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闫亮[1](2020)在《贲门癌采用根治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的综合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贲门癌的综合治疗效果,以期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完整规范化手术治疗的140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组(I组),另一组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组(II组),每组患者各70例。运用统计学等方法对两组贲门癌患者之间的基本病例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2年的生存率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两组贲门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及肿瘤根治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贲门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I组为31.43%,II组为11.43%,I组患者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II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贲门癌患者在术后2年生存率方面:I组为51.43%,II组为68.57%,I组患者的术后2年生存率低于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对于贲门癌患者更加有益,相比较于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它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且总体疗效相对更好,是目前治疗贲门癌患者较为推荐的手术方式。
史宏灿,朱秉智,肖文恩[2](2000)在《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全身、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生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分析50例食管、贲门癌局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 (TAM)的分布特征 ,采用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对体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IL -2R)表达和一氧化氮 (NO)生成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1)癌周TIL、TAM的浸润密度大于癌巢间质 (P<0.05) ;2)术前血清sIL -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01) ,根治术后sIL -2R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01) ,有淋巴结转移者其术前sIL -2R较无转移者明显升高 (P<0.05) ;3)术前血清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 ;癌周组织匀浆NO含量高于癌组织NO含量(P<0.05) ,在癌侵及肌层时更为明显(P<0.001) ;癌周组织匀浆NO含量与浸润MΦ数量正相关 (P<0.001)。结论 :1)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抑制是肿瘤源性的 ,可能与肿瘤细胞在增殖过程中释放一些免疫抑制因子有关 ,根治切除肿瘤则有益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2)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辅以合理的生物学治疗具有可行性
庄欢[3](2021)在《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动态监测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了解其胃残余量变化状况;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的相关因素。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辽宁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食管癌术后实施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共135例,应用负压回抽法,跟踪监测患者术后15天内胃残余量并记录,描述患者胃残余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胃残余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采用SPSS 23.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问卷选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或中位数M(Q1,Q3)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胃残余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监测情况1.1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状况:术后第15天胃残余量均值依次为204.91±66.56ml、175.88±62.61ml、157.52±55.43ml、141.06±53.41ml、133.27±61.35ml,其中胃残余量最高值为430ml、最低为48ml。1.2持续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情况下,不同免疫营养总量患者与其胃残余量状况:≤500ml/d组胃残余量均值为212.20±77.87ml、5011000ml/d组为156.88±32.41ml、>1000ml/d组为105.03±20.37ml。1.3不同喂养时间节点患者胃残余量变化:从每日喂养开始0h、6h至喂养第12h胃残余量上升,喂养第12h达峰值,喂养第18h、24h持续下降,至第二日开始喂养之前降到最低值。2.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的影响因素分析2.1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前慢性胃炎病史、术前PG-SGA等级、手术时长、应用促胃动力药及手术吻合部位(P<0.05);术前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术后疼痛等级、免疫营养液量、喂养方式及喂养途径(P<0.01)等11个因素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2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相关性分析结果:(1)免疫营养的量与胃残余量值呈负相关(r=-0.762,P<0.01)。(2)手术时长与胃残余量值呈正相关(r=0.307,P<0.01)。(3)焦虑评分与胃残余量值呈正相关(r=0.660,P<0.01)。(4)抑郁评分与胃残余量值呈正相关(r=0.501,P<0.01)。(5)疼痛评分与胃残余量值呈正相关(r=0.375,P<0.01)。2.3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术前PG-SGA评分(β=-10.296、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β=20.606、P<0.01)、手术时长(β=4.554、P<0.05)、免疫营养的量(β=-33.445、P<0.01)、喂养方式(β=-10.335、P<0.05)及喂养途径-空肠造瘘管(β=-15.579、P<0.05)、鼻空肠管(β=-25.112,P<0.01)共6项纳入到回归方程。结论:1.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变化状况:食管癌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术后第1天胃残余量均值最高,至术后第5天胃残余量均值逐日下降;持续免疫肠内营养过程中,患者每日的胃残余量均呈现先增长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即喂养第12h胃残余量达峰值之后虽继续给予免疫营养但患者的胃残余量仍逐渐下降,至第二日喂养开始前下降至最低值。当喂养量不足时患者的胃残余量呈上升趋势。2.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焦虑程度、术前营养状态、手术时间、免疫肠内营养的量、喂养方式或喂养途径是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的影响因素。术前焦虑程度越高、术前营养状态越差、手术时间越长、免疫营养的量不足、应用鼻十二指肠管喂养方式或重力滴注营养制剂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高胃残余量。
