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在计算机上的外部设备的自动切换

安装在计算机上的外部设备的自动切换

一、电脑加装外部设备自动开关(论文文献综述)

潘万林[1](2021)在《基于相似度智能识别负载的宿舍用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校的宿舍规模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电器进入学校宿舍。一方面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时常会出现过载、短路等用电事故。另一方面因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对电表抄表、电费结算和用电控制等方面要求更方便快捷。而目前宿舍用电管理系统普通存在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对恶性负载识别准确度低等缺点。近期国家作出高职扩招的决策,学生和宿舍的增量无疑对宿舍用电系统的安全性和智能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研发了一套高安全性的智能宿舍用电管理系统。主要工作体现在:(1)提出一种软件定义的宿舍用电管理系统组网架构。该系统应用软件定义的方式,构建宿舍用电管理系统组网架构,该架构分为大数据云处理层、智能控制层和执行层。大数据云处理层通过面向个体行为分析和群体行为分析的服务模型,提升智能服务能力,为优化智能用电管理提供支撑。智能控制层采用边缘计算策略,对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发出相关控制指令。执行层采用多功能智能电表进行电数据收集、计算和控制,对宿舍的用电情况进行集中管理。(2)提出一种恶性负载智能识别的方法。首先是运用等值功率动态平衡方法判断接入的电器是否为恶性负载;然后通过用电回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角和他们奇次谐波值建立特征矩阵和历史矩阵,通过比较他们的相似度来识别负载类型;再通过提取电器接入后暂态和稳态特征量和功率因数等测量数据和数据库参考量的相似度识别复杂混合负载;最后通过增加采样频率和设置合理参数进行识别优化,进一步提升对恶性负载识别准确度。(3)通过在原来宿舍供电回路控制箱中总进线加装安全用电监视仪,同时设计可扩展模块,按需要选择温度检测和灯光控制等功能模块,实现动态实时监控用电状态,确保用电安全。(4)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价值高的现场方案。从系统的网络拓扑、各种设备安装和布线设计,形成完善的现场工程方案,为其它单位提供实用参考。经实际运用和测试表明,该宿舍用电管理系统,功能丰富,智能化程度高。对恶性负载的识别准确率比传统的识别方法更高,电气火灾预警有效,能有效地防止学生宿舍各种违规用电现象,大大提高宿舍用电的安全性。

何师[2](2021)在《图书配帖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4.0提出以后,工业生产已经从自动化转向智能化。机械手臂执行指定动作自动完成工业生产过程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智能化正在大步向前迈进中。在图书生产过程中,从印刷、折页、配帖、到装订,都是在流水线上自动完成的。如何能够在高速度高质量的要求下实时地检测出图书装订质量好坏并将装订结果进行反馈,对于印刷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书帖或多张散印书页按照页码的顺序配集成书的工作过程,称为配帖。配帖时,为了便于配帖和检查配帖的错漏,在每一印张的帖脊处,按帖序印上一个小黑方块,即梯标。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人为或者是无法避免的配帖故障,如错帖、多帖、少帖等,一旦发现梯标图像未按规定的顺序排列,就说明出现了配帖错误。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梯标图像的检测,关系到产品的合格率及生产效率。本文针对图书生产过程中的配帖质量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借助于YOLO识别梯标图像,再根据回归算法进行判断的图书配帖检测算法,并实现了一套实时检测系统。图书掉落会触发固定在生产线上的光电开关,光电开关触发工业相机CCD拍照,拍摄到书脊侧的图像。CCD将拍摄到的图像通过以太网传给电脑。电脑检测完成之后向回收装置发送回收与否的信号。整个检测的过程如下:首先对传回的图像进行裁剪,去除掉背景区域,只保留有图书的部分图像。然后使用YOLOv3模型对裁剪之后的图像进行识别,识别所有梯标的位置信息,之后再提取各梯标的中点位置,对所有的中点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拟合。通过判断识别到的梯标的个数、拟合得到的相关系数、参数等信息,最终得到图书配帖是否正确的结果。通过对本地样本数据进行测试和在生产环境线上测试,每个样本的检测时间在700ms之内,总体的准确率大于97%,满足线上生产需求。

黄俊泽[3](2021)在《基于高分辨率面阵相机与高光谱成像仪的机载成像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光谱成像仪可依据地物空间形态特征、光谱特征地物反射和发射特性同步进行目标精细分类和识别,广泛应用于城市安全、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精准农业、野外搜救等领域。在目标探测领域,尽管高光谱成像仪可以通过高光谱分辨率对一个或多个像素的点目标进行光谱探测,但如果没有目标的先验光谱信息或高空间分辨率的几何信息就很难实现对目标的快速准确识别。此外,在传感器确定的情况下,高光谱成像仪的高空间分辨率与高光谱分辨率是彼此制约,无法同时提高。因而本论文设计并研制一套基于高分辨率面阵相机和高光谱成像仪的机载成像系统,针对目标探测与识别应用,可同时实现光谱维和空间维的高分辨率检测。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本论文提出了高光谱异常检测与高空间图像识别相结合的总体技术路线,设计了轻小型高空间与高光谱成像集成系统,完成了高集成度原理样机的研制,为基于无人机平台获取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数据提供了重要手段。(2)本论文提出了USB3.0(universal serial bus 3.0)高速可调同步传输系统关键技术,USB3.0外设控制器使用同步FIFO(first in first out)、自动DMA(direct memory access)和数据块定量定时传输设计,避免了UVC(USB video class)协议的丢帧问题,解决了USB3.0采用批量传输模式时带宽不能稳定的难题。相比较异步FIFO和手动DMA传输方式,实现了最高数据传输带宽159MBps,提高了USB3.0的稳定传输速率。(3)本论文提出了基于单板计算机的多USB3.0接口高速数据采集方案,解决了高分辨率高光谱相机帧频高、数据量大的难题,实现了两个高光谱探测器和一个面阵全色探测器共360MBps稳定数据采集,其中可见相机200Hz帧频(数据速率100MBps),短波相机100Hz帧频(数据速率10MBps),全色相机4Hz帧频(数据速率250MBps)。(4)开展了机载飞行实验,系统工作正常,同时获得了地物目标的高光谱影像数据与高空间分辨率相机数据,验证了高光谱成像仪与高分辨率面阵相机相结合实现地物目标异常检测和图像识别方案的有效性。

