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水稻,稻瘟病的病害循环及防治要点
- 答:稻瘟病属于多循环单年流行病害。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越冬的病菌,当第二年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遇降雨后,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昆虫也可传播。孢子接触稻株后,遇适宜温、湿度萌发并直接侵入表皮,引起周围秧田或大田稻株首先发病,并在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传播,引起再侵染。病菌以表皮上的机动细胞为主要侵染点,也从伤口侵入,但不从气孔侵入。
防治策略:以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减少菌源为前提,加强保健栽培为关键,药剂防治为辅助。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种植抗病品种:由于病菌群体易发生变异,故在大田生产中应合理使用抗病基因资源。做到①抗病品种定期更换和轮换,避免单一抗病基因长期种植;②抗病品种合理布局;③应用主效抗病基因和微效抗病基因品种。
(2)减少病源:①不用带病种子;②处理病稻草;③带菌种子消毒。
(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
(4)应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稻瘟病。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等利用育期相当但高度有差异的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混合间栽,使高感、优质稻的病害减轻80%~90%,延长了感病品种的使用年限。
(5)药剂防治:防治苗瘟一般存秧苗3或4叶期或移栽前5d施药;防治穗颈瘟可于破口至始穗期喷施一次杀菌剂,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期施第二次药。但刚药次数和间隔期取决于用药时的天气、杀菌剂的种类和田间病害严重度。一般朋药时雨水多、内吸性不好和田间病害较严重时,间隔期相应缩短,用药次数增加。
问:水稻,稻瘟病的病害循环及防治要点
- 答:稻瘟病属于多循环单年流行病害。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越冬的病菌,当第二年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遇降雨后,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昆虫也可传播。孢子接触稻株后,遇适宜温、湿度萌发并直接侵入表皮,引起周围秧田或大田稻株首先发病,并在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传播,引起再侵染。病菌以表皮上的机动细胞为主要侵染点,也从伤口侵入,但不从气孔侵入。
防治策略:以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减少菌源为前提,加强保健栽培为关键,药剂防治为辅助。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种植抗病品种:由于病菌群体易发生变异,故在大田生产中应合理使用抗病基因资源。做到①抗病品种定期更换和轮换,避免单一抗病基因长期种植;②抗病品种合理布局;③应用主效抗病基因和微效抗病基因品种。
(2)减少病源:①不用带病种子;②处理病稻草;③带菌种子消毒。
(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
(4)应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稻瘟病。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等利用育期相当但高度有差异的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混合间栽,使高感、优质稻的病害减轻80%~90%,延长了感病品种的使用年限。
(5)药剂防治:防治苗瘟一般存秧苗3或4叶期或移栽前5d施药;防治穗颈瘟可于破口至始穗期喷施一次杀菌剂,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期施第二次药。但刚药次数和间隔期取决于用药时的天气、杀菌剂的种类和田间病害严重度。一般朋药时雨水多、内吸性不好和田间病害较严重时,间隔期相应缩短,用药次数增加。
问: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究竟应该怎样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出现?
- 答:要选用感病率不高,损失率低、呈水平抗性的品种。在暂无良好抗病性品种的地区,可用几个不同抗病性基因的品种搭配种植,可以减轻病菌的危害程度。品种的抗病性是抗病栽培的基础,品种的抗病性好,可以减轻防病难度,减少用药次数,提高经济效益,这在病区显得尤其重要。
- 答:防治措施用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99%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或用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800倍三环唑液,或用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1000倍天达裕丰药液交替喷施。每7~10天一次,连续喷施2~3次,防治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