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衍射粒度仪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激光衍射粒度仪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激光衍射颗粒度仪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雷欣[1](2021)在《铁元素对厌氧氨氧化低温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文中指出厌氧氨氧化是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将氨氮和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的生物过程,具有节能降耗、运行费用低和剩余污泥量少等优势,是近些年污水脱氮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厌氧氨氧化的主要功能微生物,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自养型微生物,生长速度慢,富集程度低,易受环境因素干扰。其中,低温环境导致的脱氮效能恶化是厌氧氨氧化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铁不仅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金属元素,也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批试验优化低温下Fe2+和nZVI的投加量,然后搭建连续性厌氧试验装置分别考察低温胁迫下(15℃)Fe2+和nZVI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Fe2+对厌氧氨氧化低温活性的影响。批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时厌氧氨氧化菌对铁元素的需求增加;15℃时,Fe2+最优投加量为10 mg Fe2+/g VSS,厌氧氨氧化污泥SAA值(0.04 g N/g VSS/d)升高约40%。连续投加10 mg Fe2+/g VSS能显着提升脱氮效率,且对Anammox氮去除促进作用呈现出先显着提升后上下波动再下降的周期性变化。Fe2+能有效调节水环境中p H;维持系统ΔNO2--N/ΔNH4+-N在1.32左右;并参与反硝化过程进而使得ΔNO3--N/ΔNH4+-N基本上小于0.26。系统内唯一的厌氧氨氧化功能菌属是Candidatus Brocadia。(2)nZVI对厌氧氨氧化低温活性的影响。低温时厌氧氨氧化菌对nZVI的需求量存在最优值。低温下(10℃-15℃)10 mgnZVI/g VSS对厌氧氨氧化污泥SAA值在短时间内的提升效果显着,SAA最高提升30%。添加10 mgnZVI/g VSS的连续试验过程中,第1-4个周期内脱氮效果显着提升,从第5个周期开始系统脱氮效果下降,分析nZVI对氮去除率的促进作用更多体现在瞬时刺激作用,长期呈现抑制作用。添加Fe2+能有效恢复nZVI-Anammox系统脱氮性能。nZVI-Anammox系统厌氧氨氧化菌属Candidatus Brocadia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3)Fe2+和nZVI对厌氧氨氧化低温脱氮工艺的差异作用机制解析。15℃时,相比nZVI,Fe2+更有利于系统污泥浓度和污泥颗粒粒径增加,但Fe2+-Anammox试验组MLVSS/MLSS比值较低。SEM结果表明,Fe2+-Anammox试验组内的污泥表面有大量孔隙,而nZVI-Anammox试验组污泥观察到针状形式的聚集体;XRD结果表明,Fe2O3是污泥中主要的铁氧化物。铁主要累积在污泥Pellet组分中,富集Fe2+的颗粒状污泥在低温脱氮效率上的贡献度最大。虽然nZVI-Anammox试验组中功能基因hzs B数目最多,但nZVI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导致脱氮效果不佳。添加Fe2+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群落中嗜冷菌Psychrobacter、铁还原菌(Pseudomonas)和铁氧化菌(Aquabacterium)的相对丰度。

史留学,姚康,何烜坤[2](2021)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精确测定焊膏中焊料粉末粒径分布的研究》文中指出焊膏中焊料颗粒粒径尺寸和分布是选择焊膏型号的重要依据,因此准确测量焊膏中焊料粉末的粒径尺寸和分布尤为重要。测定焊料粉末的粒径尺寸和分布,可以利用高分辨率和具有明显图像衬度的扫描电镜背散射图像,经图像处理软件二值化后准确测量焊料粉末的尺寸,收集足够的数据来确定,这对优化焊膏的性能和后期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明[3](2020)在《基于光阻法的液体颗粒计数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量研究表明,70%的液压系统故障是因液压油液、润滑介质油液的污染而造成的,而固体颗粒污染引起的故障又占总污染故障的60%~70%。现有的颗粒度检测设备成本较高、质量较大,研制一款便携式、低成本的颗粒度检测设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目前典型的油液颗粒检测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光阻法检测液体颗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液体颗粒计数器生产厂家和产品类型,给出了便携式液体颗粒计数系统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确定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基于光阻法原理的颗粒计数系统总体方案。根据液体颗粒计数系统的设计指标,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划分为液压模块、传感器模块、比较计数模块、控制器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等7个模块。对光路、样品流通室尺寸、传感器机械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确定了光路中各元件的型号和安装方式。第三章:液体颗粒计数系统硬件电路设计。采用i C-WKL驱动芯片来驱动激光二极管,实现恒功率控制。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用互阻放大电路将激光二极管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用单位KRC滤波电路去除高频噪声,用差分放大电路提取信号并放大30倍。在Multisim中搭建了电路模型,用脉冲电流源模拟4μm颗粒产生的信号,验证信号处理电路的正确性。主控电路板集成了6路比较计数电路来处理传感器的信号。选用西门子公司的触摸屏,采用RS485通信的方式实现下位机和上位机的通信。第四章:颗粒计数系统软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主要分为上位机程序和下位机程序两部分。上位机程序是人机交互界面程序,用户通过该程序向系统发送指令和读取检测结果。下位机程序是嵌入式系统程序,根据接收到的上位机指令驱动具体硬件运行,采集外部计数器的计数结果。第五章:误差分析与实验研究。根据系统组成,分析了安装误差、转速误差、体积误差和电压误差,得出系统误差主要来自体积误差和电压误差。系统的理论最大体积误差为0.14m L。信号处理电路理论上会产生最大16.2m V的电压误差。进行了尺寸校准实验、流量极限实验。使用MTD油基标准颗粒物质标定出了粒径尺寸与电压阈值的关系曲线。计数系统的工作流量的合理范围是12~24m L/min。