刘伟泉[4](2021)在《焦炉直行温度自动采集及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焦炭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焦炉是生产焦炭的工业窑炉。炼焦温度是焦炉加热控制中最重要的过程指标,对温度的控制决定焦炭的产量和质量。由于生产环境和技术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焦化厂仍依赖于人工测温。传统的人工测温方法采用手持式红外测温仪在炉顶对焦炉立火道温度进行测量,环境温度高,粉尘大,测量频次高,任务艰巨,温度数据完整性易受加煤影响,测量精度依赖于人工经验,经常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导致焦炉温度难以准确控制,焦炭产量和质量波动大。因此,焦炉生产急需一种精准高效的自动化测温方法代替人工测温,以彻底解决焦炉温度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低的问题。实现焦炉温度测量的自动化,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是提高炼焦过程自动化和精细化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炼焦过程中焦炉温度场数据的准确测量,本文设计了一套焦炉直行温度自动采集及分析系统。系统由上位机、服务器、Zig Bee网络、巡检机器人及其辅助设备组成。上位机与服务器用于人机交互,包括发送指令、温度显示、数据储存等功能;Zig Bee网络实现了巡检机器人与上位机的通讯;巡检机器人搭载双色红外高温计,能够获取立火道径向温度分布曲线,并通过分析获得准确的立火道温度。巡检机器人具有多种工作模式: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和遥控模式,以满足不同的测温要求。系统具备温度自动快速测量、全方位信息采集与设备监控、电池管理、设备故障诊断、行进故障诊断、故障报警等功能,实现了全自动化精准测温;上位机与巡检机器人的协同配合,能够对焦炉温度场进行温度采集与深入分析,给出准确的直行温度及温度场分布,并以多种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焦炉温度场分布情况分析完全取决于立火道温度的测量结果。系统测得的温度与人工实测温度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准确获取焦炉立火道温度,进而对整个焦炉温度场进行分析,作为焦炉工艺参数调整、保证焦炭质量的重要依据。最后,基于系统连续运行采集的温度数据,本文分析了立火道径向温度分布,总结出三种典型的温度分布,并给出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整体温度场分布,本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分析了焦炉温度场分布规律和温度变化趋势,以此为依据,建立ARIMA温度预测模型对焦炉温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温度变化趋势,对焦炉温度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龙伟[5](2021)在《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在工业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动化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货物储运由传统仓库向自动化立体仓库转变。该文源自企业项目,生产现场灰尘噪声超标、物资堆放混乱,且现有立体仓库控制系统仅能实现基本功能。项目根据生产需要,优化通信方式,扩展监控终端,加入模拟量控制,设计出一套高效稳定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系统优化储运空间和提升生产效率。首先对企业现场进行勘察,确定立体仓库的货架规模,综合分析后提出整体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手动、单机自动等堆垛机控制方式,设计上位机和下位机工作流程,并根据取货存货流程的不同进一步细化。在硬件设计方面,以三菱PLC作为硬件系统的核心,通过执行上位机发出的指令来实现取货存货。首先在传统通信方式基础上改进出适配实际情况的上位机与下位机无线通讯方式,设计上位机系统的监控和远程控制机制,设计堆垛机往返指定仓位和出货台并且精准定位的动力执行机制,设计用于处理非正常工作情况的防护机制,并根据以上设计合理地选择各子系统相关的硬件部分具体元件。在软件设计方面,根据PLC和上位机触摸屏选用对应的开发软件,根据系统工作流程设计人机界面,配置相关参数,扩展监控终端。在下位机系统中完善PLC和各执行元件的通信连接,设计堆垛机取货存货的逻辑程序。在正常工作程序基础上增加可根据货物重量调节电机行进速度的模拟量控制程序,以及常见的应对非正常工作情况的处理程序。目前该自动控制系统已进行实时调试并投入使用,在企业现场堆垛机可根据上位机的指令要求顺利完成取货和存货任务,获得较为良好的优化反馈。故而该控制系统在系统性、安全性、稳定性、实用性等方面均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效果,值得进一步开发改进升级。

常晓东[6](2021)在《地埋式液压垃圾压块机控制系统设计及研究》文中指出地埋式液压垃圾压块机是一种垃圾预处理装置,用于压缩生活垃圾,方便后续垃圾的转运及处理。埋于地下的设计使其更加环保,避免垃圾集中存放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本课题对地埋式垃圾压块机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重点对液压驱动系统与PLC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在设计液压系统时,首先明确了地埋式垃圾压块机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而后根据工作原理制定出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而后对垃圾压块机各机构进行工况分析,计算得出各机构液压缸的最大外负载与最大运行速度,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各机构所受压力,进一步确定各机构液压缸的尺寸大小,最后根据工况要求绘制出液压系统原理图。