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癌栓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门静脉癌栓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一、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吴雨哲,胡少勃,程翔,高杨,王为民,郑启昌[1](2021)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71例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14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治疗方法分为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71例)和单纯TACE组(78例),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用来比较两组疗效及总生存期的区别。结果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证实联合阿帕替尼是肝癌预后的保护因素HR(95%CI):0.415(0.236~0.735),P=0.003,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证实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中位生存期显着高于单纯TACE组[(18.4±2.8)月比(13.6±1.2)月,P <0.001]。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蛋白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TACE组(P<0.05),在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伤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病人疗效显着优于单纯TACE治疗,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

聂乐乐[2](2021)在《TACE与手术切除在治疗肝细胞癌伴Ⅰ/Ⅱ型门静脉癌栓中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指出背景: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其主要的病理学类型,HCC易于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由此引发肝内播散转移和门静脉高压症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因而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对HCC伴PVTT形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方式的不断改进,患者的预后也有所改善。目前临床上对HCC伴PVTT的治疗主要采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手术切除及多学科联合治疗,如何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仍存在分歧,因而有必要总结不同治疗方法对HCC伴PVTT的治疗效果,从而筛选出较好的治疗方法。目的:总结TACE与手术切除在治疗肝细胞癌伴Ⅰ/Ⅱ型门静脉癌栓中的疗效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11月确诊为HCC伴Ⅰ/Ⅱ型PVTT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组(40例)和TACE组(40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PVTT分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血小板计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情况(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肿瘤数目、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总直径,同时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血清TBIL、血清ALB及PT。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改良实体肿瘤评价标准(modify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 RECIST)对肝内病灶和癌栓进行疗效评估。所有病人采用门诊、住院和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时间及0.5年、1年、2年、3年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与介入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在血清TBIL、血清ALB及PT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感染性休克、死亡等情况。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17.1个月)长于TACE组(8.5个月),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165,P=0.009)。手术组0.5年、1年、2年、3年生存率(77.5%、55.0%、32.5%、15.0%)均高于TACE组(60.0%、27.5%、15.0%、10.0%),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5.031,P=0.024)。手术组生存曲线优于TACE组(x2=4.117,P=0.041)。手术组患者的肿瘤总控制率(82.5%)高于TACE组(65.00%),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765,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癌栓分型(Ⅰ型/Ⅱ型)、Child-Pugh分级(A/B)、肿瘤数目(单发/多发)、肿瘤最大直径(≤7/>7cm)、AST(≤34/>34 U/L)对患者生存时间存在影响(P<0.05),而性别(男/女)、年龄(≤50岁/>50岁)、HBs Ag(阴性/阳性)、肿瘤总直径(≤9/>9cm)、AFP值(≤400/>400 ng/ml)、血小板计数(≤100/>100×109个/L)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门静脉癌栓分型(Ⅰ型/Ⅱ型)、肿瘤数目(单发/多发)、肿瘤最大直径(≤7/>7cm)是影响HCC合并Ⅰ型/Ⅱ型PVTT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HCC伴Ⅰ/Ⅱ型PVTT的患者,手术切除的疗效优于TACE。门静脉癌栓分型、肿瘤数目、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张雪媛[3](2021)在《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收集经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分析其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及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和预后情况,为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决策和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8年12月某医院309例首次经射波刀治疗且无既往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疗效情况和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预后、肿瘤标志物和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应用软件Epidata3.1和SPSS 24.0进行临床资料的录入、整理和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局部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1.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情况:309例患者中男性264例,占85.4%;女性45例,占14.6%。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88岁,中位年龄56(47,65)岁。有肝炎史患者244例,占79.0%。小肝癌患者192例,占62.1%。累积剂量<40Gy的患者43例,占13.9%;40-44Gy的患者147例,占47.6%;≥45Gy的患者119例,占38.5%。生物有效剂量(BED)<70Gy的患者29例,占9.4%;70-79Gy的患者109例,占35.5%;80-89Gy的患者97例,占31.4%;≥90Gy的患者74例,占23.9%。2.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有3个月疗效的20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患者3例,占1.5%;部分缓解(PR)患者66例,占32.9%;稳定(SD)患者71例,占35.3%;进展(PD)患者61例,占30.3%;3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9.7%。有6个月疗效的125例患者中,CR患者2例,占1.6%;PR患者24例,占19.2%;SD患者49例,占39.2%;PD患者50例,占40.0%;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腹水、肝癌直径、单次剂量、分割次数和BED对原发性肝癌患者6个月局部控制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腹水和分割次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6个月疗效有统计学意义(OR=4.647、0.210,P<0.05)。有腹水患者进展的风险是无腹水患者的4.647倍,分割次数≥4次患者进展的风险是<4次患者的0.210倍。3.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情况:患者经射波刀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onferroni校正后,治疗后6个月AFP较治疗前下降(P<0.001)。4.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情况:经射波刀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降低(Z=-3.437、-3.148、-2.197、-6.260、-6.449,P<0.05),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升高(Z=-3.696,P<0.05)。5.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情况:263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9.0(16.3,41.7)月,1年生存率为65.8%,2年生存率为43.6%,3年生存率为3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肝炎、病灶个数、肝癌直径、临床分期、门脉癌栓、腹水、单次剂量、分割次数和BED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脉癌栓有统计学意义(HR=3.472,P=0.003),有门脉癌栓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门脉癌栓患者的3.404倍。结论:1.分割次数和腹水可能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局部控制率的独立因素。2.射波刀治疗对肿瘤标志物会产生影响,使治疗后6个月AFP降低。3.射波刀治疗对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会产生影响,使红细胞、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白蛋白比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上升。4.门脉癌栓是可能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蔡雪军,李永元,张立明[4](2020)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现状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肝癌(HCC)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门静脉癌栓(PVTT)是HCC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肝癌治疗过程中影响其预后的重要风险因素。单纯索拉非尼治疗是目前国际上针对HCC合并PVTT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但临床效果有限。与国际上单纯索拉非尼的治疗方式相比,国内医师们从医疗个性化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手术、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口服索拉非尼、放疗以及射频消融等治疗方式,进行了一系列联合治疗和序贯性治疗的探索,取得了更好的临床疗效。