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总结了颗粒计数系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工作重点,对未来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贾向碧[4](2020)在《高超重力环境微液滴制备及Fenton氧化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微液滴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扩散距离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食品加工、微电子工程等众多领域。微液滴的宏量可控制备是实现其应用的关键,因而开发设计一种高效微液滴制备装置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在超重力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一种基于高超重力环境的微液滴制备装置。首先,采用激光衍射技术对该装置制备微液滴的特性进行基础研究,考察了转速、液体初始速度、粘度、表面张力、填料孔径等对液滴平均直径和直径分布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将该装置应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过程中,采用Fenton试剂氧化降解罗丹明B模拟废水,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罗丹明B降解效率和表观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液滴平均直径随转速、粘度、填料孔径的增大而减小,随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液体初始速度的增大略有增大;采用量纲分析法对不同条件下的液滴平均直径进行关联,预测值和实验值之间的误差在±15%以内;在转速为4000-12000 r/min范围内,生成微液滴的平均直径为25-63μm,且可以通过调节转速和填料孔径实现对微液滴尺寸的调控,液滴的直径分布符合R-R分布模型。进一步将该装置与旋转杯盘作比较,在相同的转速下,本研究中制备液滴的平均直径更小。(2)通过改变Fenton试剂的投加方式,利用H2O2液滴撞击废水液膜从而强化Fenton氧化过程,提高羟基自由基的生成率和利用率,实现H2O2的按需供给。研究结果表明:降解效率随转速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转速对表观反应速率常数无明显影响;溶液初始pH值、Fe2+与H2O2浓度比、H2O2的浓度对罗丹明B降解效率和表观反应速率常数有着重要影响,降解效率和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溶液初始pH值降低而增大,随Fe2+与H2O2浓度比、H2O2的浓度、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填料孔径有利于提高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实验研究范围内,较佳操作条件为:转速5000 r/min,溶液初始pH值为3,Fe2+与H2O2浓度比为1:1,H2O2的浓度为0.24 mmo l/L,温度为20℃。进一步,将本研究中的H2O2投加量与其他Fenton工艺进行比较,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内,本文中H2O2投加量更少。

刘立春[5](2020)在《长寿命通用型微乳化切削液的研制》文中提出微乳化切削液使用寿命长、废液处理成本较低,环保性好。切削加工设备和被加工金属的多样性,使市场上对通用型微乳化切削液的需求量很大。本文将切削液的开发过程分成基础油筛选、防锈剂筛选、抗菌剂筛选、乳化剂筛选、润滑剂筛选、乳化稳定性调整、原液稳定性调整、消泡剂筛选和切削液性能评价九个片区进行开发。这一筛选路径大大减少了切削液开发过程中的实验数量,将切削液的开发周期缩短为三个月左右。使用混合油降低切削液的基础油的使用成本。使用正交分析的方式确认切削液中的抗菌组分和加剂量。通过有机酸的复合提高防锈效果,最终防锈剂添加10.7%可以达到防锈效果。使用抗菌组分与有机酸防锈剂反应生成的酯作为切削液的主乳化剂,筛选辅助乳化剂改善切削液的抗硬水能力和清洗性能。使用自乳化酯作为切削液的润滑添加剂。通过添加磷系极压剂L2进一步提高切削液的润滑性,使切削液能满足更高润滑要求。建立切削液的乳化体系使稀释液满足稳定性要求。调整切削液的原液稳定性,使切削液满足运输和储存要求。通过消泡剂的复配,使切削液的消泡性能长期稳定,并降低了消泡剂的使用量。最终通过对比实验确认,切削液的性能符合润滑性、清洗性、稳定性、防锈性和消泡性的工艺要求。在100ppm硬水稀释和合理维护的条件下,预期使用寿命大于2年。

蒋炳[6](2020)在《川藏铁路绿色勘察废弃磺化钻井液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桥隧比高达96.4%的川藏铁路的线路勘探中,钻孔多且地质条件复杂,对常用的无固相和低固相钻井液处理剂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在钻进埋深较大的隧道洞身孔时,常伴随高地温地压,钻遇破碎地层时,易出现井壁不稳定,钻孔坍塌等问题,严重影响勘察进度。磺化钻井液相在钻进过程中滤失量小,形成的泥饼致密且可压缩性好,有着很好的防塌、护壁性能。同时磺化钻井液还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高地温地压条件下能保持较好的流变性。所以在实际钻进洞身孔时,更多选择使用磺化钻井液。但在勘察完成后产生大量的废弃磺化钻井液,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必将污染环境。秉承着绿色勘察的原则,本文对川藏铁路勘察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磺化钻井液无害化处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无害化处理废弃磺化钻井液,保护环境的研究目的,本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分析了废弃磺化钻井液中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钻井液添加剂和地层中的无机盐侵入、重金属离子侵入,分析了污染物污染环境的主要方式,针对磺化钻井液的无害化处理的难点和步骤作出阐述。(2)分别用物理方法(钻井液粒度分析)和化学方法(处理剂对胶体稳定性影响分析)分析了废弃磺化钻井液的稳定性,对破胶-絮凝处理废弃磺化钻井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选取了新研制的GB-1型破胶剂破胶,在加量为2%时,能达到较好的破胶效果。优选了絮凝剂(0.5%阳离子PAM(分子量1200万))和助凝剂(0.2%NC-1型助凝剂),通过破胶和絮凝,去除了废弃磺化钻井液中含有的大部分悬浮物、部分有机污染物和大量重金属离子,其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在经过絮凝后已达国家二级排放标准。(3)固液分离方法方面,分别对离心机脱水和压滤脱水效果分别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其效率和效果进行对比,结合施工现场情况,选用了离心机脱水方法,并对固液分离设备进行了初步设计。(4)对固液分离后的滤液无害化处理进行研究,对比不同无害化处理方法对川藏铁路勘察的适用性。筛选氧化剂的过程中发现单体氧化剂无法有效处理滤液。后筛选氧化剂进行了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复配氧化剂的配方为2%高锰酸钾+4%CA-1型氧化剂+1%次氯酸钠,并对复配氧化剂的氧化效果和单体氧化剂氧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得出复配氧化剂比单体氧化剂的氧化效果更好的结论。