对垃圾压块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进行设计,根据垃圾压块机的动作要求,制定合理的电气控制方案,并对PLC的型号及其它硬件设备进行选型,按照PLC的工作点数,合理分配I/O地址并绘制PLC端子接线图,初步建立起PLC硬件控制系统。在软件设计方面,先制定PLC控制顺序流程,而后编写了初始化程序、主控制程序及故障报警程序。利用Win CC Flexible软件设计人机交互界面,构建出了自动控制及故障监测的画面。最后设计了远程监控报警系统,分析PLC的几种通讯协议及其适用范围,对远程无线模块进行研究,借用此模块实现对垃圾压块机的远程监控。将PLC无线通讯模块进行通讯连接,并对报警信号的触发及发送方式进行了设计,当垃圾压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陈永凯[7](2021)在《老旧小区增设电梯工程中的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本文是一篇设计类型论文,详述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浅基坑方案”带来的控制系统特殊设计。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项民心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现场的条件和各种人为因素造成无法安装的困局。本文首先分析了加装电梯的社会需求,之后通过调研资料和本人所掌握的第一手设计、施工资料,获知: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四到五层的多层住宅建筑,这些特定社会时期大量建设的楼房和社区目前已经成为老旧小区,居住在此的居民对上下楼具有迫切的需求。老楼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基础设施差,场地狭小、管线复杂。特别是,工程现场基本都会遇到的无法下挖到正常深度的基坑(也称为底坑)。我们通过研究现行的国家电梯强制性技术标准,结合现场施工作业条件,从技术角度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以浅基坑加装的方式,来突破管线改移,空间不足,资金超标等问题。但是如果要通过浅基坑方式进行加装,其难点在于既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又必须满足现行国家强制规范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浅基坑的技术方案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找到浅基坑加装电梯的风险点,之后通过增加主动安全装置来预防这些风险的发生。经过技术可行性研究、风险分析等,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以“浅基坑方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行工程设计。这种方案聚焦于“浅基坑”带来的一些列增加的保护装置及其配套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常规设计和特殊设计,以保证加装的浅基坑电梯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文重点阐述了加装电梯的浅基坑设计方案,同时简要地介绍了电梯的基本结构、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原理。给出了在现有国家强制规范下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浅基坑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详细讲述了浅基坑方案中的控制方式和软硬件设计。最后给出了一个工作中的真实施工设计实例,对设计方案加以说明和验证。希望本设计能够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案,以此推动类似工程的建设。

张廷建[8](2021)在《DPH260泡罩包装机PVC夹持步进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泡罩包装机是利用多种装置的功能实现协作完成产品封合的机器,由控制系统控制完成自动化作业。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对泡罩包装机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大量药品包装机械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辊板式铝塑泡罩包装机PVC夹持步进装置改进与智能制造方案,重点对夹持步进装置传动机构与设备监视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包装机夹持步进机构研究,提出了伺服电机驱动同步带传动的夹持步进方案,按照加工工艺要求对包装机夹持步进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利用Solid Works对系统进行了建模,将系统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研究得到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传递函数;第一部分为电机及驱动器,采用MATLAB辨识方法得到其系统方程;第二部分为同步带传动部分,将其分成多个研究对象讨论,得到其数学模型;通过两部分建模最终得到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其次,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SIMATIC S7-1200伺服电机模糊PID控制模块,将模糊PID先进控制方法加入到传统伺服电机控制,应用于S7-1200控制器,通过博图中用梯形图及STL语言编程,实现对交流伺服电机的往复运动控制。然后,基于工业控制系统集成自动化理念,提出了利用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现场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服务器层和企业应用层四层架构的泡罩包装机夹持步进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利用TIA Portal的编程组态软件STEP 7围绕着标准化、模块化概念进行包装机夹持步进控制系统编程,与基于Win CC的数据采集与执行运行系统可视化功能设计与实现,利用SQL数据库可以通过网页访问和处理相关数据,实现数据在中间层和更高层次的管理网络应用层之间进行交换。