刘丹,王允,王子豪[4](2018)在《用中医思维理解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学状态》文中研究说明肺癌根治术目前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麻醉对人体势必产生一系列的复杂后果和不良影响,围手术期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状态明显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用祖国传统医学的思维中来理解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可以充分利用祖国医学整体观、动态观的优势,丰富、发展原有理论,发展相关的预测、治疗的方法,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降低并发症,使患者受益。
邓宇[5](2017)在《经腹与经胸入路手术对贲门癌患者术后相关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贲门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是发生于胃贲门粘膜上皮及贲门腺体,肿瘤中心位于食管与胃结合部2-3cm内的腺癌。因贲门的特殊解剖位置与肿瘤生物学特征,手术是贲门癌的首选治疗,但几十年来贲门癌的手术入路始终无统一模式,人们在做多种径路尝试,而经胸、经腹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两种手术入路形式,但其优劣及选择时机在临床工作及各研究报道中存在较多的争议,而两种入路的5年生存率并不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74例贲门癌患者,按经腹、经胸的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组和经胸组,拟探讨两种手术入路在疗效、并发症及对患者预后影响等方面的优劣,特别是将研究重心放在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分析上,以期从近期疗效及经济性方面评价两种入路手术,对临床上治疗贲门癌患者规范化的选择手术入路及尽可能的避免术后相关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贲门癌患者预后及术后相关肺部并发症的影响,为合理的规范化的选择贲门癌根治术手术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74例贲门癌患者,按经腹、经胸的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组和经胸组,其中经胸组98人接受经左胸入路的贲门癌根治术而经腹组76人接受经腹入路的根治术,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淋巴清扫结数,切缘癌残留阳性率,治疗费用,术后1d、3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1d内芬太尼用量,术后1d内心率异常变化及血压异常变化例数,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1年内复发或转移发生率;并分析两组术后相关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脓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情况(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心律失常)。结果(1)经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PCIA芬太尼用量及术后1d和3d的VAS评分均显着多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经胸组心率和血压的异常变化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13.27%,11.22%,74.49%,与经腹组2.63%,2.63%,86.84%有显着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经腹组在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脓胸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上显着低于经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经腹组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贲门癌患者,术前应先行上消化道造影(钡餐或碘油造影)、增强CT明确肿瘤病变范围,特别对于基础情况较差的患者,首选经腹入路手术,若病变累及下段食管1-3cm,全身情况尤其心肺功能允许的前提下,可先经腹入路探查,必要时联合胸部切口完成手术。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尽量避免经胸入路完成手术,以免造成患者术后相关肺部并发症及影响预后,如果患者病灶较大或侵犯食道3cm以上,心肺功能许可条件下,可直接经胸入路手术。
李跃成[6](2012)在《食管癌、贲门癌并发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并发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对40例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手术切除肿瘤,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的手术切除率达100%,术后1例出现肺部感(1.0%),1例切口感染(1.0%),1例吻合口瘘(1.0%),经过相应处理后,均治愈出院。本组未出现死亡病例,也没有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以及低血糖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高度重视和广泛推广。
陈胜,李士亭,方友平[7](2011)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分析5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局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的分布特征;应用ELISA法及ABC-ELISA法分别检测5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2、3周时外周血sIL-2R和TNF-α的水平,并将所得结果与30例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癌周TIL和TAM的浸润密度大于癌巢间质(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L-2R及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手术创伤使机体免疫功能在术后短期内受到抑制。患者免疫功能的损害程度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动态检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sIL-2R和TNF-α的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判断肿瘤的病变程度及疗效等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韩鸿酉[8](2011)在《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与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49例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均给予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补糖以50 g/L等渗液体为主,按1个单位普通胰岛素45 g糖的比例补液,血糖保持在略高于正常水平,尿糖控制在"±++"之间。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切除率为100%,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1例、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糖1例,经积极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较严重的疾病,术后并发症多、发生率高,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王化勇,胡正群,李勇,张辉,王雷,余辉[9](2009)在《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41例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控制血糖结合手术切除肿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率为100%,术后并发症6例,包括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单纯脓胸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糖尿病引起代谢紊乱易发生各种感染及愈合不良,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高于同期非糖尿病患者,说明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对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只要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应该是安全的。