(5)运用了可溶性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高粘结性,自制新型SF-100型固化剂,与常用的固化剂进行对比,优选出固化效果最好的为SF-100型固化剂,并对SF-100型固化剂的最佳加量,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王文静[7](2019)在《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颗粒粒度及其粒度分布是衡量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参数。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颗粒粒度分布在线监测的需求日益紧迫,同时,对测量结果真实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测量速度快且对测量样品无污染等特点,使得基于光散射法的在线粒度测量技术在实时监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线激光粒度测量还需要解决连续获取样品、配置更合理的光学参数、优化数据反演算法等问题,本文针对湿法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1.研究了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的光散射机理:分析了Mie散射和Fraunhofer衍射两种光散射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通过比较Mie散射理论和Fraunhofer衍射理论的散射光强分布规律,分别从颗粒粒径和散射角度两个方面,探讨了Fraunhofer衍射模型的适用条件,为本论文对反演算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设计了取样分散装置:由取样管实现对生产管道中待测颗粒原产品的分点取样;由超声装置和搅拌器实现样品颗粒在介质中的充分快速分散;由三个蠕动泵分别实现样品原溶液、稀释样品溶液和蒸馏水的输送,通过测量原溶液散射光强大小判断是否需要稀释,若需要稀释,进而确定稀释比例。3.优化了光学系统参数:分析了扩束准直系统中针孔尺寸的合理选择;研究了傅里叶透镜焦距与测量范围的关系;为避免渐晕现象影响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结果,推导了样品池到傅里叶透镜的最大距离;采用线阵CCD与矩形渐变中性衰减片相组合的方式接收测量样品的散射光,扩大了线阵CCD的动态范围。4.研究了基于Fraunhofer衍射理论的Chin-Shifrin积分变换颗粒粒度反演算法:针对该算法角度参数的选取问题,分别分析了角度截断误差和光强近似误差对算法反演结果的影响,确定了角度参数的优化选取准则,并通过与不同的角度选取准则进行比较、采用优化选取准则确定角度参数反演不同颗粒粒度分布,以及结合线阵CCD特点确定优化选取准则的实用性三个方面验证了优化选取准则的性能,根据角度截断误差和光强理论误差对反演精度影响的平衡关系,确定了最佳散射光的选取范围。本文设计了湿法取样分散装置、优化了光学系统参数、改进了Chin-Shifrin积分变换反演算法,完成了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系统的设计,能够满足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的需求。

刘皓月[8](2019)在《纳米纤维素提高烟草基片填料留着率的研究》文中指出在造纸法烟草基片生产中,通过加入填料(碳酸钙)赋予烟草基片良好的物理性能,进而改善其燃烧性能和使用品质,同时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实际生产中,由于填料粒径偏小使其极易在纸机湿部流失,导致烟草基片中填料留着率偏低。流失的填料会进入白水循环系统,增加了白水处理负担,同时影响到纸机的运行、清洁度和化学品的使用效率。因此生产过程中常常加入助留剂提高填料粒子以及其他细小组分的留着来保证烟草基片中细小纤维和填料的含量。然而填料含量的增多会带来另一个技术难题,即过多的填料阻碍纤维间的氢键结合作用,降低了烟草基片的强度。烟草基片强度下降,使得生产过程中出现“断纸”问题,给烟草基片的批量化生产带来不便。因此选择合适助剂,用以提高填料粒子和细小纤维的留着,同时又能保证烟草基片的强度。本论文研究了纳米纤维素作为助留剂用以提高烟草基片填料留着率和改善烟草基片的物理性能以及机械强度的过程,并就优选的阳离子纳米纤维素(CCNF-3)絮聚碳酸钙填料的行为进行初探。第一,本论文以烟草浆为主要原料,碳酸钙为填料,通过过滤留着测试仪模拟烟草基片生产时的湿部环境。首先探究了不同长度和电荷量的纳米纤维素对烟草浆料滤水留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纤维素长度的增加,烟草浆料的滤水性能有所提高,而留着率变化不明显。然而纳米纤维素电荷量的增加,却能够有效提高烟草浆料的留着,同时改善滤水性能。经过综合对比分析,选取电荷量为0.980 mmol/g的阳离子纳米纤维素(CCNF-3)作为后续实验研究的助剂。第二,比较了阳离子壳聚糖、阳离子瓜尔胶、CCNF-3(单元体系对烟草浆料滤水留着和碳酸钙留着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三者的助留助滤能力为阳离子壳聚糖>阳离子瓜尔胶>CCNF-3。此外,三者均能降低滤液中的阳离子需求量。为了进一步提高CCNF-3的助留助滤能力,使其分别与阳离子壳聚糖和阳离子瓜尔胶组成双元体系,探究双元体系下烟草浆料的滤水留着性能和碳酸钙的留着率。结果表明,双元体系的助留助滤能力优于单元体系。当阳离子壳聚糖用量0.1%时,随着CCNF-3用量的提高,烟草浆料的滤水性能有所改善,然而当阳离子壳聚糖用量超过0.18%时,会对烟草浆料的滤水有负面作用。当阳离子纳米纤维素用量为0.18%,阳离子瓜尔胶用量为0.1%时,烟草浆料留着率为82.9%,填料留着率为40.1%,较单独使用0.18%的CCNF-3分别提高了 3.8%,20.8%;较单独使用0.1%的阳离子瓜尔胶时分别提高了 1.4%和8.4%。此时,烟草浆料滤水时间为18.6 s,较未添加二者的浆料滤水时间下降10.1 s,较单独添加0.18%的CCNF-3时滤水时间降低了 5.2 s。双元体系对滤液阳离子需求量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总体比较来看,阳离子壳聚糖与CCNF-3双元体系中对滤液阳离子需求量的改善效果略低于阳离子瓜尔胶与CCNF-3双元体系对滤液阳离子需求量的改善效果。第三,采用预絮聚的加填方式,通过实验室手抄片制备工艺抄造烟草基片,探究CCNF-3助留作用下烟草基片的性能。结果表明,CCNF-3与碳酸钙形成复合填料后易于截留在片基的表面,提高了碳酸钙填料在烟草基片中的留着,并改善了烟草基片的物理性能和机械强度。当碳酸钙添加量30%,CCNF-3用量7%时,填料留着率从32.71%(CCNF-3用量0%)提高至44.74%,而烟草基片的强度未出现下降的趋势。此外,烟草基片的松厚度和透气度分别提高了 3.0%和15.1%,同时片基的柔软度提高了 28%。通过烟草基片的SEM图像中也可以发现,填料的留着赋予烟草基片良好的结构性能。第四,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监测了碳酸钙粒子在CCNF-3作用下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随着CCNF-3用量的增加,碳酸钙絮体的粒径增大,当CCNF-3用量由0%增加至0.3%时,絮体的平均弦长由12 μm提高至28 μm。然而碳酸钙填料絮体会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发生破碎的、解絮。当搅拌速度由300 rpm增加到600 rpm时,碳酸钙絮体的平均弦长下降,当转速恢复至300 rpm时,絮体的平均弦长又恢复至原来的尺寸,絮体的可逆性较好,可逆指数达到87.2%。