最后,在企业帮助下完成了系统联机调试,验证了解决方案和软硬件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其中,包装机控制系统实现了基于现场总线控制与信息集成,完成了设备集成自动化控制,性能稳定、可靠;按照企业要求本系统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综上所述,本文设计的泡罩包装机夹持步进系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搭建的设备运行性能可靠,功能相对完善,在现阶段药品包装行业中大多采用单体设备人工操作的现状下,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周平[9](2020)在《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靠持续的电能供应是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防误装置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不断成熟,功能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发电厂、变电站建设和改造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根据统计数据证实,随着防误装置的推广应用,电气误操作事故大大减少,为电力系统电能可靠供应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现有的主流防误操作装置、微机五防系统,存在防误闭锁不完善等问题。如:无法实时传输遥控操作的设备状态,无法采集敞开式设备的间隔网门、接地线状态等设备状态,防误闭锁的实时性不能保证,无法对变电站进行全面的防误闭锁等;离线型防误系统不能实时检测设备状态,采用电脑钥匙开锁,影响操作时间;在线型防误装置施工困难,施工周期长,改造成本高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保证可靠的防止误操作的发生。本文在总结国内防误操作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微机防误操作系统的问题与不足,设计开发了一套实时在线五防系统。本系统采用多层次防误闭锁体系结构,具备电气操作全过程实时防误闭锁功能。它能实时获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位置状态信息,整个操作过程完全自动完成,不用使用电脑钥匙,避免了“走空程”事故的发生。同时采用设备位置“双确认”技术,设备操作后位置状态确认由系统自动完成,不仅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大大缩短了运维人员倒闸操作时间。在线式五防系统防误闭锁更加全面,逻辑更加严密,判据更加可靠,从电网安全运行的角度来看,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应用会使运维人员因电气误操作而生伤亡的概率、电网发生大面积停运的概率和设备损坏的概率均大大降低。本文基于在线式五防技术的深入研究,结合南京路220kV变电站的现状,按照智能电网飞速发展的要求,设计并应用了一种新型的可实现实时监控的五防系统。通过对南京路220kV变电站五防系统现有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找出系统改造的需求,对在线式五防系统进行总体设计。该系统采用IEC61850国际通信标准,实现了各层设备间五防闭锁信息传递,变电站现场配套引入新型的智能接地桩、专用锁具和智能终端等设备,使设备状态实时反馈至本系统。按照设计方案,逐步对南京路220kV变电站进行五防系统的实施,文中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应用在线式五防系统后,通过对比系统功能、稳定性和操作时间等,分析了本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贾婷婷[10](2020)在《10kV供配电系统增容改造及能耗监控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职业院校不断地扩招,用电量不断增大,然而部分学校由于当时历史环境因素限制,存在变电站建设标准较低、主设备老化、容量不足和能耗无法监控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的用电需求。本文针对甘肃某高校电力增容在建改造工程,对10k V电力扩容和节约能耗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设计,从而增加了校园建筑设施的能耗测量、数据统计、数据分析、节能分析和节能指标管理,为数据处理以及实现建筑能耗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本文在对学校供配电系统现状分析的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进行了系统用电负荷的分析,设计了一座新的供配电室,新增一路主供电源,原电源改为备供电源,增容后主电源供电容量为3680KVA,备用电源供电容量为1630KVA,原配电室改造为中心配电室,并按照建设单位规划的配电室位置,新建10k V配电室2座,其中1#分配电室安装800KVA变压器1台,2#分配电室安装1250KVA变压器1台。其次,设计了能耗监控系统,该系统基于开源的Spring3.0+My Batis3.0,运用了HTML5上Boot Strap的一个基础框架,采用了BS/CS软件架构,对能耗数据的采集、实时通讯、远程传输、自动分类统计、数据分析、指标比较、图表显示、报表管理、数据存储、数据上传等功能进行了系统设计,在设计中考虑了系统的实用性、扩展性、开放性、可维护性以及操作的便捷性等。该系统可以使用远程传输等手段采集能耗数据,按照要求汇总能耗数据,编码后的数据上传至上级能耗监测中心加密并实现在线监控。通过系统设计和实际调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校园节能的远程监控,满足了学校节能减排的要求。

二、电脑加装外部设备自动开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脑加装外部设备自动开关(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相似度智能识别负载的宿舍用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宿舍用电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电器负载识别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宿舍用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需求背景
        2.1.2 系统目标
        2.1.3 系统的需求分析
        2.1.4 系统功能详细分析
    2.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2.1 系统概述
        2.2.2 系统的总体构架
    2.3 系统电能计量实现
        2.3.1 电能计量芯片介绍