张海平[10](2009)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术后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传统肠内营养(TEN)组,分别监测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体重(BW)、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淋巴细胞计数(TLC)、补体C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临床观察生命体征、术后通气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与TEN组相比,EEN组术后PA、TF下降幅度较小,肛门排气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较低。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可行,能够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二、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贲门癌采用根治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的综合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B.个人简介 |
附录 C.综述 |
参考文献 |
(2)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TIL、TAM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
1.3 sIL-2R、NO检测 |
1.3.1 血标本采集 |
1.3.2 组织匀浆制备 |
1.3.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癌周、癌间质T、B淋巴细胞、MΥ浸润密度 |
2.2 肿瘤组手术前后血清sIL-2R、NO水平比较 |
2.3 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术前血清sIL-2R、NO水平的关系 |
2.4 癌及癌周组织匀浆NO水平比较 |
2.5 癌周MΥ浸润密度与癌周组织匀浆NO含量直线相关分析 |
3 讨论 |
3.1 TIL、TAM反映肿瘤局部免疫反应状态 |
3.2 围术期sIL-2R、NO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 |
3.3 食管、贲门癌生物治疗的可行性 |
(3)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局限性和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监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用中医思维理解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学状态(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医学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病理生理学紊乱的认识 |
1.1手术后患者病理生理学紊乱的一般改变 |
1.2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病理生理学的特殊改变 |
1.2.1围手术期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
1.2.2围手术期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 |
1.2.3围手术期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 (MSOF) |
1.2.4围手术期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3 中医思维理解肺癌根治术对人体的影响 |
3.1 气血虚弱是肺癌根治术后病理生理状态的基础 |
3.2 邪正盛衰是肺癌根治术后气血虚弱病理生理状态的继续发展 |
3.3 以肺失宣降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是肺癌根治术后病理生理状态的直接表现 |
3.4 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是肺癌根治术后病理生理状态继续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是病势的扩展和延伸和病位的传变 |
4 小结与展望 |
(5)经腹与经胸入路手术对贲门癌患者术后相关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对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
1 贲门癌概述 |
2 贲门癌手术路径选择 |
3 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4 贲门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第二部分 经腹与经胸入路手术对贲门癌患者术后相关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展望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TIL和TAM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
1.2.2 s IL-2R和TNF-α水平的检测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不同部位T、B淋巴细胞和MФ的浸润密度 |
2.2 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s IL-2R和TNF-α表达水平 |
2.3 s IL-2R和TNF-α的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的关系 |
3 讨论 |
(8)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式 |
1.3 围术期处理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术前处理 |
3.2 术中处理 |
3.3 术后处理 |
(9)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提高对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认识 |
3.2 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血糖控制 |
3.3 预防和控制感染 |
(10)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术后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分组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内容 |
2.1 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监测指标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贲门癌采用根治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的综合疗效对比研究[D]. 闫亮.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2]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J]. 史宏灿,朱秉智,肖文恩. 中国肿瘤临床, 2000(01)
- [3]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D]. 庄欢.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用中医思维理解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学状态[J]. 刘丹,王允,王子豪. 四川中医, 2018(02)
- [5]经腹与经胸入路手术对贲门癌患者术后相关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邓宇.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6]食管癌、贲门癌并发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 李跃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03)
- [7]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研究[J]. 陈胜,李士亭,方友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18)
- [8]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体会[J]. 韩鸿酉.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2)
- [9]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 王化勇,胡正群,李勇,张辉,王雷,余辉. 海南医学, 2009(12)
- [10]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术后的临床应用[D]. 张海平.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