明思远[5](2020)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行FOLFOX4方案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PVTT)术后辅助门静脉灌注FOLFOX4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四组:A组,术后行门静脉灌注化疗组,手术切除肿瘤、取栓术后行门静脉灌注化疗;B组,单纯手术组,单纯行手术切除肿瘤、取栓术;C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组,TACE+125I粒子植入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观察术后生存期、术后肿瘤进展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本研究中A组(n=9)术后行门静脉灌注化疗组平均生存期18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3.2%、53.0%;B组(n=12)单纯手术组平均生存期13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37.2%、27.3%;C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n=13)平均生存期7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33.8、11.3%、0%、0;D组TACE+125I粒子植入组(n=18)平均生存期11个月,0.5年、1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22.4%、0%。A组生存率同其他治疗组比较,预后要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A组、B组、C组和D组平均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13月、6月、2月和4月,A组较B组、C组、D组肿瘤进展时间明显延长,P值均<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组间的治疗方式(P=0.001)和肿瘤大小(P=0.04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3.COX多因素分析统计各组间的治疗方式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4.A组与B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值>0.05,A组、B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组、D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值>0.05,A组、B组住院费用明显多于C组、D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并发症比较,A组与B组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胆汁漏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肝功能衰竭严重并发症,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着差异,P值>0.05。A组、C组和D组之间需经门静脉或肝动脉途径灌注化疗药物,化疗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包膜下积液、白细胞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各组间化疗后并发症比较无显着差异,P值>0.05。结论:1、肝癌术后行门静脉化疗组在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生存预后较其他各组有明显的提高。2、术后治疗方式和肿瘤体积大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肝癌术后行门静脉化疗组及单纯手术组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要大于TACE组和TACE+125I粒子植入组。4、肝癌术后行门静脉化疗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其他各组无显着差异。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6](2020)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文中指出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

张富强,李强,杨辉,张战胜,胡鸿涛[7](2020)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1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男184例,女34例,年龄(53.8±9.2)岁]资料。对患者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于术后2~3个月复查CT、肝功能,比较治疗前后门静脉癌栓直径、肝功能参数及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情况,并随访2~26个月,计算患者的生存期。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125I粒子植入后2~3个月,218例患者中癌栓完全缓解8例(3.7%),部分缓解111例(50.9%),无变化80例(36.7%),疾病进展19例(8.7%),总有效率为91.3%(199/218)。治疗后癌栓直径为(12.63±4.64) mm,较治疗前减小[(26.65±10.88) mm;t=18.74,P<0.01];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为(20.59±10.29)、(11.40±8.37) pg/L,与治疗前[(24.27±12.65)、(15.64±7.99) p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5.37、8.44,均P<0.05);治疗前后血清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P>0.05)。142例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中86例治疗后较治疗前积液情况好转。所有患者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至随访结束,162例死亡,56例存活,患者总生存期(9.23±0.59)个月。结论 125I粒子植入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改善腹腔积液。