        2.3.2 电压和电流有效值计算
        2.3.3 有功功率值计算
        2.3.4 电能误差自动校正
    2.4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2.4.1 数据采集
        2.4.2 远程拉合闸
        2.4.3 过功率保护和限负荷功能
        2.4.4 恶性负载识别及控制功能
    2.5 系统的现场方案
        2.5.1 系统网络拓展图
        2.5.2 控制器安装实施方案
        2.5.3 末端配电箱控制终端设计
        2.5.4 现场配电箱设计(通用结构)
        2.5.5 电表和控制器现场安装展示
        2.5.6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设计与安装
3 系统中扩展检测模块硬件设计
    3.1 报警模块
    3.2 温度检测模块
    3.3 火灾检测模块
    3.4 一氧化碳检测模块
    3.5 空调红外控制模块
    3.6 灯光控制模块
4 系统中恶性负载识别研究与设计
    4.1 恶性负载识别常见方法
    4.2 恶性负载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4.3 恶性负载识别算法
        4.3.1 运用等值功率动态平衡方法判别电路是否处于恶性负载状态
        4.3.2 基于特征矩阵和历史矩阵相似度识别负载
        4.3.3 基于测量数据和数据库特征模板的相似度识别复杂混合负载
        4.3.4 恶性负载识别算法优化
    4.4 恶性负载识别硬件和软件实现
        4.4.1 恶性负载识别硬件实现
        4.4.2 恶性负载识别软件实现
5 系统测试
    5.1 安全性测试
        5.1.1 电气火灾预控测试
        5.1.2 安全用电管理测试
    5.2 智能性测试
        5.2.1 自动送断电测试
        5.2.2 电费自动结算和自动生成数据报表测试
        5.2.3 自动提醒报警测试
        5.2.4 软件可定义单元测试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系统网络拓展图
附录二 负载识别主程序部分代码
致谢
攻读研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图书配帖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图书装订常用方式
        1.2.2 图书装订检测现状
    1.3 目标检测现状
        1.3.1 小目标检测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结构
第2章 目标检测算法
    2.1 一元回归模型
        2.1.1 一元线性回归
        2.1.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参数的估计
        2.1.3 多项式回归
    2.2 YOLO模型介绍
    2.3 模板匹配
    2.4 借助YOLOv3的两阶段检测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概述
    3.2 运行环境需求
    3.3 软件功能需求
        3.3.1 相机控制
        3.3.2 识别判断
        3.3.3 用户界面
        3.3.4 错误后处理
        3.3.5 报警功能
        3.3.6 数据库
        3.3.7 模型训练
        3.3.8 日志打印
        3.3.9 文件操作
        3.3.10 生成发布程序
    3.4 硬件需求
    3.5 性能需求
    3.6 指标需求
    3.7 可靠性需求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系统架构
    4.2 开发环境及运行环境
    4.3 GUI层设计与实现
    4.4 Communication层设计与实现
        4.4.1 相机通讯设计与实现
        4.4.2 回收装置通讯设计
    4.5 Model层设计与实现
        4.5.1 图像预处理模块类
        4.5.2 识别判断模块
        4.5.3 文件操作模块
        4.5.4 公共函数类
    4.6 模型训练
    4.7 项目集成yolo_cpp_dll.dll
    4.8 程序打包
    4.9 搭建本地代码托管服务器
    4.10 硬件设计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果分析
    5.1 软件使用说明
    5.2 实验结果分析
        5.2.1 模拟环境测试
        5.2.2 生产环境测试
        5.2.3 实验结果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基于高分辨率面阵相机与高光谱成像仪的机载成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高光谱成像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关键技术概述
    1.4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机载成像系统研究
    2.1 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机载成像系统概述
        2.1.1 需求分析
        2.1.2 总体设计
        2.1.3 关键参数分析
    2.2 机载成像系统原理样机设计与实现
        2.2.1 高光谱光机系统
        2.2.2 高光谱成像电子学系统
        2.2.3 高分辨率面阵相机系统
        2.2.4 电源供配电系统
        2.2.5 多通道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系统
    2.3 机载成像系统集成测试与结果分析
        2.3.1 高光谱成像仪系统集成装调
        2.3.2 高光谱成像仪系统静态传函与噪声测试
        2.3.3 高分辨率面阵相机集成与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USB3.0 高速可调同步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USB3.0 高速可调同步传输系统概述
        3.1.1 需求分析
        3.1.2 总体设计
        3.1.3 同步传输机制特点
    3.2 USB3.0 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3.2.1 TLK2711 高速芯片传输机制设计