陈莹莹[9](2019)在《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最近,新兴污染物逐渐成为环境研究的焦点。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是新兴污染物最重要的组分之一,由于过量使用和不完全代谢导致大量PPCPs被排放到水环境中。某些PPCPs会对人类、野生生物和水生生态系统构成长期威胁。传统的水处理厂通常无法有效去除PPCPs,并且在世界各地的废水、海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均检测到PPCPs的存在。在天然水体中有两种物质广泛存在,一种是天然有机物,另一种是无机浊度物质,天然有机物和无机浊度物质可以影响水环境中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分布。本文采用混凝、磁性离子交换(Magnetic ion exchange resin,MIEX)树脂、超滤及其组合工艺对复合微污染水体进行处理,采用多种表征方法,探讨了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及反应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水环境中的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可以和有机化合物相互作用,这可能在水处理过程中强烈影响有机化合物的分布和转化。该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在单组分和双组分系统中使用强化混凝和MIEX树脂吸附去除NOM(腐殖酸,Humic acid,HA)和合成有机物质(布洛芬,Ibuprofen,IBP)。使用了两种混凝剂,即传统的硫酸铝(Aluminum sulfate,AS)混凝剂和实验室制备的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PAC1)混凝剂。在单组分和双组分体系中研究了有机物在去除过程中的电荷性质、粒度分布和分形维数(Df),以探索混凝剂、MIEX树脂和有机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铝盐混凝剂可以在单一和IBP-HA复合体系中去除超过80%的HA,并且HA的存在可以显着提高IBP去除率。在单组分体系中,混凝期间形成的絮体比在相同混凝条件下双组分体系中形成的絮体大,但是较为松散。在单组分体系中,当树脂用量为20.0 mL/L,接触时间为60 min时,MIEX树脂吸附对IBP和HA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5%和72%。相同条件下在双组分体系中,对IBP和HA的去除率分别提高到68%和98%。还可以发现IBP和MIEX树脂之间的反应速率比HA和MIEX树脂之间的反应速率快。研究了浊度对MIEX树脂-超滤(Ultrafiltration,UF)组合工艺去除有机微污染物(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Zeta电位和粒度分布分析研究了MIEX/UF工艺的去除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剂量和接触时间下,MIEX树脂在不同浊度的水样中可以去除64-74%的CBZ,在浊度为20±1.1 NTU的水样中CBZ去除率最小为64%,浊度为60±1.0 NTU时产生最大去除率为74%。UF实验结果表明,UF不能有效去除CBZ,但是,UF比MIEX树脂更适合去除浊度。在单独的UF系统中,当浊度为20±1.1 NTU时在第一个过滤循环中导致通量降低60%,而在浊度为1.0±0.1 NTU、40±1.0 NTU和60±1.0 NTU时水通量分别降低48%、52%和45%。对于不同浊度的水样,通过MIEX树脂预处理后膜污染明显减轻,同时也提高了对CBZ/浊度的去除效率。反洗后使用UF膜四次以研究膜的可重复使用性。MIEX树脂与UF相结合的一体化工艺可以显着提高膜的再利用性,并且还可以防止树脂引起的二次污染。采用混凝、MIEX树脂吸附和超滤去除单组分和双组分体系中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腐殖酸(HA)和浊度颗粒。在单组分体系中,混凝虽然可以有效去除HA,但在去除SA方面是不可取的。相反,由于其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尺寸排阻效果,导致MIEX树脂在吸附过程中对SA实现了高的去除效果。在双组分系统中,观察到SA和HA去除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于MIEX树脂吸附实验,部分吸附位点被HA占据,从而导致SA去除效率降低,但对HA去除效率影响不大。此外,MIEX树脂和混凝的组合工艺可以显着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UF实验结果表明,UF对SA的去除效率比MIEX树脂的去除效果差但是比混凝的效果好。但是,UF比MIEX树脂更适合去除浊度。MIEX树脂-UF组合工艺可以防止因为树脂破碎而引起的二次污染。

韩瑶峰[10](2017)在《100吨/年球型聚丙烯催化剂生产工艺设计》文中认为本文以兰州化工研究中心“15Kg/批球型聚丙烯催化剂制备中试”数据为基础,开展了“100吨/年球型聚丙烯催化剂生产技术”开发工作。确定了采用分子筛脱除原料液体石蜡、甲基硅油等原料中微量水分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依据中试实验数据对核心设备,如反应釜、醇合釜、醇合物固化釜、原料干燥塔、己烷回收塔等进行了结构设计,确定了各关键设备的工艺操作条件,完成了工艺流程图(PFD)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了“100吨/年球型聚丙烯催化剂生产装置”工业化设计和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及公用工程管道及仪表流程图(UID)设计;以及工艺设备布置图设计等。进行了核心设备的选型和选材工作,为该装置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激光衍射颗粒度仪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光衍射颗粒度仪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铁元素对厌氧氨氧化低温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体氮污染
        1.1.1 氮污染现状及来源
        1.1.2 氮污染危害
    1.2 生物脱氮工艺
        1.2.1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1.2.2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1.3 厌氧氨氧化研究现状
        1.3.1 厌氧氨氧化菌的形态及分类
        1.3.2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反应机理
        1.3.3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实际应用
        1.3.4 限制厌氧氨氧化工艺实际应用的因素
        1.3.5 低温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影响
    1.4 铁对微生物脱氮影响的研究进展
        1.4.1 铁元素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作用机理
        1.4.2 铁元素在厌氧氨氧化工艺中的应用
    1.5 研究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过程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接种污泥与模拟废水
        2.2.1 接种污泥
        2.2.2 模拟废水
    2.3 试验装置与试验操作
        2.3.1 批式试验
        2.3.2 连续试验
    2.4 污泥性质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常规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2.4.2 总铁的提取与测定