牛立梅[8](2020)在《大分割调强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将大分割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探讨大分割调强放疗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0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肿瘤科诊治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45例,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常规分割放疗组(n=23)和大分割放疗组(n=22),给予常规分割放疗组患者单次放疗剂量为2Gy,每周5次,5862Gy,57周完成,给予大分割放疗组患者单次放疗剂量为3Gy,每周5次,5457Gy,34周完成,上述两组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t volume,GTV)包括癌栓或癌栓及肝脏原发灶,均符合90%等剂量曲线均匀覆盖计划靶区(plan target volume,PTV)。参照实体瘤RECIST.1.1版标准对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放疗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进行比较,并对6个月、1、2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及放疗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有无差异,同时根据此类患者预后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45例入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放疗,通过影像学上腹增强CT或MRI检查评估,其中常规分割组获得完全缓解2例(8.6%),部分缓解6例(26.1%),稳定10例(43.4%),5例(21.7%)治疗后进展,客观缓解率34.7%,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9.6%、30.4%、8.7%。大分割组获得完全缓解3例(13.6%),部分缓解7例(31.8%),稳定6例(27.2%),6例(27.2%)治疗后进展,客观缓解率45.4%,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8.1%、31.8%、4.5%,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放疗不良反应均为全身乏力、头晕、纳差、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上腹饱胀、肝区胀痛加重等症状,大多为12级,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8%,大分割放疗组出现1例轻度放射性肝炎。两组均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无消化道出血、放射性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经单因素分析,与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放疗组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相关的主要因素(P<0.05):PVTT分型、Child-Pugh分级、靶区范围。对单因素分析中,检验结果P<0.05的三个因素进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PVTT分型、Child-Pugh分级、靶区范围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1.大分割调强放疗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相当,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2.大分割调强放疗疗效确切且安全,可缩短放疗时间,为后续治疗提供时机,值得临床推广;3.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癌栓分型、Child-Pugh分级、靶区范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徐慧[9](2020)在《影响肝细胞肝癌放射治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患者放射治疗近期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8年6月期间,选取93例在我科进行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给予单次剂量2 Gy,每周五次,处方剂量为50~60Gy的治疗方案。在治疗结束后的2~3个月进行腹部CT检查,根据WHO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CR,PR,SD,PD)进行评价,同时对血清肿瘤标记物AFP、放疗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体力状况进行评价。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经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肝硬化、肿瘤大小、肿瘤个数、是否伴有门静脉癌栓、有无坏死以及有无脉管侵犯等临床病理因素和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1. 患者临床资料共收集93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23例,分别占75.3%和24.7%。50例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0岁,43例患者小于60岁,分别占53.7%和46.3%。肝功能A级77例,B级16例,分别占82.8%和27.2%。TNM分期II期57例,IIIA期11例,IIIB期25例分别占61.3%、11.8%和26.9%。肿瘤体积小于5cm、5cm到10cm、大于10cm的患者分别为47例,34例,12例,各占50.5%、36.6%、12.9%。伴有肝硬化患者30例,无肝硬化63例,分别占32.3%和67.7%。无门静脉癌栓患者75例,有门静脉癌栓患者18例,分别占80.6%和19.4%。不伴有坏死患者59例,有坏死患者34例,分别占63.4%和36.6%。无脉管侵犯患者24例,有脉管侵犯患者69例,分别占25.8%和74.2%。2. 近期疗效93例患者中,26例完全缓解(CR),43例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SD),6例进展(PD),总有效率为74.2%。其中男性70例患者的有效率为75.7%,女性23例患者的有效为69.6%。年龄大于等于60岁患者共计50例,有效35例,有效率70%,小于60岁患者43例,有效34例,有效率为79.1%。无肝硬化63例患者的有效率为77.8%,有肝硬化30例患者的有效率是66.7%。肝功A级77例,B级16例,有效率分别为74.7%和57.1%。分期为II期57例,III期(IIIA、IIIB)36例,有效率分别为80.7%和63.9%。肿瘤直径小于5cm的47例患者的有效率为87.2%,5~10cm患者34例,有效率67.6%,大于10cm的12例患者的有效率为41.7%。高中分化患者46例,低分化47例,有效率分别为63%和85.1%;单个肿瘤患者70例,2个肿瘤患者23例,有效率分别为77.1%,和65.2%。无门静脉癌栓患者75例,有门静脉癌栓患者18例,有效率分别为80%和50%。不伴有坏死患者59例,有坏死患者34例,有效率分别占78%和67.6%。24例患者无脉管侵犯,69例患者有脉管侵犯其近期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6.7%和76.8%。3. 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情况分析患者治疗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较治疗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放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治疗过程中有20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占总人数的21.5%;白细胞水平降低的患者为14例,占15.1%;9例患者出现肝区疼痛,占9.7%,上消化道出血5例,占5.4%。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都得到了有效缓解。5. 体力状况(KPS)评价93例患者中,58例患者体力状况得到了改善,33例保持稳定,2例恶化,共计62.4%的改善率,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 影响疗效的单因素分析经χ2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χ2=20.936,P=0.000)、分化程度(χ2=5.910,P=0.015)、肿瘤大小(χ2=186,P=0.000)以及是否伴有门静脉癌栓(χ2=6.823,P=0.009)与肝细胞肝癌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有关;与患者性别(χ2=0.342,P=0.559)、年龄(χ2=0.993,P=0.319)、有无肝硬化(χ2=1.310,P=0.252)、肝功能分级(χ2=0.299,P=0.584)、肿瘤个数(χ2=1.286,P=0.257)、是否伴有坏死(χ2=1.200,P=0.273)以及有无脉管侵犯(χ2=0.957,P=0.328)无关。7. 影响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显示分化程度(OR=4.395,P=0.012)、肿瘤大小(以肿瘤小于5cm作为参考,肿瘤为5~10cm的OR=4.358,P=0.021,肿瘤大于10cm的OR=12.049,P=0.003)以及有无门静脉癌栓(OR=6.294,P=0.03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肝细胞肝癌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临床分期(OR=0.740,P=0.684)则不是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肝细胞肝癌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体力状况改善明显,而且副反应轻。2.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以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细胞肝癌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直径越小,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就越好,且不伴有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近期疗效要好于有门静脉癌栓患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10](2020)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文中提出1 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