        3.2.2 USB3.0 外设控制器同步传输机制设计
        3.2.3 单板计算机上位机软件的采集存储同步控制机制设计
        3.2.4 多通道数据采集的存储带宽分析与设计
    3.3 USB3.0 传输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3.3.1 系统测试方法
        3.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载成像系统性能测试与成像实验
    4.1 高光谱成像仪性能测试与地面成像实验
        4.1.1 信噪比估算与实测结果分析
        4.1.2 地面成像验证实验与结果分析
        4.1.3 摇摆台模拟飞行成像测试与结果分析
    4.2 机载成像系统外场航飞成像实验
        4.2.1 外场航飞成像实验概述
        4.2.2 航飞成像实验设计与数据预处理方法
        4.2.3 航飞成像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论文的创新性体现
    5.3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焦炉直行温度自动采集及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焦炉测温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方案及硬件设计
    2.1 现场焦炉测温环境
        2.1.1 焦炉结构
        2.1.2 焦炉工艺
        2.1.3 工业现场测温平台与现状
    2.2 系统结构
    2.3 硬件设计
        2.3.1 微处理器模块
        2.3.2 电源模块
        2.3.3 行进驱动模块
        2.3.4 开盖机构驱动模块
        2.3.5 定位模块
        2.3.6 温度测量模块
        2.3.7 通讯模块
        2.3.8 避障模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
    3.1 FreeRTOS 操作系统简介
    3.2 任务规划
        3.2.1 动作控制类任务
        3.2.2 定位类任务
        3.2.3 信息采集类任务
        3.2.4 系统管理及通信类任务
    3.3 系统IAP远程升级
        3.3.1 片上Flash自编程
        3.3.2 系统运行模式切换
        3.3.3 IAP升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测试
    4.1 通信模块测试
    4.2 驱动模块测试
        4.2.1 电动推杆测试
        4.2.2 电机驱动测试
    4.3 信息采集模块测试
        4.3.1 姿态角采集测试
        4.3.2 温度采集测试
    4.4 系统试运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量结果及数据分析
    5.1 立火道温度数据分析
        5.1.1 立火道径向温度分布
        5.1.2 测温倾斜度影响
        5.1.3 烟雾对测温的影响
    5.2 焦炉温度场数据分析
        5.2.1 空间维度温度分布
        5.2.2 时间维度温度变化
    5.3 温度变化预测模型
        5.3.1 模型选择
        5.3.2 模型参数确定
        5.3.3 模型训练与校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2.1 自动化立体仓库概述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 系统整体结构
    2.4 系统工作过程
    2.5 系统运行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要求
    3.2 系统主回路设计
    3.3 控制回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下位机程序设计
    4.1 PLC程序开发软件
    4.2 PLC输入输出分配
    4.3 PLC与执行元件通信
    4.4 PLC程序简化
    4.5 常用流程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上位机界面设计
    5.1 触摸屏界面开发软件
    5.2 触摸屏与PLC通信
    5.3 触摸屏界面设计
    5.4 系统运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6)地埋式液压垃圾压块机控制系统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1.1.2 城市垃圾收运系统
        1.1.3 地埋式液压垃圾压块机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地埋式垃圾压块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3.1 液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3.2 PLC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地埋式垃圾压块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2.1 地埋式垃圾压块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2.2 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2.3 液压系统的工况分析
        2.3.1 举升机构的举升缸
        2.3.2 推压机构的推压缸
        2.3.3 自推机构的推出缸
        2.3.4 锁紧机构的锁紧油缸
    2.4 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确定
        2.4.1 液压系统的分析与选择
        2.4.2 各机构的液压原理分析
    2.5 液压元件的选择
        2.5.1 液压缸的选用
        2.5.2 液压泵的计算和选择
        2.5.3 液压控制阀的选择
        2.5.4 辅助元件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3 地埋式液压垃圾压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控制方案的选用
        3.1.1 继电器控制系统
