 |
7.2.1 从“生活美学”到“生活环境主义” |
7.2.2 凌云生态家——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 |
7.2.3 凌云社区梅陇三村——低碳行动 |
7.2.4 凌云社区环境教育与低碳行动经验总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意义和创新 |
8.3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基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城市居民环境行为调查 |
附录 B 《十个人,十本生态经典》品读视频脚本 |
附录 C 可持续生活方式下居民环境行为影响因素问卷题项 |
附录 D 行为成本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 |
附录 E 个体到集体的居民环境行为认同过程问卷题项 |
附录 F 凌云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电子商务对中哈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哈萨克斯坦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一、论文的重难点 |
二、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五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
一、论文的研究思路 |
二、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电子商务理论 |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 |
二、电子商务的特点 |
第二节 跨境电子商务理论 |
一、跨境电子商务的定义 |
二、跨境电商的特点 |
第三节 互联网经济相关理论 |
一、互联网经济的含义 |
二、互联网经济的特征 |
第四节 国际贸易理论 |
第三章 国际跨境电子商务现状 |
第一节 国际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况 |
第二节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概况 |
第三节 国际跨境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 |
第四节 国际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
一、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 |
二、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哈萨克斯坦跨境电子商务现状 |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
一、哈萨克斯坦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之中面临的问题 |
二、哈萨克斯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二节 哈萨克斯坦跨境电子商务现状 |
一、哈萨克斯坦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 |
二、哈萨克斯坦互联网普及状况 |
第五章 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哈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 |
第一节 中哈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 |
一、双边贸易的规模持续增加 |
二、贸易投资的领域和规模 |
三、中哈双边商品的结构分析 |
四、中哈经贸合作之中的问题 |
第二节 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哈国际贸易的影响 |
一、跨境电子商务在中哈国际贸易中快速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
(一) 跨境电子商务减少了贸易环节,降低了成本 |
(二) 全网营销形式使中哈贸易多样化 |
(三) 跨境电子商务使中哈贸易便捷 |
二、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一) 对国际贸易经营模式的影响 |
(二) 对国际贸易参与者的影响 |
(三) 对贸易环境和安全的影响 |
第三节 总结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致谢) |
(8)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来源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合作治理相关概念及应用研究 |
2.2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研究 |
2.3 职业安全健康心理距离相关研究 |
2.4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2.5 文献系统性评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基础 |
3.1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主体权力、行为、责任边界分析 |
3.2 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心理距离概念及结构分析 |
3.3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主体交互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体系建构 |
4.1 关键研究变量的质性分析 |
4.2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模型构建 |
4.3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模型建构 |
4.4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模型建构与假设提出 |
4.5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综合模型建构 |
4.6 本章小结 |
5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相关研究量表开发与数据收集 |
5.1 研究量表的设计与开发 |
5.2 正式调研与样本情况 |
5.3 正式量表的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6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实证分析 |
6.1 不同主体交互现状分析 |
6.2 交互主体心理距离亲疏分析 |
6.3 交互耦合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机理实证分析 |
7.1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
7.2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及其驱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7.3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直接驱动效应分析 |
7.4 心理距离的中介效应分析 |
7.5 环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分析 |
7.6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模型变量关系假设检验 |
7.7 本章小结 |
8 心理距离视域下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系统仿真研究 |
8.1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系统仿真模型建构 |
8.2 多源类信息干预机制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仿真 |
8.3 基于耦合强度的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仿真 |
8.4 基于主体差异的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仿真研究 |
8.5 本章小结 |
9 心理距离视域下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
9.1 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总体思路 |
9.2 基于主体心理因素的多主体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
9.3 基于情境因素的多主体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
9.4 基于多维心理距离的多主体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
9.5 基于多主体交互耦合与自身行为促进助推策略 |
9.6 本章小结 |
10 研究结论与展望 |
10.1 研究结论 |
10.2 主要创新点 |
10.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抗疫生产两不误,企业家谈科学复工复产(论文提纲范文)
访谈1 |
访谈2 |
访谈3 |
访谈4 |
访谈5 |
访谈6 |
访谈7 |
访谈8 |
访谈9 |
访谈10 |
访谈11 |
访谈12 |
访谈13 |
访谈14 |
访谈15 |
访谈16 |
访谈17 |
访谈18 |
访谈19 |
访谈20 |
访谈21 |
访谈22 |
访谈23 |
访谈24 |
访谈25 |
访谈26 |
访谈27 |
访谈28 |
访谈29 |
访谈30 |
访谈31 |
访谈32 |
访谈33 |
访谈34 |
访谈35 |
(10)崇明区无照经营协同治理研究 ——基于SFIC模型治理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一)商事改革为无照经营治理指明前进方向 |
(二)证照分离改革为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提供制度依据 |
(三)无照经营扰乱市场竞争环境 |
(四)无照经营成为城市治理的顽疾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一)探讨多主体参与下的无照经营协同治理模式 |
(二)为崇明区无照经营治理提供参考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三)技术路线 |
五、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 |
第一章 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无照经营概念的界定及类型 |
一、无照经营基本概念 |
二、无照经营典型类型 |
第二节 无照经营协同治理理论 |
一、无照经营协同治理理论综述 |
二、无照经营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
三、无照经营协同治理的可行性 |
第二章 崇明区无照经营治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崇明区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崇明区无照经营协同治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无照经营基本情况 |
二、执法力量情况 |
三、无照经营协同治理情况 |
四、采取的措施 |
五、协同治理存在的不足 |
第三章 基于SFIC模型的无照经营协同治理框架 |
第一节 SFIC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一、SFIC模型介绍 |
二、SFIC模型在无照经营治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二节 SFIC模型构建 |
一、SFIC模型框架 |
二、起始条件因素 |
三、催化领导因素 |
四、制度设计因素 |
五、协同过程因素 |
六、治理效果 |
第三节 变量之间的关系设定 |
第四章 调查方案设计与统计分析 |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 |
一、调查方法的选取 |
二、调查总体的界定 |
三、问卷设计 |
四、数据采集过程 |
五、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一、调查总体数据 |
二、起始条件因素分析 |
三、催化领导因素分析 |
四、制度设计因素分析 |
五、协同过程因素分析 |
六、治理效果分析 |
第三节 验证结果 |
一、起始条件与治理效果的关系验证 |
二、催化领导与治理效果的关系验证 |
三、制度设计与治理效果的关系验证 |
四、协同过程与治理效果的关系验证 |
第五章 促进无照经营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 |
一、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创造信息对称的初始条件 |
二、强化政府领导的主导作用,厘清各方职责边界 |
三、建立健全协同治理法律体系,完善部门协调机制 |
四、明确协同治理目标体系,优化协同治理过程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无照经营协同治理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2004,消费环境会越来越好(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对在沪非户籍居民城市认同感的影响研究[D]. 方元君.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2]水-能源-粮食耦合指标体系构建及基于水足迹理论评价研究[D]. 王丽川. 广西大学, 2021(12)
- [3]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引导性动效插图的设计研究[D]. 苏真米.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构式“越来越X”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 董小锐.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研究 ——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D]. 李庆华.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2)
- [6]基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居民环境行为实现过程研究[D]. 黄立萍.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2)
- [7]电子商务对中哈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D]. KULZHAINAT AIKYN(古丽).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8]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李姗姗.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1)
- [9]抗疫生产两不误,企业家谈科学复工复产[J]. 本刊编辑部. 印刷工业, 2020(02)
- [10]崇明区无照经营协同治理研究 ——基于SFIC模型治理框架[D]. 莫涛.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