二、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71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病人各临床参数的比较
    2.2 Cox风险比例模型及生存曲线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
    2.3 阿帕替尼副作用的观察
3 讨论

(2)TACE与手术切除在治疗肝细胞癌伴Ⅰ/Ⅱ型门静脉癌栓中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及其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HCC诊断标准
    2.3 PVTT的诊断
    2.4 TACE治疗方法
    2.5 手术切除治疗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随访
    2.8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3.2 治疗前后TBIL、ALB及 PT比较结果
    3.3 治疗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3.4 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比较
    3.5 短期疗效评价
    3.6 预后因素分析
        3.6.1 影响HCC伴 PVTT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3.6.2 多因素分析
        3.6.3 不同门静脉癌栓分型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
        3.6.4 肿瘤数目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
        3.6.5 肿瘤最大直径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概述
    4.2 TACE治疗
    4.3 手术切除治疗
    4.4 预后因素分析
        4.4.1 不同门静脉癌栓分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4.4.2 肿瘤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4.4.3 肿瘤最大直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TACE 与手术切除在治疗肝细胞癌伴Ⅰ/Ⅱ型门静脉癌栓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参考文献

(3)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原发性肝癌
        1.1.1 原发性肝癌概述
        1.1.2 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特征
        1.1.3 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
        1.1.4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
        1.1.5 原发性肝癌血生化指标
    1.2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1.2.1 射波刀放疗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2.2 射波刀放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3 射波刀治疗肝癌
    1.3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资料来源
        2.1.2 纳入排除标准
        2.1.3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2.2 研究内容
        2.2.1 基本情况
        2.2.2 治疗方案
        2.2.3 近期疗效
        2.2.4 肿瘤标志物
        2.2.5 血生化检查
        2.2.6 预后情况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原发性肝癌患者基本情况
        3.1.1 一般情况
        3.1.2 疾病特征
    3.2 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方案
    3.3 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情况
        3.3.1 3 个月疗效情况分析
        3.3.2 6 个月疗效情况分析
    3.4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情况
        3.4.1 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
        3.4.2 基本情况对治疗后6 个月AFP的影响
    3.5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情况
    3.6 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情况
        3.6.1 原发性肝癌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
        3.6.2 原发性肝癌预后情况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基本情况
    4.2 疗效情况
    4.3 肿瘤标志物
    4.4 血生化指标
    4.5 预后情况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我国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现状及治疗方式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HCC合并PVTT的治疗现状
    1.1 手术治疗与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
    1.2 TACE与索拉非尼联合治疗
    1.3 TACE与放射联合治疗
    1.4 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
2 HCC合并PVTT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
3 小结