        3.1.2 PLC控制系统
    3.2 明确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3.3 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
        3.3.1 PLC的选型
        3.3.2 传感器的选用
        3.3.3 触摸屏
        3.3.4 变频器
    3.4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
        3.4.1 主电路设计
        3.4.2 PLC控制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
    4.2 PLC编程软件的介绍
    4.3 垃圾压块机的控制流程
        4.3.1 压缩前的自诊断
        4.3.2 压缩过程流程
        4.3.3 垃圾卸载过程流程
        4.3.4 复位流程
    4.4 控制程序的编写
        4.4.1 初始化程序
        4.4.2 主程序设计
        4.4.3 自动控制程序设计
        4.4.4 故障报警程序设计
    4.5 控制程序的仿真分析
        4.5.1 压缩程序的仿真分析
        4.5.2 自推程序的仿真分析
    4.6 监控程序的设计
        4.6.1 组态软件WinCC Flexible的介绍
        4.6.2 触摸屏操作界面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PLC通讯模块的设计
    5.1 PLC的通讯协议种类
    5.2 PLC无线通讯网络
    5.3 人机交互系统与PLC控制系统的通讯
    5.4 PLC与上位机的通讯实现
        5.4.1 GRM530系列模块介绍
        5.4.2 远程监控报警的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老旧小区增设电梯工程中的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本篇课题的选题背景
        1.1.2 本课题的创新性及意义
    1.2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1.2.1 现代电梯控制技术的方案
        1.2.2 老旧小区电梯逻辑控制系统设计
    1.3 浅基坑技术的可行性调研
    1.4 加建电梯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
第2章 电梯系统概述
    2.1 电梯技术的发展
        2.1.1 电梯控制技术总体发展
        2.1.2 我国电梯技术的发展
    2.2 电梯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2.2.1 电梯的分类
        2.2.2 电梯系统的基本组成
        2.2.3 PLC电梯逻辑控制系统的组成
    2.3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
    2.4 PLC编程语言
第3章 老旧小区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组成及原理
        3.1.1 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3.1.2 电梯运动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3.1.3 电梯位置及平层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3.1.4 安全防护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3.2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控制器与变频器的选型
    3.3 可编程控制器的I/O设计
    3.4 变频器的选型及参数
    3.5 IC卡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3.5.1 系统组成及实现功能
        3.5.2 方案及施工设计
第4章 电梯运动控制子系统程序设计
    4.1 电梯程序设计主流程图
    4.2 电梯呼梯信号的登记与消除程序
        4.2.1 内呼梯指令的信号登记与消除
        4.2.2 外呼信号登记与消除程序
    4.3 电梯楼层显示程序
    4.4 电梯轿厢上、下行程序
        4.4.1 电梯轿厢上行程序
        4.4.2 电梯轿厢下行程序
    4.5 电梯检修急停信号
第5章 浅基坑电梯安全系统设计
    5.1 浅基坑技术方案的探索
    5.2 浅基坑加装的风险分析
    5.3 浅底坑技术减小风险的措施
    5.4 浅基坑电梯安全运行条件
    5.5 浅基坑电梯主动安全系统的原理说明
        5.5.1 底坑可移动止停装置
        5.5.2 可移动停止装置设计计算书
    5.6 可伸展护脚板
    5.7 浅基坑控制系统(浅基坑专用)操作说明
    5.8 浅基坑电梯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5.8.1 可移动止停装置操作规程
        5.8.2 可伸展护脚板装置操作规程
第6章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工程案例
    6.1 加装电梯的基本流程
    6.2 加装电梯的模式探索
    6.3 加装电梯的资金分摊方案
    6.4 加装电梯的结构设计
    6.5 加装电梯的建筑设计及施工
    6.6 施工组织设计
        6.6.1 确定电梯安装的工艺流程
        6.6.2 加装电梯设备安装施工要求
        6.6.3 电梯的安装工作
    6.7 系统调试
        6.7.1 基本检查
        6.7.2 慢车运行
        6.7.3 快车调试
        6.7.4 正常试运行的调试
    6.8 试运行可靠性检验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A:电梯的运行程序
附件B:IC卡系统

(8)DPH260泡罩包装机PVC夹持步进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2 泡罩包装机及关键装置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包装机夹持步进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2.1 包装机夹持步进装置系统介绍
    2.2 包装机夹持步进装置设计参数