        2.4.3 污泥特性的检测方法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5 X射线衍射(XRD)
        2.4.6 高通量测序
        2.4.7 荧光定量PCR测试
第三章 Fe~(2+)对厌氧氨氧化低温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接种污泥和模拟废水
        3.2.2 试验装置和试验操作
        3.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3 低温投加Fe~(2+)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短期影响
    3.4 低温投加 Fe~(2+)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长期影响
        3.4.1 低温时投加Fe~(2+)对脱氮效能的影响
        3.4.2 低温时Fe~(2+)作用下pH值变化分析
        3.4.3 低温时Fe~(2+)作用下化学计量比变化
    3.5 Fe~(2+)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5.1 Fe~(2+)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5.2 Fe~(2+)对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ZVI对厌氧氨氧化低温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接种污泥和模拟废水
        4.2.2 试验装置和试验操作
        4.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3 低温投加nZVI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短期影响
    4.4 低温投加nZVI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长期影响
        4.4.1 低温时投加nZVI对脱氮效能的影响
        4.4.2 低温时nZVI作用下pH值变化分析
        4.4.3 低温时nZVI作用下化学计量比变化分析
    4.5 nZVI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5.1 nZVI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5.2 nZVI对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e~(2+)和nZVI对连续式运行厌氧氨氧化低温脱氮性能差异机制解析
    5.1 污泥特性
        5.1.1 污泥浓度
        5.1.2 颗粒粒径
        5.1.3 SEM分析
        5.1.4 XRD分析
    5.2 各形态铁的分布规律
    5.3 低温时不同种类铁对功能菌丰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精确测定焊膏中焊料粉末粒径分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
    1.1 取样
    1.2 对焊料粉末微观形貌进行SEM表征
    1.3 图片处理及数据导出
2 数据分析
3 结论

(3)基于光阻法的液体颗粒计数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概况
        1.1.1 研究背景
        1.1.2 固体颗粒的检测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况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颗粒计数系统总体方案
    2.1 液体颗粒计数器评价指标
    2.2 光阻法检测原理
    2.3 液体颗粒计数器系统组成
    2.4 测量区尺寸设计
    2.5 光路设计
        2.5.1 光源
        2.5.2 准直透镜
        2.5.3 光学狭缝
        2.5.4 光路中各元件的安装方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颗粒计数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硬件电路构成
    3.2 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3.3 信号处理电路
        3.3.1 I-V转换电路
        3.3.2 单位增益KRC滤波电路
        3.3.3 差分放大电路
    3.4 主控制系统设计
        3.4.1 步进电机驱动模块
        3.4.2 比较计数模块
        3.4.3 电源模块
        3.4.4 触摸屏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颗粒计数系统软件系统开发
    4.1 软件总体框架
    4.2 上位机程序设计
    4.3 下位机程序设计
        4.3.1 主循环模块
        4.3.2 清洗子程序
        4.3.3 检测子程序
        4.3.4 标定子程序
        4.3.5 查询子程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颗粒计数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误差分析
        5.1.1 安装误差
        5.1.2 转速误差
        5.1.3 体积误差
        5.1.4 电压误差
    5.2 颗粒计数系统功能测试
        5.2.1 尺寸校准实验
        5.2.2 流速变化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4)高超重力环境微液滴制备及Fenton氧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微液滴概述
        1.2.1 微液滴的性质及应用
        1.2.2 微液滴制备技术
        1.2.2.1 微流控液滴制备技术
        1.2.2.2 微液滴制备的新方法
        1.2.3 液滴测量技术
    1.3 超重力技术
        1.3.1 超重力技术简介
        1.3.2 超重力反应器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3.3 关于超重力水平的计算
        1.3.4 超重力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研究
        1.3.4.1 流体流动研究方法
        1.3.4.2 流体流动形态
        1.3.4.3 液滴直径
    1.4 Fenton氧化降解废水概述
        1.4.1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简介
        1.4.2 Fenton氧化反应机理
        1.4.3 Fenton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1.4.4 Fenton反应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1.5 本文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微液滴的制备研究
    2.1 引言
    2.2 反应器简介