(5)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行FOLFOX4方案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分割调强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临床资料
        2.1.2 入组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治疗方法
        2.2.1 放疗
        2.2.1.1 所需设备
        2.2.1.2 放疗方法
        2.2.2 对症支持治疗
        2.2.3 靶向药物治疗
        2.2.4 放疗后TACE治疗
    2.3 检测指标及评价标准
        2.3.1 检测指标及检测时间
        2.3.2 疗效评价
        2.3.2.1 近期疗效
        2.3.2.2 生存指标
        2.3.3 不良反应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随访情况
    3.2 治疗情况
    3.3 常规分割组和大分割组放疗的近期疗效
    3.4 常规分割组和大分割组放疗的远期疗效
    3.5 常规分割组和大分割组放疗的不良反应
    3.6 单因素分析
    3.7 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9)影响肝细胞肝癌放射治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放射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筛查和诊断
    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2.2.1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
        2.2.2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2.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2.2.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
        2.2.5 穿刺活检:
    2.3 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
    2.4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2.4.1 肝癌标本处理和取材:
        (1)标本处理要点包括:
        (2)标本取材要点:
        2.4.2 病理学诊断要点:
        (1)大体标本描述[45]:
        (2)显微镜下诊断: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4)分子检测:
        2.4.3 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
    2.5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路线图
3 分期
4 治疗
    4.1 肝癌的外科治疗
        4.1.1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4.1.2 术前病人的全身情况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4.1.3 肝癌切除的适应证:
        4.1.4 肝癌根治性切除标准:
        (1)术中判断标准:
        (2)术后判断标准:
        4.1.5 手术切除技术:
        4.1.6 术前治疗:
        4.1.7 术后治疗(术后转移复发的防治):
    4.2 肝移植术
        4.2.1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
        4.2.2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4.3 局部消融治疗
        4.3.1 常见消融手段包括:
        (1)RFA:
        (2)MWA:
        (3)PEI:
        4.3.2 基本技术要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4.3.3 对于直径≤5 cm的肝癌治疗选择:
        4.3.4 肝癌消融治疗后的评估和随访:
    4.4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4.4.1 TACE的基本原则:
        4.4.2 TACE的适应证:
        4.4.3 TACE禁忌证:
        4.4.4 TACE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153](证据等级3):
        4.4.5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4.6 TACE治疗的疗效评价:
        4.4.7 影响TACE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147]:
        4.4.8 随访及TACE间隔期间治疗:
        4.4.9 TACE治疗注意点:
    4.5 放射治疗
        4.5.1 外放射治疗
        (1)外放射治疗适应证:
        (2)外放射治疗禁忌证:
        (3)外放射治疗实施原则与要点:
        (4)外放射治疗主要并发症:
        4.5.2 内放射治疗:
    4.6 系统治疗
        4.6.1 一线治疗:
        (1)索拉非尼
        (2)仑伐替尼
        (3)系统化疗
        4.6.2 二线治疗:
        (1)瑞戈非尼
        (2)其他二线治疗方案
        4.6.3 其他治疗:
    4.7 肝癌破裂治疗
附 录
    附录1 证据等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
    附录2 肝癌的新型标志物与分子分型介绍
    附录3 原发性肝癌及相关病变的诊断名词(参照2019版WHO分类标准)[237]
    附录4 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报告模板
    附录5 门静脉癌栓分型
    附录6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进展
    附录7 肝癌外放射治疗正常组织具体耐受剂量参考
    附录8 正在进行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关的研究
        (1)已经完成的研究
        (2)正在进行的Ⅲ期临床研究(截至2019年10月6日)见表4
    附录9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编写专家委员会

四、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71例疗效分析[J]. 吴雨哲,胡少勃,程翔,高杨,王为民,郑启昌. 安徽医药, 2021(06)
  • [2]TACE与手术切除在治疗肝细胞癌伴Ⅰ/Ⅱ型门静脉癌栓中的临床疗效对比[D]. 聂乐乐. 南昌大学, 2021(01)
  • [3]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D]. 张雪媛. 吉林大学, 2021(01)
  • [4]我国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现状及治疗方式的选择[J]. 蔡雪军,李永元,张立明. 医学综述, 2020(18)
  • [5]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行FOLFOX4方案门静脉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价[D]. 明思远.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6]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J].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02)
  • [7]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J]. 张富强,李强,杨辉,张战胜,胡鸿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03)
  • [8]大分割调强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分析[D]. 牛立梅.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9]影响肝细胞肝癌放射治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D]. 徐慧.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10]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0(01)

标签:;  ;  ;  ;  ;  

门静脉癌栓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