    2.3 包装机夹持步进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夹持步进装置结构设计与分析
    3.1 夹持步进装置结构设计
    3.2 夹持步进装置建模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夹持步进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2.1 下位机设计
        4.2.2 伺服系统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夹持步进装置工业控制网络设计
    5.1 工业控制网络方案设计
    5.2 系统网络平台建设
        5.2.1 设备网络连接
        5.2.2 WinCC控制中心设计
        5.2.3 中间层数据库
    5.3 本章小结
6 包装机夹持步进装置试验
    6.1 试验设备搭建
    6.2 现场设备与通讯调试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技术基础
    2.1 在线式五防系统基本功能
    2.2 在线式五防系统原理及特征
    2.3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通信
    2.4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关键技术
    2.5 在线式五防系统故障处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设计
    3.1 南京路220kV变电站概述
    3.2 南京路220kV变电站五防系统问题及功能需求分析
    3.3 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应用分析
    4.1 在线式五防系统站控层应用分析
    4.2 在线式五防系统间隔层应用分析
    4.3 在线式五防系统过程层应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在线式五防系统在南京路220kV变电站的实施
    5.1 在线式五防系统实施步骤
    5.2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5.3 在线式五防系统在南京路220kV变电站的实施效果
    5.4 在线式五防系统实施前后对比分析
    5.5 在线式五防系统取得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10kV供配电系统增容改造及能耗监控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供配电系统增容项目方案研究
    2.1 变电站的基本资料
        2.1.1 工程概况
        2.1.2 设计依据
        2.1.3 设计原则
        2.1.4 设计范围
        2.1.5 设计环境条件
        2.1.6 中心配电室改造平面图
    2.2 变电站的基本数据
        2.2.1 学院的地理环境和平面布局图
        2.2.2 学院负荷基本数据
第3章 供配电系统一次部分设计
    3.1 负荷的计算及变压器的选型
        3.1.1 电力负荷的计算
        3.1.2 变压器的选择
        3.1.3 无功功率平衡和无功补偿
    3.2 电气主接线设计
        3.2.1 电气主接线的要求和常见的接线方式
        3.2.2 主接线的基本接线方式
    3.3 供配电主接线方案设计
        3.3.1 10kV电气主接线
        3.3.2 0.4kV电气主接线
        3.3.3 中心配电室电气主接线方案
    3.4 短路电流的计算
        3.4.1 短路电流的计算
        3.4.2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型
        3.4.3 本次设计的电气设备选型
第4章 能耗监控系统设计
    4.1 运行设备的二次保护
        4.1.1 概述
        4.1.2 10/0.4kV开关柜二次保护及测控方式
    4.2 接地方式与防雷保护
        4.2.1 .本次设计接地网敷设方式
        4.2.2 .本次设计防雷方式
    4.3 其他保护
        4.3.1 事故信号与照明方式
        4.3.2 电气闭锁
        4.3.3 电能计量方式
    4.4 能耗监控系统设计
        4.4.1 能耗监控系统结构
        4.4.2 能耗监控系统的设计
第5章 能耗监控系统运行
    5.1 改造前后对比
    5.2 监测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电脑加装外部设备自动开关(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相似度智能识别负载的宿舍用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潘万林.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2]图书配帖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何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1(01)
  • [3]基于高分辨率面阵相机与高光谱成像仪的机载成像系统研究[D]. 黄俊泽.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21(01)
  • [4]焦炉直行温度自动采集及分析方法研究[D]. 刘伟泉.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5]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D]. 李龙伟. 宁夏大学, 2021
  • [6]地埋式液压垃圾压块机控制系统设计及研究[D]. 常晓东.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7]老旧小区增设电梯工程中的控制系统设计[D]. 陈永凯.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8]DPH260泡罩包装机PVC夹持步进应用技术研究[D]. 张廷建. 辽宁工业大学, 2021(02)
  • [9]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 周平. 山东大学, 2020(04)
  • [10]10kV供配电系统增容改造及能耗监控系统设计研究[D]. 贾婷婷.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安装在计算机上的外部设备的自动切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