        2.2.1 反应器基本结构
        2.2.2 微液滴的制备及应用过程
        2.2.3 反应器主要特点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3.2 实验设备及相关参数
        2.3.3 激光粒度仪
        2.3.4 实验流程及步骤
    2.4 实验分析及评价方法
        2.4.1 液滴平均直径
        2.4.2 液滴直径分布
        2.4.3 无量纲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转速的影响
        2.5.2 液体初始速度的影响
        2.5.3 粘度的影响
        2.5.4 表面张力的影响
        2.5.5 填料孔径的影响
        2.5.6 液滴平均直径关联
        2.5.7 不同装置液滴制备性能的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enton试剂氧化降解罗丹明B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体系与设备仪器
        3.2.2 实验方法及流程
        3.2.2.1 实验方法
        3.2.2.2 实验流程
        3.2.3 实验方案
    3.3 实验分析及评价方法
        3.3.1 分析方法
        3.3.2 评价方法
        3.3.2.1 降解效率
        3.3.2.2 表观反应速率常数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转速对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
        3.4.2 溶液初始pH值对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
        3.4.3 罗丹明B初始浓度的影响
        3.4.4 Fe~(2+)与H_2O_2浓度比对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
        3.4.5 H_2O_2浓度对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
        3.4.6 温度对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
        3.4.7 填料孔径对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
        3.4.8 不同处理方法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5)长寿命通用型微乳化切削液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
    1.2 切削润滑液的分类
    1.3 切削润滑液的作用
        1.3.1 冷却性
        1.3.2 润滑性
        1.3.3 清洗作用
        1.3.4 防锈作用
        1.3.5 泡沫性能
        1.3.6 抗菌性能
        1.3.7 环保性和毒性
    1.4 切削润滑液的发展趋势
        1.4.1 油基和水基切削润滑液
        1.4.2 微乳化切削液使用比例
        1.4.3 优质高效环保的切削润滑液增长迅速
        1.4.4 使用寿命增长
        1.4.5 通用性加强
        1.4.6 特种切削液的发展
    1.5 微乳化切削液的发展状况
        1.5.1 微乳化切削液的开发趋势
        1.5.2 国内微乳化切削液的现状
    1.6 开发方法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冷却性测试方法
        2.1.1 纯油冷却性能
        2.1.2 乳化液冷却性能
    2.2 相溶性实验方法
    2.3 稀释液颗粒度测试
    2.4 抗菌性测试
    2.5 实验用硬水的配制方法
    2.6 防锈性测试方法
        2.6.1 铁屑防锈性测试法
        2.6.2 铝防锈实验
        2.6.3 铜腐蚀实验
        2.6.4 耐腐蚀实验
        2.6.5 铁片腐蚀实验
    2.7 乳化剂筛选实验
        2.7.1 乳化剂抗硬水能力测试方法
        2.7.2 清洗性测试
    2.8 润滑性能测试方法
    2.9 总碱值测试方法
    2.10 稳定性和寿命测试方法
        2.10.1 乳液稳定性定量测试
        2.10.2 快速乳化稳定性快速测试方法
        2.10.3 Turbiscan LAB测试乳化液稳定性
        2.10.4 Turbiscan LAB测试产品的寿命
        2.10.5 快速原液稳定性测试方法
        2.10.6 原液稳定性实验方法
        2.10.7 冻融实验
    2.11 泡沫测试
第3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
    3.1 基础油筛选实验
        3.1.1 基础油的初选
        3.1.2 基础油对冷却性能的影响
        3.1.3 基础油相容性和乳化性实验
        3.1.4 基础油乳化性能对比
    3.2 杀菌剂的筛选
    3.3 防锈剂筛选
        3.3.1 铁防锈剂筛选
        3.3.2 铝防锈剂筛选
        3.3.3 铜防锈剂筛选
    3.4 乳化剂筛选
        3.4.1 抗硬水添加剂选择
        3.4.2 辅助乳化剂筛选
    3.5 润滑剂筛选
        3.5.1 润滑剂的初选
        3.5.2 润滑性能的改进
    3.6 乳液稳定性调整
        3.6.1 切削液中主乳化剂的确认
        3.6.2 辅助乳化剂确认
        3.6.3 乳化体系微调
    3.7 切削液原液稳定性调整
        3.7.1 切削液常温外观调整
        3.7.2 快速原液稳定性实验
        3.7.3 切削液原液稳定性
    3.8 消泡剂筛选
        3.8.1 消泡剂初选
        3.8.2 消泡剂筛选
    3.9 切削液性能评价
        3.9.1 基础数据
        3.9.2 防锈性能对比实验
        3.9.3 切削液稳定性和寿命测试
        3.9.4 切削液润滑性评估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川藏铁路绿色勘察废弃磺化钻井液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川藏铁路概况与钻井液使用分析
    2.1 川藏铁路
        2.1.1 川藏铁路概况
        2.1.2 地质背景及工程难点
    2.2 川藏铁路勘察中的钻井液
    2.3 废弃磺化钻井液成分及无害化处理
        2.3.1 废弃磺化钻井液
        2.3.2 污染物种类
        2.3.3 污染物对环境影响方式
        2.3.4. 无害化处理
第3章 废弃磺化钻井液的破胶与絮凝
    3.1 磺化钻井液胶体稳定性评价
        3.1.1 胶体稳定性影响因素
        3.1.2 粒度分析
        3.1.3 处理剂的影响
    3.2 废弃钻井液脱稳机理
    3.3 破胶
        3.3.1 破胶效果评价指标
        3.3.2 试验器材
        3.3.3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3.4 絮凝
        3.4.1 絮凝剂絮凝原理
        3.4.2 絮凝剂优选
        3.4.3 絮凝剂及助凝剂的用量确定
第4章 固液分离技术研究
    4.1 废弃磺化钻井液中的水分
    4.2 固液分离方法
    4.3 脱水试验
        4.3.1 离心机脱水试验
        4.3.2 气压法压滤脱水试验
    4.4 固液分离设备初步设计
第5章 滤液的无害化处理
    5.1 滤液污染指标分析
    5.2 滤液无害化处理方法
        5.2.1 化学处理法
        5.2.2 生物处理法
        5.2.3 物理处理法
    5.3 氧化剂优选
        5.3.1 单体氧化剂氧化试验
        5.3.2 复配氧化剂
        5.3.3 复配氧化剂与单体氧化剂效果比较
第6章 固相的无害化处理
    6.1 固相无害化处理方法
        6.1.1 微生物处理
        6.1.2 固化处理
    6.2 固化基本性能指标
    6.3 固化材料
        6.3.1 SF-100 型固化剂
        6.3.2 其他固化材料
    6.4 固化试验
        6.4.1 试验仪器
        6.4.2 固化剂筛选
        6.4.3 SF-100 型固化剂最佳用量确定
        6.4.4 固化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在线粒度测量的研究背景及方法
    1.2 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的研究现状
    1.3 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的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光散射理论与数值计算
    2.1 颗粒的光散射理论
        2.1.1 光散射现象
        2.1.2 不相关散射和相关散射
        2.1.3 单散射和复散射
    2.2 光散射模型的数值计算
        2.2.1 Mie散射理论
        2.2.2 Fraunhofer衍射理论
    2.3 Fraunhofer衍射近似适用性讨论
        2.3.1 不同颗粒粒径的适用性
        2.3.2 不同散射角度的适用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
    3.1 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系统的组成
    3.2 取样分散装置的设计
    3.3 光学系统参数的优化
        3.3.1 扩束准直系统
        3.3.2 样品池到傅里叶透镜的距离
        3.3.3 测量范围的讨论
        3.3.4 扩大线阵CCD的动态范围
    3.4 在线激光粒度仪的反演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hin-Shifrin积分变换反演算法研究
    4.1 Chin-Shifrin算法的基本原理
    4.2 C-S算法积分角度的选取问题
        4.2.1 角度截断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4.2.2 光强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4.3 角度参数优化选取准则
        4.3.1 优化选取准则1:最小θ_(max)的确定
        4.3.2 优化选取准则2:θ_(min)的确定
        4.3.3 优化选取准则3:Δθ的确定
    4.4 优化选取准则的性能分析
        4.4.1 不同角度参数选取准则的比较
        4.4.2 优化选取准则在不同粒度分布中的应用
        4.4.3 优化选取准则对最佳像素点范围的确定
    4.5 优化角度范围的确定
        4.5.1 不同粒径的角度范围
        4.5.2 不同分布宽度的角度范围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纳米纤维素提高烟草基片填料留着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填料在烟草基片中的应用现状
    1.2 提高烟草基片填料留着率的技术
        1.2.1 填料助留体系的优化
        1.2.2 填料改性
        1.2.3 填料预絮聚技术
        1.2.4 涂布加填技术
    1.3 纳米纤维素在造纸中的应用
        1.3.1 纳米纤维素作为纸张添加剂
        1.3.2 纳米纤维素作为纸张涂布材料
        1.3.3 纳米纤维素作为纳米纸的主要制备原料
    1.4 纳米纤维素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论文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料的检测与分析
        2.2.2 浆料留着率和填料留着率的测定
        2.2.3 浆料滤水性能的测定
        2.2.4 滤液阳离子需求量和浊度的测试
        2.2.5 烟草基片的抄造
        2.2.6 烟草基片物检
        2.2.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8 烟草基片灰分含量的测试
        2.2.9 絮凝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纳米纤维素的优选
        3.1.1 实验原料的分析
        3.1.2 不同长度纳米纤维素对浆料留着和滤水的影响
        3.1.3 不同电荷对浆料留着和滤水的影响
        3.1.4 阳离子纳米纤维素对浆料留着和滤水性能的影响
        3.1.5 小结
    3.2 双元助留助滤体系的探究
        3.2.1 单元体系的助留助滤效果
        3.2.2 双元体系的助留助滤效果
        3.2.3 单元体系对烟草浆料滤液阳离子需求量的影响
        3.2.4 双元体系对烟草浆料滤液阳离子需求量的影响
        3.2.5 小结
    3.3 阳离子纳米纤维素助留对烟草基片性能的影响
        3.3.1 阳离子纳米纤维素作为烟草基片助剂的理论基础
        3.3.2 烟草基片填料留着率的变化
        3.3.3 烟草基片物理性能的分析
        3.3.4 烟草基片抗张强度的变化
        3.3.5 小结
    3.4 阳离子纳米纤维素絮凝填料的行为探究
        3.4.1 纳米纤维素絮凝机理的理论假设
        3.4.2 平均弦长与粒径的关系
        3.4.3 阳离子纳米纤维素用量对碳酸钙絮聚的影响
        3.4.4 转速对碳酸钙絮聚的影响
        3.4.5 小结
4 结论
    4.1 论文的主要结论
    4.2 论文的创新点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9)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源水和饮用水中PPCPs的分布情况
        1.2.1 水中典型的PPCP-布洛芬
        1.2.2 水中典型的PPCP-水杨酸
        1.2.3 水中典型的PPCP-卡马西平
    1.3 PPCPs的常用去除技术
        1.3.1 混凝法
        1.3.2 吸附技术
        1.3.3 膜分离技术
        1.3.4 生物降解处理技术
        1.3.5 高级氧化技术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目标污染物的选择
        1.4.2 复合微污染
        1.4.3 MIEX树脂-混凝组合工艺
        1.4.4 MIEX树脂-超滤组合工艺
第二章 实验内容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水样的制备
        2.3.1 IBP水样及复合水样的制备
        2.3.2 CBZ水样及复合水样的制备
        2.3.3 SA水样及复合水样的制备
    2.4 混凝剂的制备
    2.5 MIEX树脂
    2.6 超滤膜
    2.7 实验过程
        2.7.1 混凝实验
        2.7.2 MIEX树脂实验
        2.7.3 UF实验
        2.7.4 MIEX树脂-混凝组合实验
        2.7.5 MIEX树脂-UF组合实验
    2.8 表征方法
        2.8.1 粒度分布
        2.8.2 扫描电镜
        2.8.3 热重
        2.8.4 红外光谱
        2.8.5 混凝过程动态分析
        2.8.6 Zeta电位
        2.8.7 紫外吸光度
        2.8.8 浊度
        2.8.9 污染物的浓度
第三章 MIEX树脂/混凝组合工艺对布洛芬复合微污染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用品及仪器装置
        3.2.2 烧杯实验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铝基混凝剂对单组分体系中IBP和 HA的去除效果
        3.3.2 不同铝基混凝剂对双组分体系中IBP和 HA的去除效果
        3.3.3 MIEX树脂对单组分体系中IBP和 HA的去除效果
        3.3.4 MIEX树脂对双组分体系中IBP和 HA的去除效果
        3.3.5 MIEX树脂-混凝组合工艺对单/双组体系中IBP和 HA的去除效果
        3.3.6 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的机理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MIEX树脂/超滤组合工艺对卡马西平复合微污染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用品及仪器装置
        4.2.2 烧杯和超滤实验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MIEX树脂对单/双组分体系中CBZ和浊度的去除效果
        4.3.2 UF对单/双组分体系中CBZ和浊度的去除效果
        4.3.3 MIEX-UF组合工艺对单/双组分体系中CBZ和浊度的去除效果
        4.3.4 阻力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MIEX树脂组合工艺对水杨酸复合微污染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用品及仪器装置
        5.2.2 烧杯和超滤实验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MIEX树脂对单/双组分体系中SA、HA和浊度的去除效果
        5.3.2 混凝对单/双组分体系中SA、HA的去除效果
        5.3.3 UF对不同浊度水样中SA和浊度的去除效果
        5.3.4 MIEX树脂-混凝组合工艺对单/双组分体系中SA和 HA的去除效果
        5.3.5 MIEX树脂-UF对不同浊度水样中SA和浊度的去除效果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100吨/年球型聚丙烯催化剂生产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球型聚丙烯催化剂生产技术
    1.3 球型聚丙烯生产技术的工艺特点
        1.3.1 技术水平分析
    1.4 市场现状分析
    1.5 课题的提出及课题特点
第二章 100吨/年球型聚丙烯催化剂生产技术开发
    2.1 技术开发的基础
        2.1.1 项目背景
        2.1.2 装置设计规模
    2.2 球型聚丙烯催化剂生产技术的开发
        2.2.1 工艺原理
        2.2.2 工艺特点
        2.2.3 论文涉及的关键技术
        2.2.4 关键设备操作参数
        2.2.5 工艺流程
第三章 100吨/年球型聚丙烯催化剂的工业设计
    3.1 物料平衡
    3.2 能量消耗
        3.2.0 公用工程消耗
        3.2.1 用水量
        3.2.2 用电量
        3.2.3 蒸汽用量
        3.2.4 燃料气、燃料油
        3.2.5 冷载体
        3.2.6 仪表空气、工艺空气、氮气用量
    3.3 工艺流程设计
        3.3.1 原料罐组及卸车单元工艺流程设计:
        3.3.2 醇合物制备单元(U2000)工艺流程设计
        3.3.3 催化剂制备单元(U3000)工艺流程设计
        3.3.4 包装单元及公用工程(U4000)工艺流程设计
    3.4 节能、安全、卫生、环保及消防设计
        3.4.1 节能原则
        3.4.2 在工艺流程中采取的节能措施
        3.4.3 在设备选型中采取的节能措施如下:
        3.4.4 装置中危险物料性质及特殊的储运要求
        3.4.5 释放源表
        3.4.6 三废排放说明
    3.5 设备布置方案设计
        3.5.1 装置设备布置说明及特殊要求
        3.5.2 设备布置方案
        3.5.3 核心设备特点
第四章 工程可靠性分析
    4.1 技术开发工程
    4.2 技术开发的关键技术
    4.3 设备工程设计
    4.4 能量优化工程设计
    4.5 过程控制、系统安全的工程设计
第五章 技术经济分析
    5.1 装置建设规模
    5.2 装置投资费用
    5.3 经济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附录
附件

四、激光衍射颗粒度仪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铁元素对厌氧氨氧化低温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 雷欣.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精确测定焊膏中焊料粉末粒径分布的研究[J]. 史留学,姚康,何烜坤. 印制电路信息, 2021(03)
  • [3]基于光阻法的液体颗粒计数系统研究[D]. 陈明. 浙江大学, 2020(06)
  • [4]高超重力环境微液滴制备及Fenton氧化应用研究[D]. 贾向碧.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5]长寿命通用型微乳化切削液的研制[D]. 刘立春.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6]川藏铁路绿色勘察废弃磺化钻井液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D]. 蒋炳.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7]在线激光粒度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王文静.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8]纳米纤维素提高烟草基片填料留着率的研究[D]. 刘皓月.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9]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研究[D]. 陈莹莹. 济南大学, 2019(01)
  • [10]100吨/年球型聚丙烯催化剂生产工艺设计[D]. 韩瑶峰.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激光衍射粒度仪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